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先生 撰稿
陈范(1900年—1943年) 。关于介绍陈范生平和事迹的图文介绍极少。几乎只有四句话。一是:湖南凤凰人;二是: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毕业;三是: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四是:在入缅作战中牺牲。
我经过反复搜索资料,始从陈斗南故居的来龙去脉中获得些许信息。
陈斗南故居建于清光绪28年(1902年),占地面积366.6平方米,由前进、天井、中堂及后进组成,为四水归堂回廊式院落,四周防火墙高深严密,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
陈斗南故居建筑结构为四水归堂回廊式院落。陈氏祖宗泥塑像是泥人张传人张秋潭大师的封世之作,被专家、教授赞誉为国家级乃至世界极的泥塑艺术精品。而且陈斗南宅院不仅是著名的凤凰古城旅游景点,还是《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喋血记》、《父亲的战争》、《战士》、《拯救女兵司徒慧》、《未代苗王》、《我心飞翔》、《湘西往事》等十多部著名影视剧内景拍摄地。
凤凰名人故居多达七、八处,除沈从文故居外,陈斗南古宅便是湖南凤凰城最有故事的地方。从沱江古渡走进凤凰东门城楼,在杨家祠堂附近,有一条宽不过2米的弄堂,这里就是陈斗南故居。
陈氏住宅原为清代二品大员府邸,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修建者为陈开甲,为乾隆二品文官,后为国民党少将团长陈斗南及其子孙私宅。整个住宅由前厅、天井、中堂、后进组成,全部为砖木结构,结构严谨,恢宏典雅,保存完整,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俗称窨子屋。
湘西山高林密,向来是兵痞、土匪隐身之处,老百姓深受其害,为保护家园,凤凰自古有尚武行侠的风习,这从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著作以及凤凰的原称“镇竿”(几百年来不断的苗汉冲突和战争使这里常年拥有一只军队,称“竿军”)可以嗅出些气息。
“地方居民不过五六千,驻防所属各处的正规兵士却有七千”,“两世纪来,满清的暴政,以及因这暴政而引起的反抗,血染赤了每一条官道同每一个碉堡”。(引自沈从文:《凤凰》)
“地方居民不过五六千,驻防所属各处的正规兵士却有七千”,“两世纪来,满清的暴政,以及因这暴政而引起的反抗,血染赤了每一条官道同每一个碉堡”。(引自沈从文:《凤凰》)
陈斗南古宅院子里闪光灯明明灭灭,游客们会争相戴着土匪钻山豹的匪帽,手持大杆枪,坐在披有豹皮的太师椅上拍照,过一把土匪瘾。
就在土匪横行的背景下,陈氏家族应运而生,陈宅也成了民国时期的将军府。
陈斗南故居宅院是民国时期的将军府,陈宅出了两位国民革命军少将。
一位是陈斗南将军(1886-1931)。陈斗南将军在1924年-1925年间与贺龙为湘西巡防军同僚,关系密切。
另一位便是陈范将军(1909-1943),陈范将军为陈斗南之侄。陈范将军1937年率部参加抗日战争,血战嘉善。2005年中共中央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奖状及奖章。
陈斗南与贺龙是湘西巡防军同僚,要弄清湘西巡防军,这还得从陈渠珍主政的“湘西自治”说起。
陈渠珍(1882-1952),号玉鍪(móu),祖籍江西,后迁入凤凰。16岁入沅水校经堂读书,1906年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任职于湖南新军。曾加入同盟会。他是一位经历汉藏传奇婚恋,写出《艽野尘梦》这种痛彻心扉爱情的传奇官人,一位九十多年前就已徒步穿越青藏高原的奇人,他与民国总理熊希龄、著名文人沈从文并称“凤凰三杰”,后世人尊其为“湘西王”。陈渠珍特别注重军工、军农生产,开办工厂、学校、金融业,对湘西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近百年前,1921年,湘西巡防军统领署成立,陈渠珍出任湘西巡防军统领。巡防军统领到底是个啥子官职?这相当于“湘西土皇帝”,所以后来陈渠珍被称为“湘西王”,他由此主政湘西军政长达15年。
1922年元月,湘西大地还很寒冷,万物冬眠还未醒来,那个时代是军阀主政的时代,赵恒锡主持湖南军政,公布省宪法,规定湖南为中华民国的“自治省”。湘西的陈渠珍欲借这个势头实行“湘西自治”。他说:“混战多年的湘西,今已平定,为政之道,首先在于偃武修文,使民自治。”民国十二年(1923),陈渠珍开始实行“湘西自治”。
陈渠珍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悲情的一生,他并非一个行伍莽夫,他也读书著述,他也多愁善感、英雄情长,他甚至还影响过大作家沈从文的命运,无论后世如何评价他,他都跟“湘西王”三个字紧紧嵌在一起,再难分开。
当时,山西省长阎锡山的“自治”颇有名声,引得各地主政军阀纷纷效仿,陈渠珍派他的心腹陈伯济等人,率领二十多人的考察队前去山西学习经验,同时请梁漱溟等人草拟湘西自治条例。
1923年,湘西巡防军统领署命令所属各县实行乡民自治。省颁布挨户团办法,州域各县建立挨户团。挨户团是啥?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种农村武装组织,“挨户”的意思就是形容几乎每户都要参加。
