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何派林彪抢占东北
编撰 波特兰先生
1945年,希特勒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了。但是在亚洲战场上,日本侵略者尚有78万关东军驻扎在中国东北做困兽犹斗。美军8月6日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敦促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
斯大林则在三天后命令150万苏军全线挺进东北。
自从8月8日,苏联红军在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统率下进入东北与日军作战,全歼关东军主力六十七万人后,日本就在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反抗异族入侵的斗争史上增添了新的胜利记录。
日本关东军不战而降,苏军取代日本侵略军而占据了中国东北大城市、重要工业基地和港口。苏联红军对日本关东军成功的装甲闪击战,彻底摧毁了日本在亚洲大陆上最后一块立足之地,同时也使东三省进入了一个权力真空期。
为了抢占胜利果实,蒋介石一方面电令八路军禁入关东,一方面调兵遣将,将大量精锐部队由美军飞机和军舰,从海上和空中赶运东北。国共双方为了争占东北,以作战略基地,于是就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争夺战。
此时,毛泽东比所有人都敏锐地认识到东北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东北约有12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地缘独特,处中国东北边陲,形若鸡头,扼守山海关;又与苏联、外蒙、朝鲜比邻,回旋余地很大,进可图中原,退可守辽东,再退可走苏联;东北又是当时中国、也是亚洲工业最发达地区,这是日本把它作为称霸亚洲的工业和军事基地来建设的结果;东北也是中国最富庶地区之一,江河水系交织,土地肥沃辽阔,农业潜力很大,森林植被资源在全国首屈一指,各种矿藏储备极为丰富。
中共中央军委从8月份起,接连发布七道命令,命令晋察冀、冀热辽解放区的八路军部队向内蒙和关外进军;命令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率部迅速向辽宁进军;命令东北地区的吕正操、张学思、万毅等人,各率所部进军东北城市。
此外,中共中央还决定派万毅,率足够组建一百个团的干部,先行奔赴东北,开辟地方工作。
毛泽东另出一招:让原本要南下山东的林彪,在半道上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派他抢占东北去!
最初中央打算让林彪前往山东解放区,但是在1945年8月25日,林彪一行登上了美军一架飞机,直飞晋东南黎县的长凝临时机场。
关于这次难忘的飞行,杨得志回忆道:
“飞机是绿色的,有两个螺旋桨,舱门很矮。给我的印象很深的是飞机的大门关不严,起飞时螺旋桨还得靠人推动。机舱的小窗口底下是铁座位。机舱板是弧形的,坐下去直不起腰,头也抬不起来。在飞机上坐定后,我才看清了全部同机人员。他们是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薄一波、陈赓、肖劲光、傅秋涛、李天佑、邓华、陈锡联、陈再道、宋时轮、邓克明、江华、聂鹤亭、张际春、黄华,还有林彪。”
在一架飞机上,居然集结了我们党这么多的高级党政领导和军事指挥,除了说明任务的急迫,也表现了毛泽东和党中央非凡的胆略。
这次飞行是毛泽东下的一步大胆至极的险棋。在这架飞机里,日后共和国的元帅就有三位,中将以上的将领多达十四名。只要出点意外,共和国将帅就会锐减三分之一。
当国民党谍报人员呈报美机运送人员名单时,蒋介石看了大叫一声:“哎呀!”他放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原来,毛泽东考虑再三,决定改变原定部署,派林彪远赴东北去接替彭真的工作。
和往常一样,每到关键时刻,毛泽东就运用林彪这颗棋子,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毛泽东对罗瑞卿说过他的心思:“受任乱军之际,奉命于艰难之间,只有林彪去了才可以把东北的党、政、军、民各方面统一起来。”
毛泽东把经略东北的重任交给了林彪。林彪受命调兵遣将、日夜兼行、全力奔赴东北。
与此同时,冀热辽、延安、山东等解放区抽调了10多万部队、2万多党政军干部,也一起北上东三省,建立了后来威震天下的四野的前身:东北民主联军。
在1945年的东北战争中,蒋介石已把宝押在了杜聿明身上。8月31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和国民党中常会通过了《收复东北各省处理办法纲要》,任命熊式辉为行营主任、杜聿明为保安司令;9月初立法院长戴传贤召开会议讨论东北接收办法;10月12日熊式辉等人抵长春,与苏军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开始艰难的谈判过程。
当共产党军队马不停蹄,已经有10万人开进东北时,蒋介石采取了军事接收行动,想使用飞机空运和军舰运兵方式,抵达东北。
