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7日
上海疫情出现重要变化
上海抗疫乱象已使民怨鼎沸,平头百姓已快到“零容忍”状态。
图为上海静安区的民警指挥居民排队等待核酸检测。
1
上海4月17日
新增本土2417+19831例,
新增本土死亡病例3例
央视网
2022年04月18日
据“健康上海12320”微信公众号消息,2022年4月17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17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9831例,其中853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1409例确诊病例和19425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本土病例情况
2022年4月17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17例,含85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733例。
病例1—病例459,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460—病例624,居住于黄浦区,
病例625—病例670,居住于徐汇区,
病例671—病例716,居住于长宁区,
病例717—病例830,居住于静安区,
病例831—病例899,居住于普陀区,
病例900—病例1034,居住于虹口区,
病例1035—病例1049,居住于杨浦区,
病例1050—病例1114,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1115—病例1184,居住于宝山区,
病例1185—病例1232,居住于嘉定区,
病例1233—病例1236,居住于金山区,
病例1237—病例1386,居住于松江区,
病例1387—病例1400,居住于青浦区,
病例1401,居住于奉贤区,
病例1402—病例1409,居住于崇明区,均为本市闭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1410—病例1449,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1450—病例1464,居住于黄浦区,
病例1465—病例1478,居住于徐汇区,
病例1479—病例1494,居住于长宁区,
病例1495—病例1504,居住于静安区,
病例1505—病例1519,居住于普陀区,
病例1520—病例1541,居住于虹口区,
病例1542—病例1547,居住于杨浦区,
病例1548—病例1550,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1551—病例1557,居住于宝山区,
病例1558—病例1561,居住于嘉定区,
病例1562、病例1563,居住于青浦区,
病例1564,居住于崇明区,在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即被隔离管控。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1565—病例1586,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1587—病例1592,居住于黄浦区,
病例1593—病例1699,居住于徐汇区,
病例1700—病例1702,居住于静安区,
病例1703—病例1948,居住于普陀区,
病例1949—病例2057,居住于虹口区,
病例2058—病例2062,居住于杨浦区,
病例2063—病例2100,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2101—病例2108,居住于宝山区,
病例2109—病例2412,居住于嘉定区,
病例2413,居住于金山区,
病例2414—病例2416,居住于松江区,
病例2417,居住于青浦区,为此前报告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2022年4月17日0—24时,新增本土死亡病例3例。
死亡病例1,女性,89岁,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三级、脑梗
死亡病例2,女性,91岁,合并脑梗后遗症、高血压
死亡病例3,男性,91岁,合并冠心病、高血压,3人入院后转为重症,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2022年4月17日0—24时,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9831例。
无症状感染者1—无症状感染者7029,居住于浦东新区,
无症状感染者7030—无症状感染者8684,居住于黄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8685—无症状感染者10030,居住于徐汇区,
无症状感染者10031—无症状感染者10688,居住于长宁区,
无症状感染者10689—无症状感染者11398,居住于静安区,
无症状感染者11399—无症状感染者12276,居住于普陀区,
无症状感染者12277—无症状感染者13176,居住于虹口区,
无症状感染者13177—无症状感染者14032,居住于杨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4033—无症状感染者16307,居住于闵行区,
无症状感染者16308—无症状感染者17668,居住于宝山区,
无症状感染者17669—无症状感染者18282,居住于嘉定区,
无症状感染者18283—无症状感染者18300,居住于金山区,
无症状感染者18301—无症状感染者19044,居住于松江区,
无症状感染者19045—无症状感染者19389,居住于青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9390—无症状感染者19403,居住于奉贤区,
无症状感染者19404—无症状感染者19425,居住于崇明区,均为本市闭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19426—无症状感染者19615,居住于浦东新区,
无症状感染者19616—无症状感染者19670,居住于黄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9671—无症状感染者19710,居住于徐汇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11—无症状感染者19729,居住于长宁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30—无症状感染者19734,居住于静安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35—无症状感染者19751,居住于普陀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52—无症状感染者19756,居住于杨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57—无症状感染者19777,居住于闵行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78—无症状感染者19781,居住于宝山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82—无症状感染者19789,居住于嘉定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90,居住于金山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91—无症状感染者19798,居住于松江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99—无症状感染者19805,居住于青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9806—无症状感染者19810,居住于奉贤区,
无症状感染者19811—无症状感染者19831,居住于崇明区,
在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即被隔离管控。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境外输入病例情况
2022年4月17日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报告3例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新增治愈出院。
病例1、病例2均为中国籍,在加拿大探亲,自加拿大出发,乘坐同一航班,于2022年4月16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3为中国籍,在香港工作,自香港出发,于2022年4月4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3例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已追踪同航班密切接触者21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2022年4月17日0—24时,无新增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4月17日0—24时,解除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9473例。
2022年2月26日0时至2022年4月17日24时,累计本土确诊24529例,治愈出院4675例,在院治疗19851例(其中重症16例),死亡3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截至2022年4月17日24时,累计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4577例,出院4546例,在院治疗31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13例。
2
上海疫情 出现重要变化!
2022-04-17
北京青年报 董鑫 熊颖琪
4月17日上午,上海举行第156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指出,虽然这两天上海发现的阳性感染者人数依然处于高位,但相对维持稳定。且相关数据显示,在风险人群中发现的阳性感染者比例在下降。
此前消息显示,上海本轮疫情传播指数已经由此前的2.27下降到了现在的1.23。
国务院联防联控专家、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指出,传播指数下降,说明离本轮疫情控制住已经很接近。
实际新增确诊病例有多少?
仍在高位,但感染者比例下降
4月16日0至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23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1582例。
3238例本土确诊病例中,1754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307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1177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
2158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中,21167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415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
“所以今天实际新增确诊病例为2061例。大家可以发现,在风险人群中发现的阳性感染者比例在下降。这两天发现的阳性感染者人数依然处于高位,但相对维持稳定。”邬惊雷说。
截至4月17日9时,这次疫情上海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340106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286683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透露,上海本轮疫情的传播指数由此前的2.27下降到现在的1.23,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指日可待。
疫情传播指数指的是Rt,也就是有效传播指数,指通过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一个感染者平均能够传染的人数。从2.27下降到1.23意味着原来某段时间一个感染者平均传染2.27人,通过加强各种防控措施,现在下降到一个感染者平均传染1.23人。
邬惊雷在17日的发布会上指出,要坚定不移执行“动态清零”总方针,全力推进疫情社会面清零攻坚。聚焦重点、分区分级,实施核酸筛查为主、辅以抗原筛查的方式,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人员实施全员检测筛查,并将依据阶段性筛查结果,动态调整“三区”划定,努力用最短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还有必要高频重复核酸吗?
非常有必要,原因有三
4月16日,上海全市有373例本土病例出院,10337例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他们都将返回到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
本轮疫情至今,上海市民比较高频率的核酸检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继续高频次做核酸检测到底有没有必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检验实验中心主任高春芳明确回应,高频次的重复多次的检测非常有必要。核酸检测是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的重要手段,通过人群核酸检测,可以尽早发现病例,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查明并锁定风险区域和重点人群,及时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阻断疫情扩散。
具体来说,继续高频次重复进行核酸检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从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来说,任何病原体感染都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新冠也不例外,且潜伏期长短存在一定个体差异。
第二,从检测技术来说,有检测窗口期的概念。病毒感染后在体内有一个增长复制过程,感染初期病毒载量太低,低于检测下限,阳性是无法发现的,这个时间段就是检测窗口期。以上感染潜伏期+检测窗口期,使得在感染初期不一定能够检测到阳性结果,反复多次检测,可以增加阳性发现几率,及时发现阳性。
第三,由于呼吸道病原体的采样主要采用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几种形式, 取样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取样差异。这种差异包括采样部位、深浅、采集的分泌物量的多少等。因此重复多次采样检测可弥补采样误差可能带来的假阴性影响。
此外,对于已经感染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通过重复检测,监测载量变化,为预测感染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状态提供了很好的指标。反复多次检测是临床病原体确认的常规做法,例如临床对于尿路感染、血路感染等其他感染性疾病,也通常需要多次培养(三次以上)监测,以确认阳性病原体,实现精准治疗。
绿叶菜还要“稀缺”多久?
