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10月8日星期五

第7章 被“卖猪仔”的金矿契约淘金客


瀋陽 著

Shenyang

 

帕默河Palmer River

 

1

 

18829月中旬,莫理循回到麦凯市10天后,他乘坐“兰尼拉号”汽船前往库克敦,为了省钱,他坐的是统舱。

他再一次发现,沿澳大利亚海岸航行是非常危险的。

“兰尼拉号”汽船半夜启航,满载着淘金客,前往卡奔塔利亚湾的帕默河。

莫理循一连几个晚上都在忙着给《领导者》周刊撰稿,所以他看到有一个空铺位,就连忙上床睡觉。

几个小时后,他听到一阵嘈杂声,像是锚链撞击锚道发出的声响。这并没有把他完全惊醒。

莫理循写道:

 

我还以这船已经到了波文,正在下锚呢……突然,我听见有人大声地叫我,把我完全惊醒了,“嘿,伙计,你要在这儿呆上一整个晚上吗?我们的船触礁了,船长叫我们全部到船尾集合。”

 

莫理循探了探头,天哇,船舱的甲板上积满了水,船正缓缓下沉。他急忙跑到甲板上,惊喜地发现陆地就近在眼前。

 

莫理循写道:

 

我一点也不惊慌,因为我知道,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我完全可以游到岸上。我又回到客舱,收拾好自己的行李物品,提 到甲板上来。当我离开客舱时,水已漫过我的膝盖,但没有危险,用不着大惊小怪。

 

第二天早晨,他们都安全地上了岸。“兰尼拉号”汽船的运气真不佳,这才是第三次航行,其实,在第二次航行时就已经出过事了。

 

2

 

在澳大利亚北昆士兰,有一个与华人历史紧密相连的临海小镇——库克镇(Cooktown),库克镇镇小却有个大名,它正是以三下太平洋的库克船长而命名。若想了解澳大利亚的历史,必定绕不开詹姆斯·库克这个名字。

 

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

 

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上校,曾经三度出海前往太平洋地区,在数千千米的航程途中深入不少地球上未为西方所知的地带。在探索旅途中,库克也为不少新发现的岛屿和事物命名,大部分经他绘制的岛屿和海岸线地图,都是首次出现于西方的地图集和航海图集内。

1770年,这位杰出的英国航海家抵达澳东海岸,命名该地为新南威尔士,并以英王乔治三世之名宣布占领这里。

库克镇早年曾是一个淘金小镇,这里是澳大利亚的第一个欧洲人定居点,在19世纪狂热的淘金潮中,在距离库克镇不远的庞马河(Palmer River)发现了丰富的黄金蕴藏,引来了大量的淘金者,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当时还位于清政府统治下的华人,在1877年全盛时期,库克镇及周边矿山中,华人总数曾达到1.7万人之多,大部分来自于广东和香港一带,至今还有不少当时的华人后裔生活在这里。

同时和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不少城镇一样,库克镇的原住民居民比例也很高,原住民、欧洲和中国历史在这个曾经繁华的小镇交汇,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历史印记,彰显着源自黄金开采时期的繁荣景象。

 

扎根澳洲的华人

 

就在70多年之后,华人踏上了这片遥远的土地,开始书写华人扎根澳洲的史诗。

1848年之前,主要是来自福建的华人零星来到澳大利亚做劳工,他们大部分在农场做帮手或在家庭做佣人。据1848103日出版的《悉尼先驱晨报》记载,第一批121名华工在前一天抵达悉尼从事垦殖,自此拉开了契约华工输入澳大利亚的序幕。

 

3

 

卖猪仔的契约华工

 

清朝末年民不聊生,贫民被迫以契约的形式卖身出洋,以出国后的工资为抵押换取出洋旅费,成为所谓的契约华工,又叫卖猪仔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848年发现金矿之后,澳大利亚的巴拉瑞特和本迪戈于1851年也发现金矿,消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淘金客,其中也包括华人。为区别当时的淘金热点,人们把美国加州的旧金山称为旧金山,墨尔本为新金山

