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10月31日星期日

第1章 绝处逢生的跨国流浪汉

 


 瀋陽 著

Shenyang

莫理循 25岁左右

 

1

 

莫理循,是一个世界上罕见的独行侠,依靠母亲的资助,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游历了五大洲各地。1877年,15岁的莫理循开始热衷于狩猎,16岁时开始写他自称为“奇特的日记”。17岁徒步从家乡澳大利亚季隆走到昆斯克利夫,18岁时,莫理循驾驶独木舟在墨累河上探险。这种独自四处闯荡的爱好,贯穿了他今后的一生。他曾对人说:“我喜欢游牧人东飘西荡的生活,喜欢单枪匹马走上旅途。”

莫理循的祖父于1790年出生于默里郡,1815年结婚。他是个乡村商人,还是个苏格兰教会的长老。莫理循的父亲乔治. 莫理循于1858年年底离开苏格兰,抵达墨尔本,开启了移民澳大利亚的新生活。莫理循出生在澳大利亚。

莫理循曾就读于墨尔本大学,但在考试中,考了个不及格。只得中途退学。 

莫理循退学后,曾以普通船员身份在贩奴船上打工,游历了南太平洋诸岛。莫理循后来又以诺曼顿为起点,从北到南穿越澳大利亚。那时,他才20岁,就单人徒步旅行。

18837月,21岁的莫理循组建巴比亚新几内亚探险队结果遇到土著人袭击,被长矛刺中,莫理循的新几内亚探险以失败告终。莫理循因伤被送到苏格兰爱丁堡就医,才取出了长矛的倒刺。

23岁时, 莫理循就诊同时在爱丁堡皇家医院学医。经过两年半学习,18878月毕业。

毕业后,莫理循为了寻找工作,先后到加拿大纽芬兰和美国费城、纽约及牙买加,寻找工作,却一无所成。成为被加拿大人和美国人卑视的流浪汉。同时又被牙买加所抛弃。后来,他又去了西班牙,在黑廷多矿区短暂当了一阵子医生后,又失业了。从此到处流浪,游荡了摩洛哥、西班牙马德里。在这段时间里,浪子已难回头。他用“啃老”的钱又穷游了伦敦,膈因色受骗于巴黎。

直到1890年底,穷困潦倒的莫理循只得回到英属殖民地澳大利亚。

莫理循回到澳大利亚后,一直无所事事。一连几个月在维多利亚四处游荡。只有她的母亲在为他的前途担忧。

 

2

 

 

回到澳大利亚后的莫理循游手好闲,她的母亲十分着急。在母亲的催促下,莫理循终于在1891421日,接到了巴拉腊特市立医院的应聘通知。

巴拉腊特市立医院建于1855年的淘金热时期,由一个民选的委员会负责管理。委员会成员都是非宗教人士,来自社会的不同层面。

巴拉腊特为澳大利亚城市,在这里,维多利亚式的华丽建筑和繁茂的公园充分反映出十九世纪中叶淘金时代的富裕景象。巴拉腊特淘金镇所有的房屋、学校、教堂、店铺及街道都建成十九世纪时的模样,工作人员穿着当时的服饰,在街道上与商店内扮演着往日的生活情景。来此参观的游客们宛如穿越时光隧道,沉静在旧时的 市镇边缘的金矿博物馆陈列着当年的生活器具及淘金工具。19世纪时发现了大金矿,世界各地的淘金者蜂拥而来,人口曾达300多万。

巴拉腊特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38年。当时一位名叫WilliamYuille的牧羊人,在Black Swamp(即现在的Lake Wendouree)附近定居了下来。“Balla” “Arat”即由休息地宿营地的意思演变而来。

1851年,John Dunlop James Regan在贫穷角(Poverty Point)发现了金子,当时他们正向Canadian Creek平移,结果却意外找到了几盎司的金子。此后3年,大约有2万名淘金者纷纷前往巴拉腊特架井开矿。

1858年发现澳大利亚第二大的金矿后,巴拉腊特的Bakery山便开始涌现出一阵淘金热。

随着1862年铁路的开通,它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例如开设商铺、市场及开展贸易等。在墨尔本和Wimmera出现铁匠铺之前,巴拉腊特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有了铁匠。到1918年最后一家金矿关闭时,巴拉腊特已经建成大量工业和服务基地,足以支撑它以后多年的发展。

现在,巴拉腊特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当地的重要行业包括金矿、粘土、土豆、羊毛及肉加工业。

