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11月30日星期五

第九章第十节 中国远征军中的陈范少将


沈阳先生 撰稿

陈范(1900年—1943) 。关于介绍陈范生平和事迹的图文介绍极少。几乎只有四句话。一是:湖南凤凰人;二是: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毕业;三是: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四是:在入缅作战中牺牲。
我经过反复搜索资料,始从陈斗南故居的来龙去脉中获得些许信息。
陈斗南故居建于清光绪28(1902),占地面积366.6平方米,由前进、天井、中堂及后进组成,为四水归堂回廊式院落,四周防火墙高深严密,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
陈斗南故居建筑结构为四水归堂回廊式院落。陈氏祖宗泥塑像是泥人张传人张秋潭大师的封世之作,被专家、教授赞誉为国家级乃至世界极的泥塑艺术精品。而且陈斗南宅院不仅是著名的凤凰古城旅游景点,还是《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喋血记》、《父亲的战争》、《战士》、《拯救女兵司徒慧》、《未代苗王》、《我心飞翔》、《湘西往事》等十多部著名影视剧内景拍摄地。
凤凰名人故居多达七、八处,除沈从文故居外,陈斗南古宅便是湖南凤凰城最有故事的地方。从沱江古渡走进凤凰东门城楼,在杨家祠堂附近,有一条宽不过2米的弄堂,这里就是陈斗南故居。
陈氏住宅原为清代二品大员府邸,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修建者为陈开甲,为乾隆二品文官,后为国民党少将团长陈斗南及其子孙私宅。整个住宅由前厅、天井、中堂、后进组成,全部为砖木结构,结构严谨,恢宏典雅,保存完整,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俗称窨子屋。
湘西山高林密,向来是兵痞、土匪隐身之处,老百姓深受其害,为保护家园,凤凰自古有尚武行侠的风习,这从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著作以及凤凰的原称“镇竿”(几百年来不断的苗汉冲突和战争使这里常年拥有一只军队,称“竿军”)可以嗅出些气息。
  “地方居民不过五六千,驻防所属各处的正规兵士却有七千”,“两世纪来,满清的暴政,以及因这暴政而引起的反抗,血染赤了每一条官道同每一个碉堡”。(引自沈从文:《凤凰》)
陈斗南古宅院子里闪光灯明明灭灭,游客们会争相戴着土匪钻山豹的匪帽,手持大杆枪,坐在披有豹皮的太师椅上拍照,过一把土匪瘾。
就在土匪横行的背景下,陈氏家族应运而生,陈宅也成了民国时期的将军府。
陈斗南故居宅院是民国时期的将军府,陈宅出了两位国民革命军少将。
一位是陈斗南将军(1886-1931)。陈斗南将军在1924-1925年间与贺龙为湘西巡防军同僚,关系密切。
另一位便是陈范将军(1909-1943),陈范将军为陈斗南之侄。陈范将军1937年率部参加抗日战争,血战嘉善。2005年中共中央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奖状及奖章。
陈斗南与贺龙是湘西巡防军同僚,要弄清湘西巡防军,这还得从陈渠珍主政的“湘西自治”说起。
陈渠珍(1882-1952),号玉鍪(móu),祖籍江西,后迁入凤凰。16岁入沅水校经堂读书,1906年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任职于湖南新军。曾加入同盟会。他是一位经历汉藏传奇婚恋,写出《艽野尘梦》这种痛彻心扉爱情的传奇官人,一位九十多年前就已徒步穿越青藏高原的奇人,他与民国总理熊希龄、著名文人沈从文并称“凤凰三杰”,后世人尊其为“湘西王”。陈渠珍特别注重军工、军农生产,开办工厂、学校、金融业,对湘西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近百年前,1921年,湘西巡防军统领署成立,陈渠珍出任湘西巡防军统领。巡防军统领到底是个啥子官职?这相当于“湘西土皇帝”,所以后来陈渠珍被称为“湘西王”,他由此主政湘西军政长达15年。

1922年元月,湘西大地还很寒冷,万物冬眠还未醒来,那个时代是军阀主政的时代,赵恒锡主持湖南军政,公布省宪法,规定湖南为中华民国的“自治省”。湘西的陈渠珍欲借这个势头实行“湘西自治”。他说:“混战多年的湘西,今已平定,为政之道,首先在于偃武修文,使民自治。”民国十二年(1923),陈渠珍开始实行“湘西自治”。
陈渠珍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悲情的一生,他并非一个行伍莽夫,他也读书著述,他也多愁善感、英雄情长,他甚至还影响过大作家沈从文的命运,无论后世如何评价他,他都跟“湘西王”三个字紧紧嵌在一起,再难分开。
当时,山西省长阎锡山的“自治”颇有名声,引得各地主政军阀纷纷效仿,陈渠珍派他的心腹陈伯济等人,率领二十多人的考察队前去山西学习经验,同时请梁漱溟等人草拟湘西自治条例。


1923年,湘西巡防军统领署命令所属各县实行乡民自治。省颁布挨户团办法,州域各县建立挨户团。挨户团是啥?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种农村武装组织,“挨户”的意思就是形容几乎每户都要参加。
1921年,陈渠珍任湘西巡防军统领后,提出“保境息民”的口号,对所属各县的土著武装“软硬兼施”,一边镇压一边招抚,听话的全部收编,不听话的一律清剿,双管齐下,在当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永顺的向子云、龙山的刘紫梁、保靖的朱德轩、花垣的田义卿、古丈的舒安卿等,均被收编后委任为团长、营长等职。