抢种抢收,日均上市已在2000吨以上
上海市民非常喜爱绿叶菜,但最近绿叶菜已经成为了“稀缺产品”。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陆峥嵘在发布会上表示,最近一个月来,受到疫情的影响,上海蔬菜生产,特别是劳动力非常短缺,同时流通环节不畅,导致前一阶段本地农产品产收和上市比往年要减少。
目前,上海正在千方百计采取一些措施,力争加大本地蔬菜供应量。
在蔬菜的抢种和抢收方面,根据最近的统计,最近一个月来,上海全市已经抢种蔬菜面积有8万多亩,绿叶菜的面积5.8万亩。目前在田蔬菜的量已达到24.6万亩,绿叶菜在田面积量已达15万亩,基本上与往年持平。
上海全市849家有规模的蔬菜生产企业当中,已经有667家开始复工复产,复产率已经达到78.6%,复工率已经达到75%。4月15日以来,上海郊区绿叶菜日均上市量已达到2000吨以上。
在蔬菜配送方面,目前上海全市发放了2900多张蔬菜保供通行证,尽可能地把蔬菜从郊区的田头能够运出来,同时对规模企业加强产销对接,通过集采、集配、集送等模式对接一些保供企业和新型零 售终端来扩大销售量。对于一些中小散户,加大对接一些龙头企业和合作社。
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4月16日上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还去往了马桥镇配送仓,实地检查生活物资保供配送情况。
李强说,要下定决心打通堵点,政府、市场同向发力,把保供企业、平台企业的作用更好发挥出来,在提高运力、稳定物价上下更大功夫,把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托底服务做实做到位,更好保障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
此外,对于配送问题,网传16日突击检查发现,上海街头送货的外卖员和配送员有20多位抗原阳性。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在发布会上表示,上海网络辟谣平台对这个传闻进行了澄清。
尹欣介绍,快递员、配送员是城市保供的重要力量,很辛苦。同时,因为流动性大,也是高风险岗位人群。上海市防控办已经下发工作方案,明确对相关城市保供人员的检测要求,实行2+2核酸检测及抗原检测,即两日内第一日开展2次抗原检测,第二日开展一次抗原检测和一次核酸检测,这样循环下去。
如果检测阳性不如实上报,还“带疫送单”,破坏疫情防控管理,引发传播风险的,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责做好监督指导,也请社会各界监督,发现问题线索请及时反映。
资料 | 解放日报、央视、人民网等
3
经济日报:
坚持“动态清零”算的是大账
吴佳佳/经济日报
2022-04-17 06:41
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坚持正确的策略至关重要。近期,面对“动态清零”带来的一些生产生活不便,出现了“躺平”“与病毒共存”等论调,对奥密克戎产生轻敌思想,如果任其泛滥,那么后果极其严重。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是以“一时不便”换“长久之安”,是现阶段我国抗击疫情的最佳选择。我们应以更彻底的措施,坚持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齐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要以快制快,加快核酸检测、感染者收治,尽快阻断社会面传播。
毫无疑问,从短期看,快速果断的防疫措施必然给生产生活带来一定不便,然而,从整体和长远看,防止疫情扩散,换来的是更大范围、更广泛的正常生产生活,是更加宽松、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经济社会正常动态循环的恢复,以疫情的有效防控为前提,疫情越早得到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影响就越小。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中国在率先控制疫情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增速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这证明,坚持“动态清零”,真正防得住,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冲击,才能实现更好发展。
与短期经济社会效益相比,我们更应算大账和整体账。新冠肺炎疫情是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权威数据表明,看似“症状轻、死亡率低”的奥密克戎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病死率更高的德尔塔。以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我国如果采取宽松的防疫政策,势必将形成规模性反弹,医疗体系将面临冲击,其结果可能就是大规模的感染、死亡,以及医疗资源紧张带来的更多次生灾难。
疫情防控带来的不便是短期的,而一旦错过疫情防控珍贵的时间窗口,可能影响长久的岁月静好。因此,我们需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再加把劲。当前,上海市报告的感染者数量虽然处于高位,但按照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指数型增长的参数来看,没有出现指数型上升态势,表明采取的防控措施遏制住了指数型上升的势头。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抓住时间窗口,以快制快,尽快阻断社会面传播。面对新冠病毒这个敌人,我们没有“躺平”的选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从严从实从快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我们相信,上海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全国一定能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4
封控省思
封控不可任由市民跟市场缠斗
不可让资本取代政府
黄智贤星球
昨天 17:25
1
上海一旦由公权力要求全城封控,要求居民足不出户。
那就表示,城市已经进入紧急状况。
既然是紧急情况,不是平常情况。
那么,公权力就要在封控那一刻,建立提供居民购买食物物资的平台跟物流能力。
法律跟现有的科技,都可以做到。
如果物流缺车缺人,该征用民间企业资源,或号召军、官、民。
志愿参与物流,我相信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到。
2
不过,上海有的地方已经封控17天,有的已经超过27天。
却是市民每天要自己想办法抢菜,找各种团购,每天为食物担忧。
这会让市民更加惶乱不安。
封控已经很困难,这不是增加困难度吗?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封控前,理应规划好封控下2500万人如何在家饮食。
3
封控之下,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不可以留给市民跟资本主义去直面对决。
决定封控的是公权力,那么解决封控产生的需求,当然也得是公权力。
不可以让资本在城市紧急状态下,在公权力缺位下,垄断甚至取代公权力的角色。
这等于强迫2500万人使用某些电商,或是放任众多大大小小掌握物流能力的人,尽可能的抬高物价,或是垄断供应。
4
封控下,市民的生活需要,是第一要务。
怎能让市民在清晨抢菜、团购、电商哄抬下痛苦?
还经常买不到。
因为封控是公权力介入。
平常有平常的市场机制。
现在原有的机制没有了,公权力要紧急介入原有的采买方式。
让被封控的人,可以不虞匮乏,可以买到正常生活所需。
5
原来的快递人员跟外卖人员,在封控时就要立刻紧急征用,给与良好的生活与工资条件,保障健康,划分责任区块,负责物流。
如果缺物流车,也可以第一时间征用。
6
物流跨省跨市进来,但是每个封控的小区谁决定?
谁有权利控制货物能不能到居民手里?
这最后100米的距离,也要能够打破。
7
封控城市,代价当然巨大,不到非必要,当然最好不要。
可是一旦要封控,就要做好行动方针。
关键是,不可以把居民留给市场,让他们跟资本对决。
因为一旦封控,就没有利伯维尔场了。
关在家里的居民,哪有自由选择买与不买的权利?
封控下,必须姓社,不能姓资。
8
现在有科技与体制,完全可以让公权力接手封控下的封控市场,让居民能配合政策配合得更有安全感,减少居民痛苦。
更要避免资本趁机取代政府功能。
封控下不可姓资,得姓社。
5
上海抗疫乱象市民讥讽当局“掩耳到零”
民怨鼎沸平头百姓已快到“零容忍”状态
2022年4月17日00:25
美国之音 松仁
图为2022年4月1日,上海静安区的民警指挥居民排队等待核酸检测。
中国商业和金融之都上海被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BA.2攻克之后疫情持续飙涨,虽然目前单日新增本土感染人数比最高峰时期略有降低,席卷全市的封控措施丝毫未见真正缓解。
虽然从政策层面上海对浦东、浦西两区先后实施过为期四天的“分区封控”,之后又将全市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希望通过分区分级差异化管理,给一些小区松绑透气,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封控措施加码容易、松绑难,许多市民两三个星期被禁足在家,不仅吃喝成问题,更有一些病患缺医少药遭受次生伤害。
上海浦东新区政府星期六(4月16日)发布“告浦东新区全体居民书”,坦承整个浦东新区已经封控了20天,有些小区“封控了一个多月”,声称每一个人都在这场抗疫大战中付出了努力、作出了牺牲,“大家都很苦、很累”。
“但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么越是要坚持。一旦放弃,之前的所有努力和牺牲都将付诸流水,将来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浦东新区政府说。
上海一向给人果断高效和善于协调的良好印象,而且此前出现疫情时,也常常被视为防疫模范生。但是在这一波传染力超强、传播速度超快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袭击下,上海的应对措施却黄腔走板,被打回了原形。
中国的互联网和社媒上充斥着上海居民愤怒的声音和图文。
周四晚上一段反映上海市民因拒绝搬离自己居住的公寓而与警察厮打的视频在网上热传。画面中身穿防护服的警察手持盾牌试图突破居民组成的防线。警方看样子逮捕了一些人,居民高喊“警察打人了”“这里是上海张江”。
上海浦东张江镇公寓所有者上海张江集团发表声明称,“4月12日,接政府有关部门通知,为应对疫情防控需要,继续征用九幢楼,作为集中管控隔离用房。”
这九幢楼里有39家住户。政府命令他们限期搬走,从而引发民怨以及与警察的抗争。
华盛顿邮报引述一位家住普陀区的34岁李姓翻译的话说,她与70多岁的父母住在一起,从3月27日起就被禁足在家,整天除了到处订购寻求主副食等生活必需品外,就是跟居住在上海另一区、同样被禁足在家的男朋友辩论如此严厉的封控措施是否有必要,因为毕竟几乎所有的感染者症状都很轻微。李女士认为严格的封控没有必要,但是她的男朋友却支持迅速而严格的封控措施。
在上海这个拥有2600万居民的大都市里,长期的封控措施让居民足不出户,即使是健康的人也难免会出现情绪波动或失控。网上另一段视频显示,上海普陀区一栋公寓大楼的居民集体跑到各自的阳台上声嘶力竭地大声吼叫。视频的旁白说,“整栋大楼都在吼叫…问题出在哪里?人们不知道这种日子还要持续多久。”
有一位上海居民的家人患了急性阑尾炎,打120来了救护车,医护人员下车就跟病人索取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否则不敢把病人拉走。还有人患了急病去医院,好不容易说通了小区的警卫,同意让他开车出门,出门后碰到警察,也说服了警察,让他继续前往医院。但是途中碰到穿着白色防护服、人称白卫兵的纠察,却死活都不让他继续前进。
上海市今年3月初以来全市共有大约30万人核酸检测呈阳性。按照规定,这30万人和他们的密接者都必须根据病情或症状的轻重程度前往隔离点或医院接受隔离或治疗。有些医院临时被用作新冠疫情专用医院,迫使当时住院的其他重病患者、包括八九十岁的高龄患者冒着受感染的风险立即转院。
中国全国各地都响应北京当局的号召或调配,向上海派出医护人员或派出工人帮助搭建临时的方舱医院。但是有些工人完成方舱医院建设,搭乘大巴返回原来城市时,发现这些城市因为担心这些人把上海疫情带回来而拒绝这些大巴入境,让这些工人进退不得、走投无路。
很多上海市民不仅抱怨封控措施,而且直接挑战和抱怨中国政府迄今为止仍在坚持的对病毒“动态清零”的政策。一些上海市民质疑,既然新冠变异株感染者的症状已经轻于流感,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不计成本、劳命伤财地封城呢?为什么不能参考一些中国医学专家的意见,与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与病毒共存呢?
