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5年3月8日星期六

第三十三章 凝血功能检查的意义 左腕骨折亲历记

我收到了一份康复医院的外送检验报告: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7.9s,纤维蛋白原[FIB]6.07g/L 1,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0.98,凝血酶原时间 11.8s,凝血酶时间[TT]17.6S。 这份外送检验报告涉及到: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PT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TT]。 什么是凝血酶?很多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需要做凝血功能检查,但凝血功能检查究竟是查什么?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并不了解凝血功能检查的意义及临床应用。经过这次外送检验,我开始了解相关的知识。 原来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凝血和抗凝系统保持动态平衡。当平衡失调即会导致异常的出血或血栓形成。 临床上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可以反映凝血和抗凝系统的平衡是否失调。 什么是凝血功能? 凝血功能是指使血液由能流动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的一种能力,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功能。 通俗地讲就是手或身体的某个部位划伤后血流很快就止住了,这就是凝血功能。 那么检测凝血功能的意义是什么? 凝血功能的意义是判断容易形成血栓或是容易造成出血。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如果凝血功能太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就容易血栓。凝血功能太差就容易出血,比如我们平时所见的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不止、鼻腔出血、皮肤容易淤青等都是凝血功能不健全引起的。 哪些情况需要做凝血功能检查? 当皮肤有瘀斑、鼻出血、月经过多、血尿以及产后,创伤后出血过多或者患有某些出血性疾病、手术前、分娩前、服用抗凝药物等不明原因的出血等这些情况,首先要检查血常规看看血小板数量是否减少,血小板低于一定数值时容易出血。其次就要做凝血功能检查了,通常就是查凝血四项。 对我作一次凝血功能检查,显然是了解和掌握我左腕术后的凝血功能。 医生告诉我有关凝血功能各项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我的凝血酶原时间是11.8s。 凝血酶原时间(PT)主要用于检测外源性凝血途径及共同凝血途径功能的综合性指标。可反映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的活性。与正常对照超过3秒为异常。偏高表示凝血时间延长则容易出血,偏低表示凝血时间短,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我的凝血酶时间(TT)是17.6S。 凝血酶时间(TT)是由凝血酶转换而来,凝血酶作用对象就是纤维蛋白原,可以使其转化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使血液转化成凝固状态。在做完手术或者发生创伤后,经常会导致人体发生出血,凝血酶时间偏高,血液大量流失,从而出现DIC。凝血酶时间偏高也可能是由于自身溶血反应所引起,比如常见的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等,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我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27.9s。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各项指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主要用于检测内源性凝血途径是否正常。高于正常值提示患者可能有血友病或肝脏疾病等,低于正常值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要警惕血栓性疾病,此时容易诱发血栓的形成。 我的纤维蛋白原(FIB)6.07g/L 1。 纤维蛋白原(FIB)是一种糖蛋白类凝血因子,由肝细胞合成,可促进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止血效果。由于其在凝血和止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该指标低于正常值容易出血,见于DIC及低纤维蛋白原患者。高于正常值容易形成血栓,常见于心梗、脑梗、感染状态等。 在凝血功能检查时,医生也提起了一些的注意事项: 患者在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前,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摄入过于油腻或刺激性的食物。特别是高脂肪食物可能干扰凝血因子的检测。如果患者正在服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维生素K等),应提前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停用,以便医生评估药物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对我而言,作一次凝血功能检查也是一次自己学习相关养生保健知识的机会。至少,我知道了凝血系统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凝血、纤溶、抗凝动态平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值得深思的是,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血和抗凝系统失去了平衡,那么该如何医治?没人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1 条评论:

  1. 我在自家庭院不慎滑了一跤,左腕尺骨和桡骨摔断了。从骨折到手术及拆线,我接受了这五十六天的考验。我编撰了这本《照片中的故事》,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左腕骨折亲历记。作为心态治愈的一种自我疗法。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