但是莫理循在巴拉腊特市立医院没过上好日子。他很快就与委员会产生意见分歧,不同意见居然越闹越大。因为莫理循以署名和匿名的方式,不断给巴拉腊特报界的许多专栏写信,把他与委员会的争执暴露给新闻界。

莫理循在应聘进入巴拉腊特市立医院时,曾鼓动媒体渲染他的曾经的“业绩”,当他与委员会产生矛盾后,就用阳谋和阴谋结合的办法鼓动媒体为自己助力。

巴拉腊特市立医院委员会与莫理循的冲突自18922月一直持续到1893421日,也是说,从委员会给莫理循发出解职通知到莫理循最终同意辞职。

莫理循在巴拉腊特市立医院名义上做了一年住院外科医生,实际上他做了什么呢?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单位或企业的领导,会喜欢留用这样的员工

莫理循的行为其实非常卑贱和无耻。可悲的结果,让这个游手好闲的年轻人,再次成为无业游民。

 

3

 

时间一晃,便是1893年的夏天到了,穷困潦倒的莫理循失去了在巴拉腊特医院的住院外科医生职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聊至极。

有一天,莫理循在闲逛港口时,偶然遇到了一个中国人。这个人是莫理循任住院外科医生时救治过的一名华侨李井,李井是巴拉腊特一家金矿的工头。李井在金矿指挥矿工挖矿时,不慎被飞来的石块撞伤了左胳膊。

莫理循在为李井治伤时,李井对莫理循说:“巴拉腊特有大片的绿色草坪,上面点缀着令人赏心悦目的荆豆花。此外,那里还有美丽的湖泊。因为美丽的湖泊与巴拉腊特是重要的淘金地。在加州发现的那些金矿,其产量都不及巴拉腊特的金矿。

实际上,巴拉腊特曾发现了历史上产量最大的金矿。其中有两个金矿产量达180磅,价值总计为9万美金。那些一贫如洗的穷人只要愿意把它们扛回去,那些金子便属于他们了。当时金矿产量如此丰富,当地的人都十分慷慨。

李井还告诉莫理循:“巴拉腊特表面土层富含金矿。矿工在土层中进行挖掘、开发,将它变成一个巨大的宝藏。然后他们架起竖井深入地层内部,希望找到古代河床。最后人们果真发现了古代河床。于是他们开始沿着河流方向进行挖掘,将那些沙石装入桶里,然后经过一番冲洗之后,那些金矿便从沙土中呈现出来了。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大金矿以外,人们还在地下180英尺的旧河槽中发现了另一座大金矿。”

李井见到了莫理循非常高兴,但莫理循却高兴不起,他告诉李井,自己已从医院辞职了,现在找不到工作。

李井对莫理循说:不用着急,两天后,我来找你。

 

4

 

两天后,李井果然如约来见莫理循,还带着他的老板李福才来看望莫理循了。

李福才特意带了些中国茶叶相赠莫理循,感谢莫理循对李井的治疗。这时,莫理循才知道那个李井原来是矿主李福才的侄子。李井的父亲李福缘是李福才的胞兄。

矿主李福才告诉莫理循,他胞兄李福缘在香港当经纪人。

买办是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作为洋行雇员身份的买办,得到外国势力的庇护,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作为独立商人的买办,又可以代洋行在内地买卖货物或出面租赁房屋、购置地产等。

买办亦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原指欧洲人在印度雇用的当地管家。在中国,则指外国资本家的代理人。

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的外商雇员,也是独立商人。嗣后,外商为了减少买办的中间佣金,逐渐采取与中国人直接交易的方法,买办遂转化为单纯的外商雇员,称华经理中国经理

买办资本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买办,从本质上讲是经纪人,是中国经纪人和经纪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阶层。

 

19世纪的买办阶层

 

买办亦称康白渡(comprador)。19世纪末~20世纪初,买办要向洋行主东承担以至保证洋行全部购销任务的完成,从而使洋行老板无需承担风险就能随心所欲地开展进出口贸易业务。其次,买办的佣金及薪资制度也有相应变化。以经手洋行有的买办每年佣金收入不下五六千两。此外,买办还利用职务之便,独立经商,投机倒把,走私偷税,敲诈勒索,由此而来的收入,几乎没有限度。

