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和祭祖
腊伐尼老人陪同阿古登巴在孟加拉国闲逛时,他看到了一群孩子在玩耍,于是指着这些孩子对阿古登巴说:“聪慧的阿古登巴先生,你听说过婴儿断奶的仪式吗?”
阿古登巴愣了一下,他并不知道这事。
腊伐尼老人说道:
在孟加拉国,有一种为婴儿喂食第一顿固体食物的仪式。这代表婴儿断奶后而开始吃固体食物的阶段。在孟加拉国和大部分南亚地区的印度教徒,会将举行这项仪式视为吠陀经的传统。这种传统在孟加拉国佛教徒之间也颇为盛行。
仪式通常在婴儿六个月大时举行。按照孟加拉国传统,他们应该在牙齿生出来前开始吃固体食物。因为六个月大的婴儿单靠母乳或流质食物,已不足够应付自己日益增加的营养需要。
腊伐尼老人又说道:
孟加拉国佛教徒会在家中或佛寺内举行这个仪式。按照习俗,负责喂饲的是婴儿的舅父,不过到了现在,通常改由僧人来喂食。这寓意吉祥。父母或族中长者会选定吉日举行,仪式当天,家人会为婴儿穿上新衣服,并且做一些佛教习俗,例如供养僧人,来为婴儿祈求健康和好运。这项仪式也获视作一家人在婴儿诞生后团聚的场合。
婴儿的第一顿固体食粮是乳饭。这源于在佛教故事中,佛陀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禅修,得道成佛前的那一餐,吃的正是乳饭。
腊伐尼老人还说:
在仪式中,法师会开示有关延续和传统的重要。接着家人立誓持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然后,家人用一段长时间来念诵佛经经诵,上供食物、鲜花、香料和灯饰等。接着,与在场亲友分享感受。在中午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由法师为断奶婴儿喂饲固体食物,家人们则在旁念诵巴利语“sadhu、sadhu、sadhu”,以示赞叹“真好”或“吉祥”的意思。
腊伐尼老人对阿古登巴说:
在孟加拉国当天除了这个为断奶婴儿喂饲固体食物仪式外,还有另一项仪式,那就是向一小群僧人奉献八件物品。该八件物品包括三款僧服、一条腰带、一份针线、一个钵盂、一个滤水器和一把剃刀。根据上座部佛教的传统,供养这些物品会带来好运,例如供养三衣可令布施者获得金身,全身洁净,不染尘污,有如金光四射,同时一生不愁没有衣服可穿,并能在今生成为僧人和得道。其他物品也会带来各种不同的好运。
这个仪式有什么意义?
这项传统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佛陀在生的时代。按照佛经《小部》中《饿鬼事》的《户外经》,佛陀应摩揭陀王国国王频毘娑罗的邀请,前往当地。佛陀和随行的弟子接过国王供养后,当天晚上,频毘娑罗就听到古怪的声音,感到恐惧。
第二天早上,他询问佛陀发生了甚么事。佛陀回答:“你的先祖投生到饿鬼。虽然你供养了物品给僧人,但是你没有将福报回向给先祖,因此他们对你感到愤怒。”
佛陀接着指示频毘娑罗藉供僧的功德先祖。国王照做之后,那些饿鬼得到了衣食和其他物品,自此离开王宫。
腊伐尼老人告诉阿古登巴:
在这项仪式中完成了供僧后,信徒可用这些功德回向自己的先人。按照上座部佛教的传统,做这个仪式时,心里要怀念着自己心爱的先人,这样他们才可以得到福报,有较理想的转世。即使先人因为业力而下堕饿鬼,亦会获得衣食和其他物品。
阿古登巴笑着说:“腊伐尼老先生,你的解说,让我扩阔了视野,对此我极为感恩。”
腊伐尼老人唱起了一首祭祀先祖的佛歌《祭祖》:
细雨绵绵落人间,捧花默立在墓前。
雨滴当知离人意,犹如泪水撒地面。
一杯清酒敬祖先,生者当知先人愿。
子孙不忘根之源,年年焚香烧纸钱。
天也友情雨茫茫,人间真情泪汪汪。
墓冢添土压纸钱,泪流胸前湿衣裳。
难忘故人音容面,未能报答儿遗憾。
只愿天地都吉祥,儿孙祭祖美德传。
先人已去且走好,福荫子孙走正道。
泪水滚烫断人肠,万千哀悼无处藏。
烟雾缭绕上天堂,保佑先祖永安康。
祭拜归来细思量,尽早孝敬亲人旁。
雪域文化涵盖了中国的西藏、青海,也包括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国和巴基斯坦等。我以传说中智慧过人的阿古登巴为主角,运用诗歌体和散文体结合的传统寓言创作方法,故事中有故事,短篇形成長篇,並配置自己的漫畫插圖,开始创作汉英版《雪域寓言》。撰写寓言故事能让我返老回童。研究雪域文化则是我防止老年痴呆的药方。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