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中文名称。以色列国英文名称The State of Israel
以色列所属洲亚洲主要城市特拉维夫,海法,里雄莱锡安,阿什杜德,贝尔谢巴,内坦亚等国庆节5月14日(此为公历,采用犹太历) 国歌《希望之歌》
人口密度410.5人/平方公里(2019年)。主要民族犹太人、阿拉伯人、德鲁兹人。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国土面积25740平方公里(实际管辖面积)水域率2.1%。GDP总计3950.99亿美元(2019年,国际汇率)人均GDP43641美元(2019年,国际汇率)。
以色列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科技的发展贡献相当大。自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致力于科学和工程学的研究,以色列的科学家在遗传学、计算机科学、光学、工程学和其他技术产业上的贡献都相当杰出。以色列研发产业中最知名的是军事科技产业,在农业、物理学和医学上的研发也十分知名。
历史沿革
以色列最初指民族称谓,可查最早记载公元前1211年。在过去三千多年的历史中,犹太人视以色列地为自己的民族和精神生活的核心,称之为“ 圣地 ”或“ 应许之地 ”。以色列在犹太教中具有特别的含义,包括圣殿遗迹和相关的宗教礼仪,都是现代犹太教传统的重要基础。
以色列意为“与神角力者”,来源于《圣经》犹太人的祖先雅各与神(天使)角力并取胜,神(天使)将雅各的名字改为以色列。雅各生了十二个支派。
古代时期
以色列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米特人的分支希伯来人。起源于约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
雅各带领他的子孙前往埃及并旅居430年之久,约在公元前1450年(公元前15世纪)离开埃及迁回到迦南地(现今之巴勒斯坦)。
公元前13世纪末迁居到巴勒斯坦地区。后被罗马帝国征服,犹太人开始流亡欧洲。
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公元前十世纪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王之后分裂为南北两国,北方是由十个支派组成的以色列王国,而南方是由大卫后裔世袭的犹大王国。
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征服和被巴比伦人灭亡,大多数犹太人被俘虏到两河流域地区,直到波斯帝国时期分批回归。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该地区,后来以色列地区成为塞琉西王朝和托勒密王朝争夺之地。
公元前167年—63年,以色列地区受马加比家族统治。之后罗马人庞培占领巴勒斯坦,将以色列并入叙利亚省,又扶植了希律家族为代理政府。公元前一世纪末希律王扩建耶路撒冷。
公元66—70年,因罗马人的暴行爆发了犹太人大规模起义,后多次遭到罗马军队的残酷镇压,耶路撒冷再次被毁坏,犹太人被赶出了故土流散到世界各地。公元132年爆发了大规模起义,再次遭到了罗马军队镇压。
经历过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等古国的统治,犹太人在这一地区逐渐衰落并遭驱逐,散于全球各地,连中国的开封都有犹太教会堂的遗迹。犹太教最重要的两本经籍《密西拿》和《塔木德》经也是在这段时期写成。
公元638年,穆斯林从拜占庭帝国夺取了该地区的控制权,之后数个穆斯林国家统治过这个地区,阿拉伯人从此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居民。后来分别被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花剌子模和蒙古帝国征服,在1260年至1516年间由马木鲁克统治,接着在1517年成为奥斯曼帝国一个省份。
犹太人回归潮
18世纪便有数波小型的回归潮。在1878年,佩塔提克瓦出现了第一个大型的犹太人农场殖民区。犹太人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
1896年,中欧地区的奥匈帝国犹太裔记者西奥多·赫茨尔发起锡安主义运动(又称“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全世界犹太人回归故土,恢复本民族的生活方式。
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他召集了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大会决议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成立,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回归浪潮(1904~1914年),约有四万名犹太人返回定居。
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外长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回归浪潮。
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
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国际联盟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民族之家”
在1929年爆发的一场巴勒斯坦暴动中,阿拉伯人杀死了133名犹太人。1922年,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以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接着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数场暴动发生。
对此英国在1939年颁布了一份白皮书,限制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至75000人,并且限制犹太人购买土地。这份白皮书被许多犹太人和锡安主义者视为是对犹太人的背叛,并且认为那违背了贝尔福宣言。阿拉伯人也并没有就此平息,他们希望完全停止犹太人的移民。1933年,纳粹在德国执政,掀起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
1940年,犹太人已占当地居民总数的30%。后来在欧洲发生的犹太人大屠杀,进一步推动了犹太人回归。
1944至1948年之间,愈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
以色列复国
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稳定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大屠杀影响,犹太人复国的理念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1947年,鉴于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和平努力受到挫败,英国政府决定从巴勒斯坦托管地脱身。
