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4年6月18日星期三

周公筑梦和周公解梦


走读中国029

 
 


 
每个人都会做梦,梦之与人犹灵魂之与人,与之俱来,随之而去,也许梦会伴随人之一生。做梦不分贵贱、不分长幼、不分尊卑、不分男女、不分中外,只是梦的内容有所不同而已,对于梦的解释更是无所不有。在中国有一本后人借周公之名而著的《周公解梦》,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流传甚广甚久。如今的那些所谓专家们更将此解梦炫耀为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那么,为何后人要借《周公解梦》来说梦?此周公为何人,又为何与析梦结下不解之缘?那就还得从周公说起,尤其是从驻马店即今日河南之天中古蔡说起,也包括了他曾经做过的梦。

纣王死后,对如何处置殷商遗民和上层贵族的问题,武王一时拿不定主意。他首先问太公望姜尚。姜太公说:“我听说过,爱屋及乌。如果相反,人不值一爱,那么村落里的篱笆、围墙也不必保留。”意思是不光杀掉了殷纣,连敌对的殷人也不能保留,而要统统杀掉。

周武王不同意姜太公的看法,就又找来召公商量。召公说:“有罪的杀,没罪的留下。”武王说:“不行。”于是又找来周公。

周公说:“让殷人在他们原来的住处安居,耕种原来的土地。争取殷人当中有影响有仁德的人。”周公这种给以生路,就地安置,分化瓦解的政策,深得武王的赞许。

武王于是命令召公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和被关押的贵族;修整商容故居,并且设立了标志;让闳夭培高王子比干的坟墓;命令南宫括散发了鹿台的钱财,打开钜桥的粮仓,赈济饥饿的殷民。这一切措施都表明要反殷纣之道而行之,给受殷纣残害的人平反昭雪,大力争取殷人。

武王还把自己统治的地方它划分成三部分:邶由纣王之子武庚禄父掌管,卫由蔡叔度掌管,封地在蔡即今河南上蔡一带。庸由管叔鲜掌管,封地在管即今河南郑州一带。周公的封地在鲁即今山东曲阜。姜尚的封地在营丘即今山东昌乐东南部,传六世后迁都至山东临淄北。召公奭的封地在燕即今北京西南,一说在北京。

史称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后,不久便死了。按照当时的规矩,王位应该由其兄弟继承,谁来继位,这就成了西周时期的一大难点。

太子成王年纪尚小,关于周公作为叔父如何处理当时朝中政治局面的这一问题,从春秋时期,一直是众说纷纭。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称,周公曾“股肱周室,夹辅成王传”;《左传·定公四年》又记,成王在武王之后继位时,“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史记·周本纪》也载,由于天下刚刚稳定,成王还在少年时期,“周公……乃摄行政,当国”。从这些记载可了解,周公当时只是“夹辅”或“相”成王,“摄(代为)行政”,并没有自立王位。

然而有些史料中记载,周公的所作所为并非如此。《荀子·儒效》和《淮南子·记论训》都说,周公想要夺取天下。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解释也说,周公想要得到天子的皇位。《礼记·明堂位》和《韩诗外传》卷三又称:周公想要坐上天子的位置。《尚书·大传》更明确指出,周公身居要位,管理着天下的国事。

据今所考,《尚书·大诰》中的“王”,是将周文王称为“宁王”,也称作“宁考”。“考”,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文王的儿子是周公,文王的孙子是成王,所以只有周公才能称文王为“考。”《尚书·唐诰》又载:“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周公的同母弟是康叔,“封”即为康叔之名。周公写的《康诰》中的王,则对康叔称“弟”, 显然这个“王”则是周公自己了。据上述条件可知,身居王位的周公的确自称为王。

《荀子·儒效》记载说,周公屏除成王而继接武王来治理天下,有人说“偃然固有之”,这怎么不是想篡位呢?《史记·燕召公世家》又记当时“召公疑之”,《鲁周公世家》、《尚书·金》也记载周公曾对太公、召公解释过这个问题。周公曾对太公、召公说:“我不管理国家,我没有办法告慰我的先王。”召公、太公都是贤明之人,如果当时周公安分守己,怎么都怀疑他呢?

周公僭位称自己为王是有理由的。按照周公的解释,武王死后,国家还未统一东方,由于成王尚年少,不能担负起这个重任。如果自己不称王,则各诸侯就会造反,先王的统一大业将毁于一旦,自己死后无法向先王交待。《荀子·儒效》也说,周公“履天子之籍”的原因是“恶天下之倍(背叛)周”。事实上,由于刚创下基业,政局不稳定,成王年幼无知,还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如果想巩固新生政权,就需要经验丰富的君主。武王在临死前也想把王位传给周公。《逸周书·度邑解》记武王曾称赞周公为“大省知”,认为只有周公“可瘳于兹”,能稳定周初的政局,因而主张“乃今我兄弟相为后”,应该由弟来继承王位。当武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周公时,周公“泣涕共手”,即感激又害怕,并说自己不能这么做。似乎周公并不想篡权夺位。故《韩非子·难二》又说:“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他也只是代替成王打理国事,等成王长大再主动交出权位。《汉书·王莽传》载,群臣上奏说:“周公掌握 大权,那么周朝就有道,且王室安稳,如若不然,周朝就有灭国的危险。”

很明显,按周公说法自己是为整个江山社稷作打算,才会“假为天子”,对大臣们发号施令,那也是自己奉天命而所为。

但是,有些史料对此还有另一种说法,特别是武王的助手管叔、蔡叔,他们都害怕周公的所作所为对于成王会有很大的威胁。按照当时“兄弟相为后”的规制,应该继位的是周公的哥哥管叔,周公却运用计谋让他的哥哥到京城以外的地方做官。

周公并不会就此罢休。

周公就开始筑梦,说自己在睡觉时梦见一白胡子仙人,这白胡子仙人指点他说:“天中不定难定天下,洛阳并非天下之中,大周有难啊!”周公忙问:“何处为天下之中?”白胡子仙人用手往东南方向一指,说:“豫为中,蔡为中,无日影为正中。”说罢,化作一道金光飘然而去。

周公便对人说梦:当年武王封的兄弟叔度就在天中的蔡地,这个叔度总是心怀二志,不愿臣服,特别是不想听年轻侄儿成王的话,时时想自称为王。上天托梦给周公,就是告诉他:“天下不定,是天中未定!

于是周公借筑此梦而亲率大军讨伐其弟蔡叔度,很快就打败了蔡叔度,把他迁到别处去了。后来蔡叔度的儿子胡,为人正派,十分厚道,率德驯善,深受百姓的拥戴。周公就对成王说了一通胡的好话,复封胡于蔡地,胡的名字改叫蔡仲。

但不少史说却又称是管、蔡发动暴乱,与天下诸侯合谋,纷纷犯上作乱,各自为王,不听成王的话了,西周王朝面临崩溃的危险。周公才亲身率军镇压,杀死了他的哥哥,平定了夷族叛乱,消灭了东方十七国,稳定了天下。

周公的托梦、圆梦、筑梦,成了中国梦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人杜撰的《周公解梦》,更是成了民间的解梦之书,古人根据梦的内容不同,还把梦分为十五类,并能从梦中预测吉凶。

更为有趣的是,中国历代帝皇、文人墨客、三教九流,更是筑梦、造梦高手,孔子将自己说成是其母梦见麒麟而生下了他,他又总是梦见周公……于是他与周公并列为圣人了。

自周公筑梦以来,中国人都爱说梦做梦,不同的则是不同身份的人,所做的梦不同罢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