纽约时报在报导上海疫情时曾经指出,上海的疫情危机已经超越一项公共卫生挑战的范畴,并逐渐演变成对中国当局“零容忍”防疫政策的政治考验。
不过前往上海督导防疫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和上海市委书记李强都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些列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
互联网上有一张照片,呈现的是一位书法爱好者书写的四个大字“掩耳到零”。这四个大字道尽了中国民众、尤其是处于足不出户禁令中的上海市民对当局杂乱无序,甚至不近人情的疫情防控措施的讥讽与无奈。
6
【一线采访】
上海民怨鼎沸
忍耐已到极限
2022年3月29日,上海静安区一菜市场要求顾客出示健康云(上海健康码)。
【2022年04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韵、梁欣采访报导)上海封城导致乱象从生,民怨鼎沸。有上海市民说,当局疯狂「清零」造成的次生灾害频发,他们身在其中有很多切身体会,民怨已经到了能忍耐的极限。
告浦东新区全体居民书。(受访者提供)
4月16日晚,上海市民赵馨(化名)告诉大纪元记者,「当地的封控措施仍在加码,浦东又发布了一份『告浦东新区全体居民书』,引用了国家的所谓科学决策,坚持动态清零,就是下定决心继续对上海进行封控。」
赵馨提供的「告浦东新区全体居民书」中称,浦东的感染人数仍在高位运行,连续4天超过1万人。并承认整个浦东已封控20天,有些小区已封控一个多月。
告居民书还以奥密克戎传染性很强为名,要求居民坚持遵守「全局动态管理」,并声称一旦放弃之前的所有努力和牺牲都将付诸流水,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赵馨说,「浦东发布的这份告居民书,当然也是全上海的告居民书。核心就是搞动态清零。孙春兰到上海来了,看到上海的乱象,还要搞动态清零,我不相信真的能够动态清零?全中国都有疫情的话,你做得到清零吗?」
上海3月初爆发疫情,28日起,浦东、浦西两区实施为期4天的「分区封控」,同时在封控区内进行多轮全员核酸检测,封闭小区的大门上锁,原定4月1日解封,由于感染人数居高不下,解封无望。
4月初,中共副总理孙春兰到上海督战抗疫,声称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不动摇。9至10日,孙春兰重返上海。11日起,上海划定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7624个封控区当日起足不出户。
赵馨认为:「当局把上海人封起来发国难财,我们都有很多切身体会。要求我们两天一次下楼做核酸,他们就是捞钱,其次的问题是物价高涨,重病患者得不到救治等。」
「上海来讲是一个有物价监管的城市,它不是一个绝对的自由经济的城市,它的供货商、供应链的上游,一定是可控制。很可能就是他们(政府)自己在里边赚钱。」
赵馨说:「这次疫情老百姓被迫买高价物品,以前的青菜3块钱一斤,现在青菜15块钱一斤都算便宜了。」
近日,一位上海餐饮业者发布视频说,现在上海的物价应该是平时的5到10倍。」他问,「一没旱涝洪灾,二没有猪瘟、禽流感,供需关系也都没有变,那你告诉我,物价到底为什么会涨成这样?」
根据上海市民反馈,中共的基层组织小区居委会以「防疫」为由,垄断了封控小区的物资采购和援助物资的分配,甚至出现居委会扣押援助物资导致食品变质事件。
上海市民拍摄的一段视频显示,上海一小区居委会书记被指「贪污防疫物资」,被小区人员拦截,该书记称「我有权力支配特保」,双方发生争执。
一段录音显示,在上海嘉定马陆镇,一名男子已没有食物吃,他同住的老人已经饿晕,他向居委会求助,居委会人员说:「现在买什么东西都是要靠抢的呀。」
上海防疫清零政策下,不仅老百姓忍饥挨饿,重症患者也求医无门。
赵馨说:「昨天(15日)我们有个邻居半夜12点心脏病发了,打电话120急救电话,他们竟然说,让病人自己去找医院。邻居在群里面说,该怎么办?怎么办?我只是想说,现在大上海竟然到这种地步,我真的很无语。」
她指出:「告浦东居民书竟然还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你们说现在奥秘克隆死的人多,还是这次疫情封控延误抢救死的人多?」「现在老百姓都在私底下骂,在网上骂都被封杀了。」
赵馨还透露现在整个上海管理非常混乱:「我们小区业委会给小区的老外居民的一份通知内容,大意是说,政府还有一个奇怪的安排,明天做双检。疯狂的举动……让我们8点做自我核酸测试,2小时后下楼再做一次集体测试……如果你认为这毫无意义,你是对的。但我们最好按照这种XX的安排来获得自由。」
上海官员给一小区外国居民的核酸通知。
(受访者提供)
赵馨说,上海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凡事你得有个度,如果你还要这样封下去,你看看大家会不会跟你政府干起来。你难道没有想到老百姓能够忍耐的底线问题吗?」
「现在大家都知道,包括小区的人、包括物业、包括各方面其实都躺平了。每天都觉得你就是在乱搞,但是不知道你要搞什么。」赵馨表示。
上海官员「躺平」看中南海的笑话?
4月16日,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执行长董立文在「第11届海内外台湾国是会议」上说,上海封城搞得民怨四起,这可能是地方政府故意要给习近平难堪。
他指,地方政府以一刀切的方式残暴地清零,很有可能是故意的,既然防疫清零是习近平亲自下令、指挥与部署,地方就故意贯彻清零给你看,清到让民众都活不了。
董立文举例,「就像去年习近平下令要减碳,结果地方一刀切减到大缺电,就是故意要给习近平难堪。」
4月初,时事评论员周晓辉的文章分析说,上海官员心中对中央清零政策不满,导致行动上的抵制或者怠政。在习江持续博弈下,他们也有意「躺平」看中南海的笑话,并通过自己的不作为或乱作为给北京添堵,有的基层官员则借机发财。
7
上海非封控区确诊病例下降,
一图了解每日新增情况
发布时间: 2022-04-17 17:40
人民日报直属健康媒体健康时报
4月1日0时-4月16日24时,上海市累计确诊新冠病例20570例,累计确诊感染者总数超30万例。4月17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在发布会上介绍,4月16日上海新增3238例本土确诊病例,其中,1754例在死循环隔离管控中发现,307例在相关风险人群中发现,1177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新增21582例无症状感染者,21167例在死循环隔离管控中发现,415例在相关风险人群中发现。可以发现,在风险人群中发现的阳性感染者比例在下降。
健康时报统计每日新增数据发现,上海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封控区(隔离管控区)中发现的比例升高、在其他相关风险人群中发现的比例降低,这意味着,上海市离社会面清零的目标逐渐接近。
“社会面动态清零”一般是指所有新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都是在隔离管控场所发现的,社会面不再出现阳性感染者。
确诊病例在隔离管控区及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的人群中占比逐渐上升,具体情况为,4月1日比例为3.85%,4月2日-15日分别为20.32%、18.35%、6.72%、14.15%、8.39%、53.88%、71.03%、41.53%、66.85%、71.63%、74.85%、89.93%、89.19%、90.06%,4月16日为90.52%。
确诊病例在相关风险人群中发现的比例逐渐下降,具体情况为,4月1日为96.15%,4月2日-15日分别为79.68%、81.65%、93.28%、85.85%、91.61%、46.12%、28.97%、58.47%、33.15%、28.37%、25.15%、10.07%、10.81%、9.94%,4月16日为9.48%。
无症状感染者情况与确诊病例类似,在相关风险人群中发现的比例逐渐下降,具体情况为,4月1日为10.73%,4月2日-15日分别为13.03%、7.70%、3.78%、3.04%、3.22%、2.94%、3.34%、2.19%、3.75%、2.26%、2.55%、2.38%、1.68%、2.48%,4月16日为1. 92%。(陈龙飞)
8
上海4月17日新增本土“2417+19831”
2022-04-18 07:48
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新京报讯据上海卫健委消息,2022年4月17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17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9831例,其中853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1409例确诊病例和19425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均在死循环管控中发现。
本土病例情况
2022年4月17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17例,含85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733例。
病例1—病例459,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460—病例624,居住于黄浦区,
病例625—病例670,居住于徐汇区,
病例671—病例716,居住于长宁区,
病例717—病例830,居住于静安区,
病例831—病例899,居住于普陀区,
病例900—病例1034,居住于虹口区,
病例1035—病例1049,居住于杨浦区,
病例1050—病例1114,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1115—病例1184,居住于宝山区,
病例1185—病例1232,居住于嘉定区,
病例1233—病例1236,居住于金山区,
病例1237—病例1386,居住于松江区,
病例1387—病例1400,居住于青浦区,
病例1401,居住于奉贤区,
病例1402—病例1409,居住于崇明区,
均为本市死循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1410—病例1449,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1450—病例1464,居住于黄浦区,
病例1465—病例1478,居住于徐汇区,
病例1479—病例1494,居住于长宁区,
病例1495—病例1504,居住于静安区,
病例1505—病例1519,居住于普陀区,
病例1520—病例1541,居住于虹口区,
病例1542—病例1547,居住于杨浦区,
病例1548—病例1550,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1551—病例1557,居住于宝山区,
病例1558—病例1561,居住于嘉定区,
病例1562、病例1563,居住于青浦区,
病例1564,居住于崇明区,
在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即被隔离管控。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1565—病例1586,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1587—病例1592,居住于黄浦区,
病例1593—病例1699,居住于徐汇区,
病例1700—病例1702,居住于静安区,
病例1703—病例1948,居住于普陀区,
病例1949—病例2057,居住于虹口区,
病例2058—病例2062,居住于杨浦区,
病例2063—病例2100,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2101—病例2108,居住于宝山区,
病例2109—病例2412,居住于嘉定区,
病例2413,居住于金山区,
病例2414—病例2416,居住于松江区,
病例2417,居住于青浦区,
为此前报告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2022年4月17日0—24时,新增本土死亡病例3例。
死亡病例1,女性,89岁,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三级、脑梗。
死亡病例2,女性,91岁,合并脑梗后遗症、高血压。
死亡病例3,男性,91岁,合并冠心病、高血压,3人入院后转为重症,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2022年4月17日0—24时,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9831例。
无症状感染者1—无症状感染者7029,居住于浦东新区,