陈渠珍的镇压招抚,既维持了社会治安,又扩大了自己的实力。十多年后,陈渠珍的正规部队从5000人扩大到4个旅、12个团,总兵员达到3万人左右。
陈渠珍比较注意经济建设,1932年的夏天,经湖南省建设厅批准,湘西农村银行在凤凰县城道门口成立,这是一家官商集资合办的地方银行。受陈渠珍控制,是湖南省三家发行货币的银行之一。各县只设立汇兑处和代办处,并无其他独立银行存在。湘西农村银行原定筹集资金60万元,最后实收股金30万元。陈渠珍主持湘西军政15年,自立法令,自设关卡,自筹经费,养兵扩军,兴办实业,其财政来源主要靠屯田、征收田赋和附加、厘金和护送费、征收鸦片税、各种苛捐杂税。
陈渠珍比较重视农业建设,民国十六年(1927)在凤凰县办农业试验场,从安化县引进茶种500斤,从芷江县引进桑树苗500株,示范栽种;又从江苏引进蚕种,示范饲养。民国十八年(1929),湘西十县皆设立植桐委员会,指导农民种桐。此后十年间,湘西桐油产量始终稳定在1万吨左右。1936年,湖南省产桐油500吨以上的县16个,湘西占据8个,已达半数之多。湘西农民靠桐油治贫穷,用桐油换大米,深得桐油之益。民间广泛流传着“一船桐油下河去,十船大米上山来”和“家有千株桐,永世不受穷”的民谣。
陈渠珍也很注意交通建设,在其驻地保靖,下令城镇机关、商店、居民集资整修街道,将路面全部改用青石板铺砌。全长1390公里的湘川公路全线通车。泸溪境内的能滩吊桥,桥长82米,吊桥柱链全用铸钢制成,为当时国内唯一公路吊桥。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陈渠珍比较重视教育。民国十二年(1923),陈渠珍就任湘西巡防军统不久,就颁布《湘西十县教育案》,提出推广学校,普及教育,督促学龄儿童入学,限期取消私塾等要求。次年,又通令各县推行《义务教育章程》,强制普及小学教育,并且指出:“如有阻学者,以军法从事”。
据史料记载,陈渠珍平时极好读书,以曾国藩、王守仁自许,看书与治事时间几乎各占一半,往往读书至深夜还不睡觉。1922年,二十岁的沈从文被陈渠珍留在身边作书记,领中士军衔。
在湘西历史上,陈渠珍是一个绕不开的风云人物。作为横跨三个朝代影响民国湘西政局数十年之久的“湘西王”,陈渠珍的身上充满了多样人性和太多的传奇色彩,进藏抗英,湘西自治,纳贺龙为部下,顶撞蒋介石,几次下台,几次重振雄 风,把孙中山给他的第一师师长的委任状压在床头不了了之,与苗王龙云飞的明争暗斗,新中国成立后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陈渠珍曾纳贺龙为部下,并大力扶持和帮助过贺龙。
贺龙元帅的一生中有着许许多多传奇的故事,毛泽东曾经称赞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一个人带出了一个军”,成为共和国开国元帅。
19162月,贺龙为响应蔡锷反袁护国,拿了两把菜刀揭竿而起,带着二十来个江湖兄弟夺取了芭茅溪盐局的税警十二支毛瑟枪,组织讨袁队伍,任桑植民军总指挥。拉起了湘西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从此传扬开来。4月,任湘西护国军左翼第一梯团第二营营长。9月,改名贺龙。
19179月,贺龙在长沙因刺杀谭延闿(未遂)被捕,经中华革命党营救被释放。回湘西老家组织队伍,任湘西护法军游击司令。
1918年春,任湘西护法军第五军第五团第一营营长。19209月,贺龙任湘西靖国军第三梯团团长。这年,贺龙父亲被土匪截杀,弟弟被蒸死。
192110月,贺龙任湘西巡防军第二支队支队长,19225月,任川东边防军警卫旅旅长,第二年六月,任四川讨贼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兼川军第九混成旅旅长。19242月,任建国川军第一师中将师长。19254月,率部由四川经贵州返回湖南,任讨贼联军第一师师长兼任澧州镇守使。
19267月,通电参加北伐军,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六师师长兼湘西镇守使。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9月,任命共产党员周逸群为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成为北伐军中着名的左派将领。12月,第一师改编为独立第十五师,任师长。
19276月,独立十五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二十军,任军长。7月,在武汉首次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在国共分裂、大革命失败的历史紧要关头,各派势力争相拉拢他,蒋介石甚至以江西省主席之职相许。贺龙却不为所动,决心跟共产党走。率部队开赴江西南昌。
1928年,贺龙奉命去湘鄂边组织武装,军阀混战的岁月里,贺龙从营长一直提拔到建国川军第一师中将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
1928年年间贺龙领导工农革命军时在鄂南、湘北闹革命受挫来湘西,陈渠珍委派陈斗南支援贺龙领导的工农革命。
陈斗南将军于1931年患恶口疮抢救无效,病故于汉口医院。现在故居依然保存着陈斗南将军的雕花睡床。
陈范将军是陈斗南将军的侄子,任国民革命军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1937年陈范率部参加抗日战争,血战嘉善。嘉善阻击战是抗战期间浙江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战斗,经过七昼夜血战,不仅重创日军,更拖延了日军进取嘉兴和苏州、杭州的时间,成为淞沪会战后期坚守时间较长,也最成功的一役。
嘉善阻击战是抗战期间浙江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战斗,在浙江抗战史上写下了辉煌而悲壮的一页。
1937118日,中国军队不顾敌机狂轰乱炸,昼夜兼程赶到嘉善,并迅速向枫泾镇(现属上海市金山县)派出先头部队,击退了几乎同时侵袭而至的日寇骑兵队,由此拉开阻击战序幕。次日,在枫泾镇,战士们与兵力占尽优势的日军展开生死搏斗,并在激战中击伤日军少将于冢正三。
当时,淞沪会战已历时80余天。由于爱国官兵的顽强抗击,中日双方在上海成胶着状态。115日凌晨,日军调集3个师团的兵力,集结军舰80余艘,乘着弥漫大雾,在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卫、全公亭一线蜂拥登陆。而后,3万余日军在飞机、重炮掩护下,兵分两路进犯。一路日军占淞江、窥青浦,直逼沪西。淞沪中国军队立时腹背受敌,勉力支撑至119日,主力撤向浙皖赣边境,一部向南京撤退参加守城。日军的另一路则企图经金山、嘉善,迅速占领铁路线上的重镇嘉兴。
嘉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抗战爆发前几年,作为沪杭区防御阵地的策应枢纽,嘉兴不仅修筑了乍(浦)嘉(兴)公路、苏(州)嘉(兴)铁路、国界桥飞机场,更筑起了南起乍浦,经平湖、嘉善,北抵王江泾,全长80公里的永久性国防工事。
嘉兴一旦失守,日军就可沿沪杭铁路和苏嘉铁路进逼苏杭,以大包围姿态打乱我军撤退和重新部署的计划,为迅速会攻南京创造条件。
正是在这一危急时刻,为了确保嘉兴,延缓日军进攻势头,当时,驻扎在宁波的128师奉命赶赴嘉兴的东面门户嘉善御敌,疯狂前进的日军就此遇到一道无法逾越的“血肉城墙”。
118日开始,日寇第18师团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以数倍于我军的兵力全力进攻嘉善,企图沿沪杭线迅速突破嘉善,进占嘉兴。我军彪悍善战的士兵们以必死的决心开展夜战、近战、白刃战,反复与敌军短兵相接,以至出现“军士擎枪死守,有弹尽而兀立僵毙者”的悲壮场面。
118日至14日,整整77夜,日寇寸步难进。1115日,我军突围撤退,此时,伤亡2980余人,班、排以上军官几乎伤亡殆尽。
七昼夜血战,不仅重创日军,更拖延了日军进取嘉兴和苏州、杭州的时间,成为淞沪会战后期坚守时间较长,也最成功的一役。
嘉善阻击战既是浙江抗战史上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斗,也是一百多年来浙江近现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最大最激烈的一场战斗。中日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日军动用了一个主力师团以上的兵力、中方先后投入五个师或旅的全部或一部;日军动用飞机数量之多──每天达3040架,日机投掷炸弹之密集──一天之内多达千枚;双方拼杀之惨烈──每天白刃拼刺达几十次;中方伤亡之巨大──每天在千人以上;我军战果之辉煌──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并撤出战场、日军付出了伤亡少将旅团长以下数千人的代价,都是整个浙江抗战期间所罕见的。
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三弟沈荃和多位亲友都参加了嘉善血战,并多有死伤。沈从文后来在作品中多次饱含深情地提到嘉善阻击战。
凤凰籍著名艺术家黄永玉先生,多次来到嘉善凭吊故人。以黄永玉创作的《鸡连长纪事》和以“鸡连长”漫画配图为原型的“鸡连长”雕塑,已在嘉善泗洲公园内落成。

国民革命军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陈范牺牲于入缅作战时,尽管关于他的生平介绍极少,但从陈斗南的经历中,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关于陈范的历史足迹。
在陈斗南故居中的陈范卧室,陈列着将军用过的皮箱,桌子的玻璃罩下放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陈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证书和胡锦涛总书记题词的奖章。这些,既是对陈范的极大褒奖,更是陈府的无上荣光。

第九章第九节 中国远征军中的李颐少将


沈阳先生 撰稿

李颐,湖南省醴陵人,李颐(?1944〕,湖南醴陵县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美国驻印度军校中级军官班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李颐牺牲后被追赠为陆军少将。