买办以自己的资本实力在各个通商口岸的鸦片、丝茶、洋货、钱庄以及船运等许多领域保有庞大势力。甚至有些地区的征税大权均落入买办巨商手中。清代末期,甚至形成了由买办势力控制的,自通商口岸至内地城镇的买办商业。 

由于买办职能的扩大及买办活动的增加,买办在洋行中的地位及其雇佣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大洋行内,出现了层层相属的各级买办所构成的买办间华账房,洋行主东只要控制总买办便能驾驭他以下的全班人马。

矿主李福才对莫理循说,他胞兄李福缘在香港洋行当经纪人。我想,李井基本伤愈了,我想让他回香港洋行里好好干一份活。我不能让他回金矿去再干累活了。

矿主李福才突然对莫理循说:“你喜欢周游世界,还没有去过香港,你如果愿意到香港去玩一次,所有的费用由我来支付。李井回香港,我正考虑物色个人陪同,一路上也算有个照顾,可好?”

穷困潦倒的莫理循回到澳大利亚,在巴拉腊特任住院外科医生,常因为和上司矛盾重重,真不知如何是好。有了这个机会,他该不该把握?

莫理循成年后,在澳大利亚居住的时间可谓屈指可数。他的骨子里似乎总有一种往外跑、探寻外部世界的冲动。

但莫理循犹豫不决,他对矿主李福才说,我没去过香港,但我知道那是个金融和贸易中心,我是学医的,恐怕在那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矿主李福才想了想说:你是学医的,又持有西班牙当局颁发的行医证书,不妨到菲律宾去发展,那里有很多人讲西班牙语,那里的西班牙人已生活了好几代。

李福才又说:最近有一条货船要转道香港去菲律宾,你不妨陪同李井先到香港,然后直接去菲律宾。如果,你在菲律宾找不到好工作,就再回香港找我弟弟李福缘,你一定会得到李井父子的帮助。

 

5

 

莫理循在给母亲的信中说,探险、旅行是他的爱好,成名是他的渴望。

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莫理循的这种性格决定了他在考虑未来的时候,除非迫不得已,安稳不会是一个考虑的因素,至少不会被放在首位。

当有一个新的、他从未体验过的机会放在他面前时,这对于他的吸引力是相当大的。

莫理循果断地决定陪同李井去香港,然后去菲律宾找拼。

面对穷途末路,莫理循准备再进行一次冒险之旅,他想到菲律之后再去寻找工作机会。

 

 

2021年10月30日星期六

前言: 揭秘鸦片天堂苦行者的真意

 


瀋陽 著

Shenyang

                            

 

 

1

 

这是一个关于绝处逢生的跨国浪子的传奇故事。这个浪子就是莫理循。

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GE Morrison1862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季隆(Geelong),季隆之名乃由时任州总督的Richard Burke1837年所命。

1838年,墨尔本启动了都市计划的3个星期后,季隆也展开了都市计划。早期季隆的发展相当迅速,经济上首先以生产羊毛的农业为主,尔后以制造业见重于澳大利亚,以羊毛业、造纸业、制绳业,与悉尼、霍巴特和墨尔本并驾齐驱。

莫理循的祖先生活在外赫里底群岛最北边的刘易斯岛上。莫里循的祖父出生于默里郡,是个乡村商人——还是苏格兰教会的长老,共生育了八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长子是个牧师,当了近半个世纪的长老会执事。其他五个较有成就的兄弟都当了教师。

莫理循的父亲在离墨尔本40英里的科雷欧亭托湾包办了季隆学院,先是担任院长,后任董事长,直到1898年去世为止。他生有四个儿子和二个女儿,莫理循是第二个儿子(长子)。18岁以前的莫理循一直生活在父亲创办的季隆学院。

18792月,莫理循刚过完17岁生日之后不久,便徒步从家乡吉朗走到昆斯克利夫。4月,进入墨尔本大学学医。

昆斯克利夫(Queenscliff)是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一座港口小镇,也是著名的垂钓胜地,长长的栈桥与码头周围,到处都是垂钓爱好者。大洋路上有许多有趣的小镇,昆斯克利夫就是其中之一,这里有灯塔、有可以观光的蒸汽小火车、有古老的酒吧与潮人喜欢的旧仓库。昆斯克利夫也是很多人大洋路之行的起点,一条常规路线是从墨尔本通过吉朗,再到达昆斯克利夫来开始大洋路自驾之旅,另一条路则是从莫宁顿半岛上的索伦托搭渡轮到达昆斯克利夫。昆斯克利夫常有海豚出没,坐渡轮时或许还会看到海豚追着船行的浪花飞跃海面的美妙景象。

