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著
Shenyang
今日澳大利亚季隆景色
1
我设想中撰写的《莫理循传奇》共5卷,原已完成的《铁蹄下的中国》第1卷初稿,其实是《莫理循传奇》第2卷的素材稿,此卷主要叙述了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GE Morrison)从上海到仰光的经历。
本书《莫理循传奇A卷》叙述的则是莫理循青少年时代的经历。
2
苏格兰北部悬崖
莫理循家族是挪威斯堪的纳维亚人后裔。莫理循的先祖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莫理循家族的族徽是一根漂木。据其家庭族族谱记载,他们的老祖宗是个幸存的船难旅客。沉船后,他抓住一根漂木浮到一个小岛上。这个小岛就是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赫布里底群岛最北边的刘易斯岛。由此,莫理循家族的族徽是一根漂木。
莫理循家族中的许多人后来都移居到苏格兰北部。
莫理循的祖父于1790年出生于默里郡,1815年结婚。他是个乡村商人,还是个苏格兰教会的长老。莫理循的祖父共生了八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儿子叫乔治,乔治就是莫理循的父亲。乔治. 莫理循于1858年年底离开苏格兰,抵达墨尔本,开启了移民澳大利亚的新生活。莫理循的父亲生有四个儿子和二个女儿,莫理循是第二个儿子(长子)。
1877年,15岁的莫理循开始热衷于狩猎。16岁时开始写他自称为“奇特的日记”。
莫理循性格很特别,他喜欢冒险和四处游荡,渴望成为一个冒险家。他曾对人说:“我喜欢游牧人东飘西荡的生活,喜欢单枪匹马走上旅途。”
1879年2月,莫理循刚过完17岁生日之后不久,便徒步从家乡季隆走到昆斯克利夫。18岁时,莫理循驾驶独木舟在墨累河上探险。
其实这种独自闯荡的爱好从他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并且贯穿了他今后的一生。
期间,莫理循曾就读于墨尔本大学,但在药物学第二次专业考试中,考了个不及格。只得中途退学。
莫理循退学后,作为普通船员在贩奴船上打工,游历了南太平洋诸岛,发表《昆士兰贩奴船之旅》,并在《导报》连载。
莫理循后来又以诺曼顿为起点,从北到南穿越澳大利亚。那时,他才20岁,就单人徒步旅行。他的旅行报导在《时代报》刊出。他采写的有关“黑奴贸易”和被“卖猪仔”的金矿契约淘金客等报道,却由此摊上了大麻烦。
1883年7月,21岁的莫理循组建新几内亚探险队,从莫尔兹比港出发,横穿新几内亚探险。22岁时,结果遇到土著人袭击,被长矛刺中,莫理循的新几内亚探险以失败告终。
莫理循因伤被送到苏格兰爱丁堡就医,才取出了长矛的倒刺。23岁时,他顺带在爱丁堡皇家医院学医。经过两年半学习,1887年8月毕业。
毕业后,莫理循先后到加拿大纽芬兰和美国费城、纽约及牙买加,寻找工作,却一无所成。后来,他又去了西班牙,在黑廷多矿区短暂当了一阵子医生后,即失业了。从此到处流浪,游荡了摩洛哥、西班牙马德里、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依然找不到工作。
1788年1月26日,英国人在澳洲建立第一块殖民地
3
在这段时间里,莫理循经历了爱丁堡生死之旅,但在
爱丁堡医学院留下了一段艳闻。随即便流浪于纽芬兰、费城和纽约,成为被加拿大人和美国人卑视的流浪汉。同时又被牙买加所抛弃。
莫理循在西班牙有过一段如烟情史,但这只是破碎的西班牙游荡之梦。他很快就成了游荡摩洛哥的无业流浪汉,浪子已难回头。他用“啃老”的钱穷游了伦敦,因色受骗于巴黎。直到1890年底,穷困潦倒的莫理循只得回到英属殖民地澳大利亚。
当年维多利亚巴拉腊特淘金者居住的小棚屋
莫理循回到澳大利亚后,一直无所事事。一连几个月在维多利亚四处游荡。只有她的母亲在为他的前途担忧。