1942年春,中国政府应英国的请求,派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各部先后入缅,协同英军作战。429日,日军由仰光北上,占领腊戍后,继续沿滇缅公路向中国边境急进,占领了怒江以西地区,包括腾冲、龙陵等县城。中日双方以怒江为界对峙。
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的出征因英军未能配合作战而失败。中国远征军因后路被切断,只好经荒无人烟的野人山,大部退回云南,小部退入印度,全军损失3/5
1943年初中国政府重组远征军,成立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和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分左右两翼沿怒江布防,阻止日军渡江。
李颐任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第六军预备第二师第五团上校团长,率部在滇西漕涧、腾冲北部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第十一集团军第六军第二师师长顾葆裕,预二师前任师长为陈明仁。预二师是一支作风过硬、能打硬仗的部队,多次受到军事委员会和蒋介石的表扬。
19445月,滇西远征军为策应驻印远征军在缅北密支那对日作战,发动了腾()()战役。日军在腾冲建立坚固的防御工事,东至怒江峡谷的惠人桥,都属于日军在怒江东岸后退配备防御的重要据点。日军凭借腾冲城堡的险要和松山要塞,封闭了滇缅公路保()()驿路进出缅北的交通。此处日军守备兵力为第三十八团,总兵力约6000余人。
李颐所在的预备第二师被编为右翼军,以攻占腾冲为战斗目标。511日,预备第二师全部渡过怒江。6月初,接替桥头、马面关的防务。69日,桥头、马面关被日军夺回。16日,李颐在友军的配合下,再克桥头、马面关,并先后攻占明关、固东街。下旬,李颐率部进抵腾冲城郊西北地区。
腾冲日军在来凤山、飞凤山和城东高地构筑坚固工事。这些据点设置多层铁丝网,居高临下,以火力压制我军进攻。其主力利用坚固的腾冲城墙和华侨修建的坚固屋宇,步步设防。其炮兵则隐蔽布置在城内,不时以火力向我军进行袭击。
7月初,预备第二师和第一一六师联合攻打腾冲城垣。李颐率部随预备第二师首先攻打制高点来凤山之敌。由于山高坡陡,且无隐蔽,接近日军阵地困难,几次进攻均未成功。于是要求航空兵支援,对来凤山顶敌据点进行扫射投弹,来凤山遂为我军占领。
我军占领来凤山后,预二师向腾冲城垣西南合围。李颐部由城西门冲入城内,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以战车防御炮、火箭筒、火焰喷射器等对守城日军逐屋争夺。日军凭借坚固的工事节节顽抗,以手榴弹、冷枪冷炮向我军还击。日军受武士道的影响,宁死不降。我军只有一个个将其击毙,才能占领一房一屋。战斗进展缓慢,每日前进多则二三十米,少则五六米。
经过45天的激烈战斗,李颐所部伤亡惨重。被围日军虽然处于粮弹两缺的情况下,但仍然凭借城垣及街巷工事据点负隅顽抗。
913日,预二师攻克龙王庙。李颐在龙王庙东侧民房指挥战斗中,不幸被日军冷枪击中,以身殉国。
14日,我军采用地道战方才攻下腾冲日军最后一个据点,全歼守敌,取得滇西-战役的第一个胜利。
李根源曾作诗纪念李颐:

杀声震地城东门,李颐将军歼寇凶。
一战功成死何恨,英灵常慰护腾冲。

19441129日,国民政府追赠李颐为陆军少将。


第九章第八节 中国远征军中的李竹林少将


沈阳先生 撰稿

李竹林 (1906年—1943),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巴山长滩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七期,后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兵站部少将参谋长、滇缅警备司令。1943年夏在缅甸与日军激战中不幸牺牲。

李竹林 ,又名华侬,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巴山长滩(现鸭子口乡境内)。
李竹林幼时在私塾发蒙,早年离家学徒,后在资丘镇一糕点店做学徒。
1928年,“山里娃”李竹林的身份因一偶发事件被戏剧性地改变了。李竹林本族中一位叔辈人物在保定讲武学堂学习时,曾与蒋介石同学,托此关系,李竹林进入黄埔军校第七期学习。这一年是李竹林人生的分野。
李竹林从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后,先后入南京、武汉黄埔分校任教官。
西安事变后,中日开战的局势已经明朗,李竹林血气方刚,不甘民族受辱,毅然辞去教官之职,主动要求上战场,申请进入作战部队,获任某师独立机枪连连长,驻扎湖北沙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李竹林率部参加“八·一三”上海保卫战。是役,营长牺牲,李竹林代理营长指挥作战,被日军飞机扫射,断足趾二。
抗战全面爆发后,上海、广东、汉口、南京相继失陷。中国几乎失去了所有沿海通道,大量的战略物资被日军堵在了国门之外。李竹林伤愈,奉调至云贵边境。奉调前,李竹林升任团职。奉调云贵后,他亲督修筑滇缅公路。
此后,李竹林继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兵站部参谋长、国军滇缅警备司令,授少将军衔。
1942年,李竹林随远征军入缅甸,参加对日作战。
1943年夏,李竹林带领分队沿滇缅公路查看兵站破坏情况时,突遭日军伏击,突围时胸部中弹,医治无效,于缅北殉国。
一年后,李竹林的妻子抛下孩子,投进清江,追随丈夫而去。
李竹林牺牲后,留下当时才1岁的女儿,以及两大箱子遗物和一张照片。在上世纪60年代,这些珍贵的遗物化作了一缕青烟。找到当年那张照片,成了将军后人的心愿。《三峡晚报》于2009331A04版曾对此作过报道。
一名27岁的河北石家庄收藏爱好者于岳,在看到《三峡晚报》3年前的这篇报道后,委托该报记者将一张珍贵的照片转交给李竹林的后人。
李竹林殉国后,刚满周岁的女儿李竹青,被叔父收留。在上世纪60年代,李竹林的遗物和照片被烧毁。希望找到一张李竹林将军当年的照片,成了后人们的心愿。
李竹青的心愿在《三峡晚报》见报3年后,一位石家庄收藏爱好者完成了李竹林后人的心愿。
这位收藏爱好者名叫于岳,他在上大学的时候,开始迷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这段历史,开始阅读大量历史书籍和当时的战争遗志。积累了大量历史知识后,于岳特别迷恋黄埔军校这段时期的故事。
于岳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收入日渐丰厚的情况下,从2009年开始,他开始收藏这一时期的历史文物。在中国收藏热线上,于岳看到了一份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第七期同学录”,对方表示愿意出售这份藏品。于岳立即被这一藏品吸引,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从江西九江花1万元购买了这份通讯录。
据于岳介绍,这份通讯录为16开铜版纸印刷,厚有5厘米,重约3公斤。通讯录内有1000多名学员的照片和相关资料,每6名学员印刷在一页上。买到通讯录后,于岳开始将里面的学员照片扫描,并整理在自己的博客中。细心的他还在网上搜索每个学员的情况,当搜到李竹林时,《三峡晚报》的报道出现在他的眼前。
于岳在仔细阅读《三峡晚报》文章后,他赶紧给报社记者打来电话,并传来电子版照片,希望能完成将军后人的心愿。
《三峡晚报》记者在于岳提供的照片上看到,李竹林将军当时20岁,身着国军军服,戴着圆框眼睛,照片下方印有“通讯录,长阳巴山交华侬,二十,湖北长阳”字样。
记者随后与李竹林的外孙、小溪塔三中历史教师的易新取得联系,并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他。易新说,一家人对外公几乎没有印象,母亲李竹青已是古稀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公愈发思念。
易新表示,将放大这张照片,摆放在家中,以慰母亲思亲之情。
“谢谢这位有心人和晚报的报道。”母亲的心愿完成后,易新通过《三峡晚报》记者向于岳转达谢意。
“远征军将士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记住他们。”于岳说。于岳不仅为李竹林将军的后人完成了心愿,也为中国远征军研究留下了一帧珍贵的图片资料。
宜昌市民政局申报的抗战英烈李竹林已入选国家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李竹林有一个独女李作青,已是74岁高龄。生活在夷陵区小溪塔。当李作青得知父亲入选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李作青十分欣慰:“虽然父亲牺牲时我才1岁,但父亲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很高大,很精神。”李作青说,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去父亲战斗过的地方走一走,追寻父亲的足迹。“父亲牺牲后葬在哪里,至今仍不知道,这也是一直留在我心中的一大遗憾。”


