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4年2月22日星期六

三兄妹


我的自述45


母亲抬起手来,她那十个手指却有八个指甲是灰指甲,她叹了口气。母亲的一生都是靠这双手度过的。现在,她的手不是给永远做不完的家务事弄得又粗又硬,就是为了洗衣服弄得又红又肿。靠着这双手,她要独自养育四个孩子。那年,母亲才三十八岁。
母亲的这双手,其实很灵巧,她能做所有的女红针线活。为了后继有人,更重要的是让妹妹长大了,也能独立生活,母亲让妹妹学习女红手艺。妹妹学了很认真,也学了很快。
妹妹的女红手艺,在同龄人中是屈指可数的。
母亲也教我学习过女红针线活。我的大男子思想不知什么时候产生的,我认为针线活只是女人们做的事,因此,我也就失去了长大后做个裁缝的机会。
哥哥也有一手好手艺,那就是做木工活,他还能做铁皮匠、泥水匠和电工的活。唯有我,不肯学艺,觉得这些活太累。
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读书、画画。书中自有黄金屋。没人教我这个道理,我却盯着书本不放。我看过所有当时能看到的连环画,经常将这些画中的人物作临摹。我也从书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我每天都要从书摊上借些旧书来读,有时就到旧书店里去淘宝。
妹妹看到我带回来的书,总要先睹为快。很快,我们就达成了协议,我借书给她看,她必须帮助我做一些母亲分配给我做的家务。
结果,我少干了不少家务活,妹妹读的书反而比我还多了。
那个家,实在太小,我和哥哥一年四季睡在地板上。哥哥学会了木工手艺,人也渐渐长大了。哥哥就自己动手在门口的过道上空,搭建了一个小阁楼。这个小阁楼正好放下一张小床。我和哥哥,从此不用睡地铺了。
当时没有钱买木料做梯子。哥哥就在门框上钉了两个木块,一上一下的两块木块,就成了我们爬上爬下的踏脚。
在这个小阁楼里,哥哥找到了自己最大的乐趣。他自己做了一个矿石机。那是一种最原始的收音机,能够用来收听广播和音乐。
哥哥还喜欢做航模,他能做各种飞机和军舰的模型。
哥哥还会做风筝和旱冰鞋。他会带我去放风筝、滑旱冰车,还带我去学游泳。他认识溜冰场的管理员,就常带我到溜冰场溜冰。那时,我太小了,他还特意给我改做了一双极小号的溜冰鞋。每年春节,哥哥都会为我做一付踩高跷,作为给我的礼物。
哥哥会吹笛子,母亲则会吹口琴。
我最大的爱好则是与大自然接触。外婆因为在战争年代时,寻找参军的大舅,在路途中,意外地被一个挑着行李的农夫的扁担,撞伤了鼻子,从此就经常流鼻血。医生说,只有经常喝咖啡才能治愈。外婆喝得咖啡很多,那些放咖啡的圆纸盒就成了我的宝贝。我用这些盒子养蟋蟀、养蚯蚓,还会填上棉絮,用小纸板分隔成几个区域,在盒子里放上我从各处捡来的小石块。我会为这些小石块编号,写下它们的性质、特点、产地,其实那是我做的矿石收集标本。从那时起,我已经懂得了什么是石英石、石灰石、云母石等。
在那个时代,我的少年玩具全是自制的,有滚铁圈、弹弓、火药枪、木刀、花枪、扯铃和铊缧,还有香烟牌子、汽水瓶盖子、玻璃弹子,还有橄榄核、石卵子。我收藏的则有香烟壳子、糖纸头和邮票。
我们常玩的游戏也很丰富,有造房子、踢毽子、跳绳、官兵捉强盗、老鹰捉小鸡、我们都是木头人、摸瞎子、斗鸡和排排座等。
妹妹比我小两岁,属龙。
妹妹上小学也得报名,她也是早读了一年。学校报名时,老师说年龄太小了,不让报名。母亲为了早点让孩子们成人,就与老师据理力争。结果,面试时,妹妹对答如流,她被录取了。这下子,气坏了邻居,同样的孩子,由于面试没通过,邻居家的孩子只能进了民办小学。
妹妹就读的小学是巨鹿路第一小学,这是个很著名的小学。学校前身为私立铁华小学,创建于1913年。如今,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绿意盎然,为上海市一所公办小学,市教委批准的可招外籍学生的学校。被命名为“上海市双语实验学校”、“全国乒乓球重点学校”“全国创造教育实验学校”。
这个学校,早在1959年起,就兴起群众性的乒乓球运动。70年代,学校被上海市体委首批命名为“上海市体育传统学校”,1996年被国家乒羽中心命名为“全国乒乓球重点学校”。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国际视野、一体两翼、精致教育——在国际视野下以文化建设为主体,以英语、乒乓“特色”发展为两翼,创“精致教育”之巨一品牌。
当时,这个学校的最大特色就是乒乓。可以说是“市内领先,海内外闻名”,输送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乒乓运动苗子。如培养了陆元盛、何智丽、井濬泓等一大批世界级的乒乓球运动健将。被誉为“冠军的摇篮”,被国家乒羽中心命名为“全国重点乒乓球学校”。
    在大跃进时代,学校里没有活动场所。巨鹿路菜市场上的摊位,就成了孩子们的乒乓台。打乒乓球,成了这个学校唯一的主要运动项目。
翻开乒乓球的历史,早在1890年,几位驻守印度(India)的英国海军(navy)军官,偶然发觉在一张不大的台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后来他们改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在桌子上进行这种新颖的“网球赛”,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来。
Table tennis出现不久,便成了一种风靡一时的热门运动。20世纪初,美国开始成套地生产乒乓球的比赛用具。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名称,如Indoor tennis。后来,一位美国制造商以乒乓球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创造出ping-pong这个新词,作为他制造的“乒乓球”专利注册商标。
