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4日星期四
中美关系在世界变局中的变与不变
尽管人们希望世界和平,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中国有句俗话叫“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这一代人正在目睹战后世界史上发生的一些最剧烈甚至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人为造成的所谓新的大国竞争和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并因近期乌克兰局势而加剧。其结果导致不确定性、风险甚至直接危险显著上升。很多人在“梦游”中走向失控。过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似乎正在变得不再那么不可思议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与美国总统拜登在印度尼西亚巴利岛举行会晤,这是中美元首自2017年底以来五年间首次面对面接触,也是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之后,中美元首的首次面对面会晤。但此次会晤丝毫没有改变美国对美中关系「战略竞争」「激烈竞争」性质的认识、判断和定性。
1
在华盛顿的字典中 「竞争」就是「冷战」的代名词|专家有话说
香港01 撰文:外部来稿
出版:2022-11-23
12:23
习近平主席和拜登(Joe Biden)总统在峇里岛把手言欢,让世界暂时松了一口气。它为中美关系注入了正能量,也让处于深渊的中美关系止跌回暖。英国《金融时报》称,中美两国首脑会晤本身就「非同寻常」。其重要性,在市场反应中也得到印证:会晤次日,沪指上涨1.6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美国对华的对抗持续升级,导致两国关系一路走低,创下自中美建交以来的最低点。白宫推动首脑会晤,自然有其政治考虑。首先,中国对佩洛西(Nancy Pelosi)窜访的强烈反应,超乎白宫意料。作为反制措施,中国几乎切断了中美间的所有联系。相比之下,「冷战」时期美苏在战略问题上依然保持经常沟通。中美走向激烈对抗,引发国际社会的担忧。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等美国盟友忧心仲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基辛格曾批评拜登政府对华「无休止的对抗」。白宫需要打破中美之间的僵局,以减缓全世界的焦虑。
图为11月14日,印度尼西亚峇里岛举行G20会议,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拜登举行会谈。(AP)
其次,在一些全球和地区性问题上,美国对我们有所求。在应对气变、核扩散、乃至朝鲜半岛等问题上,中国的合作不可或缺。没有中国的合作,美国成功的希望渺茫。同样重要的是,美国心里盘算的是,如何让中国分担解决这些问题的成本;例如在应对气变和缓解穷国债务方面,白宫想拉上中国,让中国买单、承担更多更大责任,以便美国转嫁负担;如此,还可造成中国不负重荷,以达到拖累中国、减缓中国前进步伐的目的。
但是,对美国有求于中国这一事实不应夸大。有些评论以会谈地点来证明美国甘拜下风,就可能是过度解读。记得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后的中美元首首次会谈,也是在江泽民主席下榻的宾馆举行的。对于会谈地点的象征性意义,白宫有时似乎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敏感;用我们自身的认知去判断不同文化背景的美国人的逻辑,可能会产生较大偏差。
反之亦然。比如,我们提出中美合作可以双赢,但美国人似乎理解不了。在西方文化里,只能是你赢我输或者你输我赢。一些西方人甚至把我们提出的「双赢」歪曲成「中国赢两次」。
因此,白宫寻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中国的胜利,它体现的也许只是拜登政府策略的调整。
中美首脑会晤,消除了近期中美之间冲突升级的危险。随着两国政府官员的紧密接触,中美关系在短期内将有所缓和,气氛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某些领域的正常往来大有可能得到恢复,务实合作也将取得进展。例如,特朗普(Donald Trump)对中国产品实施的高关税可能被部分取消,事实上这些关税早已成为拜登政府的烫山芋。
此外,白宫希望中国继续执行中美经贸协议中的「采购承诺」。对于美国的这种要求,中方有可能予以满足,进而扩大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甚至可能重启波音飞机的采购程序等。与此同时,经过斗争,美国也有可能放缓封杀中国高科技计划的推进。
图为11月14日,印度尼西亚峇里岛举行G20会议,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拜登举行会谈。(AP)
然而,中美元首会晤不意味着两国关系的重启。在一些全球和地区性问题上,是否达成协议,双方都没有披露,外界也不得而知。在有关两国关系的问题上,峰会似乎没有达成太多共识,但双方都强调保持沟通管道畅通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中美基本各说各话。我方的呼吁和建议,比如中美新时代的相处之道,美方大都只是表示认可,没有作出强烈响应。不过,仍有希望的是,两国领导人把达成协议的艰巨任务留给了双方的工作团队。中美究竟在哪些问题上能达成协议、达成什么样的协议,目前对所有人而言都是未知数。
客观来看,对于两国关系的中短期目标,中美有着很不一样的诉求。中国希望两国关系重回正轨,得到健康且稳定的发展。但这恐怕只是中国单方面的美好愿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中短期目标则是,通过掌控分歧,避免激烈竞争变成冲突。也就是说,为了美国自己既定的地缘战略目标,只要不发生冲突,关系搞坏了,也不是很要紧。
白宫对中美重归正轨的反应相对冷淡。从根子上来看,拜登政府并不急于寻求两国关系的全面改善和正常化,眼下更是没有进一步发展关系的愿望,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抗衡中国、如何阻碍中国的发展。在对这段关系的期待上,打个比方就是中美有点像闹离婚的夫妇,一方仍想挽留,另一方则心意已决,关心的只是如何避免分手过程过于复杂。
此次会谈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中美之间建立「护栏」机制。这一机制当然有其积极意义,但我们也要警惕美方身后隐藏着的不可见人的目的。一是借制定具体规则之机,动摇乃至改变两国之间已存的协议,修正多年来确立的原则和做法。二是给中国画地为牢,为自己打压中国提供最大空间的同时,限制中国反制的自由。美国在这方面可谓「经验丰富」,冷战期间,美国以制定行为准则为名,为苏联设下陷阱,让苏联受害匪浅,如今再想故伎重演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对于白宫的承诺,必须大打折扣。美国政府往往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拜登对华有」四不一无意「的表态,但委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他曾信誓旦旦声称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但又屡次出尔反尔,在公开场合提及美国对台湾地区的保卫。拜登曾任美国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十多年,外交经验丰富,通晓国际安全事务;他的这些「有意无意」地表态,捅破了美国政府几十年来奉行的「战略模糊」政策,恐怕也非口误这么简单。中方在会谈中批评美国说一套做一套,其实敲打对象不是别人,正是拜登本人。
对于峰会成果及影响的评价,国内媒体普遍比外媒的调子要高一些。在中美关系前景的看法上,国内媒体持乐观态度的偏多,有的认为「值得期待」。相较之下,基辛格近日表示,中美首脑会晤是一次「架起桥梁的努力」,成果主要体现在就「讨论的方法」达成了一致,并发表了一个「一般性的声明」。
最近出炉的美国2022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中国定义为全球唯一既有意愿、又有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国家,是美国「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挑战」。拜登誓言要同中国展开「强有力的竞争」,在竞争中打败中国。
其实,在华盛顿的字典里,「竞争」二字也就是一般人所理解的冷战代名词。拜登还说,今后五年是美中博弈的关键五年。随着两国实力的接近,美国对华的打压不会放松;也可以预见,白宫将加快构建反华同盟,持续推进同中国在一些关键领域的「脱钩」;当然,也不会放弃利用新疆、香港问题干预中国内政,派军舰到南海和台海流窜、挑衅。
图为11月14日,印度尼西亚峇里岛举行G20会议,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拜登举行会谈。(AP)
与此同时,华盛顿还将继续同台当局眉来眼去。值得警惕的是,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卷土重来,刚执掌众议院,就蠢蠢欲动。倘若美国国会通过所谓的「台湾政策法」,那么中美关系势必出现倒退。新任议长麦卡锡(Kevin McCarthy)曾扬言要窜访台湾,如果步佩洛西后尘,恐怕台海、中美都不得宁静。
如此看来,期待中美关系一路向好、直线上升,不切合实际。中美关系的下滑并没有画上休止符,眼下的缓和多半只是暂时的,类似抗美援朝时期的休战。事实上,只要遏制中国崛起这个思想毒瘤没被切掉,斗争将一直是中美关系的主题。中美关系恶化、缓和,然后再恶化、再缓和……周而复始,大概率是今后若干年的轨迹。山高路险,我们要把安全带系好了。
2
贺锦丽南海之旁登上菲律宾海警船 小马可斯对美转向?
