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
周建国与潘光复、柴健民继续闲聊起文革中安庆发生的那些事时,说起这些事就不得不说说李德生这个人。
李德生, 1916 年生,河南省新县人。1930
年参加红军,1931 年加入共青团,1932 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任师交通队员、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129师任连长、营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及二野旅长、师长。抗美援朝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 1954 年任 12 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次年任军长,被授予少将军衔。 1960 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
1962年接任曾希圣担任安徽省委书记的是李大钊之子李葆华,到任后为受到曾希圣在肃反、反右派、反右倾三大运动中的干部平了反,而曾希圣时代受重用的干部被冷落,这种做法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了伏笔。文革发生后,这种矛盾开始激化。1967年合肥革命造反联合委员会因“一.二六”夺权发生激烈冲突,最终演变成武斗。在中央做出撤销“一、二六”权力机构后,时任60军军长的钱均带60军进皖并任军管会主任。67年中央又调12军入皖参加“三支两军”工作,由军长李德生任军管会主任。
1968年,由于两派矛盾,安徽陷入“全面夺权”和“全面内战”状态。安徽芜湖、安庆、淮南、淮北等地发生大规模武斗事件,李德生曾亲自爬梯子与造反派谈判。当时安徽各地到处都是“打倒李德生!”、“打倒宋佩璋! ”的标语。
在李德生为首的12军支左部队的努力下,1968年4月成立了安徽省革委会。新成立的省革委会中结合了两名原省级干部担任副主任,一位是原省委书记处书记李任之(1919-1983),他在曾希圣时代是受重用的,在李葆华时代也保留下来。另一位是1957年受曾希圣打击的杨效椿,他在李葆华来皖后平反,并于文革前夕任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这种做法体现出对两派干部的一碗水端平,受到中央的肯定和毛泽东的赞扬。实际上两派干部的矛盾又绵延了很久。其实十二军的安徽支左存在问题很多,与几次大的武斗事件都有关联。
李德生原本是毛泽东十分中意支持文革运动的军队干部典型。1967年李德生作为解放军12军军长在安徽省支左,得到老毛的好评,1968年李德生出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1969年李德生又成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0年出任解放军总政主任。
1969年李德生奉调进京,虽然仍兼任安徽一把手,但具体工作由政委宋佩璋负责。宋佩璋在文革后的1977年划入“四人帮”集团被隔离审查,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原因据说是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卖力,定性为“四人帮”在安徽的代理人。
1970年12月下旬,在安徽布置工作的李德生突然接到中央办公厅的通知,飞回北京,毛泽东面见了他,要求他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由于李德生当时的职务较多(国务院业务组成员、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总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十二军军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他向毛泽东提出:“总政治部的事还管不管?”毛泽东非常干脆的表示一定要管,要他做好总政治部“承办批转”的作用。
李德生并非林彪派系人马,但是他平日谨言慎行,与江青、张春桥等文革极左派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与军委办事组的关系尚可。
1971年的批陈整风期间,李德生被毛泽东当作一枚棋子,“挖墙脚”而取代郑维山出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后来在“913事件”期间代表周恩来坐镇空军,直接处理林彪专机外逃的事件。日后李德生更参与中央专案组处理林彪专案的审查工作。