当时已成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成为中国对外联络的窗口,很多广东人通过香港卖猪仔,漂洋过海来到澳大利亚,开启淘金的漫漫人生路。

1857年,在澳华工已达4万人,然而华人淘金者的到来并没有受到欢迎 ,吃苦耐劳的华人在矿场上的成功加之语言文化的不同, 华人成为白人淘金者的眼中钉。1850年代末和1860年代初发生了多起暴力排华事件,维州和新洲也相继通过了严厉的排华法案。

 

反华暴乱

 

1870年代,北昆士兰库克镇附近的帕默河发现了金矿,华人再次蜂拥而来,库克镇也因此成为一个繁荣的港口。

库克镇濒珊瑚海,因库克船长的奋进号(HMS Endeavour)于1770 年触礁时发现而得名。1770年,离开植物湾后的奋进号一路向北,但糟糕的是,旅程并不太顺利。611日,奋进号在大堡礁一处浅滩触礁受损,随后又于618日误进一处河口。接连地受损让情况变得有些棘手,万幸的是他们最终找到了位于奋进河口的安全港。库克一行人在这里停船休整了48天,其间,同行的生物学家班克斯在当地搜集植物,他的标本集又多了很多新成员。

19世纪70年代,成百上千的中国人就是在库克镇的港口靠岸登陆。1877年全盛时期,库克镇及周边矿区的华人总数达1.7万人。华人以大小群体、村邦乡里聚集,抵抗外来干扰,维持安全和生计。金矿区重镇梅镇是华人聚集最多的地方,1886年,这里有154名欧洲人和450名中国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城。

宽阔的街道两旁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手工石栏杆,古朴的建筑曾经是商业活动的枢纽,优雅且保存完好的昆士兰风情建筑让人不禁回想起往日的时光。每年六月,作为为期三天的“库克镇探索节Cooktown Discovery Festival”的一部分,都会表演一段“重现仪式”,展示当年库克船长登陆并与古古伊米德希尔(Guugu Yimithirr)原住民相会的情景。

 

4

 

去往帕默河的华人淘金客

淘金不是一场寻宝的财富游戏,而是漫长的苦力劳动加上疾病困扰。帕尔默河金矿的地面非常干燥, 夏季的气温高达四十摄氏度,而淘金华工们不过是雇主眼中的劳动工具,每天超负荷工作十二个小时,晚上就睡在狭小的帆布帐篷里。但比起这些,更令人恐惧的是当地原住民的威胁。

如果你了解北昆士兰约克角半岛的地理环境就会明白,来自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不同部落和种族的人们很早就踏上澳洲大陆,而约克角半岛是他们的着陆点。他们慢慢由北向南拓展,新来的部落会将现有的部落进一步向南推动。为了守护自己的土地不被占领,该地区的部落战争不断。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原住民们自然会对陌生的来客充满敌意,更何况这些淘金者在淘金浣洗的过程中污染了他们的水源——帕默河。

库克镇和金矿区梅镇间有几条逆时针弧形的崎岖通道,多为荒凉的丛林缺少补给,隐藏着鳄鱼和致命的毒蛇,很多人都丧命在途中。后来,有人开辟出一条捷径,而淘金者经过这里,必须穿过一个狭窄的石头缝隙。一些原住民就会在此设伏,利用长矛攻击并将受害者带走,那些消失的人最终的命运不得而知。这个地方被称为地狱之门。在帕默河的黄金时代过去后,淘金的华人及其后裔大部分分布在昆士兰省北部的城镇,包括库克镇、阿瑟顿高原、凯恩斯以及因尼斯费尔等,从事农业、畜牧业、商贸、饮食等各行各业。

库克镇因金而兴盛,亦因金而沉寂。如今奋进河口的库克镇褪去熙攘繁华,静静诉说着时光流转岁月变迁。莫理循一连几个晚上都在忙着给《领导者》写稿。但他的稿件中却没有任何关于卖猪仔金矿契约淘金客记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