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11月21日星期三

第十章第三节 龙云建设“新云南”的目标和改革举措


沈阳先生 撰稿

在统一云南后,龙云提出了建设“新云南”的目标。他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对东南亚各国亦采取开放政策。
这些措施收到了相当好的成效,使地处边疆的云南成为民国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一个引人注目的省份和抗战时期的坚定的后方。
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龙云始终以坚韧的毅力,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致使云南各方面的建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呈现出一派大好局面。龙云因而也被称为“云南王”。
政治上,云南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民主气氛浓厚。宽松的环境为抗战期间各种政治力量的活动提供了舞台。
龙云主政云南后,起初在政治上追随蒋介石。1929年秋蒋桂战争中,他被蒋任命为讨逆军第10路总指挥,出兵伐桂。不久又奉蒋介石之命在云南进行过“清党”。
1935年初和19363月,又被蒋介石分别任命为第2路军总司令和滇黔绥靖公署主任,对过境云南的、处于长征途中的红一方面军和贺龙萧克的红26军团进行防堵,以维护其利益。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龙云对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主张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深表钦佩。
在民族矛盾上升的关键时刻,龙云的政治态度有了积极的变化,“七七事变”爆发后,他更是全力支持全面抗战。
  在整肃了各路军事武装后,又剿灭了各地土匪,使匪患渐平,民得安居。为云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保障,也为全国树立了样板。因此,抗战期间,大批进步教授、民主人士、社会团体和大中学校纷纷入滇。他们在云南的活动,推动了当地人民的思想进步,也推动了当地的政治活动。
在中共领导和民盟推动下,云南抗日民主运动蓬勃开展。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省主席龙云,则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龙云对民主运动采取了保护和支持的态度,使云南昆明具有了“民主堡垒”之称。
抗战爆发初期,中国共产党即与龙云建立了秘密联系。
1943年,中共又派华岗同志到龙云身边工作。华岗向龙云介绍了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救国的政策方针,阐明坚持抗战、反对内战、支持民主运动、反对法西斯专政的重大意义,使龙云对中共的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蒋介石铲除地方势力、排除异己的一贯手段,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龙云倡议下,中共在五华山龙云驻地设立电台,供双方及时联系。19457月,龙云又同意中共《新华日报》报社在昆明青云街31号设立营业分处,发售《新华日报》和《群众》半月刊,民盟机关报《民主周刊》,也在昆明发售。这年年初,昆明还成立了“中国民主青年同盟”、“民主工人同盟”、“新民主主义同盟”,这些组织,都是在龙云的默许下进行的。战时只有昆明这个城市,才有这样的“民主”运动。
龙云与民盟领导人罗隆基等关系密切,对民盟的组织和活动,不仅在政治上加以保护,而且在经济上也给了不少的帮助。1944年底,龙云加入了民盟。
民盟在云南工作比较活跃,在群众中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对于配合共产党、开展抗日民主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 
经济上,唐继尧时代征战南北,军需费用浩大,使农村破产,城镇工商凋零,币值低落,财政拮据。龙云上台后,开始大力整顿财税,巩固金融,稳定货币,兴办实业。
龙云重用陆崇仁等,改革财政税务,取消苛捐杂税,删繁就简,另立新税。将财政、企业、金融合而为一,以财政扶持金融,发展生产;以金融充裕财政,支持生产;以生产巩固财政,充实金融。他改组富滇银行,发行钞票,统治外汇,巩固云南金融。他大力扶植云南地方资本,支持兴办实业,扩大纺织出口,整顿发展个旧锡矿及其他钨、锑、铜、锡、盐、煤矿等,使云南省财政收入大增,经济发展呈现出比较繁荣的景象。
  龙云还十分重视农业和交通设施建设。云南的交通设施落后,唐继尧时期,全省只有约40华里公路。龙云主政后,大力修建公路,使通往省外的公路多达6条,分别为:滇黔公路、滇康公路、川滇西路、滇川东路、滇桂公路、滇康公路。特别是后来修建的滇缅公路,更是龙云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公路的修筑,极大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也促进了云南的社会发展
  云南山地较多,长久以来粮食都不能实现自给,而主要依靠从越南进口。龙云扩大粮食耕地,减轻税收,存粮积谷,力争粮食自给。抗战期间,军队和人口大批涌入,而云南粮食无缺,端赖于此。
在文化教育方面,龙云在全省推广“新教育”运动,加大对教育经费,特别是边疆民族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当地的教育条件。
1932年,龙云为培养云南当地人才,特在昆明北门街创办私立南菁学校,设小学、初中、高中三部。
抗战期间,进一步扩展教学设施,先后培养了数千学生。其中有数百人后来在国内外颇负盛名。
龙云对云南唯一的一所正规大学—东陆大学的建设,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
1930年,东陆大学由私立改为省立,其经费由省府直接拨付。1934年,东陆大学改名为云南大学,同时进行院系调整,设立了文法、理工学院,并筹备组建医学、农学院系等。
为了适应云大不断发展的需要,1937年,经龙云夫人顾映秋的力推,龙云特聘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为云大校长,支持他全权掌管校务。熊庆来上任后,不辱使命,致力于学校革新,强化管理,使云大的教学科研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
1938年,云南大学由省属改为国立。
此外,龙云对抗战期间迁移至云南的一批大学,如西南联大、中山大学、同济大学、中正医学院、华中大学等,也热情相待,不仅从经济上大力支持,还从政治、生活等各方面对广大师生予以关照。
云南的文化教育建设,在龙云主政时期,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龙云很注重和敬重知识分子,他在学界有很多朋友,廖平就是其一。
  廖平(1852-1932),原名廖登廷,后改名廖平,字季平,四川省井研县人。近代学者、经学家。早年研究宋学,后专研经学中的今文、古文。自称治学凡六变,以一变、二变影响较大。其代表作有《古今学考》、《知圣篇》、《辟刘篇》等。1903年因被劾为“离经叛道”、“逞臆说经”,遭革职。1911年任《铁路月刊》主笔,支持四川保路运动。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后,任枢密院院长。1914年任四川国学学校校长,后兼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华西协合大学教授。一生著作甚丰,已出版的达140余种,主要的辑为《四益馆经学丛书》,后又增辑为《六译馆丛书》。
  廖平去世后,龙云曾为廖平亲自撰挽联:
  
