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4年3月25日星期一

炮灰政策下的短命王朝(雪域寓言)

 


炮灰政策下的短命王朝

 

中国有句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众所周知,军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也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在军队管理方面,每个王朝的军事政策都有所不同,其中如何让更多的人能成为统治者打江山的炮灰,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难题。具体的措施就体现在历代王朝对士兵的抚恤政策上。

阿古登巴与阿卓、楚三星在一起闲聊起元朝那些事时,阿古登巴说:元朝是个生存98年的短命王朝,究其原因,就是武力对外,暴力对内,权力归己,劳力为奴。最终是天怒人怨,亡国必然。

阿古登巴说:

元朝在完成统一之后,元朝的皇帝根基并不稳定,皇位的更替相对于其他王朝来说比较频繁。从忽必烈建立元朝到元顺帝这短短98年的时间里,元朝就诞生过十一位皇帝,平均每个皇帝在位年限不到10年。由此可见,元朝皇帝更替频繁,政变层出不穷,统治集团内部权力倾倒严重,加重了元朝的内耗。加上元朝中后期贪腐十分严重,所以压在百姓身上的赋税更是十分沉重,官员们也是无暇顾及民众。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当时的元朝,承袭了武力治国的传统,除了多次对宋朝发动战争,还多次对越南、日本、缅甸都发动过战争,但这种战争基本上都是徒劳无功的。忽必烈在位期间就曾三次远征日本,还派出过10万人的舰队对日本进行攻击,但最终的战争结果却是元军惨败。

当时的元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蒙古人所拥有的政权。元朝的统治者就借鉴当时宋朝的治理方法,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用于救荒的赈济制度,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实施抚恤政策来笼络当时的朝廷官员和军队士兵。

元朝成立之前,元朝统治者就曾经多次对宋朝发动战争,企图推翻宋朝的统治。元朝当时派遣了大量的军队对宋朝进行讨伐,而宋朝也是积极应战。

当时宋朝的军人面对元朝高强度的打击并不畏惧,士兵们面对死亡还是坚持冲锋陷阵、用自己的生命守卫国家的安全。但是当时宋朝对于军队士兵的优抚制度却十分的奇怪。

宋朝一直仰仗着文轻武重的政策,且军费开支很多,但是官兵的俸禄却不多。宋代统治者曾经规定,如果因为军队士兵因为打仗而战死沙场,或者因为打仗导致身体残废的,那么士兵本人或者是士兵的家属可以一辈子领服兵役时衣粮供给的一半。宋朝对于普通退伍的士兵还为他们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生产工具,给予他们一定的粮食、钱财,并且朝廷还会让士兵所在的当地政府派出官员负责他们回归故土以后的生活。

由此可见,宋朝在积极应战的同时还是保障了国家士兵的基本权益,给予了他们最基本的保障。

当时元朝时期战争频率相对于宋朝就比较高,很多士兵军官在元朝早期的统一战争时阵殁。当时元朝为了保障兵援,依靠这些军队士兵的力量来进行国家领土的扩张和阶级的统治。

为了征集到更多的炮灰奔赴前线,元朝朝廷加强了部队军官的待遇,提高他们每月的俸禄,皇帝有时还会因军功给予临时性的赏赐。一般情况来说,元朝那些官职和身份越高的人发放的抚恤金也很多,当时元朝的一些宗室贵族都要高于一般的官员。

当时不仅仅是对于军官、士兵的俸禄也会有所增加,不仅有钱财、粮食、卷布、棉衣、有时还包括土地等等,在赏赐的同时还会对士兵的家属给予一定的补助,给他们一些俸禄。

如果有因为战争阵殁的士兵,或者最终因为年老而退役的士兵。他们的子孙还可以为官。军官年满70岁后做官的,可以在死之后将他的职位交于他的儿子或者叔侄。

元朝朝廷经常还经常对那些军事贫乏老弱的士兵,以及已经亡故军士的家属进行抚恤。元朝政府特地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抚恤政策。当时,士兵阵殁情况可以分为因深陷困境,而丢失姓名的,或者因在战斗中负伤,最终不治身亡的,还有在行军途中不幸卒殁的,以及参与作战而英勇牺牲的这四种“正义群体”。

对应这四种“正义群体”,当时政府采用的抚恤手段有追封阵殁者及上溢,对于那些病死或者坚持战死的军队士兵,他们的家庭可以免除徭役半年。没有战死但是伤亡很惨重的军队士兵,也可以受到朝廷的褒赠,得到一定的抚恤金和今后的安葬费。

在当时如果自己的亲人在战争中战死了,那么战死者家中一年之内就不用再有人出去服兵役。

如果是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因病去世的士兵,战争死者家中在半年之内也不用派人再到军中服兵役了,但是一旦时间期限过了之后,一切还是照旧,该服兵役家中还是要有人去军队服兵役。

