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4日星期三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吗?
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9月初在上海举行。2018年以来上海已连续举办4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批支持建设10个示范应用场景,意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10个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农场、智能港口、智能矿山、智能工厂、智慧家居、智能教育、自动驾驶、智能诊疗、智慧法院、智能供应链。香港中评社针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情况发表社论指出,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仍在不断显现出来。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假以时日,人工智能将引领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国新闻社发文: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
1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
2022-08-23 01:04
8月16日,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图为人工智能直播设备吸引参观者。(图片来自中新社)
8月15日,科技部发布《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首批支持建设10个示范应用场景,意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10个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农场、智能港口、智能矿山、智能工厂、智慧家居、智能教育、自动驾驶、智能诊疗、智慧法院、智能供应链。
8月21日,香港中评社针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情况发表社论指出,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9月初在上海举行。2018年以来上海已连续举办4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显然是对中国在这一领域地位的高度认可。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仍在不断显现出来。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假以时日,人工智能将引领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文章全文如下:
人工智能其实就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数字基础上的一种计算方法。任何行业当数字化具有一定水平时,就可对所应用的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让机器学习人的智慧,使机器能做出像人一样的智能化反应,这就是人工智能。它包括智能语音交互、人机协同、人脸识别、图像检索、机器翻译和文字识别等功能。许多过去都被视为天方夜谭的领域,如今都已成为现实。中国在2020年已将人工智能纳入新基建,完善的基础设施加上算法,这就使得人工智能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通信、金融、交通、医疗、农业和政府服务等领域,人工智能已在大显身手,由此也使得社会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人工智能产业是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其他智能科技产品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政策与技术双重驱动下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根据中国信通院数研中心测算,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3031亿元,同比增长15.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速超过全球。
中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速的国家,无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还是人工智能的硬件产品、软件产品及服务,中国企业都有涉及。在国内,除去讯飞等垂直类企业,真正在人工智能有所长进的巨头依然是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三家。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分布在应用层,占比超过80%。今年北京冬奥委会奥运村餐厅均由人工智能提供就餐服务,就曾让所有参赛人员和各国媒体大呼神奇。
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2021年5月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1)》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布局侧重在应用层和技术层。其中应用层人工智能企业数占比最高,达到84.05%;其次是技术层企业数,占比为13.65%;基础层企业数占比最低,为2.30%。应用层企业占比高说明中国的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主要以应用需求为牵引。
早在2019年1月31日,联合国下属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中,中国和美国处于领先地位。
路透社援引报告内容称,美国科技巨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拥有最大的人工智能专利组合,涉及8920项专利,领先于掌握5930项专利的微软和一些主要由日本科技企业组成的集团。
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20位的学术机构中,中国占了17个,在快速增长的“深度学习”领域尤其强大。“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包括语音识别系统等。
“美国和中国显然已经取得了领先。两国在这一领域走在前沿,无论是在应用数量上,还是在科学出版物上。”WIPO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曾在发布上述研究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如此表示。高锐指出,中国已接受了全球知识产权体系,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专利局和数量最多的国内专利申请。
WIPO的这项研究,分析了国际专利申请、科学出版物、诉讼申请和收购活动,发现自2013年以来的短短6年中,人工智能的专利申请数量与此前半个世纪一样多。人工智能一词在上世纪50年代才出现。
数据显示,在2013--2016年,机器学习领域的专利申请平均每年增长28%。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超越了机器人技术,从2013年的118项专利申请激增至2016年的2399项。
最受欢迎的人工智能应用,是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计算机视觉,在所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中,有49%提及了这一技术。
高锐表示,这项研究显示了科技是如何追随科学的,2013年的科技应用热潮,是在科技出版物呈现类似激增的10年后出现的。不过他同时指出,世界上并没有任何可靠的方法来衡量专利申请的质量。
当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国际合作水平低,研究人员的流动性较低等。虽然越来越多的重要学术会议在中国召开,中国学术、人才和产业的国际化融合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但中国还是要加大力度进一步融入国际主流学术圈、产业生态和社会媒体,在国际舞台发挥与中国人工智能科技实力和产业规模相称的领导者作用。
显而易见,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仍在不断显现出来。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假以时日,人工智能将引领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2
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作者:前途工作小区
2021-08-17
15:20:18
人工智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是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领域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I”(英文全称: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是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领域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虽然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一、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自2013年以来,中、美、英、日、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组织陆续出台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整体战略或者俱体政策,不同国家或地区组织的发展侧重点也不同,比如美国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对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加持作用和影响,欧洲部分主要国家则研究AI道德伦理、社会风险方面的趋势;我国的人工智能整体发展趋势,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从着力人工智能产业化快速发展转向为整体发展与社会治理并重的格局。
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人工智能产业才得到逐渐恢复和发展,在政策推动和战略布局下逐步加快。自2013年起,我国颁布了一系列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政策文件,发表了一系列意见建议与研究报告;2017年,也就是被媒体称为“AI元年”的一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开始了对新时期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政策环境的营造;2018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与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协调专家委员会成立;自2018年起,相关部门与主要研究机构陆续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2020)》,以及《中国人工智能2.0发展战略研究》等重要研究成果。
欧洲方面,法国、德国、英国等主要欧洲国家,后期普遍转向关注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与社会影响,发展战略设计与政策环境塑造方面侧重应对此类风险威胁、加强立法规范与提升社会治理方面。自2013年起,欧盟先后集中发布了《衡量欧洲研究与创新的未来》、《欧盟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等一系列重要战略规划或政策文件。和我国相似,欧盟在2019年进入更加注重社会影响和社会治理的新发展阶段,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准则规范和计划意见,比如2019年2月18日欧盟理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人工智能开发与使用的欧洲协同计划》,就15个方面重点内容和4个关键领域(增加投资、数据供给、人才培养、信任确保)提出要加强欧洲各国的开发推进与共同协作。
二、人工智能的应用
世界主要经济体在推出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文件之后,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如经济、生活、文化、教育、体育等。
以教育为例。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成熟,各地智慧教育的发展也逐步加速。2020年1月,云南首个“5G+AI智慧教育”落户云南衡水实验中学。在滇池校区“5G+AI智慧教育”实验室中,人脸识别、语言语意理解智能助手、人工智能实时翻译等在线教学设备,通过物联网传感器、自定义视觉、语音、聊天机器人等多种软硬件工具,让学生利用现有设备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实验室还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治理方面的具体使用、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行业成功案例,展示学生人工智能作品。“5G+AI智慧教育”实验室通过将5G和AI技术与智慧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应用,最有代表性的是阿尔法围棋,也就是我们熟知的AlphaGo。它是由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戴密斯·哈萨比斯领衔的团队开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主要工作原理是“深入学习”。2016-2017年,AlphaGo先后战胜了李世石、柯洁等世界围棋冠军,并在中国棋类网站上以“大师”为注册账号,在与中日韩数十名围棋高手的快棋对决中连赢60盘无一败绩。2017年5月27日,在战胜柯洁之后,AlphaGo团队宣布AlphaGo不再参加围棋比赛。2017年10月18日,DeepMind团队公布了最强版阿尔法围棋,代号AlphaGo Zero。
据AlphaGo的开发团队介绍,最初的AlphaGo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策略网络,给定当前局面,预测并采样下一步的走棋;二是快速走子,目标和策略网络一样,但在适当牺牲走棋质量的条件下,速度要比策略网络快1000倍;三是价值网络,给定当前局面,估计是白胜概率大还是黑胜概率大;四是蒙特卡洛树搜索,把以上这四个部分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而AlphaGo Zero则是在原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已不需要人类的数据,只让其自由地在棋盘上下棋,进行自我对弈。据团队负责人戴维·席尔瓦介绍,AlphaGo Zero一开始甚至并不知道什么是围棋,只是从单一神经网络开始,通过神经网络强大的搜索算法,进行自我对弈。随着自我对弈次数增加,其神经网络逐渐调整,提升预测下一步的能力,最终赢得比赛。更为厉害的是,随着训练逐渐深入,AlphaGo团队发现它还能独立发现游戏规则,并走出新策略,为围棋这项古老游戏带来新的见解。
三、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真正开始成长是在2013年,近年来更是突飞猛进。据统计,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市场规模为251亿元,预计未来将快速增长,有望在2021年突破1000亿元,2023年突破2000亿元。按产业领域来分,2019年我国AI+安防占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比重达53.8%,其次是AI+金融,占比15.8%,AI+营销占比11.6%。
我国在人工智能相关论文发布数量、企业数量、融资总额、产业规模、专利申请数量等方面均居世界头部阵营,具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力。截至2019年,我国AI论文占全球AI论文比重为28%;活跃企业数1189家,占全球总数的22.08%;融资总额166亿美元,占全球比重达44.39%;相关产业规模达570亿元人民币;2008-2019年相关专利累计66508项,占全球总数的14.82%。
但与此同时,我国也存在缺乏人才储备的短板。截至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博士有413名,占全球总数比重仅1.88%;专家120名,仅占全球总数的2.22%。虽然我国人才储备不足,但已在全力补足,截至2020年,全国已有35所高等院校开设了Al专业,国际交流和国际人才引进也在不断加深,未来5年内将有大量从业者涌入市场。
重应用轻基础研发也是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存在的另一大问题。2020年,我国应用层人工智能企业数占人工智能行业主导地位,占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总数比重达到84.05%;其次是技术层,占比13.65%;基础层最低,仅占2.30%。近年来,中美两国在高科技方面的竞争,特别是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使得研发型企业远少于应用型企业的隐患显现。因此,政府开始重视人工智能基础层企业的培养,资本方逐渐重视AI芯片、机器学习算法、数据处理等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发展,科技巨头企业更是提前进行了Al生态布局,建立了产业联盟。在各方的努力下,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处于从局部向整体发展的上升期,行业前景良好。
总的来说,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既有优势,也存在不足,目前我国正尽全力弥补短板,使人工智能产业更加健康、稳步发展,未来发展趋势定将逐渐向好。
总结
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速,且竞争激烈。当前的国际环境对于我国发展人工智能来说既是一大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我国祇有抓住这个机遇,在支持和鼓励应用层和技术层发展的同时,重视基础研发,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人才,保持经济高速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
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2021-11-09
10:14:20
来源:新浪VR