无症状感染者7030—无症状感染者8684,居住于黄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8685—无症状感染者10030,居住于徐汇区,
无症状感染者10031—无症状感染者10688,居住于长宁区,
无症状感染者10689—无症状感染者11398,居住于静安区,
无症状感染者11399—无症状感染者12276,居住于普陀区,
无症状感染者12277—无症状感染者13176,居住于虹口区,
无症状感染者13177—无症状感染者14032,居住于杨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4033—无症状感染者16307,居住于闵行区,
无症状感染者16308—无症状感染者17668,居住于宝山区,
无症状感染者17669—无症状感染者18282,居住于嘉定区,
无症状感染者18283—无症状感染者18300,居住于金山区,
无症状感染者18301—无症状感染者19044,居住于松江区,
无症状感染者19045—无症状感染者19389,居住于青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9390—无症状感染者19403,居住于奉贤区,
无症状感染者19404—无症状感染者19425,居住于崇明区,
均为本市死循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19426—无症状感染者19615,居住于浦东新区,
无症状感染者19616—无症状感染者19670,居住于黄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9671—无症状感染者19710,居住于徐汇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11—无症状感染者19729,居住于长宁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30—无症状感染者19734,居住于静安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35—无症状感染者19751,居住于普陀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52—无症状感染者19756,居住于杨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57—无症状感染者19777,居住于闵行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78—无症状感染者19781,居住于宝山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82—无症状感染者19789,居住于嘉定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90,居住于金山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91—无症状感染者19798,居住于松江区,
无症状感染者19799—无症状感染者19805,居住于青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9806—无症状感染者19810,居住于奉贤区,
无症状感染者19811—无症状感染者19831,居住于崇明区,在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即被隔离管控。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境外输入病例情况
2022年4月17日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报告3例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新增治愈出院。
病例1、病例2均为中国籍,在加拿大探亲,自加拿大出发,乘坐同一航班,于2022年4月16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3为中国籍,在香港工作,自香港出发,于2022年4月4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3例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已追踪同航班密切接触者21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2022年4月17日0—24时,无新增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4月17日0—24时,解除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9473例。
2022年2月26日0时至2022年4月17日24时,累计本土确诊24529例,治愈出院4675例,在院治疗19851例(其中重症16例),死亡3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截至2022年4月17日24时,累计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4577例,出院4546例,在院治疗31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13例。
9
上海7万人企业爆大规模感染
原创 恋上老蒋
2022-04-17 22:47
近期,上海被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攻克之后疫情持续飙涨,单日新增本土感染人数持续在2万人以上。全市范围的大规模封控措施未见成效。上海浦东新区一家拥有7万多名员工的企业爆出员工大规模感染,但未见官方相关通报。
据官方4月17日通报,16日,内地31个省新增本土感染26,016(确诊3504+无症状感染22,512)例,其中上海确诊病例3238例,无症状感染者21,582例。
17日,上海官方发布了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指引,包括实现各区域之间的物理隔离,实行工作场所、住所“两点一线”管理,所有人员在指定岗位工作和住宿,减少不同区域之间的人员直接接触等。
然而上海的知名企业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员工披露,该厂上个月就爆出疫情,上万员工大面积感染。至今仍有大批员工被隔离在隔离点,无人问津。
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官方微博3月19日发出“情况说明”,称“3月17日有人员阳性,对相关人员进行集中隔离……截至3月18日24点,公司没有收到被隔离管控的密接及次密接人员有任何核酸异常的通报。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不传谣,不造谣!”
公开信息显示,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工业区。经营范围广泛,包括研发、生产、组装卫星通信系统设备制造、卫星导航定位接收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手机,第三代及后续移动通信手机、基站、核心网设备及网络检测设备,大、中型电子计算机等。员工数7万多人。
3月21日上午,上海昌硕公司官微再发消息称,疫情期间,伪造和散播不实信息,都是违法行为。
4月1日,上海昌硕公司再发微博“关于本次园区疫情及封控管理的情况说明:落实七天社区健康管理+2次核酸检测及3次抗原检测。”
4月9日,网友“月亮上的垂耳兔吖·”在微博发求助帖:“坐标上海浦东新区上海昌硕科技有限公司,从3.17日起,我们外宿人员和公司住宿人员一起被封闭在公司,起初是因为公司发现一个无症状,需要我们在48小时内做完两次核酸即可出公司,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10天才做完第二次核酸。时间拖到了浦东新区疫情严重,于是我们仍然不能出公司,在此期间公司内部正常上下班,员工正常流动。”
“直到3月30日,公司开始逐步有确诊员工,但公司仍然没有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虽然公司停止了上班,但是员工每天仍然可以出去买饭、去超市,每一个窗口都排起了长队,非常容易交叉感染,所以近几天,公司越来越多的人确诊被拉去了方仓,宿舍周围也有同事被确诊拉走,我们现在每天处于恐惧的状态中,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轮到自己身上,在临时宿舍待了好多天,每天以泡面度日,接热水还需要去楼道尽头去接,每次身边路过陌生人,都会很害怕。希望有关部门可以来监管一下公司情况,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
4月16日,住在昌硕科技公司厂区内一个宿舍的男员工陈胜(化名)对记者表示,现在厂里人还在感染,不能出去。偶然能去饭堂打饭,排队时人很拥挤,几乎是人贴人在排队。偶尔会打不到饭,公司每天给员工发方便面。
他说,几万人的一个厂区,感染人数达两万以上。他说,阴性和阳性都混住在一起。只有少部分阳性的人被拉走。“比如我们宿舍是8个人,4个人感染了,厂方在3天后才拉走他们。”“我们宿舍的员工陆续都有症状出现了,发烧、咳嗽等。”
他表示,3月18日厂里有一例确诊,当晚做了一次几万人的混检,十个人一组。混检时不分批次,几万人挤在一起做核酸,人挤人,那天晚上应该发生了交叉感染。后来一直正常工作。到4月2日上海封城,厂方才开始停工,当时厂里有人被拉走,但是厂方没有发任何公告。“我们公司总共有大约三万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是否有人感染,我们低层员工是不知道的。”
陈胜透露,厂区都是流水线工人,防疫意识比较低。当时的情况也向上海疾控中心反馈过,也曾报警,但是对方回复称警力不足,资源也不足。“厂内很多人给政府部门打过电话了,但是都没有什么作用。现在唯一的想法是能转阴,能出去就出去,离职了。不想再继续工作了,太失望了。”
陈胜说,现在厂方送进来的东西是药和衣服,给员工发莲花清瘟,发两次,一人一盒。
“阳性后是否有后遗症我们也不知道,看到厂里已经大面积感染,大家都很恐慌。大家的心态是从恐慌到绝望。现在是躺平的心态了。”
该厂苗桥隔离宿舍(方舱)里的阳性员工蔡明(化名)对记者表示,从4月1日就在宿舍隔离(每天有免费三餐),足不出户。然后到了12日,做抗原检测,宿舍8个人几乎一半都是阳性。
他说,苗桥有二十多栋员工宿舍楼,不清楚一共有多少员工,估计有三四百人。听说目前所有宿舍楼里都有阳性的人。工友们有社交群,每天的情况大家都可以知道。
蔡明表示,“从4月10日到现在,没有人来给我们做核酸检测。”“我被隔离在宿舍5天了,前几天咳嗽出血,高烧不退也没人管,发烧多少度也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体温计,见不到一个医护人员。莲花温瘟早吃完了,几乎没什么用。5天中每天给厂方打电话,没有打通过。现在隔离的员工也不知道怎么办。”
蔡明透露,被隔离的人中,阳性转阴了也仍然跟阳性的人待在一个宿舍里。
他还表示,该厂中桥也是一个隔离点,中桥隔离点的人员应该比苗桥多。
从云南昆明到上海这家企业打工的蔡明说:“我不知道上海政府在干什么?我感觉被全世界抛弃了,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慢慢等死。现在只想有人能管管我们。以后病好了我会离开上海,对上海真的很失望,再也不回上海了。”
10
2022年已新增超2亿例,
新冠大流行今年能终止吗?
2022-04-17 15:07
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全美取消口罩令仅一个月后,美国费城将再次迎来强制口罩令。
当地时间4月18日起,费城逾160万居民在进入室内公共场所时必须再次戴上口罩。费城成为美国第一个因为病例再次上升而实施口罩令的主要城市。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不用这么做……和你们一样,我也希望这场大流行已经结束。”4月11日,费城公共卫生专员谢丽尔·贝蒂戈尔(Cheryl Bettigole)在宣布恢复口罩令时无奈地说道。
然而,从2020至2022,这场已持续两年有余、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颠覆性影响的大流行还远未结束。
4月13日,世卫组织新冠大流行突发事件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认定,新冠大流行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议各国随时做好应对准备。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还远未到放松警惕的时候”。
5亿,还是50亿?