她的母亲终于为莫理循捕捉到一则招聘广告:巴拉腊特市立医院需要一名住院外科医生。
1891年4月21日,巴拉腊特市立医院通知莫理循前来应聘,开出的月薪是31英镑3先令4便士。
莫理循在回忆录中写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澳大利亚最令人向往的医院。
这是座迷人的城市,气候宜人,况且院方开出的薪俸也颇丰厚。
巴拉腊特市立医院建于1855年的淘金热时期,由一个民选的委员会负责管理。委员会成员都是非宗教人士,来自社会的不同层面。
莫理循在回忆录中写道:
在面试过程中,委员会注意的不光是医学知识,还考核我其他方面的素质。在参加面试之前,我拜访了委员会成员乔治.史密斯先生。他是个蔬菜农场主,身手敏捷,有股闯劲。
他问我:“你就是那个步行穿越澳大利亚的年轻人吗?我们都很钦佩你的勇气和胆识。我想,我们如果聘用你,是不会犯大错的……”
医院对我的聘用引起了新闻界的注意。报社在报道中大肆渲染我在巴黎萨尔贝蒂尔医院从事研究工作的经历,还对我背着背包穿越澳大利亚的探险活动大捧特捧。
但是莫理循在巴拉腊特市立医院没过上好日子。他很快就与委员会产生意见分歧。
当时医院的财务状况非常糟糕,负债3290英镑。委员会提出裁员计划,而莫理循则表示坚决反对减少护理人员,因为这会降低医院的工作效率。不过他同意减薪5%,并且在鱼和禽类营养预算中每年减少24英镑。他还建议要把伤寒患者隔离起来。这也使委员会成员很不高兴。
市立医院之间的不同意见越闹越大。因为莫理循以署名和匿名的方式,不断给巴拉腊特报界的许多专栏写信,把他玑委员会的争执暴露给新闻界。
显然,莫理循已懂得如何为自己造势。他在应聘进入巴拉腊特市立医院时,鼓动媒体渲染他的曾经的“业绩”,当他与委员会产生矛盾后,就用阳谋和阴谋结合的办法鼓动媒体为自己助力。
巴拉腊特市立医院委员会与莫理循的冲突自1892年2月一直持续到1893年4月21日,也是说,从委员会给莫理循发出解职通知到莫理循最终同意辞职。
莫理循在巴拉腊特市立医院名义上做了一年住院外科医生,实际上他做了什么呢?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单位或企业的领导,会喜欢留用这样的员工。
莫理循的行为其实非常卑贱和无耻。
4
澳洲殖民地的英国囚犯殖民者
其实,莫理循虽然出生在“澳大利亚”,但那时的澳大利亚还没有建国,那片土地是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他只是个英国殖民地子民,也是一个澳大利亚的弃子而已。
莫理循被巴拉腊特市立医院解职辞退后,他仍然赖着医院里胡纠蔓缠了一年后才离职。这件事,对莫理循的声誉是个严重的打击,澳大利亚已没有了他可以立足之地。
澳大利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知道澳大利亚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现在仍旧是英联邦国家之一,但是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知道最早登陆澳大利亚的人却是荷兰人威廉姆·简士,并将此地命名为新荷兰。
1770年,也就是清朝康乾盛世期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才宣布这片土地属于英国。此后这里一直被英国当作安置流浪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第一批囚犯到达,1月26日正式在杰克逊港建立英国的第一块殖民地,此后每年的1月26日后来成为了澳大利亚的国庆节。
现在许多人都清楚美国建国的过程中对当地土著印第安人的不光彩历史,但是对当今澳洲的土著居民的历史却不是十分清楚。其实在40000年以前,澳大利亚的土著发明了世界上一些已知最早的、边缘经过打磨的石器,从生物遗传的角度来看,现代人类在欧洲西部定居前就可能居住在澳大利亚了,但是为什么最后却是欧洲人征服了澳大利亚呢?
