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3月22日星期一

第7集 川普政府“清洗”国防政委会内鬼


沈阳 著

 

1

 

美国国防政策委员会遭川普政府“清洗”

 

观察者网王恺雯11-27:继本月初美国防部高官迎来大换血后,作为五角大楼智囊团的美国国防政策委员会(Defense Policy Board)也迎来大清洗11名成员被除名,其中包括97岁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1125日率先披露,报导援引美国防部官员的话说,五角大楼白宫联络人约书亚·怀特豪斯(Joshua Whitehouse)当天下午发出指令,开除国防政策委员会的11名顾问,包括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马德琳·奥布莱特(Madeleine Albright)、曾任海军作战部长的退役上将加里·拉夫黑德(Gary Roughead)、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前高级成员简·哈曼(Jane Harman)等。

此外,出局名单中还包括五角大楼前首席运营官鲁迪·德莱昂(Rudy De Leon)、前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埃里克·康特(Eric Cantor)、前财政部副部长大卫·麦考密克(David McCormick)、克林顿时期的司法部副部长杰米·戈雷里克(Jamie Gorelick)、美国首席核谈判代表罗伯特·约瑟夫(Robert Joseph)、布什时期的副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戴尔·克劳奇(JDCrouch II),以及前国防部高级官员富兰克林·米勒(Franklin Miller)。

不过截至目前,美国国防部网站尚未撤下上述人士的名单和简介。

 

2

 

美国国防政策委员会部分成员

 

国防政策委员会是一个由前任高级国安官员组成的外部咨询小组。据国防政策委员会官网介绍,他们根据国防部长和副部长的具体任务,就国防政策问题提供独立、明智的建议和意见。

《外交政策》指出,虽然国防政策委员会并没有在决策中发挥具体作用,但经常就美国面临的一些重大战略性国家安全威胁向军方高层提建议。

根据《联邦公报》的一份文件,该委员会曾于10月召开会议,就制定对华长期战略和太空威慑进行了秘密讨论。这场会议还包括了中央情报局(CIA)、美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ONA),以及其他国防部高级政策官员的简报。

报导称,美国防部25日晚些时候确认了有关决定,关一名国防部官员表示:我们可以确认,国防政策委员会的几名成员已被撤换,这是考虑已久的改变的一部分… …我们非常感谢他们为国家安全作出的热忱服务、承诺和贡献。委员会的新成员名单将很快公布。

另据CNN报导,美国代理国防部长克里斯托弗·米勒(Christopher Miller)当地时间1126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感谢即将离任的委员会成员,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服务了数十年……在我们调整部门以适应大国竞争之际,我期待着在未来几天任命新的委员会成员。

CNN直言,这是川普政府在最后的日子里对长期从事外交政策工作的专家和国家安全机构人士的又一次清洗

报导指出,在川普本月初解僱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Mark Esper)后,五角大楼对领导层进行了彻底的调整,撤换了几名高级官员,取而代之的是被视为忠于总统的人。此举引发军方和官员的警觉,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感到担忧。

《外交政策》援引国防部官员的话说,长期以来,川普政府一直试图重建委员会,让那些被认为忠于总统且在华盛顿建制派之外的人取而代之,但此举当时遭到埃斯珀和代理国防部副部长詹姆斯·安德森(James Anderson)的反对,这两人希望保住原有的委员会以维持政策的连续性。

后来,埃斯珀和安德森在11月初的五角大楼清洗中相继离职。

CNN 获得的消息,新任命的委员将包括退役陆军准将、五角大楼高级官员安东尼·塔塔(Anthony Tata)。此人先前的言论备受争议,曾称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是恐怖主义领袖。此外,还有代理防长米勒的幕僚长卡什·帕特尔(Kash Patel),他目前领导着五角大楼在美国政府换届过渡期的工作。

 

3

 

简说遭川普政府“清洗”的亨利·基辛格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原名海因茨·阿尔弗雷德·基辛格(Heinz Alfred Kissinger),1923527日出生于德国菲尔特,犹太人后裔,1938年移居美国。1943年加入美国国籍 。毕业于哈佛大学,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

基辛格与越南人黎德寿一同为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担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并在水门事件之后继续在福特政府中担任此职。作为一位现实政治的支持者,1969年到1977年之间,基辛格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并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1659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获得美国国防部卓越公共服务奖章。

20201125日,川普政府撤掉了亨利·基辛格在内的美国国防政策委员会成员。 

 

中文名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

外文名 Henry Alfred Kissinger

别 名  海因茨·艾尔弗雷德·基辛格

国 籍  美国

民 族  犹太人

出生日期 1923527

毕业院校 哈佛大学

职 务  美国前国务卿

代表作品 《核武器与对外政策》

出生地 德国菲尔特

信 仰  犹太教

性 别 

党 派  共和党

主要成就

19717月首次访华,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977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人物履历

 

1938年移居美国。1943年加入美国国籍。

1943年至1946年,在美国陆军服役。

195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52年获文学硕士、195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51年至1969年,任哈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班执行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1969年至1975年,任尼克松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兼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

1973年至1977年,任国务卿。此后在乔治敦大学任客座教授,兼任全国广播公司顾问、大通曼哈顿银行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阿斯彭学会高级研究员等职。

1982年,开办基辛格国际咨询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1983年,任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分析员。

1983年至1984年,任美国中美洲问题两党全国委员会主席。

19869月,任美印委员会主席。

19873月,任美国中国协会两主席之一。

20021127日,基辛格被美国总统小布什任命为调查“9·11”事件的一个独立委员会的主席,1214日,基辛格辞去该委员会主席职务。

20201125日,川普政府撤掉了亨利·基辛格在内的美国国防政策委员会成员。

 

主要著作

 

基辛格着有《核武器与对外政策》(1957年)、《复兴的世界》(1957年)、《选择的必要:美国外交政策展望》(1961年)、《麻烦的伙伴关系:大西洋联盟的重新估价》(1965年)、《白宫岁月》(1979年)、《纪录在案》(1981年)、《动乱年代》(1982年) [2]  、《大外交》(1994年)、《论中国》(2011年)、《世界秩序》(2015年)等。

 

所获荣誉

 

基辛格获1973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1977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201659日,获得美国国防部卓越公共服务奖章。 

 

访问中国

 

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

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

1971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特使访华。

19722月,陪同尼克松总统访华。

200310月应外交学会邀请访华。

20055月应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的邀请访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会见了他。

20074月访华。

20091月来华出席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活动。

2011627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基辛格。 [9]

201373日,正在上海的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西郊宾馆会见并宴请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及家人。

2015317日,习近平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20161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中美关系研讨会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曾支持因涉嫌诈骗而臭名昭著的美国血检公司Theranos创始人伊丽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

20181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1110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京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

201911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人物评价

 

基辛格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中美关系的发展。(央视网评 )

 

早期生涯

 

基辛格1923527日生于德国菲尔特的一个犹太家庭,1938年因逃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随父母迁居纽约。在30年代的希特勒大屠杀中,基辛格至少有13个亲戚被送进了毒气室。对此,基辛格的传记作者之一沃尔特·伊萨克森评论说,基辛格的几乎所有个性特征——他的哲学悲观主义、他的信心与不安全感的共存、他的因自己易受伤害而觉得空虚、以及他的因渴望赞誉而显得傲慢都可以追溯到那场历史灾难。基辛格到美国后,他父母把他送进了华盛顿高级中学读书。这所学校有5000学生,其中犹太人很多,当时基辛格的最大愿望是毕业后做一名会计师。