香港01撰文:叶德豪
出版:2022-11-23
18:28
政治往往有表演的层面,也有实际的层面。代表国家出席APEC峰会后的美国副总统贺锦丽(Kamala Harris)20至22日一连三日访问菲律宾,与菲总统小马可斯(Bongbong Marcos)和前总统杜特尔特之女兼副总统萨拉(Sara Duterte)见面。罕见的是,贺锦丽在访问最后一天竟专程到访与南沙群岛相望的菲西巴拉望省(Palawan),并特意登上海警船视察,又探访当地渔民,一边谈南海主权,一边谈外国非法捕鱼,颇为大费周章。
贺锦丽此行,已是小马可斯6月30日上台后第四次有美国高层代表对菲律宾的访问,频密程度远远高于2016至2022年只得两位美国高层到访的「亲华」总统杜特尔特任内。相较于甫上任便在中菲贸易投资论坛上大谈要同美国军事、经贸「分离」的杜特尔特,小马可斯明显更亲近美国。他本年9月不只到了纽约的联合国大会周边与拜登举行了双边会谈,确认了双方「根深柢固」的关系;在当地的一场讲话中,他也表明他「不能想象菲律宾的未来会没有美国作为伙伴」。
这一次贺锦丽的到访,虽然不至于大胆闯入中菲南海主权争议区域,却在两国南海小冲突再起的背景下进行。就在贺锦丽到访菲律宾的第一天,菲律宾军方就指责中国海警船在菲方实然控制的中业岛周边以武力抢走了菲律宾海军正在拖送到该岛的疑似中国火箭残骸。虽然中国驻菲大使馆否定此等说法,表明菲方是经与中方的「友好磋商」之后才把该物转交中方,但小马可斯其后已表示信任菲国海军说法,确认会为此向中方发出外交照会。
11月21日,小马可斯会见到访的美国副总统贺锦丽。(AP)
属中菲主权争议区的中业岛,在菲律宾的行政区域中属于卡拉延市(Kalayaan)。该市的政府则位处巴拉望省首府公主港(Puerto Princesa)。这正是贺锦丽到访之地。
贺锦丽到访巴拉望当然有其对菲、对华的政治表演元素,但表演背后并非没有实际政策。贺锦丽的访问至少带来了17项两国合作项目,从5G通讯设备铺设、洁净能源,到民用核能都有。
在军事上,美菲双方亦将推进早在2014年签订、却在杜特尔特任内一直被拖延的《增强防务合作协议》(EDCA),美方将为原有在菲的5个基地的21个计划投入8,200万美元作建设,未来会作进一步投资。
贺锦丽与巴拉望当地渔民交流。(AP)
而且,美国还会增加在菲的军事设施数量,预计会翻一倍增至10个。根据菲律宾参谋总长的说法,美方将在与台湾隔着一个巴士海峡的卡加延省(Cagayan)设立两个新的军事建设,其他新的建设将位于直面南海争议地区的巴拉望省和三描礼士省(Zambales)。
根据贺锦丽与小马可斯会面后的表述,美国重申在太平洋对菲律宾军队、公有船只或飞机的武装攻击将会引发1951年《美菲联防条约》中的美方联防责任。在到访巴拉望之际,贺锦丽亦透露菲律宾如何已得到美日印澳「四方机制」(QUAD)印太海域态势感知(Maritime Domain Awareness)的接近实时信息更新。
目前,美菲双方已计划在来年的年度联合军演中加大军队参与规模一倍,双边军事合作项目亦大为增加。有菲方军官曾批评中国对菲律宾北部岛屿的投资只为台湾;有前、现任菲国军官更表明菲律宾将是美国在战时军援输台的最合适路径。可见,美菲间的军方合作不只为菲律宾国防、不只为南海主权之争,还包括台湾因素在内。
虽然小马可斯有此对美转向,但这并不代表菲律宾会在可见的将来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在APEC周边与习近平见面时,小马可斯就表明「不能让海上问题定义整个菲中关系」「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紧持独立自主外交,不会选边站队」。对于此刻中业岛的中菲海上纷争,小马可斯一边向中国发出外交照会,另一边却表明他很高兴来年初将访问中国。
贺锦丽在菲律宾海警船上与官员交流。(AP)
正如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一般,菲律宾有对美安全依赖的惯习,也有和美国发展了大半个世纪的外交关系。但如果杜特尔特与美「分离」的取态是不智的,在中国明确无误的地缘崛起之际,全面站队美国也是同样地不智。除非美国施压至像菲律宾这种国家不得不二择其一,他们永远也会希望成为懂得看势微调、最大化自身利益的骑墙派。
贺锦丽访菲巴拉望省
美国援助750万美元助打击非法捕鱼
香港01 撰文:房伊媚
出版:2022-11-22
17:59
美国副总统贺锦丽(Kamala Harris)11月22日到访菲律宾邻近南海南沙群岛的巴拉望省(Palawan)。白宫21日发声明指,美国会提供750万美元援助,以改善菲律宾海事执法机构,包括提升他们打击非法捕鱼的能力。
贺锦丽22日在巴拉望省登上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的巡逻舰BRP Teresa Magbanua。她在巡逻舰上与海岸警卫队成员见面。她也发表演说,讨论国际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当地小区成员生活的影响。
她在巴拉望省观看当地居民表演。她到访渔村Tagburos,并与小区领袖见面,讨论非法、不受管制、未报告的捕鱼活动对村庄、海洋生态系统、以及当地经济的影响。
在有主权争议的南海及南沙群岛附近海域,中菲两国海事部门、渔民不时就捕鱼问题出现争执情况。巴拉望省正是邻近南沙群岛。
美国21日宣布会提供750万美元援助,以加强菲律宾海事执法机构的能力。这包括协助菲律宾海事执法机构提高打击非法捕鱼的能力、改善他们的海域意识、以及支持菲方进行搜救工作,南海被列入适用范围。
3
军事经济双轨推进
中美关系正在解冻?不要太乐观
香港01撰文:陆一
出版:2022-11-24
11:31
自11月14日中美元首会晤之后,两国启动了不同领域的一系列密切互动。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印度尼西亚巴利岛见了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11月1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泰国曼谷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Chi Tai)进行了坦诚、专业、建设性的交流;11月19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透露,中美两国气候问题特使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期间进行正式磋商。11月22日,正在柬埔寨出席第9届东盟防长扩大会议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应约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举行会谈。这是中美元首巴利岛会晤后,中美两军高层首次对话,也是中美两国防长今年继4月通话、6月线下会谈后的第三次沟通。
这些,都被一些人看做中美关系正在企稳的最新迹象。有美国媒体据此认为,「中美关系正在解冻」。
频密,本身就是信号。这些会见的契机,消息里说得很明确了,正是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巴利岛会晤的共识。中美双方各不同层面的团队如此快速高效地面对面沟通,近几年来看,并不多见。
1月1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泰国曼谷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Chi Tai)进行了坦诚、专业、建设性的交流。(Getty)
经济:战术层面专业化处理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在习拜会后,中美经济团队就宏观经济政策、经贸等问题进行了3次沟通,可见其急迫性。
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印度尼西亚巴利岛G20领导人峰会期间会见了美国财长耶伦;
11月16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会见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艾伦(Craig Allen)和其率领的美企业代表团;
11月1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泰国曼谷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应约会见美国贸易代表戴琪。
特别需要用放大镜来看王文涛同戴琪的会晤。可以对比看看戴琪自2021年3月17日正式上任以来,与中方的三次交流,是如何描述的:
第一次交流,在2021年5月27日,是「坦诚、务实、建设性」的;
第二次交流,在2021年10月9日,是「务实、坦诚、建设性」的;
第三次交流,也就是最近这次,是「坦诚、专业、建设性」的。
「坦诚」的态度和「建设性」的目标没有变,只有「务实」这个词,变成了「专业」。
什么叫「专业」?「专业」,在当下这个环境来说,就是不要把经贸问题政治化,不要为了实现某种政治目的而去污名化,或者是扭曲实际的经贸行动。这个观点,实际上是美国企业界的共识。无论是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科技制裁还是双向投资限制,无一不是把意识形态凌驾于经济问题之上。两国利益都直接受到影响。因此,还是应让专业的事情回归专业,这个道理,不难懂。
特朗普2018年3月22日宣布对华600亿美元商品加税,为中美贸易战拉开帷幕。特朗普在任时曾和刘鹤(中左)在华盛顿白宫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但即便是拜登接任后,中美贸易关系依然处于紧张状态。(Getty)
2020年,中美贸易额按年增长8.3%;2021年,中美贸易额按年增长28.7%;今年前10个月,中美贸易额按年增长5.1%,达到6398.3亿美元。再看看美国企业代表团的动作,也能说明问题:嘉吉(Cargill, Incorporated),今年连续几个月持续宣布增加对华投资。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在中国投资的广州重大石化项目开工,成为美国企业在中国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
