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篇劝阻在美读博的文章,文章全盘否定了读博的意义,认为那只是获得了一个看不见的收益。
在美国读博到底有没有意义?有人说:如果在美国读 博士的收益仅仅是一个终端学位,那么这个博士,是要读,还是不要读?这个问题,其实有个很简单的回答——那就是不要读。一纸文凭,无论博士、硕士、还是学士,真的只是一张纸而已,轻如鸿毛。如果仅仅为了“一张纸”的收益,耗费美丽青春,甚至有人铤而走险做出买“纸”的傻事,实在是数学不过关,没有算清楚得失。
我不会苛同如此见解。美国文凭难道那么不值钱?中国文凭是否就是金砖呢?
在美国读 博士的这么多的聪明人,肯定不会仅仅就为了区区一张纸去搏青春。当然不能否认在一些特定的领域,这张 博士文凭纸的确是不能或缺的敲门砖,比如要在美国高校当 教授。
在涉及在美读博问题时,有人试问:“如果让你两者选其一,在见一次外星人和得到百万美金之间,你选哪个?更加苛刻的附加条件是:你见外星人,就是单独见一次,不会留下任何你见到外星人的证据(相当于读 博士不拿文凭)。百万美金是税后的(也算是真金白银地变富)。”
这个问题对于富人可能根本不是个问题,但是对那些清贫的人来说,算是问得很到位。也许决定来美国读 博士的人,很多会选择见一次外星人。
我却劝青年人去见一次外星人,能让自己关在地球里沉思百年也找不到G点的认知,立刻掀起高潮。你就会有了超越地球人的认知,到达一个完全全新的境界。求知欲是比性欲更持久和更让人无法抵御的欲望。人们的受教育权利很神圣。扼杀自己的求知欲,其实就是在阉割自己的思想,是相当残忍而又愚蠢的事情。
百万美金虽然也十分可爱,可是和见一次外星人所得到的认知高潮相比,又值几个钱呢?到美国读 博士的人,并非人人受到这么难以遏止的对学问的求知欲的驱使。在中国国内也一样,有多少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认知而在努力学习?为了探寻未来而奋发学习,为了对一种自己朦胧憧憬的生活的求知欲而学习,那么知识的力量就会给你创造别人达不到的境界。
青年人坚持在完成本科、硕士学业后,又去读博,争取的最大收益就是希望能当面见到这个“外星人”。在美国读 博士的确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美国跟中国之间的距离在互联网时代,对善于翻墙的人,其实并不那么远。但是对美国 博士教育的点点滴滴,对没有深入了的人来说,的确跟外星人一样陌生。
据说,有人在一个留学生聚集的网站上作了一个小调查。问大家来美国多久后看电影不用字幕。绝大多数人说至少要4、5年之后。掌握语言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短期去真正体会到美国的文化、制度、精神以及对本领域的精通。
也许是这样的认识,才让更多的人退却了。女儿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还在读中学时,就能够勇敢地用英语对话。显见,上述的调查不适合我的女儿,那是对英语文盲而言吧。
那么如何了解和熟悉美国的文化、制度及美国精神?女儿同样选择了与众不同的方法:她去泡图书馆、资料室、书店,选择的是读美国人写的美国心理学专著,一切从了解美国人开始。读不懂美国人,也就读不懂美国社会,更读不懂自己如何在美国生活。
美国 博士教育让人最受益的地方,并不在于让你增长多少的专业知识,而在于教会你系统的思考方法。而这个思考方法,不同的专业也有不同的要求。不过,总而言之:“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应该说很能体现美国 博士教育的精髓。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虽然美国也并没有做得十全十美,但是至少这个要求已经被系统化了,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终极追求。美国人给了你一种方法,博士生们就会被要求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了方法,博士们才能获得学术自信,在没有导师撑腰的时候也能独挡一面。毫无疑问,女儿就是为了寻找一种融入美国社会的方法。她将自己最旺盛的精力,几乎100%地用来思考、探索和求知。
有人认为,在美国读博,一旦等到毕业了,也就什么都没有了。毕业后就自然地要去考虑工作、考虑雇主、考虑升职加薪。在中国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毕业等同失业的现象并不少见。
但是一个成功者,在读博时考虑的就不应该将一纸文凭押在一份好工作上,押在百万美元上。有了明确目标而读博的人,最终懂得了这个社会、懂得了周边的人和事,也就懂得了如何生存,怎么再会为生活琐事去自烦?女儿找工作非常顺利,也非常顺手、顺心。她在一所学校执教中国汉语,对于一个美籍华人来说,这样的工作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以前的博士,要求的其实是“专”。就是在本专业要有深度。现在的博士,很多领域都要求“博”。要Inter-discipline。其实就是要开阔视野,触类旁通。比如学习电脑的,也可以学学哲学。学习经济的,不妨了解一下心理学。“博”的好处是可以赋予人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两门看似不同的学科互为借鉴。
在美国读 博士的收益,不但是与“博士”相关的教育有关,更重要的就是与读懂美国有关。所以,在美国读 博士不但要打开你的头脑,更要打开你的心灵。这样,你的收益就不仅仅只是一张花边纸。
女儿在波特兰大学上课时,我就在这所大学的校园里散步、思索,然后等她放学后一起回家,就象她小时候上学一样,我总会在她的身边。作为父亲,我为女儿的勇敢选择而自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