但是,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件事却改变了基辛格的命运。1943年他加入美国籍,不久应征入伍,在美国陆军服役。在军队中,他有幸遇到了同是德国裔的列兵克雷默尔,后者成为发现基辛格的第一个伯乐。在他与基辛格的初次交谈中,克雷默尔就认定基辛格是一个天生的奇才。19449月,基辛格所在的部队美军第84师被派赴欧洲战场。第二年初,他们开进了德国。由于克雷默尔的建议,基辛格被调到师部担任德语翻译,军衔也从列兵提升为军士。在二战的最后几个月,他从第84师调到第970反谍报部队,并被任命为陆军中士参谋。19453月,基辛格还被任命为接管德国被占领城市的官员。在其任职期间,基辛格表现了卓越的行政能力,并克服了对德国人的报复心理而谨慎地使用了自己的权力。

 

专注学术界

 

战争结束后,基辛格回到了美国。19479月,他根据《士兵权利法案》获得奖学金并进入哈佛大学政治系学习。在哈佛读书期间,基辛格荣幸地得到了威廉·埃利奥特做他的导师。埃利奥特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是哈佛的一个传奇人物,为黑格尔的信徒。他教授给了基辛格一套完整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并成为发现基辛格的第二个伯乐。1950年,在埃利奥特教授的指导下,基辛格完成了他的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为《历史的真义关于施本格勒、托因比及康德的感想》。这篇本科论文长达377页,埃利奥特教授仅看了前100页,就提笔批了最优。基辛格的论文至今在哈佛仍被人提起,因为他的论文篇幅过长,学校被迫制定了基辛格规则,这条规则限定未来的大学生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时,长度不得超过基辛格论文长度的1/3。由于本科学习成绩优异,基辛格被免试推荐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1952年,他获得硕士学位,195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基辛格的博士论文题为《重建的世界梅特涅、卡斯尔累与和平问题,1812-1822年》,该文集中研究了1815年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维持,实际上是对欧洲古典均势学说的评述,它奠定了基辛格作为现实主义学派中第一流学者的声誉。由于杰出的学术成就,基辛格被授予夏季奖。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曾担任一门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他还组织了国际问题研究班,并创办了一份名为《合流》的季刊。但是,基辛格留校任教的愿望却被哈佛大学粗暴地拒绝了。1955年,基辛格不得不回到故乡纽约,担任美国对外关系协会研究小组的研究主任,负责起草带有结论性的研究报告,并准备出版专著。1957年,基辛格出版了《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一书,该书首次提出了有限战争的理论,从而使基辛格在学术界和对外政策研究领域一炮而红。同年,哈佛大学决定聘用基辛格,授予他讲师等级。1957-1969年,基辛格历任哈佛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与此同时,他还在校外担任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特别研究计划主任、国际问题中心成员、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兰德公司顾问等兼职。

 

从政经历

 

1968年的总统竞选中,基辛格担任了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外交政策顾问,但是后来尼克松却战胜了洛克菲勒,获得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并最终赢得了大选。在竞选中,基辛格曾经把尼克松骂得狗血喷头,但是尼克松却不计前嫌,他看中了基辛格的外交才能,他决定聘请基辛格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并成为发现基辛格的第三个伯乐。

19691月,基辛格离开了哈佛校园,到华盛顿走马上任,实现了由文人战略家到政策制定人的转变。1969-1973年,基辛格任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并兼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到1975年。

1973-1977年,他兼任美国国务卿,获得了第一个外来移民所能得到的最高政治职务。在任期间,基辛格信奉均势外交,积极推动尼克松政府与中国改善关系,对苏联推行缓和战略,从而构筑一个以均势为基础的稳定的世界和平结构。同时,他对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的缓和也起了重要作用。不久,基辛格退出政坛,起初想回哈佛任教,但被哈佛校长博克婉拒。后来,他受聘担任了乔治城大学教授,乔治城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顾问,并担任阿彭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大通曼哈顿银行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等职。

1982年,基辛格创建了基辛格联合咨询公司,他本人担任董事长,他的好友和前助手斯考克罗夫特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离开政界以后,基辛格仍在不断地撰写论文,发表演讲和出版著作,他对里根政府和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均发生过重要影响。

1983年任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分析员。19837月,里根总统曾任命他为中美洲政策两党委员会主席。

1986年,基辛格荣获自由奖章。19869月任美印委员会主席。

19873月任美国中国协会两主席之一。

1989年以后中美关系处于危机的时候,基辛格曾多次访问中国,并呼吁保持中美之间的正常交往。

200235日,基辛格博士在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发表演讲,介绍中美建交30年来的历程,并展望中美关系的未来。

 

4

 

简说遭川普政府“清洗”的奥尔布赖特

 

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女,捷克裔美国人,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19971月至20011月任美国第64任国务卿,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国务卿。

 

中文名 马德琳·科贝尔·奥尔布赖特

外文名Madeleine Korbel Albright

国 籍 美国

民 族 捷克裔

出生日期 1937515

出生地 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

毕业院校 哥伦比亚大学

职 业 政府官员

政 党民主党

主要成就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国务卿

 

生平简介

 

马德琳·科贝尔·奥尔布赖特,原名玛丽·亚娜·科尔贝洛娃(Marie Jana Korbelová),美国第64任国务卿,现为乔治敦大学埃德蒙·A·沃尔什外交服务学院教授。

1937515日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第二次大战时,她和家人在伦敦。她的父亲是外交官兼学者,曾任捷驻南斯拉夫大使。10岁时在瑞士上学并改名为马德琳。

1948年她父亲在联合国负责印度和巴基斯坦问题委员会任职。1948年后,由于其父被控从事颠覆国家的活动,而要求全家在美国政治避难获得批准。

移居美国后,奥尔布赖特在马萨诸塞州的韦尔斯利大学学习新闻和政治学,1959年毕业。她还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通晓英语、捷克语、波兰语、俄语和法语。

奥尔布赖特曾任乔治敦大学国际事务学教授,是该校国家政策中心主任,专门研究美国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关系。

1976年进入政界,任参议员埃德蒙·马斯基(缅因州民主党人)的工作人员。

1978年出任吉米·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委员,在布热津斯基手下负责与国会的联络工作。

1981年里根担任总统后转入学术界,着有《波兰:政治变化中新闻界的作用》。

1983年到乔治敦大学任教,讲授外交课程。

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年轻的阿肯色州州长比尔·克林顿。没有想到,几年后克林顿成了白宫的主人,这为她飞黄腾达,登上美国政权巅峰,开辟了一条捷径。

克林顿上台后,她被任命为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是联合国安理会中惟一的女代表。她曾踌躇满志地谈起自己的那些男性同行: “我既嫉妒他们,又同情他们,他们看起来太相像了。她还面带微笑地向同行表示: “我很喜欢这种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感觉。

在联合国大使的岗位上,她非常善于强行贯彻美国的政策。她曾桀骜不驯地说:美国要想在世界上干什么,说到就能办到。

身为联合国秘书长的布特罗斯·加利,为维护自己的职权独立性,在一些问题上与奥尔布赖特产生分歧。她要把他拉下马,加利竟然毫无思想准备。

当时的副秘书长、美国人约瑟夫·弗纳·里德曾悄悄对加利说,他听奥尔布赖特讲: “我会让布特罗斯认为我是他的朋友;然后我会打断他的双腿。加利听到里德的这话认为荒唐可笑”,但后来发现自己真是太天真了。

1993年联合国在索马里进行干预失败,她把责任推给当时的加利。她几乎是在联合国单人独马向加利发动进攻,坚决要求加利离开联合国,她说,什么人说话也没有用,美国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不可能妥协。她终于把加利赶下了联合国秘书长的宝座。