澳大利亚为什么在人类历史的文明中始终处于没有诞生像四大文明的客观原因:在地球最近的一个间冰期期间,海平面上升,导致了澳大利亚成为一个封闭的大陆,在以后的一万年历史中,澳洲土著居民基本保持着一种原始的社会,并没有像亚欧大陆产生农业文明,这主要是当地自然环境先天不足,并没有可以培育栽培的农作物,据美国人类学家戴蒙德研究,唯一被当地土著驯化的哺乳动物就是狗;另外澳大利亚是一个干旱的大陆,也是土壤最贫瘠的大陆,在世界上最佳的56种禾本科植物种,只有两种出自澳大利亚。
4万年前,地球各大陆的人类处于同一个发展水平
当欧洲人在1788年来到澳大利亚后的变化是什么呢?当然带来了文明,但是对当地的土著却是不幸的。今天的澳大利亚大约有2544万居民,相当于2019年中国上海市的常住人口,但是当今的土著却只占总人口的2.8%,这是什么比例,今天在澳大利亚华裔占比是5.6%,是当地土著的2倍,如果只算最早的人口,1%都不足。
当地土著从欧洲殖民时代的30万左右曾经下降到了1921年的6万人,即使是今天,土著总人口也就五六十万的样子,今天的土著构成了澳大利亚社会的最底层,许多人住在布道站或保留地,或者为白人放牧而住在畜牧站。
澳大利亚是一个干旱的大陆,但是在其东北部地区是非常适宜发展农业的,在欧洲人没有到来之前,大部分的土著都在这里生活,但是欧洲人却用两个基本方法进行拓殖,占有了这些地区。
一个是枪炮,在19世纪和18世纪晚些时候,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方法;另一个方法就是病菌,1778年,第一批欧洲居民达到悉尼后,不到一年,死于流行病的土著居民的随处可见,有案可查的就有天花、感冒、麻疹、伤寒、水痘等等。
无疑欧洲人近代在澳洲的殖民史中,枪炮、病菌和钢铁在消灭土著种起了很大的作用。当适合居住和生产的地区被占领后,留给当地土著的只有无用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在欧洲人殖民一个世纪后,有40000年历史的土著传统基本被消灭殆尽。
现在的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可在200多年前,那里还是一个不毛之地,甚至被英国当成了流放罪犯的孤岛。
有趣的是面对大英帝国殖民澳大利亚的不光彩的过往,莫理循并不羞愧,对他来说,从没有责备或咒骂过英国殖民主义,并将自己能为大英帝国尽忠和服务,视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个人奋斗史。他已明白,澳大利亚人并不喜欢他,他的唯一希望就在大英帝国了。
1890年,澳大利亚一群土著脖子上带有铁链
这是一张拍摄于1890年的照片,澳大利亚一群土著脖子上都带有铁链,那时还没有建国的“澳大利亚”能代表进步与文明吗?
莫理循无视澳洲土著人在殖民时期的苦难,却又全力赞扬大英帝国的殖民政策,这又为什么?但是这个大英帝国似乎也没有接受他,他在伦敦的落魄已证实了这一点。
5
清末中国囚犯
面对穷途末路,莫理循准备再进行一次冒险之旅,他想到东亚去寻找机会。
为寻找工作,又先后去了香港、天津、北京、上海,以及日本,但时间很短。
但是,莫理循自1894年2月开始,进行了一次中国西南之旅。莫理循从上海出发,游历了武汉和中国大西南。历时100天后,于5月到达缅甸,后又去了印度。11月底才回到季隆。
1895年2月15日,33岁的莫理循到达伦敦。莫理循就这次中国之旅而写成的游记,使他获得伦敦《泰晤士报》的青睐。在他的旅行记里详细地记录了大清帝国的落后和贫穷,他似乎忘记了当时的澳大利亚长什么样。
连莫理循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次中国旅行竟然促成了他理想的实现,之后几十年,他个人的命运竟与中国联系在了一起。
我应该结束这次文字之旅了。我正在撰写《莫理循传奇》,草拟共5卷。
A卷为莫理循的家族史及他在青少年时期的流浪生活,记录了一个浪子不回头的落魄经历。
B卷记录了莫理循的东亚和中国之旅。初稿为《铁蹄下的中国》,其中有些内容尚需调整。
C卷叙述了莫理循山穷水尽时接受《泰晤士报》聘任,成为一名刺探南亚和中国云南情报的跨国间谍经历。
D卷是关于莫理循接受《泰晤士报》聘任,成为驻北京记者的经历。
E卷是写莫理循这名洋记者摇身变为中华民国四任总统政治顾问的经历。
这都是莫理循为了出人头地而一生坎坷的冒险故事。
2021年9月7日星期二 白露
原载《莫理循传奇A卷.结语》,原标题:面对穷途末路的最后选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