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斯洋2020年8月28日:中国有没有和美国“死怼”的本钱?
近日,中国一改与美国怼到底的架势,中国高官和官媒都强调维持美中关系的重要性。曾经誓言要把美国“怼回农业国”的《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也说,“对待美国,无论是'豁出去死怼',还是'跪下来投降',都是不冷静的。” 看起来,中国在相信“厉害了,我的国”一段时间后,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豁出去死怼”美国的实力。
军事上,美国优势强大而且已有防备
特朗普政府在意识到中国对美国利益和世界秩序构成威胁之后,对中共打出越来越重的连环拳,包括跨越北京所说的红线,与台湾开展官方互动。面对美国的动作,北京除了“坚决反对”并且派飞机和军舰到台湾附近展示肌肉之外,并没有采取其他行动。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甚至发表社评呼吁美中台三方在台湾海峡恪守“不开第一枪”的原则。香港《南华早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中国已经命令部队不要在南中国海地区开第一枪,以缓解与美国的紧张关系。
对美国来说,美国要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共在台湾海峡的行径,而是在整个印太地区的行动。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星期三(8月26日)在夏威夷的讲话反应了这一点。他说,美国有责任主导太平洋事务,不会向其他那些认为自己拥有更好政治制度的国家“让出一寸土地”。
8月24日,他在《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五角大楼已经为中国做好了准备”文章。在文章中,他列出了美国为应对与中国的长期竞争而采取的三大举措。
他说,为了确保美国未来几十年在海、陆、空、太空和网络空间所有领域的竞争优势,五角大楼正投入巨资打造更先进的常规武器和主宰未来的技术,包括高超音速武器、5G通信、集成的防空反导以及人工智能等。另外,美国还在扩大并加强盟友及合作伙伴网络,并帮助加强合作伙伴的能力。
事实上,自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随着2017年后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 《国防战略》以及《印太战略报告》的陆续推出,美国的安全战略从全球反恐转而强调大国竞争和战略博弈,对华遏制正逐渐成为美国政界和军界主流态度。2018年,美国将原先的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太司令部。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和军事存在也正体现美国战略的重大调整。
美国国会研究处7月30号的一份有关中国海军现代化的报告说,为了应对中国军力的增长,美国海军近几年已经将更多的力量转移到太平洋地区,将战斗力更强的新战舰和飞机以及最优秀的人员分配给太平洋战区。
有中国官方背景的中国南海研究院6月23日发布的《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报告(2020)》称,截至2019年12月,太平洋舰队所属133艘作战舰艇,约占美国海军作战舰艇总数的56%。太平洋舰队海军航空兵装备近1100架飞机,约占海军航空兵飞机总数的44%。
美国国会研究所的报告还说,美军还增加了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存在行动、训练和发展演习,以及与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盟国和其他海军的接触与合作;另外,美国还将扩大海军未来的规模;发起、增加或加速众多研究项目和计划,以开发新的军事技术并获得新的船只、飞机、无人驾驶平台(无人船)和武器;开始开发新的作战概念(即推动新的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部队整编、改革方法)来对抗中国海上A2 / AD(区域拒止)能力。
未来几年,美国有可能将更多的兵力、兵器和资源将重点投入到亚太地区来。
6月11日,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通过的《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单列出来的针对中国的条款正体现了这个趋势。根据这项条款美国将设立的“太平洋威慑倡议”基金。具体来说,“太平洋威慑基金”在2021年财年将获得14亿美元的国防预算,在2022财年,获得最多55亿美元的国防预算。这项倡议的目的是确保美国在印太地区拥有足够的战略资源和军事能力,以应对“中国军事威胁”。
根据中国南海研究院的报告,“未来较长时期内,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优势难以被其他国家超越。”报告还说,尽管如此,“美国军方仍在不断寻求增加军力部署,以期扩大和保持其绝对优势地位。”
关于中国军力,美国国会研究处的报告说,虽然中国海军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是仍然有弱点和局限,比如联合作战能力不足和缺乏实战经验等。
易思安(Ian Easton)是华盛顿智库“2049计划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他研究的主要领域是亚洲地区的国防与安全。他在给美国之音的电子邮件中也说,中国虽然进行了大规模而迅速的军事建设,对其军队的“硬件”进行了相当大的改进,但是,“软件”上仍然存在不少明显的短板。
易思安在自己2014年的一篇有关中国军队的文章中说,解放军最大的短板是,它并不是一支专业的战斗部队。他写道, “它(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党的军队',是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实际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所有职业官员都是中共党员,连和连级以上所有部门都配备了政治官员来执行政党的控制。同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所有重要决定都是由党委会做出的,而党委会则由政治官员而不是军事行动指挥官主导。”