奥尔布赖特终于把加利从联合国秘书长的宝座上拉了下来,她的强硬态度引起人们的震惊。自此她名声大振,可以说为她出任国务卿打下了基础。

奥尔布赖特很清楚,要想取得高级职务,她必须花些时间同那些能够左右和影响决策的人打交道。

19959,联合国在中国召开第四次妇女大会,奥尔布赖特率领美国代表团前来参加,她邀请了第一夫人希拉里作为名誉主席一同前往。第二年,奥尔布赖特又有机会同希拉里同乘一架飞机,两人都去佛罗里达的奥兰多参加在那儿举行的美国律师协会年会并作大会发言,第一夫人邀请奥尔布赖特一同前往。

陪同两位夫人的有大卫·谢伐尔,两人之间关系之融洽给谢伐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真是妙极了! ”他说: “很显然她们之间关系密切,她们开玩笑、开诚布公地交谈。一会儿谈政治、一会儿谈家庭。她们两人都清楚什么议题重要,然后集中谈论。有时很幽默,有时很严肃。

199612,克林顿在成功地争取到连任后,马上给奥尔布赖特打电话,建议她出任国务卿。于是,这位时年59岁的好战女性毫不犹豫地取代了此前一直由男性扮演的角色,成为美国第一位女国务卿。

尽管美国妇女基本上争到了在各方面同男性平等的权利,但传统观念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改变过来,例如,在美国500家最大的公司中,只有两家是由妇女领导的,其他公司都是男人的天下。在美国政府中,妇女的任职仅占21%,而由妇女出任国务卿这种高级职务在美国史无前例。奥尔布赖特将开创一个什么样的先河,美国政界人士都拭目以待。

她上任后,首先组织班子,任命从大学时代就同克林顿深交的斯特罗布·塔尔博特为自己的第一副手,这样,她又多了一条同白宫联络的可靠渠道。此外还任命了托马斯·波克林为自己的副手。托马斯·波克林是一位富有外交经组验的外交家,她和克林顿、奥尔布赖特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奥尔布赖特有这两位助手可称其为左膀右臂,她可得心应手地贯彻白宫的外交方针。

克林顿任命奥尔布赖特为国务卿,可以说选对了服从命令的得力助手”,她能圆满地完成总统的托付,必要时还在外交舞台上为他作掩护。当然,由于她受其工作性质———“服从命令所囿,其自身的政治威望自然受到克林顿政府所奉行的现行对外政策的限制。

当时美国推行外交政策的人可分三派:一派是在越南战争受到伤害的人,他们主张从一切冲突中摆脱出来”;另一派是在海湾战争受到伤害的人,他们主张只参加那些仅动用海军力量,胜利可以得到保证的战争。奥尔布赖特属于第三派,主张立即解决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她认为美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奥尔布赖特的工作作风与其前任克里斯托弗完全不同,她辣味十足。1993,当科林·卢瑟·鲍威尔将军反对将美军派往波黑时,她曾当众谩骂道: “你总在谈论超级军事力量,但是,如果我们不能使用这些力量,那么我们有一支这么棒的军队,又有什么意义呢? ”后来鲍威尔在他的回忆录中承认: “当时惊讶得我连血液都差点凝固了。

这个夸夸其谈的好战的女人既不懂什么是战争又不懂的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士热爱和平的心情。

对如何解决科索沃问题,美国决策部门开始意见不一,克林顿一直犹豫不决,他认为用轰炸把米洛舍维奇逼到谈判桌子来的想法不太实际。他的安全问题顾问塞缪尔·伯杰担心发动空袭会使科索沃局势复杂化。五角大楼里的一些人也对发动空袭持怀疑态度。然而,奥尔布赖特积极敦促总统用战斧惩罚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发动的这场战争,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谴责,使美国在世界上获得了胡作非为的超级大国的坏名声。

现在人们要知道是谁决定对南联盟进行空袭呢?人人都知道这是奥尔布赖特的主张(实际上是副总统艾伯特·戈尔的决策)。在她的坚持下美国动用空军对塞族阵地发动袭击。

但是让奥尔布赖特出任国务卿的是克林顿。奥尔布赖特凭借美国的实力,曾不可一世,其地位之显赫、口气之大,从她在世界各地指手画脚的作风可见一斑。但是自从科索沃战争之后,她在华盛顿的影响逐渐下降,其权力也日渐缩小,似乎从巅峰状态滑了下来,在美国的报刊上也很少见到她的踪影。

美国《新闻周刊》以《冬日母狮》为题,在文章的开头将她称为战争女人。文章历数这位面孔铁板的克林顿内阁主战派的罪状:是她竭力促使进行50年来的第一场战争; 是她因联合国秘书长不愿屈服美国的要求而把他赶下了台; 是她在对不论左翼还是右翼国家的行为说三道四。奥尔布赖特总是把美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这样的话挂在口上。在华盛顿政界,她被称之为一条路走到黑的决策者

20201125日,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被美国总统川普从美国国防政策委员会撤职,美国国防政策委员会是一个由前国家高级安全官员组成的外部顾问小组,他们基于美国国防部长和国防部副部长的具体任务,就国防政策事项提供独立的建议和意见。 

 

婚姻之痛

 

她在维尔斯利学院读书时结识了约瑟夫。约瑟夫是美国一个实力雄厚的报业家族的后代,他们认识六周后,奥尔布赖特正好毕业,毕业第3天,他们就举行了结婚典礼。 她感觉自己就像童话中的灰姑娘,一直渴望尽快找到一位知心伴侣。

约瑟夫是一名记者,拥有一个庞大家族。一开始,这个家族对奥尔布赖特并不认可,她自己也觉得和约瑟夫处于不同的两个阶层,千方百计寻找一切机会给约瑟夫一家留下好感。

婚后,奥尔布赖特第一次怀孕早产,生下了双胞胎爱丽斯和安妮,这两个孩子顽强地活下来了。

第二次怀孕六个月后,她患上了麻疹。医生警告说,腹中的孩子可能会受到脑损伤,但当时堕胎是非法的。在分娩过程中,孩子死去。这一经历让她清楚地认识到,妇女应该拥有选择权,特别是她们遇到难题的时候。

第三次怀孕,终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孩,她就是凯瑟琳。奥尔布赖特视三个女儿为自己的生命,为了将她们抚养成人,她把自己的职务放在了一边,全身心地扑在女儿们身上。

因为大学老师成为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奥尔布赖特进入白宫。在照顾女儿的同时,奥尔布赖特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并获得公共法律与政府专业的博士学位。

丈夫则一直从事记者工作,她跟着他从这个城市跑到那个城市,最后在华盛顿定居。

女儿们长大成人后,奥尔布赖特开始涉足政界,一开始替民主党募捐。

卡特入主白宫后,她的大学老师成为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奥尔布赖特于是来到老师的身边工作。里根赢得大选后,奥尔布赖特申请并成为伍德罗·瓦特国际学者中心的学者,到波兰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研究之旅。

19821月,她从波兰回国。就在这个时候,丈夫约瑟夫抛出了一枚婚姻炸弹。像以往那样,她和约瑟夫坐在家中起居室的扶手椅里舒适地喝着咖啡。但是,那个早晨的气氛却与往常很不同。他突然对她说:我想我们必须谈谈了,我认为我们的婚姻事实上已经结束,因为我现在爱着其他的女人。

丈夫对她说,他当天下午就要搬出去,到亚特兰大居住,因为他的情人就住在亚特兰大,也是一名记者。她只知道那是个比她更年轻,更漂亮的女人。约瑟夫递过来一张离婚协议,拒绝与她讨论为什么不能继续生活。

但是,当他到达亚特兰大后,又开始对自己的决定产生怀疑。他每天都打电话,用百分比来描述他的感情。我爱你有60%,爱她有40%然而第二天,他又会改口:我爱她有70%,爱你只有30%很显然,他也在徘徊和烦恼之中。