Ping-pong后来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个正式名称。当它传到中国后,人们又创造出“乒乓球”这个新的词语。
    在日语里,乒乓球叫做“卓球”。乒乓球运动的很多用词是从网球变来的。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台叫ping-pong table,台面称court,中间的球网称net,支撑球网的架子叫net support。
    乒乓球单人比赛一般采取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所谓“局”,英文是set。发球叫serve。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
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于乒乓球运动。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
1904年,上海四马路一家文具店的经理王道平,从日本买来10套乒乓球器材:球台、球网、球和带洞眼的球拍,摆设店中,并亲自作打球的表演和介绍在日本看到的打乒乓球的情况,从而我国开始有了乒乓球活动。
1916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童子部添设了乒乓球房和球台,学生中也开展了乒乓球活动。以后在北京、天津、广州几个大城市也开展了该项活动,但参加的人数不多。
1925年上海举行了各种杯赛,其中有中华队与旅华日侨之间的秋山杯赛;1927年中华队赴日进行访问比赛,同年8月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中日乒乓球表演赛;1930年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乒乓球的比赛。不过技术水平不高,负多胜少。
1935年中华全国乒乓球协进会成立,发起并组织全国性乒乓球竞赛大会,但实际参加比赛的只有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南京、青岛、香港、澳门等几个队。1935年1月,国际乒联主席曾电邀我国,加入国际乒联和参加第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由于经费无着未能实现。
在黑暗的旧中国,由于反动统治和战争的影响,使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条件从事体育锻炼,乒乓球运动也不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我国乒乓球运动获得了新生。
1952年10月在首都北京举行了有六大行政区(中南、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华东)和铁路系统体协的62名男、女选手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乒乓球比赛大会”,揭开了新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与此同时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乒乓球部加入了国际乒联
从此,全国乒乓球群众活动迅速发展起来,每年都要举行各种全国性的乒乓球比赛。
我国广大人民喜爱乒乓球,也关心我国乒乓球队。中国乒乓球队自1953年开始建立起,经历了一个从失败到胜利,由弱小到强大的发展过程。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各种国际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中国乒乓球队的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通过比赛和友好访问,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3年春,中国乒乓球队首次参加了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二十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这次比赛中,虽然打败了奥地利、瑞典、西德等队,但却分别败于英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强队。在团体比赛中,我国男队被评为第一级第十名,女队被评为第二级第三名。
当年轻的中国选手刚进入世界乒坛时,有些欧洲国家看不起我国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认为直拍技术不如横拍技术全面。但我们认为直拍和横拍各有不同的优点,我国直拍选手所擅长的快攻具有自己的特色,只是对付削球的能力还较差,加上缺乏国际比赛经验,以致攻球的特点本能全部发挥出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我国选手也具有多种多样的打法,我国开始提倡和培养一部分横拍运动员,学习研究欧洲削球选手的技本。
1954年夏,中国乒乓球队去匈牙利参加了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获得男单第三名和第四名,女单第三名,男双第三名,总分仅次于匈牙利而占第二位。显示了我国选手技术水平已比1953年参加世界锦标赛时有了较快的提高,因而开始引起国际乒乓球界的注意。
