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11月26日星期一

第五章第四节 宋希濂下令枪决瞿秋白的那些事


沈阳先生 撰稿

        
按说起来,宋希濂虽然身在国民党阵营里,但当年的革命热情还不是泯灭到一点儿也不剩。这可从他与瞿秋白的交往中看出来。
  19339月,宋希濂担任36师师长,随即率部驻防江西抚州,并兼任抚州警备司令。11月,福建事变爆发,宋希濂奉命率部由江西进攻福建,于19341月攻占要地九峰山,受到通令嘉奖。
19345月,宋希濂平定福建事变后,他又率部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9月,宋希濂在朋口白衣洋岭在与红军作战时中枪负伤。l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撤出江西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留在苏区的瞿秋白不幸被福建保安团捕获。
19354月,宋希濂在枪伤还没痊愈时接到蒋介石的密电:“据可靠情报,共匪头目瞿秋白在你部的俘虏中,务必严密清查”。
宋希濂立即命令部下严查,最后在归属36师指挥的福建保安第14团抓获的俘虏中查到了瞿秋白。
宋希濂接到报告后马上命令将瞿秋白押赴设在福建长汀县城的师部,自己也马上从医院赶回师部。此时经过俘虏指认,已经确认了瞿秋白的身份。
  国共分裂后,宋希濂选择了跟随蒋介石。 1934年宋希濂在黄埔军校时曾听过瞿秋白的演讲,宋希濂不仅经常去听,而且对瞿秋白广博的知识和儒雅的风度钦佩得五体投地。虽然政见不同,但对这位才华出众的共产党领袖颇为钦佩。谁能料到,仅仅几年时间,自己从一个普通军校生,成了佩戴中将领花的师长,而曾经的老师竟成了他的阶下囚。
宋希濂以前就看过瞿秋白写的《多余的话》,对瞿秋白的文采学识都非常敬佩,也知道瞿秋白不但是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还是著名的文化人,所以对瞿秋白敬重有加。
       瞿秋白送过来后,宋希濂奉蒋介石命令对瞿秋白进行了软化劝说。
  宋希濂曾想劝降瞿秋白,可瞿秋白却不给他机会,“宋师长是黄埔一期的,我知道你,我给你讲过课。看在师生份上,请你帮我办几件事。请给我笔墨,我要写东西……”
  宋希濂回到办公室,立即叫来了参谋长,嘱咐他说:“给瞿秋白一间较大的房子,供给他古书诗词文集和笔墨纸砚,按本师官司长饭菜标准供膳;允许他每天在房间门口散步,撤掉警卫;禁止使用一切刑具;自我以下,一律称瞿秋白为先生。”
宋希濂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听得参谋长等人瞠目结舌,他们不知为何师长要对这个囚犯如此看重。
宋希濂还命令下属先不要再提审瞿秋白,并批示“优裕待遇,另辟间室”,改善瞿秋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想用软化的办法来劝降瞿秋白。
按照宋希濂有要求,具体措施是专门换了一间较大的房间,特地还准备了书桌,供给纸张笔墨和古书诗词文集,按照36师军官标准供应膳食,还随时供应烟酒,每天允许在院内散步两次,房间门口白天不设武装看守,对瞿秋一律称呼“先生”,禁止使用镣铐和刑罚。
在生活上,宋希濂仍给瞿秋白以照顾。他常请瞿秋白一道吃饭聊天。
瞿秋白是个文人,宋希濂素有文武双全、少年得志之称,对诗词文章也比较喜好,因而两人能谈得来。
宋、瞿二人又都好围棋、象棋,一时又是难分高低的棋友。
这样的优待,连宋希濂的部下都很不理解。宋希濂这样做既出于软化感化的目的,也有敬重瞿秋白人品的考虑。
宋、瞿二人的过从使宋部的一些军官颇有微辞,好在宋希濂是蒋介石喜爱的青年将领,才未被猜忌。
但瞿秋白对于宋希濂的这种优待,泰然处之,大义凛然,丝毫不为所动。
直到616日,蒋介石发来了电令“就地枪决,照相呈验”。
宋希濂不敢违令。颇为沉重地对瞿秋白作了最后一次规劝,遭到了瞿秋白的拒绝。行刑前的晚上,宋希濂彻夜未眠。
宋希濂只得于618日根据这一电令,下令将瞿秋白枪决。
1935618日,福建长汀西门外罗汉岭下的刑场,两排上了刺刀的士兵已站在院中。
瞿秋白在房门口驻足,抬头扫了一眼山坡不远处二楼窗户上低垂的帷幕,那里是宋希濂的办公室。
 
这时的宋希濂,也在窗帘的掩护下,偷望着院中的瞿秋白和押送他赴刑场的官兵们。
宋希濂站在师部二楼自己的办公室内,看着瞿秋白一步步向刑场走去。
宋希濂立正站好,向当年的老师行最后一个注目礼。
之后,他下达了枪杀瞿秋白的命令。
瞿秋白慷慨就义时,宋希濂没敢见他,一种敬重、怜惜和痛楚的感情控制着他的心灵,使他一连几日沉默寡言。  
但宋希濂对此一直都心怀愧疚,甚至三十多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中,有关部门来找宋希濂核实情况,宋希濂还能清楚地记得瞿秋白临刑前夜写下的绝笔诗:“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可见,宋希濂的悔恨是发自内心而不是简单的表面文章。直到晚年,每每回忆此事,宋希濂都会表示:“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