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2年4月26日星期二

魔都上海封城记(110)

 


2022年4月24

上海重症救治面临挑战

 

张文宏:上海从4月初以来每日最高2.7万例感染,到目前逐渐降至每日2万例左右,病毒传播的基本再生数,也从R0=9.5左右,降低至现今的有效再生数Rt=1.0左右。特别是疫情最为严重的浦东,则率先将有效再生数Rt降至1以下。

图为上海居民与警方、防疫人员爆发激烈冲突。

 


1

 

上海新增2472+16983,新增死亡51

张文宏:重症救治面临挑战

 

澎湃新闻 

2022-04-25 09:30

王伟健、赵丹彤/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健康上海12320”微信公众号

 

2022424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7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6983,其中846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1557例确诊病例和16835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1例,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20224240—24时,新增本土死亡51例。平均年龄84.2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共37位,最大年龄100岁。51位患者基础疾病严重,累及多个脏器,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3级(极高危)、脑梗后遗症、糖尿病、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尿毒症、恶性肿瘤、重度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患者入院后,因原发疾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张文宏:重症救治面临挑战

 

查房、会诊、专家研讨……上海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忙得像个陀螺。一早,在华山医院感染科病房,这位大白正在一间间查房,和主治医生讨论感染过新冠病毒的重症患者的诊疗方案。
 
老先生,醒一醒哦!病床前,他俯下身,握住老人的手,扭头问护士,意识清醒吗?
这位病人80多岁,基础病严重,还得过脑出血,之前在华山医院北院治疗,核酸转阴后转院过来。正戴着面罩做氧疗的老人,听到呼唤,睁了睁眼,还拱了拱手……

张文宏在询问患者病情。图/赵丹

   
紧接着,张文宏和100余位专家视频连线,会诊各定点医院的重症患者。他在线听到了好消息,有一例危重型患者,两次核酸阴性;还有3例基础病重症患者由原先的基础病重症转为轻症”……连线结束,他快速接受了大江东工作室的专访,后面,他还有一场专家讨论会要参加。

张文宏和专家连线会诊各定点医院的重症患者。图/赵丹

 

大江东:

4月以来,上海实施了严格的全域静态措施,坚决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这段时间的成效如何?

张文宏:

上海从4月初以来每日最高2.7万例感染,到目前逐渐降至每日2万例左右,病毒传播的基本再生数,也从R0=9.5左右,降低至现今的有效再生数Rt=1.0左右。特别是疫情最为严重的浦东,则率先将有效再生数Rt降至1以下。

虽然疫情仍存在较高反弹风险,但好消息是管控区外的社会面病例数呈逐步下降趋势,部分行政区已实现社会面筛查全阴性。
  后续的社会面清零工作仍然非常艰巨,需要予以充分重视。特别是因为病例数量的增加,脆弱人群的救治挑战开始呈现。

大江东:

在上海这一波疫情的前期,基本没有新冠死亡病例,但最近几天,重症和死亡病例明显增加,这是否是您所指的脆弱人群的救治挑战?能说说是哪些挑战吗?

张文宏:

是的。423日,上海新增本土死亡39例,平均年龄78.7岁,最大年龄是98岁,且都患有严重的多脏器慢性疾病。我们在临床救治时面临的重症病例患者,几乎都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基础疾病,且病情危重,包括晚期恶性肿瘤,严重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脑梗等),肝硬化终末期,糖尿病、尿毒症等。死亡的直接原因,大多是基础性疾病导致。
  这些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同时感染了新冠,虽然新冠引发的肺炎不一定严重,但基础疾病的救治,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大江东:

最近吉林和上海公布的新冠死亡病例大多系由基础病致死,这与两年前武汉公布的死亡病例通常伴有严重呼吸困难不同,这是否说明新冠死亡的标准有所调整?

 

张文宏:

新冠流行之前,这些有着多脏器严重合并症需要长期治疗的病人,一般来说是在原来治疗机构或是护理机构治疗的。在新冠疫情暴发期间,这些病人会集中收治在新冠定点医院。他们患有较为严重的多脏器功能不全,当合并新冠感染时,部分患者即便新冠本身肺炎症状不重,我们计算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时,仍将这部分因基础疾病死亡的病例计算在内。

 

大江东:

从救治角度看,上海这波疫情,和之前的武汉情形有哪些异同?上海在救治重症方面有哪些办法?

