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5年3月27日星期五

北京的大石烂儿




说起北京的大石烂儿,外地人也许会听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大石烂儿”就是大栅栏,是北京市前门外一条著名的商业街。现也泛指大栅栏街及廊房头条、粮食店街、煤市街在内的一个地片。
大栅栏地处古老北京中心地段,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西侧,从东口至西口全长275米。
大栅栏的由来,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当时,北京有“宵禁”,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由朝廷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栅栏,栅栏由所在地点居民出资修建。据清代《钦定令典事例》中记载,雍正七年批准的外城栅栏440座,乾隆十八年批准的内城栅栏1919座,皇城内栏196座。其实,在明代时期并没有“大栅栏”这个地名,在前门外路西只有廊房头条、廊房二条、廊房三条和廊房四条。现在大栅栏的位置就是其中的廊房四条。而所谓的“廊房”指的就是用于临街经营的店面房。大栅栏原是,因为廊房四条胡同的栅栏制作出色,保留长久,而且又大一些,于是逐渐为京城所瞩目,所以,大栅栏就成为这条胡同的名称了。由此也可见,在明朝虽然没有大栅栏这个地名,但大栅栏所在的位置早就已经是一处商贾云集的繁华商业区了。
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说的都是早年间大栅栏的地位和繁华景象。其中提到的马聚源、内联升、八大祥、四大恒都是大栅栏的商户银号。
1900年义和团曾一把火将整条街付之一炬,大栅栏木质栅栏被烧毁,从此以后大栅栏只存其名,直到2000年北京市政府又在大栅栏街口修建了铁艺栅栏,真正的栅栏才又回到大栅栏。其实今天大栅栏一带,包括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新修建的铁栅栏,当然这些铁栅栏可不是仅仅为了防盗而建的。
以民国初期风貌为基础,复原重建后的大栅栏依旧繁华。现在,在这条街上,分布着11个行业的36家商店,平均客流量15-16万人,节假日20多万人。国内提起北京前门大栅栏几乎无人不晓,就是在国际上也很有名气,可以说是闻名遐迩。
如今的大栅栏成了商业中心以后,一些著名的老字号相继开设于此。如经营中药的同仁堂,经营布匹绸缎的瑞蚨祥,经营帽子的马聚元,经营布鞋的内联升,经营茶叶的张一元,经营酱菜的六必居,此外还有一品斋、步瀛斋、聚顺和、长乘魁等都是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都已经门庭更新了。除了旧址老店,还徐徐透出百年的光泽之外,诸多外来的风味饮食也各据一方,形成了新型的饮食文化特色。著名的吃喝店,还有长盛魁干果店、厚德福饭庄、全聚德等;娱乐场所则有庆乐园、三庆园、广德楼等。这里还有民国初年开业的北京第一家电影院——大观楼电影院。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就是在这里上映的。
老北京中间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购物口诀:买鞋内联升,买帽马聚源,买布瑞蚨祥,买表亨得利,买茶张一元,买咸菜要去六必居,买点心还得正明斋,立体电影只有大观楼,针头线脑最好长和厚……但由于北京整体商业环境的提升,零售业的重心早已不在前门地区,大栅栏的商业地位也日趋衰落,目前大栅栏的商户,除了部分老字号,大多品质较低,商品质量和商品价格都很低。
目前,大栅栏街区至今保存着明末清初的“三纵九横”的格局,“三纵”指的是煤市街、珠宝市街以及粮食店街;“九横”指的是大栅栏的九条东西向的胡同。
漫步在重开张的大栅栏步行街,可以看到商业街两侧的建筑物色调、风格实现了统一,尽显古香古色,最大限度地还原和展现大栅栏独有的传统商业特色。全长266米,在西起煤市街、东至珠宝市街的大栅栏步行街上,“修旧如旧”的百年老店随处可见,红窗灰瓦、错落有致,体现着传统的中式风格;而加盖的新建筑则统一改造为朱红窗阁牌楼、青砖灰瓦白线墙装点的仿古式建筑,并粉刷装修立面、规范牌匾。其重点老字号店铺有同仁堂、张一元、内联升、瑞蚨祥、步瀛斋、大观楼、狗不理、张小泉8家,8家老字号企业的营业面积占整条街总营业面积的27.7%
瑞蚨祥总店是大栅栏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整修后的瑞蚨祥总店,不仅保留了外部建筑的巴洛克风格,而且恢复了店内旧有的装饰和格局。跨入墨绿的大门,眼前便豁然开朗。头顶上曾经封闭的二层隔断全部打开,70余平方米、三层楼高的罩棚原貌一览无余。正前方是一百年前清末翰林李林庠题写的“瑞蚨祥”牌匾,对面二层墙壁上瑞蚨祥历史沿革的画片与之遥相呼应;其下正厅前的柱子包着铜皮,上面依稀可以辨认出百年前的青蚨花纹;东西两侧的灰砖墙也被打磨一新,恢复了花开富贵、五福捧寿两幅百年前的青砖浮雕;砖雕前摆着当年招待过“四大名旦”的红木条案、扶手椅。
登堂入室,30根房柱连接着原有的间架结构,其上雕梁画栋,图案都是依据老照片原样设计的。店堂中央恢复了可以自然采光的原汁原味的“天井”,当初顾客们就靠它看清绸布颜色。来到二楼,北侧的顶棚同样拆除,大梁正中,百年前修建时挂上的红绸赫然入目。东侧的文化展区挂着一幅两米长的丝绸画,反映南宋时期蚕丝织纱的各个工序,南侧重新设计了四个展柜,分别为瑞蚨祥的历史篇、文化篇、桑丝篇、产品篇。瑞蚨祥的名称由来、与历史名人千丝万缕的联系、制作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来龙去脉……尽收眼底。“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这16个字是这里的百年店训。
老字号纷纷内部升级,不只瑞蚨祥一家。张一元、内联升、同仁堂等诸多老字号纷纷借封街改造之机,实施自家的内部升级。在保留原有服务的基础上,采用展板、壁画等方式推广自己原汁原味文化内涵。当然,老字号也有新想法,如张一元茶庄就把整个二楼腾空做成茶室。泡上一壶好茶,约上三五好友,喝茶、观街看景、侃大山,京味十足。
无论这么去评价大栅栏,大栅栏确实有过辉煌,这里的商铺也有过最幸福的日子。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北京商业场所的增多,大栅栏商品的档次并不高,购物环境也并不理想,缺点日趋明显,再加上假货次品充斥,大栅栏在逐渐萧条,依然无法重现往日繁荣。
不知为什么,我多次去大栅栏闲逛过, 却也不曾买过什么物品,甚至连茶都没有喝过一口。脑海中唯一能记得的是曾在这里喝过大碗茶,大栅栏的过去也只能在昔日大碗茶的茶香中慢慢回味了:“大栅栏”这个名称太有禁锢味了,倒不如那个乡土气十足的“大石烂儿”小名,让人多些亲近,多些想象。

2013-1-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