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3年1月17日星期二

漫談春節(话说春节祭神)

 


话说春节祭神

——春节民俗溯源之二十五

 

近来,中国大地祭神活动已经变成了“公祭”。改革开放之初,全国很多地方对民间信仰还噤若寒蝉之时,福建省便率先开放了妈祖信仰,而后的清水祖师、保生大帝……各位神明都“各显神通”,担负起维系闽台缘、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任,因为台湾重要的民间信仰基本上都是从福建等大陆东南沿海地区传入的。大陆迁台的先民们,为了求得神佛保佑,他们大都随身携带原籍原乡神明的“香火袋”,即从大陆原籍地区地方庙宇的香炉中取些香灰带到台湾,一旦在台湾扎下根来,便立刻建立庙宇供奉原籍的地方神明,供上从家乡千辛万苦携来的香火。台湾地区妈祖(天后)等地方神明的庙宇,基本上都是大陆祖庙、祖庭的“分香”,即将大陆祖庙的香火引到台湾地区新建的庙宇中。通过“分香”,闽台保持着割不断的情谊。

 

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就是彼此保持了相同的文化心理认同,而共同的神明信仰则是中华民族保持持久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中国”这个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文化构建,祥云火炬、鸟巢、水立方……“中国”这个概念的文化构建充满活力,正在不断“开来”;而作为历史文化的“集体记忆”,我们也要“继往”。于是共同的神明信仰已成为中国人身份认同不可或缺的内容。

《论语·八佾》第十二章:“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按现在的说法:祭祀祖先就如同祖先真在那里,祭祀神就如同神真在那里。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由别人代祭)那就如同不祭祀一样。孔子说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句话常常被当作儒家是无神论的最有力证据,不过那些专家学者也许是忘了,孔子吃饭前总要先作祈祷的。

 

对地方神明、先贤的崇拜,是历史留给我我们的宝贵文化,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重要文化心理基础,但这些“神明”却必须由人们的不断祭祀,才能维持其(文化)生命的延续,不断发挥其有益的社会功能;如果长期不去祭祀、纪念,人们就会把这些“神明”忘记,而这些“神明”背后所代表、所凝聚的中华民族宝贵的共同精神遗产也会因之而丧失。

 

具现有文字可考,中国祭祀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系社会。种类大致分为祭天地、社、祖、灶几种。在酒没有出现之前祭祀主要用水,称之为玄酒,后来发展到用五齐,即: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沈齐。

 

前人常以皇天、后土并称:皇天指天神,后土指社神(土地神)。社神中以社稷为首,它包括“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之神。社代表土地神,稷代表谷神。

 

我们从出土于商代的陶器和青铜器中发现出土文物中以酒器为最多。《礼记·礼器》中的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表明商代举行宗庙祭祀活动礼仪方面以经有森严的等级制度。

 

周朝是我国古代祭祀规格化、制度化、走向成熟化的时期。祭祀活动中饮酒成风在商代达到高峰,这也是促成商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

 

 祭祀不单单是汉族人特有的活动,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至今也同样保存有各种各样的的祭祀活动。如傈僳族的祭祀山神,布郎族的祭祀雷神等。

 

原始宗教起源于巫术,在中国古代,巫师利用所谓的“超自然力量”,进行各种活动,都要用酒。巫和医在远古时代是没有区别的,酒作为药,是巫医的常备药之一。在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上天、神明和文章来源:cnwinenews.com祖先享用。战争决定一个部落或国家的生死存亡,出征的勇士,在出发之前,更要用酒来激励斗志。酒与国家大事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反映周王朝及战国时代制度的《周礼》中,对祭祀用酒有明确的规定。如祭祀时,用“五齐”、“三酒”共八种酒。主持祭祀活动的人,在古代是权力很大的,原始社会是巫师,巫师的主要职责是奉祀天帝鬼神,并为人祈福禳灾。后来又有了“祭酒”主持飨宴中的酹酒祭神活动。

《楚辞》中的名篇“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哀伤。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但我们可以认为《九歌》其实就是祭神歌。

 

祭神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祭祀活动。按习俗说,中国神明太多,春节期间主要祭祀的神是灶神,还有土地神、五路财神、福禄寿三星神。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