这些数据和行动反映的,是全球两大经济体停止经贸活动的不现实。下一步,就是在不能「脱钩」的宏观认识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路径。这也是理解本次通话「专业」所在的另一个线索。
还值得进一步观察的是:2021年5月,双方第一次交流的具体内容,提到了发展双边贸易;2021年10月,第二次交流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主题基本是围绕中美经贸关系;这次就不一样了,消息稿说得很具体,中美不仅讨论了中美经贸问题,还讨论了多边和区域经贸问题。
中美经贸层讨论维度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对外展示得正越来越明显。讨论中美经贸问题,着眼点还有区域和全球。
11月14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峇里岛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习近平指「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新华社)
中美同处亚太区域,都与亚太国家贸易往来密切,但美国提出所谓「印太经济框架」对抗中国,中美不会不聊聊如何协调区域贸易政策。「印太经济框架」的成员国日韩,最大的贸易伙伴都是中国,东盟十国与美国的贸易额仅占东盟十国与中国贸易额的43.7%。这么来看,专业,不应该是不计成本放大分歧,而应该是寻找区域的共同利益。
此外,包含中美在内的亚太地区的供应链合作是非常密切的,在电子、机电、汽车、新能源等很多产业的产业链上都有非常突出的体现。
不久前,美国宣布「豁免」东南亚四国的光伏组件关税。表面上,这和中国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在这个区域内,光伏产业链的上下游已经形成了互补的分工协作,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在这条链条上环环相扣,不是外力能轻易拆解的。强化新能源转型的美国,更是依赖于这一供应链的充分供给。这就是中美经贸关系在区域联机成网的底色所在。
再放眼到全球,中美经贸关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对全球多边经贸体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年结束的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中美之间的合作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会议持续了6天,达成了世贸组织过去9年内的首份多边协议。这些用专业和理性促成的合作成果,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
回过头来看,中美谈到现在,从战略上讲,双方的原则彼此都已经很清楚了。而从战术上讲,一些核心经贸问题的分歧肯定会越来越专业化,双方聊得越专业,也意味着越在深入沟通,切切实实去真正解决问题。
把分歧从意识形态对立的战略层面落实到具体务实的战术层面,这是好事,更是智慧。
军事:危机管控将是两军主线
在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Paul Pelosi)访台后,北京宣布多项反制措施,包括取消安排中美两军战区领导通话、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及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等,此次魏凤和与奥斯汀的会晤,是两军军事对话的重启。
这次对话,最「抢镜」的自然是魏凤和在会谈中掷地有声地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展现出中国军队的强大决心和必胜信心。但基本上,这就是北京在台湾问题上立场的一再重申,军方也是多次表达在台湾问题上的「睚眦必报」。
在今年6月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当时「爆点」内容也是台湾问题。也是在那次香会上,魏凤和响亮地说出,如果有人胆敢把台湾分裂出去,解放军一定会「不惜一战、不惜代价,一定会打到底」。
问题,一定是未来最容易引发中美「擦枪走火」的关键所在,但就本次魏凤和的表态,基本上是态度的一再表达和重申。
8月3日,佩洛西与蔡英文会晤后,北京宣布多项反制措施,包括取消安排中美两军战区领导通话、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及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等(蔡英文IG)
在观察人士看来,相较于媒体抓住不放的这个「爆点」,其实更重要的是,这次军方恢复面对面交流,对稳定两军关系、避免因为战略误判出现擦枪走火,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双方对危机管控的重视值得更加关注到。
今年以来,中美国防部长第三次沟通交流。值得注意的是,三次交流,中美都谈到了危机管控的问题。今年4月,中方讲的是管控风险危机,开展务实合作,确保两军关系正常稳定发展。说这话的背景,是一些地区热点问题可能产生溢出效应引发危机,中美两军都有管控风险、稳定两军关系的意愿;今年6月,中方谈的是管控好矛盾分歧,不把矛盾分歧变成冲突对抗。
很明显,中方的措辞发生了变化。原因是美方没有将拜登总统的「四不一无意」承诺落到实处。
会谈前,美军舰过航台湾海峡并公开炒作。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对美舰过航行动全程跟监警戒,战区部队保持高度戒备,随时做好挫败任何挑衅准备。
此次会谈前一周,奥斯汀就公开表示,需要努力保持同中国沟通渠道的畅通,这有助于危机管控。
11月22日,正在柬埔寨出席第9届东盟防长扩大会议的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应约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会谈。这是今年以来,中美国防部长第三次沟通交流。(国防部网)
在这次的东盟外长会议上,中美防长谈危机管控,谈论「不相撞」的问题,「不相撞」就是在军事层面上不发生冲突。中美两个大国,不发生冲突、不发生战争,对两国以及世界都至关重要。不发生冲突本身,就是危机管控的一部分。
奥斯汀还表示,希望中方开通战区层级的沟通渠道,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诺(John C. Aquilino)希望与他的中国同行也能沟通。中美之间有两条热线,一条是元首级别的,一条设在国防部。开通战区层级的热线,有助于中美加强沟通,更好地管控分歧。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一定还是会说这样那样的一些「狠话」,这一方面是为了安抚盟友,美国的策略就是「结盟」,而另一方面,在美国国内政治大环境下,也要看到美国五角大楼和美国军方会做出一些有利于自己的表态。对此,不用大惊小怪,因为美国国会里的「对华强硬派」希望看到这些。该斗争斗争,该谈就谈,该合作就合作,这才是大国气魄,也是负责任大国该有的样子。
危机管控,近来经常被提及,相信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美两军间最受关注的一条主线。而这里的一个关键核心自然是台海局势的危机管控。
当然,观察中美两军关系或者说中美关系的发展,还需关注两大背景。
一是中共二十大后,中国开展的新一轮外交正在赢得世界更全面的理解。11月8日至13日的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15日至16日的G20峰会, 18日至19日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后12天时间,三场重量级地区及国际峰会密集举行。在此期间,中国不仅展现出积极进取的外交姿态,也体现了始终维护并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的外交理念。
二是究其本源,美方需要矫正对中国的战略误判。
美国在10月陆续发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前者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挑战」,后者把中国视为美国的「首要战略竞争对手」,认为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最根本威胁」。美国还试图把自己的对华战略定位强加给国际社会。奥斯汀称,「北京是唯一想要改变国际秩序,且越来越具有改变国际秩序实力的竞争对手。」
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都忍不住批评美国政府,认为美国对华战略判断一直存在错误,毫无必要将中国当成「致命的威胁」。
结合之前提到的中美密切沟通,可以看出,美国的对华战略充斥着竞争与合作的矛盾心态。在这方面,美国不仅需要有行动能力,更需要有正确行动的能力。
但这是不容易的,如今中美已经是G2,中美的结构性矛盾源于「老大」对崛起的「老二」之不信任和敌意。如今只要中美综合国力差距进一步缩小,中美关系的天秤进一步倒向「矛盾冲突」就不会变。美方活在权力格局中,这种权力格局容易演变成力量的冲突,这就没有办法不对中国产生战略误判。
4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对华半导体产业的打压?|安邦智库
香港01撰文:外部来稿
出版:2022-11-23
13:00