联合国成立了“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原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分治方案的当日,大卫·本-古理安接受了该方案,但被阿拉伯国家联盟断然拒绝。阿盟委员会高层下令对以色列的犹太平民展开为期三天的暴力袭击,攻击建筑、商店、以及住宅区,紧接着犹太人组织的地下民兵部队展开还击,这些战斗很快便蔓延为大规模的冲突,继而引发了 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当天为以色列的国庆节。
在1949年1月25日全国选举中,有85%的合格选民参加了投票,接着有120个议席的第一届议会开会。两位曾领导以色列建成国家的人成为该国的领袖,犹太人代办处领导人大卫· 本-古里安当选首任总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领导人哈伊姆·魏兹曼由议会选为首任总统。
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取得联合国的席位,成为第59个会员国。
1948年独立战争
在以色列建国之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开始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北边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军队都在接近边界的地方被阻挡下来,来自东方的约旦军队则攻下耶路撒冷的东部,并且对城市的西部展开攻击。不过,犹太人的民兵部队成功的阻挡了约旦军队,而地下的国民军组织部队(Irgun)也阻止了来自南方的埃及军队。从6月开始,联合国宣布了一个月的停火令,在这段期间里以色列国防军正式成立。在数个月的战斗后,双方在1949年达成一则停火协议并划清暂时的边界,这条边界线被称为“绿线”(GreenLine)。以色列在约旦河的西方获得了额外的23.5%的管辖领域,约旦则占有以色列南部一块山地区域和撒马里亚,后来那里被称为西岸地区。埃及在沿海地区占有一小块的土地,后来被称为加沙地带。
20世纪50—60年代
1954年至1955年间,担任以色列总理的摩西·夏里特(Moshe Sharett)试图轰炸埃及未遂而爆发丑闻,造成以色列在政治上蒙羞。
埃及在1956年国有化了苏伊士运河,英国和法国对此相当不满。以色列在遭到一连串阿拉伯地下民兵部队的袭击后,秘密的与英法两国结盟,并且对埃及宣战。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后,三个国家遭到联合国的谴责,以色列被迫从西奈半岛撤军。
1955年,大卫·本-古理安再次成为以色列总理,并且一直任职到1963年才辞职。在古理安辞职后,列维·艾希科尔(Levi Eshkol)继任了总理。
1961年,纳粹的战争犯、也是欧洲犹太人大屠杀主谋之一的阿道夫·艾希曼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遭到以色列的摩萨德(Mossad)情报局干员逮捕,并且被送回以色列接受审判。艾希曼成为以色列历史上唯一一个遭到法庭判决死刑的罪犯。
在政治舞台上,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1967年5月再次紧绷。
叙利亚、约旦、和埃及透露了开战的意图,埃及并且驱逐了在加沙地带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埃及违反了之前立定的条约、并且封锁了以色列战略要地的堤蓝海峡,接着又在以色列边界部署大量的战车和战机,以色列于是以埃及挑衅为由在6月5日对埃及展开先发制人的攻势。在这场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击败了所有阿拉伯邻国的军队,并且在空军战场上获得完全的胜利。以色列一口气夺下了整个西岸地区、加沙地带、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1949年划定的绿线则变成以色列管辖国内领土和占领区域的行政分界线。后来在签订一则和平协议后,以色列将西奈半岛还给了埃及。
1969年,梅尔夫人当选以色列第一位女总理。
20世纪70年代
1968年至1972年这段期间被称为消耗战争(War of Attrition),以色列和叙利亚、埃及间的边界频繁爆发许多小规模的冲突。除此之外,在1970年代早期,巴勒斯坦武装部队对以色列和各国的犹太人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恐怖攻击,在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爆发了慕尼黑惨案,巴勒斯坦的武装民兵挟持以色列的代表团成员作为人质,最后所有人质皆遭杀害。以色列对此展开了报复性的“上帝之怒行动”(Operation Wrath of God),由一群以色列摩萨德情报局的干员在世界各地行刺那些筹划慕尼黑惨案的幕后凶手。
1973年10月6日,正值犹太人传统的赎罪日那天,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发起了突袭攻势。尽管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成功打击了准备不足的以色列军队,但是由于以色列依靠美国的强大外援以及卫星科技,埃及和叙利亚最终仍被以色列击退。战后的几年局势变的较为平静,以色列和埃及终于得以达成和平协议。
1974年,伊扎克·拉宾继承梅尔夫人成为第五任总理。
1977年11月,埃及的总统萨达特史无前例的拜访了以色列,在以色列国会进行演讲,这是以色列建国以来第一次获得阿拉伯国家的承认。以色列军队的后备军官也组成和平运动以支持这次谈和。在萨达特拜访之后,两国间进行的和平谈判最后签下了大卫营和约。
1979年3月,贝京和沙达特在美国华盛顿特区达成以色列—埃及和平条约。随着条约的签订,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军,并且撤离了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那里建立的移民区。以色列也同意依据1949年划定的绿线让巴勒斯坦获得自治权。
20世纪80年代
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轰炸了伊拉克在奥西拉克(Osirak)建立的核子反应炉,阻止了伊拉克制造核武器的企图,这次任务又被称为巴比伦行动。
1982年,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了一场攻势,卷入自从1975年以来一直进行的黎巴嫩内战。以色列的开战理由为保护以色列在北方的殖民区,当时殖民区经常受到来自黎巴嫩的恐怖攻击。在建立了四十公里的障碍区后,以色列国防军继续前进,甚至攻下了首都贝鲁特。以色列军队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逐出了黎巴嫩,迫使巴解转移基地至突尼斯。由于无法承担战争带来的压力,总理贝京在1983年辞职,由伊扎克·沙米尔(Yitzhak Shamir)继任。以色列最后在1986年撤出了大部分在黎巴嫩的军队,边界的缓冲地带则一直被维持,直到2000年以色列进行单方面的撤军。