统计数据显示,从疫情暴发至今,已有超过5亿人感染新冠病毒。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4月12日报告了这一数字,世卫组织则于4月14日正式报告了这一消息。全球人口大约79亿,这意味着,全球范围内,不到1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感染过新冠病毒。
世卫组织疫情统计数据。世卫组织官网截图
然而更为令人心惊的是,许多专家认为,5亿的感染数几乎肯定少于实际感染数。
“全球范围内,确诊病例已达到5亿例。但实际上,真正的感染数可能超过50亿。”美国疾控中心前主任汤姆·弗里登(Tom Frieden)14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
自疫情暴发以来,许多研究人员指出,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检测能力并不相同,实际的感染数极有可能远高于报告的确诊数。即使是在检测能力较强的美国,美国疾控中心此前也曾指出,该国报告的感染数估计不到实际感染数的四分之一。
在整体检测能力、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非洲地区,这一问题可能更为突出。世卫组织上周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综合分析了超过150份独立研究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到2021年底,整个非洲地区大约65%的人口都曾感染新冠——这个估计数字是官方统计数的97倍。
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IHME)4月初发布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指出,通过对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感染病例的综合分析后发现,从疫情暴发至2021年11月14日,预计全球33.9亿人都曾感染新冠病毒,占到全球人口的43.9%。
这项研究并未计入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影响。IHME研究人员称,若是加上奥密克戎,模型显示“超过50%的全球人口可能已感染”。
自去年12月以来,奥密克戎引发了全球最大的一波感染潮。统计数据显示,仅2022年以来,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就超过2亿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微生物和免疫学教授安德鲁·佩科斯兹(Andrew Pekosz)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以来新冠确诊病例激增实际上是自去年12月就开始的奥密克戎感染潮的一部分。一些国家稍早前就已达到感染高峰,另一些国家则相对稍晚出现感染高峰。
“奥密克戎比其他变体的传染性更强,同时更容易逃避免疫,这两种病毒进化出现的特点导致了这一波最大的感染潮。”佩科斯兹称。
当地时间2022年4月12日,韩国首尔,民众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图/IC photo
进入新冠大流行第三年,疫情仍在加速蔓延。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亿例用时一年有余,从1亿例增长至2亿例用时六个月,从2亿例增至3亿例用时五个月,从3亿例增至4亿例用时仅34天,从4亿例增至5亿例用时两个月左右。
“从我们的模型和实验数据来看,今年全球病例仍在激增是意料之中的。”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埃德温·迈克尔(Edwin Michael)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迈克尔指出,随着大流行持续,人们对于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正在逐渐减弱,而大部分的经济体都基本完全重新开放。“在这样的情况下,易感群体再次上升,他们与感染者混合必然会导致疫情反弹”。
BA系列和X系列,有多危险?
虽然全球新增病例连续三周出现下降趋势,但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新增病例仍在攀升。
许多亚洲国家正在首次经历奥密克戎浪潮。在韩国,该国自2月以来新增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持续攀升,目前是全球一周日均新增确诊病例最高的国家。路透社分析称,目前韩国日均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8.2万例,占到全球新增确诊病例的四分之一。
一些欧美国家今年年初已经历过一波奥密克戎感染高峰,但近来又出现疫情反弹的趋势。
在欧洲,法国的日增确诊病例出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德国的七日平均新增确诊病例虽然出现下降,但仍然处于较高位。路透社指出,欧洲地区新增病例数仍然庞大,几乎每两天就新增超100万确诊病例。
当地时间2022年1月17日,法国南特附近,民众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图/IC photo
美国今年1月经历了奥密克戎感染高峰,当时日增确诊病例曾突破90万例。此后,美国疫情得到缓和,进入3月以来,美国日增确诊病例再未超过5万例。然而,近段时间以来,美国超过一半州的感染人数再次上升。
据美媒AXIOS报导,此次疫情反弹主要是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A.2引起的,美国近期新增感染病例中大约四分之三都属于BA.2感染病例。
自全球疫情大规模暴发以来,新冠病毒已多次变异,一些变异对疫情并未造成影响,另一些变异则给疫情带来重大变化。目前,被世卫组织列为“须关切变异株”(VOC)的变异株共五个,分别是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和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奥密克戎。
大流行之下,人类对于新冠变异体已不陌生,但今年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多个亚型毒株,甚至出现多个变异株结合形成新变异体的情况,引发许多人的担忧。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4月13日在记者会上表示,目前世卫组织正在密切监测奥密克戎亚型毒株包括BA.2、BA.4、BA.5的发展,以及由BA.1和BA.2结合形成的重组体XE的演变。
BA.2亚型毒株已经成为多个国家的主要流行毒株,占到全部基因测序的94%。而BA.4、BA.5已在南非和多个欧洲国家被发现。
XE重组体今年1月首先在英国被检测到,初步研究显示,其小区传播优势比BA.2增长了10%。此外,世卫组织日前将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重组体XD列为“监测中的变异株”(VUM),但目前并未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它传染性更强。
“随着新冠疫情持续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传播,更多的新冠变异体、重组变异体的出现是可以预见的。”世卫组织发言人塔里克·亚沙雷维奇(Tarik
Jasarevic)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世卫组织正在持续监测这些新变体的演变,评估其带来的公共卫生风险,但迄今为止,并未看到流行病学上或致病性上的明显变化。
迈克尔则指出,随着疫情持续,变异体会随着病毒一起进化,甚至随着疫苗和自然感染增加导致的免疫选择压力增大,其出现的频率会更高。但整体来看,这些新变体的选择更多地发生在传染力上,而非疫苗逃逸和致病性上。
“这意味着,即使这些新的变体会导致感染病例增加,它也不会引发大规模的住院情况。”但迈克尔也提出警告,随着免疫力逐步下降、社会开始全面开放,病毒大范围的传播可能不可避免地会开始影响那些脆弱人群,如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届时住院率和死亡率可能会再次上升。
新冠大流行,今年能终止吗?
2020年1月30日,世卫组织新冠大流行突发事件委员会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两年后的2022年4月13日,委员会在召开会议后一致认定,新冠大流行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从2021年末开始,世卫组织曾多次表示,2022年必须终结新冠大流行。然而,2022年的头四个月内,全球新增确诊病例超过2亿例,超过70万人感染后死亡。许多人不禁发出疑问,今年真的能终结新冠大流行吗?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8日,英国伦敦,国家新冠纪念墙。图/IC photo
对于这一疑问,世卫组织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并未正面响应。亚沙雷维奇仅再次强调,为了结束新冠大流行急性阶段,科学家们研究出的有效疫情防控应对工具必须在全世界所有国家得到快速、公平的分享。2022年,我们必须实现到年中时期,让每一个国家至少70%人口接种疫苗的目标。
全球疫苗不公的现象仍在持续。Our World in Data网站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全球65%的人口至少接种一剂新冠疫苗。但是在低收入国家,仅15.2%的人口至少接种一剂疫苗。
佩科斯兹则认为,如果能够让更多的人接种疫苗、让更多的人拥有抗击疫情的各种工具,那么我们可以减少重症病例并进一步减少感染病例,从而逐步结束大流行。他同时强调,在大流行仍在持续的当下,继续开展检测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准确追踪病例。
在奥密克戎感染高峰过后,许多国家调整了检测策略,大幅减少检测数量。美国华盛顿大学流行病学家、曾在美国疾控中心工作的阿里·莫克达德(Ali Mokdad)对《纽约时报》称,缺少检测将导致非常“危险”的情况,“如果你不做检测,你就无法知道你面对的是什么变种”。
谭德塞4月13日也警告称,由于一些国家的新冠检测数量显著减少,世卫组织监测疫情发展趋势的能力受到影响。他呼吁所有国家对至少5%的新冠病毒样本进行测序,以跟踪病毒变异情况。
当地时间2022年2月10日,德国柏林,民众进行免下车新冠疫苗接种。图/IC photo
病毒变异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流行未来的走向。世卫组织3月底发布的更新版《新冠病毒战略防范和应对计划》列出了今年大流行演变的三种可能的情况。
世卫组织指出,最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新冠病毒虽然继续变异,但随着疫苗接种和感染获得的免疫增强,它引起的疾病严重程度会逐渐降低。在免疫力弱化时,可能会出现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的阶段性上升,这就需要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的加强针接种。
最好的一种情况是,未来可能会有不那么严重的变异体继续出现,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加强针或者新配方的疫苗。