在地缘政治时代,半导体产业被赋予了新的重要性。在信息时代,由于半导体被前所未有地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用领域,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对半导体产业的掌控能力,成为一种特殊的战略能力。反之亦然,一个极度缺乏半导体产业能力的国家,在地缘政治博弈中将处于被动地位。
以正在进行的乌克兰战争为例,根据英国国防和安全智库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RUSI) 的最新报告,对俄乌战场缴获的俄制武器进行拆解后,发现其中27种武器和军事系统,从巡航导弹到防空系统,主要依赖西方部件,大约三分之二的部件由美国公司制造。武器系统中要用到大量芯片。如在美国援助乌克兰的标枪导弹系统中,就有大约250个芯片。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Denys Shmyhal)强调,俄乌战争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芯片正成为左右战争胜负的砝码。
美国是全球大部分半导体技术的源头,在地缘政治摩擦加剧的时代,美国频繁在半导体领域内针对中国使用技术限制、贸易制裁等打压手段。自特朗普政府时期起,美国将对华战略竞争聚焦高新技术领域,半导体技术首当其冲,被美国视为「锁喉」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
相较特朗普政府的「乱拳出击」,拜登政府遏制中国半导体技术发展的逻辑明显更具规划性、针对性和长期性。拜登政府采取了「小院高墙」(Small Yard, Excessive Fence)策略作为对华开展科技竞争的基本手段,这一策略的核心是,美国必须把关键技术纳入出口管制,通过筑起足够高的壁垒,防止对手利用美国及其盟友的技术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在这一框架下,半导体技术被率先纳入到「小院」中,拜登政府在美国国内和国际同时发力,通过单边、双边、多边三重路径,推动对中国的半导体技术形成全面封控和围堵。
继今年8月正式签署《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之后,拜登政府于10月7日公布了针对先进计算和半导体制造的「一揽子」出口管制新规。一是把特定的高性能计算芯片、含有此类芯片的计算机产品以及半导体制造设备、软件和技术加入《商业管制清单》(CCL)。二是扩大实体列表的外国直接产品(FDP)规则适用范围。三是加强对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的管控。美国产业与安全局对最终用户为中国的半导体企业将采取「推定拒绝」原则,对跨国企业则进行逐案审查。这一规定不仅适用于美国企业,也适用于美国自然人(US person)。四是将未核实列表与实体列表进行关联。从波及范围看,不仅包括美国本土企业和个人,还有外国公司。从管制工具看,对《商业管制列表》、实体列表和未核实列表均做出调整,力度空前。
在美国政府一系列新措施下,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受的打压显著提升。在安邦智库(ANBOUND)的半导体产业顾问莫大康看来,美国打压中国大陆半导体业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拉大技术差距为主。过去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限制是保持两代的技术差距,现在则大幅提高了代差标准。美国对华的最新技术界限是:具有16nm(纳米)或14nm或以下非平面晶体管结构(即FinFET或GAAFET)的逻辑芯片;半间距不超过18nm的DRAM存储芯片;128层或更多的NAND闪存芯片。业内人士称,这意味着美国要把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技术代差保持在四代或以上。二是平衡利益。美国既要打压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又要从中国市场赚钱。这意味着,美国需要在打压与赚钱之间保持平衡。三是阻止中国的国产化成功。美国希望阻碍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进步,尤其要阻止中国大陆在先进技术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
为此,美国政府除了在技术、产品、设备等领域加以限制外,还从人才方面对中国大陆进行打压,限制美国公民或永居居民(US person)在中国大陆的集成电路企业或研究所等工作,对中国发展半导体产业获得人才进行了釜底抽薪。此外,美国还推动组建「芯片四方联盟(Chip 4)(美国、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试图围堵中国大陆。
图为成熟制程芯片与先进制程芯片的市场占比。(来源:TrendForce,晶合市场调研)
面对美国针对华半导体产业持续、系统、精准的打压,中国大陆应该如何应对?
坦率而言,在目前形势下,短期内中国大陆还真没有好的办法来破解。我们应该意识到,在美国打压之下发展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将是一场长期而艰巨的战斗,国内需要对挑战的长期性和严峻性做充分的准备,要保持韧性,在约束条件下先存活下来,再图发展。应对美国的打压,谋求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这个过程极为复杂。从根本来看,我们认为有两个重点需要抓住,一是基本应对策略,二是如何解决人才问题。
在基本应对策略方面,中国大陆需要找对方向,选对「题目」。在美国的精准制裁下,中国大陆的集成电路产业在先进制程领域内被死锁,短期内不太可能有机会,因此应该将重点放在能做的事情上。简单来说,要在不受目前美国打压范围的技术领域,将成熟制程发展好,强化成熟制程领域的系统能力。即使先进制程生产的高端芯片非常重要,但在人类绝大多数的生活场景中,使用更多的仍然是成熟制程芯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曾指出:「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提高芯片产能,增加国产芯片占比,而不是专注于14nm、7nm市场。实现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工艺技术的自主可控,比攻坚7nm更有意义。」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晶合集成)董事长蔡国智也认同这一看法。他认为,中国大陆应该思考如何将成熟制程做到极致,以带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据他所知,作为全球功率半导体龙头厂商,英飞凌公司最先进的产品所使用的制程也只是65nm。因此,只要选对了「题目」,即便是在成熟制程,本土半导体企业仍然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据业内调研数据,如果将28nm及以上称之为成熟制程,在2021年全球的晶圆销售额中,成熟制程的总销售额达到了76%,在12英寸晶圆的出货量中更是占到了86%,且未来仍将拥有长期稳定的巨大需求。只有在成熟制程把产品做到极致化,才能够取代进口芯片,形成系统的产业能力(包括产业链、供应链、技术、人才等多个方面)。
相较特朗普政府的「乱拳出击」,拜登政府遏制中国半导体发展明显更具规划、针对和长期性。(Getty)
在人才方面,中国大陆需要通过多种管道、多个方面来缓解产业人才问题。半导体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竞争的关键体现在人才方面。美国最新的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中,对来自美国的人才在中国公司工作进行了限制,这是极为「阴损」的一招。中国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缓解半导体产业人才不足的问题。有几个重点需要抓住:(1)要充分利用曾在国外半导体公司工作过的各类人员,这等于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时间与费用。虽然来自美国的人才受限制,但可以大量吸引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到中国大陆工作。(2)对半导体产业人才的认知和招引需要拓宽,不仅需要吸引创业领域、研发领域的领军人才,还需要大量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与教育等方面,需要有系统的安排和措施。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美国对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打压是其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将会持续很长的时间。要应对美国的系统打压,中国大陆需要采取务实的策略,在成熟制程领域做到极致,形成可持续的产业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同时,要拓宽人才范围,不拘一格以各种方式吸引各种人才,同时调整产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体系。对中国大陆来说,这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坚定信心,保持韧性,扎实推进,方能久久为功。
本文原载于安邦智库2022年11月22日的《分析专栏》栏目。
5
习近平和莫迪为何接连在国际会议场合无会晤?