在20世纪80年代里,原本由伊扎克·沙米尔领导的右派政府被左派的西蒙·佩雷斯取代。佩雷斯从1984年开始担任总理,但在1986年又被沙米尔取代,沙米尔达成了一个政党联盟的协议。在1987年爆发的巴勒斯坦大起义引燃了占领区域的一连串暴动,在暴动后沙米尔再次于1988年的选举中连任总理职位。
1980年,以色列立法认定耶路撒冷是该国“永远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多数国家都将大使馆设在特拉维夫。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国的首都。耶路撒冷由以色列实际控制。
20世纪90年代
在波斯湾战争中,虽然以色列不是反伊拉克的联盟国之一、也没有实际参与伊拉克战事,以色列仍遭到39枚飞毛腿导弹击中。导弹并没有直接杀害任何以色列的公民,倒是有一些人因为不正确使用预备的防毒面具而死亡,除此之外一名以色列人遭到爱国者导弹碎片击中而丧命。在战事中,以色列也向在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提供防毒面具,以免他们遭伊拉克的生物武器攻击。尽管如此,巴解仍然表示支持萨达姆政权,一些巴勒斯坦居民甚至还站在屋顶上替来袭的飞毛腿导弹欢呼,虽然最后他们仍使用了以色列人提供的防毒面具。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原苏联的大量犹太人开始移民至以色列,依据以色列的回归法,这些人在抵达以色列时便能取得以色列公民权。大约有38万人在1990—1991年抵达以色列。虽然以色列大众最初相当支持回归法,新移民造成的许多问题被工党作为选战中的把柄,批评执政的联合党没有解决他们的工作和住房问题。结果在1992年的选举中,新移民们大量投票给工党,使得左派再次抬头。在选举之后,伊扎克·拉宾成为了总理。在选举中工党曾经承诺将会大为改善以色列的国内治安和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到了1993年底,以色列政府抛弃了1991年的马德里协议框架,改与巴解签订奥斯陆协议(OsloAccords)。在1994年,约旦成为继埃及之后第二个承诺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阿拉伯国家。
1995年11月4日,拉宾遭到一名极端的以色列民族主义者刺杀。
由于拉宾的遇刺,大众对于奥斯陆协议的观感也稍有好转,大为提升了西蒙·佩雷斯的支持度,使他赢得了1996年的大选。不过,新的一波自杀炸弹攻势加上阿拉法特赞美炸弹客的声明,使得公众舆论再次扭转,并且在1996年5月输给了联合党的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21世纪10年代
自然环境
以色列位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地中海的东南方向;亚洲西部,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以色列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以色列西边有着与地中海相连的海岸线、在南边则有埃拉特的海湾(又被称为亚喀巴湾)。
以色列全国总面积为2.5万平方公里,其中内盖夫地区占一半以上面积,达到1.2万平方公里以上,以色列与埃及边界长达220公里,与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区有51公里的边界。为加沙地带和约旦河部分地区。1947年,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前面积为27090平方千米,1948~1973年间,以色列在四次阿以战争中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国家领土,20世纪80年代以后陆续部分撤出。现实际管辖面积为25740平方千米,包括戈兰高地、约旦河部分地区。
地形地貌
以色列可分四个区域:海岸平原、中部丘陵、约旦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北部起点)以及内盖夫沙漠。
地中海沿岸的海岸平原从北部的黎巴嫩边界一直延伸至南部的加沙,该地区土壤肥沃而潮湿,是农业和水果栽种的重要地带。海岸平原的东部是中央的高原地带,高原地带的北边是加利利山脉的山丘,更南边的地区是由许多小型而肥沃的溪谷地区所组成的撒马里亚山脉;再往南则是荒芜的朱代(Judea)山丘地区。中央高原地带的东部是约旦大裂谷,属于长达6500公里的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在以色列境内的裂谷是由约旦河、加利利海、以及死海所构成。内盖夫沙漠由大约12000平方公里的沙漠组成,占据了以色列的一半土地面积,在地理上内盖夫沙漠是属于西奈半岛的延伸。
气候特征
以色列属于夏季干热的地中海型气候,从海拔2810米的黑门山,一直到降至水平线以下392米的地球最低处——死海,气候区域性明显,状况各不相同。海岸平原夏季湿热,冬季略冷有雨,在山丘区域偶有小雪。在约旦山谷区域夏季干燥炎热,南方区域则属半干燥型气候,白天暖热,夜晚凉爽。
以色列是有着地中海型气候,特征为漫长而又炎热、少雨的夏季,以及相对较为短暂而又凉爽、多雨的冬季。以色列的气候是由邻近的亚热带撒哈拉和阿拉伯沙漠地带、与地中海东部沿岸的亚热带湿热气候所共同影响的,气候的状况在以色列国内各地也有相当差异,并且会因为各地高度、纬度、以及与地中海的距离而变化。
行政区划
括号内为首府:耶路撒冷区(耶路撒冷)、北部区(拿撒勒)、海法区(海法)、中央区(拉姆拉)、特拉维夫区(特拉维夫)、南部区(贝尔谢巴)。
国旗
以色列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底为白色,上下各有一条蓝色宽带。蓝白两色来自犹太教徒祈祷时用的披肩的颜色。白色旗面正中,是一个蓝色的六角星,这是古以色列国王大卫王之星,以色列第二任国王大卫(David)名字的意思是“被蒙爱者”,大卫王之星象征国家的权力。
国徽
以色列国徽来自圣经中的七盏金灯台,在圣经中分别出自旧约《出埃及记》、《撒迦利亚书》以及新约《启示录》。国徽上的造型取自《撒加利亚书》的描述(与出埃及记稍有不同,并不是一个而是七个,并且两边有橄榄树)。金灯台表征以色列是神在地上的见证。金表征神的神圣性情,撒加利亚书中说七灯台就是神的七眼。灯台两旁有橄榄枝,灯台上有金油留出到两枝橄榄枝,撒加利亚书中说是油的儿子,表征以色列圣殿重建时期的大祭司约书亚和省长所罗巴伯,分别据有祭司和君王这两种重要的职分。
国歌
《希望之歌》词作者是一位犹太拉比,曲作者为犹太人纳夫塔里·赫尔茨·伊姆贝尔。
《希望之歌》采用犹太民族传统曲调谱成。这首歌原为犹太复国主义者的颂歌,在1897年第一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上首唱。以色列建国后将其确定为国歌。歌词:藏于我心深处的,是犹太人的灵魂。朝向东方故国的,是凝望着锡安的眼睛。纵然两千年颠沛流离,希望仍未幻去,锡安与耶路撒冷,啊,我们会以自由之身重归故里。
人口民族
依据以色列人口统计处资料,直至2018年4月,以色列有884.2万人口, [2] 其中74.8% 犹太人(多数是德系犹太人)、20% 阿拉伯人、以及5%“其他”人种。在犹太人之中,有68%在以色列出生,通常是第二代或第三代的以色列人,而其他在外国出生的32%里则有22%来自欧洲、10%来自亚洲和非洲,包括了阿拉伯世界在内。
