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3月7日星期三

日本屋顶花园简介

屋顶花园耕读笔记 第五章
第八节 日本屋顶花园简介
沈阳先生 撰文


研究探讨日本的屋顶花园,就应该先谈谈日本的古典园林特点。桂离宫则是日本古典园林的范例。
桂离宫是日本著名的古典园林,属于江户时代的建筑, 江户时代是佛法、茶道、儒意综合期的时代。因此, 从造园风格上看, 桂离宫也是多种风格的综合体, 它综合了从日本大和时期到桃山时期的各种造园类型, 既是池泉园, 也是书院造庭园和茶庭园。同时由于桂离宫的创立者智仁亲王和智忠亲王父子都酷爱中国文化, 因此桂离宫中也渗透了浓浓的中国江南文人园的气息。 
桂离宫东部为池泉, 称为心字池, 水面8853.9m2 。在水面中有一个被称为大岛的岛, 其中有园林堂和赏花亭, 另外还有两个中岛。同时在东北部还有被称为山岛的两个小岛。岛屿之间用桥相连。通过结构中介“海中岛”。体现了日本园林的本质特征, 即岛国性国家的特征。同时,大岛和中岛加水池又是中国传统园林中一池三山的象征。通过数字中介“一、三”与结构中介“池中山”复合运用表达出“仙境”意义的关联。 
在大岛上立有石灯笼, 小石板拱桥相缀, 沿水岸边用鹅卵石铺成洲浜, 这一景称为天桥立。是对日本海宫津湾“天桥立”名胜的仿写。 
    在桂离宫中大部分建筑是茶室建筑, 书院建筑中有茶室, 小品建筑也有茶室, 如松琴亭、月波楼、赏花亭、笑意轩等。大部分为草庵风式, 柱子是弯曲的, 还带树皮。屋顶是草顶, 有些连脊和宝顶也没有。通过单纯、简洁、朴素的线条和色彩体现了退思、休憩、和整的人生理念和思想。 
    桂离宫所有的园林小品建筑都有出处, 与中国文化或诗句有关。如月波楼就是引白自居易的“月点波心一颗珠”。取名桂离宫即与汉文化有关, 中国汉代有桂宫, 把嫦娥所居称为桂殿或月殿。松琴亭二字是后阳成天皇所题,建筑背山面水, 后植松树, 轻风吹过, 松涛阵阵, 宛如琴瑟和鸣。 
植物和石头是日本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造园要素, 早的日本园林受到日本神道教的影响, 日本的神道教相信地球是有意识的, 是一个生活实体, 并且它的所有组成部分人类、石头、植树、水和动物都是平等的、相互联系着的。因此在日本的造园语言中普通的植物和石头都被赋予了深刻的寓意。 
在桂离宫中所有的植物和山石都是经过选择梳理的。茶庭中的草、青苔、落叶与洗手钵、石灯笼营造出一种和、静、清、寂的参道气氛。庭院中青石点景, 卵石铺路, 与翠竹、苏铁相依相偎,适合雨天观赏, 水珠顾着叶片滴落, 声声相应, 使院落更加宁静空灵, 引人凝神遐思。在主要建筑前也有一些剪形的树, 但与西方“征服自然”的思想不同, 日本对园林植物的剪形则是为了追求一种简单、清净的情趣。 
桂离宫的古朴、诗意、优雅、娴静完美地体现着日本文化的精神, 表现了日本民族内心对山石草木的感知方式,不啻为日本古典名园。 
日本古典名园桂离宫的造园特色,我们可以感悟日本屋顶花园营造的基本元素。
日本旭川北彩都花园毗邻旭川车站,立足于无与伦比的、与忠别川连为一体的旭川内。此花园是“城镇中的绿洲”,为市民提供舒适的环境,让外来游客感受旭川的特质的同时也融合了动植物的舒适空间。在旭川车站南部,车站建筑和广场并非和自然相斥,而是和忠别山相协调、融为一体,成为一处柔和大气、简约质朴的空间。此区域的花草栽植中,有效利用了忠别河川中生长的一部分野生植物。这里可以让游客沉醉在旭川美丽的大自然之中。
日本后院花园圆顶景观设计师Cagla Isin Alemdar花了两年的时间设计这个“花园屋”,不管天气如何,它都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享受花园安静空间的机会。这个多功能的花园屋非常宽敞,足以让人们站在里面。它还可以完全的闭合,以保证花园里的人可以拜托风雨的困扰,同时还可以防虫。花园屋的覆盖物更换起来非常简单,而使用何种覆盖物,仅仅取决于主人的需求。覆盖物有很多种,树冠、蚊帐都可以。这是花园屋增加的一个围合空间
寒川神社是日本神奈川县高座郡寒川町宫山的神社,位于相模川的河口上溯约7千米的左岸的低台地上。创建于八世纪,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神社。神社花园将传统日式庭院融入了现代的设计手法,两者完美的结合。
日本交互式漂浮花园这是由Teamlab景观事务所设计的交互式漂浮花园,它位于日本东京Miraikan国家博物馆中,在这里人们可以沉浸在科学和创新的氛围之中。博物馆中,这座交互式的漂浮花园就像一个动态的植物迷宫,由2300多株盛开的鲜花装点在白色的背景空间中。Teamlab景观事务所希望通过这一装置,让参观者体验到交互宁静的“浮动花园”,整个空间被厚厚的粉红色花瓣和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笼罩。
日本通向空中花园的通道Ryo yamada 在日本一个小山坡上搭起了“空中花园”,这是一件代表着空中通道的艺术作品,山坡四周被美丽的自然风光包围。通过这件作品,yamada并不想表达通道的传统含义,即连接着两个点的一条道路,因为在这里它并没有连接到一个可见的目的地,他希望表达出一种基于体验的隐喻性含义。 这个装置是2014年札幌国际艺术节“萌芽公园”展览的一部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