人工智能是指使用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决策等功能,是研究、仿真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其本质是对人的意识和思想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是一种尖端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它给经济、政治、社会等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或将改变未来的发展格局。在21世纪,人工智能已逐渐成为全球各国新一轮科技战和智力战的必争之地,全球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抢位日趋激烈。
一、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2021年7月8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根据统计数据评分,全球人工智能排名前10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韩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新加坡、以色列、日本和法国。其中,中国的综合得分为50.6分,美国为66.31分。
(一)美国着重国家和经济安全,力争保持全球领导地位
美国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的着力点在于保持其全球“领头羊”地位,并期望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始终具有主动性与预见性。美国自2013年开始就发布了多项人工智能计划,并提及人工智能在智能城市、自动驾驶和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和愿景。2016年,美国将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出台了《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计划》,从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保障。特朗普政府执政后,于2019年2月发布了第13859号总统行政令—《维持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导地位的倡议》,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美国未来发展人工智能的指导原则,明确指出要集中联邦政府资源发展人工智能,扩大美国的繁荣,增强国家和经济安全,力图保持其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领导地位。2021年6月,拜登政府宣布成立了由12名学术界、政界和产业界人士组成的国家人工智能研究资源工作组(NAIRR),他们将制定一项计划,让人工智能研究人员获得更多政府数据、计算资源和其他工具。该项计划基本继承了《2020年美国人工智能倡议法》的战略诉求。NAIRR的创建是美国政府加速美国国内技术进步的更广泛努力的一部分,美国参议院批准了2500亿美元的投资,用于从人工智能到量子通信等科学研究,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战略是拜登政府战略重心之一。
(二)韩国加快构建可持续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力
韩国拥有雄厚的ICT产业发展根基,这为其发展人工智能奠定了良好的研发与应用生态基础。2018年5月15日,韩国第四次工业革命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人工智能研发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旨在重点推广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并加快AI在各领域的创新发展,打造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研发生态,构建可持续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力。韩国认为人工智能是经济与社会大变革的核心动力之一,但其AI技术能力与中国和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提升人工智能技术能力迫在眉睫,事关其能否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占得技术主导权。为了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韩国于2019年12月17日公布了《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旨在凝聚国家力量、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从“IT强国”到“人工智能强国”的转变。根据预算,相关措施若得以实施,到2030年,韩国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创造455万亿韩元(约合2.7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
(三)加拿大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学研用聚集中心
2017年3月,加拿大政府发布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计划——《泛加拿大人工智能战略(Pan Canadi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rategy)》,计划拨款1.25亿加元支持AI研究及人才培养。该计划还提出了“增加加拿大优秀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熟练毕业生的数量”“在加拿大埃德蒙顿、蒙特利尔和多伦多3个主要人工智能中心建立互联的科学卓越节点”“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经济、伦理、政策和法律意义上发展全球思想领导”以及“支持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团体”等目标。此外,加拿大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数个有代表性城市的人工智能产学研用聚集中心,正是这些中心支撑起了加拿大人工智能发展的基本格局。这些聚集中心包括蒙特利尔、多伦多、埃德蒙顿、滑铁卢、温哥华和魁北克等城市,它们构成了加拿大人工智能研究的中坚力量。如果将加拿大人工智能领域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风险投资机构、加速器或孵化器以及公共非盈利机构构成了这个生态系统的土壤,为加拿大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基础;各个人工智能产学研用聚集中心有其不同的偏重方向,就像不同种类的作物;各个聚集中心培育出来的初创企业,是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生活的直接载体,就如作物结出的花朵与果实;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各领域方向的人才团队构成了人工智能生态的空气和养分;同时,加拿大社会开放,具备吸引外国投资机构、企业实体和人才的良好环境,为整个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提供了有益补充。
(四)欧盟构建可信人工智能框架,抢占全球伦理规则主导权
欧盟很早就把发展以智能化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作为其主要战略目标,注重在研发和人才上的投入,但由于缺乏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投资,以及民众过多顾虑隐私保护等问题,其在人工智能上的发展落后于中国和美国。为改变这一现状,欧盟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发力构建可信人工智能,力争取得全球主导权。2018年4月,欧洲25个国家签署了《人工智能合作宣言》,从国家战略合作层面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确保欧洲人工智能研发的竞争力,共同面对人工智能在社会、经济、伦理及法律等方面的机遇和挑战。2018年12月,欧盟发布了《人工智能协调计划》,提出要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完善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构建欧洲数据空间、建立人工智能伦理道德框架、促进公共部门人工智能技术使用、加强国际合作等行动,推进欧洲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应用,实现欧盟和各国人工智能投资收益最大化,推动发展符合欧中价值观和伦理观念的人工智能,力争在伦理与治理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欧盟于2020年2月发布的《人工智能白皮书—欧洲追求卓越和信任的策略》,透露了欧盟人工智能将由“强监管”转向“发展和监管并重”,在促进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同时,解决新技术使用所产生的风险问题。
二、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政策、资本、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和引领下快速发展。产业上,我国人工智能企业“质、量”兼顾,同步发展,集聚发展效应明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技术上,论文数量不断攀升,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国迎难而上,芯片产业突破明显,在国际竞赛中我国企业成果颇丰。为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诸多高校设置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融合上,我国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进一步深化,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形成了特色化的发展格局。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将人工智能作为其主要的十一项行动之一,并明确提出,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人工智能公共创新服务,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推进计算器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2016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人工智能概念进入“十三五”重大工程。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30年使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10月,人工智能进入十九大报告,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12月,《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发布,它作为对7月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补充,详细规划了人工智能在未来三年的重点发展方向和目标,每个方向的目标都做了非常细致的量化。工信部为加快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组织实施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在人工智能项目攻关、选才用才方面效果显著。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人工智能行业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预计在2025年将超过4000亿元,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未来中国有望发展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市场。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与行业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许多地方出台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针对人工智能开展了布局,以广东省为例,广州、深圳、佛山等不少基础雄厚的城市都在积极谋划创建人工智能试验区,其中佛山市提出要“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这一举措对区域在人工智能发展赛道抢占先机十分有利,对于区域人工智能发展有着显著的带动效果。在产业布局方面,佛山市因地制宜,将人工智能与工业制造进行融合。作为全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佛山拥有2.16万亿的工业产值,对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有着大量的需求,可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的产业化发展。2021年7月,《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示范车间,支持技术改造升级”,加大金融财政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链协同、增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供给能力多措并举,以加快佛山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8月,佛山市南海区对外释放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新布局,通过聚焦前沿技术,引进高科技企业和高端人才项目,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攻克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一系列举措阐释着佛山市南海区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助力打造佛山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引领区,赋能佛山制造业升级提速的信心。这是佛山市南海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表现,也是佛山市南海区在人工智能发展到新一阶段的布局升级,同时也反映了地方政府在新的时期发展和布局人工智能的信心与决心。
三、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数十年里,人工智能有可能会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结构和生存方式。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已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在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方面将发挥出重要作用。我国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以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规范行业发展和完善行业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4
台湾的AI产业发展得如何?
赋能大中华企业
数据来源:贸发会议
在2021年的AI政府整备度的评估中,台湾政府被评比为18名,而过去的25年间于AI相关的研究发布总数更是多达18份,在195个国家中排名第18名。
Tortoise的全球AI指数的评比中,也将台湾排至24名。同时,在ICT贸易上,台湾的进口增长为%,出口为%,并且占比全世界的%。
人工智能快照 |
|
国家 |
台湾 |
Oxford AI
Readiness Index |
第18名 |
Tortoise Global
AI Index |
第24名 |
ICT 出口总额 |
|
科技与创新指标 |
|
AI研究总数排名 |
第13名 |
AI研究论文 H Index |
190 |
2022年
- 台湾政府AI整备度
根据Oxford Insights发布之2021年政府人工智能整备度指数(2021 Governmen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adiness Index)报告,综合分析来自政府、技术部门、数据与基础建设三大面向的42项个指针中显示,该国在160个国家中排名第18名。
政府(Government)
第21名77.59%
科技部门(Technology Sector)
第15名59.42%
数据与基础建设(Data & Infrastructure)
第28名78.92%
2022年
- 台湾于全球人工智能指数之表现
全球人工智能指数以 143 项指标为基础,以七个角度切入分析:人才、基础设施、运营环境、研究、发展、政府策略和商业,并在与该领域的专家协商后,对每个指标支柱的重要性进行了加权,并综合评估。在2021年的评估中,Tortoise分析了62个国家,并将台湾排至第24名。
切入角度 |
分数 |
排名 |
最优国 |
||||
综合评估 |
25.79 |
24 |
美国 |
||||
人才 |
12.34 |
35 |
美国 |
||||
基础建设 |
77.86 |
12 |
中国 |
||||
操作环境 |
56.67 |
50 |
沙特阿拉伯 |
||||
研究 |
25.71 |
14 |
美国 |
||||
开发 |
19.99 |
16 |
美国 |
||||
政府策略 |
55.97 |
39 |
加拿大 |
||||
商业行为 |
2.53 |
32 |
美国 |
||||
全球排名 |
国家 |
分数 |
连结 |
||||
1 |
美国 |
100 |
|
||||
2 |
中国 |
62.92 |
|
||||
3 |
英国 |
40.93 |
|
||||
4 |
加拿大 |
40.19 |
|
||||
5 |
以色列 |
39.89 |
|
||||
6 |
新加坡 |
38.67 |
|
||||
7 |
南韩 |
38.6 |
|
||||
8 |
荷兰 |
36.35 |
|
||||
9 |
德国 |
36.04 |
|
||||
10 |
法国 |
34.42 |
|
||||
11 |
澳洲 |
33.86 |
|
||||
12 |
爱尔兰 |
33.04 |
|
||||
2010-2020年
- 台湾ICT贸易状况
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产业,也就是信息与通信科技产业,是支撑21世纪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ICT技术更是支撑着人工智能的综合发展。根据联合国的贸发会议统计,台湾 在2020年的ICT出口总额为百万美金,以及大约%的增长,占比服务总贸易额度%,同时占比全世界的%。
贸易总额
ICT 出口增长
ICT 出口总额占比服务总贸易
ICT 进口增长
ICT 进口总额占比服务总贸易
ICT Trade Data
2010-2019年
- 全球创新指数
全球创新指数评比的核心重点为该国家在支撑前沿技术发展的现况,从研究与开发、ICT产业发展、产业活动、技能、以及资本市场等五面向评估。
5
【2021年台湾新创获投专题-人工智能篇】
AI人工智能feat.产业的"in"时代来临!