为了挽回两人的婚姻,他们决定一起到滑雪胜地去滑雪。奥尔布赖特明显地消瘦了不少,约瑟夫还称赞她变苗条了,但是,他们的婚姻并未因此转机。

普利策新闻奖是作为记者的约瑟夫梦寐以求的奖项。一天,他突然对她说出这样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如果他获得该年度的普利策奖,他们就会永远在一起;如果他得不到普利策奖,就立刻离婚。颁奖那天下午,家中的电话铃响了。约瑟夫对她说,我没有得到奖,所以,我决定返回亚特兰大去。终于,一切都结束了。

45岁的奥尔布赖特开始了独身生涯,她在乔治敦大学找到了一份教授的工作。孤身一人的奥尔布赖特恐惧与男人约会。像大多数刚刚离婚的女性一样,她很难融入新的社交生活。从她20岁以后,再没有想过要找第二个男人。

由于约瑟夫临走时对她的评价,使她对自己的容貌一点自信也没有。后来,虽然与一名大学同事发展了两年的恋情,但结果还是友好地分了手。最后她发现,没有人能够填补生活中的这个空洞,便放弃了寻找。

奥尔布赖特将全部的精力都扑到了事业上,1997123日,奥尔布赖特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务卿。然而,事业的成功并不能冲淡奥尔布赖特心中的伤痛。

回顾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时,奥尔布赖特不止一次地问自己:难道是我对事业的执着造成了婚姻的失败吗?我憎恨这个问题,因为这是对有事业心的女性的侮辱。当我成为美国国务卿后,我终于意识到如果我仍然处在一段美满的婚姻中,我不会爬到这么高的位置,也许其他人可以。可是,作为一名女人,我仍然一想到离婚就难过。即使现在,我仍然这么认为,如果当初约瑟夫能重新回到我身边,我一定会义无反顾地放弃我的事业,心甘情愿做一个贤妻良母。

 

对华关系

 

奥尔布赖特在回忆录中强调,美国的一贯政策是不挑战北京所坚持的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它认为两岸对各自的前途都有强烈而互不妥协的主张,北京绝不会在统一问题上让步,台湾亦绝不会在自身安全问题上弃守。与中国官员会谈时,只要一触及台湾问题,他们就会说出一大串历史。她说,两岸问题一直在紧张而又不稳定的状态下存在,虽然它并不是常处于世界的热点中,但它随时可能爆发大麻烦。

邓小平曾对此表示,不管要多久,哪怕是一百年或一千年,北京都会寻求和台湾统一。克林顿希望和江泽民在1997年、1998年举行的美中高峰会,能够建立起两个领导人之间的私人关系。为准备1998年的第二次美中高峰会,奥尔布赖特飞往北京安排,江泽民带她参观中南海。

江泽民说他准备和克林顿坐在湖边长廊上,开会之余,还可欣赏音乐。江泽民招待她时,表现很是见多识广,有时说俄语,有时用英语引述格言,有时朗诵诗词。

江泽民和克林顿在白宫举行第一次峰会时,参观白宫林肯卧室,江泽民当场背诵林肯的葛底斯堡讲辞。

19995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这一事件发生后。奥尔布赖特深夜从床上下来,试图打紧急电话给中国外长唐家璇,但是找不到他。她当机立断,马上打电话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罗斯顿将军,请他穿好制服陪她到中国驻华府大使馆作一次深夜拜访。

国务次卿皮克林和白宫国安会的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再加上罗斯顿和几个保镳,随同她专程到中国大使馆,向李肇星大使道歉。

奥尔布赖特当年做驻联合国大使时,认识也在联合国当大使的李肇星,两人关系还不错。但那天晚上,李肇星非常生气。奥尔布赖向李肇星解释轰炸事件是一桩非常严重的意外,她感到极为难过,谨向死者和死者家属表达慰问之意,同时亦表示关切美国驻华大使馆人员的安全。

李肇星听了她的谈话后,表情严峻,他要求奥尔布赖特在中国电视上向中国人民正式道歉。突然间,电视摄影机出现了,她发表了简短声明后,准备离去。一群自称是中国记者的人挡住奥尔布赖特一行人的去路,严厉责问美国为何杀害他们的同事?

奥尔布赖特表示,对任何一个美国政府来说,中国太大,美国不能予以忽视,也难能拥抱她;中国很难被左右,因为中国非常、非常自豪。她说,两国领导人的私人外交并不能改变政府的基本哲学。奥尔布赖特还说,处理对华关系,美国需要作一个长远的思考,美国不应视中国为敌人,而应期待中国经济改革成功,与中国进行各种层面的接触。与中国接触,并不意味着赞助他们,美国应信守对台湾的承诺,对武器扩散与人权问题应持续表达美国的关切

习近平20122月作为中国国家副主席访美时,曾与奥尔布赖特、保尔森等美国政坛仍有影响力的前高官座谈。奥尔布赖特的印象是,中国领导人有足够的能力保持对外关系,使中国在世界上处于受尊重的地位上;习近平有愿望与美方合作,在许多方面希望得到美国的帮助。她说:他令人印象非常深刻,那是没有疑问的,与奥巴马达成气候变化的协议是个很重要的协议,一定是一个人有权力的表现

 

人物观点

 

美国智库外交关系理事会CFR)日前举行研讨会,探讨习近平时代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奥尔布赖特、洪博培等美国政界大咖出席。

奥尔布赖特说她的印象是,中国领导人有足够的能力保持对外关系,使中国在世界上处于受尊重的地位上。

 

人物轶事

 

马德琳·科贝尔·奥尔布赖特是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国务卿,她身材矮小,体型微胖,且喜欢身着红裙,这些连同其令人敬畏的政治声望,都使她在那个历来都由男性主导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而她的个人经历及日常生活也同样完全可以用政治一词来概括。

199612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名当时已经59岁的马德琳·奥尔布赖特担任美国国务卿,1997122日,这一提名获得参议院批准,奥尔布赖特也因此而成为美国建国220年以来的第一位女国务卿。

奥尔布赖特是一位敢于实现自己梦想的女性,她的好奇、雄心、把握游戏规则的能力及其面对新挑战的决心,使得她从童年到中年一直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奥尔布赖特有着深邃的智慧、极佳的应变本领和良好的判断能力,她也是一个能够很好地利用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季节的女人,而她扑朔迷离的身世和曲折的逃亡经历也都曾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一名女性,奥尔布赖特曾经满怀柔情地演绎了一个犹如灰姑娘般的故事;作为一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果断而从容地面对了20世纪90年代国际舞台的惊涛骇浪。历史不会记住每一个人,作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国务卿,她用自己的一生经历为那些渴望有所作为的男人和女人树立了共同的典范。

 

我小时候也是一个难民

 

1937515日,奥尔布赖特出生在前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的一个外交官家庭,她的本名是玛丽娜亚·科贝尔。在两岁时,为躲避纳粹统治,科贝尔一家逃到伦敦。马德琳这个名字则是她10岁时在瑞士上学的时候取的。

二战结束以后,奥尔布赖特的父亲科贝尔曾经被派往捷克斯洛伐克驻贝尔格莱德的使馆。

1948年,奥尔布赖特跟随父母移居美国。

由于童年时曾经在几个国家间往返奔波,所以,除捷克语和英语外,奥尔布赖特同时还通晓法语、波兰语和俄语,并能说一些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

科贝尔一家原本是犹太人的后裔,为忘却二战中犹太人的悲惨经历,科贝尔一家定居美国后改信了天主教,奥尔布赖特也是后来才从报导中得知自己曾经是犹太人。

童年的经历使奥尔布赖特对难民颇为同情,1997年,在探望巴基斯坦一个难民营时,奥尔布赖特曾经对一群为躲避战乱而逃到巴基斯坦的难民说:我小时候也是一个难民。

二战爆发前,奥尔布赖特的父亲是捷克斯洛伐克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新闻官员,他是一位年轻有为、雄心勃勃的外交官。1939315日,纳粹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奥尔布赖特的一家与许多捷克人一样,都在设法要逃离战乱的国土。