笃学赖薪传,策言重绎张三世;
高名留海内,清节齐踪鲁两生。

  龙云对云南的文化建设还有两件事需要提及:一是扶持、推进滇剧的发展;二是倡修云南通志、云南省志和云南各县县志。
由于龙云的努力,1935年,《新纂云南通志》定稿;194180卷、21部类、计400余万字的《续云南通志长编》也基本完成,这为保存云南历史文献,研究云南近现代历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云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云南通海秀山在明朝时曾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的苍山共称云南四大名山,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汉代在此辟山林,建古刹,立亭园,元、明、清进为佛教胜地,民国时期置为公园。经千百年来的扩建修缮,逐步成为名闻遐迩的游览胜地;198712月被列为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
秀山公园位于通海县城南,与城相连。出城步行数百步即可登山。山中禅院森森,曲径通幽。
秀山公园经历代修建,构成了三元宫、普光寺、玉皇阁、清凉台、万寿宫、斗天阁、涌金寺等古建筑群。涌金寺俗称大顶寺,是秀山位置最高的建筑,因山势如“地涌金莲”而得名。
秀山公园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寺分三进,殿宇宏伟,寺门雄踞于半圆形石阶之上,“涌金寺”3个贴金大字雄浑庄重。
涌金寺正中为秀山古柏阁,此阁全部木结构,奇巧无比。大雄宝殿塑三世佛像,慈颜善目,体态匀称。
  龙云撰联《题云南省通海县秀山涌金寺大雄殿》:

萑苻靖矣,桑拓依然,杰构重新,相期同乐;
山水佳哉,风光芜尔,良晨再至,好作胜游。

涌金寺殿前“白马”、“黄龙”、 “法海圆明”3座坊立于东、西、北三方。大院中翠柏苍劲,茶花吐艳,元杉喷香。宋柏、元杉、明玉兰被称为“秀山三绝”。
涌金寺左厢是一套院,门上有一别致的小匾,上书“这里来”,进门更是清静的一院,东为昙花轩,西有酌花楼,北面另为一小院,可谓院中之院。“这里来”院内有明玉兰、牡丹、芍药等名花奇草,进门就让人感到满院芬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