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兰先生 撰文
自家屋顶花园里的红薯长势诱人,绿油油的薯叶,白边的花瓣和紫红的花蕊,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种植红薯带来的快乐。
为了进一步了解红薯知识,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原来红薯(学名:Ipomoea batatas),又名番薯、甘薯、山芋、地瓜、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更令我稀奇的是,欧洲人将红薯视为“第二面包”,科学家测试红薯叶的营养价值后认定为“蔬菜皇后”。
红薯实为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匍匐地面。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皮色发白或发红,肉大多为黄白色,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酿酒、制酒精。
对于红薯,不同地区人们对它的称呼也不同,河南人称其为红薯,北京人叫白薯,山东人和东北人称为地瓜,上海人和天津人称山芋,江苏南部称为山芋,而苏北徐州地区称为白芋,,安徽中南部合肥六安一带则称之为芋头,安徽西南部安庆和北方萧县砀山近称为红芋,陕西、重庆、四川和贵州称其为红苕,湖北人称其为红蓣,浙江人、江西人称其为番薯,福建、广西称其为红薯或地瓜,河北人称山药或者红山药。同一地区不同区域人们对它的称呼也不尽相同,比如山东大部分地区虽称其为地瓜,但鲁南枣庄、济宁附近的当地人又习惯把它叫作芋头,而真正的芋头则被叫作“毛芋头”。
红薯种植历史久远。晋代嵇含所著《南方草木状》,就有关于甘薯地种和食用的记载。嵇含为晋时人,可知中国晋时,已有甘薯了。但嵇含所说的甘薯,属于山薯之类,为中国土产,不是今日我们所食用的番薯。番薯来自外洋,依明清人所纪,有根有据。
红薯野生种起源于美洲的热带地区,由印第安人人工种植成功,抗病虫害强,栽培容易。哥伦布初见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将甘薯传至菲律宾。在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引进中国,由东莞市虎门北栅人陈益从安南首先引入广东。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又从吕宋携带回中国,试种后,福建巡抚金学曾大力推广,并撰《海外新传七则》。《农政全书》也详细记述了番薯的种植方式,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南人用当米谷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也。”
在甘薯种类中,台湾番薯很出名。台湾岛内几乎各县市皆产番薯,其中又以彰化、南投、云林、嘉义等县市产量较大,尤其是南投竹山的番薯质量最优,相传清嘉庆君游经竹山时,尝到当地的红番薯,还留下了“番薯好吃免大条”的名句。在竹山镇农会的辅导下,黑糖番薯已成为台湾南投十大伴手礼之一。 台湾人常以坚韧不拔的番薯精神引以为傲。
在11层高楼屋顶上种植红薯,也许闻所未闻,但试种成功了。屋顶花园种红薯并非为了食用,而是因休闲和品尝劳动过程的快乐。
既然屋顶种植红薯并非只是为了食用,那么也可将红薯当观赏植物栽种。因为红薯的花很漂亮又很特别。红薯花如钻形状,花序腋生,花苞片小,萼片长圆,却不等长,花呈白色至紫红色。红薯是蔓生草本,长达2米以上,总是平卧地面而斜上生长。红薯实为地下块根。因此没人会将红薯的蔓生枝叶攀附在悬空的树枝上,否则怎么能长出红薯块根?为了赏花,我将红薯的枝蔓攀附在树枝上,透过晨曦的阳光或借着明亮的月色,都可以欣赏到平时看不到的红薯花之娇柔了。
屋顶种植红薯,还让我学到了很多平时不太留意的知识。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古代文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因为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20种抗癌蔬菜排行榜上,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红薯。美国费城医院也从红薯中提取出一种活性物质“去雄酮”,它能有效地抑制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
在中国,农民收获红薯后将红薯叶,连同茎一起丢在地里,或用作喂牲畜的饲料。但是经科学测试表明,每百克鲜红薯叶含蛋白质2.28克、脂肪0.2克、糖4.1克、矿物质钾16毫克、铁2.3毫克、磷34毫克、胡萝卜素6.42毫克、维生素C0.32毫克。将其与常见的蔬菜比较,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含量均属上乘,胡萝卜素含量甚至高过胡萝卜。因此,亚洲蔬菜研究中心已将红薯叶列为高营养蔬菜品种,称其为“蔬菜皇后”。研究发现,红薯叶有提高免疫力、止血、降糖、解毒、防治夜盲症等保健功能。经常食用有预防便秘、保护视力的作用,还能保持皮肤细腻、延缓衰老。近年在欧美、日本、香港等地掀起一股“红薯叶热”。用红薯叶制作的食品,甚至摆上了酒店、饭馆的餐桌。
红薯看上去貌不惊人,也不属于豪宴酒席上的名贵佳肴,却营养丰富。红薯在人类主食中排斥在五谷之外,却同样是人们的主食之一。犹为可贵的是红薯一生几乎常与穷人为伴,却被富人们不屑一顾。
写到这里,突然有感兴起作小诗《红薯自述》一首:
无人尊我为五谷,山珍海味不同伍;
唯有饥时赐宾座,饿极生悲求我助。
落地生根默无言,叶蔓向上静思索:
此生无奢拒象箸,甘愿碎身济贫苦。
有关“象箸”解释之备注:
“箸”汉字释义作名词本义:筷子。又作“筯”,同本义。
“象箸”,源出自《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纣为象箸,而箕子唏。
“箸”作动词通“著”。意为显明;显示。也意为撰写,写作。又如:箸录(记载;记录);箸论(著作,论述);箸撰(撰述;写成的作品)。
此诗句“此生无奢拒象箸”有三层含义:
1:红薯列来是草民食物,并不属于山珍海味,故不会与盛宴金筷玉盘作伴;
2:此句中的“象箸”引自《史记》,虽指纣,却泛指一切沉溺于花天酒地的贪官和权富;
3:“象箸”之“箸”按动词解,此处又特指那些欺世盗名的“箸录、箸论、箸撰”,泛指御用及无聊文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