莫理循用时近6个小时,从吉朗走到昆斯克利夫将近21英里,然后他又徒步折回。这应该是莫理循进行的第一次单独徒步旅行,而这仅仅是小试牛刀而已。

18岁时,莫理循独木舟在墨累河上探险。

莫理循性格很特别,他喜欢冒险和四处游荡,渴望成为一个冒险家。他曾对人说:“我喜欢游牧人东飘西荡的生活,喜欢单枪匹马走上旅途。”

其实这种独自闯荡的爱好从他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并且贯穿了他今后的一生。

1880年初,莫理循写有《流浪汉日记》,由《导报》刊出。同年,他的漂流日记由《导报》连载刊出,后由墨尔本大学出版社出版,名为《墨累河独木舟漂流记》。

莫理循最大的愿望并非纯粹的游山玩水,他的誓言是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

 

2

 

由于莫理循的放荡不羁,他只是一个具有野心的浪子而已。结果,在1882年的3月,莫理循因考试不及格,被迫从墨尔本大学退学了。

失学后的莫理循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当年6月,作为普通船员开始在一艘贩奴船上打工,游历了南太平洋诸岛,发表《昆士兰贩奴船之旅》,又名《一个医学院学生的昆士兰奴隶贸易目击记》,在《导报》上作了连载。

接着,莫理循又以诺曼顿为起点,从北到南穿越澳大利亚。那时,他才20岁,就单人徒步旅行。他的旅行报导又在《时代报》刊出。

18837月,21岁的莫理循有了更大的野心,他组织了一支探险队,从莫尔兹比港出发,准备横穿新几内亚探险。结果,他在这次冒险中遇到了当地土著人的袭击,被长矛刺中。他被送到苏格兰爱丁堡就医,才取出了长矛的倒刺。那时,莫理循22岁。

1884514日,莫理循因伤势未愈,到英国伦敦接受手术治疗。

19851月,进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医。18878月毕业。

之后,莫理循先后到加拿大、美国和牙买加游历了一番,却找不到工作。然后他又去了西班牙,在那儿的矿区当了一年外科医生。后来他被上司辞退了。莫理循再也没能找到工作,只能四处游荡,花光了所有钱。成了一个典型的跨国流浪汉。

 

3

 

18939.莫理循坐船转道到了香港,然后去了殖民时期的菲律宾,结果被扫地出门。

莫理循在跨国流浪期间,又返回香港,沿海岸北上去了天津。以传教士名义混日子。后去了北京,与两位澳大利亚人一起为北京伦敦会工作。

莫理循浏览了老北京的胡同文化和烟花柳巷。但怵目惊心的清末“天津教案”,还有老北京人对教会的冲击使他放弃了在京津谋生的愿望。

无奈之际,莫理循在北京呆了几天后,决定将自己的未来命运押注在日本。他从天津转道上海去了日本。但他的此次日本之行更是凶多吉少。莫理循在横滨连连受骗。

值得一说的是,莫理循在跨国流浪时的主要年份在1894年之前,那时他并没有取得医学博士学位。

莫理循的爱丁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是在18958月获取的。当时莫理循33

莫理循可以唬弄善良的中国人,却骗不了英国人和日本人。他只身渡海去了日本后,就被英国驻日公使馆和英国航运公司让他进了神户收容所,在这个收容所度过了耻辱的日子。后来又被送到收容船上,在太平洋上漂流了数天后遣返回上海,因为他当初是从上海转道去日本横滨的。

 

4

 

莫理循被英国驻日公使馆和英国航运公司收入“收容所”,又被送到“收容船上遣返回上海,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他没有合法的旅日护照。

身无分文,浪迹天涯的莫理循,到达上海后,中国人的善心让他绝处逢生。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前缘,长江的入海口,是长江口的一块冲击平原。同源于太湖的黄浦、吴淞(苏州)两江,横贯上海全境,把整块上海大地分为淞北、淞南、浦东三片区域。两江支流纵横交错,五里一塘、十里一浦,构成了著名的上海滩。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人,都把了解上海作为了解中国的窗口。寻找发现上海、发现中国的“钥匙”,毕竟如同穿越扑朔迷离的时光隧道。莫理循也不例外。