1939325日,即纳粹占领的10天以后,奥尔布赖特一家拿着伪造的通行证登上了开往贝尔格莱德的火车,但是在贝尔格莱德仅仅滞留了两周后,奥尔布赖特一家又逃亡到希腊,后来又从希腊转道目的地——英国。当时的奥尔布赖特还是一个满头金发、有一双大眼睛的、非常可爱的小胖姑娘。

奥尔布赖特的父亲到英国后,曾经在两家报社当了一段时间的新闻记者,之后,他帮助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在英国组建了政府情报部。不久,为了能够及时地把有关战争的消息和振奋人心的信息传递给国内,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决定在伦敦建立自己的广播处,以利用英国广播公司举办自己的广播节目,并同时委派奥尔布赖特的父亲担任广播处的负责人,这个职位实际上也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广播电台的台长。这一时期,父亲的工作并没有给年仅3岁的奥尔布赖特留下多少记忆,反倒让女儿常常对从广播里传出父亲的声音感到纳闷,对年幼的奥尔布赖特来说,她搞不懂,爸爸是怎么进到广播里面的

1940年的夏天,纳粹德国对英国进行了持续长达13天的夜间空袭,炸弹的呼啸声和爆炸声响彻伦敦的夜空。这期间,奥尔布赖特一家为躲避空袭曾经和邻居们一起藏身于公寓的地下室,潮湿的环境和布满管道的地下室并没击退人们的乐观主义精神,大家喝着防空队员提供的茶水,吃着涂有猪油和咸盐的黑面包,有躲在一边看书的,有三五个聚在一起侃大山的,还有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的……整个地下室就象是一个热闹的社交场所,这时的奥尔布赖特仅是一个4岁的小姑娘,她天真活泼、可爱动人,是防空洞里所有人打破沉寂的乐子,当时的红十字会曾拍摄过有关防空洞生活的片段,小奥尔布赖特在片中扮演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她的片酬是一只长耳朵、粉红色、毛茸茸的玩具兔子。一天,伴着刺耳的呼啸声和强烈的震颤感,一枚炸弹重重地落在了奥尔布赖特躲避的地下室附近,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这枚炸弹却没爆炸,等到专业的清理未爆炸弹人员赶到现场并拆开炸弹后,他们发现在这个炸弹里有一张捷克工人留下的纸条,上面写道:别紧张,我们制造的炸弹永远都不会爆炸。

二战结束后,奥尔布赖特的父亲出任驻南大使馆第一任大使。19481212日奥尔布赖特的父亲踏上了美国的国土,他是作为捷克斯洛伐克的官方代表被派往当时联合国克什米尔委员会工作的。在联合国工作期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国内政治形势的演变,以及他本人的意识形态、政治观点的背离,奥尔布赖特的父亲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政治避难申请。19493月,杜鲁门政府正式批准了奥尔布赖特一家的移民要求,从此,奥尔布赖特一家开始了他们在美国的人生历程,奥尔布赖特的人生从此也开始发生巨大的转折。

 

让世界有所不同

 

1955年,奥尔布赖特中学毕业后,被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芝特·霍尔约克大学、丹福大学、韦尔斯利女子学院同时录取,她选择了为她提供了数额最高的全额奖学金的韦尔斯利女子学院。1959年,奥尔布赖特以优异的成绩从韦尔斯利女子学院毕业。

1960年,她曾经一度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工作。1962年,她开始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国际关系学院攻读侧重国际关系专业的政治学研究生,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1963年,她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始攻读博士学位。1967年,成为黑人学生基金理事会理事,华盛顿歌剧社成员,并且于1968年参加了布瓦尔小学理事委员会,后来成了该委员会的第一位女主席。

1972年,35岁的玛德琳初次踏上与政治相关的工作岗位,她的工作是为缅因州参议员埃德蒙·S·马斯基筹集资金,同时负责国内政策和立法问题。

1978年,在卡特政府任职一年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克纽·布热津斯基曾特别邀请奥尔布赖特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国会联络员。

1980年,罗纳德·里根宣誓就职后,奥尔布赖特离开了白宫,并且于1983年与丈夫正式离婚,同一年,奥尔布赖特成为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威廉·H·多纳讲席特聘教授和外交服务新女性计划项目的主任。

1984年,奥尔布赖特成为吉哈尔丁·费拉罗竞选班子的外交政策顾问。

但奥尔布赖特正式展露其才华还是在1988年马塞诸塞州州长迈克尔·杜卡基斯的总统竞选中,尽管这次竞选最后失败了。19887月,奥尔布赖特加入了一个名为国家政策中心的小智囊团,并发挥了很积极的作用。

199212月,克林顿任命奥尔布赖特担任美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实际上,正是担任美国常住联合国大使的经历使奥尔布赖特的个人能力和影响力大增。

1996年,在白宫的椭圆办公室里,克林顿宣布他已选定奥尔布赖特作为其国务卿。1997123日,奥尔布赖特正式宣誓就任美国国务卿一职。

1955年,当奥尔布赖特凭奖学金进入韦尔斯利女子学院后不久,她就一边读书一边积极参与《韦尔斯利新闻报》的工作,且曾经一度是这份报纸新闻版的副主编。《韦尔斯利新闻报》是一份以反映校园生活为主的周报,然而,出于对政治的偏爱,奥尔布赖特不时撰写一些有关国内政治方面的文章。1958年,奥尔布赖特就曾为肯尼迪来韦尔斯利以竞选参议员连任而写过新闻报导。

同时,奥尔布赖特从她的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坦率性格,也成为她日后在一个男人当权的社会里取得一席之地的重要法宝。从她在比维尔小学理事会任职时,这种性格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里与她共过事的博斯德曾经评价道:我钦佩并欣赏她的思维方式,她是个非常诚实的女性,遇到问题迎刃而上,不避不闪。当她在联合国工作时,这位已经逐步适应其职业生涯的政坛新星更加显露了她率直的本性,安南曾经明确表示欣赏她那种不拐弯抹角的直率,曾经与奥尔布赖特有过密切工作往来的英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温斯顿曾说道,即使产生暂时的争执,但与那些遇事搪塞,唯唯诺诺,没有原则的人相比,他更欣赏奥尔布赖特的坦率。

奥尔布赖特是绝对的学者出身,她拥有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的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因而她也具备作为一个真正学者的特质:坚持主见,有独立的思想和主张。早在少年时代,奥尔布赖特的这种独立意识就强烈地表现了出来,当她还在肯特读中学时,她总是捍卫民主党一方的主将

重权在握后,奥尔布赖特更是如此表现,她参加会议经常是观点明确,态度坚决,但却不愿与同事进行无休止的争论,完全的学者作派。要在政坛上得心应手就必须有很强的适应力,也许要归功于童年的逃难生涯以及她母亲的影响,奥尔布赖特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应付得轻松自如。马斯基是国会中名副其实的最难伺候的参议员

但初出茅庐的奥尔布赖特却能和这位要求苛刻的人物和睦相处。当克林顿总统物色新的国务卿人选时,他看重的正是她的这种才能,而且对此大加赞赏。克林顿总统认为她善解人意,在复杂情况下也能够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奥尔布赖特面对办公室之间的政治和钩心斗角十分老练,小心从事;在白宫做宣传时,她从不喧宾夺主;在一些高级政策会议上,她也不怎么发言,有人曾告诉克林顿,和奥尔布赖特在一起,除了没有恐惧感外,就像和霍尔布鲁克在一起一样。