直到2014年,有超过35万名以色列公民住在西岸地区的各种定居点,有的已经形成了城市规模,其中有3个已经人口在3万人以上,已经获得了城市地位,像阿里艾勒市-城市里还有一所全国性的大学。包括许多早在1948年战争前便已建立、在六日战争后又重新驻扎的定居点。大约有30万名以色列公民住在耶路撒冷东部,那里自从六日战争以来便一直为以色列所占领。原本还有大约8,500名以色列人住在加沙地带的定居点,直到2005年以色列单边撤军,下令撤除那里的所有定居点为止。
政治
以色列是议会制国家,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负责制定和修改国家法律,对政治问题表决,批准内阁成员的任命并监督政府工作,以及选举总统和议长。议员候选人以政党为单位竞选。以色列没有宪法,只有议会法、总统法和内阁法等基本法。总统是像征性的国家元首,职能基本上是礼仪性的。议会有权解除总统职务。内阁向议会负责。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具有完善的多党制的自由民主制国家,公民拥有各式各样的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
宪法
以色列没有正式的成文宪法,仅有《议会法》、《国家土地法》、《总统法》、《政府法》、《国家经济法》、《国防军法》、《耶路撒冷法》、《司法制度法》、《国家审计长法》、《人的尊严与自由法》、《职业自由法》和《犹太民族国家法》共12部基本法。
议会
又称“克奈赛特”(Knesset,原意是“犹太会堂”),一院制议会,设有120个席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负责制定和修改国家法律,对重大政治问题表决,批准内阁成员并监督政府工作,选举总统、议长。议员由普选产生,选举采用比例代表制,候选人以政党为单位参加竞选,选民只需将选票投给各自支持的政党。获得2%以上选票的各政党根据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
2013年1月22日,第19届议会经选举产生,由13个政党组成,其中利库德-“我们的家园以色列”竞选联盟31席,“未来”党19席,工党15席,“犹太家园”党12席,沙斯党11席,圣经犹太教联盟7席,“运动”党6席,梅雷茨党6席,联合阿拉伯名单4席,以色列共产党4席,巴拉德党3席,前进党2席。议长为亚瑞夫·莱文(Yariv Levin),2020年5月14日就职,来自利库德集团。
政府
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一个或几个政党联合组成。议会选举结果揭晓后,总统在综合议会各党派意见基础上提名总理人选,授权其组阁。总理由成功完成组阁者担任。本届政府(第33届)于2013年3月18日成立,由利库德-“我们的家园以色列”竞选联盟、“未来”党、“犹太家园”党、“运动”党联合组成,在议会中占68席,包括总理和21位部长。
截至2014年政府主要成员有:总理兼外长、公共外交和大流散事务部长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国防部长摩西·亚阿隆(MOSHE YA'ALON);通讯部长兼后方防卫部长吉拉德·埃丹(GILAD ERDAN);财政部长亚伊尔·拉皮德(YAIR LAPID);宗教服务部长、耶路撒冷兼大流散事务部长、经济部长纳夫塔利·本内特(NAFTALI BENNETT);公安部长伊扎克·阿罗诺维奇(YITZHAK AHARONOVITCH);司法部长齐皮·利夫尼(TZIPI LIVNI)。
司法
司法机构由最高法院、地区法院和基层法院三级组成,此外,还有管辖交通、劳工和青少年的专门法院和不同宗教派别的宗教法院。
最高法院具有终审权以及对控告政府、政府部长、所有公职官员或机构的案件的初审权等权力,同时承担最高审判庭职责。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根据一个由最高法院法官、律师协会会员和政界人士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的推荐任命。法官为终身制,70岁退休。以色列的司法部门是由三层架构的法庭组成。在最低层次的是地方法院,分布于大多数的都市。第二层则是地区法院,同时负起上诉法院和地方法院的功能,分布于五座城市: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海法、贝尔谢巴、以及拿撒勒。
最上层的法院则是以色列最高法院,位于耶路撒冷,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是Dorit Beinisch。最高法院是最高的上诉法院,也身兼高等法院(HCQJ)的功能,高等法院主要是负责解决个别公民对于法院提出的请愿,对这些请愿的回覆通常是由政府部门进行(包括以色列国防军)。这样的请愿可能使得高等法院作出决定,指导政府部门改正行政的方式。
一般的法官是由国会组成的委员会、最高法院的法官、以及以色列律师行会的会员联合选出的。法律规定要求法官在70岁时退休。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由司法部长所批准,负责指派所有法庭的常务官员。
宗教法庭(犹太教、伊斯兰、和基督教)则在婚姻的离婚判决上拥有独占的法律权利。
政党
以色列政党繁杂,且不断变化,主要有:
(1)利库德集团(LIKUD):1973年9月由加哈尔集团、自由中心、拉姆党、人民党、国土完整运动等党联合组成。2013年,利库德在第19届议会选举中与“我们的家园以色列”党组成竞选联盟,共获得31席,内塔尼亚胡再次成功组阁,连任总理。
(2)“ 以色列我们的家园 ”(YISRAELBEITEINU):1999年成立的右翼政党,主要支持者是来自前苏联的犹太移民,主席为阿维格多·利伯曼。2009年第18届议会选举中获15席,成为议会第三大党,并参加由内塔尼亚胡为总理的联合政府。2013年第19届议会选举中与利库德集团组成竞选联盟,共获得31席,加入政府。
(3)“未来”党(YESHATID):2012年4月成立的世俗中间党派,主要支持者为中产阶级,主席为亚伊尔·拉皮德。在2013年第19届议会选举中一举获得19席,成为议会第二大党,并加入政府,获得财政、教育、科技等5个部长职位。
(4)以色列工党(ISRAELLABOURPARTY):前身是1930年成立的以色列工人党(“马帕伊”),1968年与部分小党合并后改称“以色列工党”。2013年,工党在第19届议会选举中获15席,未加入政府,成为最大反对党。现任主席阿维·加贝。 [6]
(5)“犹太家园”党(HABAYITHAYEHUDI-THEJEWISHHOME),2008年11月成立。在2009年第18届议会中获得3席,加入政府。在2013年第19届议会选举中获得12席,加入政府,党主席纳夫塔利·本内特任宗教服务部长、耶路撒冷兼大流散事务部长和经济部长。
(6)沙斯党(SHAS):1984年成立的代表东方犹太人的正教派犹太人政党。主席为埃利亚胡·伊沙伊。在第18届议会选举中获11席,为第五大党。在2013年第19届议会选举中获得11席,成为反对党。
政要
总统鲁文·里夫林,1939年生于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任以色列右翼政党“自由运动”耶路撒冷支部负责人。1988年,“自由运动”并入利库德集团,以利库德成员身份当选议会议员。曾于1992年落选,但又于1996年再次当选并连任至2014年。2001年至2003年,任通讯部长。2003年至2006年,任议长。2007年,参加总统竞选败北。2009年至2013年再次担任议长。2014年7月就职总统,为以色列第10任总统,任期7年。
