瀋陽 著
Shenyang
1
身无分文的莫理循为了尽快离开牙买加,他到处找工作。终于被阿特拉斯轮船公司在金斯敦的经纪人W.P.福尔伍德船长接受了。W.P.福尔伍德船长答应了莫理循的请求,让他免费搭乘公司的货船去美国纽约,条件是充当船上的临时出纳员助理。
1887年11月4日,莫理循来到了纽约,但他的口袋里只剩下7.13美元。
纽约属于副热带湿润气候,它也是北美大陆最北端的属于此气候类型的主要城市。西北的城郊地带位于副热带湿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的过渡区。纽约地区年均见晴日达到234天,年日照率57%,年平均日照时间2,535小时。纽约的冬季特别寒冷潮湿。飓风和热带风暴相对较少,但偶有发生。
由于时值冬季,天气非常寒冷,但是莫理循他还穿着热带的服装。他在西19街203号租了一间房间,周租2美元,可以预先付款。
那个房间位于楼房的顶层,可以说冷到了极点。莫理循只好一直点着瓦斯灯取暖。可是女房东戴维斯太太很严厉地对他说:周租只支付2美元的房客,必须在晚上9点就把瓦斯灯关掉。
无奈的莫理循只能在寒冷的日子里去感受纽约给他留下的痛苦记忆。
纽约,虽然一般写作“New York City”,“NYC”的简称也在市区随处可见,但“City of New York”才是纽约的官方名称。纽约(New York)意为“新约克”——约克则是英国一处地名。来自英国约克县的新移民们为了纪念当时的约克公爵,也就是日后的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故得此名。
纽约市的市徽,则有纽约的拉丁语名称“Novum
Eboracum”,直译为“新埃伯拉肯”,“埃伯拉肯”就是约克在罗马帝国时期的拉丁语旧名。
纽约市的昵称“大苹果”(The Big Apple)源自1920年代。当时《纽约晨递报》的记者约翰·J·菲茨杰拉德在撰写赛马专栏时将纽约称作“大苹果”,以喻示该城在赛马业中的显赫地位,人人都愿追逐之。这一名称逐渐变得不再流行,但在1970年代时,纽约旅游局的宣传攻势重新将“大苹果”带回流行文化中。这一昵称便流行至今。
纽约市的另一个昵称是“哥谭”(Gotham),最初由华盛顿·欧文在他的作品中提出,后来这一名称在蝙蝠侠漫画中作为其背景而发扬光大。
纽约还被称作“不夜城”(The City That Never
Sleeps),这一称号最早来自韦恩堡的一篇新闻报道,后来为马丁·斯科塞斯1977年电影《纽约,纽约》的同名主题曲所发扬光大。
有些歌曲中,也会提到及宣传纽约,例如:美国饶舌歌手杰斯与美国歌手艾莉西亚·凯斯合作的歌曲《帝国之心》,以及美国创作歌手泰勒丝的歌曲《欢迎光临纽约》。
纽约市位于美国纽约州,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纽约都会区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因此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纽约还被称为“美国文化之都”,名列世界三大国际都会“纽伦港”之一。
但此时的莫理循并没有感受到纽约会给他带来多大快乐。
2
莫理循在特别寒冷潮湿的纽约冬季,一边打着哆嗦,一边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在纽约到处寻找工作的机会。但都没有成功。
早在前殖民时期,纽约现今所在的地区为阿尔冈昆部落所居。勒纳佩人是其中的一支,他们居住在斯塔滕岛、长岛西部(包括现今的布鲁克林区和皇后区)、曼哈顿及下哈德逊河河谷(包括布朗克斯区)。
1524年,乔瓦尼·达韦拉扎诺成为第一个历史记载的造访纽约的欧洲人。达韦拉扎诺是一名来自佛罗伦萨的探险者,效忠于法国。他乘着太子妃号进入今日的纽约港区,宣布此地为法国所有,并将之命名为新昂古莱姆(Nouvelle Angoulême)。
西班牙探索者在葡萄牙人埃斯特万·戈麦斯(效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带领下于1525年到达纽约港,并探索哈德逊河河口。他将之命名为“圣安东尼奥河”(Rio de San Antonio)。河流封冻使他无法继续向上游探索,于是他于8月返回西班牙。在他的探索指引下,1527年的西班牙皇家地图成为第一张科学描绘北美东海岸的世界地图。为了纪念他的贡献,这张地图将今美国东北部称作“埃斯特万·戈麦斯地”。
