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3年6月14日星期三

醒悟(195)

 


195

 

周建国与潘光复和柴健民闲聊起文革中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集团”和“一打三反”运动时说:合肥市33人反革命集团案,可说是当时的第一大案。首犯沈志锐被枪决的时间是1970216日。定案的时间是1968816日。“一打三反”运动,以1970130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为开端,也就是说,这个指示下发才半个月,沈志锐就被枪决冤杀了。

著名的遇罗克无辜被害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公、法军事管制委员会和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于19703 5日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遇罗克被害时间比沈志锐被枪决时间相差20天。

判决书认定遇罗克,男,1942年生,汉族,北京市人,家庭出身资本家,本人成份学生,系北京市人民机器厂徒工,住北京市朝阳区南三里屯东513号。父母系右派分子,其父是反革命分子。遇犯思想反动透顶,自1963年以来,散布大量反动言论,书写数万字的反动信件、诗词和日记,恶毒污蔑诽谤无产阶级司令部,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又书写反动文章十余篇,印发全国各地,大造反革命舆论,还网罗本市和外地的反、坏分子十余人,策划组织反革命集团,并扬言进行阴谋暗杀活动,妄图颠覆我无产阶级专政。遇犯在押期间,反革命气焰仍很嚣张。遇犯罪大恶极,民愤极大。

文革中著名的林昭案,林昭于19684月被秘密处死,林昭被害时间比沈志锐被枪决时间相差近2个月。

林昭,1932年生人。林昭生长于江南苏州的柔弱女子,性格温文尔雅,可她在那万马齐喑年代所表现出来的决绝、雄壮、英勇的反抗气概和追求自由的卓毅精神,可惊天地,可泣鬼神,可昭日月,千年之后仍会令人泣血荡气。

请听听林昭那字字喋血、声声铿锵的自白吧:我是林昭……你记下来,双木三十六之林,刀在口上之日的昭!刀在口上也好,刀在头上也好,今天既然来了,也就没那么多的功夫考虑那么多的事!” “我很知道反抗者在我们的制度下意味着什么,而走反抗者的道路在我们的制度下又将遇到些什么。”“顶多也就是死!他们杀机已定,哀求之与痛斥之,其结果完全相同!”“不,我没有错,决不向邪恶低头我怎么能认错!我没有错!”“利害可以商榷,是非断难模糊!”“没理都是你们的!有理都是林昭的!”“不怕你们把林昭磨成了粉,我的每一粒骨头渣儿都还只是一颗反抗的种子!

这个表面柔弱、通体血性的女子出生在一个有民主气息熏陶的家庭。有家传的政治基因。她父亲受过英国教育,受到威斯敏斯特民主的影响。在民国时代从政时清廉自洁。她的大舅是1927一二事变中被杀的早期共产党人。她幼承庭训,从小学会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1957年反右时,她为遭受围攻的北大同学说了几句公道话,由此开始了悲壮的命运。先是被划为右派,后被打成反革命入狱。噩运的同时也伴随着她对国家、社会、民族的独立省察,而这种省察又带给她更大的噩运,直到走上刑场。

林昭省察和追求的核心是自由,并深知在这个国度里建设自由社会的艰难。我们反对什么,那是很清楚的,可是我们到底要建立什么呢?要把自由的概念化为蓝图而具体地按照它去建设生活,可不是一件简单轻易的事情,特别是要在这样一个广大分散痼疾深沉的国家里来建设它,就更是复杂艰巨!