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1949年生于特拉维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曾任以驻美使馆副馆长、常驻联合国代表。1988年当选议员。1993年当选利库德集团主席。1996年当选总理。1999年5月参加总理竞选失败后辞去利库德主席职务,宣布退出政坛。2002年至2005年,先后任外交部长、财政部长。2005年12月再次当选利库德集团主席。2009年3月出任总理。2013年3月、2015年5月、2020年5月连任。
首都
建国时在特拉维夫(TEL AVIV),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JERUSALEM),但未获国际社会普遍承认。1980年7月30日,以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对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一直存有争议。国际社会同以建交的国家均将使馆设在特拉维夫或其周边城市。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国的首都 [13] 。耶路撒冷由以色列实际控制。
2017年美国、危地马拉、捷克等国家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并计划将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根据2000年以巴双方达成的谅解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未来的耶路撒冷应该容纳两个国家的首都: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东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的首都,也就是“一城两府”,而具有特殊地位的老城则主权悬置,国际共管。
2018年5月,美国、危地马拉、巴拉圭将驻以使馆迁至耶路撒冷。
经济
以色列在经常账户上时常保持庞大的赤字,这些赤字主要来源于与国外的资金往来以及外国借债,虽然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这些赤字是表现出了以色列的成熟市场经济特征。以色列有着广泛的炼油、钻石开采、半导体制造产业。依据世界银行的资料,以色列有着中东地区管理最良善、对财产权利保护最佳的经济体制。
大约有一半的以色列政府外部借债是由美国所有,通常是来自经济和军事的支援。另外还有一大部分是由个别的投资者所拥有,通常是经由以色列公债计划。美国购买的债款加上个别投资者购买的公债,使以色列政府获得借款,有时候还能获得低于市场利率的利息。
以色列的优质大学教育,并建立了很高的积极性和受过教育的民众,主要是负责推动全国的高科技繁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24%的以色列劳动人口拥有大学学历,这使以色列成为工业国家里学历程度第三高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和荷兰。12%的人口拥有大学以上的学历。
近年来,在以色列相当重要的钻石产业也受到了工业环境改变以及来自远东地区的竞争增加的影响。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最为强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最高的国家,属于发达国家。拥有该地区管理最良善、对财产权利保护最佳的经济体制。以色列对于科学和科技的发展贡献也相当突出。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以色列的高新技术产业举世闻名,其在军事科技、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航空等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其电子监控系统和无人飞机十分先进,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很高的口碑。以色列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逾80家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包括全球最大非专利药制药企业——TEVA、以色列最大企业——全球网络保全产品巨头CheckPoint软件科技公司和著名国防承包商Elbit系统。以色列被视为中东世界里经济发达、商业自由、新闻自由和整体人类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
拥有14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以色列,免疫学学者茹丝.雅农(RuthArnon)与科学家共同发明免疫系统药物Copaxone,照顾全球25万多发性硬化病患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最为工业化、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以色列有着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但政府也作一定的管理。以色列属于混合型经济,工业化程度较高,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高附加值农业、生化、电子、军工等部门技术水平较高。以色列总体经济实力较强,竞争力居世界先列。
50多年来,土地贫瘠、资源短缺的以色列,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举世瞩目,特别是在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以及航空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势。
以色列是中东实现科学灌溉的国家。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带边缘,水资源匮乏。严重缺水使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将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国民,还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
宗教
依据以色列人口统计处的调查,有76.1%的以色列人信仰犹太教、16.2%是基督教、2.1%是伊斯兰教、1.6%是德鲁兹派、3.9%其他信仰。
2014年11月23日,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以色列内阁批准了将以色列定义为“犹太国家”的法案。
文学