 

张文宏:

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株流行以来,我们发现与早期武汉疫情期间有重大差异,当时新冠肺炎病死率最高的时候达5%以上。今天,即便把基础疾病死亡的病例计算在内,上海总病死率维持在0.0178%87/48.8万),而其中新冠重症肺炎死亡占比很低。目前对病死率造成最大影响的,是高龄患者与基础疾病患者的病故,这是上海当前救治面临的最大挑战。

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株流行期,新冠阳性的基础疾病或其他急性疾病患者救治,会造成医疗资源上的压力。很显然,阳性病人必须到新冠定点医院进行收治,这对定点医院提出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治疗新冠症状,还要对各基础病专科给予同质化救治。

基于此,针对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且重的特点,多学科重症患者的救治要求很高。上海汇集了全市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的360余名重症医学专家,加上外省市支援的专家,共同组建了9支重症救治团队,进驻8家市级定点医院,对新冠重型、危重型和新冠阳性合并基础疾病重症患者,实行集中管理和综合治疗。为了提升新冠定点医院的专科救治能力,市级定点医院母体医院还组建了医院多学科专科治疗组,成立了15个专科53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市级专家团队,利用紧急开发的会诊平台系统,对市级定点医院重症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查房会诊,一人一策开展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尽最大努力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

我们注意到,目前在区级定点医院更需要强有力的医疗支持。救治资源需要逐渐向基层下沉,提高基层对新冠患者的救治力量,实现医疗资源全覆盖。瑞金医院宁光院士率领团队与黄浦区的各层级医院对接,中山医院的重症医学团队深入社区一线救治,都是充分提升基层医疗救治能力,实施医疗资源全覆盖,提升对老年脆弱人群救治效果的全新探索。总之,未来对抗奥密克戎流行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人民战争。我们的目标始终是让老年人和脆弱人群摆脱疫情带来的重大风险。

 

大江东:

着眼长远,您对新冠重症的救治有哪些建议?

 

张文宏:

未来,我们要建立更为科学的救治体系,努力将奥密克戎的危害降到最低。

下一阶段,应对传播率极高的奥密克戎病毒,一方面要让新冠定点医院成为不仅仅是救治新冠肺炎的医院,更是救治新冠阳性但基础疾病更重的患者的综合性医院,大力推动各专科力量的投入,给核酸阳性脆弱人群提供与疫情前同质化的专科治疗。

另一方面,要大幅度提升前阶段因为担心疫苗副作用而没有接种的这部分人群的疫苗接种。已经有很多证据证实,这部分人群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率不高,但是不接种带来的重症和死亡风险极高。

在上海,出现重症肺炎症状的新冠患者,绝大多数是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或者基础疾病患者。因此,应该进一步推动疫苗接种,对疫苗接种有困难的老年人与长期基础病患者,可以积极地送疫苗上门,一定要保护好这部分脆弱人群,免于新冠流行带来的风险。

只有把他们保护好了,我们才有勇气说:我们有条件摆脱疫情对我们的影响了。

 

2

 

424日(0-24时)

上海新增2472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新增1698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新增本土死亡51例。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上海发布 

2022-04-25 07:51

 

市卫健委今早(25日)通报:2022424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7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6983例,其中846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1557例确诊病例和16835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1例,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阳性感染者居住地信息按区划分进行统计,您可关注所在区的官方微信,第一时间了解本区阳性感染者的居住信息,稍后小布也将汇总各区信息。

 

本土病例情况

2022424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72例,含84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2449例。

 

病例1—病例510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511—病例683居住于黄浦区,

病例684—病例803居住于徐汇区,

病例804—病例866居住于长宁区,

病例867—病例973居住于静安区,

病例974—病例1011居住于普陀区,

病例1012—病例1108居住于虹口区,

病例1109—病例1159居住于杨浦区,

病例1160—病例1242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1243—病例1365居住于宝山区,

病例1366—病例1490居住于嘉定区,

病例1491—病例1525居住于松江区,

病例1526—病例1530居住于青浦区,

病例1531—病例1557居住于崇明区,

均为本市闭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1558—病例1578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1579、病例1580居住于黄浦区,

