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0年8月1日星期六

第348章 北京餐饮酒店及“低端”移工恐严重受创


 

美国之音623北京新冠疫情复燃 餐饮酒店及“低端”移工恐严重受创

中国北京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自611日复燃以来,确诊人数仍在持续增加。据北京卫健委最新统计,周一(622)单日再新增13起确诊病例,总累计确诊数达249人,不包括尚在观察中的22例无症状感染者。

在全市16个辖区内,已有10个的部分街道卷入此波疫情中,分别被划归为中、高风险区,其中,可能源头所在的新发地批发市场(已于613日关闭)、周遭的丰台区和以南的大兴区等部分区段都属于高风险区。

虽然矢言积极防控,但北京官方至今仍无法确认此波疫情的病毒感染源头,而且连日来,数名病患的行动轨迹和接触史、都初步发现与新发地批发市场无关,使得党媒北京日报都开始怀疑是否已出现社区传播之兆头。

在防控力道方面,据部分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市民、商家和学者反应,北京市记取了1月底以来武汉疫情防控的错误教训,自6月中旬爆发二次疫情以来,即积极防控,虽然采取了最严格和全面的控管措施,但相对有序、且手法较为细致和有人性,而市民也相对冷静、未陷入任何恐慌情绪或行为。

 

犹如封城?

 

北京大学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经济系副教授指出,北京至今仍未宣布全面封城,但对于进出北京的人员都严查、要求持有7日内有效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能放行,其严谨程度“实际上也跟封城差不了多少。”

他说,因为个人要排队检测、比较难快速拿到证明,所以,减缓了进出北京的人流,“最终的效果相当于变相的封城,但没宣布封城,老百姓不至于恐慌、生活就不觉得有什么异常。”

北京卫健委周二(623)透过新闻稿指出,全市具核酸检测能力的机构已扩增到128所,但呼吁市民采提前预约或配合单位安排方式来有序受检,以免出现临时排队人龙,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也增加医疗院所的压力。

为避免接触感染,北京市民大多以减少出门或避免大型聚会来因应,使得餐饮、酒店和娱乐事业,如电影院等,首当其冲受到断崖式的影响。

距新发地批发市场约10分钟车程的一间大型连锁烤鸭餐厅表示,原本店里生意因北京连续56天没有疫情而渐有起色,但自从6月中疫情复燃以来,生意又马上一落千丈,一整天都没有客人上门的惨况已是常态。

 

餐馆酒店生意惨淡

 

餐厅主管说:“影响挺大的,白天客人都没有了,我们属于大型聚会的店,没有太多客人(敢来用餐了)…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我们防护做得比较好,一日三次消毒,客人进店要有健康宝()、扫体温、登记、酒精消毒都是必须有的。”

位于朝阳区的许仙楼餐厅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吴姓负责人说:“冲击很大呢!几乎没有客人,疫情第二天(613日)开始,我们晚上都关门了,现在一直在扛着呢!但(白天)几乎没人,也没营收。”

而地处偏僻的京城宾馆自2月份全中国陷入肺炎疫情以来,生意本来就清淡,此波疫情一来,北京马上将观光客拒于城外,当然又雪上加霜,不愿透露姓名的柜台人员说。她说:“几乎就没什么人,我一直在店里,也没出过门,所以对大势也不是很清楚,疫情期间本来生意就清淡,没什么差别。”

三名商家、受访市民和学者普遍对政府的疫情防控,有信心,尤其北大学者说,北京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运作的体系原本就健全,市民素质较高、医疗资源也丰沛、生活物资的供给也无虞,而且北京的决策也能直接请示中央定案后、才能执行,所以,指挥决策体系相对迅速有效。

但他们对北京能否于短期内恢复商机或生活常态,都不表乐观。

 

快递业短期受创

 

由于此次的疫情源自有“北京菜篮子”之称的新发地批发市场,因此,除了与该市场有直接接触的摊商和批发商,必须全面接受核酸检测,就连各类农贸市场、餐饮、食堂、外卖、快递和物流人员也受波及,据媒体报道,全市10万名快递业从业人员都已被要求安排进行核酸检测。

因快递员受到波及,中通快递大兴区的业务人员周二告诉美国之音,这两周的派件量已大幅减少一半以上,虽然所有人员都已完成核酸检测、也未发现确诊病例,但随着派件量减少,也多少会冲击到业务员的收入,不过,至今未听说公司有裁员的打算。

为了防范疫情扩散,中通快递每天都会针对人员和营业区域进行消毒,业务员派送也都会配戴口罩,且与客户保持一定的距离或尽量采无接触的方式来派送,该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务人员说。

北大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系副教授预估,快递业受到的冲击应属短期,因为,北京市民又开始另一波类似居家隔离、不出门的生活,因此,未来会仰赖物流业来运送生活物资,所以,商机应该会随着从业人员的阴性检测出炉后,逐渐恢复。

该副教授表示,北京市民的生活目前仍属正常,但工作条件较优的市民,如公务员和老师等,应大多会采取在家工作来维持收入,而且官方都能透过大数据来掌握市民出行的行动轨迹,因此,情疫的漏洞也比较能够防堵。

 

科技防疫侵害隐私

 

不过,对于科技防疫,该副教授表示,此一大数据技术之发展有利有弊,北京官方利用市民行动轨迹之搜集、来提升防疫效果,确实是颇有成效的作法,而此时动用此手段也属必要的,但讯息科技发展至今、非常进步,将很多个人讯息都透明化了、严重侵害个人隐私权,因此,他认为,一旦疫情过去、生活回复正常后,有关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立法以及大数据运用的边界设定,官方和各界都应该要开始思考、集思广益并进一步完善,否则,未来个人隐私数据轻易被泄露、甚至成为被监控的对象、或个人讯息被商家非法滥用,对使用者而言,都不是好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