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4年7月13日星期日

德国人与足球文化特点

网游世界07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是一个中欧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为357167Km²,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数量8080(2013年预计),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
德国亦是欧洲大陆主要的经济与政治实体之一,按国际汇率计算为世界第4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则为世界第5大经济体,同时还是世界第3大出口国及第3大进口国。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1990103,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统一。
德国为欧洲共同体于1957年设立时的创始国之一,该组织后于1993年统合于欧洲联盟之下;德国参与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
德国首都柏林,主要城市汉堡、慕尼黑、科隆、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波恩、路德维希港。
国歌《德意志之歌》
德国的地形变化多端,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有秀丽动人的湖畔,及辽阔宽广的平原。德国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北德平原、中德山地、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为全国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
德国处于大西洋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德国的北部是海洋性气候,相对于南部较暖和。
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2012年德国能源消耗居世界第5位,其中60%的主要能源依赖进口。
德国人属日耳曼人(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
“德意志”一词来源于古德语“diot”一词,意为“人民”,最早史见于公元8世纪,是指生活在法兰克王国东部的日尔曼部落所讲的方言。公元800年,法兰克王国在查理大帝统治时期达到鼎盛,成为法兰克大帝国。大帝国中有许多讲德语的日尔曼部落,这些日尔曼部落人所讲的方言被称为“德意志”。
公元814年查理大帝去世,法兰克帝国随即分崩离析,在瓜分各种遗产的过程中,形成了东、西两个王国。这两个王国的政治分界线大致就与德语和法语之间的语言界限相当。讲法语的西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成今天的法国,而讲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的居民,在此后的长期生活中也逐渐产生了一种“同属一国”的感觉。这时,“德意志”一词也就从一种语言的代名词,发展为代指讲这一语言的人。当这些讲“德意志”语的部落后来建立了自己的王国时,他们不但用“德意志”来称呼自己的语言和人民,还用它来命名自己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德国100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历过三个帝国,这期间也有一个共和国。19495月,在美、英、法合并的西占区通过《基本法》,宣布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9月建立政府。同年10月,苏联占领区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东西方关系逐渐缓和的氛围中,东德、西德日益走向统一,19907月实行了货币统一,19901O3日实现了政治统一。
德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自上而下由黑、红、黄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三色旗的来历众说纷纭,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在后来16世纪的德国农民战争和17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代表共和制的三色旗也飘扬在德意志大地上。1918年德意志帝国垮台后,魏玛共和国也采用黑、红、黄三种颜色的旗帜为国旗。1949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依然采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三色旗;同年10月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采用三色旗,只是在旗面正中加了包括锤子、量规、麦穗等国徽图案,以示区别。1990103,统一后的德国仍沿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旗。三色国旗可在机场、宾馆、宴会和其他场合悬挂。联邦政府机构和驻外使馆等悬挂带有黑鹰图案的国旗。
德国国徽以土黄色盾牌为背景,背景上是一只黑色的雄鹰,雄鹰的喙和两爪为红色。这一雄鹰图案的渊源可追溯到12世纪曾经统治过普鲁士、后成为德国王室的霍亨索伦家族。自古以来,德国人对雄鹰的崇敬都是虔诚而深沉的。早在古罗马时代,雄鹰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上帝的象征,它保护着上帝的子孙和信徒不受侵害。上帝把自己比作雄鹰,谁相信它,谁就可以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不断获得新的生命活力。同时它又是太阳之鸟,它的锐眼能经受住太阳神的照射。在封建王朝时代,雄鹰是皇权的象征,帝王们希望以此使皇位永固。以雄鹰入图,早在九世纪就已经出现。据说,该图案是由法兰克国王查理一世的军队从罗马帝国传入德国的。
