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0年8月24日星期一

第770章 《华尔街日报》可信吗?

 

 

美国《华尔街日报》最早报导的消息称: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正在对流亡美国的中国富商郭文贵展开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郭文贵美国媒体活动的资金来源以及他与白宫前战略顾问班农的合作。《华尔街日报》由此再次进入了中国人关注的美国媒体。

202023日,《华尔街日报》刊发题为《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 (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的评论文章。藉此对中国大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上表达不满。文章刊发后,中国的网民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对《华尔街日报》表达不满和愤怒的情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多次对此事表达批评态度,并要求《华尔街日报》道歉。但《华尔街日报》称“sick man of xx”是英语中惯用词组,该词不含有任何种族歧视的意味,属新闻自由,并曾用于包括英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更指中国官方煽动舆情以转移注意力,掩盖自身处理疫情的问题。中国外交部称“已就此多次向《华尔街日报》提出严正交涉,并吊销《华尔街日报》三名驻北京记者的记者证”。

《华尔街日报》可信吗?《华尔街日报》到底是一份什么样的报纸?

 

根据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的解释:

《华尔街日报》(英语:The Wall Street Journal,简写:WSJ)是美国具有影响力的报刊,共获得37座普利策奖;它创办于1889年,是侧重金融、商业领域报导的日报,隶属于新闻集团旗下的道琼斯公司。该日报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除了美国国内版本外,国际发行以英文撰写的版本有欧洲、亚洲、印度,以及中国中文版、日本日文版。

200752日,新闻集团以每股60美元对道琼斯收购。控制60%投票权的Clarence W. Barron同意。

 

 

简说《华尔街日报》的历史

 

创办初期的《华尔街日报》发行范围非常窄,在很长时间内也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直到1931年,巴尼·基尔格尔担任该报主编,《华尔街日报》才正式进入了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这位主编在任期间,对报纸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内容包括:在不影响表意的前提下,用平实的语言报导商业讯息;提供对来自政府的新闻的详细报导;避免使用艰深晦涩的商业术语和行话;扩大报导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的报导,等等。这些改革措施奠定了《华尔街日报》后来发展中的一贯风格。基尔格尔去世的时候,报纸的日均发行量超过了100万份,并且成为全国性的主流大报,对美国和全世界的商业、金融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持续的影响。

 

《华尔街日报》的风格特点

 

《华尔街日报》的报导风格以严肃见长。在编辑上始终采用传统的黑白灰三种配色,直到1991年才在广告部分出现过少量的色彩。报纸上绝大部分为文字报导,图片新闻很少,和以活泼著称的《今日美国》形成鲜明对照。《华尔街日报》始终是美国最高端的报纸,其读者群的平均家庭年收入是15万美金。

《华尔街日报》以深度报导见长,对题材的选择也非常谨慎。该报的记者选题的平均周期为六个星期。1999年,美国《哥伦比亚新闻评论》评选“走向21世纪的美国21种最佳报纸”,《华尔街日报》名列第三,原因在于“其调查行报导所保持的高质量和挖掘精神”。到2004年年底,《华尔街日报》的日均发行量约为180万份。

 

《华尔街日报》的版面结构

 

20022月,弗拉基米尔·普京与报社记者卡伦·埃利奥特·豪斯交谈

通常《华尔街日报》共有96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美国特写、国际商业新闻、美国政治经济报导

第二部分:健康、媒体、工业、科技领域的报导

第三部分:理财与投资,国际金融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个人投资,文化报导(星期二至星期四刊印)

第五部分:各类咨询,包括房地产、旅游等(星期五刊印)

 

 

《华尔街日报》对新闻写作的影响

 

《华尔街日报》的特稿写作模式也深深影响当代英文新闻写作,在大学新闻系被广泛教授,而记者撰稿时也基本跟随。

 

一篇特稿(feature)通常分为:

 

导语(lead

以对写作对象的描述为开端

核心段落(nutgraph

紧接导语,为整篇文章定调,向读者解释文章题材为何重要

主体(body

开始交代事实,加入被访者的引言,进一步向读者解画

结尾(ending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