而最坏的一种情况是,可能会出现新的毒性更强、传染性更强的变体。面对这种新的威胁,人们通过此前的感染或是接种疫苗获得的保护力,可能都将迅速减弱。这个时候可能会需要更新当前的疫苗,并确保那些易感脆弱群体能够接种新的疫苗。
对于大流行未来的演变,迈克尔认为,由于不管是自然感染还是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都非永久性的,未来极有可能出现周期性的感染潮。
“新冠大流行可能会进入一个振荡期,即它不会完全消失,而会周期性地反弹——间隔期长度则取决于一个群体免疫力的强度和持续性,以及新出现的变异体的传播性。”迈克尔称,只要新冠病毒不进化成一种更危险的形式——从进化上来看这不太可能,我们可以通过周期性接种疫苗和保护好最脆弱群体,持续忍受并与大流行共存。
迈克尔认为,在恢复“正常”社会生活和防控疫情之间寻求平衡,最佳途径是将接种新冠疫苗加入到接种流感疫苗的安排之中,大约每6-12个月接种一次。他指出,这将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减少引发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但是,“仍需对病毒进行持续的基因组监测,以在必要时更新疫苗”。
谭德塞4月13日称,“目前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是接种疫苗,并在收到建议时接种加强针。同时继续佩戴口罩,尤其是在拥挤的室内场所”。他强调,弥合全球疫苗接种差距是提高人口免疫力、抵御未来新感染潮的最佳方法。
新京报记者谢莲
11
数读4月17日全球疫情:
全球日增确诊超46万例
累计逾5亿例
韩国18日起解除保持社交距离措施
2022-04-18 06:54
来源:海外网
海外网4月18日电根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022年4月18日6时30分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04184215例,累计死亡病例6221424例。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469130例,新增死亡病例1305例。
数据显示,韩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是新增确诊病例数最多的五个国家。美国、俄罗斯、韩国、泰国、意大利是新增死亡病例数最多的五个国家。
韩国首尔街头,行人纷纷戴口罩出行。(资料图)
美国新增超1.1万例确诊病例
夏威夷现新冠重组毒株XE
根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022年4月18日6时30分左右,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82314636例,累计死亡病例1015451例;与前一日6时30分左右数据相比,美国新增确诊病例11201例,新增死亡病例68例。
当地时间15日,美国夏威夷州卫生部门宣布,在该州发现新冠重组毒株XE。今年初,新冠重组毒株XE在英国被首次发现,它是奥密克戎毒株的亚型BA.1和BA.2的重组毒株,已知最早的样本日期为今年1月19日。
韩国新增超9.3万例确诊病例
18日起解除保持社交距离措施
据韩联社报导,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当地时间17日通报称,截至当天0时,韩国24小时内新增新冠确诊病例93001例,日增确诊病例较前一天减少14915例,累计确诊病例接近1630.6万例。
韩媒称,韩国应对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核心防控措施——保持社交距离将于18日起全面解除。公众聚集场所营业限时、私人聚会和大规模活动限员等措施将于同天起全面解除,电影院和演出场馆等室内公众聚集场所禁止饮食的措施将于25日放开。
法国新增超8.6万例确诊病例
累计确诊逾2777万例
法国公共卫生部门4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当天下午,法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27771054例,24小时内新增86650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达144157例,24小时内新增35例。
意大利新增超5.1万例确诊病例
累计确诊逾1571万例
当地时间4月17日,意大利卫生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过去24小时内,该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1993例,累计确诊15712088例;新增死亡病例85例,累计死亡161687例;新增治愈病例47468例,累计治愈14324363例;现存确诊病例1226038例。(海外网张霓)
12
疫情数据背后的故事:
我们可能上了美国人的当
原创 伯乐曰
2022-04-17 12:00
大家可能都相信美国疫情死了百万人,然后这些数据把我们吓得不轻,特别是香港今年的新冠死亡8000多人的数据对大陆的防疫政策制定和民众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极有必要对此作客观仔细的分析。特别是最近上海和吉林的大面积爆发疫情后,我们有了数据对比分析的坚实基础,如果根据我们披露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们可能上当了:美国和香港的死亡数据背后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我们如此愿意花时间分析疫情,是因为它确实牵动着整个中国人的心,中国经济出现较大幅度波动,中国股市更是跌跌不休,深不见底。这核心的原因就是疫情导致经济活力急剧下降,财新3月份的数据已经创20多个月来的新低,并且尚不知道何时是个尽头,导致股市缺乏长期稳定的预期。
我们的预期变化源于疫情何时结束或者防疫政策的动态调整。
下面,我们抛弃情绪化的立场和观点,来看看数据别后的故事。
【一】
美国和香港新冠死亡数据背后有问题
一直在上海和吉林大面积爆发之前,我们都相信美国和英国真的由于新冠死亡了那么多人,现在也依然在大面积死人,感觉他们政府不关心人民死活。但是直到香港大面积爆发,然后上海也是日增数万人。这两个城市都是中国领土,都是一样的种族,我们可以进行直接对比。
上海现在已经累计感染新冠的人数超过30万,每天都有2万左右的新增,但是重症患者只有10例,死亡病例只有数人,远远低于普通流感。我们非常相信我国这个统计数据,因为任何一个病人如果得了新冠必定首先按照新冠病人来对待,其次,他才是其他病的患者,也就是说,非新冠死亡的人不可能登记为新冠死亡。
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一情况在香港和美国并不必然成立!
我们来看香港: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每天也是数万感染,现在与上海差不多,但是每天死亡病例超过100人,其背后的数据非常诡异和值得商榷。
众所周知,香港是全世界人均寿命最高的地区,也是全世界医疗条件最好和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明显高于上海,但是为什么香港有这么多的死亡病例,而上海却几乎没有,难道上海的医疗水平显着高于香港?或者新冠病毒不喜欢上海人!
答案显然不是!
问题出在统计的口径上:可以确定的是香港的新冠死亡定义采用了最宽的口径,也即只要是死亡时携带新冠病毒就列为新冠死亡。那么就感染新冠病毒的比例而言,新冠死亡人群是否就比香港整体人群高呢?
第一、2022年香港一季度死亡人数与2020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2020年香港总死亡人数为50666,当年一季度死亡人数占全年的比例为27.1%。如果以香港过往的死亡数据做一个简单的线性的趋势类推,考虑老龄化的趋势,2022年的死亡人数应该在52547左右。若再假定今年死亡人数的季节分布与2020年类似,那么今年一季度香港总死亡人数约为14200人左右,而最终香港一季度死亡人数就是在14500人左右,几乎一致。这并没有说明,新冠导致香港死亡人数的大幅度增加。
第二、2022年一季度香港人死亡的年龄也没有变化,依然在人均预期寿命的范畴。
我们再从新冠死亡人群的年龄结构来看,根据香港政府3月26日数据,第五波新冠疫情死亡病例的年龄中位数为 86 岁。根据202年1月的统计,2020年香港人均寿命为 85.3 岁。因此从新冠死亡年龄的分布来看,实际上这波新冠死亡人群和正常情况下香港总体死亡人群的年龄结构是非常接近的。
从以上两组数据我们得出的一个推论是,香港大部分的新冠死亡个案只是死亡时携带新冠病毒,而不是因为新冠病毒导致死亡。如果我们严格定义“新冠死亡”,只纳入新冠是死亡主因的个案,又如果这种窄口径下的新冠死亡人数还高企,那么死亡人群中感染新冠病毒的比例大概率显着高于整体居民的感染比例,而且新冠死亡人群的年龄中位数会大概率显着低于自然死亡人群的年龄中位数。
那么,为什么背后有这个因素呢?这是本文最为核心的内容!
因为全世界在防控新冠疫情的时候,都采取了免费或者补贴患者的政策,导致任何一个死者只要携带新冠病毒,其家属必然申报为新冠导致死亡,因为这样的话,可以获得免费医疗和免费火化安葬,甚至还有补贴!
这是典型的利益驱动的新冠死亡!其数据非常值得怀疑:也就是说,死者完全可能是由于其他病因导致死亡,只是死亡时携带新冠病毒。
这一点在美国尤其明显:我们进行了较多样本的访问,也明显发现存在这个问题。即使是美国,也有国家对新冠患者的补贴或者保险提供的费用治疗。特别是如果是死亡,还可以申请补贴。工作者即使是由于感染新冠,还可以更为方便地申请失业保障金。
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曾经在柳州发生这样一个例子,由于小孩在河里游泳时,被食人鱼咬伤,市政府号召大家捕捞食人鱼,只要有人捕捞一条,可以奖励不少钱。那很快会发现,河里有永远捕捞不尽的食人鱼,因为有利可图,可以从其他地方获得食人鱼,从而冒领。
然后,我们再来看美国:美国号称累计死于新冠有百万之多,如果结论成立,那么,美国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年度总死亡人口是有相当大的变化的,我们发现,2020年和2021年确实有累计超过70多万的超越平均水平的死亡。
美国所报道的100多万人,有30多万的差距!这个差距应该就是水分,是一些早期钻空子的家属。之所以开始数据是真实的,也就是美国有相当部分人是死于新冠的,是因为美国有相当的一部分人是非常讲究诚信的。
显然新冠病毒爆发初期,病毒的致死率是明显的。但是2021年10月份之后,随着奥密克戎成为主要新冠病毒,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在前期的抗疫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随着病毒的不断传播,毒性趋势在日益下降!美国也表现非常明显:我们统计2021年10月—2022年一季度发现,美国虽然号称每天有100、200人死于新冠,但是总的人口死亡人数已经与没有发生新冠的2019年开始持平——这充分说明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已经变得稀松平常。这个时候,有更多的美国人也学会钻空子了。
问题的关键是,美国死了100多万人,他们不加区分:哪些是2021年和2020年死的,特别不愿意说明2022年以来,奥密克戎导致的死亡率有多高,而是笼统地说自己死了100万人。这导致不知情的国人,吓都吓死了。
【二】
数据背后有美国等不可告人的目的
美国对世界卫生组织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为什么前期反对世卫组织的政策,而现在反而积极利用?
