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5年2月20日星期四

第三章 一次忘却伤痛的聚会 左腕骨折亲历记

我不慎摔伤了左腕,但之前我收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入会登记表,原来是邀请我参加这个协会。我是上海市作家协会和摄影家协会会员,也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我左腕受伤后的第二天,就在老伴陪同下一起参加了浦东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成立大会。 会议安排在上海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这个中心成立于1996年7月,是浦东新区政府设立的负责指导全区群众文化工作的正处级公益性事业单位。会址设在锦绣路2769号。 因为我从没去过那里,就决定将参加这次会议同时作为一次浦东风光旅游。 早在浦东开发的初期,我就调入上海市浦东开发办公室工作,负责《浦东开发》的编辑出版。由于职业的需要,我曾拍摄了不少浦东开发早期的照片。 在当时的副市长赵启正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与一批浦东摄影爱好者创办了浦东摄影家协会,并担任首届会长。 城市人文风光摄影是最有力的时代记录,而拍摄主题则是摄影的灵魂。 拍摄风光照片其实就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对我而言,上海魔都高楼林立,浦江穿绕,画面特别丰富、颜色特别鲜艳,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但刚起步的浦东,主要区域则是当时的川沙农村地区,如果为了去定格、捕捉某些拒绝雷同、能打动自己的美好农村画面,那会耗费太多的时间。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拍摄建设中的浦东,将镜头定格在那些建设工地,还有新建设的道路、桥梁和楼房。 如今的浦东已天翻地覆,处处高楼,处处是景。 一张优秀的风光摄影照片,不仅仅只是为了好看,更应当有着时间的维度,能够鉴证岁月的变迁与人文的沉淀。一张漂亮的城市风光照片,也不仅仅只是为了美观,更应当是一个故事,真实记录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百态,留存着那些消逝在历史车轮中的美好。 我初到上海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就举起随身携带的手机,开始拍摄这里的建筑和绿化环境。 原来这个中心规模不小。 中心内设8个部门、4个分馆,建筑总面积54875.3㎡ 。其中:总馆建筑面积27000㎡,另有惠南分馆、外高桥分馆、金海分馆,陆家嘴金融城分馆。中心拥有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影视等各门类,是国家一级文化馆和上海市文明单位。中心立足浦东、面向上海、服务全国,先后创作了500余个国家级、上海市级获奖作品;每年举办浦东文化艺术节、江南舞蹈节、东岸音乐节、长三角艺术大展、长三角文采会等各类文化活动40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近20000场。中心还首创浦东市民艺术大学,下设50个分校,每年完成培训超过60万人次。 我第一次来到这个中心,见到了不少年轻的浦东民间文艺家。 由于参会的时间和活动限制,我不可能随意离开会场到处闲逛,任意捕捉我看得中的景色。 对于一个摄影家来说,色彩是摄影的灵魂,后期调色也能决定照片的风格。我没有专业显示器,为一张优秀作品面世作最后一道关卡,使照片的色彩从输入到输出保证趋近与“0”的误差,实现所谓真正的所见即所得。 要想捕捉到最真实的色彩、最极致的一种状态,仅靠一个手机的拍摄功能,并不具备更强的色彩还原能力、更加真实的反映现实世界的色彩,以专业级的色彩表现。 但善于用光影留住美好,让感动定格在瞬间的摄影家,手机摄影同样能在心中涌动着对美的热爱,执着着对美的追求。 美好的城市风光画面往往就在一瞬间,精彩转瞬即逝。 一座城市的风光与精彩,是永远拍不完的,许多角度待人去探寻,去洞察。始于颜值、臻于细节、精于色彩。 在这次聚会期间,我还是用手机定格了我所能看到的美好瞬间。 这次聚会让我暂时忘记了左腕受伤的疼痛。但令我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及时去医院诊治,让我后来尝到了苦果,加剧了伤势的严重。

1 条评论:

  1. 我在自家庭院不慎滑了一跤,左腕尺骨和桡骨摔断了。从骨折到手术及拆线,我接受了这五十六天的考验。我编撰了这本《照片中的故事》,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左腕骨折亲历记。作为心态治愈的一种自我疗法。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