承袭全球发展趋势,我国于2017年启动「AI小国大战略」,预计5年(106-110年)投入约新台币160亿元经费,以台湾领先全球的IC产业优势为基础,打造由人才、技术、场域及产业构筑而成的AI创新生态圈,引导台湾成为AI发展重镇,进而孕育AI新兴产业多元应用。至于实际应用层面,台湾目前AI领域发展如何?投资资金重点关注什么面向?重要的玩家与活跃的投资人分别是哪些?本文将根据台湾经济研究院FINDIT团队所建立的台湾早期资金获投资料,直击台湾AI领域于2015年至2021年7月份整体获投概况。
一、人工智能的「in」时代
2017年,自Alpha Go带起第三波人工智能革命,AI技术便透过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迈向多元应用的巅峰,许多企业及新创纷纷投入其中,也因此引来资本市场的大幅关注,成为创投界的新显学。根据麦肯锡(McKinsey)近日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全球虽遭遇到病毒的强势袭击,但仍有50%的AI企业表示投资完全不受疫情影响、27%更表示将扩大投资。从数据方面来看,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整体投资(包含私募、公开募资、并购与少数股权投资等)年增长40%、达679亿美元;其中,巨额收购更增长121.7%、达189.32亿美元。显示AI应用领域在多变且高风险的未来,仍能屹立其中,致力增进人类生活福祉。
在政策方面,我们同时也看见各国政府相继提出AI发展目标,致力于发挥AI潜力。截至2020年12月,全球已有32个国家发布AI相关的战略文件。2021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民事机构(federal civilian agencies)还将AI研发的预算从2020年的11亿美元上调至15亿美元;美国国家安全人工智能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mmission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又在今(2021)年3月1日发布一份长达756页的最终建议报告,将AI定位为具国家安全防御及战略意义的重要发展方向。
由此,我们回到台湾,我国从2017年启动「AI小国大战略」,预计5年(106-110年)投入约新台币160亿元经费,以台湾领先全球的IC产业优势为基础,打造由人才、技术、场域及产业构筑而成的AI创新生态圈,引导台湾成为AI发展重镇,进而孕育AI新兴产业多元应用。至于实际应用层面,台湾目前AI领域发展如何?投资资金重点关注什么面向?重要的玩家与活跃的投资人分别是哪些?以下藉由台湾经济研究院FINDIT团队所建立的台湾早期资金获投资料,直击台湾AI领域获投概况。
二、台湾人工智能领域获投总览
数据源与定义说明
FINDIT研究团队所收录的台湾获投数据源包含:(1) 国际重要的早期投资数据库,如:Crunchbase、IT桔子等;(2)
科技媒体或新闻报章(数字时代、Inside、工商时报、经济日报等);(3) 获投企业提供(新闻稿、网站或脸书信息等);(4) 国发基金季/年报、政府相关单位;(5) 投资人(投资机构/投资公司新闻稿、网站、上市柜公司财报转投资信息等);(6) 经济部商业司的企业实收资本资料。
关于台湾获投统计之投资定义则为:(1) 企业注册地点在台湾或注册地点在海外,但创办人来自台湾;(2) 上市/柜(含兴柜)前或下市后的获投纪录;(3) 不包含收购及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
再者,为使人工智能台湾获投的统计能真实反映台湾AI领域的发展样貌,使数据更具参考价值。本文参考CB Insight及AppWorks的分类方式,将获投企业拆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应用于特定产业的AI服务及跨产业的技术与解决方案,特定产业应用次领域包含:广告与营销(Advertising
& Marketing)、农业科技(Agriculture)、网络/实体安全(Cybersecurity & Security)、健康医疗(Healthcare)、航天与国防(Aerospace & Defense)、零售科技(Retail & CPG)、金融与保险(Finance &
Insurance)、旅游与运输(Travel & Transportation)、智慧工厂(Manufacturing)、娱乐与媒体(Media &
Entertainment)、运动科技(Sports)、芯片设计(IC Design)及其他(Other)等共13类;能应用于跨产业的核心技术包含:深度/机器学习系统(Deep/Machine Learning)、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 )及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NLP & speech recognition)等共3类;跨产业多元应用者包含:物联网(IoT)、扩增/混合实境(AR/MR)、销售与顾客管理(Sales
& customer support)及商业营运(BI & Operational
Intelligence)等共4类。整理如下图。
获投件数与金额总览
2015年至2021年7月FINDIT研究团队所汇整、收录的人工智能领域交易件数有182笔,占整体的9.5%;投资金额方面为6.2亿美元,占整体的10.9%,显示人工智能领域在台湾投资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吸金能力佳,金额占比优于件数占比。
另外,相比于截至2020年7月的统计,人工智能领域投资件数与金额相对总体的占比分别是8.2%、10.5%,显示近年在件数与金额占比方面双双成长,呼应上述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投资现况,并没有因为疫情干扰而趋缓,相反地,投资人在疫情封锁、缺乏劳动人力的窘境下,更加关注人工智能应用于各产业服务的可行性,投注的资金规模远比之前更庞大。
除了从获投占比了解人工智能在台湾投资市场的重要性之外,本文将历年投资件数及金额绘出如下图。可以发现2015年至2019年获投件数呈直线上升之势,最高涨幅甚至达68.75%,可说这一时期是台湾人工智能企业稳定成长期。直至2020年虽然获投件数出现回落,但在疫情爆发期间,仍有许多投资人愿意提高金额、承担可能的风险,显示该领域的商业模式及应用场景渐趋成熟,当中包含提供AI解决方案的耐能智能(Kneron)于A轮获得4,000万美元;以AI赋能为使命的爱卡拉互动媒体(iKala)于B轮获得1,700万美元等,这些获投事件都成了2020年获投金额飙涨的主力。
而2021年统计截至7月,获投件数相较于前几年有显著的减少,仅有10笔;获投金额达4,060万美元(相当于新台币12.18亿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也较2020年的盛况相差甚远。这主要与全球资金市场相对退烧有关;再者,台湾在今年上半年遭遇疫情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限制措施,因此也让许多市场活动停摆,冲击潜在的投资机会。估计2021年人工智能领域获投表现恐不如2020年的蓬勃盛况,但预测下半年国内投资市场将因微解封而复苏,上述提及的几家获大额投资的活跃经营者依旧是引领市场的先驱,带动着人工智能在台湾的发展方向。
获投阶段与规模
了解历年投资件数与金额的消长之后,我们将2015年至2021年7月逐笔投资资料以轮次做区分,了解企业获投的阶段分布。在获投件数的轮次分布中,人工智能的获投大多集中在A轮以前,其中早期阶段(包含天使轮、种子轮、pre-A轮)占比45%,排名第一;A轮占比37%,排名第二;其他中后期阶段如B、C、D轮件数比例相对少,皆不超过10%。主要是因为人工智能在2017年兴起一波革命性的拓展,而后发展出的计算机运算能力与数据解读技术,都较以往有跳跃式的发展,致使商业应用才被慢慢地拓展开来,因此新创企业的成立时点大多落在三至五年之内,获投阶段也就以早期阶段为大宗。
相较于获投件数多以早期阶段为大宗,获投金额则不一定与成立时点有关,相反的是以前中后期的A、B轮占比62%最多。主要是由于中后期阶段商业模式已发展成熟,投资人对于该公司的潜在市场与未来趋势也较能掌握,大规模投资的机率高。
接着,我们以100万美元为区间,看2015年至2021年7月人工智能领域的获投规模。会发现台湾人工智能领域在近六年半的交易件数中,有64%的获投事件都不超过500万美元,且其中34%投资规模都不足100万美元,显示小型投资仍占大多数,此结果也呼应如上所述,投入人工智能研发与服务的企业成立时间不长,多以募得早期资金为主,尚未走向成熟市场,投资人将考虑众多市场不确定因素,选择小额投资。
然而,另一方面,投资金额在500万美元以上不足1,000万美元者共18笔、1,000万美元以上共13笔,也就是说500万美元以上的占比也还有17%,这类型企业经营类别以广告与营销为大宗,其余还有网络/实体安全、健康医疗及芯片设计等类。意味着,台湾人工智能领域多数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在商业化这条路上还有很长的时间要走;但相对的,在协助企业营销、维护网络及实体安危、健康医疗照护及IC产业的应用上,奠基于过去厚实的发展根基,已成熟地结合人工智能,发展出完善的商业模式,有机会吸引外国投资人与资金,甚至引领产业走向国际。
获投领域分布
若我们将人工智能依据特定产业类别及跨产业技术应用进行分类,拆分成多个次领域,并计算其公司成立至获投的平均时间,如下图4-6。我们会发现2015年至2021年7月台湾人工智能整体平均获投时间不超过四年(平均为3.8年),而显著高于平均的,多属跨产业类型的技术与应用,如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NLP & Speech recognition)(7.4年)、商业营运(BI & Operational
Intelligence)(6.4年)、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5.4年)等;另外,显著低于平均者,以特定产业类别的应用为主,如智能工厂(Manufacturing)(0.6年)、农业科技(Agriculture)(0.7年)、运动科技(Sports)(1年)、金融与保险(Finance
& Insurance)(1.7年)。因此,与前述对照,投身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多能在早期发展阶段获得投资,且当产业应用场景成熟,获得投资的速度越快,而许多跨产业的核心技术与应用,可能会需要长时间的开发,才能套用至各产业。