以色列作家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在1966年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音乐
以色列的音乐是混合了西方音乐与东方音乐的综合体,也因此以色列音乐通常采取折衷主义,并且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散犹太人所带来的影响。以色列音乐也吸收了现代文化的成分。从犹太教歌曲、亚洲歌曲、阿拉伯流行歌曲—尤其是也门歌手,乃至于嘻哈音乐和重金属音乐都是构成现代以色列音乐的成分。
以色列的古典音乐管弦乐团以及由祖宾·梅塔领导的以色列爱乐管弦乐团(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也在国际间赫赫有名。Dudu Fisher、伊扎克·帕尔曼、Pinchas Zukerman等人都是来自以色列的知名古典音乐演奏者。
体育
体育在以色列就如同其他国家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全国性休闲活动。以色列的运动文化较为类似欧洲的国家。以色列的体育发展可以追溯至以色列建国时期。虽然足球和篮球被视为是以色列最受欢迎的运动,但以色列在许多其他的运动如手球和田径上也有非常杰出的表现,并且也积极投入各种体育项目的发展和推广。
在以色列,运动的文化传统上是注重于参与,而非产生精英的运动员。原因之一是因为义务兵役制度的实施使几乎所有年满18岁的以色列公民都必须加入军队训练,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犹太人的传统精神,强调培养健康的身体和心灵的重要性,但却不太会支持追求竞争性的体育形式。这种传统也是出自历史上马加比家族(以及再献圣殿节)抵制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想法。也因此,许多以色列人喜欢一些非竞争性的运动,例如游泳、远足、以及在沙滩上玩Matkot(一种类似网球的以色列运动)。
不过,许多现代的以色列人在支持足球和篮球队的热情上几乎不下于其他欧洲人。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以色列在柔道、皮划艇、滑浪风帆上都曾赢过奖牌。
2007年成立的以色列棒球联盟为世界上首个球季比赛只打七局的职业棒球联盟,若比赛出现平手,将以本垒打决定胜负,彷彿足球的PK大战。2007年球季末,因经费不足而解散。
世界遗产
至2008年止,以色列共有6处世界遗产(均为文化遗产),如下:阿卡古城、特拉维夫白城、耶路撒冷古城及城墙、马萨达、贝尔谢巴圣经古迹、香料之路
重要节日
安息日:每周五日落至周六日落
犹太新年:约公历9月
赎罪日:约公历9、10月
住棚节:约公历9、10月
逾越节:约公历3、4月
大屠杀纪念日:约公历4、5月 [2]
独立日(国庆节):约公历4、5月。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独立。以色列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公历,但是民族节日均采用犹太历。因此,每年的独立日不一定是公历的5月14日。
军事
以色列的军队由一支统一的以色列国防军(IDF)组成,在历史上还没有其他的军事部门独立出现过,海军和空军都是由陆军管辖。也有其他一些准军事的部门负责不同层面的以色列国家安全(例如边界警察和内部安全局)。以色列国防军的前身是在英国管辖时期组织的地下军队(Haganah)。
以色列国防军是中东地区国防预算最高的军队之一,并且也被列为世界上训练最为精良的军队之一,在建国半个世纪以来参与了五场主要的大型战争和其他无数的小型冲突。在人员上,以色列国防军的主要优势是其人员训练的精良质量以及完善的制度,而不是人员的数量多寡。以色列国防军也大量依赖于高科技的武器系统,以色列国内也有一些专门替国防军生产和开发武器科技的机构或企业,其他的则进口自国外(大多来自美国)。
大多数以色列人(无论男女)都在18岁时被征召从军。有些移民也会自愿的加入以色列国防军。不过阿拉伯裔的公民则是例外,大多数阿拉伯公民都没有被征召,以避免在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开战时可能爆发的利益冲突。其他不需当兵的还包括残障人士、已婚妇女、或者出于宗教原因者。男性的义务役是三年、女性则是两年。以色列国防军里也有贝都因人等少数族群参与。自从1956年来,德鲁兹族群也和犹太人一样被以色列国防军征召从军。在宗教机构就学的人可以获得延缓征召。多数犹太正教人士会不停地延迟服役,直到超出法定服役年龄,这种做法在以色列引起相当大的争议。
虽然阿拉伯裔的公民不在征兵范围内,他们也可以自愿从军。同样的政策也套用在贝都因人和许多非犹太裔的公民上。
服过义务兵役后,以色列男子转入国防军预备役部队,每年从事几个星期的服务,直到40岁为止。
核武能力
以色列是除了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法国五大国之外少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许多人推测以色列具有使用核武器的能力,还有预估认为以色列的军火库可能储藏了高达40枚的核武器。
自从20世纪中旬以来,以色列一直有一座内盖夫核能研究中心负责此领域的研究,并且有能力生产被归类为核武器的材料。这座研究中心从来没有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宣称他们相信以色列“是个拥有核子武器的国家”,然而以色列政府对此不置可否。由于以色列不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署国,虽然以色列核子武器军火库的详细数量一直有待争议,一般相信以色列拥有至少一百枚核子武器装置。
有关以色列核武器投射能力的资料比详细的核武器研究计划资料还要容易取得。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研发中程弹道导弹最为领先的国家之一,名为“耶利哥”(Jericho)的弹道导弹系列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已开始部署,目前已有三个系列:耶利哥一型、二型和三型。耶利哥二型导弹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服役,预估射程有至少1500公里,而最新的耶利哥三型导弹则预估至少有4500公里射程,其他的估计则认为耶利哥三型的射程高达7800公里。
除了弹道导弹科技以外,以色列保有一系列的海豚级(Dolphinclass)传统动力潜艇,一般广泛推测海豚级潜艇搭载有以色列自制的中程巡航导弹(射程可达1450公里),有能力携带核子弹头。
交通
陆、海、空运输业发达。其中陆地运输的货物占一半,船舶和航空运输各占四分之一。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8096公里,铁路总长度为1001.4公里。主要港口有海法、阿什杜德和埃拉特。全国共有48个机场,主要机场是本-古里安国际机场,2011年旅客吞吐量为1300万人次。主要航空公司有以色列航空公司(ELAL)。