德国国歌《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歌词是奥古斯特·海因利希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1798年—1874年)于1841年撰写的,曲调采用“交响乐之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1809年)所创作的歌曲《上帝保佑弗朗兹皇帝》的旋律。1922年在纪念魏玛共和国成立三周年之际,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将“德意志之歌”升格为国歌。1952年,在联邦总统豪伊斯和联邦总理阿登纳之间的一次通信中,这首歌重新被承认为国歌。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和联邦总理科尔在19918月的通信中确认了“德意志之歌”对统一的德国的传统意义。
德国国石为琥珀,琥珀的英文名称为Amber,来自拉丁文Ambrum,意思是“精髓”。也有说法认为是来自阿拉伯文Anbar,意思是“胶”,因为西班牙人将埋在地下的阿拉伯胶和琥珀称为amber。中国古代认为琥珀为“虎魄”。
德国国花为矢车菊, 又名蓝芙蓉、荔枝菊、翠蓝,属于菊科。经过德国人多年的培育,这种“原野上的小花”已经有浅蓝、蓝紫、深蓝、深紫、雪青、淡红、玫瑰红、白等多种颜色。头状花序生在纤细茎秆的顶端,仿佛一位隽秀的少女,向着“生命之光”——太阳,祈祷幸福和欢乐。矢车菊是德国的名花,德国人用她象征日耳曼民族爱国、乐观、顽强、俭朴的特征,并认为她有吉祥之兆,因而被誉为“国花”。
德国国鸟白鹳(学名:Ciconia ciconia)为鹳科鹳属的大型涉水鸟。在欧洲,自古以来白鹳就被认为是“带来幸福的鸟”,是吉祥的象征,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是专门来拜访交好运的人的。白鹳被选为国鸟后,不少德国家庭特地在烟囱上筑造了平台,供它们造巢用。
德国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都位于德国,著名汽车品牌欧宝也诞生在德国(现属于美国通用汽车集团)。汽车生产量仅次于中国、美国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
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德国产品以品质精良著称,技术领先,做工细腻,但成本较高。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世界。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学品、通讯技术、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学设备。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讯技术和钢铁产品。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其中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
德国非常重视对外投资和招商引资,也很重视与其它国家的合作。英国是德国葡萄酒的第二大出口国,出口量仅次于美国。德国从2010年开始超越了法国跃居欧洲吸引外资排名第2位,英国排名第1位。
德国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2013年农林渔业就业人口63.7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1.5%
德国拥有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始于1883年俾斯麦的社会保障法。德国政府依法提供广泛的健康保险计划,特定民众如终身职员、自营业者、高收入雇员可选择退出该计划,并另投保私人保险。
德国的教育体系为1213年义务教育,大致上为初中等教育的阶段,实际上教育体制因邦而异。学前教育按家长的意愿,可将儿童送往托儿所,纯属非强迫性。德国大学在国际各大学排行榜上没有美国和英国高校出众,这与德国独特的教育科研体系有关。德国高等教育依据1976年《联邦高等教育基准法》放宽高等教育机构的认定范围,将所有具之名的学校都概括称为大学,而高等教育人口也在社会大量需求下迅速扩充膨胀。德国的大学原本无硕士学位,研究所是为了念博士的学生而设,只提供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是配合其他欧盟国家才设立。在德国除限制的学科以外,不需要入学考试而是采用入学申请的方式。
德国在科学方面的成就相当显著,而投入研究开发为整体经济的一部份。有103位德国人获颁诺贝尔奖,在20世纪,德国的诺贝尔奖得主较其他国家为多,尤其是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等科学领域。德国也有许多著名发明家及工程师。德国在环境科技开发及运用上较为成熟,企业投入于环境科技领域达2,000亿欧元以上,德国环境科技重点包括发电、永续能源交通工具、原料效率、能源效率、废弃物管理、资源回收及永续水管理。
德国在历史上被称作“诗人与思想家的国家”。德语文学的历史可追溯到中世纪,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德国的18世纪文学走向顶峰。歌德、海涅、席勒、莱辛和格林兄弟都是杰出的代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有塞道尔·蒙森、欧肯、海泽、霍普特曼、托马斯·曼、黑塞、伯尔因、君特.格拉斯、赫塔·穆勒、施特莱斯曼、奥西茨基、勃兰特。