另外,我们再将过去六年半(2015年至2021年7月)获投件数与平均获投金额以领域类别区分(如下图4-7),我们会发现「广告与营销(Advertising & Marketing)」在双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显示在台湾人工智能提供营销相关服务具有活跃市场。另外,健康医疗(Healthcare)在获投件数中排名第一,当中有高达4成以上的获投事件,都是在疫情爆发后出现的,推测与疫情带动对医疗产业的重视有关,也与CB Insight所公布的2021年第二季AI获投趋势相符;其余像是具备通用性,在各产业领域中转换门坎较低的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NLP & Speech recognition)及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获投件数也较多。
而在平均获投金额方面,芯片设计(IC Design)排名于广告与营销(Advertising & Marketing)之后,排名第三为网络/实体安全(Cybersecurity & Security),当中包括居家智慧保全「盾心科技」、「云守护安」、「亚齐国际」以及资安公司「奥义智慧科技」,接续第四名则是扩增/混合实境(AR/MR)及深度/机器学习系统(Deep/Machine Learning)等。
如下图,我们可以透过各个领域获投件数热力图看出历年热门领域的变化(因有企业获投金额未公开,为避免计算有偏误,热力图以交易件数呈现)。同上所述,广告与营销(Advertising & Marketing)、健康医疗(Healthcare)及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NLP & Speech recognition)均有较高的投资热度。另一方面,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与芯片设计(IC Design)也在近几年内,维持稳定的获投件数。而若预测人工智能领域未来的投资方向,已连续四年保持在最佳投资热区的「健康医疗(Healthcare)」仍为首选。
获投企业轮廓图
为能全面性地认识台湾人工智能领域获投样态,本文依据各领域分类,绘制近六年半的企业获投轮廓,如下图所示。
在「特定产业应用」方面,以健康医疗为最大宗(如:云象科技、智龄科技、分子智药、长佳智能、爱因斯坦人工智能、信辉健康科技、上顶医学影像科技、医守科技、捷络生物科技、宏智生医科技等)、其次则为广告与营销(如:沛星互动科技、爱酷智能科技、爱卡拉互动媒体、爱酷智能科技等)、芯片设计(如:耐能智能、芯展电子、智能记忆科技、芯爱科技)、网络/实体安全(盾心科技、云守护安、奥义智慧科技、亚齐国际等)、零售科技(普洛威尔科技、九易宇轩、思凯睿克、腾云科技服务等)、娱乐与媒体(竹间智能科技、集雅科技、谈谈科技等)、金融与保险(仲丞国际、前进智能、谛诺智金、水滴信用、优利佳金融科技等)、智慧工厂(思纳捷科技、开闭拓数据、智矩科技)、旅游与运输(欧特明电子、松山科技研发、犀动智能科技等)、农业科技(农译科技、台湾智慧农业服务等)、航天与国防(翔探科技等)、运动科技(优力劲联等)及包含机器人研发的其他类别(睿智通机器人、立达软件科技等)。
在「跨产业」方面,核心技术类别包含深度/机器学习系统(如:太奇云端、灼灼科技、鼎峰人工智能、小柿智检等)、计算机视觉(如:大猩猩科技、台湾色彩与影像科技、伍硕科技、光禾感知、动见科技、视旅科技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如:大千智能、意蓝信息、写意达、德鸿科技;优拓科技、荔枝智慧等);多元应用类别则包含物联网(如:创捷前瞻科技、慧通智联、昱冠信息等)、扩增/混合实境(如:特亚科技、亚达科技、幻景启动、完美移动等)、销售与顾客管理(如:昕力信息、一氧化三氢数字、舜远科技等)、商业营运(如:八维智能、科思科技、云端互动、数字无线软件、治智略信息等)。
投资人分布
在台湾人工智能领域投资人方面,FINDIT研究团队掌握2015年至2021年7月的184件交易中,公司创投参与102件,比例最高,占总投资件数55%;创投共有94件、占总投资件数51%;海外投资人共有41件、占总投资件数22%;国发基金共有27件、占总投资件数15%。其中公司创投诸如台湾科技大厂联发科技与广达计算机等,均积极投资AI新创企业,除了扶持其子企业的发展外,更是藉由资金挹注资助潜在AI新创企业发展,以此掌握具商业价值的新兴技术。
以个别活耀投资人来说,国发基金投资27笔件数最多,其次是国泰创业投资(7件)、阿里巴巴台湾创业者基金(6件)、中华开发资本股份有限公司(5件)、之初创业投资管理顾问(5件)、联发科技(4件)、海外风险投资公司SOSV(4件)、帆宣系统科技(4件)、红杉资本(4件)、广达计算机(4件)等。
前十大获投企业
呈上述,我们从领域概览了解台湾人工智能发展占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再藉由次领域别的分类,洞悉历年投资人重点关注对象,同时掌握投资人全貌。最后,本文盘点2015年至2021年7月这段时期,人工智能领域前十大获投交易。其中,归类于「广告与营销」领域共2笔,分别是沛星互动科技、爱卡拉互动媒体;「健康医疗」领域共2笔,分别是智龄科技、云象科技;「深度/机器学习系统」领域共2笔,分别是工合、创鑫智慧;「芯片设计」有1笔耐能智能;「物联网」有1笔创捷前瞻科技;「扩增/混合实境」有1笔幻景启动;还有归类于其他的富比库。
1.耐能智能 (Kneron)/芯片设计/4,000万美元/A轮
耐能智慧在2015年创办于美国圣地亚哥,却在来年遭遇崩解危机,创办人刘俊诚靠着多方朋友的支应,以及强硬的技术实力撑了下来,于2020年1月拿下第一笔由李嘉诚旗下维港投资领投的A轮4,000万美元资金。
目前,Kneron的主力产品是软硬整合解决方案,包括终端专用的AI芯片及各种影像辨识软件,提供「边缘运算」的技术。过去两年,耐能接连推出AI芯片KL520、KL720,规格受到国际研究机构认可,被EETimes和Gartner视为与英特尔、辉达等厂商媲美的同级产品,已被法国物联网龙头SIGFOX、高通、义隆电子、研扬等公司采用,更被CB Insight列为全球100家最具潜力AI新创企业之一。
今年1月,耐能甫宣布获得鸿海与华邦电子8位数的策略性投资,便旋即在隔(2)月,成为台达电旗下的晶睿认购的对象。未来,耐能智慧希望能借着美中紧张关系,跨入以往由中国华为、海康威视等称霸的监控市场,在2021年有望营收续增8倍。
2.爱卡拉互动媒体 (iKala)/广告与营销/1,700万美元/B轮
爱卡拉互动媒体成立于2011年,由执行长程世嘉领军,原先提供云端K歌服务,后则随市场经历数次转型,现在拥有包括直播平台、提供AI Chatbot的「Shoplus」,以及网红推荐引擎[「KOL Radar」等产品,并于去(2020)年初成立「iKala云端(iKala
Cloud)」,主要提供顾客数据平台(CDP)、云端基础建设等,协助企业数字转型,使营收获得大幅的成长,再加上疫情带动市场数字需求,爱卡拉于2020年8月获得B轮1,700万美元投资,投资人有纬创数码技术、和通控股、怡和创投等。
而除了B2B的云端服务之外,新零售版块「iKala商务(iKala Commerce)」也是2020年初推出的重要事业,后台能利用AI辨识拼凑消费者在线浏览及线下消费轨迹,协助企业更精准投放广告内容,并整合社群电商「Shoplus」与网红数据营销「KOL Radar」所累积的数据数据与营运经验,协助企业及其品牌抢占社群电商与网红经济。目前已累积超过17万个东南亚社群商家注册,每年促成超过450万笔交易;又在今年6月底,爱卡拉携全家便利商店正式推出台湾版的「Shoplus 商店家」,才刚上线1个月已有超过1,800个商家注册。未来,该公司有信心iKala商务的营收表现将能追上iKala云端,达到两大事业体1:1的收益,也不排除规划IPO,向公开市场筹集资金,前景无限量。
3.创鑫智能 (Neuchips)/深度学习/1,400万美元/A轮
创鑫智慧是科技部「半导体射月计划」技转成果衍生成立的公司,其将「超低能耗深度学习加速器」顺利转变为硅智财(SIP)产品,受到产业界关注,其中三个主力产品线(硅智财产品RNNAccel、HarDNet神经网络架构、RecAccel推荐系统加速器),更加速了AI在声音、影像、及推荐系统上的运算。近来,该公司好消息频传,除了获准进驻新竹科学园区设立辨公室之外,也在2020年10月公布的MLPerf
v0.7中崭露头角,获得知名IC设计公司采用其硅智财产品,又于2021年4月获得1,400万美元A轮投资。
与此同时,国际组织也持续致力于推广AI与机器学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开放工程联盟(MLCommons)」共有多达50多家来自产学界的创始成员,包含Google、Facebook AI、Intel、Nvidia、阿里巴巴以及联发科等,创鑫智慧也是其成员之一。展望未来,后疫情时代将持续加速AI发展,尤其是远距应用带动的影像辨识需求,将继续注入强劲动能,创鑫智能未来也将整合学界的创新技术与产业的研发和实务能力,让智能应用更加普及。
4.创捷前瞻科技 (iMotion)/物联网/760万美元/A轮
创捷前瞻科技成立于2018年,系由华硕前执行长沈振来创建,打造IPC应用的创新舞台,舍弃当前业者普遍把手持式IPC以Windows平台作为发展轴心的趋势,创捷前瞻选择挑战业界仍不太擅长的Android
Mobile作为起点,锁定智慧零售、物流、仓储管理、制造业、现场服务业等生意。
经过约两年努力,创捷前瞻已赢得台湾零售龙头统一超商及电商平台PChome订单,近期欧洲平价超市巨头Aldi(奥乐齐)也成为其客户,在零售通路及仓储物流业逐渐打下基础,迈开物联网产业的步伐,于2020年8月获得A轮760万美元的投资,投资人包含华硕计算机、华诚创投、创歆投资及中华世纪投资等。
未来,沈振来对公司发展野心勃勃,他指出,2021年营收目标将达10亿元,2022年挑战15亿元,并以首次公开发行(IPO)为中期目标,期许创捷前瞻成为亚洲的Mobile IPC霸主。
5.智龄科技 (Smart Ageing Tech)/健康医疗/650万美元/A轮
智龄科技成立于2018年,同样也是科技部「人口高龄化议题挑战计划」技转成果衍生成立的公司,主力研发适用于华人家庭的照护系统,产品发迹于国立台湾大学实验室。为能创造长者安心、家人放心、机构贴心的照护环境,该公司透过AI辅助第一线工作人员,改变长照产业的职场生态。目前产品有:专门为住宿式机构设计的
Jubo智能照护解决方案,全台累积超过150家机构客户;另外则是Jubo日照管理解决方案,采SaaS服务模式,将产品部属于云端,机构客户只需要轻松地打开浏览器即可使用。
截至目前,智龄科技已获得超过200家长照机构的肯定,超过3,000位护理师、社工师、照顾服务员为每日重度使用者。2021年7月更传来好消息,其宣布获得650万美元的A轮投资,投资者包含嘉新水泥、纬创资通以及多位天使投资人,该笔资金将为以AI人工智能深耕台湾长照市场以及进军北美做准备。
展望未来发展,创办人康仕仲教授认为因应长照机构法人化加上高龄宅趋势,「智龄照护建筑」将会是一个全新的市场,也会是智龄科技接下来着眼的目标,将整合高龄友善的硬件设计,再搭配智龄AI系统,建立专业照护生态系,打造舒适、安心、乐活的高龄生活。
6.云象科技 (aetherAl)/健康医疗/600万美元/A轮
云象科技成立于2015年,由叶肇元博士与康家彬、叶一忠等一同创立。创立初期云象科技建立「数字病理影像平台」,将玻片影像数字扫描后放上云端数据库,直至2018年,云象科技将数据库导入AI模型,创建医疗影像开发平台「aetherAI」,与台大医院、长庚医院进行数字病理合作,不仅能帮病理科医师省下很多人为计算的时间,还能快速有效得到分类结果,实现精准诊疗,辨识率高达97%。