李德生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毛泽东的信用,在1973年8月的中共十大上李德生成为党中央副主席,兼总政主任和北京军区司令员。他跃上了人生的顶峰。显然,此时的李德生也是被毛泽东当成接班人之一来培养和重用的。
但在1973年底,李德生被调到东北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为何刚刚在中共十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李德生在仅仅四个月的时间内就被调出北京到沈阳任职?李德生自己回忆说:“特别是党的十大之后,江青等人对我当选为党的副主席,而她并未进入常委,极为不满和记恨,……而对我工作中的无理干预,故意刁难越来越多,矛盾越来越尖锐,斗争越来越公开化,直至在批林批孔中,江青‘放火烧荒’,公开点名批判我,提出‘打倒大军阀’,逼我承认上‘林彪贼船’,着着都欲置我于绝境。”
也许李德生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面现象,而非认识到更深层次的原因。
毛泽东此时为何要将李德生调去东北地区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这的确是耐人寻味的。当时,毛泽东实施了八大军区司令员的对调,除了将许世友、杨得志和韩先楚调离原有军队岗位之外,另一层更深的含义是针对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
王洪文在秦城监狱中向邱会作披露了其中的原委。王洪文说:到了党的“十大”的时候,毛主席把李德生提升为党中央副主席,这就对张春桥的提升和对我(王)的使用有了影响,成了新的障碍,是潜在的威胁。那时我们就把李德生和林彪的关系摆在毛主席面前,要搬开他。毛主席认为李德生是文化大革命初期解放军高级干部中能冲破束缚,最早介入文化大革命支持革命造反的人,有代表性。毛主席给了李德生一个面子,让他自己辞职,把他放到了东北。那里有毛远新他们,李德生“有职无权”,不怕他搞什么事。而李德生被整怕了,顺从地接受了,事情也就平息了。
李德生毕竟是毛泽东在文革中启用的军队支持文革运动的一个典型,且一直予以信用。在毛泽东的眼里,李德生一直以来也无大错,且他并非林彪系统的人马,在扳倒林彪系统时更被老毛所重用。文革极左派们虽然强烈要求扳倒李德生,但是毛泽东考虑得更全面和长远,在这种局面下尚不宜打倒李德生,将其换个位子,调到其他地方任职,整体而言利大于弊。据李德生回忆,李德生在沈阳军区也处于十分被动、尴尬的境地,毛远新身为沈阳军区政委就曾组织对李德生的批判。除了军区党委办公室和保卫部的一些人外,大多数人都与李德生保持距离,李德生不得不经常下基层“蹲点”或读书打发时光。
李德生虽然在1973年底被赶到沈阳,但是他的厄运并未终止。1974年8月26日到9月10日,王洪文在京西宾馆主持召开各大军区负责同志会议,分别“批评帮助”李德生、许世友、韩先楚等人。李德生是“重点的重点”。王洪文在会上说:“对于批林批孔中各地揭发的问题,主席(指毛泽东)说,‘除若干同志外,有少数同志或多或少有些问题’,这个‘或多’就是指的李德生!”
李德生被追查的问题有:参与林彪的第一个号令,销毁黄吴李邱的黑材料,1970年5月19日林彪接见总政副部长以上干部的问题,纪念军委扩大会议十周年的问题,庐山会议问题,解放军报刊登林彪的照片问题,1971年干部工作会议问题,林立果讲用报告问题,“北兵南调”问题,“913事件”中的直升机外逃问题,“销毁黄、吴、李、邱的黑材料”、“913事件”后“捂盖子”问题,插手总政等。
会上,王洪文、毛远新给李德生上纲上线,逼得李德生不得不作了检讨,承认自己的“罪行”。9月8日,毛泽东在李德生的检讨上批示:“已阅,改了就好。”
一些论者在谈及“四人帮”和毛远新对李德生的批判、攻击时,都将其归结为这些人的个人行为。包括李德生自己也认为“四人帮”攻击他的目的是“显然要从我这里打开一个突破口,找到攻击周总理、叶副主席的‘炮弹’”。
其实,“四人帮”和毛远新的背后就是毛泽东,没有老毛的纵容、许可,这些人怎么可能在这样的会议上围攻身为党中央副主席的李德生和许世友、韩先楚这些大军区司令员?这与1971年2月张春桥、毛远新等人在全国计划会议上围攻、狠批军委办事组如出一辙,惟有造成强大的批判声势和浪潮,才能逼迫被批判者低头检讨,然后即可采取组织措施撤换这些人。这也是毛泽东对待其对手们所采用的一贯手段和策略。
在中共执政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党中央的副主席被任命到地方任职。毛泽东在1973年12月14日与政治局有关成员谈话时说:“至于德生同志走了,还兼不兼总政治部,我说,不要兼了吧!”