经济上,在美国加紧“围剿”下,中国被迫转向“内循环”和“过紧日子”
四十年来, “国际大循环”,也就是发展对外贸易和吸引外商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一段时间甚至是主要引擎。然而,最近“内循环”成了各级官员口中的时髦词。
8月24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他再次提及“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美国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讲授谢田在接受美国之音电视采访时表示,习近平的“国内大循环”战略是在中国经济遭受美中贸易战和新冠疫情双重打击下的无奈之举,是被“围剿”时的自圆其说。
他说:“从习近平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他基本上承认了美中贸易战以来,世界市场基本上对中国越来越封闭。另外,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在内,因为'中共'病毒,武汉瘟疫发生,经济全面收缩。中国实际上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不再,国内很多工厂也关门大吉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依赖国内市场和国内消费。”
近几年,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一直有外国企业试图将业务迁出中国。2018年初开始的美中贸易战加速了一些企业的外迁。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箱包鞋服产业、家居类产品、手机装配等产业向越南等东南亚及其他低成本国家加速转移。一些没有离开中国的跨国企业也采取了“中国加一”的政策,即公司在中国保持生产,同时也在亚洲其他一个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运营。
另外,因为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的高额关税,涉及的中国产品中大约有60%到80%的产品失去了美国市场。另一方面,因为产业链向东南亚国家的转移,中国产品在亚洲经济体,如日本、韩国和越南的市场份额也出现了下降。
到今年3月,美国仍然对中国出口的3620亿商品保留着高额关税。7月31日, 美国恢复对中国55类商品加征25%的关税。有分析人士认为,只要美中贸易战不休兵,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还会被进一步削弱。
2020年,在中国首先爆发的新冠疫情更是让围绕中国而建成的产业链显得更加脆弱不堪。意识到对中国产业链的过度依赖的风险,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更是加紧实施产业回流战略。
7月17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首批87家将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或日本提供补贴的日本公司名单。日本表示,这些企业或集团将获得总计700亿日圆(约合6.53亿美元)的资金,用于转移生产线,以减少日本对其邻国的依赖,并建立弹性供应链。日本政府4月表示,将拨出22亿美元,用于帮助制造商将生产基地迁出中国。
美国也在行动。7月底,特朗普政府依据《国防生产法》向重组后的老牌企业柯达提供7.65亿美元贷款,用于生产仿制药,以图避免部分药物过于依赖从中国进口的局面;另外,欧盟也在积极探索制造业撤出中国的行动。
8月23日,特朗普总统继续威胁与中国经济全面脱钩。他在接受美国电视采访时称,美国没有必要与中国做生意。特朗普还说,如果中国对美国不好,就与中国脱钩。
正是在这样的“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下,中国政府提出了“国内大循环”的发展战略。虽然现在中国政府还没有明确说明“内循环”的具体发展路径,但是,越来越多的报导显示,中国可能会通过推动消费和投资科技,即“新基建”( 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来实现。
然而,拉动消费正是“内循环”之痛。美国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讲授谢田说,中国总是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是,消费从来都很难振兴。今年因为新冠疫情、供应链外移、还有失业的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根据全球化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6月17日发布最新调查报告指出,后新冠疫情时代,中国消费市场发生了变化。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中国消费者减少了外出用餐、旅行、服装、娱乐甚至食品和饮料方面的支出。在满足基本生活开支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把钱投向储蓄、教育和健康领域。
除此之外,5月底,中国总理李克强说,中国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依赖这样的收入来拉动消费显然是不可能。
加大“新基建”也不能一蹴而就。新基建从投资到落地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可能不会迅速地补上消费低迷的情况。况且,中国上一次为扩大“内循环”而投入基建的恶果还没有完全消化。
科技上,核心技术继续被美国“掐脖子”
习近平在8月24日的中南海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在谈到科技创新时,他要求“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其实,习近平从上台后就多次要求“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到现在,中国却发现自己在传统科技领域的“命门”仍然被美国人控制着。