2020年,云象科技快速茁壮,不仅招聘人才增长10倍有余,更聘请到联发科处长、医材法规业界高层等多位专业人士担任高管,形成人才群聚效应,能直接与客户合作进行议题研发,在整合能力方面远优于竞争者,也使得公司能在三年内达到每年营业额成长三倍的纪录。同(2020)年5月,云象科技获得A轮600万美元广达计算机的投资。接下来,云象科技将至力于争取国际性的注资,并开始寻求与国际医疗机构合作的机会,朝着将产品销售到先进国家市场的方向努力,目前已努力开发美、日两大国。
7.工合 (InfuseAI)/深度/机器学习系统/430万美元/A轮
InfuseAI成立于2018年,创办人之一的高嘉良曾发起国际知名公民科技社群「g0v零时政府」;另一位创办人薛良斌也曾创办Registrano活动售票网站,其两位都有很深的开源软件应用资历。InfuseAI提供一站式AI开发流程管理及模型管理平台工具,透过MLOps(机器学习作业,Machine Learning Operations)简化AI算法及模型开发,能协助各产业有效扩大其AI规模与价值,是台湾少见以商业开源模式提供纯软件服务公司。
虽然MLOps解决方案市场仍处于初生阶段,但是发展极为快速,近一年半期间,全球就有多达十次相关的投资活动,包含国际大厂Intel和DataRobot都参与过相关收购事件。而InfuseAI则是在2021年4月获得430万的A轮投资,由纬创领头,其余投资人包含益鼎创投、专注于早期AI新创的蜂行资本、硅谷台湾天使群(SVTI)、国际知名创投500 Startups及天使投资人等。InfuseAI获投后表示,未来将持续精进MLOps平台产品开发,同时结合通路合作伙伴,以贴近市场客户需求,以规模化落地AI。
8.幻景启动 (Lixel)/扩增/混合实境/400万美元/Seed轮
2009年电影《阿凡达》的热门,让3D技术一时蔚为风潮,而后加上AR/VR的发展,业界与消费者都期待能有更好的视觉体验。但这些技术大多必须配戴3D眼镜或头部显示器,有很多使用上的不便。对此,交大前瞻显示光学实验室的教授黄乙白与其团队,和群睿产学合作,研发出光场式3D飘浮影像,2018年双方共同成立了幻景启动。
幻景启动的飘浮影像特点在于,不需配戴任何头部显示器,且它采用光场(light field)显示技术,而非一般3D影像或AR/VR装置的「视差型3D」。视差型3D容易造成头晕或视觉疲劳,但光场技术则是在空间中还原物体的真实影像,不易产生视觉疲劳,且幻景启动持续深耕光场技术,结合自家开发的飘浮影像平面型显示设备(floating image panel)、算法和整合互动功能,可藉由声音和手势让影像产生反应,能在商用显示、游戏娱乐、虚拟助理、智能零售、消费性电子等领域创造全新价值。2020年6月,他们受到国发基金等其他天使投资人的青睐,获得种子轮资金共400万美元。未来,幻景启动致力让光场式漂浮影像技术更加纯熟,也将极积与各大国际品牌商进行工程开发合作,并找寻创新应用、接触更多浅在客户。
9.富比库 (Footprintku)/333万美元/A轮
富比库成立于2015年,创办人为黄以建,该团队独家研发AI自动数字转换技术,为传统电子零件设计流程注入新血,其AI机器人「Robot Ku富比库超耐能实习生」,可以24小时工作、不用加班费、不易因疲乏犯错,最重要的是,能取代电子零件工程师在电子设计流程中,最呆板无趣的电子零件输入与管理流程。近一年,遇上疫情冲击,全球芯片电子需求飙涨,使富比库也同样有300%涨幅的营收表现,说明电子零件数字数据服务扮演着加速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随后,便在2021年3月获得美国硅谷创投TranslinkCapital领投,完成新台币1亿元(约为333万美元)的A轮增资。
对于未来,将电子产业供应链整合,并建立标准化的电子零件通用格式一直是富比库的重要发展目标,为此,该公司建立EDA Library自动建置与验证引擎,让发展50年的EDA流程,能有一套业界通用的电子零件标准格式「.FPK」,若越来越多客户愿意采用,未来当连接器或半导体芯片业者开发新零件时,便能自动产生FPK标准档案,直接上传到设计大厂手中,达到真正「无人化输入」的理想境界。
10.爱因斯坦人工智能 (Deep01 Limited)/270万美元/Seed轮
爱因斯坦人工智能成立于2016年,执行长为周仁海,该团队独家研发出脑出血的AI侦测,能够协助医疗人员更快、更好地做出判读与决策。其产品Deep01目前已在台湾有超过10家医院系统使用,超过2万个病例受惠。2020年6月,更获得华硕计算机、比翼资本管理及数字经济基金等投资人的青睐,取得共270万美元的Seed轮增资。
在认证方面,Deep01不仅已取得台湾FDA及美国FDA,更在2021年取得欧盟CE认证,目前有超过20个国家的代理商拥有独家代理权,包含日本、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越南等。展望未来,该公司将积极寻求欧洲销售的合作伙伴,以全球为场域,让AI医疗实现到世界各个角落,使人人皆受惠。
三、结语
「人工智能」这个过去总是遥不可及,常与机器人、自驾车连结的词汇,如今,已逐渐开枝散叶,发展出各色产业应用,同时开启了不同的商业策略与获利模式,与生活上的连结愈发密切,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人工智能也同样承袭了数字转型下的余波,成为倍受关注的产业之一。
而台湾虽在AI的发展上初有颠簸,但奠基于过去好的硬件实力,软件的应用场景才得以扩张,目前已看见几家人工智能新创、企业不仅受到国际资金的青睐,也具备与全球产业竞争的爆发性。对此,来自于政府与民间的支持也至关重要。行政院于2017年宣布5年AI计划,投入160亿新台币,将建构全面的人工智能生态系;而民间方面,Google早先看中我国人才的实力,加码投资260亿新台币,扩大既有数据中心与添购设备,微软同时也推出AI 100计划,扶持整个产业生态圈,并加强产业的数字转型。
往后,面对多变的社会环境与复杂的产业生态,AI将持续跨产业结合创造商机,除了人才与技术等「硬」实力必须加码备足之外,在商业化阶段容易面临诸多挑战的人工智能,还有待更多饶富眼光与远见的投资人,投身其中,资助AI生态系在早期阶段的增长,促成更多产业应用,更有益于生态系的整体升级。
6
解读:元宇宙是未来还是骗局
2022-03-08 10:30
海南矿世奇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元宇宙这一新奇的概念名词在近来迅速算红,它是下一代互联网,是虚拟时空,是人以数字身份参与和生活的数字世界,是各大公司争相追捧的未来入口,但与此同时元宇宙也引发了很多争议,人民日报发文评论,理性看待当前的元宇宙热潮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还是未来科技的星辰大海,我们该如何看待元宇宙?
元宇宙是未来还是骗局
元宇宙这个概念现在非常的火热,其实大家对于这个概念也是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不过有一个关键词是频频登上热搜,就是刘慈欣怒批元宇宙,那么刘慈欣到底有没有怒批元宇宙?这件事其实蛮有意思的,因为当刘慈欣说出来当时这个文章当中引用的那句话的时候,那是在2018年,当时刘慈欣是去领一个奖叫克拉克社会想象力贡献奖,在获奖词当中它援引另外一位作家的话说这些年以来科技的发展其实我们想要的是星辰大海,但是却得到的是Facebook,而他当时想表达的最重点的内容实际上是他更支持人类去往星辰大海体现的内容,并不仅仅是说他想去批判谁,实际上刘慈欣本人他并没有从来没有发表过任何关于元宇宙的言论,更谈不上是怒批。
随着元宇宙的热度不断上升,其实我们也会在其中感受到某些阵痛,其实主要是当下我们看到元宇宙被很多资本所利用,那不知道会不会由此产生一些乱象。其实现在很多对于元宇宙的争论,并不是真正在争论这种技术的未来,更多的其实是局限在了说一种炒作到底对我们未来真正能够连接到元宇宙之后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大家可能想的还没有那么的清晰。(更全面了解元宇宙,获取价值万元元宇宙报告,关注“元宇宙商业信息”获取)
我们想到元宇宙也马上会想到很多电影,比如说像头号玩家里面的绿洲,还有失控玩家里面的弗里敦以及黑客帝国里面的梅曲克斯,我们从这里进去可以看见无穷性的可能性,不管是虚拟的还是现实,还是说我们在里面创造各种各样的今天不能想象的世界,在这三部电影当中,黑客帝国其实更符合元宇宙,在这个电影当中展现了一个人可以用脑机接口进入到一个完全真实的那样的一个空间当中,可以让你在这个世界当中完全分辨不出来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幻的。
在这个电影当中我们可以看见的世界它还比较有限,后来我们在文艺作品当中能够看见像童话玩家这种,我们就可以进入到一个虚拟的游戏世界,他就可以把全世界所有的IP都集中在宇宙当中,我们只要进入这个世界,我就能看到所有我喜欢的角色,我们看着看见什么还可以看见那些更加拟真的就是我们曾经喜欢过那些真人电影,电影比如说像天堂电影院,我们可以去享受那种金色的阳光,我们也可以去经历世界的衰败,我们也可以在流浪地球当中跟那些人一起就去往元宇宙深处去展开地球的新的流浪。持续2500年的漫长宇宙之旅,史称流浪地球计划。
其实现在很多新的技术已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开始发挥能量了,在最近几年做了很多元宇宙AR方面的赋能,比如说在能源行业,我们已经用AR技术来去做在线线下的这种数字化的巡检,比如能源的供电网去做VR巡检,或者是对于一种工业场景里面的训练,比如说火灾的工业场景的一些灾难应急的演练都可以通过的元宇宙来去实现,但是未来相信中国还会出现很多工业化的元宇宙田风。
未来如果说我们能够实现一个全要素仿真的世界,我们其实将会迎来一个伟大的人类的进步,比如说我们把自己的想象力,把我们的历史,把我们的文化把变成可视化,就很有可能会诞生长津湖的元宇宙,流浪地球的元宇宙或者诞生封神演义的这种元宇宙。其实我们也开始看到元宇宙这个概念之所以现在被加速提出,也是因为受疫情的影响,看到国外有歌手进行了这种在线的演唱会。目前来讲其实像工业观摩这样的公司,已经在工业级的元宇宙里面开始进行全球的影视的创作,那么其实这个就是疫情带给我们的一个技术创新的机会一个趋势。当我们每一个大片发布之前,现在越来越流行一种元宇宙的周边,大家在一个沉浸式的体验馆,通过IR、VR技术来体验一个虚实融合的这样的一个宇宙。
元宇宙是未来还是骗局
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元宇宙离我们并没有那么的遥远,但是目前其实对元宇宙还是有很多的担心的,比如担心就集中在人类会不会迷失在自己无尽的欲望当中。今天关于元宇宙像这样的一些争论,最终其实不会局限在技术本身的争论上,唯一一个真正的变量其实是人类,就是这个技术我们到底什么时间与自己发生关联,而不同的人可能选择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今天元宇宙这样的一种发展来说的话,是选择说永远的沉溺其中,还是选择说在这个世界里面去探索新的世界?
