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春节文化
波特兰先生 撰稿
“放生”,这是佛教中语;但真正的放生则是放飞自己。虎年春节到了,我衷心祝愿天下华人能在今后的岁月里天天放飞自己。要懂得放飞自己,可以先从了解“放生”的道理做起。
放生本为佛教中语,但中国汉地的放生习俗并不始于佛教。
《列子·说符篇》载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可见逢节日放生,古已有之。重要的是“正旦放生”,正旦,就是正月初一。
《说符篇》中称:“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善!’”可见,其时已出现专门捕鱼鸟以供放生的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亦大力提倡放生,并与中国原有之放生习俗相融合,演变出独特的法会:放生会。所谓放生,即赎取被捕之鱼、鸟等诸禽兽,再放于池沼、山野之中;佛教称行此仪式之法会为放生法会(简称放生会)。
佛教提倡放生,源于《梵网经》所列四十八种轻戒中第二十“不行放救戒”;“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即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因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世世皆由彼受生,故六道众生悉是我父母;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关于放生救护之法,诸经多有记载,如《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称,流水长者子救起濒死之鱼,与之水、食,为其解说大乘经典,诸鱼闻经后,皆生忉利天。又《杂宝藏经》卷五说,一沙弥因救起漂流水中之诸蚁子,而得长命之果报,这种放生能增寿延年的观点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我国佛教的放生,是与戒杀念佛之行仪紧密相连的。戒杀是五戒、十戒等之第一戒,向来为佛教徒所严守。南朝齐、梁之际,佛教徒即依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中“不应食肉”之语而行断肉。
梁武帝就曾下诏禁止杀生,又废止宗庙供献牺牲之制。我国大规模放生始于天台智者大师。智者居天台山时,为令临海居民莫以捕鱼杀生为业,曾自舍身衣,并劝募众人购置放生池,复传授池中族类“三皈戒”,为彼等说《金光明经》、《法华经》等,以结法缘,从而开天台放生会之滥觞。
其后,唐肃宗于乾元二年(759)下诏,在山南道、剑南道、荆南道、浙江道等地设置放生池八十一所。
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敕令天下重修放生池。天禧三年,天台宗遵式奏请以杭州西湖为放生池,自制“放生慈济法门”,于每年四月八日佛诞日举行放生会,为天子祝圣。天圣三年(1025),四明知礼亦奏请永久成立南湖放生池之佛生日放生会,并撰《放生文》以定其仪规。此后,放生习俗彻底佛教化了,并经久不衰。现在通行的《放生仪规》,是依据《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的大意编撰的。
一般说来,按现行《放生仪规》,放生全过程可分为洒净颂偈、说三皈依、放生发愿三个程序:
(一)洒净颂偈放生仪式开始前,于放生处设香案,备净水杨枝,中供观世音菩萨像。放生仪式开始,众等即以慈眼视诸众生,念其沉沦,深生哀悯,复念三宝有大威力,能救拔之。法师手执水盂,默念想云:一心奉请十方慈父,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降临道场,加持此水,具大功勋。洒沾异类,念彼身心清净,堪闻妙法。法师边洒净水边颂《香赞》:“杨枝净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寿广增延。灭罪消愆,火焰化红莲。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然后三称“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颂毕,法师与大众同诵《大悲咒》若干遍,并且于众生灵处边绕行边洒净水。接着,再诵《心经》一遍,《往生咒》三遍,三称“南无甘露王菩萨”。
(二)说三皈依法师拈香,启请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宝。然后,法师代这些水陆飞行、为他网捕、将入死门的诸众生行忏悔,忏悔毕持咒。接下来,法师向众生传授皈依,法师开头说:“诸佛子,汝等不闻三宝,不解皈依,所以轮回三有,今堕畜生。我今授汝等三皈依法,汝今谛听。”然后法师说一遍,大众答一遍,如是三遍。“三皈依法”的核心内容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法师授“三皈依法”后,再说“十二因缘”,以令众生“了知生灭之法,悟不生灭之法”;再为众生称“四弘誓愿”,望其“依佛发愿,依愿修行”。发愿词为,先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三遍,再诵“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然后,法师又为众生称赞如来吉祥名号,令其“永离三途八难之苦,常为如来真净佛子”。
