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去了上海古城公园,虽然在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但走近这个公园还是第一次,甚至是第一次才知道上海有这么个休闲去处。
古城公园位于人民路、安仁街、福佑路之间,绿地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 。绿化建设工程早在2002年5月31日 就竣工了,建设周期历时110天。
沿人民路为大片草坪和蜿蜒曲折的小溪,让人联想到老城厢的护城河,也许还算个蕴藏着特殊历史人文内涵的城市景致。遗憾的是没法让人对上海古城产生更多的联想。
沿福佑路和安仁街是一片密植树林,也许是老城厢城市机理与现代城市空间之间的缓冲和过渡,在森林中再现了老上海“钱业公所”的古典风范,但这“古典”不古,建筑物太新了,新得无法使人会去缅怀过去的岁月。由于没有更多的说明,钱业公所又总不开放,游人因此对“钱业公所”了解甚少,那种新旧距离感似乎反而被拉扯得更远。
老上海最为著名的丹凤台,是全园的最高点,也由于人们对丹凤台知之甚少,游客是体验不到站在当时丹凤楼位置上的感受,也难以在此感受上海历史文化的价值。
据说古城公园的设计方案“以绿为主,以人为本,以生态为主;兼顾反映古城的历史文化,兼顾人流的集散,兼顾教育基地,增强市民的忧患意识,兼顾体现古城公园标志性的景观,兼顾旅游资源的重新组合。”说实在的,漫步在这个古城公园,是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用意的。
公园的整体景观,基本上是以现代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处理手法为特征,形成与周边城市建筑和空间尺度相平衡的大型城市公共空间。主要景观视觉通道由新开河伸向豫园,但并没有“形成上海未来和昨天的对话”的设计理念。沿下沉式广场至丹凤台的弧形坡道呈逐步上升,按设计者说法:这是在探索历史的轨迹,述说上海“城墙的故事”。恐怕,没有游人会感受得到设计者的思想。
唯一能让人感受的就是那些植物配置,景观空间的植物材料以本土树种和大乔木为主,主要有桂花、榉树、银杏、枫杨、小叶罗汉松、白玉兰、紫薇等。这些植物同样普通的再普通不过了。
古城公园的建成,应该说改善了老城厢地区的生态环境,也丰富了城市景观,但只不过是一个极普通而且没有特色的绿地而已。冠以“古城公园”太不名符其实了。
难怪人们只是在这里散步,多了个安静感觉,少了点嘈杂声音。公园处于上海黄金地段,在外滩和城隍庙之间,在规划的时候,有关方面能够在寸土寸金的土地上,留这么一块绿地确实不容易。这个公园开放已经很久了,只能属于没啥特色的街心公园罢了,仅有的游客也只是当地的居民为主而已。
古城公园的规划设计,实在是上海园林建筑中的败笔典型。开园10多年来,就是老上海人也基本上不知道有这么个古城公园存在,可见其口碑太差劲了,真不知那些规划设计者可曾有过脸红?也许有人会说老南市当初也算是下了功夫,可惜公园建造好没多久,南市区就被黄浦区兼并了。这能成为理由吗?
这里视野很开阔,黄浦江对面的东方明珠、金茂等高楼建筑都看得很清楚。唯一看不清楚的是规划设计者的用意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是怎么会形成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