但其实与军队中的武官相比,普通士兵的死了之后受到保障的等级和得到的抚恤金数量并不多,但是对于阵殁的士兵朝廷实行的政策还是比较仁厚的。

比如,对于这些阵殁士兵在他们尸体回归故土的时候,朝廷会派当地政府官员帮助他们的家人,一起料理阵殁士兵的丧葬事宜,还会为他们的家属提供钱财物品、土地庄稼等等。有的甚至可以朝廷可以通过政治制定帮这些阵殁的家人结为姻亲。

阿古登巴说:

为什么元朝对丧葬事宜十分重视,是当时在元朝还没有建立的时候,蒙古人就已经有着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了。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他们曾经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在那个草原逐鹿的时代,一旦有人去世或者战死,就会是让死者坐在生前用的帐篷里面,亲人们则守在帐篷外面为他们祈祷,随葬的只是一些麻布、弓箭和肉类,然后再实行土葬。这一做法也是为了能够让死去的人在去另一个世界之后,还能够有马骑、有肉吃、有帐篷可以居住。

在元朝建立之后,考虑到帝王墓地曾经出现过盗墓事件,元朝帝王采用的是秘葬的形式。

不立碑、不修建墓地、墓地也不做标记。据说成吉思汗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而忽必烈更是将自己的墓葬在了一个挖空的大树里面,一般人都发现不了。

忽必烈下葬之后,就会让万马踏平,让外人看不出来这里曾经有过动土的痕迹,然后周围会用帐篷围起来,直到再长出青草为止。这些工作做完之后,蒙古人就会杀死一只骆驼,这样骆驼会十分悲痛的嚎叫,母骆驼就可以通过这个帮助人们找到这一地点。

当时元朝的伟大领袖成吉思汗选择用土葬的方式来安葬自己,也表现出了当时蒙古族崇尚自然、重视自然的一个生活习俗,也映射出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

而蒙古人丧葬的形式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他受到当时社会形态、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精神文明发展状况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随着当时社会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当然蒙古族也不仅仅只有成吉思汗的土葬,忽必烈的树葬这两种方式。他们的丧葬方式是多元化的。当时元朝的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多种多样的丧葬方式对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有着一定的历史意义。

如今我们通过元朝对于帝王或者阵殁士兵丧葬的做法就可以看出,元朝之所以能将阵殁群体的抚恤制度实行的比较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元朝在一段时期内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富强。

当时元朝已经通过武力实现了统一,国家也没有较大的外患,国内经济发展也有保证,国家的财政支出和收入也比较稳定。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元朝统治者对于当时军队士兵阵殁群体的抚恤政策实施的比较积极。

阿古登巴又说道:依靠武力打天下和依靠武力坐天下是两回事。

对比宋元时期的炮灰政策,宋朝的腐败和内斗,让大宋分成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最终走上了亡国之路。

元朝打下了江山,那些贪官和权贵们并不满足已获得的特权,甚至一些贪官污吏更是想方设法地利用手中的权力去趁机搜刮百姓,政府和军队腐败严重。但是元朝对于那些达官贵人的贪腐现象却十分宽厚,即使是反腐,也只不过是打击对手的借口。

数次武力挑衅的战争的失败,对外开放政策的失落,对内经济的崩溃,使得元朝政府陷入了严重的财政赤字情况中。最终,沉重的赋税使得当时很多百姓破产。对于百姓而言,他们生而为人,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并不高,辛苦了一生他们只希望自己老年时能够吃饱穿暖。但是在战争和天灾下,这些都变成了虚无缥缈的梦想,他们吃不饱饭,甚至吃不到饭,连自己怎么活下去都不知道。老百姓每天都挣扎在死亡边线上,并且每天都在为自己的生活而担忧,百姓的物质生活也十分的匮乏,吃不上饭的老百姓没有选择躺平,在这一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他们自然会反抗朝廷。用枪杆子和刀把子镇压民众,反而造成了元朝末年规模庞大的红巾军起义,与此同时还爆发了许多小的战争以及战乱,元朝农民起义频繁爆发。无人再愿意成为朝廷的炮灰。

此时元朝的统治者却整天忙着内斗,疲于镇压农民起义,这一状态最终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阿古登巴唱起了一首歌《厌战歌》:

 

蛮烟四起民受苦,

将兵捐躯赴国难,

视死如归成炮灰,

大宋一去不复返。

 

倚剑驰马万里行,

横扫欧亚如破竹,

蒙人长歌庆功酒,

可惜元朝似浮云。

 

宋元恶魇刀血见,

兵荒马乱民心溃,

武力相向威吓谁,

天怒人怨必遭谴。

1 条评论:

  1. 雪域文化涵盖了中国的西藏、青海、新疆,也包括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国和巴基斯坦、缅甸等。我以传说中智慧过人的阿古登巴为主角,运用诗歌体和散文体结合的传统寓言创作方法,故事中有故事,短篇形成長篇,並配置自己的漫畫插圖,开始创作汉英版《雪域寓言》。撰写寓言故事能让我返老回童。研究雪域文化则是我防止老年痴呆的药方。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