一个跨国流浪汉在晚清时期的上海滩,邂逅了浪漫的美国女郎,在上海人的帮助下,他成了从上海到武汉的长江逆行者。莫理循决定游历中国大西南,甚至“想为中国人找一个好皇帝”。

     莫理循在九省通衢汉口的“汉骂”中,懂得了中国文化的深奥,也明白了西方传教士无法动摇中国的民间信仰,也没有任何传教士能证明耶稣诞生在女娲之前。

一个被称为“汉口一卦”的算命瞎子给莫理循的点拨启示,让他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人朴实的性格,以及大清王朝的腐败。

莫理循汲取了在日本时因没有旅行护照而被“收容”和“遣返”的教训,他按照清末在华洋人办护照的套路,成功地获取了游历中国大西南的旅行护照,这个护照成了莫理循“鸦片天堂”之旅的“合法”的“护身符”。

为了省钱,莫理循成了戴上大清假辫子的洋鬼子,这并非表示他有中国情结。他并没有为流不尽的中国纤夫泪表示过同情,中国苦力只是他驾驭的工具。

 

5

 

当罂粟花盛开的时候,莫理循为何决定游历中国的大西南?因为这里是中国的“鸦片天堂”。莫理循此行的真意是了解和考察中国在禁烟背后的鸦片自产自销的真相,他要为大英帝国夺回在中国鸦片贸易市场献计献策,莫理循正在策划无硝烟的中英鸦片贸易战。

莫理循怀着复杂的心情,凝视着这片神异的中国土地。他从上海到了汉口,又从湖北进入了重庆、四川。他的下一步就是考察贵州、云南……他在精心谋划自己的考察路线。

探索跨国浪子之旅的真意到底是什么?简言之,为自己寻找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生命就是一段冒险的旅程。

是为序,记之。

 

写于上海恒易斋 

2021年108

莫理循传奇B卷 目录

 

瀋陽 著

Shenyang

目 录

 

前言:

揭秘鸦片天堂苦行者的真意

                            

 

1 

绝处逢生的跨国流浪汉

 

2

关于短命的大清同治皇帝那些事

 

3

莫理循第一次转道香港

 

4

殖民时期的菲律宾印象

 

5

怵目惊心的清末“天津教案”

 

6

老北京的胡同文化和烟花柳巷

 

7

教会对清末社会和老北京的冲击

 

8

凶多吉少的日本之行

 

9

莫理循横滨之行受骗记

 

10

在神户收容所度过的耻辱日子

 

11

在太平洋漂流的收容船上

 

12

晚清时期的上海滩

 

13

莫理循初闯上海滩的意外遭遇

 

14

失而复得的绝处逢生

 

15

邂逅浪漫的行窃美国女郎

 

16

黑狗之死引出的惊人风波

 

17

莫理循想为中国人找一个好皇帝

 

18

莫理循为何决定游历中国大西南

 

19

从上海到武汉的长江逆行者

 

20

九省通衢的“汉骂”与茶文化

 

21

张之洞与清末汉口轶闻

 

22

雷人的汉口血洒马市案

 

23 

弼马温和湖北瘟疫

 

24

谁能证明耶稣诞生在女娲之前

 

25 

西方传教士无法动摇的中国民间信仰

 

26 

算命瞎子给莫理循的点拨启示

 

27 

揭秘清末在华洋人办护照的套路

 

28 

莫理循“护身符”护照背后的故事

 

29 

莫理循“鸦片天堂”之旅真正目的

 

30 

流不尽的中国纤夫泪

 

31 

戴上大清假辫子的洋鬼子

 

32

当罂粟花盛开的时候

 

33 

留长辫子的川蜀苦力

 

34

一场无硝烟的跨国贸易战

 

35

可怕的瘟疫全球大流行

 

结语:

中国究竟会向何处去?

2021年10月29日星期五

A卷结语 面对穷途末路的最后选择


瀋陽 著

Shenyang

 

前往吉隆:吉隆维多利亚州之旅精选2021 | Expedia 旅行

今日澳大利亚季隆景色

 

1

 

现在是2021年秋分季节,我实现了自己数十年来的愿望,终于完成了《莫理循传奇A卷》的写作,为了写作这本传奇书籍,我将几十年来的学习笔记进行了梳理,同时又重新学习和研究了大量全新的信息资料。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知识积累的动力,也是重新思考这个世界和认识自己的再学习过程。当然,多用脑多学习,还能防止或延迟老年痴呆症的侵扰吧。