(三)放生发愿法师在放生前对众生叮咛道:“唯愿汝等,既放以后,永不遭遇恶魔吞噬、网捕相加,获尽天年。命终之后,承三宝力,随缘往生,持戒修行。”又说:“更愿放生,菩提行愿。念念增明,救护众生。……愿捕生人等回心向善,同得解脱,共证真常。”最后,法师拈香念佛,将众生灵轻轻放去。大众即同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由于放生既源于我国古代民俗,又有佛教经典的依据,因此放生在我国民间和佛教界均有相当深远的影响,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有关放生的诗文。
宋代陆游诗云: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
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元代赵孟頫诗:
同生今世亦有缘,同尽沧桑一梦间。
往事不堪回首论,放生池畔忆前愆。
这些诗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一般说来,放生是寄托着深厚的佛教意蕴,因而是十分庄严的,但在其传播过程中亦出现了一些与放生原旨不符的流弊。比如,放生中出现重虚文而不重实质的现象;又比如,一些人专门从事捕捉禽兽鸟鱼,以供放生之用。基于此,历来放生均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其要大抵为:
第一,放生无定物,即无论陆走飞禽,即量力买放;
第二,放生无定日,虽有的规定每月一次或佛诞日举行,但万不可限定时日,以免有人专门于此日前大量捕捉生灵;
第三,放生无定处,即不要受仪规的束缚,遇有特殊情形,即可随处放生,只要称念佛号加以接引即可,不一定要举行完整的仪式。
中国民间的放生故事,传说很多。
据说,出缸肉身不坏的清严法师,他在世时,有次感染重病,沉病缠绵,起居不便,虽服药石,诵经礼忏,试种种法,效果不彰,乃发愿放生,不久重病即得痊愈,是故放生者,乃消灾解厄之最后法宝也。
宋时张奎,钱塘人,小时候到溪边捕鱼剖之,不小心误伤指头,心中乃悟:我伤一指如此痛楚,鱼遭剖割,其痛何如?遂将一篮鱼尽放之,常戒杀放生。后梦一人赠以大鱼,乃生一子,登进士为永州太守,累世富厚。若人欲求子,或求子秀孙贤者,力行放生,必能遂意。
又传,某富翁生一个痴呆儿子,富翁亦是深感烦恼,一天有道士来化缘,手摩其儿子头顶言:“官官好一生相,惜杀业太重,灵窍不开耳”,富翁心有所悟,从此活物不送入厨房。后有一日,路见乞丐提花蛇一条,身又未带钱,乃劝一个开市店的友人买蛇放生。后夜梦花衣人来谢,欲助公子读书成名。后来其子,忽吐黑水数斗,颖悟异常,登甲榜,是故放生可消杀业,得智慧与功名。
明朝吴文英平生好劝人放生为善,日久每今人厌烦。朋友讥之曰;“你劝人为善;究竟善在于别人,又不在于你,何苦令人如此生厌”。后来听雪禅师告之曰:“我闻经中说一人劝一人,作福两平分”。于是吴文英劝人更加卖力,终其一生,没有灾厄坎坷之忧。大凡前世或少时杀业过重之人,不走痴呆多灾,就走劳碌多苦,所以有些虔诚修道者,虽力加修行,仍遭横事多来忤身,可多放生消罪业,若走无钱放生,亦可劝人放生,所得功德亦走相同。
照佛门规定,一般放生,活物放生后再转世仍是活物,然照著“放生仪规”放生,可令活物转世为人,与圣门结下深缘,所以功德更是无量,其仪规内容大致如下;《若无注明者,每一步骤诵三遍》
一、(杨枝净水)演净科仪赞文一遍。
二、大悲咒一遍。(亦可代以六字大明咒百八遍)。
三、启请佛菩萨圣众。
四、代活物皈依三宝。
五、代活物忏悔罪业。
六、代活物发四大弘愿。
七、代活物发四大自性弘愿。
八、讽诵七佛圣号,闻者可升人天。
九、诵般若心经一遍或三遍,替活物开智慧。
十、诵佛号、诵往生咒,愈多遍愈佳。
憨山大师放生功德偈云:
人既爱其寿,生物爱其命。放生合天心。
放生顺佛命。放生免三灾。放生离九横。
放生寿命长。放生官禄盛。放生子孙昌。
放生家门庆。放生无忧恼。放生少疾病。
放生解冤结。放生罪垢净。放生观音慈。
放生普贤行。放生与杀生,果报明知镜。
这里的三灾是指:刀兵灾。疾疫灾。饥馑灾。
这里的九横是指:得病无医。王法诛戮。非人夺精气。为火所焚。水中沉溺。为恶兽所啖。堕崖。中毒受咒。被饥渴困。
佛门认为放生是积功德:
戒杀吃斋为佛门之最高表现即是放生,吃不了素者,亦可放生积功补过。举凡求寿求子、求健康、求智慧,欲消灾解厄,想行事顺利,试种种法,效果不显著者,可力行放生,必能感应迅速,圆满所求。
我非佛门居士,但我对放生的理解是:
人生最重要的是自由,只要有人类的地方,人都会将自由视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重要准则。为了自由,可舍弃一切。如果能给众生解脱自由,也就是给自己如意自在,是宽宏大量,处处给人方便者,这也是一种放生。
放生,并非只是给鱼虾、虫兽予自由;更重要的是给人类予自由。给人以自由,这才是最大的放生功德。我们并非为了放生必须吃素,要知道任何瓜果蔬菜,同样拥有生命,也有其生存的理由。毁灭自然生态,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我们渴望自由,自由又总会与我们擦身而过,那些有权有势有钱的人,不会恩赐自由予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找到自由、获得自由,政治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还有科学家们和宗教播道者们,对自由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追求,甚至不同的争取方式与方法。
我却以为:
争取自由的最好方法是首先学会放飞自己的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不受禁锢。一个思想解放的人,就会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环境、新朋友……才会创新发展,在创新中求新变求,适者才能生存。放飞自己思想的人,不仅是个人放生功德的积累,也是功德社会的人。
祝愿所有的天下人都能放飞思想,放飞自己,也放飞别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