继林昭之后,中国又出了个张志新。沈志锐、林昭都

是反右运动的产儿。沈志锐早年带着弟弟参加了新四军,后在抗大学习过。沈志锐参加过辽渖战役,当过炮兵、坦克兵,立过功,流过血。沈阳解放后,参加过军管,后在沈阳市总工会工作,在沈阳第十一中学任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调任上海市北郊中学任副校长。对教育工作提出了建议。在反右运动时,因校方没能完成右派指标,因他曾对校方的教育提出过建议,结果就将这些建议作为右派言论,被打成了右派分子,押送到白茅岭农场劳教。摘除右派帽子后,被派往合肥一家砖窑厂打工。

张志新与沈志锐、林昭不同的是,她是文化大革命的产儿。

周建国说:

林昭于19684月被秘密处死,林昭被害时间比沈志锐被枪决时间相差近2个月。张志新是在19691月开始被批斗。很难知道被冤杀的沈志锐对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感受,但张志新在沈志锐、林昭死前已开始了对文化大革命的思考。并由对文化大革命的思考走向反革命,在19752月被处死。与沈志锐被枪决的时间1970216日,相差了整整5年。

三人都死于反革命罪。沈志锐是从革命军人――党的干部――右派――反革命,林昭是从大学生——右派——反革命,张志新是从机关干部——被批判者——反革命。但林昭是非党人士,沈志锐和张志新是共产党员。

从反右到文化大革命,从反击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标志着中国政治运动由党外到党内、由局部到全面、由一定范围的批判到全国性动乱的升级。沈志锐、林昭和张志新不仅个人角色不同,面临的历史环境也有很大差异,这就决定了三人的蒙难过程、抗争的表现形式,包括所使用的语言有相当的差别。

但这种差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三人都从独立思考走向毅然决然的抗争,并在抗争中继续深入思考,而思考使他们的抗争更坚决,更深沉,更义无反顾,做到面对死亡慷慨从容、大义凛然。

张志新,受迫害前在辽宁省委宣传部工作。1930年生于河北天津市,曾就读于河北省天津师范学院。父母亲都是知识分子。她父亲于上世纪30年代曾在河北省立师范学院音乐系当教员,因质问和揭发校方的不合理行为而被解聘。为人颇有正义感。多次对孩子们讲:你们要记住孙中山先生的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需要你们这一代去开拓,不要做呆头呆脑的人。和林昭一样,家庭熏陶对张志新的成长不可忽视。如她在1952年申请加入共产党时所言:幼、少年阶段受父母的影响,培养起了坚强刻苦的性格,不屈服的精神

张志新有坚定的信仰,同时又是对真道理坚定无畏的追求者。这种坚定无畏执着达到了奋不顾身的程度:虽千万人,吾往矣!林昭是这样,张志新更是这样。而林昭比张志新幸运的是:她还有来自大西北荒原的一小群《星火》杂志战友,还有同被划为右派的张元勋等几个心灵相通的北大校友。而可怜的张志新却与沈志锐一样,始终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没有同伴,没有一个志同道合者,孤身一人,绝对孤立的去怀疑、思考、探索、求真、抗争、反抗,直至走上刑场。

林昭在狱中写下14万言意见书,张志新在狱中也写下十几万字的思考材料。但沈志锐却什么也没留下。沈志锐受迫害的情况至今鲜为人知。

沈志锐以“反革命集团首犯”罪名被判处死刑。可以说是在文革中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集团”和“一打三反”运动时第一个牺牲品。沈志锐这个名字对大多数国人来说比较陌生,但他注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反极左、反专制、反黑暗势力的第一人。林昭和张志新的死,都是个人的受迫害的案例,而沈志锐的死却是代表了一个“五一六反革命集团”的灭亡,他是这个“集团”的“首犯”。

周建国长叹道: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在研究文革史,我却依然找不到关于文革中合肥市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集团”和“一打三反”运动时的详细资料,这是一段被掩盖的历史。

1 条评论:

  1. 群體心理探索小說(瀋陽 著)

    今天像烏鴉暫時湊合起來,明天又像野獸一樣四散而去。社會上的流氓集團、烏合之眾的交往就是如此,今天臭味相投便雜湊在一起,明天利益相悖,便作鳥獸散。這是一本探索群體心理的另類小說。但愿這個世界能有更多的人從噩夢中醒悟過來。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