我设想中撰写的《莫理循传奇》共5卷,原已完成的《铁蹄下的中国》第1卷初稿,其实是《莫理循传奇》第2卷的素材稿,此卷主要叙述了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GE Morrison)从上海到仰光的经历。

本书《莫理循传奇A卷》叙述的则是莫理循青少年时代的经历。

 

2

 

苏格兰苏格兰北部悬崖- Pixabay上的免费照片

苏格兰北部悬崖

 

莫理循家族是挪威斯堪的纳维亚人后裔。莫理循的先祖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莫理循家族的族徽是一根漂木。据其家庭族族谱记载,他们的老祖宗是个幸存的船难旅客。沉船后,他抓住一根漂木浮到一个小岛上。这个小岛就是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赫布里底群岛最北边的刘易斯岛。由此,莫理循家族的族徽是一根漂木。

莫理循家族中的许多人后来都移居到苏格兰北部。

莫理循的祖父于1790年出生于默里郡,1815年结婚。他是个乡村商人,还是个苏格兰教会的长老。莫理循的祖父共生了八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儿子叫乔治,乔治就是莫理循的父亲。乔治. 莫理循于1858年年底离开苏格兰,抵达墨尔本,开启了移民澳大利亚的新生活。莫理循的父亲生有四个儿子和二个女儿,莫理循是第二个儿子(长子)。

1877年,15岁的莫理循开始热衷于狩猎。16岁时开始写他自称为“奇特的日记”。

莫理循性格很特别,他喜欢冒险和四处游荡,渴望成为一个冒险家。他曾对人说:“我喜欢游牧人东飘西荡的生活,喜欢单枪匹马走上旅途。”

18792月,莫理循刚过完17岁生日之后不久,便徒步从家乡季隆走到昆斯克利夫。18岁时,莫理循驾驶独木舟在墨累河上探险。

其实这种独自闯荡的爱好从他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并且贯穿了他今后的一生。

期间,莫理循曾就读于墨尔本大学,但在药物学第二次专业考试中,考了个不及格。只得中途退学。 

莫理循退学后,作为普通船员在贩奴船上打工,游历了南太平洋诸岛,发表《昆士兰贩奴船之旅》,并在《导报》连载。

莫理循后来又以诺曼顿为起点,从北到南穿越澳大利亚。那时,他才20岁,就单人徒步旅行。他的旅行报导在《时代报》刊出。他采写的有关“黑奴贸易”和卖猪仔金矿契约淘金客等报道,却由此摊上了大麻烦。

18837月,21岁的莫理循组建新几内亚探险队,从莫尔兹比港出发,横穿新几内亚探险22岁时,结果遇到土著人袭击,被长矛刺中,莫理循的新几内亚探险以失败告终。

莫理循因伤被送到苏格兰爱丁堡就医,才取出了长矛的倒刺。23岁时,他顺带在爱丁堡皇家医院学医。经过两年半学习,18878月毕业。

毕业后,莫理循先后到加拿大纽芬兰和美国费城、纽约及牙买加,寻找工作,却一无所成。后来,他又去了西班牙,在黑廷多矿区短暂当了一阵子医生后,即失业了。从此到处流浪,游荡了摩洛哥、西班牙马德里、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依然找不到工作。

 

http://p6.itc.cn/q_70/images03/20201203/8d65a818f2ae41a0b26178794ef071f8.jpeg

1788126日,英国人在澳洲建立第一块殖民地

 

3

 

在这段时间里,莫理循经历了爱丁堡生死之旅,但在

爱丁堡医学院留下了一段艳闻。随即便流浪于纽芬兰、费城和纽约,成为被加拿大人和美国人卑视的流浪汉。同时又被牙买加所抛弃。

莫理循在西班牙有过一段如烟情史,但这只是破碎的西班牙游荡之梦。他很快就成了游荡摩洛哥的无业流浪汉,浪子已难回头。他用“啃老”的钱穷游了伦敦,因色受骗于巴黎。直到1890年底,穷困潦倒的莫理循只得回到英属殖民地澳大利亚。

 

当年维多利亚巴拉腊特淘金者居住的小棚屋

 

莫理循回到澳大利亚后,一直无所事事。一连几个月在维多利亚四处游荡。只有她的母亲在为他的前途担忧。

她的母亲终于为莫理循捕捉到一则招聘广告:巴拉腊特市立医院需要一名住院外科医生。

1891421日,巴拉腊特市立医院通知莫理循前来应聘,开出的月薪是31英镑3先令4便士。

莫理循在回忆录中写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澳大利亚最令人向往的医院。

这是座迷人的城市,气候宜人,况且院方开出的薪俸也颇丰厚。

 