林彪前脚刚到东北,杜聿明后脚就带着第13军和第52军杀到了。杜聿明率部进攻山海关,10天之后攻克锦州,一路向北,兵锋直指沈阳。
解放战争东北战场的大幕,便由这两位黄埔生拉开了。林彪曾指挥115师在山西平型关打了日军第21旅团的
埋伏,虽杀敌不过千余,却破灭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杜聿明打的是硬仗,鏖战而胜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师团下属第21旅团。如今,两人在东北重逢,黄埔一期对黄埔四期,东北局势变得十分紧张。
在短短的十个月内,中共中央派往东北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多达二十人。他们是:
彭真、罗荣桓、陈云、高岗、李富春、李立三、张闻天、蔡畅、林枫、黄克诚、王首道、谭政、程子华、陈郁、云泽(乌兰夫)、肖劲光、万毅、吕正操、古大存。
在1945年8月的中旬,山东省黄县两个毫不起眼的小码头——龙口和栾家口,突然沸腾起来。须臾之间,汽艇、帆船、渔舟和木划子云集码头。一批批行装简便的八路军指战员和地方干部,从鲁中、滨海、胶东各区涌来这里,等候上船。
与此同时,晋、察、冀、绥、辽、热各省所有通往关外的陆路上,都有八路军兼程行军,日夜不舍。几路大军像几条人龙汇聚在山海关,然后乘火车、汽车、马车或徒步进入东北三省。
中央抢占东北的宏图大略,激荡起各地将领的勃勃雄心和一腔热血,他们纷纷上书要求前往关外,威名远播的许世友,当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海运总指挥,经他的手,将六万多大军从海上运往辽西葫芦岛,而自己却迟迟未接到出发的命令,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像许世友这样渴望到东北建功立业的将领还大有人在,林彪也是一个。土地革命时期,林彪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战功,累迁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成长为毛泽东、朱德麾下的著名战将,令国民党将领望而生畏,被誉为“战神”。抗日战争时期,林彪指挥了平型关战斗,歼敌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千余人,缴获了大量军需物资。林彪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夜之间,“常胜将军”的美名传遍神州。
蒋介石怎么也不会想到毛泽东号令抢占东北的同时,毛泽东还在酝酿在东北建立一支人民空军队伍,首先是建立一所储备空军人才的航空学校。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们预见到被日本帝国主义占据14年的东北地区,会留下一些机场、飞机和航材。中共中央决定,利用日军在东北留下来的机场设施、飞机和航空器材,在东北创办一所航空学校,为建立人民空军培养人才。
中央决定在东北创办航校,并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派往苏联学习过航空的王弼、常乾坤等同志。为了建设好航校,中共领导者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先后多次给予具体指示。
毛泽东在接见建校有关人员时指出:“我军在东北要筹建一所航空学校,你们去东北要走很多路,也是个万里长征。那里生活很苦,但英雄有用武之地,艰苦得有意义。”
刘少奇在分别召见航空研究小组组长王弼、副组长常乾坤时指出:“党中央决定派一批航空人员去东北,为创办航校做准备。到东北创办航校是件大事,是党和人民创建航空事业的一个开端,要有坚强的信心和决心,要有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一定要把航校办起来,而且一定要把它办好。”
周恩来在接见赴东北筹建航校人员时指出:“你们是放出的鹰,遇事要多动脑筋,我们离你们远了,你们要多和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联系,请示工作。”
任弼时召见常乾坤时指出:“中央要你们马上赶到东北去,设法创办一所航空学校,为的是给将来的人民空军建设培养技术骨干。”
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毛泽东和党中央已经着手筹建中国空军的准备,筹建航校,就是培养自己的航空人才。眼下日本人投降了,留下了数不清的军用物资,包括飞机、器材,废弃的机场。筹建中国空军的时日,就在现在了,决不能错失这个机会。
在林彪的指示下,东北民主联军收编了一支归降的日本关东军航空队伍。延安派出了一批批航空人才,其中包括820起义机组人员。常乾坤、王弼就是在这个时候,领导各路航空人才,逐步汇聚到沈阳。
由于战局变化,林彪在东北朝阳时对前来请示的常乾坤、王弼说:“目前情况紧急,你们立即离开朝阳,可去吉林的通化。”
通化,由此成功地建立了东北老航校,通化也成了人民空军诞生的红色摇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