1609年,英国探险者亨利·哈德逊在帮助荷兰东印度公司探索西北水道寻找通往东洋航路的过程中将半月号驶入纽约港,从而重新发现这一地区。他将通往内陆的水路称为“北河”,即今日的哈德逊河。他认为这是一条通往海洋的支流,于是一直航行到今日的纽约州州府奥尔巴尼,但发现河道逐渐变窄且盐水逐渐消失,证明这条河流并不通往海洋,于是转航回到下游。他在这一地区探索了十日,并宣布此地为他的雇主所有。
1614年,荷兰将鳕鱼角和特拉华湾之间的区域归为己有,称之为“新尼德兰”(Nieuw-Nederland)。
新阿姆斯特丹位于今曼哈顿下城,1664年英格兰夺取此地,更名为“纽约”。
纽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624年,荷兰人在加弗纳斯岛建立皮草贸易点,由此欧洲人在新尼德兰开始正式的永久居留。1625年在曼哈顿岛上开始兴建“阿姆斯特丹堡”,后称作“新阿姆斯特丹”(Nieuw Amsterdam)。
荷兰殖民总督彼得·米纽特于1626年从勒纳佩人处以60荷兰盾(2006年约为1000美元)购得曼哈顿岛,因此以价值24美元的玻璃珠购得曼哈顿的传闻并不符实。
1664年,新尼德兰总督彼得·斯特伊维桑特投降,将新阿姆斯特丹拱手让给英国人。纽约及其周边地区为英国所占。英国人随即将此地更名为“纽约”,以海军大臣约克公爵(即日后的詹姆斯二世)命名。
第二次英荷战争结束后,英国正式获取新阿姆斯特丹(纽约),以与荷兰交换印度尼西亚的伦岛。原住民之间的内战和欧洲殖民者带来的疾病使得勒纳佩人的数量在1660年至1670年间大幅减少。至1770年,勒纳佩人的数量已经下降至200人。
1702年,由于黄热病,纽约失去10%的人口。在1702至1800年间,纽约总共遭遇七次黄热病的侵袭。
18世纪初,作为贸易港的纽约在英国统治下逐渐兴旺。同时,纽约还成为了奴隶制的中心,1730年有42%的家庭拥有奴隶,在殖民地中仅次于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
大部分奴隶主拥有家奴,另一部分则将他们送出做工。奴隶制成为纽约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奴隶在港口、银行和船运业工作。20世纪90年代,在建造新联邦政府大楼时发现非洲人埋葬地,其中埋葬着成千上万殖民时代的非裔人。
1735年的在曼哈顿审判的曾格案件使出版自由在北美得到奠定。1754年,哥伦比亚大学根据乔治二世的宪章在曼哈顿下城建立起来,当时名为国王学院。印花税法国会于1765年10月在纽约集结。自由之子在同一时期组织起来,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与英国驻军频繁发生冲突。
长岛会战于1776年在布鲁克林展开,是美国独立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长岛会战于1776年8月在今日的布鲁克林区内进行。美国在此战中失败,由此在纽约的军事冲突减少,该城也成为英国在北美的军事和政治中心。纽约此时成为保皇派和脱逃奴隶(英国承诺给予加入本方的脱逃奴隶自由)的庇护所,至少10,000名脱逃奴隶在英国占领纽约时涌入城内。1783年撤离日英国从纽约撤出(纽约也是英国最后一个撤离的港口),并将3,000名获得自由的奴隶安置到新斯科舍。其他自由奴隶则去了英格兰和加勒比地区。
1776年9月11日,英美代表在斯塔滕岛会面,这也是战时唯一一次双方试图和平解决冲突。美方代表包括本杰明·富兰克林,英方代表包括豪勋爵。在英国占领纽约后不久,纽约爆发大火,近四分之一的市区建筑被毁,其中包括纽约三一教堂。
美国建国后,1785年,邦联议会将纽约定为美国首都。纽约是《邦联条例》下的最后一个美国首都,也是美国宪法下的第一个美国首都。
1789年,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华尔街联邦厅宣誓就职。在同一地点还召集了美国第一届国会和最高法院,起草《美国权利法案》。1790年,纽约超越费城成为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市的标志自由女神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迎接了数百万移民的到来,它同时也是美国及其民主制度的象征。
