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
刘效胜对南阳生说: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状况如何,这与经济结构有很大关系,其实,只要回望一下赵紫阳时代的经济改革就能找到答案。如果当代中国人能够读懂赵紫阳时代的1988年,那么也就能察明现今经济状况,也许结局是一样的。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极为普通的一年。
1988年,赵紫阳作为党的总书记、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一线执政的唯一一个整年。
这一年,对赵紫阳本人,意义自然是不平凡的。
对其他人呢?对中国无数的劳苦大众群体呢?1988年在历史长河中存在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
时光荏苒,如今似乎已经没有几个人还能记起1988年了,更没有几个人会想到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年份,竟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
1988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出版了一本着名的畅销书——《1999:不战而胜》。由于尼克松在这本书里十分坦率地提出了美国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反共革命运动”的三个条件、与非共产党独裁政权发展关系的四条指导方针,及美国在与苏联进行有效竞争过程中必须加强的六项关键性能力,并且较为准确地预测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将很快取得“不战而胜”的成果,因此这本书即便是到了今天,依然不乏读者。
作为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美国政客,尼克松在这本书里当然要提到他对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些看法。在对邓小平没有成为托马斯.潘恩式的“以结束共产主义统治为长远目标的民主革命者”表示遗憾之余,尼克松特意提到了刚刚在中共十三大上当选为党和人民军队主要领导人的赵紫阳。
尼克松说:“赵紫阳是个既有魄力又有才干的经济学家和懂技术的领导人,但他也是个妙趣横生甚至是个很有魅力的人。……赵紫阳积极赞同邓小平的改革方案,他甚至还迈开了一些很有希望的新步子,……最重要的可能是制订新方针使共产党不要插手政府日常事务。……至于邓小平百年之后……这个领袖是否是赵紫阳,这取决于他作为政治策略家的手腕是否能和他作为经济策略家已成功地显示出的手腕相比美”。
很明显,尼克松对赵紫阳在中国政坛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位美国前总统已经将在中美博弈中“不战而胜”的希望寄托在了赵紫阳的身上。那么,在尼克松先生殷殷期盼的目光之中,赵紫阳的表现究竟如何呢?
1988年1月,由于全国零售物价总水平连续两年大幅度上涨,直接造成了广大工作在一线的干部、职工实际收入锐减的局面,在全国很多地区开始出现了抢购商品的狂潮。面对严峻的局势,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物资局联名向当时主持中央一线工作的赵紫阳提出了一份采取措施稳定物价、稳定经济的报告。读了这份报告,赵紫阳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不要有了一个物价问题,就满脑子物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作为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赵紫阳的言论无疑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的生活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这位总书记的上述论断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在通货膨胀危机已露端倪的1988年,全国继续增发货币679.6亿元,与1987年相比整整多增发了443亿元,一跃成为新中国历史上货币发行量最大的一年。与此相对应,全国零售物价继续猛涨,总水平相比1987年继续上升了18.5%,一跃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物价上升最快的一年。一时之间,多年来早已习惯了平稳物价的中国人面对如此失控的物价,惊惧、恐慌、茫然不知所措,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让他们承受如此巨大压力的风暴源头,竟然就是酷爱打高尔夫球的赵紫阳总书记轻描淡写的一句话!
1988年3月2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确认了关于赵紫阳辞去国务院总理职务请求的决定。在这个决定正式公布前一个月,1988年2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这份方案第一次提出了“住房商品化”的概念,第一次明确了“使住房这个大商品进入消费品市场”的改革发展趋势,第一次公开了“开发房地产市场,发展房地产金融和房地产业,促进房地产业、建筑业和建材工业发展”的全新构想。这份方案,对于当时已经习惯了统一分配住房,并在交纳低廉租金后即可享受房屋使用权的中国人来说,既感到好奇,又感到一丝对自己可能拥有私产的兴奋。当很多年之后的中国人为自己的“房奴”身份感到苦恼,对居高不下的房价感到恐惧的时候,他们当中还有多少人会记起这份发布于1988年的普通文件呢?还有谁会记起当年曾在自己的潜意识里浮起的那份即将成为属于自己的私有财产主人的兴奋与快感呢?
1988年6月16日,创刊整整30年,单期发行量曾经高达330万册的《红旗》杂志在完成了最后一期的出版工作之后,悄然宣布停刊,彻底退出了新中国的意识形态阵地。
就在“红旗”落地的时候,一部名为《河殇》的电视系列专题片正在华夏大地上以十分迅捷的速度传播着。热烈地呼唤对蔚蓝文明的皈依与顺从,无情地嘲讽黄河文明的愚鲁与落后,成了这部号称要“启蒙中国人思想”的作品最重要的主题。实事求是地讲,这部电视片的主题,即便是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看起来,依然显得是那样的偏激与极端,存在大量的硬伤与值得商榷之处。但是,1988年9月,赵紫阳在会见来华访问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过程中,突然提出了要把一套电视片《河殇》的录像带赠送给李光耀的要求。面对着表情略带错愕的李光耀,赵紫阳很认真的说:“这部片子值得一看,我希望它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一时之间,很多人都知道了,赵紫阳总书记的心是同《河殇》作者们的心紧密相通的。
这就是赵紫阳的1988,一个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都在顽强地自我表现,充满了赵紫阳特色的1988。
应当说,赵紫阳的辛苦与努力确实没有白费力气,很多政治嗅觉灵敏的自由派人士在彻底搞清了赵紫阳的执政理念和政治思想之后,开始积极地为他“鼓与呼”了。
1988年9月,香港《九十年代》杂志主编李怡用笔名“齐辛”在《信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大家长该退休》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李怡公开表示:“中国必须排除超级老人政治的障碍,要使赵紫阳有足够的权力”。在《九十年代》杂志的另一篇文章中,甚至有人发出了要让赵紫阳成为“独裁者”的呼吁。
与此相呼应,北京的《经济学周报》发表了一篇与赵紫阳“智囊团”有着紧密联系的“政治学”学者严家其的谈话录。在这篇谈话中,严家其很清楚地表示:“中国现在面临着一个大问题,就是不能重蹈赫鲁晓夫、刘少奇那样非程序权利更迭的覆辙”。多人都明白,严家其的这段话就是为了赵紫阳说的。
刘效胜对南阳生说:对于这些甚嚣尘上的“拥赵”舆论,赵紫阳表现得非常置身事外,他没有做出任何表态。其实,很多时候,不表态就是一种最好的表态。
刘效胜对南阳生、潘天亮和南丽娃、婉茹这些年轻人叹息道:微信上有很多信息,但关于明星或轶闻的信息占了大部分,剩下的信息就是谈吃谈喝和谈美容、时尚。关心政治或经济的年轻人,多的是牢骚和埋怨,少的是独立思考和研究。新一代老人政治渐渐控制了年轻人的头脑,这些所谓的权贵老大,实际上为了坐稳江山,正在从打江山的超级老人政治手中接棒。
刘效胜对老潘头长叹道:你我都老了,与我们同龄的那些工农兵学员成了治国的领袖群体,他们最大的本事就是抄袭政治元老们的权控手段,并没有在经济上振兴中华的能力。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都是中国政治看台上的跑龙套,而且出演的都是悲剧角色。中国何处去?大戏在后头。
群體心理探索小說(瀋陽 著)
回复删除今天像烏鴉暫時湊合起來,明天又像野獸一樣四散而去。社會上的流氓集團、烏合之眾的交往就是如此,今天臭味相投便雜湊在一起,明天利益相悖,便作鳥獸散。這是一本探索群體心理的另類小說。但愿這個世界能有更多的人從噩夢中醒悟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