其实也是黑客帝国说的就是技术,它其实是我们的镜子,我们将投射自己到这个镜子当中去,同时这个镜子让我们认清自己,做一个更好的智慧物种。听上去觉得挑战很大,但是也让我们觉得特别的兴奋。因为未来有很多的可能性,对可能性塑造人类的未来,只有当无数可能性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星辰大海的生物。
更全面了解元宇宙是未来还是骗局?获取元宇宙深度报告高达920份+,价值数万元,并且还在不断更新,关注“元宇宙商业信息”公众平台获取PDF完整版。
7
元宇宙的关键在于B端
2022-08-23 06:12
浙江匠心计划创作者 孟永辉
当元宇宙的风潮来临,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它的身上。深入分析玩家们如此关注元宇宙的内在原因,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他们之所以会关注元宇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仅仅只是将元宇宙看成是一种获取流量的方式和手段。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几乎所有的概念都可以与元宇宙扯上关系。
不可否认的是,当元宇宙的概念开始火爆,特别是当元宇宙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全新体验的时候,的确是可以获得一定的流量的。然而,如果元宇宙所带来的这样一种全新的体验仅仅只是体现在口头上,而并未真正找到改造行业的方式和方法,那么,等到元宇宙无法再获取流量上有所建树的时候,它依然还是会回到行业的轨道上。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看待互联网的方式来看待元宇宙,即,早期的元宇宙是一种获取流量的方式和方法,等到元宇宙无法再获取流量,那么,元宇宙依然还是要回到改造行业的发展轨道上。对于那些真正理解元宇宙为何物,真正明白元宇宙的内在逻辑的玩家们来讲,或许从第一天开始,就应当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B端,而非继续步互联网的后尘。在我看来,找到元宇宙与B端结合的正确方式和方法,或许才是保证元宇宙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元宇宙的最大意义在于回归B端
仅仅只是将元宇宙看成是一个孤立的产业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然而,正是这样一种不切实际的现象,却正在元宇宙行业当中上演着。无论是互联网玩家,还是传统玩家,几乎都是如此。在我看来,元宇宙最大的意义并不仅仅只是独立起来,而是更多地在于找到与B端结合的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元宇宙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通过将元宇宙孤立起来,借助元宇宙囊括的一系列新技术,我们的确可以给C端用户提供一种全新的体验。然而,如果仅仅只是体验本身的话,元宇宙还是一个虚有其表的存在,等到用户的需求发生转变,一切都将从头开始。因此,元宇宙最大的意义和归宿,依然在于回归B端,改造B端。
如何回归B端呢?笔者认为,元宇宙回归B端的最佳方式应当是藉助自身所涵盖的一系列的新技术,建立与产业之间的无缝联系,真正让元宇宙涵盖的这些技术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内在源生动能。当元宇宙真正与B端建立了多维的、无缝对接的联系之后,元宇宙行业的发展才算是真正做到了回归B端。
元宇宙的终极目的在于满足用户
元宇宙因何产生?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用户的需求产生了深刻而又彻底的改变。如果我们再用传统的,互联网式的商品供给方式来满足B端的话,业已无法获得实质性的效果。于是,我们需要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和方法来满足用户。从这个角度来看,元宇宙的终极目的在于满足用户的需求,特别是用户的新需求。
若要从本质上满足用户的需求,仅仅只是对用户进行体验生的提升和改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真正从产品和服务本身,只有真正从生产端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户需求改变的问题。从这样一种逻辑来看,元宇宙的重点依然是在于B端的。找到元宇宙可以改变的B端的生产方式和方法,并且真正让元宇宙给B端的生产方式、供给方式带来本质性的改变,让B端可以更好地满足C端的需求,才是保证元宇宙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依然要找到元宇宙与B端结合的方式和方法,特别是找到元宇宙可以真正给B端带来改变的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元宇宙行业的发展才能真正跳出流量的陷阱,才能真正规避互联网式的发展怪圈,真正进入到一个富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发展新阶段。
元宇宙的完整性在于对B端改造的完成
如果仅仅只是将元宇宙看成是一个局限在对于用户的体验和行为进行改造的层面,那么,元宇宙的发展是不完整的,元宇宙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是无法获得长久发展的。欲要建构一个完整的元宇宙的商业死循环,必然需要其对于B端改造的完美填充。只有这样,元宇宙才能从一个仅仅只是局限在C端的,片面的存在,变成一个联通了B端和C端,真正完整的存在。
然而,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元宇宙的发展其实和互联网一样,它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和阶段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元宇宙的发展阶段,仅仅只是早期的,初级的阶段。当元宇宙完成了这样一个阶段的发展之后,它便会无可避免地会走入到新的发展阶段里。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正是一个以B端用户的深度改造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如果元宇宙真正想要获得一种完整的、全面的发展,那么,它必然需要完成对于B端的改造和升级。当元宇宙实现了对于B端的深度改造和升级之后,它才能真正称之为是一个时代。如果元宇宙仅仅只是局限于C端,如果元宇宙仅仅只是为了获得流量,那么,它始终都是一个小众的,孤立的存在,无法真正成为一个像互联网这样的时代。这才是元宇宙之所以会一直小众,一直无法打开局面的关键原因,同样是元宇宙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发展过程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来讨论元宇宙,将会不可避免地走入到发展的死胡同里。笔者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其实是互联网时代向元宇宙时代过渡的一个阶段。只有度过了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之后,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时代才能真正来临。
结语
仅仅只是将元宇宙看成是一个与C端深度绑定的存在,必然会将元宇宙行业的发展带入到和互联网一样的发展怪圈里。复盘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找到元宇宙发展的正确方式和方法。从本质上来看,元宇宙是一个以B端为终极追求的存在。只有元宇宙实现了对于B端的深度改造之后,它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收获C端,只有元宇宙实现了对于B端的改造之后,它才能真正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的时代。
8
任正非:华为把活下来作为主要纲领
2022-08-23
13:08:13
来源:第一财经信息
23日早间,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个信源获悉,华为内部论坛22日下午上线了一篇关于《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文内提到,全球经济将面临着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此前,任正非也在内部讲话汇中提到,“这两年来,尽管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但我们(华为)要清楚,打造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才是华为公司肩负的历史使命,越是在艰苦时期,越不能动摇。”
今年8月12日下午,华为官网低调上线了华为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数据显示,华为在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5.0%。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427亿元人民币,企业业务收入为547亿元人民币,终端业务收入为1013亿元人民币。
而在去年上半年,华为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369亿元人民币,企业业务收入为429亿元人民币,消费者业务收入为1357亿元人民币。从三大主营业务的数据来看,华为运营商以及企业业务收入分别增长4%和27%,但终端业务下滑25%。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昆在上述财报发布中表示:“尽管终端业务受到较大影响,ICT基础设施业务仍保持了稳定增长。”
华为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从2021年开始,华为正在内部大力推行“军团化运作”的组织变革,带动了B端业务的回升。华为企业业务的一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军团将是公司未来最重要的业务变化方向。“以前的业务部主要放在BG的时候,其实是以销售和服务为主的,军团组织需要补充的人,主要还是要懂研发、懂技术、懂产品的人,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洞察到客户的痛点的时候提供方案。”
而在军团化后,华为此前在基础领域的投资以及天才少年、科学家的技术成果也将通过这种短链条输入到各个垂直行业中。
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华为运营商业务和企业业务营收相比去年已止跌回升,但终端业务仍然承压。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华为在400美元以上价位段的市场份额由2020年的13%下降到2021年的6%。虽然华为依然保持全球第三的排位,但是销售份额被苹果和三星大幅挤压,主要由于华为手机5G功能受限导致市场份额的流失。
9
任正非最新内部文章:
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
第一财经
作者:易衣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判断,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这将给华为带来市场压力。
华为内部论坛22日下午上线了一篇关于《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任正非在文内提到,全球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
“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文章提到,华为云计算要踏踏实实以支撑华为业务发展为主,走支持产业互联网的道路。数字能源在战略机会窗上加大投入,加强作战队伍。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死循环。
任正非提到,华为会彻底放弃一部分国家的市场,“我们也有肥肉市场,把原来啃骨头的人员调去啃肥肉。”
以下是第一财经记者整理的任正非主要观点:
未来三年有质量的活下去
我们要看到公司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困难,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现在由于战争的影响以及美国继续封锁打压的原因,全世界的经济在未来3到5年内都不可能转好,加上疫情影响,全球应该没有一个地区是亮点。那么消费能力会有很大幅度下降,对我们产生不仅是供应的压力,而且还有市场的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华为对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期情绪要降下来,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活下来,有质量的活下来,这个口号很好,每个业务都要去认真执行。
如果按计划在2025年我们会有一点点希望,那么我们要先想办法度过这三年艰难时期,生存基点要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为中心,不能再仅以销售收入为目标。我们的生命喘息期就是2023年和2024年,这两年我们能不能突围,现在还不敢肯定,所以每个口都不要再讲故事,一定要讲实现,尤其在进行业务预判时,不要再抱幻想,讲故事骗公司,损失要从你们的粮食包中扣除,首先要活下来,活下来就有未来。
盲目投资的业务要收缩
2023年预算要保持合理节奏,盲目扩张,盲目投资的业务要收缩或关闭。
全公司都要有效的使用预算,不能盲目一切将项目关闭,节约出来的人力压到前线去,继续优化机关业务,合理编制人员ICT基础设施,还是我们的黑土地粮仓,一定要收缩到一个有竞争力的复杂硬件平台与复杂软件平台,挂在上面搭车的项目都要摘出来。军团是建基础信息平台,更好的卖ICT,基础设施卖底座不是做生态,终端是未来我们崛起突破的基础,但不能盲目。现在要缩小战线,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提升盈利。