韦尔斯利学院的座右铭乃是:不需别人照顾,但需照顾别人,并且有着走出韦尔斯利,让世界有所不同的传统。如果照此标准,奥尔布赖特无疑是韦尔斯利学院最好的学生之一,她的一生就是对这些标准的精彩演绎。正如约翰·温斯顿所言:奥尔布赖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家,一个彻头彻尾的女人,热情、友善、平易近人且感情丰富。

 

教我热爱自由和政治的人

 

奥尔布赖特与国际政治结下不解之缘,与她的父亲约瑟夫·考贝尔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她的父亲曾经任丹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后来又担任丹佛大学研究生院的院长,常常有一些学生到家里做客,与父亲分析国际形势,谈论外交政策。勤奋严谨的父亲正是她一生中最好的老师,他的严格要求让奥尔布赖特从少年时代起就已经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奥尔布赖特对父亲的热爱与崇敬人人皆知。在就任国务卿宣誓时,她曾称父亲为教我热爱自由和政治的人。但是,考贝尔的历史中还有一些部分,他的女儿却从没在公开场合讨论过。要想了解奥尔布赖特,就必须了解约瑟夫·考贝尔。他们父女两人在学术和情感上都十分相似,他们都是睿智聪明且擅长社交的外交家,能说6种语言,可读8种文字。考贝尔有一种神奇的生存本能,这种本能使他放弃自己的姓名、公民身份、政治,并且又隐瞒自己的宗教传统。

考贝尔的后半辈子在丹佛大学教欧洲史并指导二十几名学生。他的女儿玛德琳是他最专心的学生。正是他让玛德琳知道,一个领袖必须以普通人理解的方式把外交政策讲述清楚,因为在危急关头,除非公民们知道某件事将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否则他们是不会为此而站到一起的。考贝尔曾经一度是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埃杜接·贝奈斯和外交部长杰恩·马萨里克的忠实助手,但他却批评这两人对慕尼黑协定的处理方式,因为他们没有向捷克人民解释清楚。考贝尔还认为,如果贝奈斯稍微修饰一下,使他的外表显得更有个性的话,那么他可以成为一个更有效的领袖,考贝尔认为他那毫无吸引力的外表减弱了他本身的超凡魅力

在自觉或不自觉中,马德琳·科贝尔·奥尔布赖特有效吸收了这些由父亲传授给她的教训,她的父亲对慕尼黑事件的分析,成为她一有机会就拿到美国领导人政治台面上的东西。把复杂的外交政策问题简化成可贴在汽车保险杠上的小标语也是她最拿手的本领之一。

 

铁腕强权者

 

1996123日,星期二,克林顿总统的那位高大、严肃的新办公室主任厄金斯·鲍勒斯给美国驻联合国纽约使馆的奥尔布赖特打电话,询问了两个问题:如果总统授予你国务卿之位,你愿意接受吗?奥尔布赖特说愿意。第二个问题:明天早上9点你在家接总统的电话好吗?奥尔布赖特以一生中最富掩饰的平淡口气说,好的,我会在家等的。第二天上午945分,电话铃响起,奥尔布赖特正式得知克林顿总统提名她担任下一任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当时就告诉她的朋友们,就职那一天她会穿红色的衣服。

克林顿曾说:“奥尔布赖特最高明之处是,她了解美国政治,是一种要求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游戏,而且不可避免的是,这种游戏很大程度上还要靠运气,以前,都是由那些毫无外交经验和悟性的政治家来决定外交政策,这些外交家几乎不了解那些他们以其名义制定政策的人们的愿望和文化。奥尔布赖特是我国领导人中一个少有特例,她既了解美国政治和外交文化,又知道二者相互影响的方式。她是一位大师,她最会与美国人民沟通,进而把我们的外交政策传达给国内的人们。备受人们尊敬的英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温斯顿勋爵曾经起草过一份关于奥尔布赖特的专稿,他明确地写道,奥尔布赖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家和女人,热情、友善、平易近人且感情丰富,能够抓住人心和把握局势,从中提炼清晰的观点

尽管奥尔布赖特并不像美国的第一任国务卿托马斯·杰弗逊那样是一个幻想家,同时也不是杜鲁门政府的国务卿迪安·艾奇逊那样的战略家,但她在另外一些方面的能力使她完全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她有政治学和国际关系方面的博士学位,曾经在国会山工作过,在卡特的白宫班子里担任过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在乔治敦大学的外交学院教授过外交政策课程,曾代表美国出任驻联合国大使。她这种个性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另外,为逃避纳粹而逃离祖国捷克斯洛伐克的经历,也使她明白在一个充满压迫的社会中生活是多么艰难。捷克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曾经评价道,她知道,当有权者决定无权者的命运时意味着什么,她也知道,当他们对利益范围进行划分时,就会导致战争和不幸。1990年初次相识起,他和奥尔布赖特就成了好朋友。

奥尔布赖特在许多方面曾经是,且仍是连接代与代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的桥梁,在这方面几乎无人能比得上她。在孩童时代,她就渴望使自己的捷克家庭背景能融入美国的新生活中;当她作为一个年轻的母亲进入华盛顿布瓦尔小学的高级董事会时,她努力使学校官员与家长间获得更好沟通;在白宫做职业妇女时,她成为自己好战的波兰导师们——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她在国家安全委员会时的老板)以及国务卿埃接蒙·马斯基(也正是他给了她在国会山的第一份工作)间的友谊纽带。后来,身为国务卿的奥尔布赖特,居然不可思议地同保守的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杰西·赫尔姆斯发展了十分友好的关系。而此人的合作或拒不合作可以决定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的成败。当奥尔布赖特在国与国、文化与文化、战区与战区、婚姻与个人、学界与政界间,一步步缓慢地爬上政治的阶梯时,她伸出了自己的双手,与人交朋友,慷慨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但与此同时,她也从未放弃自己的伟大抱负,并一直把目光盯在成功上。

199957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美国战机轰炸,奥尔布赖特的行政助理告诉她,CNN正报导此事,3名中国人被炸死,20人受伤。北京认为是美国蓄意进行轰炸。奥尔布赖特为此深夜从床上下来,试图打紧急电话给中国外长唐家璇,但是却找不到他本人。她当机立断,马上打电话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罗斯顿将军,请他穿好制服陪她到中国驻美大使馆作一次深夜拜访。当时,助理国务卿皮克林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加上罗斯顿将军和几个随从保镖,随同她专程到中国大使馆向李肇星大使道歉。

奥尔布赖特十分看重与中国的关系,她曾先后5次访华。她在回忆录中说,美国在亚洲的最重要关系,乃是和日本的关系;但美国在亚洲的最复杂关系,则是和中国的关系,这个关系需要长年不断地进行照料,而美中之间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奥尔布赖特强调,美国的一贯政策是不挑战北京坚持的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她认为两岸对各自的前途都有强烈而互不妥协的主张,北京绝对不会在统一问题上做出让步,台湾也绝对不会在自身安全问题上弃守。她认为,两岸问题一直在紧张而又不稳定的状态下存在,虽然它并不常处于世界热点中,但它却随时可能爆发大麻烦。邓小平曾对奥尔布赖特说,表示,不管要多久,哪怕是一百年或一千年,北京都会寻求和台湾实现统一。

奥尔布赖特表示,对任何一届美国政府来说,中国太大了,美国不能忽视她,但也很难拥抱她;中国很难被左右,因为中国非常、非常的自豪。她说,两国领导人的私人外交并不能改变政府的基本哲学。奥尔布赖特同时也认为,在处理对华关系问题上,美国需要有一个非常长远的思考,美国不应视中国为敌人,而应当期待中国的经济改革成功。奥尔布赖特意味深长地说,150年前,法国政治学家托克威尔曾预言,美国和俄国的关系将塑造未来世界之命运,但如果托克威尔在21世纪能够重临世界的话,他也许不会忽视俄罗斯,但他肯定会先写到中国。