德国美术也举世瞩目。不少德国画家的作品享有高度国际知名度,创作形式也相当多元。源自德国地区的卡罗琳式建筑及奥托式建筑促进了罗曼式建筑发展,之后则以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及巴洛克建筑为主。
音乐是德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德国造就了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大师,柏林爱乐乐团、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更是享誉世界。德国为欧洲第一大及世界第三大音乐市场。
德国哲学可以说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石。进入21世纪,德国与法国、奥地利、瑞士及斯堪地那维亚各国持续发展当代分析主义。
德国的各类音乐会、艺术展览、戏剧表演、国际性大型体育比赛、街头庆祝活动和圣诞市场也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游客。德国的节庆活动很多,比如慕尼黑啤酒节、科隆“克里斯托夫上街日”、柏林文化狂欢节、美因茨狂欢节、科隆狂欢节等,都是享有悠久历史和国际声誉的民间节庆。
德国拥有37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世界遗产。
德国社会重视性别平等及障碍者权利,社会及立法上也对同性恋者相当宽容,同性恋者可收养伴侣的亲生子女,并自2001年起承认民事结合。德国对移民态度也有所转变,自1990年代中期起,德国政府及多数民众对经过资格审核的移民表示欢迎。
德国由于身处欧洲大陆之中心,饮食文化与内陆地区之物产分布息息相关。整体上德国人普遍崇尚“大块吃肉,大口喝酒”,较为爱好肉类和啤酒。其中德国人尤其爱吃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例如香肠。相较于欧洲中南部精致饮食,德国的传统饮食普遍较粗犷,但仍具特色;传统菜肴如烤猪肘、烤猪膝,常佐以马铃薯泥、酸甜甘蓝食用。
德国的食品以香肠最为知名,香肠种类至少有1500种,全皆由猪肉制成。
鱼类菜式主要集中于德国北部。这是因为德国只有北部才有海岸线。北部海岸是波罗的海,盛产鲱鱼。德国人通常会用鲱鱼来卷起蔬菜制成鱼卷。内陆地区鱼肉都是淡水鱼,来自河流,诸如莱茵河。
德国人吃的蔬菜比较普通,包括了胡萝卜、马铃薯、洋葱、生菜、卷心菜、青豆等等,通常会炖煮或用来煮汤。
德国面包之历史已有逾800年,种类也多,据说超过400种。差不多境内所有乡镇都有自家面包工场。烤面包圈(brezel)和农夫包是德式面包里最具代表性之一。前者配以粗盐、面粉烤制;后者则用黑麦与小麦制成。
德国旅游业发达。德国有38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数量仅次于意大利、中国和西班牙,与法国并列世界第四,其中36个是文化遗产,仅有2处是自然遗产。著名景点有科隆大教堂,柏林国会大厦,罗滕堡,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海德堡老城,新天鹅堡,黑森林、国王湖、德累斯顿画廊等等。就城市而言,柏林、慕尼黑、法兰克福、科隆、德累斯顿、斯图加特、汉堡、杜塞尔多夫和纽伦堡是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十个德国大城市,最受游客欢迎的联邦州是巴伐利亚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和巴登-符腾堡州。
勃兰登堡门位于柏林市中心,东侧是巴黎广场和菩提树下大街的尽头,西侧是三月十八日广场和六月十七大街的起点,是柏林的象征,也是德国的国家象征标志,它见证了柏林、德国、欧洲乃至世界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曾被命名为“和平之门”,战车上的女神被称为“和平女神”。
无忧宫位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宫名取自法文原意“无忧”(或“莫愁”)。无忧宫及其周围的园林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时期建造的。整个园林占地290公顷,坐落在一座沙丘上,故也有“沙丘上的宫殿”之称。
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于德国科隆市中心的莱茵河畔。厅高42,顶柱高109,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双尖塔,这两座157.38的尖塔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苍穹。
柏林墙遗址墙高3.5,水泥板结构,墙上部为水泥管。1961年被筑起后作为德意志民族分裂和冷战的见证,而在1989年民族即将统一的时候又被拆除作为友好象征,促进了东西德国的统一。
新天鹅石城堡,是座白墙蓝顶的神话城堡,位于德州Fussen小镇上,在阿尔卑斯山脉中,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行宫之一,也是德国境内受拍照最多的建筑物。也是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说到德国人的民族性格,讲求秩序也许是他们的最大特色。德国人经常说的一个词是“Ordnung”。这个词的基本意思就是“秩序”,再引申便有“规定、规则、条例”等与秩序和纪律有关的意思。甚至诸如“你还好吧?”、“你没事吧?”这类关切的问候用语到了德语里也就成了“一切就绪(Allesin Ordnung)?”这种听起来寡情薄义的句子,它却充分地反映出德国人对秩序、纪律的重视。
每个人都得有自己的“归属”(即应守的岗位),甚至连每一样东西也都有其“合适”的位置。在德国,第一感觉是那里的空间、田地和建筑物分布得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到处可见。“禁止”这个词是外国人在那儿最早学到的单词之一。和浪漫的法国人、懒散的意大利人不一样的是德国人的理性,英国人和德国人都是理性动物,对工作、荣誉一丝不苟,假如说地处海洋的英国人还带些随意,那地处内陆的德国人便是像机器一般认真了。这种心理素质塑造出来的德国人的民族性格体现在注重体面、尊守纪律、充满自信心、情绪高昂、意识顽强等方面。