第九章第七节 中国远征军中的大刀将军覃子斌


沈阳先生 撰稿

覃子斌(1892年—1944年),湖南省大庸县人,1913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抗战期间任中国远征军第54198594团团长,组建华夏敢死队与日军148联队在高黎贡山血战。1944511日,北斋公房战斗中覃子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队伍伤亡惨重。覃子斌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一条腿被炸断,但仍然继续指挥作战,最终攻占了北斋公房。战后,由于伤势过重,194462日壮烈牺牲,终年52岁。覃子斌将军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团长原型之一。
  
覃子斌,湖南省大庸县人,1913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抗战期间任中国远征军第54198594团团长。因为覃子斌脾气暴躁,容易发火,而且和上级领导的关系也不好,经常顶撞上级。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性格原因,或许早就被提拔为军长了。虽然覃子斌性格不好,但是他对手下的士兵却非常关心,而且他的作战能力非常强,善于使用大刀,所以在中国远征军中非常出名。
1944511日,中国远征军在攻占北斋公房时,覃子斌率领士兵展开了激烈战斗。
北斋公房两边有两座小山,在敌我对峙的状态下,覃子斌部队在东,日军在西,两座小山的距离大约只有三四百米,但覃子斌一方的后部有残留的敌人,日军的后方也有超越上来的盟军。

此时,覃子斌留下一批人在第一营守山,自己率领另一批人马去封锁从马面关到北斋公房的大路。
覃子斌率领官兵用炮弹攻击日军的四周,但仍然很难彻底攻破,后来日军也改变了策略,使用五架重机枪、十几架轻机枪同时扫射,这使得覃子斌的队伍伤亡惨重。
覃子斌在战斗中受了伤,一条腿被炸断,一双手也被子弹击中,但覃子斌坚持不肯撤退,让士兵背着他,仍然亲自指挥作战,最终攻占了北斋公房。
战役胜利后,士兵把覃子斌送到后方医院,但由于伤势严重在194462日壮烈牺牲,终年52岁。而此时升任覃子斌为198师副师长、晋升陆军少将的命令还在传递的途中。
覃子斌的遗体从前方抬回来时,所有士兵都为他悼念,场面非常感人。覃子斌牺牲时当过九年连长、九年营长、九年团长。部下多为湘西地区的农民,却也敢于为国捐躯。
国民政府追赠覃子斌为陆军少将,安葬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回龙观(烈士塔)右侧半山腰。墓地在文革中被毁坏,现已重立。
2015824日,覃子斌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第九章第六节 中国远征军殉国的唯一川籍将军闵季连


沈阳先生 撰稿

闵季连,四川省奉节县人,黄埔军校五期毕业,历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二厅上校专员、四川遂宁师管区少将副司令、36师副师长等职。1942529日在中缅边界亲临惠通桥前线视察指挥,不幸遭遇日寇飞机扫射轰炸,壮烈殉国。
闵季连,名国琦,字季连,以字行,四川省奉节县人(今重庆市奉节县),入黄埔军校五期就读于步科,同窗好友均视为兄长。
抗战军兴,因长于政治,先后奉调出任“第七战区民众动员大会”上校指导员(抗战时期湖北政府临时驻地恩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二厅上校专员(抗战时期临时陪都重庆)1940年调升四川遂宁师管区少将副司令。
闵季连基于报国素志,且痛恨日寇残暴,自愿参加作战部队,接任陆军36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
1941年冬,36师奉令由驻地四川潼南急行军驰援云南前线。时值隆冬,川省军用物资十分短缺,官兵在御寒衣物短缺及运输装备不足的条件下,在雨雪泥泞中穿山越巅,克服艰难困苦长途急行军,经保山抵达怒江前线。
19425月,日寇沿滇缅公路大举进犯,因惠通桥被炸断,日寇数百人乘橡皮筏渡过怒江接应架桥,以炮兵轰击对岸我军阵地及交通运输,并派飞机空袭,情况十分危急。
36师出征前,蒋委员长曾在重庆亲下手谕给师长李志鹏将军要求“与阵地共存亡”。
是时,36师尚未换装,闵将军与全师官兵凭藉爱国意志与血肉之躯,靠陈旧的装备奋勇御敌,经激战,肃清过江占领惠通桥两侧高地的日寇,旋构筑工事凭借怒江天堑严阵以待。
闵将军亲临惠通桥前线视察指挥,不幸遭遇日寇飞机扫射轰炸,壮烈殉国,时年46岁。是中国远征军殉国的唯一一位川籍将军。
年冬,闵将军灵柩由云南运回家乡奉节,国民政府于奉节协台坝广场举行国葬公祭追悼会后,葬于奉节李家坝。

第九章第五节 在弹尽粮绝时以身殉国的凌则民


沈阳先生 撰稿

凌则民,(1911-1942),湖南省平江县人,黄埔军校六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
1942年春,日军扩大对缅甸的侵略。时任国民党陆军第96288团上校团长,奉命改隶第五军、远征入缅。在与日军的战斗中粮弹缺乏,全团官兵伤亡惨重。
日军不断增加兵力,将该团阵地四面包围。凌则民率余部官兵坚持向日军反复冲杀,直至壮烈牺牲。
凌则民,字坚瑜,191112月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城关镇。少时曾先后就读于平江县启明女校附属小学、天岳书院明伧中学。
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科。毕业后,分在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历任少尉排长、上尉连长、少校营长、中校副团长兼军官教育班班长、团长等职。
1939年底,凌则民随部参加抗击日军的昆仑山战役。战斗中,他不幸左腿中弹负伤,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
19402月,凌则民伤愈重返部队,升任第五军96288团上校团长。
1942年春,日军扩大对缅甸的侵略。凌则民时任国民党陆军第96288团上校团长,奉命改隶第五军、远征入缅。以此引为平生无尚光荣之事,以战死异域,马革裹尸等语,与部属互勉。
19422月,凌则民率全团编入中国远征军后,由滇西开赴缅甸对日作战战场。初入缅甸时,他奉命将全团布防于腊戌国际机场,担负警戒任务,警备滇缅公路。
3月,率全团开赴曼德勒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
4月上旬,第96师奉命抵平满纳阻敌。第五军在彬文邢城与日军展开会战。
日军第55师团和18师团主力在空军、重炮和坦克掩护下,向彬文邢城发起了猛烈进攻。向该师猛攻。第96师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抵抗,凌则民指挥全团官兵对日军进行猛烈反击,战斗异常激烈。
战斗中,日军数发炮弹在凌则民的团指挥所附近爆炸,震得指挥所摇摇欲坠,团指挥所里一位军官被吓得跌倒在地上,全身发抖。
凌则民厌恶贪生怕死之徒,立即撤了这位军官的职务,并果断地指挥各营坚决予以反击。
凌则民指挥全团官兵与敌人苦战8天后,共摧毁日军坦克、装甲车10多辆,给日军以重创。远征军司令部为此通电表彰288团,并晋升凌则民为少将衔团长,奖赏缅币5000元。但他将这些钱全部分发给了全团官兵。
正当中国远征军积极部署歼敌行动时,负责西路对日作战的英国军队遭到日军的包围,致使中国远征军后侧受到威胁。
中国远征军不得不放弃彬文邢城会战,于19日拂晓开始向密塔、敏建转移,援救被围的英国军队。
转移途中,凌则民奉命率288团占据白达山642高地,阻击日军,掩护大部队驰援英军。
面对日军飞机、大炮的轮番轰炸,凌则民毫不畏惧,镇定自若指挥部队战斗。一批又一批的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狂叫着冲过来,均被打退回去。
因平满纳以北地形多开阔平坦,很少要隘可以利用,在日军优势火力攻击下,该师伤亡很大。凌则民仍沉着指挥所部英勇奋战,击毁日军坦克8辆,力挫强敌。唯因苦战日久,粮弹缺乏,全团官兵伤亡惨重,每天都有许多官兵牺牲。
18天以后,全团所剩无几,守于主阵地的三营打得只剩下3挺机枪和10多个士兵。最后,全团弹尽粮绝。日军则不断增加兵力,将该团阵地四面包围。
凌则民在率余部官兵坚持向日军反复冲杀,突围中,不幸中弹阵亡,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