 

5

 

简说遭川普政府“清洗”的盖里·罗海德

 

盖里·罗海德又译加里·拉夫黑德(Gary Roughead)(1951715),美国海军第29任作战部部长(2007.9.29-2011.9.22),曾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美国海军前作战司令。

中文名 盖里·罗海德

外文名Gary Roughead

别 名 加里·拉夫黑德

国 籍 美国

毕业院校 美国海军军官学校

职 业 美国海军前作战部部长

出生地 美国

军 衔四星上将

 

简介

 

服役时间:1973年至今

参加过的战争:越南战争

 

20094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伦敦举行会晤后,共同宣布将努力改善世界经济以及两国关系,两国豫元首同意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盖里·罗海德上将于4月访问中国,参加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庆典——中国2009年海上大阅兵。

20057月起担任太平洋舰队司令,任内力主全面恢复与中国的军事交流,并亲访中国,会见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中将

罗海德曾于2006年亲自组织名为勇敢之盾Valiant Shield)的大型演习,与多个亚太地区国家的海军实施海上协同。

 

访华

 

20061116日,时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的罗海德海军上将(左一)访问南海舰队,他来到中国海军陆战队某旅综合训练场,观看了中国海军陆战队队员的军事表演,并与队员们交谈。

中国海军庆祝建军60周年之际,美国海军最高将领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盖里·罗海德上将将访问中国,出席庆典活动。

据美国媒体报导,在本月下旬中国海军庆祝建军60周年之际,美国海军最高将领海军作战部长盖里-罗海德上将将访华出席庆典活动,美国海军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也将参加此次检阅,这次访问是1日胡锦涛与奥巴马会见时作出的;罗海德之前曾访问中国,并与中国海军司令员有过交往。

 

人物荣誉

 

奖章:

国防杰出服务奖章

海军杰出服务奖章

国防部高级服务奖章

军团勋章

荣誉奖章

海军嘉奖奖章

海军成就奖

 

人物评价

 

罗海德在评价中国海军时说,对方是一支很明显要向蓝色水域(即远洋)前进的海军,同时这种前进的能力也在增长中。中国海军与解放军其他军兵种的协同也将会做得更好、更熟练。

他认为,中国海军视海上交通线为中国发展的关键,这支海军的主要使命之一,就是确保海上商路的安全与畅通。中国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潜舰、水面舰艇与航空兵的海军,并渴望进入航空母舰时代。

但罗海德同时指出,拥有一艘航空母舰并不意味着有能力使用。美国花了数十年才掌握航空母舰的运作之道。坦率地说,这是一个困难的领域,美国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从本国大本营向远在海外的航空母舰战斗群提供支援。与支援航空母舰长期远洋作战同样重要的,还有后勤保障能力,这一领域对中国人来说还有待发展。

 

任免信息

 

20201126日,据美媒消息称,美国防政策委员会几位知名度较高的成员被川普政府撤职,加里·拉夫黑德在列。

 

简说美国海军作战部长

Seal of the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svg

 

美国海军部

简称   CNO

所属   参谋长联席会议

直属   国防部长

海军部长

任命者 总统

美国国会参议院建议及同意

任期   4

可续任

网站   www .navy .mil /cno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英语: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简称CNO),或译海军军令部长,是美国海军最高阶的将领之一,相当于他国海军司令或海军参谋长,亦为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

海军作战部长受海军部长的直接领导,负责指挥、资源利用、海军作战部队的战斗力以及由海军部长分配给海军的其他任务。

在海军部长的授权下,海军作战部长还负责联合战斗司令部中海军方面的人事和资源调配。

海军作战部长的其他职能还有:按美国法典第10编第5033节履行其职责、接受部长安排的其他任务或者将职责与任务分配给其下属军官。与其他参联会成员一样,海军作战部长只是一个行政职务,没有对美国海军部队的军事指挥权。

海军作战部长是美国总统、国防部长在指导战争方面的主要海军顾问。海军作战部长由总统提名,在参议院得到多数同意方可就职。任海军作战部长有一项要求:必须有重要的联合作战经验,包括:作为海军将官至少参加过一次联合作战部署行动。但是若总统可依据国家利益需要免除这一项要求。按照规定,海军作战部长应由一名四星海军上将担任。

海军作战部长一职的前身是海军作战部助理,后者的设立由行政法确立,而非法令规定。

 

海军作战部长室组织结构

 

海军作战部长室包括海军作战部长、作战副部长、各作战次长、各助理部长、军医局局长、人事局局长、军法署署长、海军牧师长以及其他海军部安排或选派至部长室工作的海军、海军陆战队以及文职人员。

 

6

 

简说遭川普政府“清洗”的简·哈曼

 

·哈曼(Jane Harman),出生于1945年,民主党人士。1993年到1999年以及2001年至2011年期间,哈曼为加利福尼亚州选出的众议员代表。哈曼于20112月辞去其国会职务,成为了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的负责人。

 

众议员哈曼辞职投身智库

 

大纪元20110209日大纪元记者刘菲综合报导:星期二(28日),南加第36选区民主党联邦众议员简.哈曼(Jane Harman)举行记者会,正式确认将结束16年的国会议员生涯,转而担任华府智库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总裁,并将于228日开始上任。

  哈曼在接受MSNBC采访时表示,新工作是她在去年11月中期选举中赢得第九次连任后才确定的,选举结束后,我作为温和派以大幅优势当选(这在上次选举中是很罕见的),遴选委员会来找我,我在12月中下旬和他们商讨了这个机会。  

哈曼说做出辞职的决定不是因为国会政治气候有变化,还说作为多数派更好……但是我感到做少数派更有成果。哈曼在记者会上表示国会和总统的内阁都缺乏有深度的辩论,而威尔逊中心作为智库机构是一个能举行大辩论的安全的政治空间。  

65岁的哈曼称赞36区选民是全国最聪明的,称离任是做了很大的放弃,但和翻开人生的下一篇章是无法相比的,谁说60岁的女人只能走下坡路了?她开玩笑地说。36选区包括丽浪多海滩、曼哈顿海滩、托伦斯、威尼斯(Venice)等地区。哈曼曾在1998年竞选加州州长。她还是众议员情报委员会的民主党高阶成员。  

奥巴马在周二发表声明赞誉哈曼是国家安全的卫士,在911恐怖袭击后为我们勇敢的男女将士改革情报系统。  

周一就在哈曼辞职消息传出不久,洛杉矶市市议员韩珍妮(Janice Hahn)、加州州务卿黛布拉.鲍文(Debra Bowen)、曾经在去年中期选举中挑战哈曼的左派活动家马希.温诺古(Marcy Winograd)和以35%60%输给哈曼的共和党人马蒂.芬(Mattie Fein)都表示想竞争哈曼离任后空缺的席位。  

哈曼离任后,加州州长布朗必须在14天内宣布何时举行特殊选举填补其空缺,估计很可能会定在今年6月,和布朗要求增税的预算案一起经过选民公投。届时也将是考验加州选民通过的新选举制度的时候,即如果没有候选人赢得绝对多数票,获选票最多的两位候选人,无论来自哪个党派,都将在下轮投票中一决胜负。

 

哈曼一行访问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

 

20141216日,美国威尔逊中心主席简·哈曼(Jane Harman) 与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 来访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项目常务副主任潘庆中以及学术和招生部门相关负责人对哈曼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向来宾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各项进展情况。公管学院教授程文浩也参加了此次会谈。