德国约有2700万人加入体育俱乐部,全国共有91000个体育俱乐部。足球为德国最受欢迎的运动。
谈到足球,恐怕没有人能够忽略德意志民族。在这个被称作“足球王国”的国度里,诞生了为数众多、举世闻名的足球明星、教练员甚至俱乐部经理。德意志民族的严谨、坚毅、朴实、粗犷的个性,在其足球风格和传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德甲联赛在欧洲三大联赛中更是长盛不衰,为国内球迷所喜爱。德国国家足球队曾获得1954年、1974年及1990年世界杯足球赛冠军,及1972年、1980年及1996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冠军。德国曾主办1974年及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以及198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弗朗茨·贝肯鲍尔、盖德·穆勒、尤尔根·克林斯曼、洛塔尔·马特乌斯、奥利弗·卡恩为德国最知名的足球运动员。
德国足球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至少在德意志社会、文化、历史的背景中,多少可以解读出令德国战车长年狂奔不止的燃料源泉。日耳曼民族在审美观中更多融合了力量的成分,从高耸人云的哥特式教堂到狂飙突进的文学作品,无不体现着质朴的粗犷。德国足球的精髓,在于其力与美的结合。当人类文明步人20世纪,工业化生产替代了手工业生产,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革。这种变革同样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实用的原则替代了对美观的追求。而诞生了工业化生产的德国,也由此成为了现代艺术的策源地。美术上,康定斯基创始的抽象画一改绘画具像的传统;建筑上,“装饰即罪恶”的口号宣告了与古典的决裂,几何元素取代了繁琐的雕刻和线脚,由简洁的形体构成造成对视觉的冲击。当技术完成其自身使命时,就升华为艺术。德国足球就是这种机器美学最好的诠释者。在德国人的脚下,足球运动不再是个人的杂耍,而成为集体的和谐。在德国,热爱运动、热爱足球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从足球里学会的是尊重而不是偏见。足球是离不开政治、历史、经济与文化的,但足球更是超越政治、历史、经济与文化,变得更为纯粹,所以足球最终反映的是一个民族一脉相承的性情。德国足球讲究攻守平衡,这与德意志民族讲究思辨、恪守理性、强调生命意志服从性律动等文化性格如出一辙。德国足球队员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攻守张驰有序,富于生命力强意志爆发的整体纪律感、秩序感、韵律感,也的确让人深深感动。
现代以来,德国的科学技术走在世界的前沿,古典哲学中的现实主义元素与现代工具理性一结合,所产生的功利现实主义就在建筑、制造等多个行业大行其道。德国足球的现实主义风格大抵也来源于此。德国人以严谨著称于世,但1954年在瑞士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杯上,德国人在小组赛中却故意以38输给强大的匈牙利,但是在决赛中德国人用扎扎实实的防守反击将匈牙利32击败。从此,德国人的实用主义享誉世界,并凭此拿到3次世界杯冠军。这不能不说是实用主义的胜利。德国足球从来都只追求结果,不在乎过程。只要取得胜利,就什么也不在乎。
其实,德国功利现实主义不只是在足球方面的一个反映。对比英德两国在工业和足球运动上的发展史,可以发现这样的平行关系:产业革命诞生于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大国的却是德国;现代足球源于英国,当今世界最完善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却在德国。其实从历史上看,德国在文化上和技术上都是晚熟者,而也正是这种晚熟成就了她的后来居上。当巴西人在海滩上的玩耍中尽情挖掘足球天赋时,德国人却在他们的足球专业流水线上按部就班地装配着一个又一个足球机器,如同一件件西门子电器或奔驰汽车。法国人在球场上显示了拉丁民族的热情奔放,刻板冷酷的德国足球却更懂得什么叫实用。或者说,恰是这种割裂文脉与历史的“机器美学”,才是德国战车最鲜明的个性所在。机械化风格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德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自然也促成了德国足球风格的形成。
德国人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躺着存,他们可以接受失利,但精神上绝不退缩,所以我们看到了一群群的德国人在这个功利足球的年代,凭借着一群不怎么样的球员依然高举进攻大旗,他们懂得防守,但他们绝不龟缩,事实上是,他们更懂得控制比赛。这就是德国足球,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德国人性格。
用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话说:冲动会导致失败,狂喜中可能会隐藏忧患。所以他做每一件事情都要经过计划得失,然后按部就班,这样才不会走错一步。德国足球中的某些东西恰恰影射出康德的人生观。
在足球场上,德国的球员讲求时机与实效。他们的运、控球动作简捷,多采用一次性出球并以中长传配合见多,头球争夺能力强,抢截、逼抢勇猛凶狠。正是这种功利主义和机械化的特点,德国足球被冠以“呆板足球”、“缺乏激情”等等。
德国其他较热门的运动项目还包括手球、排球、篮球、冰球及网球。德国赛车运动也相当发达,BMW及梅赛德斯-奔驰为著名赛车制造商。

德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表现也相当突出,国家累积奖牌数排名第3。德国曾主办两次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分别为1936年于柏林及1972年于慕尼黑,另曾于加尔米施-帕滕基兴举办193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