第九章第四节 壮烈殉国于缅甸埋通激战的胡义宾


沈阳先生 撰稿

胡义宾(1906-1942),字履冰,江西省兴国县鼎龙乡湖溪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抗战爆发后,率部在豫南、鄂北地区对日作战。后率部编入中国远征军,在平蛮纳与日军会战。为掩护全军主力安全转移,胡义宾率部在埋通顽强阻击日军,壮烈牺牲。

胡义宾中学毕业后,受当时民主革命的熏陶,目睹国事衰败,外侮丛生,军阀横行霸道,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遂产生投身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志愿。
1924年,广东革命政府成立,组建北伐军,准备出师北上,打倒北洋军阀,统一全国。胡义宾闻听消息,高兴万分,立即奔赴广东革命根据地,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
胡义宾身材魁梧,臂力过人,在军校受训期间,学习努力,刻苦训练,很受校方的赏识。
1926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职,随北伐军转战各地,在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斗争中,英勇善战,屡挫强敌,以战功逐步摆升在陆军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五师政治部主任、团长及第23师旅长等职。
1937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时期,胡义宾将军义愤填膺,表示要亲上战场与日本侵略军血战到底,誓死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
不久,胡义宾奉令随部赴抗日前线,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在鄂北、豫南几次与日军的激烈战斗中,胡义宾均身先士卒,奋勇作战,曾负伤两次。
1940年春,胡义宾被提升为陆军第5军第96师少将副师长。率部与日军作战,转战于鄂北豫南等地,曾负伤两次。
1941128日,日本海军对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进行突袭,由此拉开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19421月,日军第十五军司令官饭田洋二郎率领两个师团经泰国麦索侵入缅甸,攻陷仰光后日军又增调两个师团,共约9.5万人,飞机250架,分3路北犯,妄图夺取整个缅甸。
19422月,中国政府为保卫国际交通线滇缅路,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应驻缅英军请求,遂以第五、第六、第六十六军,共10余万人组成滇缅远征军,和盟军共同打击日本侵略军。滇缅远征军由同盟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和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罗卓英和副司令长官杜聿明指挥,入缅支援英军作战。
中国和英国军队集合后,按预定计划分3路南下迎击日军。杜聿明所率第五军为中路军,师长戴安澜和副师长胡义宾各率的200师和96师,于194139日接替英缅军在同古的防务。
当时,胡义宾将军正在陆军第96师任职,根据上级的命令,他率部加入中国远征军的第五军战斗行列,进入缅甸作战。
19423月,胡义宾奉令率部加入中国远征军,从云南进入缅甸,抗击日本侵略军。由于装备太差,人情地理不熟等不利因素很多,战斗非常艰苦。胡义宾将军入缅后,立即视察部队,督促各级长官作好战备工作,并向缅甸人民宣传日本帝国主义是亚洲各国人民的敌人的道理。
胡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不久,胡将军又奉令率部转移,因敌人破坏了铁道,胡将军只好率部徒步行军,翻越野人山,费尽千辛万苦,转入埋通。不料,日军先期到达,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418日,日军两个师团主力在平满纳以北至梅克提拉的开阔地带,向第96师发起猛攻,战斗十分激烈。在平蛮纳大战中,胡义宾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鼓励士兵奋勇杀敌,报效祖国,狠狠地打击了入侵的日军。在大拱吉、同冈、野麦升诸战役中,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抵抗,率领部队浴血奋战八昼夜,重创疯狂进犯的日军。之后,担任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艰巨任务。
428日,日军第56师团占领缅北腊戎,围截奉命回国的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第96师退路。中国远征军接到撤退命令,开始自曼德勒经伊洛瓦底江西岸向八莫、密支那后撤。第96师分为两个梯队,师长率两个团为第一梯队,胡义宾率一个团和直属队为第二梯队。
430日,第一路军司令部急令各部向伊洛瓦底江后撤,驰援八莫、密支那,试图先固后方,再图进取。可是,日军抢占腊戍后,继续沿东线急进。
51日,胡义宾率部渡过伊洛瓦底江,向密支那转移。
53日,日军占领中缅边境重镇畹町,飞兵八莫,全速抢占密支那。
58日,密支那失守。
59日,第96师到达卡萨时,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得知密支那已于8日被日军攻陷的消息,乃决定第96师在孟拱附近占领阵地,以使第五军主力能经孟拱以北进入国境。
腾冲亦陷入敌手后,10万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归路被切断,处境十分艰难。第96师抵达孟拱西北孟关附近。因铁路为敌人奸细所破坏,乃改为徒步行军。期间,终日大雨不止,部队在崇山峻岭、道路崎岖的深山峡谷中艰难行进,伤病交加,给养十分困难,减员严重。
518日,第五军与日军第56师团激战。所部在南雅突遭日军袭击,便改道由新平洋走葡萄,继续前进。当行至埋通时,是夜,200师在即科地区通过细()()公路时,突然遭到日军第56师团两个大队的伏击。为掩护全军主力安全转移,胡义宾率部在埋通顽强阻击日军的战斗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5岁。戴安澜身负重伤,26日壮烈牺牲。
198311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胡义宾为革命烈士。20158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第九章第三节 同古激战中壮烈殉国的柳树人




 沈阳先生 撰稿

柳树人(1905-1942),贵州安顺县人,1924年在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后分配至国民革命军第5军。历任排、连、营长。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柳树人任国民革命军第5200599团团长,率团先后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昆仑关战役等著名战斗。
1941年,200师驻防贵州安顺时,在戴安澜师长的率领下,柳树人带领部队帮助家乡人民整顿贯城河,修筑公路,挖井取水。还捐款创办保民学校,免费为地方百姓中缺医少药者治病,帮助家乡人民做了不少好事,盛得老百姓的称赞。

1942年初,第5军奉命编入中国远征军序列,疾赴滇西。2月,日军占领仰光后,英国被迫同意中国远征军入缅。作为远征军的先头部队,200师的任务是接替英军在同古(东瓜)防线的防务。
38日,200师抵达同古。柳树人率领的599团随200师参加了著名的同古会战。
由于中英在战略合作上的矛盾,日寇逼近,英军急于撤退,以至孤军深入的200师在接守同古防务后,竟没有一个英国军官能够确切向200师介绍敌情,甚至连敌人已到达什么位置,兵力多少,这些基本情况200师都无法得知。
20日,200师与日军五十五师团在同古展开激战。200师在后援不至的情况下,孤军与四倍于己的日军激战了12天,使日军遭到重创。日军惊呼:自中国开战以来,从未遇过如此善战的中国军队。
200师在撤回国途中,通过细摩公路时,遭日军伏击。柳树人率团担任后卫,掩护全师突围。戴安澜在突围中不幸胸腹中弹,在辗转撤退回国途中,因伤过重,为国捐躯。
在营救师长戴安澜时,柳树人和副团长刘杰与日军激战中,身先士卒,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赠柳树人为陆军少将。
2015824日,柳树人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第九章第二节 敢于挑战日军白刃格斗之中国战神洪行

