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7年12月6日星期三

苏州易园古韵景观15 香山居士

景观15
香山居士

从太湖书院乾宝楼大门进入,穿越东首花窗扇门,便是易园“景行行止”水榭。举首可仰望著名书法家管峻先生的手书清水匾额吴越风华”。
花窗扇门左右两侧墙面各有一石碑,石碑分别雕刻着书法大家刘增基先生手书的白居易诗句墨宝。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醉吟先生。白居易出生于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祖籍太原,在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是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誉。
白居易于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直言上书论事。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白居易次年写下《琵琶行》。其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然而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庐山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
在易园灵溪畔赏读墙上碑刻白居易的《观游鱼》别有一番滋味: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观游鱼》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池畔观鱼,有儿童在垂钩钓鱼,有感而发。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他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两种心情是何等不同?即景写情,对比强烈,极易发人深思,平淡中见新奇,韵味悠长。
元和十三年,白居易改忠州(今重庆市)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著五品绯色朝服。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
白居易为杭州刺史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长庆五年(825),被任命为苏州刺史,5月到任。826年因病去职。
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内,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
白居易对苏州也情有独钟。在苏州任职期间,政务繁忙、冗杂。但仍留下了绝句《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此绝句也镌刻于易园石碑,易园则位于天平山脚之下,园内有“云泉”井台。
白居易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在苏州任上,他感到“公私颇事多,衰败殊少欢,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体现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也是他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白居易于846年8月去世,赠尚书右仆射。葬于今龙门石窟之白园。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