病例1581—病例1587居住于徐汇区,

病例1588、病例1589居住于长宁区,

病例1590—病例1595居住于静安区,

病例1596—病例1599居住于虹口区,

病例1600—病例1603居住于杨浦区,

病例1604—病例1620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1621、病例1622居住于宝山区,

病例1623—病例1626居住于嘉定区,

在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即被隔离管控。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1627—病例1969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1970—病例2111居住于黄浦区,

病例2112—病例2212居住于徐汇区,

病例2213—病例2223居住于长宁区,

病例2224—病例2252居住于静安区,

病例2253—病例2257居住于普陀区,

病例2258—病例2262居住于虹口区,

病例2263—病例2282居住于杨浦区,

病例2283—病例2325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2326—病例2335居住于宝山区,

病例2336—病例2338居住于嘉定区,

病例2339—病例2469居住于松江区,

病例2470—病例2472居住于青浦区,

为此前报告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20224240—24时,新增本土死亡51例。平均年龄84.2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共37位,最大年龄100岁。51位患者基础疾病严重,累及多个脏器,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3级(极高危)、脑梗后遗症、糖尿病、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尿毒症、恶性肿瘤、重度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患者入院后,因原发疾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20224240—24时,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983例。

 

无症状感染者1—无症状感染者5255居住于浦东新区,

无症状感染者5256—无症状感染者6692居住于黄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6693—无症状感染者7851居住于徐汇区,

无症状感染者7852—无症状感染者8522居住于长宁区,

无症状感染者8523—无症状感染者10068居住于静安区,

无症状感染者10069—无症状感染者10499居住于普陀区,

无症状感染者10500—无症状感染者11041居住于虹口区,

无症状感染者11042—无症状感染者12179居住于杨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2180—无症状感染者13249居住于闵行区,

无症状感染者13250—无症状感染者15605居住于宝山区,

无症状感染者15606—无症状感染者16071居住于嘉定区,

无症状感染者16072—无症状感染者16138居住于金山区,

无症状感染者16139—无症状感染者16520居住于松江区,

无症状感染者16521—无症状感染者16760居住于青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6761—无症状感染者16767居住于奉贤区,

无症状感染者16768—无症状感染者16835居住于崇明区,

均为本市闭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16836—无症状感染者16887居住于浦东新区,

无症状感染者16888居住于黄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6889—无症状感染者16897居住于徐汇区,

无症状感染者16898、无症状感染者16899居住于长宁区,

无症状感染者16900—无症状感染者16913居住于静安区,

无症状感染者16914—无症状感染者16916居住于普陀区,

无症状感染者16917—无症状感染者16923居住于虹口区,

无症状感染者16924—无症状感染者16945居住于杨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6946—无症状感染者16961居住于闵行区,

无症状感染者16962—无症状感染者16976居住于宝山区,

无症状感染者16977—无症状感染者16979居住于嘉定区,

无症状感染者16980居住于金山区,

无症状感染者16981—无症状感染者16983居住于青浦区,

在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即被隔离管控。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境外输入病例情况

20224240—24时,无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2例,其中来自美国1例,来自英国1例。

 

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20224240—24时,新增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1例。

该无症状感染者为中国籍,在美国探亲,自美国出发,于202249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该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医学观察,同航班密切接触者此前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20224240—24时,解除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9523例。

20222260时至202242424时,累计本土确诊41281例,治愈出院17041例,在院治疗24102例(其中重型196例,危重型23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20222260时至202242424时,累计死亡138例。

截至202242424时,累计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4579例,出院4570例,在院治疗9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2例。

 

3

 

坚持不懈、坚定不移,扎扎实实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龚正在企业、社区、高校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上海发布 

2022-04-24 22:08

 

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423日至24日在企业、社区、高校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孙春兰副总理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提出的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坚持不懈、坚定不移,扎扎实实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全力跑赢病毒,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同时做好生产经营,

保障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稳定

 

 

龚正一行来到闵行区一家制造业企业,察看厂区闭环管理和生产经营情况。龚正指出,要严格落实防疫措施,总结防控经验,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同时做好生产经营,保障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稳定。在位于松江区和浦东新区的大型工厂,市领导实地察看,听取工厂突发疫情处置、封闭管控、风险人员转运收治隔离等情况介绍。龚正强调,对感染人数多、传播风险高的重要点位,要切实筑牢闭环防线,防止疫情向社会面外溢,要集中力量资源,加快核酸检测和转运隔离,全力阻断病毒传播。