1955年8月,中国乒乓球队又参加了在华沙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的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初露锋芒,分别战胜了日本、罗马尼亚、法国的优秀选手,获得了男单第二名和第三名,女单第三名和混双第二名。
1956年3月,中国乒乓球队在东京第二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男队先后战胜了亚洲冠军南越队和美国队,负于英国、日本和罗马尼亚等队。比赛结果,我国男队上升为第一级第六名,女队由二级队升为一级队
这届比赛虽然我国选手在攻球技术上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步,但由于准确性差,以致有许多已经领先并有可能取胜的场次,也被对方追回,反遭失败。由此使我国选手认识到:攻球中的快和狠,必须与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这种认识促使快攻选手们重视基本功的训练,逐步提高了拉攻和对攻的准确性,为后来创造良好成绩打下了基础。
1957年斯德哥尔摩的第二十四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男、女队分别战胜了种子队罗马尼亚队和英国队,双双获得了决赛权。我国选手王传耀在团体赛中打败了日本优秀选干荻村伊智郎,女选手孙梅英打败了英国优秀选手安•海顿,初步显示了直拍两面攻和左推右攻打法的威力。我国男队由第一级的第六名升为第一级的第四名,女队由第一级的第十一名升为第一级的第三名,取得较好成绩。
从1953-1957年短短的四年间。我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由默默无闻跃升到世界强队的行列,有力地说明了我国乒乓球运动所取得的进步,同时也显示了我们在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方向,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959-1965年,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冲向世界高峰的时期。
1958年我国乒乓球队回顾了几年的战斗历程,分析了我队与欧洲队、日本队的情况,认为外国运动员能办到的,我们新中国的运动员也一定能办到。广东运动员容国团第一个制订出夺取世界冠军的计划,带动了我国运动员向世界乒乓球高峰进军。大家身在球场,胸怀祖国,放服世界,斗志昂扬,开展了大运动最训练和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活动。中国乒乓球协会也不失时机地组织了几次各地优秀运动员的集训,对促进技术迅速提高起了很好的作用。
容国团不仅勤学苦练,而且善于巧练,他经常爱说“打球不仅是用手,更重要的是用脑”。他所创造的转与不转的发球、搓攻战术和拉侧上旋的技术,为丰富、发展我国传统快攻打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他以过五关斩六将的气魄,为我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整个中国乒乓球队也以跃进的姿态夺取了5项第三名,有6名男队员进入前16名。这是我国乒乓球队的极其重要的良好开端,对此后征途所产生的影响是很深刻的。
六十年代的第一春,中国乒乓球队吹响了向世界技术高峰全面进军的号角。在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前夕,集中训练了108将。他们树雄心,立壮志,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进行认真刻苦的训练。1960年,当日本发明了威胁较大的弧圈球时,中国集训队在思想上没有产生动摇,迅速进行调查研究,据此及时培养了几名弧圈球打法的选手,同时对我国近台快攻打法作了有针对性的技、战术训练,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使运动员对弧圈球真王做到了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既有敢打、敢拚的必胜信心,又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次集训的目的性非常明确,每个运动员都把攀高峰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所以训练的自觉性很强,再苦再累也能保持旺盛的勤学苦练劲头,因而锻炼出一批既有广泛适应能力,又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选手。第二十六届锦标赛前,遴选出70名选手组成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中国乒乓球队,以直拍快攻为主要打法的男、女队主力队员,在比赛中充分显示了实力,取得了3项冠军。男队第一次夺得了团体冠军,女队为我国夺得了第一个女子单打世界冠军,又一次夺得了男单冠军。以及4项第二名和8项第三名。
中国队在比赛和胜利的喜悦中深深地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在奋力攀登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建立明确的主攻日标,另一方面要勤学苦练,掌握过硬的本领,二者不可缺一。攀登世界乒乓球技术高峰与其他任何事物攀高峰一样,不怕水平低,就怕没志气,不怕困难多,只怕没干劲。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再加上刻苦的锻炼,那就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没有不可攀登的高峰。
