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星期日
第十章 齘齿和中医疗法 《读懂牙齿的秘密》治牙亲历记
我这次治牙病需拔除5颗磨牙,人类口腔里共有12颗磨牙,没想到其中有5颗磨牙将要得到处理。换个医学术语,我患得牙病就是磨牙症。
磨牙症(bruxism)在中国古代称齘齿,齘齿的别名又叫“齿齘”,“嘎齿”。齘齿出处《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
齘齿是中医病名,指胃热炽盛、风邪袭于人体经脉的常见病,表现为过度磨牙或上下颌紧咬的口腔异常活动。为痉病常见之咬牙症状。多由胃热炽盛、风邪袭于人体经脉所致。常见症状鼻痒、齘齿、面部生斑。
中国古代使用“齘齿”表示磨牙。
两千年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有对“齘”字的记载:“齿相切也。从齿介声。”解说:“齘,齿相切也。”
610年,巢元方等著《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对齘齿候的记载如下:“齘齿者,是睡眠而相磨切也。此由血气虚,风邪客于牙车筋脉之间,故因睡眠气息喘而邪动,引其筋脉,故上下齿相磨切有声,谓之齘齿。”
978年,北宋王怀隐等奉敕编纂的《太平圣惠方》记载有《治齘齿诸方》,对齘齿解释为“夫齘齿者,是睡中而齿相切也,皆由血气虚,风邪客于牙车筋脉之间,故因喘息,而风邪动引其筋脉,故上下齿相切也。”
《治齘齿诸方》并附有三个药方:
1:治睡中齘齿,宜服羌活散方
羌活、地骨皮、防风、去芦头、酸枣仁、蔓荆子、杏仁。汤浸去皮尖。以上各一两,生地黄三两。
右件药,𢭏筛为散,每用半两,以水一大盏,酒一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2:治风邪客于牙车,睡中齘齿,升麻散
川升麻一两, 当归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藁本半两,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酸枣仁一分,细辛一分,白芷一分,芎䓖一分。
右件药,𢭏细罗为散,每用一钱,以绵裹,常含咽津。
3:治睡中齘齿方
右密取患人卧荐下尘一捻,纳口中,勿令知之,即止。
《杂病源流犀烛•唇舌病源流》曰:“由胃热故也。”
中医所称的“齘齿”、“啮齿”,即指上下牙齿相互磨切,格格有声而言,多在夜间睡着后发生。多由心胃火热,或为血气虚,邪客于牙车筋脉之间所致。
中医诊断学则认为:虫积肠道证也可导致齘齿。“虫积肠道,湿热内蕴,循经上熏,故可表现为鼻痒、齘齿、面部生斑、唇内颗粒。”
中医治法:
1. 心胃火热者
宜清热泻火,可选用清胃散,黄连解毒汤等加减。
2. 血气两虚者
宜养血益气,可选用八珍汤、归脾汤等加减。
3. 蛔虫搔扰
宜驱虫安蛔。可用乌梅丸等加减,或炒服使君子仁,每岁一粒。
4. 瘟疫之邪犯肝胃二经
宜清解疫毒。用清瘟败毒饮加减。
中医还认为:早期磨牙可在睡前利用陈皮泡水和,或者吃一块生桔皮,坚持两到三天后,就能明显见效。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