1921年,陈渠珍任湘西巡防军统领后,提出“保境息民”的口号,对所属各县的土著武装“软硬兼施”,一边镇压一边招抚,听话的全部收编,不听话的一律清剿,双管齐下,在当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永顺的向子云、龙山的刘紫梁、保靖的朱德轩、花垣的田义卿、古丈的舒安卿等,均被收编后委任为团长、营长等职。
陈渠珍的镇压招抚,既维持了社会治安,又扩大了自己的实力。十多年后,陈渠珍的正规部队从5000人扩大到4个旅、12个团,总兵员达到3万人左右。
陈渠珍比较注意经济建设,1932年的夏天,经湖南省建设厅批准,湘西农村银行在凤凰县城道门口成立,这是一家官商集资合办的地方银行。受陈渠珍控制,是湖南省三家发行货币的银行之一。各县只设立汇兑处和代办处,并无其他独立银行存在。湘西农村银行原定筹集资金60万元,最后实收股金30万元。陈渠珍主持湘西军政15年,自立法令,自设关卡,自筹经费,养兵扩军,兴办实业,其财政来源主要靠屯田、征收田赋和附加、厘金和护送费、征收鸦片税、各种苛捐杂税。
陈渠珍比较重视农业建设,民国十六年(1927)在凤凰县办农业试验场,从安化县引进茶种500斤,从芷江县引进桑树苗500株,示范栽种;又从江苏引进蚕种,示范饲养。民国十八年(1929),湘西十县皆设立植桐委员会,指导农民种桐。此后十年间,湘西桐油产量始终稳定在1万吨左右。1936年,湖南省产桐油500吨以上的县16个,湘西占据8个,已达半数之多。湘西农民靠桐油治贫穷,用桐油换大米,深得桐油之益。民间广泛流传着“一船桐油下河去,十船大米上山来”和“家有千株桐,永世不受穷”的民谣。
陈渠珍也很注意交通建设,在其驻地保靖,下令城镇机关、商店、居民集资整修街道,将路面全部改用青石板铺砌。全长1390公里的湘川公路全线通车。泸溪境内的能滩吊桥,桥长82米,吊桥柱链全用铸钢制成,为当时国内唯一公路吊桥。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陈渠珍比较重视教育。民国十二年(1923),陈渠珍就任湘西巡防军统不久,就颁布《湘西十县教育案》,提出推广学校,普及教育,督促学龄儿童入学,限期取消私塾等要求。次年,又通令各县推行《义务教育章程》,强制普及小学教育,并且指出:“如有阻学者,以军法从事”。
据史料记载,陈渠珍平时极好读书,以曾国藩、王守仁自许,看书与治事时间几乎各占一半,往往读书至深夜还不睡觉。1922年,二十岁的沈从文被陈渠珍留在身边作书记,领中士军衔。
在湘西历史上,陈渠珍是一个绕不开的风云人物。作为横跨三个朝代影响民国湘西政局数十年之久的“湘西王”,陈渠珍的身上充满了多样人性和太多的传奇色彩,进藏抗英,湘西自治,纳贺龙为部下,顶撞蒋介石,几次下台,几次重振雄
风,把孙中山给他的第一师师长的委任状压在床头不了了之,与苗王龙云飞的明争暗斗,新中国成立后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陈渠珍曾纳贺龙为部下,并大力扶持和帮助过贺龙。
贺龙元帅的一生中有着许许多多传奇的故事,毛泽东曾经称赞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一个人带出了一个军”,成为共和国开国元帅。
1916年2月,贺龙为响应蔡锷反袁护国,拿了两把菜刀揭竿而起,带着二十来个江湖兄弟夺取了芭茅溪盐局的税警十二支毛瑟枪,组织讨袁队伍,任桑植民军总指挥。拉起了湘西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从此传扬开来。4月,任湘西护国军左翼第一梯团第二营营长。9月,改名贺龙。
1917年9月,贺龙在长沙因刺杀谭延闿(未遂)被捕,经中华革命党营救被释放。回湘西老家组织队伍,任湘西护法军游击司令。
1918年春,任湘西护法军第五军第五团第一营营长。1920年9月,贺龙任湘西靖国军第三梯团团长。这年,贺龙父亲被土匪截杀,弟弟被蒸死。
1921年10月,贺龙任湘西巡防军第二支队支队长,1922年5月,任川东边防军警卫旅旅长,第二年六月,任四川讨贼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兼川军第九混成旅旅长。1924年2月,任建国川军第一师中将师长。1925年4月,率部由四川经贵州返回湖南,任讨贼联军第一师师长兼任澧州镇守使。
1926年7月,通电参加北伐军,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六师师长兼湘西镇守使。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9月,任命共产党员周逸群为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成为北伐军中着名的左派将领。12月,第一师改编为独立第十五师,任师长。
1927年6月,独立十五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二十军,任军长。7月,在武汉首次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在国共分裂、大革命失败的历史紧要关头,各派势力争相拉拢他,蒋介石甚至以江西省主席之职相许。贺龙却不为所动,决心跟共产党走。率部队开赴江西南昌。