中国乒乓队在第二十六届世界锦标赛的成绩,不仅大大鼓舞了中国所有的乒乓球运动员,也推动了全国乒乓球运功的蓬勃发展,在数以千万人计的青少年中掀起了“乒乓球热”。
妹妹的小学时代,几乎见证了当时的中国乒乓球热。妹妹热爱乒乓球,至今退休在家,也会在家中临时支起个乒乓球台,过上一会乒乓瘾。
妹妹在学校乒乓球比赛中得过不少名次。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粉碎了所有人的梦想,也包括孩子们的希望。
谈及打乒乓球,妹妹总会有一套理论。
    打乒乓球是提高手眼配合的好途径,它需要敏捷、复杂的行动与当机立断的反应,它还有许多奥妙之处,技术、整体配合、节奏感、计谋,对大脑及体能均有很高的要求,在期待与压力并存时,竞赛将充分反应你非凡的自我完善及自律精神。打乒乓球是开动脑筋的好方法。
打乒乓球不但能锻炼身体,对保护眼睛也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孩子们来说更能预防近视。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眼睛疲劳,长时间的近距离看事物,两眼球会聚向鼻根方向,使眼外肌肉压迫眼球,同时晶状体一直处在高度调节状态,时间长就会造成近视。打球时,双眼以球为目标,不停地左右\上下调节运动,可以改善睫状肌的紧张状态,使其放松和收缩;眼外肌也可以不断活动,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眼睛视敏度,消除眼睛疲劳,从而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
妹妹还说,打乒乓球能够提高上下肢的力量,减少心血管疾病,能够有效提高视力,培养身体的灵活性,和快速果断等优良品质,所以,打乒乓球是一项很好的体育活动。
妹妹还十分了解乒乓球的性质。她说,击球力量的大小是由手臂挥拍击球的幅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决定的。因此,击球点与身体稍远一点,以利增加速度。把球拍后引,以利增加手臂拍击球的幅度。打球的速度快慢与时间和距离有关,与受力大小成正比。所以,加快速度应缩短击球时间,缩短打出距离,增加击球力量。不同的旋转产生不同的飞行弧线触拍后反弹不同。接攻拉球,上旋球,球拍要前倾,击球中上部;接下旋球,球拍要后仰,击球中下部;接左旋球向相同的方向拉。击球右部,击向右方。快推球应用旋球接,左向右旋,右向左旋。回球落点离对方稍远,能增加回球的难度。回斜线球,球从边线出能增加回球难度,回两侧直线球击球区域越接近边线越好。
妹妹还说,打乒乓球,还教会了她如何行事做人。打乒乓球时对来球的方向、速度、旋转、落点等要迅速做出判断,并立即做出对策。练习者思想要集中,反应要快。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的运动状态。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也需要作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
打乒乓球时,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击球后手指不能过分用力,及时放松,以免手腕僵硬。击球时发力方向靠近球心,就能使球获得快速。击球时要远离球心,切的薄,加强旋转。因为不同质量和强度的底板打出去的球速是不同的,运动员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底板不同,也许对应的胶皮也就不同,造成了这样的分类……
于是,妹妹就会谈起中国式乒乓球拍上的套胶。
反胶,典型的中国式套胶表面,带有较高的粘性,摩擦力强,容易制造旋转,适合弧圈快攻型选手。
长胶,在一般情况下,胶皮不易主动制造旋转,主要是依靠来球的不同旋转,而产生相反的旋转,使用者以打法多变的球手为主。
正胶,以速度为主的球手较多使用此类套胶,中国直拍快攻最有代表性。此类球拍打出的球会略带下旋,但是在拉球与制造旋转方面不及反胶,目前红双喜正胶的典型产品是龙影。
生胶,性能上介于长胶与正胶之间,推挡,攻球下沉,对弧圈球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如红双喜的闪灵。
“那你以前用的乒乓球拍,用的是什么胶?”我问妹妹。
妹妹笑了。
那时,家中买不起球拍,是哥哥动手给妹妹做的乒乓球板,还特意用自行车胎代替橡胶,给她粘在球拍上。
哥哥是全家的顶梁柱。为了支撑这个家,哥哥付出了他的全部。
自从哥哥自已搭建了一个小阁楼,这个小阁楼就是我哥俩的天地了。没想到,为了这个小阁楼,母亲和邻居吵架了。邻居认为,小阁楼盖在过道上,遮挡了通道的光线。后来,哥哥哥帮助他们也搭了个小阁楼。这场风波也就平息了。
母亲平时不与人争吵。而邻居家几乎天天要吵架,特别是住在前楼和亭子间的王吴两家。这幢石库门里居然住了十一户人家。
令人最心烦的事突然发生了。哥哥在上班时,突然被几个警察带走了。没想到哥哥被送到少年教养所去了。此事,如晴天霹雳,打乱了全家的生活。弟妹还小,只有我还懂些事。哥哥被人告发,说是偷窃公物。什么公物?就是搭小阁楼时用的木料和铁钉。
我已经看不到哥哥了,只是跑到了进贤路的一间房子里,去替哥哥送些日用物品。
初春的早晨很冷,灰色的云遮住了太阳。针剌般的北风,把我的手指冻得发麻,梧桐枝梢也在寒风中打颤。我哭了。我已经十一岁了,我懂得接下来的生活会意味着什么。
哥哥走了,家中少了生机。我拼命地纺纱赚钱。大人们则依旧坐在一起编织围巾和聊天。
有一次,邻居告诉我,我的妹妹被人欺侮了!
