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5年3月15日星期六

第四十二章 落叶聚还散 左腕骨折亲历记

时已入冬,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亲友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自从左腕骨折之后,几乎经历了一个难忘的悲秋时节,秋风、秋月、落叶,烘托出生活悲凉的氛围。 术后出院回到家中,闲坐自家屋顶花园,花园里的落叶凄婉动心,落叶聚了又散,像极了人生,像极了你我。 院内落尽了枯叶,所有的花卉都早失去当日的风姿。仿佛是通晓我的心思。 初冬的一阵风,吹散的是忧愁,回归的是落叶。 人生,如同四季,春夏秋冬的轮回中,我终将明白,即使一路迷茫,也要坚持走下去。 跌倒了,骨折了,爬起来,待康复。 生命,在于体验,也在于绽放。珍惜秋冬的景致,伤口正在愈合。 俗语说“伤筋动骨一百天,”现在已过了一百天,手腕渐渐可以运动了,也许,要不了多久,就能彻底康复。 不幸的是老伴的右膝盖最近有些麻木和疼痛。于是,我与老伴商定去滴水湖转一圈,主要的不是去浏览风景,而是去上海六院,对我的骨折术后状况进行一次复诊,同时检查一下老伴的膝盖疼痛原因。 很幸运的是,这次复诊的医生就是先前为我诊治的骨折主治医师成亮,相见甚欢。 流言传说中疫情似乎再起,医院人满为患,显然那是胡扯。其实,那个著名的六院也并不拥挤。奇怪的是,有不少病人,甚至医护人员,并不带口罩,为我复诊的主任医生也没带口罩,我们愉快地交流,还合影留照。 成亮医生看了我新拍的片子,我的术后愈合状况良好。 老伴的右膝盖也拍了片子,没有什么特殊的病灶,属于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关节炎。 既然已经来到了上海六院,就到附近去转转. 我与老伴也就去了六院马路对面的临港新片区金辉广场。 广场位于临港新城环湖西三路古棕路口。但这里却显得十分空寂,几乎看不到几个人影。 左腕骨折超百天, 上海六院去复诊, 术后愈合很正常, 跌倒之后爬起来。 老夫虚岁七十七, 耳聪目明无白发, 血糖三高皆顺安, 养生关键靠心态。 我们没有去闲逛滴水湖,还是决定准备回家。我们去了临港新城16号线车站。地铁16号线从龙阳路到临港新城。16号线临港新城站周边除了有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临港分院,还有上海中学临港分校、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南汇第一中学临港校区、上海工商外国语附属小学临港校区海音幼儿园、滴水湖幼儿园。 临港新城站十分宁静。爱好摄影的我,就拿起手机开始寻找拍摄景点。 在我的心中,摄影是最有力的记录,而色彩则是摄影的灵魂。拍摄城市风光其实就是建筑物的搬运工,对我而言,16号线临港新城站的画面特别丰富、颜色特别出跳,我定格、捕捉到一些能打动自己的美好画面,与以前拍摄的城市风光作品并不雷同。 一张好的照片,不仅仅只是为了好看,更应当有着时间的维度,鉴证着岁月的变迁与人文的沉淀。 一张好的照片,也不仅仅只是为了美观,更应当是一个故事,真实记录着生活百态,留存着那些消逝在历史车轮中的美好。我拍摄临港新城站的照片,自然有着关于自己这次骨折治愈的故事,这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记录。 对于一个摄影家来说,色彩是摄影的灵魂,色彩决定了照片的风格,细节,激发无限创作灵感。 善于用光影留住美好,让感动定格在瞬间的摄影家,心中涌动着对生活的热爱,执着于对生命的追求。这也是我的摄影格调。 美好的画面往往就在一瞬间,精彩转瞬即逝。一座城市的风光与精彩,是永远拍不完的,许多角度待人去探寻,去洞察。 但是我更注重的不只是城市或自然风光。 我用摄影手段创作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对人生和自然的探索,发掘,我总会定格所有美好的生命瞬间。 我用自己的照片和文字,编撰了这本《照片中的故事》,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左腕骨折亲历记。作为一个作家和摄影家,这也是老有所乐的自我解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