 

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四应四尽各项工作,

动态调整三区划分,优化差异化管理措施

 

 

在位于闵行区的上海康城,市领导察看超大型社区疫情防控和切块分类管理情况。龚正说,当前防控工作正处在最吃劲、最紧要的关头,要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四应四尽各项工作,加强社区管控,确保核酸筛查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同时规范检测流程,避免交叉感染。要根据筛查结果,动态调整三区划分,优化差异化管理措施,杜绝安全风险隐患,增强居民的信心和责任意识。要组织好社区工作者、机关干部、物业、志愿者等力量,保障好居民看病配药和物资供应等基本需求,做好特殊人群兜底服务。

 

关心关爱师生身心健康,

做好生活物资保供工作,

守护好校园安全

 

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龚正听取高校疫情防控举措落实情况并指出,高校封闭管控期间,要把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行动、堵塞漏洞,要关心关爱师生身心健康,做好生活物资保供工作,守护好校园安全。

 

4

 

新增死亡39例,"重症八仙"3位已抵上海

 

观察者网 

2022-04-24 11:02

 

图说:上海某小区,工作人员在小雨中为居民扫码。上海广电 陈瑞摄

 

据微信公号“健康上海12320”消息,2022423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0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9657例,其中541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816例确诊病例和19421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

2022423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死亡39例。平均年龄78.7岁,最大年龄98岁。39位患者均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慢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后遗症,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尿毒症,恶性肿瘤广泛转移等。患者入院后,疾病进展迅速,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据健康时报记者统计,截至42324时,上海已累计报告87例死亡病例,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160例,危重型19例。曾经驰援武汉的“重症八仙”,现已有三位专家奔赴上海进行支援。

47日,重症八仙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就接到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通知,奔赴上海支援,与全国重症专家一道指导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相关工作。

421日,刚结束吉林支援工作没几天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华西天府医院院长、重症八仙之一的康焰也紧急奔赴上海,将围绕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另外,东南大学副校长、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邱海波,也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上海工作组医疗救治专家奋战在抗疫一线。

418日,邱海波教授曾在接受健康报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收治的情况看,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多,老年感染者也随之增加。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容易演变为重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于重症病例要一分为二地看,一种是单纯因为感染新冠病毒从轻症发展为重症,另一种是多种基础疾病叠加新冠,两种情况都会给生命健康带来威胁。目前,上海正努力做好关口前移,避免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发展成重症。

 

5

 

上海这一个多月,要有点价值

 

桃花潭李白 

2022-04-24 22:47

 

这两日,心被三条信息,撞开一个口子。

 

上海一快递小哥,骑电瓶车撞到树,满头满脸的血,瞬间昏死。路人帮忙打了120,直到血停止流动,120也没来。

 

为了社会面清零,94岁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婆婆,被医护扛着下楼,送到了没有基本护理保障的方舱。老人要方便,连个马桶都没有。方舱医院说,这样的病人我们不能收。老人的儿子就带老人回家。社区说你们去过方舱了,不能回。然后,两人又回到了方舱。方舱,还是没有马桶。

 

 

从宁波到上海就医的白血病姑娘,母女俩核酸阳性,从48日开始,就被封在出租房里,哪都去不了。没有了医院的治疗,姑娘身体出现大面积感染。她才21岁。她在喊救命。
疫情已经一个多月了。此起彼伏。每天看着各种相关的信息,按理说,也有点心理防御了。但看到这三个画面,心里还是瞬间碎了一小块。 

被看见的上海,何以走到今天这一步? 