毛泽东一句话就解除了李德生总政主任的职务,实际上是为张春桥出任总政主任铺平了道路。李德生身为中共中央的副主席却只能在沈阳任大军区司令员,失去了在中央工作的权力。不仅如此,毛泽东还要进一步剥夺李德生党中央副主席的职务。
1974年秋冬之际,纪登奎与李先念二人奉命一起找李德生谈话,纪登奎说:“德生同志,你应该明白,你是党中央的副主席,我们两人只是政治局委员,按规矩,我们是没有资格和你谈这个话的。要你辞职,这是毛主席的意见。”
既然毛泽东发了话,李德生也就不得不“主动辞职”了。
1975年1月十届二中全会上,李德生向中央提出辞去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和党中央副主席职务。最后老毛批示:有错改了就好,同意辞去党的副主席、政治局常委,保留政治局委员。
李德生由此成为中共建国以来任职最短的中央副主席——仅一年零四个月。
然而,祸兮福所倚,李德生这次走霉运却在“四人帮”被粉碎后得到补偿,成为李德生受“四人帮”迫害的明证。文革中被老毛看中提拔的人最终都黯然下台,如华国锋、纪登奎、汪东兴、陈永贵、吴桂贤等人,惟李德生是个例外,成为文革新贵中唯一一个最终还能“风光离休”的中共大员。1990年,李德生在国防大学政委一职上荣退。
李德生在文革中崛起是不争的事实,以少将上位从而位极人臣又在文革后平安无事是少有的。
邓小平为什么文革后没有整肃李德生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李德生出身于刘邓大军的第二野战军,12军是刘邓的嫡系,而老军长王近山一直受邓小平青睐。这从王近山去世时把他由正军职调到大军区正职可以看出来。
第二是李德生请辞中央副主席后,这个位置由邓小平接替。就当时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而言,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王洪文是培养接班人,康生主管政治理论,叶剑英主军,李德生只管军队政治工作。缺少一位主政的副主席,让李德生下去邓小平上来,符合文革后期中国由政治革命向经济发展转向的大政方针,这种人事安排是合理的。如果追究李德生的问题,则预示着邓小平上位的不光彩。
第三是李德生在林彪事件中紧跟周恩来,成为事实上的保护伞。否定李德生容易让人产生肯定林彪排斥周恩来的印象。
第四是李德生虽然积极介入文化大革命的派性斗争,因为军人身份有许多说辞。后来主动请辞又摆脱了文革派的嫌疑。文革后期李德生一直在沈阳军区司令任上,远离了政治斗争激烈的中央,没有参预“反击右倾翻案风”和权力争夺。
第五是李德生在十届一中全会上位中央副主席比较好解释。因为当时提倡的“老中青三结合”领导班子,李德生从年龄上属于“中”,又是毛泽东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信任的干部,具有很大人合理性。事实上李德生的政治前途在1973年底就注定了。在1973年12月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时,以总政治部主任兼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调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同时免去了总政治部主任。以大军区司令员职担任中央副主席显然不合适。而1974年中央没有开全会,他党的副主席一职免除没有走组织程序。事实上李德生是在党的十届一中当主席,二中就被免除。
李德生一生有四个成名点。一是抗美援朝战争时由李德生任师长的35师在被敌包围的情况下,灵活地将全师转移从山区完整撤退。而墨守成规的60军138师全军覆没。二是任12军副军长的李德生参预指挥了上甘岭战役。三是文革期间在安徽支左获得毛泽东的好评,四是1971年林彪事件协助周恩来稳定军队。
李德生离休后,他和其他人共同创办了旨在“宣传爱国精神、组织爱国工程、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统一”的全国性社团组织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并担任会长,还兼任中国滑冰协会、中国武术协会名誉主席。他还参加中共党史、军史研究工作,主编了《从郭兴福教学法到科技大练兵》,撰写了《李德生回忆录》和《军事思考录》等著作。
2011年5月8日15时20分,李德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中国官方对李德生的评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
李德生夫人曹云莲13岁参加八路军,育有二子四女:儿子李和平(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任秘书长)、李南征(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女儿李远征(军医)、李雅雅、李晓沪和李优优。
李德生是毛泽东忠诚的近臣之一,也是文化大革命中窜红且在文革后平安无事高层少有者。
周建国与潘光复、柴健民闲聊起文革中的那些事时,说到了李德生这个人,同时,他们又谈到了另一个特殊人物,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许世友。
群體心理探索小說(瀋陽 著)
回复删除今天像烏鴉暫時湊合起來,明天又像野獸一樣四散而去。社會上的流氓集團、烏合之眾的交往就是如此,今天臭味相投便雜湊在一起,明天利益相悖,便作鳥獸散。這是一本探索群體心理的另類小說。但愿這個世界能有更多的人從噩夢中醒悟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