香港01撰文:郑真
出版:2022-11-22 15:43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以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均已经闭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出访行程告一段落。值得注意的是,在G20峰会期间,习近平正式会见了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韩国总统尹锡悦、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等12位领导人。
习近平和加拿大领导人也有场外非正式交谈。但公开数据显示习近平和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仅仅在G20晚宴现场短暂数秒握手,直到会议结束两人也没有正式会见安排和短暂交谈安排。
此次参会出访是习近平中共二十大结束后首次出访,会见了全世界和亚太地区几乎所有重要国家的领导人。印度既是重要的新兴国家,也是地区举足轻重的国家,更是中国邻国。从上合到G20,习近平和莫迪仅有短暂握手,并无正式会见较为反常。
习近平2013年起开始担任中国国家主席,疫情之前中印领导人在G20峰会的接触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会见,比如2016年、2018年的G20峰会期间,习近平均会见了莫迪。一是透过中俄印机制见面。比如2016年、2018年、2019年的G20峰会期间,中俄印领导人举行三方会晤。一是通过金砖机制。2013年至2019年的G20峰会期间,金砖国家领导人均举行非正式或者正式会晤。
此次2022年G20峰会,俄罗斯和巴西领导人缺席,峰会期间的中俄印领导人峰会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自然没有举行。不过习近平会见了南非总统,但并没有和参加G20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印度总理莫迪会晤。
202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巴利岛会见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中国外交部)
今年9月中旬,习近平疫情三年多来首次出访,前往中亚参加上海合作组织领导人峰会,当时习近平会见了几乎所有的上合成员国领导人,但没有会见莫迪。印度2014年正式申请加入上合,2017年正式成为上合成员国,此前从2015年至2019年的上合领导人峰会期间, 习近平和莫迪均进行了会晤。
有声音认为2020年的中印加勒万边界流血冲突对两国关系造成裂缝,是中印领导人在国际会议场合无会晤的原因。不过近来中印双方的谈判进展显著。9月的上合领导人峰会前夕,中印两军在位加南达坂一线部队开始同步有计划组织脱离接触。这实际上是一个利好消息。当时普遍认为会为两国领导人见面铺平了道路。而结果是两国领导人并没有会见。
此次G20峰会期间,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响应中印领导人是否会晤的提问时称,「中国和印度保持良好的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也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切实落实好两国领导人的重要共识,推动中印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维护中印两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6
中国干预加拿大内政?杜鲁多:选举没受影响
香港01撰文:房伊媚
出版:2022-11-24
14:31
加拿大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11月23日出席加拿大国会下议院会议时谈及中国被指干预加拿大事务的议题,他称加拿大的选举没受影响。
加拿大总理办公室发布简报称,杜鲁多15日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我们对加拿大境内干扰活动的严重关切」。而加拿大《环球新闻》(Global News)7日称,中国在加拿大2019年大选中秘密资助至少11名候选人,杜鲁多当时指责中国政府正与民主国家玩「进攻性的游戏」(Aggressive games)。
《德国之声》24日称,魁北克集团 (Bloc Québécois)成员塞里恩(Alain Therrien)在23日的加拿大国会下议院会议期间,指责杜鲁多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时与习近平讨论中国干预加拿大事务,但他却在加拿大国内和国会佯装对此议题的具体细节不知情。塞里恩问杜鲁多究竟他是知道中国干预加拿大的所有细节但对国民隐瞒,还是他其实不知道当中的细节、只是根据一篇新闻报道来与习近平讨论。
杜鲁多回答说,这问题是无稽之谈,而在他收到的所有简报中,加拿大选举的完整性从未受质疑。他表示:「我们不想为加拿大人制造虚假的担忧,而是想向每个人保证加拿大系统的完整度。」
他称政府认真看待关于其他国家干预加拿大的指控。
他表示,加拿大政府持续关注有关中国在加设立「警察站」的报告、以及中国政府代表与加小区及加媒接触,加政府会对此保持警惕,以确保国民的安全。他说情报官员和安全专家定期向他报告国家面临的威胁,包括错误或虚假的网上讯息、网络威胁、以及对加拿大侨民小区的干扰。
7
德国经济部长:须谨慎地与中国贸易
香港01撰文:洪怡霖
出版:2022-11-24
04:47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Robert Habeck)11月23日表示,无人建议德国应该停止与中国贸易,但必须严密审查北京在关键领域的投资。
哈贝克23日在柏林(Berlin)出席由《南德意志报》(Sueddeutsche Zeitung)组织的会议时称:「没有人说要反对继续与中国保持经济关系,」「对德国经济而言,现在迅速说再见,这是完全不可能」。
他表示:「但所有人都说,反对闭上眼睛并希望情况不会变得艰难,这意味着我们经济的关键领域,我们必须判断并禁止关键投资的战略影响」。
德国拟提出新版对华商业策略
香港01撰文:房伊媚
出版:2022-11-21
15:19
英媒11月19日称,德国拟提出新版对华商业策略,其中一部份是由外交部起草的措施,内容是计划收紧规则、加强监管高度依赖中国的企业。
英媒取得由德国外交部起草的机密文件。报道指,德国计划提出的措施包括让高度依赖中国的企业向德国透露更多信息、以及可能会对地缘政治风险进行压力测试。
文件提及,这些措施的目标是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改变对德国企业的鼓励结构,以令它们觉得减少出口方面的依赖性更有吸引力。文件特别强调化工和汽车行业。
这份机密文件的内容仍须得到德国其他政府部门的同意。
文件提及的措施是德国新版对华商业策略的一部份,德国政府正寻求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报道指,预料德国2023年初会就其对华策略作出最终决定。
德国禁中国公司收购芯片厂
北京吁公平对待华企
香港01撰文:许懿安
出版:2022-11-10
14:08
德国政府11月9日决定反对中国收购两家德国半导体公司。中国外交部响应,称不知有关事情,但促德国公平对待中国公司。
德国芯片制造商Elmos在稍早前已表示,政府已称不会允许中国赛微电子在瑞典的子公司Silex的收购计划。
Elmos是德国规模较小的半导体公司之一,主要为汽车行业生产芯片。
德国广播电台(Deutschlandfunk)称,德政府还阻止中国投资者购买总部位于巴伐利亚的ERS Electronic。它是德国一家为半导体业者提供温度测量设备的厂商。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Robert Habeck)称此举的目的是为保护德国的国家安全和关键基础建设:「尤其在半导体领域,德国有必要确保科技和经济的主权。」
他说:「我们要传递的是开放市场经济的讯息,我们欢迎外国投资,包括来自非欧盟的国家,但开放市场经济不是幼稚的市场经济。」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9日响应法新社记者提问:「据报道,德国试图阻止中国企业收购一家芯片公司,称这可能构成安全威胁。你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称:「我不了解你提到的具体情况。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中国政府一直鼓励中国企业按照商业原则和国际规则,在遵守当地法律基础上在海外开展互利共赢的投资合作。包括德国在内的各国应该为中国企业正常经营提供公平、开放、非歧视的市场环境,不要把正常的经贸合作政治化,更不要以国家安全为由搞保护主义。」
8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美关系
2020-10-22
15:32
来源:《时事资料手册》
作者:袁征(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
自2017年12月发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来,特朗普政府公开将中国作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采取了一系列打压和遏制中国的政策,导致中美关系跌至两国自1979年建交以来的最低点。美国对华战略的重大调整不仅使得中美关系大幅震荡,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而且给全球治理和地区和平带来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一、中美战略竞争势在难免
中美结构性矛盾是双方战略竞争加剧的深层次原因。维护世界霸权一直是二战后美国的战略目标。中国的和平发展与美国霸权战略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中美战略竞争不可避免。这至少包括四个层面:
其一,美国维护霸权和中国快速上升之间的矛盾。霸权心态和自我优越感决定了美国会对任何可能挑战其霸权的新兴大国加以防范。近年来,美国防范心理更加强烈。
其二,中美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诉求存在明显差异。中美不仅在建立什么样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上存在分歧,在如何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上,也存在矛盾。
其三,美国追求绝对安全与中国维护日益扩展的安全利益之间的矛盾。美国的霸权心态注定了其追求绝对安全的诉求。由于缺乏战略互信,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容易陷入“安全困境”。
其四,中美不同发展模式的竞争进一步凸显,意识形态因素进一步强化两国间的战略猜忌。随着中国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两种发展模式之间的竞争会加剧。
深层次的矛盾会有意无意影响双方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因此,诸多问题蕴含着冲突与对抗的风险。深层次结构性的原因结合当下美国国内负面的态势,使得美国反华势头风高浪急。