在中国2020年抗疫取得全世界最好成绩的时候,不断攻击中国的抗疫政策,反而天天鼓吹中国要躺平。
美国躺平之后,加上美国人接种率大幅度提升,基本上已经达到全民免疫。这个时候,美国反而在全世界鼓吹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和可怕性,特别是依然发布其新冠感染人数和致死率,制造恐怖,其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针对中国的目的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新冠病毒中的奥密克戎病毒,传染性强,隐秘性强,根本无法被消灭
诱导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去消灭,就会大量消耗中国的国力。
第二、在中国各个城市不断采取封城的时候,就会导致全球产业链的断裂,而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为确保全球产业的良性运行,大量产业必然从中国转移到境外国家
最近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总裁公开希望全球产业链减少对中国产业的依赖。
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战没有达到的目的,可能通过病毒战来达到目的。
第三、有意识鼓励其他国家人员不要到中国来,变相封锁中国
上海爆发疫情,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马上要求撤离,就是为了渲染这个氛围——污蔑中国抗疫政策的氛围。
中国值此关键时候,特别是面临美国的技术战,非常需要境外技术人员来华交流。
第四、渲染病毒危害性,就是想把中国架起来,希望中国将抗疫提升到制度之争和国力之争。
按照熵增定律,任何一个事物有高潮也必然有低落,最终逐渐归于寂静。如果一个病毒的毒性越强,传染性越强,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毒的传染,其毒性和共存性必然更强。
病毒就是病毒,不可能是制度之争。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的病毒,都最终一定归于寂静。越毒,传染性越强,越更快地归于寂静!因为每传染一次,就会衰减一次,毒性就会降低一次,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三】
韩国、印度等国家已经将新冠患者列入普通病种,不再提供补贴和免费治疗
随着奥密克戎毒性的下降,韩国已经公开防疫政策,宣布将新冠病毒引发的疾病列为普通病种,不再提供免费检测和治疗。
印度由于财力困难,早就将新冠病毒列为普通病种。印度也都曾经出现过大面积感染和致死的情况。但是,时移世易,已经改变防疫政策了。
中国政府对老百姓极其负责,对新冠病毒提供了免费检测和治疗等一些列福利,但对财政和国力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2021年的医保开支就大幅度攀升。
其实,只要新冠疫苗接种大面积普及,新冠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有限的。这也是韩国放开的底气所在。同时,也是为了防止鱼目混珠。
【四】
中国需要深入分析上海和吉林的数据,而不是陷入意识形态之争,以科学的态度来进行疫情管控
好事和坏事总是相互转化的。上海、吉林和香港的疫情爆发本质上也为中国提供了研究新冠的大量数据。这个时候,我们没有必要被境外国家的数据所迷惑,更不能轻易相信境外的死亡人数,那样,会导致我们陷入过度抗疫的困境。
我们需要扎扎实实,组织新冠专家团队,摆脱利益者的绑架,深入细致分析中国上海、吉林等宝贵案例和数据,就能够形成中国防控疫情更为科学合理的措施。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未雨绸缪,有序推进,最小代价积极推进逐步开放,实现国家确定的目标。
最近我国继续采取社会面清零策略,将传播极快的奥密克戎第五波疫情压制在完全可控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持久性地采取封城和全检测的策略。
既然长期过上疫情生活,毕竟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也不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了美国人的大当!
逐步回归正常疫情生活,我们完全可以积极创造条件,以最小的代价达到目标,从而进一步证明中国治理的高效和科学性:
第一、建立起对中国疫苗的信心,树立起新冠病毒并不可怕的信心
这次上海新冠和香港的全面爆发,还有一个积极意义就是证明中国新冠疫苗的有效性:
从中国疫苗与境外美国疫苗的对比来看:只要中国疫苗接种达到3针一样,重症保护率可以达到95%以上,而美国疫苗也只有97%左右,没有明显的差距!
这一科学数据给哪些批评中国疫苗无效的观点以无情的打击!
只是中国疫苗如果只接种2针的保护率确实只有70%左右,是落后于美国疫苗的。
如果疫苗有用有效,那么,新冠病毒就不是那么可怕!
第二、必须强制进行疫苗接种,这一步极其重要
我们要借助此次一定会到来的社会面清零所带来的难得的机遇期与窗口期,老年人普遍的第三针接种,以及更好的疫苗与疫苗接种策略。
第三、加快推出治疗用的药物和居家检测用品
可以广泛供给的口服药物,可以负担得起的广泛提供的居家检测试剂,得到有效训练和预演的分级诊疗策略,未来居家隔离的流程。
第四、加快方舱医院的建立,开展试点城市
借鉴改革开放的经验,可以从一两个城市先进性试点,这样能够确保一方面不会出现大问题,另一方面,即使出现一点问题,国家可以调集广泛的医疗资源来治疗,防止出现医疗资源的挤兑。
第五、在总结试点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有序开放。
如果这样,那么,我国创造一个世界上抗疫的奇迹,成本最小,效果最好,人民最满意。
我们坚信,疫情终将过去!我们坚信,中国政府有足够的智慧能够处理好这一切!
14
难怪美国破釜沉舟,
终于有人说明白了!
2022-04-16 16:59
来源:一个坏土豆
一、中国如果成为发达国家,全球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全球37个发达国家,人口加起来不到中国的2/3!
未来10年,全球局势的变化将由中国决定,因为:2035年,我们的目标是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这个目标,每一步,都将深刻改写世界。
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规则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发达国家意味着什么?
到现在,全球一共只有37个公认的发达国家:
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爱沙尼亚、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丹麦、瑞典、芬兰、挪威、捷克、斯洛伐克、马耳他、冰岛、斯洛文尼亚、奥地利、爱尔兰、塞浦路斯、以色列、新加坡、韩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波兰、匈牙利、圣马力诺、立陶宛、拉脱维亚、卢森堡。
2021年,韩国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韩国GDP为1.63万亿美元,但韩国只有4300万人口,人均GDP为3.15万美元,占全球GDP总量的1.8%;
这1.8%对世界有影响,但影响并不太大。
在发达国家中,人口过亿的大国只有两个。
一个是美国,3.2亿人口;
一个是日本,1.26亿人口。
是的,小日本,在全球多数国家的视野中,已经算是大国了。
因为全球只有13个国家人口超过了1亿,能超过日本人口规模的国家,只有10个!
其它的35个发达国家中都是中小型国家,而多数都是小型国家,比如百万级人口的:
芬兰「530万」、挪威「472万」、丹麦「582万」、瑞士「803万」、立陶宛「279万」.....
还有很多的是袖珍型国家,人口十万级别的:
如卢森堡人口60万,一个深圳市可以顶20到30个卢森堡的国家级人口;
如冰岛人口34万,一个上海市可以顶80个冰岛国家级人口;
圣马力诺3万人口,中国国家电网90万员工,相当于30个圣马力诺;
中石油150万员工......
为什么西方世界对中国心生恐惧?
因为中国说要在2035年成为发达国家,现在全球35个发达国家,加起来人口9.2亿。
而中国有14亿人口!
多数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贫困国家,对地球无足轻重,但中国不同。
当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其它国家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
发达国家的标准是人均GDP2.5万美元左右,中国达成标准,即总GDP为35万亿美元,全球2020年的GDP总量为82万亿美元,中国将占全球GDP总量的42%,几乎占到了全球的一半......
当然,你会说,中国GDP在增长,全球GDP也在增长,但是,很明显,多数国家尤其西方国家的GDP增长速度非常缓慢或停滞不前,2020年甚至欧美国家出现集体倒退。
中国如果GDP总量占到全球的30%或40%,美元还会是国际货币吗?
我们还会用美元来计算全球各国家的GDP吗?
这个时候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将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失去中国市场,欧美的所有资本将先天不足,谁都不敢承担丢失如此重要市场的损失。
中国只需要实现5%左右的平均年经济增长率就能达成这一目标。
所以,美国必须要遏制中国。
我们经常聊到奥巴马说过一句“名言”:
如果中国人都能过上我们的生活,我们只能去吃草。
美国占据全球大约5%的人口,消耗着着全球1/3的纸张,1/4的石油,23%的煤炭,以及27%的铝和19%的铜,是全球产生生活垃圾最多的国家,但是美国几乎都是虚拟经济,对全球没有贡献,年年滥发货币都是逆差,用美元再买全世界的财富。
中国如果成为发达国家,美国这样奢侈浪费的日子自然是过不下去了。
因为资源并不是无限增长的。
二、读懂西方发达国家的基因与高福利的原因
为什么欧洲人能享受高福利?
首先欧洲从15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始,到今天掠夺全球资源600年,贩奴贩毒,杀人抢劫,积攒了丰厚的家底;
其次欧洲人口有限,整个欧洲的人口7.4亿,这还包含了1亿多人的俄罗斯和近2亿人的东欧;
此外,最关键的是欧洲的先发优势积攒的技术资源。
全球第一条地铁诞生在1860年的英国,那时第一次鸦片战争刚结束20年。
中国在1969年才落成第一条地铁,比欧洲落后了129年,整整4代人一个多世纪;
1938年的法国,铁路长度就已经有是6.4万公里,达到历史巅峰水平,然后不修了,因为法国已经没有地方修铁路了。
那个时候,我们还在用农业国的装备硬钢工业国家的日本,正在打抗日战争,到1995年我们的铁路长度才赶上法国1938年的水平,落后了大半个世纪。
中国的速度,远超世界的想象力,但是从19世纪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差距,要赶上,我们需要时间。
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差里,西方世界积攒了大量的技术优势,这种技术优势如果简单点说,能体现出来的就是:
20年前,3亿衬衣换飞机,我们1000个人创造的价值不如西方1个工程师;
今天,我们50部手机换芯片,50个技术工人创造的价值还是不如西方的1个高级工程师;
所以,看清楚了这些,就很明白为什么西方世界能享受高福利,同样的劳动时间,他们可以创造50倍价值,同样是一家公司,西方的高科技公司创造的价值可能是50个同等规模的公司;
而在今天,西方世界在航空、能源、芯片、生物制药上依然具备强大的底层优势;
以法国为例,既有香奈儿、路易威登、迪奥、爱马仕这样的奢侈品百年企业,也有道达尔、法国电力、雷诺汽车、施耐德电气这样的能源、科技百年企业;
但是,在最近的20年,西方世界惊恐的发现,他们的技术优势,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中国的高压电、高铁、5G、激光、量子通讯、核电、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已经走到了全球前列,在部分领域形成了中美双强的局面。
2018年,法国黄马甲运动,仅仅因为燃油税涨了几分钱,百万人示威,造成了法国50年来最大的骚乱,这个背后可能有美国的鼓动,但是如果在50年前,这在欧洲国家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就在20年前,日本的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了天,欧美的电子产品在中国价格也上了天,但是今天,这个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中国,已经杀入了全球技术的底层。
这种底层,就代表着,西方世界依靠技术垄断,获取高利润的时代就要过去了。
就如同国外在盾构机上的优势,被中国击溃后,大量的中国盾构机开始出现,到今天,中国盾构机占据了国内90%和海外70%的市场份额,而盾构机的暴利时代被彻底终结,西方世界现在最先进的盾构机,售价也只敢标到500万美元,直接下跌到1/20!