1928年,贺龙奉命去湘鄂边组织武装,军阀混战的岁月里,贺龙从营长一直提拔到建国川军第一师中将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
1928年年间贺龙领导工农革命军时在鄂南、湘北闹革命受挫来湘西,陈渠珍委派陈斗南支援贺龙领导的工农革命。
陈斗南将军于1931年患恶口疮抢救无效,病故于汉口医院。现在故居依然保存着陈斗南将军的雕花睡床。
陈范将军是陈斗南将军的侄子,任国民革命军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1937年陈范率部参加抗日战争,血战嘉善。嘉善阻击战是抗战期间浙江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战斗,经过七昼夜血战,不仅重创日军,更拖延了日军进取嘉兴和苏州、杭州的时间,成为淞沪会战后期坚守时间较长,也最成功的一役。
嘉善阻击战是抗战期间浙江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战斗,在浙江抗战史上写下了辉煌而悲壮的一页。
1937年11月8日,中国军队不顾敌机狂轰乱炸,昼夜兼程赶到嘉善,并迅速向枫泾镇(现属上海市金山县)派出先头部队,击退了几乎同时侵袭而至的日寇骑兵队,由此拉开阻击战序幕。次日,在枫泾镇,战士们与兵力占尽优势的日军展开生死搏斗,并在激战中击伤日军少将于冢正三。
当时,淞沪会战已历时80余天。由于爱国官兵的顽强抗击,中日双方在上海成胶着状态。11月5日凌晨,日军调集3个师团的兵力,集结军舰80余艘,乘着弥漫大雾,在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卫、全公亭一线蜂拥登陆。而后,3万余日军在飞机、重炮掩护下,兵分两路进犯。一路日军占淞江、窥青浦,直逼沪西。淞沪中国军队立时腹背受敌,勉力支撑至11月9日,主力撤向浙皖赣边境,一部向南京撤退参加守城。日军的另一路则企图经金山、嘉善,迅速占领铁路线上的重镇嘉兴。
嘉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抗战爆发前几年,作为沪杭区防御阵地的策应枢纽,嘉兴不仅修筑了乍(浦)嘉(兴)公路、苏(州)嘉(兴)铁路、国界桥飞机场,更筑起了南起乍浦,经平湖、嘉善,北抵王江泾,全长80公里的永久性国防工事。
嘉兴一旦失守,日军就可沿沪杭铁路和苏嘉铁路进逼苏杭,以大包围姿态打乱我军撤退和重新部署的计划,为迅速会攻南京创造条件。
正是在这一危急时刻,为了确保嘉兴,延缓日军进攻势头,当时,驻扎在宁波的128师奉命赶赴嘉兴的东面门户嘉善御敌,疯狂前进的日军就此遇到一道无法逾越的“血肉城墙”。
从11月8日开始,日寇第18师团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以数倍于我军的兵力全力进攻嘉善,企图沿沪杭线迅速突破嘉善,进占嘉兴。我军彪悍善战的士兵们以必死的决心开展夜战、近战、白刃战,反复与敌军短兵相接,以至出现“军士擎枪死守,有弹尽而兀立僵毙者”的悲壮场面。
从11月8日至14日,整整7天7夜,日寇寸步难进。11月15日,我军突围撤退,此时,伤亡2980余人,班、排以上军官几乎伤亡殆尽。
七昼夜血战,不仅重创日军,更拖延了日军进取嘉兴和苏州、杭州的时间,成为淞沪会战后期坚守时间较长,也最成功的一役。
嘉善阻击战既是浙江抗战史上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斗,也是一百多年来浙江近现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最大最激烈的一场战斗。中日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日军动用了一个主力师团以上的兵力、中方先后投入五个师或旅的全部或一部;日军动用飞机数量之多──每天达30到40架,日机投掷炸弹之密集──一天之内多达千枚;双方拼杀之惨烈──每天白刃拼刺达几十次;中方伤亡之巨大──每天在千人以上;我军战果之辉煌──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并撤出战场、日军付出了伤亡少将旅团长以下数千人的代价,都是整个浙江抗战期间所罕见的。
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三弟沈荃和多位亲友都参加了嘉善血战,并多有死伤。沈从文后来在作品中多次饱含深情地提到嘉善阻击战。
凤凰籍著名艺术家黄永玉先生,多次来到嘉善凭吊故人。以黄永玉创作的《鸡连长纪事》和以“鸡连长”漫画配图为原型的“鸡连长”雕塑,已在嘉善泗洲公园内落成。
国民革命军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陈范牺牲于入缅作战时,尽管关于他的生平介绍极少,但从陈斗南的经历中,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关于陈范的历史足迹。
在陈斗南故居中的陈范卧室,陈列着将军用过的皮箱,桌子的玻璃罩下放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陈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证书和胡锦涛总书记题词的奖章。这些,既是对陈范的极大褒奖,更是陈府的无上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