其一,美国政府对华认知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对华战略调整,实际上在2011年奥巴马政府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时,就已经开始了。美国在保持对华接触、寻求中方合作的同时,对华围堵防范的特征愈加明显。2017年12月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将中国视作战略对手。今年5月,特朗普政府又发布美国对中国战略方针,认为中国正在试图重塑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秩序。
其二,特朗普政府的对华鹰派主导了美国对华政策。特朗普需要迎合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反全球化的力量,动员自身基本盘,以获取他们的支持。政府高层中对华鹰派影响力的显著提升,进一步推动了美国对华政策由竞争接触向竞争遏制转变。
其三,尽管左、右两派主张对华强硬的出发点未必完全相同,但国会内部客观上形成了跨党派反华政治联盟。
其四,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中美对抗。由于抗疫不力,特朗普政府出于选举政治需要,竭力攻击中国,以推卸责任,转移选民视线。特朗普竞选班底及共和党人,公开将攻击中国作为竞选策略,并利用疫情来推进对华竞争路线。
其五,美国国内氛围不佳。近年来,美国战略界、商界对华态度趋向负面。
当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进程中,世界力量对比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印等新兴国家的崛起,或引领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在21世纪中期超过现有发达国家。这是自西方工业化以来最重要的权力格局转变。美国实力相对衰落,社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贫富分化拉大,党派之争不断加剧,美国国内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抬头,内向和抵触全球化的倾向愈发明显。美国战略界一些人士有意树立一个外部敌人来转移国内视线,缓解内部矛盾。无论是从国内还是从国际来看,美国都需要一个敌人,而中国则被视作一个理想的对手。
二、中美亟须构建新型关系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关系的好坏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福祉,而且也关系到地区是否和平稳定和全球治理的推进。冷战结束后,尽管中美关系屡有波折,但两国都能管控分歧,在诸多领域拓展合作。这是中美关系得以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所在。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得到长足发展。中美关系的发展使得两国人民的交往日益深入。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中美两国人员往来已从建交之初每年几千人次增长到超过500万人次。两国建立了50对友好省州关系和227对姐妹城市。中美人文交流迅速发展,中国在美留学生总数超过40万人;截至2019年12月,美国学习汉语人数超过280万,来华学习人数大幅增长。中美人文交流有助于中美两个社会和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是双边关系的重要资产。
经贸关系曾被认为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对于稳定中美关系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中美经济合作造福于两国人民。根据我国商务部统计,至2018年底,美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70181个,实际投入851.9亿美元。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今年发布的报告,过去十年,美国对华服务出口共增长230%。即便受到贸易摩擦的冲击,我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以人民币计算,美国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6%;目前中国还是美国第三大贸易和服务出口市场。需要指出的是,中美合作从来都不是一方给另一方的恩赐,也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盘剥。中国的产品物美价廉,切切实实地给美国消费者带来实惠,有助于美国通胀率长期保持在低位。中美经贸关系支撑美国260万个就业岗位,两国贸易平均每年为每个美国家庭节省850美元的生活成本。据新华社2019年10月30日报导,97%的受访美企表示在中国市场盈利。
不仅如此,中美在联合国、APEC、G20等多边机制下沟通和协调,在全球治理和地区安全层面就经济发展、气候变化、反恐、核不扩散、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网络安全等诸多问题进行广泛的合作。这不仅符合双方利益,而且有助于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尤其是,多年来中美在公共卫生领域密切合作,应对诸如非典、埃博拉病毒等传染病,对两国乃至全球抗击疫情、造福人类都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包括中美在内的主要国家加强合作、复苏经济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然而, 推崇“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秉承“零和”思维,对华采取全面打压的遏制战略。8月1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中美不断升级的紧张关系可能会把世界分裂成两个集团,这对世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未来一段时间中美关系将持续紧张。美国对华战略已然发生质变,中国对美政策也在调试中。美国一再夸大中方威胁,中方则更加强调底线思维。如何管控分歧、避免中美关系直线下坠,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课题。中美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塑新型关系。
三、中国该如何应对
未来10年~15年将是中美关系动荡期和危险期。中美关系出现波折的频率增加,震荡幅度加大,甚至不排除双方走到对抗边缘,充满了不确定性。在中美竞争与博弈难以避免的情况下,我们不妨主动采取行动,来化解美方打压我方的举措。
其一,对于面临的困难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沉着应对当前的复杂局面。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要克服很多困难。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其二,以我为主,做好自己的事情,将挑战转换成机遇。基本着眼点要放在国内建设上,处理好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的关系,集中精力推进经济发展,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理顺各种关系。大力进行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大力推动科研创新,切实提升科技竞争实力。
其三,化压力为改革动力,以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来加大开放力度,构建和打造自己的经济圈,适当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中国外交的重点要突出,层次要鲜明。大国关系是关键,但重点是周边地区合作。我们应以抗击疫情为契机,加大周边外交力度,推进地区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其四,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旗,维护国际多边机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拓展国际合作,提高全球治理水平。继续开展多边外交,寻求多边合作,积极参与制订规则,推动国际秩序朝着于我有利的方向发展。
其五,中美需要加强危机管控,着手构建新型关系。我们要注重保持与美国战略界的沟通,避免战略误判。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应当注重美国国内利益集团的分化,倾听美国商界的合理诉求,拓宽中美经贸界在双边和多边的经济合作。继续推进中美社会和人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
其六,对中美关系的复杂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处理好斗争与合作的平衡。做好应对中美关系最坏局面的准备,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9
中越两党总书记北京会晤越南对外关系先中后美?
2022年11月3日00:51
美国之音 林柏宏
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晤越共总书记阮富
台北—
在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举行会谈后,越共总书记阮富仲(Nguyen Phu Trong)于周二(11月1日)晚上返回河内,“圆满结束”对中国为期3天的访问行程。
根据中越官媒发布的联合声明,双方在海上、经贸及反台独议题上达成共识,希望进一步发展中越关系。
尽管美越关系近期看似升级,但观察人士表示,阮富仲此趟访华显示越南目前更重视与中国的关系,但两国在南中国海龃龉短期仍难解,双边长期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暂无缓解迹象。
据越南官媒越通社周二(11月1日)深夜发出的新闻稿,阮富仲在访问结束后已致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我与越南党和国家高级代表团对此访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双方在各场会谈和会见中所讨论的内容感到十分满意,相信此访将为推动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继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指明长期方向。”