华为云计算要踏踏实实以支撑华为业务发展为主,走支持产业互联网的道路。数字能源在战略机会窗上加大投入,创造更大价值,收缩机关,加强作战队伍。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死循环,研发要走模块化的道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作出竞争力,剩余部分可以与别人连接。
除了为生存下来的连续性投资以及能够盈利的主要目标,未来几年内不能产生价值和利润的业务应该缩减或关闭,把人力物力集中到主航道来,我们要面对现实,不要有太遥远太伟大的理想,快刀斩乱麻,富余人员调整到战略预备队,再把它们组合到合理岗位上去抢粮食。
一定要把边缘业务从战略核心里抽出来。边缘业务抽出来以后,我们先评价一下能不能做好,还需要多少资源才能做好,做不好资源消耗巨大的业务不如关闭以后开放让别人去做,我们不要包打天下,如果确实是在战略管道里的,我们必须做,又做得不够好的就改组作战队伍换干部。如果出现了一些机会窗,我们扩大了战略预备队和干部专家战略资源池,组成突击队去机会窗突击。
坚持实事求是,在市场上的收缩要坚决。我们以前怀抱全球化理想,立志为全人类服务,现在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活下来,哪里有钱就在哪里赚一点。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要在市场结构上调整,研究一下哪些地方可以做,哪些地方应该放弃。
放弃部分市场
第一聚焦价值市场价值客户,把主要力量用于正态分布曲线中间的一段,一部分国家我们在市场上就彻底放弃了。我们也有肥肉市场,把原来啃骨头的人员调去啃肥肉。
第二,对于艰苦国家和地区,作为将来要提拔的新生干部的考核锻炼基地,有些国家产量少,我们虽然还要做,但是否不再派士兵守在雪山顶,因为下来后他还是士兵,雪山顶是考验人的,有潜力的新生干部下来就有机会升军长,因为小国容易综合化,他从概算预算、合同、投标交付、工时定额计算,解决方案一起干都做完了。回来在干部履历表上一天升将军11道门坎就过了5道6道。当然有些员工守边疆已经很长时间,回国收入减少,还涉及孩子上学问题,他自愿留在这些国家继续干,也不要强行调回国。
第三,海外回国的员工要优先获得技能培训和上岗机会。从海外归来的员工要有一个保护期,保护他在上岗,保证他获得一定的培训,艰苦国家的人员技能可能比国内差,因为他没有现实作战环境,怎么进步呢?就如高原上的士兵,虽然他站得很高,但并没有吸收什么宇宙能量,他们付出了代价,不能一回国就考试,然后就淘汰了,这样艰苦地区就没人愿意去,所以我们要保证回国员工有岗位安排,有宽松的学习时间,至于这段时间他的能力没有追赶上来就另当别论。
财务要做好现金流的规划,危难时期主要是要造血,我们虽说2025年会好转,但万一到时没有炮弹怎么办?所以那是美好的计划,我们要有安全的粮食措施。
公司有两大支出给员工分红,包括工资稳定,这是增强内部的信心和凝聚力,给银行还贷,这是增强社会对我们的信任度。已经存在较为明显的潜在风险的项目,不要再抱有幻想,要尽快浮出来,让审计做结论,将风险量化。与此同时依然可以继续管理这些已经被消除的资产,通过管理让风险变为适当的收益,我们心里不要带有一种泡沫幻想,一看报表挺好,决心就挺大,但到时实际赚不到钱。
让寒气传递到每个人
夯实责任,奖金升职升级与经营结果挂钩,将让寒气传递到每个人。
第一,在今年和明年的考核中要提升现金流和利润的权重,宁可销售收入下滑一些,但利润和现金流要增长,经营性利润增长的奖金要多一点,激励大家去争抢利润。
第二,各责任中心签署考核责任书,公司要针对基于KPI的对等奖赏机制,明年正常升职升级不变,但要加强与责任对等的挂钩,一年一年让人感觉到天冷,但我们的转换要有耐心热情,我曾给常务董事会讲过,基本工资框架不要变,这是一个刚性指标,但员工优秀了,可以升职升级,奖金可以有很大弹性。为什么有弹性?鼓励大家上战场抢粮食去,前线和机关不一样。
第三,今年各个业务的奖金一定要拉开差距,绝不允许平均逼迫大家实现抢粮食的短期目标。过去公司的政策是基本摆平,大家没有感觉到冬天的寒冷,每个人都盖被子,只是厚一点薄一点而已。今年年底利润和现金流多的业务,奖金就多发一些,不能创造价值的业务就是很低的奖金,甚至没有,逼这个业务自杀,把寒气传递下去。
目前我们要活下来,不是为了理想而奋斗,军团比赛就是年底比奖金,因为奖金不是公司给的,是军团自己挣来的利润,而且还交给公司一部分,如果挣不到粮食,我们要敢于不发奖金,因为员工的基本收入可以开支生活必需品。当然有些战略业务短期内创造不出价值,我们可以通过评定的方式来确定,但很多业绩差的边缘业务一定要砍掉,这就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生存危机点上不惜代价投入
质量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坚持这样的路线,研发要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负责,并承诺服务专家要具有综合性能力,质量不好的产品是研发人员的耻辱,这句话应该贴到研发办公室的研发办公区的墙上,现在全世界网络故障率越来越高,一个事故就可能摧毁整个市场的信任体系。
100-1=0,对我们研发来说,单板的研发,单个器件的研发,系统的研发,一定要把质量放在首要,质量是研发制造人员对市场服务人员的最优支持保障。如果产品质量不好,就相当于让弟兄们冒着枪林弹雨,冰天雪地,炎热酷暑,新冠病毒在前线冲锋。所以我们要建立反向考核机制,一线反向考核不仅要考核机关服务组织,也要延伸到产品线,坐在办公室还做不好质量,那就要收缩战线,提高竞争力。
我们要提高服务体系的地位,服务专家对事故对网络体验要有综合判断能力。过去我们重研发轻服务,现在我们也要重视服务体系,要重视我们的网络不出问题,体验要好。
合理科学合理的控制库存,我们要从过去恐慌性的自救改为有质量的自救,要注意合理的压库存,不要因为过大库存而造成公司的利润不足和现金流紧张,从而构成我们新的危机。在战略关键机会点上,生存危机点上,我们可以不惜代价投入,但在非战略机会点上不能乱花钱。
10
元宇宙板块跌0.72% 宝鹰股份涨10.06%居首
2022-08-23
17:18:0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3日讯今日,元宇宙板块整体跌幅0.72%,其中27只股票上涨,7只股票平盘,91只股票下跌。
数据显示,截至今日,元宇宙板块近一周涨幅0.74%,近一月涨幅6.47%,近一季涨幅7.61%。
其中,宝鹰股份、数源科技、联创电子、硕贝德、三湘印象位列板块涨幅前五位,涨幅分别为10.06%、10.00%、5.69%、4.35%、4.30%。
太龙股份、创维数字、宣亚国际、佳创视讯、智度股份位列涨幅榜后五位,涨幅分别为-7.30%、-6.34%、-5.13%、-4.85%、-4.26%。
(责任编辑:魏京婷)
11
大湾区,新经济
迈向“世界显示之都”:广州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十年磨剑
2022-08-23
19:01:12
来源:第一财经信息
2022年北京冬奥委会,是有史以来“最清晰”的一届冬奥委会。在8K镜头的转播之下,无论是冰的晶莹、雪的细腻,还是运动员在高速状态下的动作和表情,观众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作为全球首次规模化进行8K超高清转播的体育盛事,北京冬奥委会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在这场充满科技感的体育盛会中,不乏中国企业的身影。其中,首款国产8K 50P小型化广播级摄像机正式亮相开/闭幕式现场,该产品由来自广州的国产品牌博冠光电自主研造,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并于今年量产,将在年底正式面向市场销售。
超高清视频产业是广州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广州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021年,广州市超高清视频产业实现制造业产值超过2200亿元,超高清视频产业现有主要企业100余家,超高清面板产能全国第二,年产能超340万平米。
截至目前,广州超高清视频产业拿下了五个“全国第一”:完成全国第一个4K电视应用示范小区建设;开路播出全国第一个城市台4K超高清频道;建成全国首例全IP架构的超高清播出系统;改造完成全国城市台第一个智能国产化超高清演播厅;设立全国第一个“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
千年商都广州正在向“世界显示之都”奋进。
提前布局
在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布局上,广州通过招商引资以及本土培育,走在了全国前列。
最早在2006年,当时韩国乐金显示公司在广东物色建厂地点,最后由广州开发区成功引进乐金液晶显示(广州)有限公司,主要生产23英寸、32英寸、47英寸液晶显示模块(LCM)。
落户广州后,乐金显示一直在加大投入,新建工厂:2014年,广州第8.5代LCD面板工厂竣工;2019年,中国广州第8.5代OLED面板工厂竣工,并于第二年投入量产。
成立于2005年的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视源股份”),是扎根于广州的行业领先品牌,早于6年前推动4K像素分辨率显示技术在交互智能平板的全面普及,较早完成了中大尺寸交互智能平板4K显示技术的全面使用,目前行业上中大尺寸交互平板也以4K显示作为主流技术。
广州超高清视频产业促进会秘书长刘虹君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乐金是最早引进广州的,后面陆续引进了创维、维信诺等重点企业,围绕几个重点企业和面板工厂,形成了较完善的液晶平板显示产业链。一方面是广东省重视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广州作为广东省会城市,产业基础较好、产业资源较多,吸虹效应比较强。
广州对显示面板的投入仍在加大。广州市2022年重点项目计划显示,今年总投资超100亿元的项目107个,其中就包括总投资460亿元的乐金显示OLED项目、总投资350亿元的广州华星第8.6代项目、总投资112亿元的维信诺第6代柔性AMOLED模块项目等。
不过,超高清产业并不仅仅是一块屏幕的产业,8K作为下一代超高清技术,从制作、存储、传输、译码,再到终端的播放,整个产业链死循环均需适配8K 。
博冠光电以精密光学仪器、智能电子设备业务为基础,致力于8K超高清领域。该公司2017年开始全面进军超⾼清行业,并研制成功了中国首款8K+5G+AI超高清摄像机。
博冠光电8K超高清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傲雪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直到2021年,我们才真正开始把技术和产品产业化,以往是以技术积累为主。第一年做营销,我们的8K产品就突破千万级了。”
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技术产业化,张傲雪认为,地处广东的区位优势是重要因素。广东产业链相对比较完备,尤其在芯片、电子元器件等核心器件方面,无论是做整机集成还是做应用,都有很强的优势。
广州超高清视频产业促进会的数据显示,广州是国内产业链最成熟完整的超高清视频(4K)产业集群核心发展区域之一,汇聚了扳手科技、博冠、柯维新、康宁、创维、乐金、超视界、维信诺等一批重点企业,初步形成了从玻璃基板、背光器件、显示面板、模块、电视机等产品生产制造,从前端摄录设备、内容制作到显示面板、智能终端、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
(博冠研造的首款国产8K 50P小型化广播级摄像机。受访者供图。)
由此,广州成为国内最大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工信部、国家广电总局联合认定的全国首个“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核心城市。2020年底,由广州牵头创建的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以第五名的成绩在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重点集群培育对象。
市场爆发
呈现粤港澳大湾区地域内各式各样广府菜的8K人文美食纪录片《粤味》,正在一块P5规格420平方米的户外超高清LED大屏上播放,画面之清晰、色彩之逼真,引人注目。
该户外大屏被称为“白云之心”,由4K花园和广州市白云高新区投资集团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联合打造,位于广州白云机场高速三元里收费站与北环高速出口交汇处,成为重要商旅人群“看”广州的超高清视觉平台。
8K技术的出现让屏幕上每一条水平线都布满了8000颗像素点,总像素数量相当于4K的4倍、1080P的16倍。超高清视频技术,是继视频数字化、高清化之后的新一轮重大技术革新。
2019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发布了超高清视频产业行动计划,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21年,随着相关政策落地,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这一年是8K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元年。
“目前是国产化技术应用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点。”张傲雪表示,以在冬奥委会亮相的8K 50P小型化广播级摄像机为例,这是一个代表国产技术领先的标志性产品,前期技术评估加开发一共经历300多天时间。以往前端采集设备用进口品牌比较多,如果提前几年,要完成这样的技术突破是比较困难的。
张傲雪直言,五年前做一个国产摄像机之所以困难,不是因为制造技术达不到,而是市场基本被进口品牌垄断。近些年有几方面的突破为国产摄像机打开了生存的口子,一个是芯片、电子元器件等电子类零件在底层的突破,使得国内企业具备制造摄像机的基础能力;另一个则是宏观环境的变化,倡导国产替代,拉开了市场空间。
同样,视源股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也表示,目前用户能有机会进行4K超高清视频播放、4K录播、4K课堂实物高清展示、4K视频会议、4K高清医疗诊断等相关应用,得益于信号传输、数据处理、显示重放的方面的技术提升。全过程的4K数据处理将会更加普及,并且往高帧率、高色深方向发展,让产品呈现出更加真实的效果。
2022年春节,在广州北京路商圈1200平米的户外8K大屏上,“招财虎”破屏而出,向群众“撒元宝”,“木棉花“栩栩如生,吸引了众多本地居民和游客前往打卡。这是4K花园配合广州市越秀区政府和北京路管委会制作的新春贺岁8K裸眼3D视频。
(4K花园制作的2022年广州迎春8K+裸眼3D创意视频——招财虎。受访者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4K花园的《8K裸眼3D文化创意视频与商业融合应用项目》拟入选超高清视频典型应用案例名单。裸眼3D突破了平面屏幕的画面空间限制,这样的视觉效果正在被越来越多城市居民享受。