巴拉腊特市立医院建于1855年的淘金热时期,由一个民选的委员会负责管理。委员会成员都是非宗教人士,来自社会的不同层面。

 

莫理循在回忆录中写道:

 

在面试过程中,委员会注意的不光是医学知识,还考核我其他方面的素质。在参加面试之前,我拜访了委员会成员乔治.史密斯先生。他是个蔬菜农场主,身手敏捷,有股闯劲。

他问我:“你就是那个步行穿越澳大利亚的年轻人吗?我们都很钦佩你的勇气和胆识。我想,我们如果聘用你,是不会犯大错的……”

医院对我的聘用引起了新闻界的注意。报社在报道中大肆渲染我在巴黎萨尔贝蒂尔医院从事研究工作的经历,还对我背着背包穿越澳大利亚的探险活动大捧特捧。

 

但是莫理循在巴拉腊特市立医院没过上好日子。他很快就与委员会产生意见分歧。

当时医院的财务状况非常糟糕,负债3290英镑。委员会提出裁员计划,而莫理循则表示坚决反对减少护理人员,因为这会降低医院的工作效率。不过他同意减薪5%,并且在鱼和禽类营养预算中每年减少24英镑。他还建议要把伤寒患者隔离起来。这也使委员会成员很不高兴。

市立医院之间的不同意见越闹越大。因为莫理循以署名和匿名的方式,不断给巴拉腊特报界的许多专栏写信,把他玑委员会的争执暴露给新闻界。

显然,莫理循已懂得如何为自己造势。他在应聘进入巴拉腊特市立医院时,鼓动媒体渲染他的曾经的“业绩”,当他与委员会产生矛盾后,就用阳谋和阴谋结合的办法鼓动媒体为自己助力。

巴拉腊特市立医院委员会与莫理循的冲突自18922月一直持续到1893421日,也是说,从委员会给莫理循发出解职通知到莫理循最终同意辞职。

莫理循在巴拉腊特市立医院名义上做了一年住院外科医生,实际上他做了什么呢?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单位或企业的领导,会喜欢留用这样的员工

莫理循的行为其实非常卑贱和无耻。

 

4

 

贫穷、苦役与性乱——澳洲囚犯移民史_忘情_新浪博客

澳洲殖民地的英国囚犯殖民者

 

其实,莫理循虽然出生在“澳大利亚”,但那时的澳大利亚还没有建国,那片土地是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他只是个英国殖民地子民,也是一个澳大利亚的弃子而已。

莫理循被巴拉腊特市立医院解职辞退后,他仍然赖着医院里胡纠蔓缠了一年后才离职。这件事,对莫理循的声誉是个严重的打击,澳大利亚已没有了他可以立足之地。

澳大利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知道澳大利亚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现在仍旧是英联邦国家之一,但是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知道最早登陆澳大利亚的人却是荷兰人威廉姆·简士,并将此地命名为新荷兰。

1770年,也就是清朝康乾盛世期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才宣布这片土地属于英国。此后这里一直被英国当作安置流浪囚犯的地方,1788118日,第一批囚犯到达,126日正式在杰克逊港建立英国的第一块殖民地,此后每年的126日后来成为了澳大利亚的国庆节。

现在许多人都清楚美国建国的过程中对当地土著印第安人的不光彩历史,但是对当今澳洲的土著居民的历史却不是十分清楚。其实在40000年以前,澳大利亚的土著发明了世界上一些已知最早的、边缘经过打磨的石器,从生物遗传的角度来看,现代人类在欧洲西部定居前就可能居住在澳大利亚了,但是为什么最后却是欧洲人征服了澳大利亚呢?