我赶紧跑到弄堂里,只见妹妹正在那里与一小男孩子在绊嘴。我二话不说,举拳便打,揍了那小男孩一顿。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打架,严格说是打人。那小男孩显然比我小,没有占上风。
我的个子很矮小,但我的手臂力量很大。我要经常生炉子,并且要将生好的炉子从弄堂里拎回家中,从底楼拎到二楼。我还要负责拎水桶。为了用水方便,家里放了一只水缸,由我负责每天要将水缸里的水倒满。我从底楼将水灌满铅桶后,就得将铅桶拎到二楼,还要倒进水缸里。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也许是臂力过人,在读中学时,我能做高难度的单杠、双杠倒立和翻转动作。一般个子很高大的同龄同学,与我拗手腕,我是不会输掉的。
这次,我突然出手打人,弄堂里的孩子惊呆了。好在我平时在弄堂里威望很高,也就没人说我的不是了。但事后回想,自己却十分理缺。
原来,妹妹的同学在学校排队时,排在我妹妹的身后,不停地用手指指划我妹妹,嘴里说着:“糖炒粟子、糖炒粟子……”
我家附近有一家著名的新长发糖炒粟子店。那小孩是借这个店的糖炒粟子给我妹妹起绰号。因为我妹妹的名字中有个“力”字。当然,我妹妹很生气啦。
学校里发生的事没有结束,就又在弄堂里延续了。我所揍的那个小男孩,其实就是妹妹同学的弟弟。
这件事发生后,我突然感到,哥哥不在,我就得当家了。
大约过了几个月,哥哥回家了,全家人沉默无语。
后来才知道,是有人乱告状。哥哥的师傅出面,到处找领导解释。单位里派人查看了小阁楼,搭建小阁楼所用的钉子都是拆旧房时,哥哥所积攒的锈钉、弯钉敲直后使用的。这些钉子,也都是我为哥哥用小锤子敲直的。
为了这件事,哥哥没有声辨,他天生就是个软弱。他从不说起那件往事,也从不谈起那段生活。他也还是一个孩子,他是十三岁时就当学徒工的,那时,哥哥也未满十八岁。但他喝酒了、抽烟了。他的话越来越少。他的十个手指就象十把锉刀,手掌上全是厚厚的茧。
    冬天到了, 人们都戴着各种毛线帽、鸭舌帽。
阳光躲在云层中,看不见,也无法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在这冰冷的季节里,我和哥哥都不喜欢戴母亲给我们钩织的围巾,总觉得那是女人们用的东西。
服饰不光是一种潮流,更是年青人表达情感需要的方式,或是弥补自信不足的自我保护武装。年轻人往往拥有童真与梦想,有摆脱现实规限的渴求,需要寻找自我。因此以不羁和野性挑战传统,期望得到别人关注、了解、认同和真正的接纳。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是属于年轻人的。可是在我的少年时代,服饰就是一层保护自身的必需品,除此之外,不存在别的意义。
看到我的脸冻得又红又肿,特别是两只长满冬疮的耳朵。哥哥非常心疼。他特意到当时很著名的淮海路旧货商店里给我买了一顶旧棉帽。那顶旧棉帽有着一对上下可以翻转的毛耳朵。
有一次,我去上学的路上,经过长乐路。这时,一个大男孩顺手抡走了我的帽子。急得我拼命直追,又叫又跳。
那大男孩子故意地停下脚步又回首逗我。这时,我看到一个男人正走到他身旁,我就对着那男人大叫了起来:“爸爸!他抡我的帽子!”
那大男孩看到了那男人后,愣了一下,扔下帽子,逃进旁边的弄堂里去了。
我捡回了自己的帽子,朝那男人望了一眼。那男人也许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那天,我又哭了。如果,我的爸爸能在身边,我还会被人欺侮吗?
我不是个爱哭的男孩,但我哭过很多回,那是在没人的时候、没人的地方。
我已经懂得了爱与恨,却不在乎生与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