沈阳先生 撰稿

洪行(1900-1944)中国国民党陆军少将。湖南长沙人。早年考入湖南讲武堂第一期,后又考入陆军大学第十三期,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对日作战。1943年任中国国民党陆军第二军新编第三十九师师长。与该师参谋长彭劢被腾冲人民在抗日歌谣里同称为“一文一武”。
令中国人永志不忘的是洪行面对日军的挑战,气壮山河地给松本大佐写了一封进行白刃大战的应战书,应战书全文如下:

松本大佐:
蒙邀会猎地盘关,幸甚!
狼群入门,焉能不打!彼辈入侵,焉能不歼!久闻日军白刃格斗自誉为举世无双,故早欲领教一二,以饱眼福。届时,愿双方不发一枪,专以白刃格斗一见高下,如日军不怯,望三日上尔等布阵竖旗于地盘关,本将军将率队出山赴战!
中华国民革命军预备第二师 洪行
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洪行给松本大佐的应战书发出后的第四天,中日白刃格斗在地盘关开战。
1943224日,洪行亲率150名战士,手拿戴安澜200师所赠大刀,在地盘关大败松本。日战报资料称洪为“中国战神”,并悬赏缉拿。
当时,被称为“中国500个沦陷县最有骨气的”腾冲抗战县长张问德,以“日寇通缉洪胡子,洪行夜夜杀敌人”称赞。诗中“夜夜杀敌人”,即指洪率预二师1942年至1944年在腾北打游击,夜袭日军的战果。
在预第2师守备腾北期间,这位清正廉洁的民族英雄除了甘冒矢石冲锋陷阵之外,还经常斗笠赤脚,走村串寨,发动群众,在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洪行甚至亲自化装成苦力,混入飞凤山日军要塞的施工队伍中进行实地侦察,后被日寇意外留难,我方大惊,连忙组织营救,方有惊无险。
腾北换防后,洪行调任第6军新39师师长。1944年在滇西反攻战役的龙陵会战中奉命死守张金山、南天门,阻击从芒市方向增援而来的日寇主力,全师几乎拼光。
洪行因赴长官部召开军事会议,回程途中自驾吉普车失事而重伤。最后逝世于远征军第六军第二野战医院书记唐仁昭的床上。
19451月至4月的《腾越日报》曾反复刊载其遇难消息,“腾民无老少,极信仰不能忘”,各处皆“洒泪痛祭”。李根源更是伤心叹息“大小千百战,洪行死可哀”。 当年,洪行灵柩运回湖南宁乡。但其墓葬、尸骸均于1957年被毁。洪行之妻张乾芬因此远走新疆(1976年客死塔里木)
1993年中央人民政府对其平反,追认洪行为革命烈士,并重修洪行纪念碑。

第九章 中国远征军十大殉国高级将领 第一节 立功异域第一人戴安澜将军


第九章
中国远征军十大殉国高级将领

第一节
立功异域第一人戴安澜将军

沈阳先生 撰稿

戴安澜(1904年—1942年)。抗战名将,民族英雄,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
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安徽省无为县风和村人(即牛埠镇),生于19041125日。家境清贫,幼时读私塾,年长曾教私塾。1923年考入安徽公学高中部学习。喜读历史、军事书籍。关心国家大事,遂有效忠民族,献身人民之意志。1924年,投笔从戎,由于作战勇敢,得以步步升迁。后保送至广东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作战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后晋升为团长。
  1937
7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时,戴在国民党军队中任73旅旅长,曾先后参加过台儿庄战役、中条山战役、武汉保卫战等著名战役。在平汉铁路沿线的漕河、彰德等战役中屡创日寇。尤以鲁南台儿庄战役,戴将军火攻陶墩、计取宋庄,为台儿庄大捷,作出重大贡献。其间中艾山之战,更使日寇丧胆。当时,戴将军守中艾山,日寇向我军阵地猛攻,达四昼夜之久,戴将军率部奋勇抵抗,坚守阵地,并一一击退日寇之进攻。
19385月戴晋升为89师副师长,在师长徐庭瑶调(无为县人)领导下供职,19391月,徐庭瑶调升为装甲兵团司令,戴安澜充任师长,后又调升中央军王牌第五军第200师少将师长。
  1939
年冬,国民党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率部在广西大明山区与日寇战于昆仑关(在广西南宁市东北宾阳县附近)。昆仑关地形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侵占昆仑关的日本军队是在日俄战争时期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之主力第12旅团,及后来增援的两个联队,由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亲自在九塘指挥。杜部戴安澜将军率机械化师担任正面反攻,用火牛战术,冒着密集的炮火,爬向日军堡垒,冲毁敌军层层铁丝网等防御工事,重创日寇。戴将军亲赴战壕指挥,冲锋陷阵,首克同兴堡。昆仑关战役一个多月,歼敌5000余人,俘获甚多,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和联队长三木吉之助于九塘和昆仑关之间。战斗中戴将军身负重伤,仍奋勇作战,因此荣获国共两党联合颁发的三黄“宝鼎”勋章。戴将军初到昆仑关部署阵地时,即发出豪言壮语,说:“中国古时有上无三鼓夺昆仑之佳话,吾拟元旦夺取昆仑关。”后来果然如期攻夺。此役戴安澜被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1941
12月,日寇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横冲直闯,连陷香港、关岛、威克岛、菲律滨,侵占号称东方直布罗陀的新加坡军港。继之将其魔掌深入东南亚各国,进犯缅甸,西进印度洋上,直叩安曼群岛之门。驻缅甸英军,一路惨败,士无斗志。日寇步步北犯,致使我国西南边疆遭受严重威胁。
1942年初,戴将军奉调率部西移云南,时有中国军队出国远征缅甸日寇的消息,戴将军闻之,常与人说:“如能出国远征异域,始偿男儿志愿!”后果接出国远征入缅之令,他兴奋异常,高唱《满江红》歌曲,抒发爱国之志,乃召集全师战士,宣讲诸葛武侯远征史迹,勉励部属务期扬威国外,立功异域,为抵御外侮,保卫祖国而英勇献身。
  1942
年初,我国派出远征军进入缅甸,第五军和第六军从曼德勒向南推进,打击日本侵略军。318日,戴将军率第五军200师担任过远征军先头部队入缅抗日,进驻缅甸南部的同古(东瓜)地区,同日寇第55师团展开激烈战斗,戴将军以孤军深入,奉命固守十天,以待援军。同古地区乃一片平原,无防守之地势,戴将军沉着应战,坚守东瓜阵地,布防完毕,即作好遗嘱,决心作殊死一战,气势轩昂,可吞山岳。日军来犯我军阵地,一经接战,其中尉、少尉各一人即被我军俘获,并缴获日寇重要文件若干,使我军得知敌军在缅甸之兵力及番号。后经十余日激战,敌军终于无可奈何,乃陆续增援,至兵力超过我军八倍。然其死亡人数亦超过我军八倍以上。戴将军率部苦战了十二天,掩护了缅军第1师的安全撤退,救出英军战车团,英军拱手作揖致谢。同时还救出了此后在意大利战场上颇为著名的哈罗德·亚力山大少将。此乃中国远征军对英军、缅军作出的重大贡献。当时,英国《泰晤士报》也予以报道,表示赞赏。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远东战场上唯一的捷报。
  
戴将军完成固守东瓜,以待援军之使命已达,遂奉令突围,经一天一夜激战,进克棠吉据点。后因大批日寇由泰国、老挝边境窜入我军后方进行围攻,戴将军孤军作战,四面受围,形势危急,上级急令其突围回国,相机歼敌。戴将军率部突围,退入泰、缅老边区原始森林地带,无衣无食,以野草杂菜充饥,爬山越岭70余日,备极艰苦。
  
敌军据险阻击,1942516日大雨滂沱,戴将军在一个小平山坡上指挥夺取敌军阵地时,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胸腹,血流如注,当时又无医无药,伤口发炎溃烂,进军至茅邦时,流尽最后一滴血,526日下午540分与世长辞。年仅38岁。全军闻之,无不泪下。
当时缅境无木棺,将“马革裹尸”回国。途经保山,由于戴将军驻军保山年余,军纪严明,深受人民群众之爱戴,因之保山家家户户门前设祭。复经昆明、贵阳、柳州等地,至全州,将遗体安放于湘山寺内,沿途民众,隆重奠祭,无不怆然泪下,哀叹痛失英豪!
  