由于中国的崛起,西方世界的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利润开始不断下滑。
当中国技术与西方世界的技术完全一致的时候,很显然,西方高福利的神话将最终终结。
而且,在工业时代,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减少就业率,中国的高速发展会影响西方世界的产业,进而影响就业率。
所以,奥巴马说:如果中国人都能过上我们的生活,我们只能去吃草。
奥巴马说的对不对?
他说的对,如果要改变这个局面,应该怎么做?就是努力发展自己的科技和工业。
但是显然,美国不愿意公平竞争,而是在全方位全领域妄图以卑鄙的手段抹黑和造谣中国。
但是,养尊处优的西方世界,掠夺惯了的美国,要不要去吃草,其实和我们没关系,这就是丁仲礼问柴静的那句话:
中国人是不是人?
400年前,盎格鲁萨克逊人依靠强取豪夺拿到了世界霸权,今天,我们将依靠努力与汗水重回世界之巅。
所以,这就是未来10年中美之间的目标:
美国要保持全球霸主的地位,就必须要遏制中国的发展。
中国,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不需要考虑美国,只需要把自己的经济和科技搞好。
三、民族复兴的两个核心方向,和美国无关
用这个思路去看中国最近的国家政策,就会非常清晰。
最近的主要政策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重塑价值观,打击资本的无序扩张、垄断经营,包括带来的饭圈文化、娱乐圈乱象;
第二、在扶贫工作取的初步成绩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共同富裕定为未来的重点目标;
这样做是基于几个方面的思考,首先,在过往的20年时间,资本为追求高回报率和速度,导致了大量的无序竞争,如饭圈文化就是最直接的体现,过去的一个明星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培养和优秀的作品,现在直接砸钱买热搜造话题,用资本造星,用饭圈收割。
再如资本疯狂的投资教育,每年吸纳的资金百亿到千亿计,有提升中国的教育水平吗?有提升中国的科技水平吗?
很遗憾,都没有,提升仅仅是分数线和家长的负担,对国家发展没有一丁点帮助。
事实上,这代表了过往长期一段时间资本急功近利的特点,大量的资本进入了对国家和民族没有任何帮助的领域,而且浪费了公共资源,加重了人民负担。
而科技的发展,从来是高风险、慢投入、持续性的工作,和资本的本性是违背的,尤其对于现在的中国,以航空发动机为例子,欧美因为已经有了先发优势,在技术上进步一步,投入马上就能带来收益。
但是中国和美国在技术上的差异至少有4步到5步,即使中国连续进步两步,还是有2步到3步的差距,也就是说:巨大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内未必会带来高收益。
所以,在以往的资本运作模式下,大量的资本涌入了对国家科技进步、民族工业振兴没有帮助的娱乐圈、游戏、互联网金融、教育内卷等;
一个民族整体科技的崛起,单纯的依靠国家的力量和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是整体行动起来。
但全民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不再是娱乐明星,资本追逐的热点不再是没有意义的内卷项目,或者最简单的说中国能有10家苹果这样的企业,将带来千万计的就业和亿万计的供应链产业。
此项,是保证中国以更快的速度积累在科技与工业上的优势,而另外一个方面,为什么一定要共同富裕?
美国全力让欧洲企业拒绝中国,但是欧洲企业为什么不听美国的?甚至于,美国企业一样也不听美国的。
特斯拉、苹果照样看好中国市场。
因为中国一年有近6万亿美元庞大的消费能力,这个巨大的市场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忽视。
但是,中国现在仅仅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国,而美国,是以6.3万亿美元规模的第一全球消费国,所以,同样我们现在也不会放弃美国市场。
但问题是,美国只有3.2亿人口,而中国却有14亿人口。
现在中美市场的消费规模差距不大,而只要中国的消费能力再度提升10%到30%,中国将是全球毫无疑问的超级消费大国,到达这一步,无论是民主复兴或者是中美博弈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因为,任何一个中国企业将面临一个比原来广阔得多的市场和巨大的规模;
对于任何一个国外企业来说,中国才是上帝,而不是美国,因为中国市场比没有中国市场的全球市场都广阔。
要知道,中国的经济能够在过去的30年逆袭,恰恰是因为我们无与伦比的规模,14亿人口的市场比西方世界加起来还多。
突破的关键,就在于共同富裕。
因为:
中国还有3亿人没有上网;
中国还有5亿人没用过马桶;
中国还有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
.....
任何一个数据,都可以创造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个巨大的市场,相当于几百个中小型发达国家的体量和规模。
所以,乡村产业振兴、重塑价值观、打击教育资本化、建立三次分配体系正是目前的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看了以上,我们就会知道,中美博弈与民族复兴的根本,不在于全球的政治博弈,而在于我们能否自己做到更好。
四、中国奇迹与中国人的两项特质
那么,在未来的10到15年,中国能够成为发达国家吗?
在全球37个发达国家中,有靠百年掠夺起步发家的传统西方国家,美、英、法、意.....之外的多数国家,4000多万人口的韩国已经算是大国了,是在响应美国紧随其后参加越战后,美国进行了全面的技术转移和经济援助的支持下实现了经济的发展,此外的多数国家,都是单一经济就可以实现腾飞的小国。
如依靠农牧业就可以改变状态的丹麦「582万」,依靠马六甲海峡就可以高度富裕的新加坡「570万」,靠旅游业和制造业的斯洛文尼亚「209万」......
中国,注定了成为发达国家是一盘宏伟而精密的棋局,不可能通过对外掠夺或仅仅一两个高新产业来成为发达国家,因为14亿人口的大国成为发达国家,是全球格局的重要改变。
而前进的方向,已经非常清晰,就是科技产业兴国与共同富裕。
只要走好这两条路,未来已经十分明确。
如果中国离发达国家越来越近,中国的经济占占据全球25%到35%的规模,即使是在现在的军事实力的保障下,谁将是未来全球规则的制定者?
此时,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企业敢冒着被中国驱逐出市场的风险,否则,他所面临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部分欧洲国家的高福利时代将重新构造,他们再也不能吃老本了。
而美元霸权将不攻自破,因为他已经失去了制定全球规则的能力。
我们看这一天,似乎非常遥远。
但其实,在25年前,有人在天涯论坛上提出中国35年即2030年超过日本时,90%的人也觉得根本都不可能,结果中国仅仅用11年时间就超过了日本。
事实上,中国这71年来,走过的每一步,都是超出常规,让所有人无法想象的奇迹,这些奇迹都是除中国外的所有国家不敢去奢望的。
在朝鲜战场上,以一敌16,战胜全球最强大的工业国联军;
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短短的几十年,逆袭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工业大国;
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且在蔬菜、禽蛋等消费上达到全球第一;
在一个全球超级人口大国,彻底消灭了绝对贫困;
.....
以上的每一个举措,在全球都是不可想象的奇迹。
而中国能做到这些,到最后必将实现2035年的宏伟规划,是因为中国不同的两个面。
对理想的坚持和战略的坚守,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掠夺不同,中国只能以内循环为中心构建自己的经济体系,而这一切,刚好吻合了中华文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对改变的渴望,从1840年开始,中国可以说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渴望改变与学习,不断的在探索强国之路,几乎把世界上所有的道路都走了一遍,这种对胜利的执着,也只有在中国能够找到,而最终摸索出了自己的独特道路。
而体现在每个人的身上,就是对胜利的执着与不懈的进取。
五、时代的馈赠,我们的礼物!
我们身边的朋友,尤其是男人,经常会说:很累。
年青人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尤其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面对房价、医疗、教育,仿佛稍有不慎就跟不上这个时代.....
但是在这个变革的大时代,在未来10年的关键冲刺阶段,累,是比较正常的,因为整个国家正在大步迈进,不累才不正常。
而我们在过去的30年尤其感觉到累,是因为30年的时间,我们从0.36万亿美元的GDP增长到14.72万亿美元,增长了整整40倍;
要取的这样的成就,是不可能舒舒服服达成的。
1990年,日本的平均工资为2160美元,在全球处于前列,远高于美国的1681美元;
此时,我们的平均工资是38美元,是日本的1.7%;
现在,30年过去了,日本的平均工资是2786美元,增长了28%;
我们的平均工资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公布的情况,是1044美元,增长了2747%!涨速是日本的约100倍!
对比美国,我们的增速是72倍!
在我们以40倍到70倍的速度来增长的时候,怎么可能不累?
我们没有欧美那样的老本可以吃,也不会如中东国家那样家里有矿,更不会如南美国家那样躺平,也不会如日韩那样寄人篱下。
迎接我们的只能是挑战,直到我们最终的胜利。
中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是也注定了中国的未来不会平坦,因为中国在未来的15年,将改变全球格局,重塑全球秩序。
在这个时候,面对西方世界的恶意,注定每个人都不轻松。
10到15年之后,世界将不再是现在的世界,也是我们最后的冲刺阶段,一旦迈过这个槛,我们将重回世界之巅,而一旦挑战失败,西方世界将再不会给我们韬光养晦的机会。
所以,未来的这段旅程,是我们的宿命!
以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在这种改变世界的旅途中,我们没有如英法这样的几百年掠夺沉淀,也不是如日韩那样的小国,可以靠美国的施舍就进入发达国家。
所有的一切,必须靠我们自己争取。
方向已经明确,但未来,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
从国家到每个人,对胜利的渴望与对不懈的进取,是我们实现自己和国家改变的必备品质。
我们未来的选择,犹如是民族未来的复兴。
“责任、压力、焦虑....人生就是充斥着无尽的挑战”
“男人不止一面,或硬朗、或柔软,或冷峻、或温暖,我们无法被世界所定义,随时将胜任任何状态!”
我们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完成国防最尖端科技的研发,也能在战场上横扫全球一切强敌,虽然会有疲惫与压力,但最终的胜利会属于我们。
在未来,全能将由我们成就,实现最终的目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