阮富仲是于10月30日抵达北京的,成为中共20大结束后,首位访问中国的外国领导人。不过阮富仲只在中国进行了3天的正式访问,与原先越方宣布的4天行程不同,对此河内当局并未详细说明原因。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与越通社报导,中越最高领导人于10月31日举行会谈,习近平授予阮富仲“友谊勋章”,并对他介绍中共20大情况,表示“对社会主义事业和中越关系而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第一位的”,同时也“重视越南在东盟中的地位和作用”;阮富仲则说,他“完全赞同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两党两国关系提出的重要建议。越南高度珍视和重视同中国的关系,将发展对华友好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头等优先”。
中国与越南均属共产党专制国家,除了这两国外,全球目前仅有老挝、朝鲜和古巴仍在共产党独裁统治之下。
美国太平洋论坛WSD-Handa非驻地研究员、越南胡志明市国家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国际关系讲师及台湾世代智库研究员黄心光(照片提供: 黄心光)
美国太平洋论坛WSD-Handa非驻地研究员、越南胡志明市国家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国际关系讲师及台湾世代智库研究员黄心光(照片提供: 黄心光)
对于阮富仲的北京行,越南胡志明市国家大学国际关系讲师黄心光(Huynh Tam Sang)表示,在俄罗斯侵略乌克兰逾8个月并搅乱全球地缘政治秩序之际,河内当局认为最高领导人访华有其必要,以防止中国不会在未来对越南构成进一步的国安威胁。
中越关系大于美越关系
黄心光告诉美国之音:“对于越南来说,阮富仲先生访问中国至关重要,因为在乌克兰战争对毗邻大国的小国造成挥之不去的安全影响之际,这有助于加强这两个邻国之间的关系。越南也需要向中国保证,这个东南亚国家仍然高度看重中越关系。”
至于中国方面,有鉴于美国拜登政府逐步扩大印太战略布局,以联合盟友围堵中国的态势明显,也在美国太平洋论坛WSD-Handa担任非驻地研究员的黄心光认为,北京亦希望藉由会见阮富仲,来阻止美越关系进一步升级。
黄心光说:“对于中国来说,这个强国充分理解越南在印太地区的战略重要性,特别是当许多国家正在努力加强与越南的关系,迫使越南选边站队。由于越南被认为在美中竞争中摇摆不定,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可能会向越南确认,(类似)乌克兰战争(的冲突)不会在越南上演。北京将继续重视与河内的特殊关系,且身为大国的中国还需要强调美国在参与(印太)区域事务所带来的迫在眉睫的威胁,以阻止河内与美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早在2008年,越南就与中国就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随后又与美国于2013年宣布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在越南对外关系上,这比“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低了两个档次,也暂未升格至美方先前提议的战略伙伴关系。
北京一直盼望与河内关系能超越美越合作。越南富布赖特大学(FUV)国际关系讲师阮成忠(Nguyen Thanh Trung)说,在各界猜测美国总统拜登11月中旬在印度尼西亚参加20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后,可能历史性访问越南的同时,越共最高领导人先行访华,也显示河内将越中关系置于越美关系之上。
阮成忠告诉美国之音:“很多人热议越南能否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但目前看起来越南较偏向中国。越南很看重与中国的关系,因为他们认为这有利于区域稳定。”
越南富布赖特大学(FUV)国际关系讲师阮成忠(照片提供:阮成忠)
南中国海歧异未解
虽然中共与越共最高领导人会晤看似进一步巩固了双边关系,但两国长期以来在南中国海部分海域有主权争议,不时导致关系紧张。
不过,中越官媒在阮富仲访华后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表示双方已“就海上问题深入坦诚交换意见,认为妥善管控分歧、维护南海(南中国海,越南称东海)和平稳定至关重要”,并说两国同意“继续推动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符合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南海行为准则”,也“不采取使局势复杂化、争议扩大化的行动。”
这份声明是否显示,中国将在中越领导人会晤后,减少其在南中国海的扩张动作?越南胡志明市国家大学的黄心光并不这么认为,他说:“我预计中国的南中国海政策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中国领导人可能会对越南坚称,中国不会在此争议海域寻求霸权,但我们都知道中国领导人口惠而实不至可谓臭名昭著,所以中国可能会继续在南中国海的人工岛上建设港口、军事前哨,甚至反舰系统。”
台湾中山大学政治研究所副教授陈宗岩(照片提供: 陈宗岩)
台湾中山大学政治研究所副教授陈宗岩也与黄心光看法一致,表示即便中越领导人在会晤期间谈及南中国海议题,也难以化解两国在这块具主权争议海域上的矛盾,中国在海上的灰色行动可能加剧,而越南恐难招架。
陈宗岩告诉美国之音:“我相信中国对南中国海水域会越来越积极,一来是它有军事上面的实力,然后它跟越南海军的实力实在是有差异,假如没有有效的外来力量,像是美国或者是澳洲(澳大利亚)这样子的国家,愿意来帮助越南去减低,中国在南中国海对越南声称的主权的区域侵扰的压力的话,越南应该也只能越来越屈服于中国的逼近。”
重申反台独专家:越南一中政策不变
南中国海因渔业和油气资源丰富,成为邻近国家必争之地,包含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台湾、文莱及印度尼西亚均宣称拥有部分主权。即便这可能成为北京在南中国海持续扩张的部分原因,但陈宗岩认为,与台湾日渐紧张的关系,更让中国不愿轻易放弃在此争议海域的主权声索,他说:“两岸一旦发生冲突的话,它(指中国)一定要去掌握在这块海域(指南中国海)上面的主导权,因为对于控制台湾,这(对中国)是很重要的运输补给路线。”
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今年8月初访台,引发北京强烈不满,中国随即对台进行大规模军演,引发各界关注台海情势。北京一贯反台独的立场也获得河内附议。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越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不同台湾发展任何官方关系。”
不过,陈宗岩说,这并非越南第一次发表反台独言论,这次唱和中国仅能显示河内配合北京宣传其政治主张,不代表越南在两岸外交政策上转向更支持中国的立场。
陈宗岩说:“在两岸关系现在越来越紧张的一个状况,越南有可能会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伙伴,我觉得双方高层领导人在见面的时候,一定会再重申这个(反台独)立场。但是中国跟越南很多结构性安全的问题,包括南中国海(等问题)没有消失不见,所以我不觉得在这种结构上面有什么根本的改变,使得越南必须要更支持中国在两岸关系上面的立场。越南并没有更反台独、或者是更支持一个中国政策,比较看不出这种程度上面的改变。”
越南富布赖特大学国际关系讲师阮成忠也说,虽然越南官方称不与台湾发展官方关系,但不表示与台湾频繁的民间经贸往来会就此断绝。
越南难扭转对中贸易逆差态势
除了两岸关系,中国与越南首脑会晤后的联合声明也提及两国经贸议题。声明指出,两国同意“采取切实措施缓解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推动两国更多优质农食产品互供出口。中方将积极推进越南甘藷、柑橘属水果、燕窝等农水产品准入程序。越方将积极推进中国乳品准入程序。”
中国长期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也是越南最大进口市场,而越南也是中国在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但越南对中国的贸易赤字自2001年以来持续扩大。根据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经济商务处统计,2022年前7个月,越南对华贸易逆差422亿美元,增长达21.6%。
尽管越中盼有效解决双边贸易的不平衡,但越南富布赖特大学讲师阮成忠表示,为期3天的会晤恐很难解决越南长期以来对中国的贸易依存,他说:“我不认为(阮富仲)这次访问可以解决任何关于越南对中国贸易依赖的问题,因为越南供应链(与中国相比)较不完善,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需要从中国进口中间产品或输入材料,以用于当地制造业,这就是越南很难做到在短期内减少对中国的贸易依存的原因。”
虽然越南供应链程度并未如中国完善,但与世界多数国家不同调的严格防疫措施的中国正上演外资出走潮,而部分企业锁定的正是越南。据日经新闻(Nikkei Asia)今年6月报导,苹果已决定将部分iPad的生产线从中国移至越南。
对此,中山大学的陈宗岩表示,这可能会让中越未来关系出现新的分歧,他说:“中国现在它其实还是会很需要漂亮的经济数字,一方面是它也知道自己可能还没有强大到足以跟美国跟亚洲的盟邦对抗,所以它还是需要世界工厂这样子的一个地位。一方面来说,它可能也需要这些投资贸易所带来的一些技术,让整个产业升级,一旦全球供应链发生转移的明显态势的话,中国跟那些可以替代中国(供应链)的国家来说,会有比较多的一些摩擦。”
越南敦促中国在海洋纠纷中保持克制
2019年10月15日20:29
美国之音
越南国家主席和越南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阮富仲(Nguyen Phu Trong)10月15日呼吁中国在南中国海越中船只对峙持续一个月来的紧张局势中保持克制。
资料照:越南国家主席和越南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阮富仲
今年7月以来,中国考察船进入越南控制的水域进行活动引起双边摩擦。中国声称对南中国海拥有全部主权,而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台湾、越南也都声称拥有部分主权。
越南官方媒体越南之声在网站上发布的消息说,“在谈到包括东海在内的外交政策时,越共总书记阮富仲强调了维护和平稳定环境和坚决捍卫越南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
阮富仲说的“东海”指的就是指南中国海。
越南之声引用阮富仲的话说,越南与中国有着良好的关系,但在越南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永远不能妥协”。
路透社说,中国地质考察船“海洋地质8号”星期二继续在越南专属经济区进行考察,至少有三艘中国船只护航。
越南外交部多次谴责这艘中国船侵犯了越南主权,并要求中国把有关船只撤出这一海域。
10月13日,越南有关当局下令各电影院停止放映美国梦工厂制作的动画片《雪人奇缘》。原因是这个影片里多处含有中国的南中国海九段线地图。这份地图宣示了中国对南中国海几乎全部海域拥有主权的立场,包括处于越南大陆架的水域。
8月份,越南民众在中国驻河内大使馆外面进行了短暂的抗议示威,反对中国船只在被中国称为万安滩的水域进行能源勘探。越南称之为“司政滩”。
10
专访房宁・二|古巴大动作「更新」改变了什么?