 哈曼和戴博对苏世民学者项目的人才培养、招生录取、课程设置等方面表示出极大的关注,并邀请项目团队到位于华盛顿的威尔逊中心作客。此外,哈曼女士表示中心愿意为项目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在政界发展,同时也表示愿意在苏世民书院授课以及开设讲座。哈曼一行还参观了苏世民书院建筑工地。

 美国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er) 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命名是为纪念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 ) 总统。威尔逊中心是美国重要的无党派政策论坛和世界重要智库,通过独立调研和公开对话,在全球问题上为国会、执政部门以及政策界提供可实践的想法。

简·哈曼(Jane Harman) 曾任多年加州联邦众议员,于2011年作为首位女性主席加入美国威尔逊中心。哈曼是在公共政策和国家安全问题方面的国家级专家,曾被《外交政策》杂志评选为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50名民主党人之一。

 戴博(Robert Daly),现任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在美中政府、文化、教育合作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曾在中国居住11年,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参考阅读

关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秉承“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原则,整合全球一流教育资源,依托清华大学综合实力,积极探索国际人才培养和人文交流新模式。作为清华大学新百年发展的重点举措,项目自创建伊始即得到全球各界领导者的关注和支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分别两次发来贺信。

项目每年在全球招收至多200名学生在苏世民书院进行全英文的硕士课程学习,每名学生都获得项目提供的综合奖学金。

 

参考阅读

 

·哈曼(Jane Harman)的丈夫西德尼·哈曼(Sidney Harman)

 

《新闻周刊》新东家哈曼

来源:《新闻周刊》  

http://www.sina.com.cn

 时间:2016-08-19

 

 哈曼以比一本杂志本身售价还便宜的价格——1美元,买下了有美国国宝名号的《新闻周刊》。当然,哈曼同时还得承担该杂志所有的债务。在过去3年中,该杂志的亏损已超过4400万美元。完成收购后,哈曼在《新闻周刊》位于哈德逊街的办公室对员工发表讲话称,无意缩减杂志规模。人是我们最基本的资产。他说,怎么能错过带领这样一个团队的机会?  

 

是谁买下了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是西德尼·哈曼(Sidney Harman)

那么,谁是西德尼·哈曼呢?他的头衔有一大堆,其中最主要的几个是:美国音响设备巨擘、老师、艺术赞助人、慈善家、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众议员、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简·哈曼(Jane Harman)的丈夫。

美国当地时间2日,哈曼以比一本杂志本身售价还便宜的价格——1美元,买下了有美国国宝名号的《新闻周刊》。当然,哈曼同时还得承担该杂志所有的债务。在过去3年中,该杂志的亏损已超过4400万美元。

完成收购后,哈曼在《新闻周刊》位于哈德逊街的办公室对员工发表讲话称,无意缩减杂志规模。人是我们最基本的资产。他说,怎么能错过带领这样一个团队的机会?

其实,灵活的人治一直是哈曼管理企业的策略之一。他曾在2003年出版过一本名为《管好你自己的事》(Mind Your Own Business)的著作。在该书中,他称,一个企业中,领导人的角色应该是催化剂、企业良心和激励者,而且,企业最忌自上而下铁桶似的管理模式。

 

《新闻周刊》变调?

 

在报导哈曼收购《新闻周刊》一事时,不少美国媒体都把标题都作成·哈曼的丈夫收购《新闻周刊》。或许,对于普通美国民众来说,简·哈曼的知名度更高。

有政治观察家称,这也意味着一对有着非常明显党派倾向的夫妇控制了这本知名的公共刊物。此前,《新闻周刊》被很多媒体观察家认定是一本将自己包装成报导主流硬新闻的周刊,但实质上是偏左的杂志。

哈曼家族有着非常悠久的亲民主党历史。互动政治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的一位分析师统计称,从1990年美国大选以来,哈曼夫妇已经向民主党及候选人提供了超过45万美元的资金支持,而哈曼个人至少提供了18.5万美元。

哈曼家族最近对民主党的支持则包括:2008年希拉里·克林顿竞选时,哈曼个人向其捐助了2300美元;2004年向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捐助了2.5万美元等。

不过,在外界嗅到政治和媒体联姻的味道后,简·哈曼迅速撇清二者关系。她在一份公开声明中表示:西德尼最近说,'我没有告诉简如何投票,她也不告诉我怎样做生意'

不过,简·哈曼正在打今年加利福尼亚州中期选举前战。她的对手、共和党候选人马蒂·芬恩此前曾公开批评哈曼收购《新闻周刊》。

·哈曼因为企图破坏媒体监督政府而臭名昭著。芬恩说。她所指的是2006年,《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布什政府进行国际无证非法窃听的调查新闻,在该报导发表前,简·哈曼和其他几位国会议员联合向《纽约时报》施压,要求撤掉该稿件。简就该事接受采访时表示,《纽约时报》应就泄露机密而接受调查,政府也应该考虑新闻豁免的限制等问题。

我们不再生活在《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控制公众思想和话语权的时代了。波士顿大学教授、政治媒体顾问托比·贝尔科维奇并不认为《新闻周刊》的东家会影响到政府。

 

89岁才退休

 

哈曼小时候就颇具商业天赋。他在自传中写到,还是男孩时,他就曾经买卖过期杂志。1939年从纽约市立大学柏鲁克分校物理专业毕业后,他进入大卫伯根公司工程部,并很快与同样热爱音乐与艺术的老板伯纳德·卡顿(Bernard Kardon)成为好朋友。

1953年,哈曼和卡顿一起发明了集成式音频接受器,创立哈曼卡顿公司,他们的首个产品是一个FM调音器。此后,哈曼带领公司成为行业领袖。但在上世纪60年代,哈曼在公司斗争中被踢出局。

不过,很快哈曼用一部分此前在哈曼卡顿公司买断的钱接管了另一家公司——Jervis,并利用Jervis公司的资金把哈曼卡顿重新买了回来。之后,哈曼又收购了其他著名的几家音响公司,最终成立哈曼国际工业集团。

在卡特任美国总统期间,哈曼被任命为商务部副部长,为了避嫌,他出售了公司。1980年,买家经营公司失败,哈曼二度将公司买回。上世纪90年代,年届80但精力过人的哈曼带领哈曼国际工业集团成为车载导航系统的主打企业。2008年,89岁的哈曼退休,成为公司名誉主席。

 

艺术赞助人

 

目前,91岁的哈曼确切拥有多少财富,并不为人所知。不过,因为国会议员被要求上报个人资产范围,人们可以看到,简·哈曼2008年上报的个人资产数目在1.12亿~3.77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来自其丈夫。而哈曼国际工业集团2009财年的营业收入为29亿美元,其中70%来自汽车产品。

哈曼退休后,成为南加州大学客座教授,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他热爱的爵士音乐和古典艺术上。他曾被评为2007年的华盛顿年度人物。

西德尼·哈曼是现代梅迪奇(Medici)(注:梅迪奇家族最重大的成就在于艺术和建筑方面,在文艺复兴时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人们如此评价。

哈曼认为,视觉和表演艺术是社会稳定和健康的基础,并通过赞助艺术机构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理念。每年6月,他都会为肯尼迪中心和莎士比亚剧院在华盛顿市区露天剧场的莎翁名剧演出,免费提供音响设备。

莎士比亚剧院艺术总监迈克尔·卡恩,曾向哈曼提出建立一个新剧场的计划。不过,当时哈曼早已经有了他自己的想法。他期待建一个既能鼓励新锐艺术团体又能将经典艺术介绍给新一代观众的地方。

2007101日,西德尼·哈曼剧院落成。当天,东道主安排了古典戏剧、音乐、演唱等各种不同的表演,充分展示这个新剧院的多功能性。哈曼则为该剧院赞助了1950万美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