事情,是从何时,开始变坏的? 事情变坏,不是从病毒指数级起跳,也不是从中心往外省溢出,是从停了这个高度商业化的城市,它的物流开始的。 

武汉、西安、深圳,其他大城市为啥没有这样大面积的“事故”和“丑闻”,因为物流没有停。物资还能到百姓手里,底线的民生就还在。可是,一个2500万城市的物流停了。接下来,就是国内最市场化的城市,一夜之间变成了六七十年代的计划经济,而这计划经济,又变成了权力寻租的大型实验场。黄鼠狼来了,鬣狗来了,苍蝇和蟑螂们,更是纷涌而至。

 

 

志愿者名额可以倒卖,车辆通行证可以倒卖,兄弟省份的援助物资更加可以倒卖。需求在,供应跟不上,乱象是必然。 

物流停了,按说,保供企业,是最后的底线了。但底线之下,还有更看不见的底。这么大个城市,1072家保供企业。这里面,有被最高人民法院公示为失信公司,且有200条风险的,也有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公示的老赖,被限制高消费,且尚未执行法院裁定的,也有注册资本仅3万,还有刚刚不久才注册的。这1072家中,注册资金小于100万,但实缴资本为0元的,有57家。注册资金、实缴资本均小于100万的,有92家。参保人数低于3人的,有130家。 这样一条底线,如果在最初的审核时,就没有严格把关,杜绝了黄鼠狼、鬣狗、苍蝇们乱咬乱盯,那么奶头肉、山寨油、过期大米,就是必然。 

 

事情,总是从失了底线,开始坏起

 

停物流,坏保供,卖援助物资,是失了底线。 一个每日有73万人次门急诊量的城市,几十家医院说停就停,说关就关,没有开辟相应的绿色通道,是失了底线。 为了社会面清零,把八九十岁没有行动能力的老人、残疾人、儿童,不管不顾一刀切收去方舱,是失了底线。 仅仅因为没有核酸证明,把急诊的病人、癌症患者、孕妇儿童挡在医院门口,是失了底线。 把学生关在寝室四十几天,不让洗澡,排队拉屎,从来没有给连续阴性的学生下楼放风,也是失了底线。 什么叫底线。底线就是把人当人。

因新冠病毒死去的,是人命。因次生灾害死去的,同样是人命。 这世上不止新冠一种病毒。高血压病患缺药就有生命危险,重度糖尿病人停了医学干预也会死,更别提那些需要定期去做血透、化疗的癌症患者,那些如哮喘、胰腺炎、胃出血的急性病。三年了,经验不少了。一声令下之前,是要想到这些特殊弱势群体的。

动态清零、全域静止的前提,就是保证基本的民生。不但要让这条线活着,更要让这条线,牢靠,畅通,干净。

保了基本民生,留了绿色通道,这场恶仗,才有最基本的意义。

 

事情,总是一步步变坏的。

 

而事情,也是可以一步步蹒跚着变好的。 精准防疫的试探,是从这座城市开始的。其他很多很多,基于科学基于良性发展的举措,也可以从这座城市开始。蹒跚着,小心的,试试看。 问题是问题,问题解决了,就是经验。这一个多月,总不能就这么白白浪费了。这座城市曾经发生的,曾经流血流泪的,总要有点价值。恢复这座城市的信心,已经刻不容缓。 

以下所说的,并不针对上海。而是希望,由上海看见全国。以上海的问题,看到可以思考的方向。 

第一、让大量的医护回专业岗位吧。

检测核酸、方舱管理、隔离点值班,不需要心脑血管专家、骨科主任、ICU重症监护的护士长。让这些人,带着方舱那些无症状和轻症,玩套圈圈,跳广场舞,一点不正能量。那是夜明珠磨粉刷墙。
   
第二、停止发现一例阳性,就关停医院门急诊的做法。

因为一个阳性,就停摆一个医院。我们有多少医院够停摆的?哪个病区有阳性,就封闭那个病区,门诊是可以分时段消杀的。就我们目前这点人均医疗资源,实在经不起这样的操作。

第三、考虑一下无症状的居家隔离方案吧。

我们不是每次都可以把阳性病例都控制在几例或几十例以下。病毒是指数级起跳,病毒跳得快,还是方舱建得快?完全无症状感染者、年轻无基础疾病的、70岁以上老人,都可以制定相应的居家隔离方案。这能大大压缩方舱医院床位数,也能减少医疗资源的挤兑。

