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6日星期三

琼州府城和五公祠掠影

走读中国58

2012-1-23初一
琼州府府城位于今天的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有着一批年代久远的古建筑群,这就是与海口骑楼老街齐名的府城传统建筑街区,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其中五公祠、海瑞墓、秀英炮台、丘浚墓、骑楼街,还有府城大量的古街、古巷及古牌坊,这些都构成了海口特有的古老“文脉”。 府城曾是海南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
北宋开宝五年(972),琼州州治由旧州迁此,元代为琼州路安抚司、乾宁军民安抚使司。明洪武三年(1370年),升琼州为府,置府治于此,统辖整个海南岛,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建置历史。
城址经宋代始建、明代改建、扩建,特别是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琼北大地震,大部分城墙和建筑物倒塌,之后重建。
清代的琼州府府城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约1400米,南北宽约700米,城墙周长4134米,高8.9米,宽5.9米。开东、南、西三个城门,城门上建楼,城墙上设雉堞1843个,北墙建望海楼,四周构筑护城河。
1983年大部分城墙被拆除,现存东城门、西城门及长约110米的城墙,城墙砖石砌成,宽5.2-5.9,残高1.2-2。东门外护城河宽25-30,深2。城中心部位原建有雷琼兵备道署、琼州府署、提督学院行署、琼州镇总兵署、琼山县署等各级各单位,玉皇庙、天宁寺、三公祠、县学宫、琼台书院等等建筑、城内有“七井八巷十三街”,密布着众多的进士坊、举人坊、贞洁牌坊,金花村中丘濬故居、海瑞故居犹在,北胜街、马鞍街由条石铺就的街道上,深深的车辙印说明了历史的久远,达士巷中众多的望族名门世代生活。
鼓楼位于府城文庄路南侧,原名谯楼,又称文明楼。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台基为明成化十七年(1481)扩建而成,长28米,宽24米,高6.39米。两拱门,宽4.6米,高7.1米,门额分刻“海南壮观”、“奇甸文明”。现存鼓楼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坐北朝南,面阔五间19.9米,进深三间9.95米,高7.56米,歇山顶,脊饰二龙朝日。楼内原有明正统元年(1436)铜禁钟一口,钟铭记述了捐资铸钟情况及祈求国泰民安之意,现存海口市博物馆。
府城传统建筑街区以文庄路、忠介路为东西轴线,中山路为南北轴线组成的错位“十”字型街道,主要是北胜街、绣衣坊、马鞍街、达士巷、鼓楼街、忠介路、福地巷等街道。这些古街道构成了整个府城地区的历史“文脉”。
琼山学宫(文庙)位于琼山区府城镇文庄路5-1号,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明、清时期多次重修。现仅存大成殿,坐北向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七架抬梁式木结构,重檐歇山顶,梁架、檩檐饰以精美的雕刻木件,占地面积480平方米。
在海口府城思古抒怀,一定要去五公词。该祠位于海府路海口市区与府城市区接壤处,由五公祠、学圃堂、五公精舍、观稼堂、苏公祠、拱桥、荷池、风亭、琼园等,构成了一组古建筑群落。祠内五公石雕栩栩如生,满面思绪。五公实际上是指唐宋两代被贬来海南岛的5位历史名臣,即唐代宰相李德,裕宋代宰相李纲、赵鼎,南宋抗金将领李光和胡铨。五公祠是展示中国古代贬官文化、海南历史文化及具有海南特色的古代建筑艺术的文物古迹。
五公之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今河北省赵县人。他是一位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从唐文宗至武宗年代,两次出任宰相。大中四年(850年),在崖州去世,子弟流落崖州。据说现在乐东县多港李氏村有三百余家,是李德裕的后裔。
李纲(1085年—1140年),字伯纪,今福建省人,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有魄力、有才华的宰相。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史称北宋)被贬。1127年宋高宗在杭州再建政权(史称南宋),李纲再次为相,但仅做了75天宰相就被诬贬澶州。三年后(11291125日)移万安军(海南岛万宁、陵水一带)安置,在海口登陆。同年1216日遇赦北归。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山西闻喜人。宋高宗时两度为相,力主抗金,恢复中原。绍兴8年(1138年),被秦桧贬至泉州,后又贬潮州和吉阳军(今三亚市)。绍兴17年,为抗议秦桧卖国行径进行绝食斗争至死。
李光(?1155年),字泰发,浙江上虞人。宋高宗绍兴初年升为参知政事,曾当着秦桧之面向高宗揭发秦桧的卖国行径而多次被诬告,先后被贬到建宁军节使、藤州安置,后又贬至琼州以及昌化军(儋县)。在被贬海南的名臣中,李光历时最长,达20年之久。
胡铨(1101年—1180年),字邦衡,江西庐陵人。宋高宗时任枢密院编修官,是著名历史学家,南宋主战派的中坚。被秦桧贬为福州通判,绍兴十二年(1142年)被革职流放到广东新兴县,六年后再贬到吉阳军(今三亚市)。
漫步“五公祠”,放眼这组古建筑群,这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据说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缮,不过如今仍是熠熠生辉。现建筑群包括:海南第一楼(又称五公祠)、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五公精舍)、东斋、苏公祠、两伏波祠、洞酌亭,浮粟泉、琼园和新建的五公祠陈列馆。它以五公祠为主体建筑,两层木结构,楼高9米,周围有檐廊,但无斗拱,这是一幢以上等木料精心构筑的红楼,分上下二层,四角攒尖式的层顶,素瓦红椽,与四周烂漫的绿叶繁枝相辉映,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红楼为海南最早的楼房,故称海南第一楼。自古有“琼台胜景”、“瀛海人文”和“海南第一名胜”的美誉。
楼下大厅楹柱上有二副脍炙人口的对联:
“唐嗟未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
“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学圃堂和五公精舍位于五公祠的右侧。是当年大陆学者来此讲学和海南学子研习经史之处。琼园在五公祠之左侧,它包括浮粟泉、粟泉亭、伏波祠等建筑和庭园。浮粟泉相传为苏轼开凿的井泉。有“海南第一泉”之美称。
在五公祠游览区内常年展出许多珍贵文物,其中宋徽宗赵佶手书《神霄玉清万寿宫诏》最为有名,其瘦金体书法刚劲清秀。令我惊喜的是,自己第一次看到了著名清官海瑞的古唐诗书法。   

府城镇历史悠久,具有优良文化传统,可谓地灵人杰。古时宋、明、清三代出进士56人,举人354人,居海南之最,超过全国且拥有进士平均数的一倍。府城更是曾经先后走出了丘浚、海瑞两大历史名人。府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众多颇具价值的历史古建筑,让海口成为我国最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