戴将军的精神和业绩,在当时曾得到包括国共两党和美英盟国在内的各方面的高度评价,称他是近代以来中国军人中“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美国官方认为,东瓜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蒋介石对此的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浦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
重庆的报纸称东瓜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英国的《泰唔士报》称之:“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
  
戴将军万里出征,为国捐躯,深受各族人民之敬仰和悼念。1942年秋季的一天,在国民党第五军留守处的广西省全县召开了一个大规模的追悼会,大会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主任李济深主持。在戴安澜烈士的遗像前,放满了花圈和挽联。
  
蒋介石的挽联是:
    
  虎头食肉负雄资,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末集,虚予期望痛如何
 
    
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人都题赠挽联以悼念,悼词云: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毛泽东敬挽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周恩来敬挽
  
    
   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
    
   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朱德、彭德怀敬挽
  
    
   海鸥将军千古
    
   气壮河山
    
         ――邓颖超敬挽
  
  1947
年秋,戴将军灵柩由广西全县运回芜湖赭山公园的小赭山南麓,安徽省各界人士为纪念戴将军为中华民族英勇牺牲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将灵柩安葬于芜湖市风景如画的小赭山之阳,并筹建陵园。戴将军的老同事杜聿明、徐庭瑶等专程来芜主持葬礼,并致哀悼。
  
美国国会授权总统罗斯福,在戴安澜去世后,向他颁发了美国军团功勋章。罗斯福在签署颁发勋章的命令中写道:“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在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国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同年12月,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澜的英名入似南京忠烈祠。
  
为了纪念戴安澜烈士的抗日英雄业绩,由安徽各界名流徐庭瑶、朱子帆等人发起,筹资创办一所工业职业学校,取名“安澜工业职业学校”。聘请戴将军之堂弟戴子庄为校长,校址定在芜湖市环城北路(即今芜湖市第二中学校址)。
  1956
9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1956103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向戴安澜将军的家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以褒彰将军,并致慰遗属。
  
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芜湖市人民政府1979年重新整修了墓地,并树立了石碑。左碑铭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颖超等先辈当年题赠的挽诗挽词挽联;右碑是将军生平简历;中碑是王昆仑所题“戴安澜烈士墓”。墓区林木茂盛,松柏长青,瞻仰的人们,终年不绝。

2018年11月29日星期四

第七章第十一节 戴安澜、杜聿明和孙立人之异同


沈阳先生 撰稿

戴安澜出身于安徽省无为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和多数勤劳大众一样,戴安澜的家人都过着男耕女织的简单生活,虽清苦倒也安稳。随着晚清政府的日渐腐败,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备受压迫,戴安澜的家人也是在被剥削被压迫中贫苦度日,这正激发了他要多读书以改变现在这种状况的决心。
戴安澜毕业于黄埔军校。他在古北口大战过,也参与过台儿庄战役,打败过很多的日军,立下了很多的战功。并且蒋中正也亲口赞扬过他,他也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人。

杜聿明,字光亭,也是汉族人,出生在陕西省。是国军的一个中将,也是黄埔军校的骨干。杜聿明跟戴安澜一样的是,他也参加过多场战役,立下了很多大战功。在解放战争后期,为了避免人民无谓的流血牺牲,以及保存古城北京不被战火毁灭,杜聿明带领手下将士向共产党投诚,完成北平和平解放。
戴安澜与杜聿明渊源颇深,杜聿明一直是戴安澜的长官,从刚开始抗战的时候就是,那时候戴安澜还是一名团长,杜聿明有很多的部下,但都没有他和戴安澜的交情要好。
后来,戴安澜与杜聿明一起带领一支军队支援缅甸,这支军队最后经历了失败,在无奈之下向中国境内撤退,这时军队里爆发了瘟疫,很多人都死在了这场瘟疫中,后来在路过野人山的时候遭遇日军的袭击,双方进行一番苦战,戴安澜将军长眠于此。
  戴安澜与孙立人虽同为将军,但处理事情的方式却截然不同,行事风格也受到人们的诸多非议。大多数人都认为戴安澜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人,而孙立人则更像是一个政客。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看法,是因为在一次重大战役上,戴安澜坚守军人的本职,以服从军令为天职,坚守阵地,不轻易撤退,而孙立人则采用迂回战术,放弃阵地。
尽管最后的结果证明孙立人的做法是对当时的战局是有利的,但是他的一意孤行却间接造成了戴安澜以及若干个士兵的死亡。所以对于二人到底孰是孰非,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到的结果自然也是不同的。
在戴安澜看来,军队是一个整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一个军人不是将军手中的棋子,任你随意摆弄,戴安澜的做法是对每一个军人负责。对他而言,军令更是大如山,他从大局考虑,即便搭上的是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孙立人则不在乎眼前的战局,战役的胜利才是他最终的目的,所以他不会去考虑别的,只考虑结果,才会使用迂回战术,保存实力。可是这种做法,只能赢得了一时,却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戴安澜的一生是短暂的,在战役中身受重伤,还坚持继续指挥作战,最终因伤情恶化牺牲在战场上,全军上下悲痛不已,百姓也自发送行,但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为国捐躯报效国家,这位戎马一生的将军用他的智慧与才能赢得了各方人士的一致赞誉,连敌军都对他的牺牲感到惋惜。
抗战爆发后,戴安澜率部先后参加了漳河保卫战、台儿庄大战、武汉保卫战、江西保卫战和昆仑关战役,每一场战役他都冲锋陷阵在前,每一场战役都因伤被抬下火线。率部长途奔袭东瓜时,他就给妻子留下遗言:“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时,他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

让戴安澜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老母亲。父母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含辛茹苦供他读了几年私塾,由于得到族人的帮助才得以到南京的一所中学上学。为了给他筹措去广东的路费报考黄埔军校,父母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光了。现在父亲已经去世,他想方设法把老母亲从成为沦陷区的安徽老家接到了贵阳,可母亲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自己种粮、种菜养活自己。而他因为战事在身,没有在她膝下尽过一天的孝。想到老母亲,想到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在田头劳作的样子,戴安澜泪如雨下:“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妈,儿子在缅甸给您磕头了!”
让戴安澜放心的是老母亲和自己夫人及四个孩子生活在一起,夫人贤惠而能干,孩子好学上进,自己死后他们一定能够自食其力。
打仗不是个人的秀场,而是靠整体的配合。戴安澜、杜聿明与孙立人三位将军都在抗日战场上为保卫国家付出过努力,由于性格不同,谁对谁错更不是谁能一言两语就说得清的。


第七章第十节  戴安澜赴缅作战前写的家书


沈阳先生 投稿
  
  戴安澜(19041942),国民党名将,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1942年,戴安澜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526日下午,在缅甸茅邦村作战中负伤的戴安澜因伤口溃烂感染光荣殉国,年仅38岁。

