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9年11月26日星期二

第23章 童话般的上海圣尼古拉斯教堂


在上海思南路转个弯,不消几步就回到了我童年时代居住过的皋兰路了。当我重返童年时代的旧居时,最令我心动的就是旧宅对面的圣尼古拉斯教堂。这所教堂现在已改为一家法国餐厅,它还被好事者评为上海最好的法国餐厅,叫作Ashanti。这个餐厅原本是一座东正教的小教堂,名字叫“圣尼古拉斯”。
大约在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法租界里俄国侨民越来越多。十月革命后大量旧官僚和资产阶级分子纷纷来到上海,他们大多都信奉东正教,所以需要在上海建造一座东正教堂。皋兰路当时叫高乃依路,地处法租界,近马斯南路,即如今的思南路。
父亲从沈阳调回上海工作后,我们一家就迁居在皋兰路15号的别墅里,这里林木葱郁、环境清幽。儿时玩耍或上下学,都要与圣尼古拉斯教堂照面,教堂门牌号码是16号。
这个教堂体积不大,小巧玲珑、造型也很别致,算是一座比较典型的俄罗斯东正教建筑。
教堂建筑在空间布局上遵循拜占庭建筑形式,用集中式及相互垂直的两条中轴线来处理建筑形象。在外形上,正中最高以一个圆顶统帅整个形象,然后对称地向前、后、左、右降低下来,形成美丽的图案式的形象。在墙面处理上,多处用圆尖顶式的形象作为墙顶,分不同的大小、高低,装饰其间,很有个性。
圣尼古拉教堂原为军人小教堂,始创于192412月,位于法租界霞飞路58313号的民宅内,次年321日祝圣。192711日迁至霞飞路876号,1931年再迁至霞飞路929号。霞飞路就是今天的淮海中路。教堂内设立纪念遇难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神龛。
1932年,格列博夫中将在俄侨和上海其他各国外侨中发起募捐,建造筹集到10万银元,在法租界中心的高乃依路租地,才建造了这座纪念尼古拉二世的东正教大教堂。
教堂的建筑师是当时漂泊在上海的俄国建筑师亚·伊·亚龙。他无偿为教堂提供设计。19321218日,举行了教堂奠基仪式。1934331日,教堂举行落成祝圣仪式。
1942年,圣尼古拉堂地皮租约到期,业主王丁秀珍女士依约收走房产。1946年法院进行了调解,教堂仍归东正教会使用。不久,上海东正教会分裂,加入苏联国籍的北京总会维克托总主教与白俄伊望总主教为教堂发生争讼,白俄主教胜诉。
1949年以后,俄侨大多离开上海。
父亲是在1955年调回上海工作的,那时我才5岁,但仍有记忆。大约是在同年的8月,
圣尼古拉堂被关闭了。1956928日,由当时的苏联政府将教堂移交给了中国政府,教堂业主王丁秀珍教授已移居美国。
    记得当时管理教堂的是一个和蔼的老头,虽然教堂关闭,已不再对外开放使用,但那老头知道我居住在对面15号里,就对我和妹妹特别关照,允许我们兄妹到教堂里去玩耍。
那时教堂的内外装饰极为华丽,记得有一个旋转的楼梯。每个墙面多是中间设垂直形窗,窗顶用半圆拱作为结束,窗框、窗格多用铸铁花、彩色玻璃。
教堂老头会带着我们兄妹俩到处参观,这个好大的教堂,可容纳400500名信徒。
教堂老头还会给我们讲述有关圣•尼古拉斯的故事。
教堂老头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尼古拉的地方,住着三个美丽的少女,她们的父
亲却是一位贫穷的农民。他将自己的一生卖给了奴隶主,却还欠了奴隶主的钱,他没办法为3个女儿去办出嫁的嫁妆。
恶毒的奴隶主想夺走他的美丽健康的三个女儿,卖到非洲去做女仆人。三个女儿知道了这件事情,便拥抱在一起伤心的痛哭。
这时,有一个好心的老人知道了这件事,就跑到她们家中,安慰了一番。到了夜里,老人就在三条长袜子中分别装了金子,偷偷地挂在三个少女的窗前。她们有了金子,不但还了父亲欠的债,还脱免了去非洲作女仆的命运。
第二天正是圣诞节,她们知道是那个老人作的好事,但却找不到这个老人。这个老人就是人们常说的圣诞老人。
我第一次听说有关圣诞老人的故事,就是教堂老头告诉我们的。后来才知道,圣诞老人原型是圣•尼古拉斯(Saint Nicholas),他是土耳其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位主教。他生活在4世纪时的利西亚,现位于土耳其境内。他虽出生在一个富裕人家,但从小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经常救助穷人。圣•尼古拉斯喜欢以匿名的方式赠送给当地穷人各种礼物。在公元346年去世后,他被尊称为圣人,其生前事迹后来演变成今天圣诞老人的传说。他的遗体在800年前被埋葬在爱尔兰东南部城市基尔肯尼的哲伯恩特修道院内。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圣•尼古拉斯的遗体被意大利水兵在11世纪偷运到意大利南部的巴里地区秘密埋葬。
但也有很多传说,说圣诞老人,是一位在公元3世纪,生活在芬兰北部名叫尼古拉斯的
老人,在他还非常年轻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但他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喜欢乘坐鹿拉雪橇漫游各地,遇到穷困人家,总要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人家渡过难关。尼古拉斯老人将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财产全部用于帮助患病的和急需帮助的当地穷人。
尼古拉斯老人经常给穷人送金币,还乐于在圣诞夜给孩子们送糖果、玩具之类的礼物。
不过,他的礼物并不公开地送,每每在夜深人静时,把礼物从烟囱投入,这样孩子们总能在圣诞节的清早得到一个意外的惊喜。时间一长,人们便发现这些礼物是一位慈眉善目,满脸银髯,身穿镶着白绒的红袍,头戴白边红帽,手持拐杖,乘坐雪橇的老人送的。于是,人们便称这位名叫尼古拉斯的老人为圣诞老人。
教堂老头告诉我们兄妹,这座东正教教堂的名字就叫“圣•尼古拉斯”。每年的126
日是“圣•尼古拉斯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尼古拉斯都会给孩子们带来糖果和小礼物。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意味的故事。我和妹妹常会举起小手,数着圣•尼古拉斯教堂的9
金色的圆顶与十字架。
    但在1966年文革中,圣尼古拉教堂的圆顶被毁了,并被工厂占用。那位教堂的老头,据说在文革中被活活打死了,罪名是宣传宗教迷信,编造圣诞老人的故事,毒害少年儿童。
上世纪90年代,这座教堂曾改建为幸运阁大酒店。直到1994年,该堂公布为上海市建筑保护单位,教堂重建了穹顶,但改为简易的马赛克贴面,变成了一个法国餐厅。与我儿时的记忆相距甚远,留下的只是一个印象中的轮廓。
兄妹事隔半个世纪,重游上海皋兰路圣尼古拉斯教堂,唯有的深刻记忆,就是那个曾经为我们兄妹讲述圣诞老人故事的教堂老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