第四、保物流,保春耕,保中小企业,保供应链,保外资。前两个是口粮,后几个,是余粮。没了,就真的没了。

第五、给底层困难群体,发钱吧。

实打实的,就发数字货币,实在不行商家优惠券、抵用券也行。不是要人民币数字化吗?这是多好的契机。数字货币,最大的好处,就是这钱怎么花的,一清二楚。百姓拿它买了啥,需求集中在哪些商品,商家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做相应的生产调整。既解百姓困顿,也解商家急难。底层民众,真的已经很难了。 去恢复一座城的温度,去整顿一座城的秩序。从哪里失去的信心,到哪里去找回。这不仅仅是上海一个城市的事。 最后想说,我们如何对待病毒,决定了病毒是什么。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每个人,每个民族,都不是孤岛。人只有在问题中学习,才有成长。而一个民族,亦如是。

 

6

 

那为什么上海反映出来的问题最多呢?

 

两年多疫情以来,省会级以上大城市被封城的有武汉、西安、长春和上海,表面上看,似乎上海暴露出来的问题最多,管理最混乱,民众意见最大,这固然有上海基层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但是说实话,又有哪个城市的领导层管理水平很高了?半斤八两。

那为什么上海反映出来的问题最多呢?那是因为有很多上海人敢于把这些问题披露出来,敢干把受到的不公对待发布出来,敢于公开指责组织者的无能,网上流传的视频、录音等可以说是目不暇接。而其它地方很少有人敢披露,长春封城期间居民日子也过得十分艰难,一点都不比上海人好过,但我们却很少看到网上有这方面的帖子。

上海人外表看上去大多柔弱,许多时候似乎彬彬有礼,而东北人、西北人则正相反,大多人高马大,膀粗腰圆,上海人和他们一挑的话,结果大概率会被痛扇。但是面对领导,面对权势,也许正好相反。

这是文化的差距,这种文化的沉淀至少经过了自上海开埠以来两百年的积累,中国文化中崇尚权力、敬畏权势的特质在上海人的血液中被冲淡了许多。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成为与世界融合的最前沿上海人的眼界、格局、观念,跟东北、西北地区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上海人柔弱的外表下,是对尊严的看重、对自由的向往、对强权的蔑视,和对以权压人的痛恨,这在封城这段时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时候其至不顾后果。

有志愿者公开怒怼领导,宁可不干了也不愿意挨家挨户去贴封条;有居委会主任公开发表辞职信,不愿干这种遭千人骂的烂事;有物业领导冒着丢乌纱的风险违规放小区住户(医生)出门去医院上班;还有小区住户高呼口号、齐声合唱,表达不满情绪;等等。

上海的专业人员也敢于公开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上海封城乱象,让我们看到了上海基层的无能,更让我们看到了上海人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那种融入到血液中的对“任性的权力”的痛恨和蔑视,也让我们对上海人增加了一层敬意。

 

 

上海抗疫工作为什么如此失败?

  一是领导层的决策朝三暮四、朝令夕改,一步错步步乱,导致丧失公信力;

  二是,专家的指导各持己见,民众难以信服,无所适从;

  三是,对民情、民意、民愤和民怨置若罔闻、南辕北辙,甚至粉饰太平;

  四是,传播正能量的宣传找错切入点,民众更加反感,大型电视宣传活动流产;

  五是,不敢揭露、批评抗疫中不良社会倾向,反而引起民众不满;

  六是,与社会信息严重不对衬,认为只要辟谣、删贴就会保持社会稳定,然而不少谣言却是真实的;

  七是,持续不断的新闻发布会,领导藏而不露,空话、套话,百姓已经厌烦。

  宣传工作知民情、解民忧,为民办实事的作用太重要了!

  上海解封时,也就是资本家出逃上海的好机会,上海不再是有识之士发展的好地方了。这次集中表现出了上海落后的管理体系,彻底让上海老百姓对政府失去信任感。

  解封后,上海老百姓对物质的储备会有新的认识,那会有相当一段时间的物资紧张,物价上涨不容置疑。

  解封后,浦东房价会有一定的下跌,对浦东投资会有重新审视或者洗牌。

  解封后,上海人口结构会有很大的变化,人才会大幅度流失,杭州,南京会被精英人生重新认识。

  解封后,上海的不夜城会变得伤痕累累,缺德,缺信,管理混乱是这座城市的新标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老百姓会在茶余饭后拿上海来调侃。

上海倒下了。

今后的上海人不再会引以为傲了…………。

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