4K花园大屏事业部副总经理郑飞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原来户外大屏的应用其实是处于整体萎缩的状态,逐渐被其他媒体形式替代,但超高清技术的发展为这方面的场景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近些年可以看到公共空间展示尤其是创新型的户外大屏应用又迎来了一波浪潮。
替换的需求正在显现。4K花园大屏事业部副总经理林毅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目前户外屏普遍面临技术老旧的问题,表现形式单一,对广告主以及用户受众的吸引力在降低,而且户外屏的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十年,不少屏体已经处于老化阶段。随着超高清产业的不断发展,当前正好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去进行改造升级,以便呈现如裸眼3D视频等更有科技感更高清的内容。
刘虹君分析,超高清视频产业的行业应用总体市场规模增长较快,前景广阔,尤其是在文教娱乐、安防监控、医疗健康等领域。超高清在广播电视和文教娱乐领域的应用市场规模最大,2020年大约5600亿元,占整体应用市场的57%,有预测称2022年该领域的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1.3万亿元。2020年远程医疗行业规模约460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800亿元。
“超高清视频与5G、AI、VR/AR、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应用正在向各行业、各领域纵深发展。超高清与医疗、工业、安防等行业融合应用,已形成遍地开花的总体建设格局。”刘虹君说。
以户外大屏的应用为例,林毅表示,实现互动是未来探索的方向,比如人与屏的互动,屏与屏之间的串联互动,还有VR、元宇宙等元素,随着未来户外大屏技术的成熟和发展,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更好的技术得以应用和体现。
上述视源股份负责人透露,目前公司有在中小尺寸4K显示技术、4K超高清视频采集技术、4K无线数据传输、4K高性能信号处理方案等方面投入研究,未来也将在相关产品中更多地应用相关技术,推动产业发展。
持续发力
国产化始终是先进制造业发展中的一大挑战,超高清视频产业也不例外,但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刘虹君表示,在超高清显示领域,一系列“卡脖子问题”正在寻求突破。
比如,围绕显示装备卡脖子问题,季华实验室启动“显示执照装备璀璨行动”,针对16台套显示核心制造设备进行技术攻关,争取实现中国产业核心装备国产化率从完全被美日韩垄断提升到50%,产线装备整体国产化率达到80%的目标。
张傲雪表示,以目前用于成像的感光芯片为例,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有无的问题,只是在选配不同机型以及摄像机在不同方向的应用上,对感光器件的要求不同,选国产还是进口,取决于客户使用场景需求。
张傲雪透露,博冠光电的专业级摄像机以出口为主,去年已成功销往日本市场,打破了以进口品牌为代表的国外巨头对超高清摄录设备的长期垄断。
上述视源股份负责人则表示,目前4K内容应用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尤其以4K内容录制与制作、4K内容网络传输、4K内容分发等领域仍遇到一些挑战。
郑飞介绍,目前4K花园已经有很多商业化作品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重庆等城市的地标大屏上线了。未来如果要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一方面大屏的硬件投入成本需要降下来,另一方面户外光线复杂,对显示的要求更高,因此能耗也是一个重要考虑。
提到成本问题,林毅认为,户外大屏是8K技术应用最好也是最成熟的场景,未来随着政策推动以及产业发展,总体成本会逐渐下降,另一方面,现有户外屏不断老化,维修成本也会上升,加之旧屏推广效果不佳,用更高清、更新技术去进行替代是未来趋势所在。
作为国家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发展先行区、示范区,广州正在为产业的持续升级付出努力。
从2017年起,广州先后发布《广州市关于开展新数字家庭行动推动4K电视网络应用与产业发展的试点工作方案》《广州市关于加快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广州市加快发展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全面推动超高清产业的发展。
今年1月,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广州市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全产业链产值超2500亿元,带动超高清视频及数字内容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
除政策扶持外,资金支持也陆续到位。在2021年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现场,进行了超高清视频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意向书签署仪式。由广州牵头组建的超高清视频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50亿~60亿元,远期规模200亿元,聚焦超高清视频产业短板和生态体系缺失环节。
博冠从2019年起享受到相关产业资金补贴政策,从广东省到广州市,到黄埔区都给予了支持。张傲雪表示,能明显感受到广东省对于超高清产业的扶持力度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广州和深圳,一方面是对项目的扶持,另一方面产业集群起到聚拢的作用,产业链上的企业可以在一个平台上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同时,张傲雪也直言,超高清产业的链条是很长的,市场应用也很广阔,在工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等应用都非常有前景, 8K超高清不仅是视频创作,更多是通过超高清的前端采集赋能不同行业升级改造,从而实现超高清视频产业达万亿级别。
“广东省是制造大省,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在全国领先,在超高清产业的行业应用上极具优势。希望未来能成立相关机构组织研究产业应用,从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技术等迭代更新,紧跟市场需求。”张傲雪说。
在7月举行的“百城千屏”产业推进会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表示,下一步,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广东将充分发挥超高清视频产业领先优势,以“百城千屏”工程为契机,出台新一轮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扶持政策,着力培育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
曲晓杰在会上透露,将支持相关部门在广东省建设全国4K影视内容存储中心,推动非4K电视机以旧换新,设立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据记者了解,在已经公布的“百城千屏”首批公共大屏接入候选名录中,广东省占1/4;在国内8K LED显示屏制作商名录中,广东省占1/2。一个前景诱人的新特色产业正在大湾区勃兴。
12
刷脸支付被美国公司破解?
用马云照片刷脸,4个大字“不是本人”
初州财记 百家号
发布时间:2022-08-20 13:35:40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什么是让人们生活,发生改变最大的事呢?
千百人有千百种答案,无论是车子、房子还是衣食住行中,所涉及的事,都可以称为变化巨大。
然而智能手机所带来的变化,无疑是最重要的改变之一,而通过智能手机衍生而来的“扫码支付”以及“刷脸支付”无疑是重中之重。
2017年开始,随着智能手机陆续开发了人脸识别功能,刷脸支付开始被众多支付平台关注,2019年,随着技术的开发以及推广,刷脸支付开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然而就在其火速发展之时,有消息称,刷脸支付被美国公司破解,然而用马云照片刷脸后,却弹出了4个大字?
在手机支付之前,人们在出行时,最常见的便是佩戴钱包,在当时,一个精致的钱包不仅拥有着使用功能,还能彰显个人品位。
而钱包最常见的就是具备存放现金以及各类卡片的功能,即使在20世纪银行卡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但限于当时的技术以及网络,并没有被普及开来。即使在2003年后,银行卡开始普及,仍然未能改变大众的支付方式。
相比较而言,除非是支付非常大的金额,否则一张银行卡相比于现金而言,更易遗失。
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大众的支付方式仍然是以现金为主,直到2015年,手机支付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一个小小的二维码,让人们的支付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再不用携带大量的现金,或是背着重重的钱包,只需要在手机支付平台上捆绑银行卡,就可以轻松支付,既方便又快速。
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不断被开发出来,以微信和支付宝为代表的支付平台,所做的技术更新也在快速发展。
智能手机推出了图案、数字解锁,支付平台也推出了以图案、数字为密码进行支付。
智能手机推出了指纹锁,支付平台也推出了指纹解锁支付;智能手机推出了人脸识别,支付平台就随之推出了刷脸支付。
而人们之所以放心得使用支付平台进行支付,除了便捷,还有就是相信平台的安全性,无论是指纹还是人脸,都是独一无二的。
既然是平台进行的技术更新,就一定会保证人们财产的安全。
然而,在刷脸支付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却出现了被美国公司破解的消息,这无疑让大众产生恐慌。
相比于指纹的唯一性,人脸显然并不能完全区别,就像长得一模一样的多胞胎一样,人脸是可以相同的。
更何况这个消息的来源,是一家可以通过3D技术,打印人脸的技术公司,这更加重了大众对刷脸支付,安全性的怀疑。
3D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用3D技术打印一张人脸显然是非常容易的,不仅容易,更会栩栩如生。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3D人脸则更容易让人相信,毕竟在中国众多的电视剧、小说中,人皮面具绝对是一种重要的“作案工具”。
为了解除大众的怀疑,相关人士做出了实验,他打印了一张马云的人脸进行刷脸支付试验,刷脸后,只弹出了4个大字:不是本人。而他又打印了一张自己的照片进行刷脸,屏幕显示依然是“不是本人”。
这个试验无疑是让人放下心来,使谣言不攻自破。
其实,刷脸支付主要识别瞳孔,以及面部特征,就像在刷脸设备前,戴口罩依然能支付一样,刷脸支付技术中对人体面部识别是相当精密的。
而其最基本的功能,则是在其设备前刷的是一张真正的“人”脸。
否则一张照片就能破译刷脸支付技术,那么脸上多长几个痘,或是出现伤痕,是不是就会显示不是本人了呢?
显然,在现今刷脸支付技术下,除非大面积毁容,否则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而且,目前的刷脸支付技术还在不断升级,其安全系数也在不断提高。
相比于扫码支付以及密码支付,刷脸支付显然更加安全,支付宝也曾公开说刷脸支付技术的精确度已达到了99.9%,而剩余0.1%的误差则来源于用户的信息不完整。
但在人们的生活中,不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更青睐于扫码支付,毕竟这已成为人们的习惯,而刷脸支付想要超越扫码支付,成为支付界的顶流,想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目前,电子支付在我国的日常交易中心占主流地位。
据统计,2021年,我国电子支付总金额,已达到了2976.22万亿,而目前超过90%的支付市场,由支付宝和财付通占据,财付通也就是微信以及QQ钱包的支付平台。
而刷脸支付目前则是由支付宝大力推荐,在开发市场最初,支付宝曾经使用大量的刷脸支付红包,来吸引顾客,引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虽然刷脸支付“被美国公司破译”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扩张的速度,但在谣言破灭后,也给刷脸支付带来了更多的信任。
其实,制作能够破译人脸识别的面具,就算能够成功,他需要的技术以及材质,都会耗费巨额的金钱。
而没有针对的对象,又有谁会耗费精力与金钱,来做一张不知道能不能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的面具,进而触犯法律呢?
只能说这种传言哗众取宠,而其带来的危害,也会随着时间以及真相慢慢被平复。
据数据显示,2020年,刷脸支付的市场规模达到了2.43亿人,而据可靠预测,2022年,刷脸支付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61亿人。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研项目在世界上已属顶流,在这种情况下,在今后的生活中,各种“黑科技”也将逐渐介入。
目前,支付码、行程码、健康码、收款码等等二维码早已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而身份证一证多用也成了现实。
但人脸以及指纹终究是身体的一部分,以目前的科学技术,将这些融入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目前刷脸支付开了先河,在之后办理业务、取款以及其他交易时,刷脸识别也必会被大力运用。
至于目前,完全可以相信技术,若是还有担忧,可以在账户存款方面做一下规划。
而如果惧怕科技进步带来隐患,无异于饮鸩止渴,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是顺从科技带来的新局势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