在纽约州1799年的《渐进废奴法案》之下,奴隶母亲的孩子生来将为契约劳工,直至二十五岁之后方可获得自由。在独立战争之后获得解放的和脱逃的奴隶共同组成曼哈顿为数众多的自由黑人人口。在几位开国元勋如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约翰·杰伊的支持之下,纽约奴隶解放会致力于推动奴隶制的彻底废除,并建立非裔人自由学校以教育黑人儿童。直至1827年,奴隶制才在纽约州彻底被废除,而此后黑人也仍然面临着歧视的问题。纽约的废奴运动持续下去,其中许多运动领袖都是自由学校的毕业生。1840年,纽约市的黑人人口超过16,000。
1840年的百老汇
19世纪,在贸易的持续发展和欧洲移民的推动下,纽约发生巨大的变化。在《1811年委员会计划》下,城市的街道覆盖至整个曼哈顿。1825年伊利运河开通,将纽约港与北美内陆市场(农作物及其他商品)通过哈德逊河和五大湖连接起来。同时,纽约的政治也开始受到坦慕尼协会(爱尔兰和德国移民支持的政治机构)的主导。
纽约位于美国东北部,滨临大西洋海岸,坐拥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港口之一的纽约港。纽约市共有曼哈顿区、皇后区、布鲁克林区、布朗克斯区、斯塔滕岛区等5个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也各自是纽约州的一个县。
1898年,五个行政区被合并为现在的纽约市。纽约也是全美国人口最密集的主要城市。纽约都市区在全美的都会区中也高居第一,人口达到1980万,同时也是全美最大的联合统计区的一部分,在大区中人口达到2340万。
纽约也是美国语言和人口族群最为多元化的城市,在此使用的语言达到800种,而在2005年,全市有36%的人口是非美国出生的。
如今,每年来到纽约的游客达到5500万,许多区域和地标为人们所熟知。纽约还被不同媒体选为世界上被拍照最多的城市。时报广场位于百老汇剧院区枢纽,被称作“美国的十字路口”,是世界上行人来往最密集的步行地段之一和世界娱乐产业的中心之一。城中的许多桥梁、高楼和公园世界闻名纽约的金融区,以曼哈顿下城的华尔街为龙头,被称为世界的金融中心,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也位于此地。
曼哈顿的房地产是世界上最为昂贵的之一,其唐人街是西半球最为密集的华人聚居地。
纽约地铁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城市交通系统之一,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纽约同时还是许多高等学府的所在地,其中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和洛克菲勒大学等排名位于世界前35的学校。
在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有许多知名的美国文坛人物居住在纽约,其中包括威廉·卡伦·布莱恩特、华盛顿·欧文、赫尔曼·梅尔维尔、鲁弗斯·维尔莫特·格里斯沃尔德、约翰·基思、纳撒尼尔·帕克·威利斯以及埃德加·爱伦·坡。在旧商界精英的游说推动下,1857年中央公园建立起来,成为全美国第一个景观公园。
回望纽约的历史,与这些纽约的名流相比较,一心想出人头地的莫理循在纽约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实在是太低贱了。这份一份工作是在15街的纽约医院当看门人,月薪才30美元。
3
约1932年的纽约
纽约位于纽约州东南部,大致位置在华盛顿特区和波士顿之间,纽约市紧邻哈德逊河,海上运输极其便利,这使其得以快速发展成为一个贸易重镇。纽约的大部分城区位于狭小的曼哈顿、斯塔滕岛和长岛,因此人口密度很高。
但要找到一份工作却非常困难。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莫理循不得不去纽约的各类招工点去接受面试。
各种各样的求职者在候见室等着秘书的面试,审查他们的资格。
轮到莫理循时,他掏出各种证明让秘书审视。没想到,那秘书竟然说:“我怎么知道这些玩意儿不是你自己写的呢?”