香港01 撰文:吴婷
出版:2022-11-24
09:00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11月21日消息,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古共中央第一书记、古巴共和国国家主席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贝穆德斯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虽然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但多数中国人对古巴的认识多停留在符号层面,比如切·格瓦拉、老爷车、雪茄、古巴导弹危机、周杰伦的mojito。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原所长房宁曾率团实地走访古巴,《香港01》专访房宁,带来对古巴的一手观察和思考。此为访谈第二篇。
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贝穆德斯 。(AP)
01:2018年7月份,古巴开始新一轮改革,政治层面,试图通过修宪,确定任期制为两个任期,一共十年。古巴有很大的改革动作。你如何评价古巴此次改革?
房宁:古巴正在进行改革,但在古巴国内,叫「更新」。「改革」这个词在古巴还不是褒义词,是负面的。当年古巴批评中国、东欧的改革,说是对社会主义的背叛,所以古巴现在用「更新」。但实际的含义就是改革,要改变古巴的政治经济制度嘛。
首先,古巴在政治权力交接层面上的变革还算比较成功。古巴第一代领导人卡斯特罗掌握政权长达50多年,在古共八大上顺利完成交接。菲德尔·卡斯特罗已经去世,他弟弟劳尔·卡斯特罗如今也退居二线,由革命之后成长起来的人,即以如今的国务委员会主席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为代表的新一茬领导人顺利和平地实现了权力交接,这对于古巴意义重大,也是政治文明的表现。
其次,古巴在政治体制层面上也做了改革,尽管在中国看来,古巴的改革力度不大,但对古巴来说,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具体来说有两点。
第一,权力适当分散。这是最重要的。
在古巴之前的体制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古巴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国务委员会为其常设机构。该机构与中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差异是,它不仅负责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古巴最高决策机构,以前国务委员会负责人先后由卡斯特罗兄弟担任。在卡斯特罗时代,他一人兼任古共总书记、国务委员会主席、部长会议主席、军队最高统帅等四个最重要的职务。如今的变革在于,将国务委员会变为古巴人民政权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常务机构,类似于中国的人大常委会。部长会议主席将更名为总理。这样一个改变使部长会议主席(或总理)将与国务委员会主席就分开了,有一点「党政分工」的味道。可以说,此前古巴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党、军队的大权归于一人掌握的情况逐步改变了。
第二,古巴将开始实行任期制,此变革对于社会主义国家也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一个十分重大也是具有很高风险的问题就是政治交接,学术化一点说是政治继承。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继承制度化水平低,政治继承不规范、不稳定,偶然性大。这样造成新的领导人权力基础薄弱,缺乏权威性,往往会进一步导致政策偏差,甚至政权的不稳定。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第一次政治交接——列宁与史太林的交接,就导致了苏共党内残酷的斗争和血腥的清洗。此后也问题不断,弊端丛生。最后苏联解体也是与政治继承有关。而任期制是制度化解决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继承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
总的来说,古巴此次改革在政治体制上迈出了步伐。从改革措施来看,古巴此次改革强调政府作用,即行政权的作用。一般来说,行政机构更多需要面对现实问题。按照中国的经验,改革会让政府更加务实。
从长远看,此次古巴政治体制改革也为今后的改革提供了思想、方法和组织层面三重意义上的准备,核心要义在于用制度化的方法重新配置权力。以前的制度下权力集中在个别人手中。权力集中于个人,权力运行就有可能受到个人偏好影响。邓小平甚至说可能会因个人注意力的变化而影响权力运行。那样的话,政权就缺乏可预期的政策和行为,而良好运行的社会不能缺少预期,不能总是根据领导的意志而变化;那样的话,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无从谈起。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都会强调法治。在社会主义国家,强调法治的根本意义在于,在政治与经济、政权和人民之间提供一种可预期的关系,建立了一种契约。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社会积极性才有可能被调动起来。因此,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实质性含义和重要性之所在。法治在国家与人民之间、社会群体之间形成一种制约关系,政权藉此给人民一个信号、一种规则,让人民产生正面和积极的预期,人民才能努力工作、投资置业。
如今古巴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虽然仅仅是开始,但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古巴首都哈瓦那的商业区。(Reuters)
以上都是从规则层面去谈古巴改革,在具体政策层面:
第一,古巴允许私营个体经济,这犹如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情形,令人想到义乌当年的「四允许」。(编者注:「四允许」是指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
中国当年打破了此前禁忌,首先,农民可以把家中自产的剩余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卖,而在过去只能交给供销社。比如自己家的鸡蛋必须交给供销社,然后再买回去。其次,开始允许农民经商,意思是不仅仅可以拿自家的去卖,还可以去贩运。这种行为此前在中国叫投机倒把,绝对不允许。
我在浙江调研期间了解到一个有趣的事,当年各地有一个名头很响的机构叫「打办」,即「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那时中国中央政府有工商总局,但地方没有。如今地方工商局的前身就是这些「打办」。浙江的打办在各地设点,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浙江台州临海的打办。在80年代初稍微开放一点的时候,允许浙江温州、台州的商人到椒江、黄岩等地贩运卖货,但不能过临海。因为设在临海的「打办」会查,不允许到宁波贸易。
如今古巴也一样,可以做生意,开餐馆,但目前古巴仅仅是允许个人办个体户,而非办工厂。现在古巴修改宪法,似乎对私人以及外国人投资办企业有所开放,但从宪法到法律,从法律到政策,从政策到实际,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还有一个细节,现在古巴人出国和当年中国人出国一样,可以带回国几个「大件」。现在「开口」虽小,但已经有人组织这样的贩运了,即出现了「提包族」。这种行为古巴政府是知道的,但默认允许了。这就是古巴「土淘宝网」的来历。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义乌成为走在前面的先行先试者。图为义乌一间运动厂商出产的足球,将出口俄罗斯、巴西等海外国家。(Getty)
第二,古巴价格实行双轨制。古巴社会一直是计划配给经济,他们以户为单位,按照个人计算,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被称为「食品类供应证」(西班牙语翻译)的本子。中国之前也如此,最复杂的时候有粮食本、副食本等多种凭证。古巴居民供应证基本上保证了每个人能吃上饭,计划供应价格非常便宜,每人每月只需要10-15个土披索就能把供应证内的东西买齐,当然其中不包括肉、蛋、奶。
01:那么如果人们想吃肉该怎办呢?
房宁:可以呀,那就要到市场上去买。古巴利伯维尔场或称「红披索市场」上供应十分丰富,只是普通人买得起买不起的问题。顺便说一下,我在哈瓦那街面上居然看到小型美式超市CVS pharmacy的连锁店,可见古巴的「红披族」的购买力!
01:去里面买东西的人多吗?
房宁:有呀。人们不用为开店的人操心,没有顾客肯定就关门了。Pharmacy以卖药品、日用品为主,也有少部分食品、饮料,与以食品为主的Seven—eleven小超市不一样。
总的来说,古巴是一个拥有两种价格,两种货币和两个市场的国家。一种是供销社为代表的国有商店,另一种是新出现的商店,包括pharmacy和supermarket,也包括个体户的商店。在国有商店使用土披索,在新出现的各种商店使用红披索。当然红披索也能在国营市场使用。拿鸡蛋举例子,政府每月为每个居民供应五个鸡蛋,合土披索大概几毛钱,一个鸡蛋也就是几分钱,非常便宜。但鸡蛋在利伯维尔场上的价格非常贵,买2打鸡蛋要70个土披索,大概是凭本供应价格的30倍。
正是因为存在两种价格、两种货币和两个市场,古巴逐渐形成了两大阶层,我称之为「土披族」和「红披族」,即仍然在国有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工薪阶层,他们主要使用土披索;另一个是 从事个体经营及对外经营的新阶层,他们主要使用红披索。
2022 的世界主题:天灾人祸
回复删除World theme for 2022: natural and man-made disas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