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7年12月6日星期三

苏州易园古韵景观13 书院碑林

景观13
书院碑林


太湖书院易园南向回廊,不只是一处景观,更应该成为承载文化的知识长廊。回廊西南拐角芭蕉树下竖有一石碑,碑书书院碑林”为太湖书院执行院长沈阳先生墨迹。
沿回廊绿地中设有五碑。按中国传统说法,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又一说将石鼓书院取代了嵩阳书院,合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今设书院五碑则将争议归零,悉并介绍。
中国书院五碑展示了中国书院史,也为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倡导求学求知求真求实的读书精神,在全国开创了先河。此处景观名为“书院碑林”,所有碑文皆由电脑镌刻于大理石上。“太湖书院” 碑文与“五大书院”同列同荣,也可彰显易园之殊。
中国是好学之邦,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倡导诗礼传家,把读书看作头等大事。于是在历史的时光流转中,中国各地的书院应运而生。读书人成了中国的栋梁,社会的中坚。
现将易园所设置“书院碑林”之碑文悉数汇集如下:

太湖书院题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国古人倡导诗礼传家,无论哪朝哪代,都把读书看作是一等一的大事,于是在千百年的历史流转中,承载着文明和思想火花的各种书院也就应运而生。
苏州太湖书院初建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咸丰十年(1860年) 五月二十六日太平军迫近苏州城,江苏巡抚徐有壬命清军张玉良部将马德昭布置城防,马主张焚毁沿城民房以利守城。徐给马令箭三道,“道令民装裹,次令迁徙,三令纵火”。阊门外向来万商云集,市肆繁华,马三令齐出,顷刻之间烈焰腾空,三日不绝,居民号声震天,南北两濠鱼鳞万瓦尽为灰烬,阊门至胥门一带沿城房屋夷为平地。太平军忠王李秀成攻占苏州,六门俱改筑。太湖书院焚毁。
据《吴县志》记载,同治十一年(1872),太湖书院在洞庭东山重建再起。但不久因兵燹匪扰,书院再次受毁。
时隔140年,2011年春,社会贤达王跃程相约龚心瀚、丘亮辉、殷瑞钰、王礼恒、胡文瑞等学者名流在苏州吴中发起复建太湖书院。现书院“见山”楼门道前的石当,有传闻说便是原太湖书院复建之遗物。石当图案中的“白鹿”意喻书院,图案中的“湖羊”意指“东山”。另有“吉羊元宝石”一尊。
早在三千多年前,泰伯和仲雍南下,从黄河流域带来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从此,中原文化与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原生的本土文化逐渐得到了融合。六朝唐宋始,苏州开始“黜武尚文”。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转移至南方。从宋开始,苏州开始兴建书院。到了明清时苏州更是文风鼎盛。在这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苏州历代的文人墨客都以一种文化的自觉,将吴文化的精髓传播开来。
今太湖书院致力于研究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古代书院精髓,以易学和当代工程哲学研究相结合,推动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全力打造民间智库,为跨学科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搭建平台,服务学校、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书院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唐,盛于宋,衰亡于清末,历时千载。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曾起过巨大的作用。
按中国传统说法,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又一说将石鼓书院取代了嵩阳书院,合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今设书院五碑则将争议归零,悉并介绍。
书院碑林展示了中国书院文化史,也为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倡导求学求知求真求实的读书精神,在全国开创了先河。

2017-6-6 记之于太湖书院
应天书院题记

应天书院为北宋时期四大书院之一,旧址位于商丘古城南门外的东城湖内。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后经其学生戚同文的努力,得以发展,学子们"不远千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
公元1009年,宋真宗时,因追念太祖自立为帝,应天顺时,将宋太祖赵匡胤发迹之处宋州(今商丘)1006年改为应天府,宋真宗御赐匾额"应天府书院"1009年,宋真宗将该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
后该书院在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等人的支持下,得到很大扩展。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在此任教,显盛一时。后人还立有《范文正公讲院碑记》以兹纪念。
宋仁宗时,又于l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
应天书院在历经了辉煌后,在宋钦宗时毁于战乱。直至明朝嘉靖时,御史蔡瑷又在商丘城西北隅以社学改建,沿用旧名。但不久,宰相张居正于万历七年(公元1579)下令拆毁天下所有书院,应天书院没能逃过此劫。
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知府陈锡格重修应天书院,但短暂的辉煌后又被废止。

