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3年6月27日星期二

醒悟(221)

 


41  医闹

221

 

南阳生外祖父的老战友 96岁的老中医柴健华在曾经的老战友潘仁书的儿子潘光复陪同下,从内陆顺利地抵达了香港。

柴健华见到了已先前抵达香港的老伴王嫣嫣。

当天晚上,潘光复邀请了一帮香港医界的朋友,为柴健华、王嫣嫣举办了一个欢迎晚宴。

潘仁书曾经创办了一个诊所,这个诊所曾让他的儿子潘光复经营管理,但潘光复不善管理这个诊所,大学毕业后担任了香港媒体的一名记者。

前来赴宴的客人大多是这个诊所的医生和员工,其中也有在民国时参加过国军的军医老兵。但令柴健华不解的是,为什么他的老战友潘仁书没来?王嫣嫣悄悄地告诉他:潘仁书病重,不便前来。

晚宴上,诊所的主任医生白冰清大夫问柴健华:“柴老,你是老中医,你能到香港来安度晚年,我非常高兴,我很想了解大陆的医疗现状。我的祖父曾在内地当过赤脚医生,我小时候常听他讲述医病救人的故事,他也常教我学点医学知识。但他从没给我讲述赤脚医生的那些往事。”

白冰清大夫大约50岁出头,曾在台湾的一所医科大学学习过。

50岁的人,心宽了。争过了;拼过了;得意过;失意过;该有的都有了,不该有的也不作非分之想,一切都习惯了。当年的豪气化作了宽容,当年的棱角磨成了圆润,当年的拼斗换来了今天的安逸。偶有不顺,一笑了之,并不放在心上。

50岁的人,因为没有了家庭琐事的干扰,可以专心致志地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工作一辈子,一切都轻车熟路,又认真,所以绝无差错。50岁的人干事、做人都让人放心。但五十岁的人也会充满回忆;50岁的人需要亲情;50岁的人渴望健康;50岁的人心里!是淡淡的忧伤、浓浓的无奈……

年已50岁的白冰清大夫就是这个年龄段的人。

白冰清大夫说,他在台湾学习时曾认识了一个佛学大师,佛学大师对他说:“我的人生是从50岁开始的。以我的经验来说,50岁是人生的折返点,由此人生可分为两段:50岁以前是打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往往为立足社会、养家糊口而疲于奔命,基本上是为别人活着:50岁以后、经济基础已经垫定,职业也已经完成,这才到了实现自我、创造自我最有价值的阶段。” 他说,人生就是一场长达百年的马拉松,五十只走到一半,另一半行程才是真正的人生。

白冰清大夫笑着对柴健华说:“柴老,我很想知道你在50岁之前的从医人生,其实我很想知道中国那时的医疗发展情况。

柴健华说道:19689月,当时中国最具有政治影响力的《红旗》杂志第三期发表了一篇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文章是一篇关于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公社培养赤脚医生的调查报告,介绍了王桂珍等人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先进事迹

1968914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此文,也就是在这篇调查报告中,第一次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式称为赤脚医生。从此,赤脚医生就成为半农半医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随后《文汇报》等各大报刊纷纷转载。从此,赤脚医生的名称走向了全国。赤脚医生,成了上世纪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期开始出现的名词。

柴健华继续说道:赤脚医生指没有固定编制,一般经乡村或基层政府批准和指派的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受当地乡镇卫生院直接领导和医护指导,他们的特点是:亦农亦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或是白天务农,晚上送医送药的农村基层兼职医疗人员。

赤脚医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物,是农村社员对半农半医卫生员的称呼。合作医疗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事实上,赤脚医生这种称呼并不是官方制造的,反而是民间先叫起来的。南方多种水稻,下田要赤脚,久而久之,走乡串户的乡村医生也要赤脚,于是就被成为赤脚医生了。后来,当毛泽东也知道这个称谓的时候。当时,毛泽东看到《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这篇文章后,在文章的眉头上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

毛泽东的六二六批示经报刊公开发表之后,当年的中国大地上立即掀起了一股学习赤脚医生、学习王桂珍的热潮。还有人不顾路途遥远,自带干粮,千里迢迢从各地赶到江镇公社观摩学习,安静的江镇一下子热闹起来,王桂珍也被这种热潮渐渐推向了荣誉的巅峰。

19699月,从未离开过上海的王桂珍奉命来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20岁生日庆典活动1974年,王桂珍代表中国上百万赤脚医生参加了第二十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这次会议之后,王桂珍的名气和影响越来越大。后来,拍摄的一部反映赤脚医生的电影,即以她为原型。

1978年,王桂珍到川沙县一家企业当了厂医。1987年落实政策,她通过医师考试进入镇卫生院工作。1999年退休之后,她与丈夫一起创办了浦东振兴印刷厂。由于夫妇二人都是非常实在的善良人,所以在当地人缘关系极好,为人处世更是有口皆碑,令人敬重。

柴健华又说道:

1966810日,由覃祥官领创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乐园公社杜家村大队卫生室静悄悄地挂牌。覃祥官的人生轨迹也与王桂珍有许多相似之处。

19681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反映乐园公社创办合作医疗的调查报告——《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文中特别提到,杜家村大队卫生室赤脚医生覃祥官是一位忠心耿耿为人民白求恩式的好医生。一夜之间,覃祥官就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

随后,覃祥官多次出国访问作报告,介绍中国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4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并当选为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晚宴上,柴健华与潘光复邀请的那帮香港医界朋友聊起了内陆文革中的赤脚医生那些事,也闲聊了中国早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其实,这些来自香港医界的朋友,大多曾在内陆当过医生或护理,也有不少是当年的赤脚医生。但定居香港时间久了,对那段回忆也就显得有些零乱。

1 条评论:

  1. 群體心理探索小說(瀋陽 著)

    今天像烏鴉暫時湊合起來,明天又像野獸一樣四散而去。社會上的流氓集團、烏合之眾的交往就是如此,今天臭味相投便雜湊在一起,明天利益相悖,便作鳥獸散。這是一本探索群體心理的另類小說。但愿這個世界能有更多的人從噩夢中醒悟過來。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