戴安澜之子戴澄东在回忆父亲生前事时,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出生在1941年,当时日军占领了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缅甸等地,中国西南大后方日益孤立,从陆上和海上取得国际补给的渠道逐渐被隔断,中国和英国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军事同盟。
1942年元旦前,200师到达与缅甸山水相连的云南保山,等候入缅的命令。2月底,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编成远征军向缅甸进发,中路作战的第5军既要抵御正面之敌,又要策应东西两路,任务最为艰巨。
  父亲在缅甸打的第一仗在距离当时的首都仰光50公里的同古。36日,父亲率师部进驻同古。38日,仰光即陷落。作为从仰光北进曼德勒的铁路要冲,同古成为阻止日军北进的一道屏障。3月的缅甸正值旱季,同古附近又是一片全无依托的广漠地区,对阻止日军进攻极为不利。待200师集结完毕之后,父亲就派兵到同古以南12公里的皮尤河畔,接替英军防务,掩护英军撤退。
  318日,驻缅英军全部撤退,日军跟踪追击。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敌遗尸20余具、步枪11支、轻机枪2挺、摩托车19辆。在清理战场时,还从日本军官的尸体上搜出日军作战部署图,摸清了敌军的底细。日军先头部队遭此打击后,其后续部队仍猛烈攻击。
321日,经过一整天的激战,父亲发现日军不断增兵,并配属重武器。援军不至,为恪尽职守,父亲准备战死同古。他给各团团长打电话,表明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命令各团营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然后,父亲就坐在小桌前,给母亲写了一封家书,之后又给军中至交子模、志川、尔奎三人写信,希望倘若自己战死,他们能够为自己善后,帮妻子儿女渡过难关。写完之后,父亲即将信与日记本装入他使用的作战皮包之中,他因决心战死,所以连一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也停了下来。

透过这段话,我们也看到了戴澄东公布的其父亲在赴缅参战时写的以下二封家书。可供了解戴安澜之研究。


亲爱的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生活费用,可与志川、子模、尔奎三人洽取,因为他们经手,我亦不知,想他们必能本诸良心,以不负我也。
安澜
民国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子模、志川、尔奎,三位同志鉴:
  余此次远征缅甸,因主力距离过远,敌人行动又快,余决以一死,以报国家!我们或为姻戚,或为同僚,相处多年,肝胆相照,而生活费用,均由诸兄经手。余如战死之后,妻子精神生活,已极痛苦,物质生活,更断来源,望兄等为我善筹善后。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想诸兄必不负我也。手此即颂勋安。
安澜
三月二十二日

1942年,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第5200师师长戴安澜到达缅甸同古。322日,同古保卫战进入危急关头,戴安澜开始作最坏打算。在下定死守孤城的决心后,他提笔给妻子写下了上述义无反顾而又儿女情长的家书。不过,这封家书没能寄出。妻子王荷馨见到这封家书时,见到的还有戴安澜的遗骨。
戴澄东又讲述了其父亲戴安澜牺牲时的一些情况。

  老乡说出“我们一定能回国”,父亲才闭眼。
经过同古、棠吉战斗,200师还有兵力5800余人,父亲决心要把这支部队带回国,尽快与军部会合,重整旗鼓,再击倭寇。但回国之路尽是险途,他们需要渡过两条大河,跨越三条公路。
200师在不见天日的森林中钻来钻去,没有给养,没有水喝,路经常走错,头顶上还有终日盘旋的敌机。
517日,父亲率200师越过细泡至摩谷公路时,没料到早有敌军兵力预先埋伏在公路两旁。待前卫部队通过后,敌人开始了扫射。
在滂沱大雨中,全师经过一夜激战才摆脱了敌人,伤亡惨重。父亲胸部、腹部各中一机枪弹。
如果在正常作战条件下,父亲应该可以挽救回来,但当时连日大雨,父亲的伤口被雨水浸泡后感染化脓,卫生员在奔跑中又丢了急救包,他伤势很快恶化,高烧不退。
部队到达茅邦后,在村旁有一座寺庙停下休息,待规划了回国路线之后,父亲示意身边的卫士把他扶坐起来,面对北方祖国的方向深情地望着,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没能说出来,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父亲牺牲的时候,眼睛都没有闭。我们家乡的说法是,人去世之前最后一眼看的是哪里的人,将来就会跟着他走。所以士兵很快找来父亲家乡的人,说:“请师长放心,按照你的部署,我们一定能回国!”之后,父亲才闭上了眼睛。
  
  父亲灵柩每到一地,民众都自发加入迎送行列
  父亲去世之后,工兵营砍了一棵攀枝花大树,将树干掏空作为棺木,将父亲的遗体入殓,跟随部队前进。但由于天气炎热,尸体开始腐坏,他们决定将父亲的遗体火化。士兵在瑞丽江的江心滩上堆放好木材,将棺木放在上面。为防止日军突袭,重机枪连还在两侧山头警戒。点火之后,两岸的士兵举手敬礼。之后,他们收殓了父亲的遗骨,放在棺木里。后来过关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华侨,将自己的棺木给了士兵,到了昆明之后又重新买了一个更大的棺木。
  从云南到贵州再到广西,父亲的灵柩每到一地,民众都要自发地加入迎送的行列,拜祭这位抗日英雄。194210,美国政府曾颁授父亲一枚懋绩勋章,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但到了“文革”时期,有人说“戴安澜是国民党,你们家的烈士证是假的”,然后跑到家里去抄家,这枚勋章也在抄家中丢失了,我之前去美国,在那里才看了一些这枚勋章的资料。
母亲在昆明看到父亲棺木之后要开棺验尸,好多人劝才放弃了。当时母亲心情很难过,听到父亲牺牲的消息她都想要放弃生命。
在父亲留给她的家书中,鼓励母亲要坚强地活下去,母亲也确实做到了,承担了这一大家子。除我们四个孩子,奶奶、三叔、四叔,还有我父亲几个好朋友的孩子都跟我们生活在一起,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大家庭,都要靠母亲打理。
那时家里的生活很苦,母亲用积蓄在贵阳购置了马车,雇人赶马车赚点生活费。我小时候冬天是没有棉鞋的,就是穿布鞋,裤子也是两条单裤。
直到1952年,大哥大学毕业分配到同济大学工作,我们才有了比较稳定的生活来源。
我结婚的时候,母亲在上海跟哥哥在一起,哭了一个晚上,因为她终于完成了父亲交给她的任务,最小的孩子也成家了。

母亲晚年常思念父亲,母亲经常念叨:几十年了,你父亲连个梦都没有托给我。母亲认为,父亲的魂还留在缅甸,因此没有托梦回来。
但茅邦所在地现在是缅甸军事禁区,经过外交努力,2011年,我终于有机会去缅甸寻找父亲的牺牲之地。
不过,缅甸的地图上并没有“茅邦”这个地名,莫洛附近只有一个与之发音相似的村子,但已废弃。我穿过原始森林,迷了三次路才找到茅邦,深刻知道父亲他们当年有多么不容易。
  父亲牺牲的时候我还未满周岁,之前光晓得父亲是抗日英雄,后来到了统战系统工作,有了一点时间,才了解了更多。我不好写回信,就谈一谈心里话。
  父亲是很关爱子女的,父亲出去打仗以后,二哥咳嗽得很厉害,他很着急,训练之余就打电话回家问有没有请医生之类的。在缅甸打仗的时候,还惦念着给姐姐买皮鞋的事。要我来形容,母亲的爱像月光,感受得到看得到,父亲的爱像阳光,感受得到却看不到。一旦国家需要,这种爱就要融化到国家中的爱去。父亲临终前,身边的人问对家里有什么交代,父亲摇了摇头,他最关心的就是部队怎么能回去。父亲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对子女对家庭的爱融化到了其中。
  忠则尽命。
所以我告诫自己不能犯错误,不能玷污父亲的名声。还要努力做好,做一个于国于民有用的人,成为正能量的人。这样才能做一个对得起父亲的人,对得起前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