岳麓书院题记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上,清溪茂林之间,青舍密密,屋宇麻麻,大门前悬挂有一副楹联,上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此书院。以待四方学者。历四十有一载,居益加葺,生益加多。李允则来为州,请于朝,乞以书藏。方是时,山长周式以行义着。祥符八年,召见便殿,拜国子学主簿,使归教授,诏以岳麓书院名,增赐中秘书,于是书院之称始闻天下,鼓笥登堂者相继不绝。
自绍兴辛亥更兵革灰烬,什一仅存,间有留意,则不过袭陋仍弊,而又重以撤废,鞠为荒榛,过者叹息。干道改元,建安刘侯下车,既剔蠡夷奸,民俗安静,则葺学校,访儒雅,思有以振起,湘人士合辞以书院请。侯竦然曰“是故章圣皇帝加惠一方,本劝励长养以风天下者亦可废乎?”乃命郡教授婺源郭颖董其事,鸠废材,用余力,未卒岁而屋成。为屋五十楹,大抵悉还旧规,肖阙里先圣像于殿中,列绘七十子,而加藏书于堂之北。既成,栻促多士往观焉,为爱其山川之胜,栋宇之安,徘徊不忍去,以为会友讲习,诚莫此地宜也。
惟民之生,厥有常性,而不能以自达,故有赖圣贤者也。三代导人,教学为本,人伦明、小民亲;而王道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单就清季以来,书院便培养出一万七千余名学生,其中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程潜等,皆是一等一的杰出人物。

白鹿洞书院题记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江西庐山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将主人要买的书、纸、笔、墨等如数购回,故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
后李渤任江州(今九江)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从方位格局上看,书院座北朝南,几进几出的大四合院建筑,布局相当考究;从建筑材质结构上看,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
宋朝书院讲学之风盛行。因朱熹和学界名流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或辩论,白鹿洞书院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
到南唐升元中(约940年),在此办起学校,称“庐山国学”,也就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
白鹿洞书院最盛时,有360余间建筑,屡经兴废,今尚存礼圣殿、御书阁、朱子祠等。书院内,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这充分体现了古书院攻读经史、求索问道、赋诗作联、舞文弄墨的特色。

嵩阳书院题记

河南嵩阳书院,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国家文物之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北3公里峻极峰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
嵩阳书院创建于484年(北魏太和八年),时称嵩阳寺,605年(隋朝大业年间)更名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现已成立郑州大学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高等学府,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北宋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晦等也曾在此讲学。  
嵩阳书院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嵩阳书院是古代高等学府,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在线的主要建筑有五进,廊庑俱全。 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1961年,嵩阳书院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阳书院作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811项历史建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和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等子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石鼓书院题记

湖南衡阳石鼓书院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迄今已有1200年历史。
石鼓书院位于中南重镇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唐代处士李宽步李泌后尘奔南岳而来,见石鼓山林木葱郁,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环绕,遂结庐读书其上,创建中国古代最早的书院,是谓石鼓书院之始建。宋太宗赵匡胤赐名“石鼓书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为衡州学者讲学之所。宋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赐额“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三面环水、四面凭虚、地理位置独特,风光秀丽绝美,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江面帆影涟涟,渔歌唱晚,自古有“石鼓江山锦绣华”之美誉。
石鼓书院立有高约两米石鼓,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六朝的千年学府。石鼓书院主要建筑有武候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七贤祠、合江亭、禹碑亭、敬业堂、棂星门、朱陵洞等。蒸水出环其右,湘水挹其左,耒水横其前,三水汇合,浩浩荡荡直下洞庭。而石鼓山正当其中,横截江流,秦然若素。
19447月,石鼓书院在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军炮火。2006年,衡阳市人民政府恢复清代格局,重建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现是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是集讲学问道、觅石探幽、游览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