以色列国幅员不大,从东部的耶路撒冷驱车到西海岸的特拉维夫仅用1个多小时即可到达。这决定了以色列的交通以公路为主。它是在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时期优质公路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色列境内的公路从城市到乡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公路一般都是双车道,沿着海岸有一条四车道公路,将特拉维夫和海法联接起来,并通往耶路撒冷和比尔谢巴。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以色列全国公路总长度为1.3万多公里,同20世纪50年代初比较,公路长度成倍增长。
教育
以色列有着中东地区以及西亚最高的平均受教育年数,与日本并列为整个亚洲平均受教育年数最高的国家,而在全世界上则排名22名。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以色列也有中东地区最高的识字率。
以色列有八所大学、以及数十所学院。依据Webometrics在2006年的调查,中东地区最好的10所大学里,有7所位于以色列,其中前四名都是以色列大学。不过到了2007年1月,Webometrics已经将以色列(以及土耳其)大学与欧洲大学并列计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HebrewUniversityofJerusalem)是中东地区唯一一所在Webometrics统计里排名前200的大学,以色列也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有大学名列SJTU前100名大学排名的国家(希伯来大学第60名)。另外,在所有中东和西亚国家中,以色列也拥有最多的耶鲁大学校友。
科技
1990年代前后,以色列接纳一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移民,其中大多是教育程度甚高、充满创投精神的高科技人才。在这波科技和人才充电带动之下,加上2004年以后一系列市场改革,以色列经济一日千里。
今天,全球顶尖企业,包括英特尔、IBM、微软、惠普、雅虎、Google、升阳微系统,在以色列都有研发中心。在纳斯达克挂牌的以色列企业数目仅次于美国,超过75家,包括全球最大学名药厂Teva,和以色列最大企业、全球网络保全产品巨擘CheckPoint软件科技公司,以及著名的国防承包商Elbit系统。
以色列赶上全球绿色潮流,逐渐集中力量,要在干净科技领域开出一片天。2006年,股神巴菲特斥资40亿美元买下以色列金属大厂Iscar的80%股份,是巴菲特第一笔美国境外投资。2007年,外资为以色列经济挹注逾一百亿美元。
受美国经济走软影响,以色列在亚洲和东欧科技市场加强努力,2008年经济成长率预估3.2%。以国央行表示,政府如果进一步提升劳动力,配合改善教育,每年成长率至少可保4%。
以色列对于科学和科技的发展贡献相当重大。自从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致力于科学和工程学的技术研发,以色列的科学家在遗传学、计算机科学、光学、工程学、以及其他技术产业上的贡献都相当杰出。以色列的研发产业中最知名的是其军事科技产业,在农业、物理学和医学上的研发也相当知名。
总计有十名以色列人和以色列裔人曾获得诺贝尔奖。包括共同获得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生物学家阿龙·切哈诺沃和阿夫拉姆·赫什科,共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晶体学家阿达·约纳特,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材料学家丹·舍特曼;共同获得1978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家梅纳赫姆·贝京,共同获得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家伊扎克·拉宾和希蒙·佩雷斯;共同获得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共同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以色列裔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共同获得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以美双重国籍经济学家罗伯特·约翰·奥曼。
在研究和开发(R&D)花费指数上,以色列是第三高的国家,在科技准备(产业界在R&D上的花费、科研社群的创造力、个人计算机和网络覆盖率)上则是第八,在科技创新上是第十一,高科技出口总额上是第十六。
媒体
新闻出版业较发达,发行的报刊杂志总数约为1188种,其中36种日报,17种为希伯来文,其余为阿文、英文、法文等。主要报刊有:《国土报》(HA'ARETZ),创刊于1918年,希伯来文日报;《晚报》(MA'ARIV),创刊于1948年,希伯来文日报;《新消息报》 (YEDIOTHAHRONOTH),创刊于1939年,希伯来文日报;《耶路撒冷邮报》(THEJERUSALEMPOST),创刊于1932年,英文日报。
通讯社:犹太通讯社(JTA),设在耶路撒冷。以色列通讯社(INA),1923年成立,每天发希伯来文电讯稿,设在耶路撒冷。以色列联合通讯社(ITIM),1950年成立,设在特拉维夫。广播电台:以色列广播局,1948年成立,总部设在耶路撒冷,每天用希伯来、阿拉伯、英、意第绪、俄等17种语言对国内、外广播“以色列之声”。以色列国防军之声,1951年设立,军方电台,用希伯来语广播。
外交
以色列在1949年5月11日加入了联合国。截至2014年以色列与世界上159个国家有外交关系。以色列在国外设有76个使馆、19个总领馆和5个代表团,不过仍然有几个国家拒绝承认以色列,主要是阿拉伯国家或是一些本身政策反美的国家。
自从1948年独立建国以来,以色列在外交上便遭遇到一些困难。1948年以色列在外交上遭到中东各邻国的集体抵制,为了解决这种困境,以色列开始与远离中东地区的世界国家发展外交关系。以色列政府也特别注重与美国的外交关系,甚至得以左右控制美国的外交政策,以及一些新独立不久的非洲和亚洲国家。在1967年之前,以色列与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保持外交关系,除了阿拉伯国家和一些穆斯林国家。在1991年马德里会议之后,由于和平协议的签订,以色列又与其他68个国家建立或恢复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以色列也加入了许多国际的组织和机构,并且是“地中海对话”(Mediterranean Dialogue)协约的成员国之一,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保持合作关系。
开展全方位外交。保持与西方国家传统的友好关系;维护与美战略盟友地位;积极发展与独联体各国和东欧国家关系;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力图实现同阿拉伯国家的和解;拓展与非洲、亚洲各国的关系。
中国