澳大利亚为什么在人类历史的文明中始终处于没有诞生像四大文明的客观原因:在地球最近的一个间冰期期间,海平面上升,导致了澳大利亚成为一个封闭的大陆,在以后的一万年历史中,澳洲土著居民基本保持着一种原始的社会,并没有像亚欧大陆产生农业文明,这主要是当地自然环境先天不足,并没有可以培育栽培的农作物,据美国人类学家戴蒙德研究,唯一被当地土著驯化的哺乳动物就是狗;另外澳大利亚是一个干旱的大陆,也是土壤最贫瘠的大陆,在世界上最佳的56种禾本科植物种,只有两种出自澳大利亚。

 

http://p7.itc.cn/q_70/images03/20201203/73fe3df5b68044db822ca98c50c4d470.jpeg

4万年前,地球各大陆的人类处于同一个发展水平

 

当欧洲人在1788年来到澳大利亚后的变化是什么呢?当然带来了文明,但是对当地的土著却是不幸的。今天的澳大利亚大约有2544万居民,相当于2019年中国上海市的常住人口,但是当今的土著却只占总人口的2.8%,这是什么比例,今天在澳大利亚华裔占比是5.6%,是当地土著的2倍,如果只算最早的人口,1%都不足。

当地土著从欧洲殖民时代的30万左右曾经下降到了1921年的6万人,即使是今天,土著总人口也就五六十万的样子,今天的土著构成了澳大利亚社会的最底层,许多人住在布道站或保留地,或者为白人放牧而住在畜牧站。

澳大利亚是一个干旱的大陆,但是在其东北部地区是非常适宜发展农业的,在欧洲人没有到来之前,大部分的土著都在这里生活,但是欧洲人却用两个基本方法进行拓殖,占有了这些地区。

一个是枪炮,在19世纪和18世纪晚些时候,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方法;另一个方法就是病菌,1778年,第一批欧洲居民达到悉尼后,不到一年,死于流行病的土著居民的随处可见,有案可查的就有天花、感冒、麻疹、伤寒、水痘等等。

无疑欧洲人近代在澳洲的殖民史中,枪炮、病菌和钢铁在消灭土著种起了很大的作用。当适合居住和生产的地区被占领后,留给当地土著的只有无用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在欧洲人殖民一个世纪后,有40000年历史的土著传统基本被消灭殆尽。

现在的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可在200多年前,那里还是一个不毛之地,甚至被英国当成了流放罪犯的孤岛。

有趣的是面对大英帝国殖民澳大利亚的不光彩的过往,莫理循并不羞愧,对他来说,从没有责备或咒骂过英国殖民主义,并将自己能为大英帝国尽忠和服务,视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个人奋斗史。他已明白,澳大利亚人并不喜欢他,他的唯一希望就在大英帝国了。

http://p4.itc.cn/q_70/images03/20201203/7cc1971bbf4b451b8ea2d890eb03e672.jpeg

1890年,澳大利亚一群土著脖子上带有铁链

这是一张拍摄于1890年的照片,澳大利亚一群土著脖子上都带有铁链,那时还没有建国的“澳大利亚”能代表进步与文明吗?

莫理循无视澳洲土著人在殖民时期的苦难,却又全力赞扬大英帝国的殖民政策,这又为什么?但是这个大英帝国似乎也没有接受他,他在伦敦的落魄已证实了这一点。

 

5

 

清末中国囚犯

 

面对穷途末路,莫理循准备再进行一次冒险之旅,他想到东亚去寻找机会。

为寻找工作,又先后去了香港、天津、北京、上海,以及日本,但时间很短。

但是,莫理循自18942月开始,进行了一次中国西南之旅。莫理循从上海出发,游历了武汉和中国大西南。历时100天后,于5月到达缅甸,后又去了印度。11月底才回到季隆。

1895215日,33岁的莫理循到达伦敦。莫理循就这次中国之旅而写成的游记,使他获得伦敦《泰晤士报》的青睐。在他的旅行记里详细地记录了大清帝国的落后和贫穷,他似乎忘记了当时的澳大利亚长什么样。

连莫理循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次中国旅行竟然促成了他理想的实现,之后几十年,他个人的命运竟与中国联系在了一起。

我应该结束这次文字之旅了。我正在撰写《莫理循传奇》,草拟共5卷。

A卷为莫理循的家族史及他在青少年时期的流浪生活,记录了一个浪子不回头的落魄经历。

B卷记录了莫理循的东亚和中国之旅。初稿为《铁蹄下的中国》,其中有些内容尚需调整。

C卷叙述了莫理循山穷水尽时接受《泰晤士报》聘任,成为一名刺探南亚和中国云南情报的跨国间谍经历。

D卷是关于莫理循接受《泰晤士报》聘任,成为驻北京记者的经历。

E卷是写莫理循这名洋记者摇身变为中华民国四任总统政治顾问的经历。

这都是莫理循为了出人头地而一生坎坷的冒险故事。

夜已深,应该休息了。

 

202197日星期二  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