8月17日,美国工业与安全局(BIS)对华为的修订版禁令,这次禁令进一步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生产的产品,并在制裁的实体清单中增加38个华为子公司。
规定出台后,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代工企业台积电表示,鉴于美国商务部在芯片领域对华为的制裁新规,目前不计划在9月14日之后为华为供货。
没有了台积电的华为怎么办?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8月7日举行的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峰会上承认,由于目前国内半导体工艺上没有赶上,如果没有台积电,华为麒麟高端芯片很快将成“绝版”。他还承认,华为在芯片领域开拓了十几年……但是在芯片制造这样的重资产领域,华为并没有参与。
芯片(chip)是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是集成电路(IC, integrated circuit)的载体,是计算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美国安全情报智库战略预测公司(Stratfor)的科技、经济和贸易资深专家马修·贝伊(Matthew Bey)曾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中国在5G、AI 等新兴高科技领域的确有赶上美国的趋势,但是在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那些需要几十年的技术积累的传统科技领域的进展可能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据总部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半导体市场研究公司IC Insights的分析,中国芯片目前自给能力仅有16%。中国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中国每年都要拿出近3000亿美元进口芯片。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7月15日在一篇“千万不要误以为中国冒头的时机已到,去挑世界的大梁”的文章中在谈到中国的科技实力时说,“总体而言,中国芯片在辅助设计软件、光刻机技术这两个关键性环节受人控制,中国今后可能要用5-8年的时间在这两个工序里谋求实质性突破,摆脱对外部的依赖。”
除了芯片之外,属于“中国制造2025计划”重点发展领域的中国航空航天装备之一的航空发动机也严重依赖国外的科技。以中国商飞C919为例,这是中国企图建造,用来与空客和波音竞争的飞机。美国国家反情报与安全中心主任威廉·伊凡尼纳(William Evanina)今年二月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国几乎是靠“偷盗技术”组装了这架飞机。
根据伊凡尼纳提供的一张图, 中国商飞C919的涡轮发动机来自美法合资的CFM International。辅助动力系统、电气系统和起落架来自美国的Honeywell、燃油系统来自美国的Parker Aerospace、飞行记录仪来自GE等。
中国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2020年5月22日在自己的公众号中写道:“除了5G以外,我们还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东西可以PK美国?”
也许5G领先的日子也不会太久。美国官员已经表示,美国有意加大在更高端的6G无线通讯领域的投资,以“跨越式发展”超过中国华为在5G领域的优势。
刘亚东在文章中对中国航空母舰与美国现役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和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性能作出对比来说明美中科技的差距。他说,航空母舰是中美两国综合国力对比的一个缩影。
尼米兹级的满载排水量是10万吨,福特级是11万吨。这11艘航母仅依靠自身携带的核燃料即可续航50万海里,可绕地球20多圈。而辽宁号和山东号却以重油作为燃料,自带燃料8000吨,日耗约400吨,可续航20天。
中国不会死怼,可能在等待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
孙韵是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东亚项目的共同主任。她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虽然中国实力不如美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从中国的外交文化和政治逻辑来看,让中国像前苏联在冷战时期一样,在意识形态和军事领域与美国展开不遗余力的争斗应该不会是中国政府的选择。
她说:“中国和苏联的国家形态、国家的意志以及国家意志的表示方式、或者是政治外交传统是不太一致的。 像俄罗斯这样的民族和国家,会跟敌人展开更直接的对抗。而按照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战争的最高形态或是最佳状态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她认为中国目前更可能的做法是在等待美国大选的结束。她认为,虽然美国共和与民主两党已经就中国威胁达成共识,但是,在如何应对中国威胁方面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
她说:“像目前的这种政策,就是在各个领域,不论是安全、军事、政治、意识心态、经济贸易、技术、甚至包括金融领域,就是在各个领域全面脱钩, 对中国全面遏制或是把中国推回去,我觉得可能不是拜登团队或是民主党的想法。他们可能会觉得在某些领域,他们会认为跟中国进行战略竞争和脱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全方位的在各个领域与中国展开新冷战,在这个问题上是有争议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