莫理循回答说:“如果我是自己写的,就一定会写得更加娓娓动听。”
秘书说:“你必须找些在纽约有头面的人来担保这些证书是真实的,不过在你这么做时,我可能找到100个能胜任这份工作的人。”
莫理循居然在纽约找不到工作,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莫理循不得不一件又一件地典当他的随身物品,靠换钱买食物充饥。
羊毛夹克衫是他第一件典当品,他心里可真舍不得,因为那可是他惟一可保暖的衣服。他把夹克衫送到鲍威利171号的一家当铺,向典当商辛普森开价5美元,但最终只当了75美分。
那时,爱尔兰大饥荒使大批爱尔兰移民涌入纽约,到1860年,四个纽约人中就有一个出生于爱尔兰,总共超过200,000人。同时,德意志革命也使德国移民大量迁入,1860年另外四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自德国。
民主党候选人在选举中屡屡获胜,纽约与美国南方也产生紧密的联系。1861年市长费尔南多·伍德号召纽约跟随南方退出联邦,但他的这一号召最终没有成行。在南北战争期间,对于征兵法律的不满导致1863年由爱尔兰裔工人阶级领导的纽约征兵暴动。
移民与黑人长期存在竞争,由此暴动演化为对纽约黑人和其财产的攻击。暴动者将有色人种孤儿院烧毁,其中200名儿童幸得逃生。此外他们还杀死近100名黑人,攻击了更多,尤其是在港口区域。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惨重的骚乱之一。暴力活动导致许多黑人离开纽约前往威廉斯堡、布鲁克林和新泽西,至1865年,曼哈顿的黑人人口跌破10,000,那是1820年的水平。白人工人阶级由此取得统治地位。
但作为白人的莫理循却找不到任何工作机会。
纽约的饮食文化受其移民历史的影响,呈多元化态势,包括国际餐点十分众多。中欧和意大利移民带来了纽约极富盛名的贝果、吉士蛋糕和纽约式披萨,而中国和其他亚洲餐馆、汉堡店、意式饮食店、餐车餐厅和咖啡屋随处可见。市内有很多拥有执照的小吃摊点,许多都由移民经营,中东食物诸如炸豆丸子和卡博串便是广受欢迎的纽约街头食品的代表。同时,纽约还是许多全美国最好和最多元的高档餐厅的聚集地。
莫理循又不得不当掉了外科小手术盒,靠着所典当的一点钱,又熬了几天,隔天才能吃上一顿有点像样的饭:在鲍威利的约翰牛排店里吃上10美分的猪肉和马铃薯。
4
曼哈顿华埠景象
莫理循忍饥挨饿又熬过了24天,幸好碰上一个叫乔纳尔.克罗尔的好心人。他仔细检查了莫理循的证明,安排他乘船回格拉斯哥,船票只收30美元,而且是到后付款。
格拉斯哥是苏格兰最大的经济体,是苏格兰中西部的都会中心,人均GDP在英国仅次于伦敦和爱丁堡。
格拉斯哥地区早在公元前已有部落聚居。到了12世纪,格拉斯哥已有了相等于今日所谓城市的地位。在16世纪初,格拉斯哥已是重要的宗教与学术城市。
格拉斯哥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使其城市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市中心多条街道名取自当年的烟草商人名。
令莫理循感到恐惧的不仅是失业、饥饿,还有那里原社会治安。有组织犯罪长期都是纽约的一大问题,1820年代即在曼哈顿五岔路出现了四十大盗和蟑螂卫队这样的团伙。20世纪由五大家族主宰的黑手党崛起,至今仍是当地规模最大和最有权势的犯罪组织。20世纪末崛起的还有黑桃帮一类的黑帮团伙。早至1850年,纽约便有超过200次帮派战争,主要在青年黑帮间进行。
现在莫理循有机会离开纽约,重返苏格兰,让他非常兴奋。
莫理循在纽约的最后一天晚上,到鲍威利看了场廉价演出,节目中有个人有两张嘴,还有一个没有手却能用脚趾穿针引线的人。
莫理循还和一个自称是罗杰爵士的人做了一番长谈。
这位罗杰爵士在查塔姆广场的卡西迪酒吧当经理,调酒是他的本分活,喝酒是他的爱好。
这个查塔姆广场位于鲍威利和中国城之间一个破烂的社区。罗杰爵士醉醺醺地对莫理循说,他很快就要回到英格兰去恢复他所应得的权利。他还吹嘘说,诺思布鲁克的侄女乔治亚娜.巴林小姐坚决支持他的行动,并提供10万英镑巨金让他重振家风。
莫理循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看这头吃饱撑着的阉牛兴高采烈地瞎吹牛的确很有趣。”但这个被纽约人卑视的莫理循,似乎忘记了自己在美国的那段流浪汉经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