1950年1月9日,以色列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仍然和在台湾的国民政府存在大使级外交关系。1992年1月,以色列副总理兼外长利维访华,两国签署了建交公报。1992年1月24日,以色列与中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双方已签署“贸易协定”、“文化交流协定”、“民用航空协定”、“劳务输出协议”、“体育合作备忘录”、“教育合作协议”、“旅游合作协定”、“邮电通讯合作协议” 、“工业技术研发框架协议”、“关于加强经济贸易合作的备忘录”和“中国旅游团队赴以色列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等。在北京设立驻华大使馆,在香港、上海、广州设有领事馆。
美国
1948年5月14日与美国建交。两国有着特殊的战略盟友关系,美每年向以提供大约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2002年10月,布什签署美国会外交授权法,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2007年7月,美国宣布将在未来10年内向以色列提供3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俄罗斯
1947年,前原苏联投票赞成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以建国后,苏即与以建立外交关系。1967年“六·五”战争后,苏、以断交。1990年9月30日,苏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和以外长利维在美国会晤后,宣布苏、以两国恢复领事级外交关系。同月,以宣布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0月18日,苏外长潘金访以,正式签署两国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协议。12月,以宣布承认独联体所有国家,并相继同独联体15个共和国全部建立了外交关系。1990年移居以色列的苏犹太人达18.5万,1991年又有14.5万苏犹太人移居以,其中不少人被安置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
旅游
以色列重要的产业是观光业,其优势在于以色列国内大量而又珍贵的历史和宗教遗迹,从犹太教、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及其他独立教派)、伊斯兰教、到巴哈伊教等都有。另外以色列的温暖气候和丰富的水利资源也是优势之一。以色列的观光业包括了围绕于圣地的各种历史和宗教景点,也包括了现代的度假海滩,以及各种考古学观光、古迹观光、以及生态旅游。
签证
30天旅游签证:以色列驻外使领馆可为5至50人之间的访问团组颁发团体签证。21世纪初,在国内只能参加旅行团申请旅游签证。中国香港和澳门的旅行者可以获得免费落地签证,但中国护照不能申请。
住宿
以色列(Israel)住宿地的种类很多,从酒店、公寓到集体农场的居留地和娱乐村,档次和种类非常齐全。如果在旅游旺季(通常在一月至八月份,因地区不同而异)或宗教节日期间来以色列,最好提前数月就预订酒店。
购物
各类与宗教有关的旅游纪念,以色列是首选。这里的很多手工艺品,都带有
浓郁的宗教以及以色列的犹太民族特色,如各种犹太教的烛台、宝石,款式多样的金银制品,采用橄榄树为材料制作的木工艺品等,具有观赏价值、实用价值及纪念价值。
这里还有具有宗教色彩的门柱、圣卷、十字架、头饰、头巾,以及可以作为护身符的钥匙环等。死海地区出产的护肤品、洗发水、浴盐等,对滋养皮肤、护眼头发具有极大的好处,价格实惠。
景点
哭墙
据说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时,犹太人常聚在这里哭泣,因而名哭墙。
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犹太教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例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哭墙高约20米、长50米,中间屏风相隔,祈祷时男女有别进入广场墙前,男士必须戴上传统帽子,如果没有帽子,入口处亦备有纸帽供应。许多徘徊不去的祈祷者,或以手抚墙面、或背诵经文、或将写着祈祷字句的纸条塞入墙壁石缝间。历经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抚触,哭墙石头也泛泛发光,如泣如诉一般。
大卫城塔
大卫城塔是耶路撒冷旧城的最高处,位于约帕门附近的犹太区内。这座约于两千多年前由希律王建造的城塔,陆续被挖掘出土的有古老的哈莫墙和法赛尔塔、希皮库斯塔和米里亚尼塔等三座城塔,以及罗马、拜占庭、十字军和土耳其时代的建筑遗迹。大卫城塔是大希律王建造的行宫,与耶路撒冷西面的防御工事。堡上有三个巨塔,希律王各依其兄法赛努,其友希皮库,及其妻玛利安妮而命名,玛利安妮为希律王所谋杀。公元70年,提多皇帝将这座壮丽的城堡宫殿作为罗马第十军团的军营,以显示罗马军队的强大英勇。在城堡下面,仍可看到希律时代的遗迹,在12及14世纪,十字军及埃及回教徒曾分别重整该城堡,目前残存的碉堡,是1540年土耳其苏利曼王所修建。
死海
死海是一个内陆盐湖,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约旦谷地。西岸为犹太山地,东岸为外约旦高原。约旦河从北注入。约旦河每年向死海注入5.4亿立方米水,另外还有4条不大但常年有水的河流从东面注入,由于夏季蒸发量大,冬季又有水注入,所以死海水位具有季节性变化,从30至60厘米不等。死海长80公里,宽处为18公里,表面积约1020平方公里,平均深300米,最深处415米。湖东的利桑半岛将该湖划分为两个大小深浅不同的湖盆,北面的面积占四分之三,深415米,南面平均深度不到3米。无出口,进水主要靠约旦河,进水量大致与蒸发量相等,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天然水体之一。海湖中及湖岸均富含盐份,在这样的水中,鱼儿和其他水生物都难以生存,水中只有细菌没有生物;岸边及周围地区也没有花草生长,故人们称之为“死海” 。
领土纷争
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攻克了约旦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加沙地带(当时被埃及占领)与西奈半岛。以色列在1982年从西奈半岛撤出了所有的驻军和殖民地,并在2005年9月12日完全撤出了加沙地带,不过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的归属问题仍未解决。自从1967年以来耶路撒冷东部一直在以色列司法、行政管辖范围之内,戈兰高地自从1981年以来也属以色列管辖,虽然它们都不属以色列的正式领土。
以色列国的主权范围,若去除所有以色列在1967年攻克的领土,总计为20777平方公里(1%水域面积)。而若加上以色列民法管辖范围内的领域,包括耶路撒冷东部和戈兰高地在内,则是22145平方公里,水面积不到1%。而全部由以色列控制的领土,包括军事控制和巴勒斯坦政府自治的西岸地区,则是28023平方公里。
世界纪录
无人驾驶飞机的最大出口国: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数据显示,以色列在1985年至2014年间是最大的无人机出口国。在这段时间里,以色列交付了全球60.7%的无人机。(吉尼斯世界纪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