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2日星期五
关于台湾“九合一”选举那些事
什么是“九合一选举”?台湾民选是如何形成的?台湾的政治和政党怎么样?对于大陆民众来说,几乎知之甚少。2022九合一地方选战起跑,将于11月26日(周六)举行投票,届时将选出包括直辖市长、直辖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等9类地方公职人员。各党派纷纷推派参选人,其中六都的动向更是外界注目的焦点。这也是重新了解台湾的一个契机。
1
台湾“九合一选举”备战首都之役情势未明
2022年德国之声
台湾年底将举行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其中县市长的候选人已经大致出炉。这场选举被视为总统蔡英文第二任的“期中考”,也是2024大选的前哨战。德国之声请专家分析前瞻看点。
台湾虽然年底才举行“九合一选举”,但是选战已经开跑,各党参选人“陆空连手”,透过实体活动和网络宣传争取支持者。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将在11月26日举行地方公职人员选举,俗称“九合一选举”,选出县市长以及立法委员之外的各级地方民意代表。目前整体看来,还是由执政的民进党与在野的国民党互相争霸,提名人选纷纷出炉。
各界最关注的台北市市长选举,现任市长柯文哲所属的民众党派出现任副市长黄珊珊,迎战民进党籍前卫生福利部长、防疫指挥官陈时中,以及蒋家后代、国民党籍的蒋万安。各家民调显示,陈时中与蒋万安势均力敌,黄珊珊则紧追在后。
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主任蔡佳泓告诉德国之声, 台北选民的决定因素主要还是蓝绿意识形态。他说:“可能最后就是拼可以动员出来的人数,但目前看不出来谁比较占上风,各有各的强项,可能还要过两个月才比较明朗。”
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韦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王宏恩也向德国之声表示,目前台北市处于一个“混乱的状态”,但最后“蓝绿支持者自然会归队”。他认为,台北市一直是全国政治的风向球,而都市往往求新求变,所以会有什么新议题还很难说。
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方隅则认为,黄陈蒋三人形像都不错,各有基本盘,而政治光谱接近的民众党和国民党之间可能会出现“弃保效应”,但在政党忠诚度越发低落的情况下,没有特别政治偏好的选民反而成了最后决定胜败的关键。
蒋万安受关注
现任立法委员蒋万安是台湾知名政治人物蒋孝严之子,蒋孝严原姓章,在2005年“认祖归宗”改姓蒋,其后,蒋万安被视为是蒋家第四代,一举一动都受到两岸三地的关注。蓝营的蒋万安尝试在政治上走中间路线,争取年轻人支持,在2019年具争议的同性婚姻法案中,是国民党少数投下赞成票的立委。
但是蒋万安的选举准备方式近日遭台媒讥为“佛系打法”,相较于积极备战的陈时中与黄珊珊,蒋万安政营的大将未定,也没有掌握话题风向。蒋万安日前曾抛出将“中正纪念堂”转型为“台湾建设纪念馆”的想法,更是让他饱受深蓝选民抨击。
陈方隅分析,温和的蒋万安目前在议题操作上落得“两面不是人”,是三人中最早宣布参选,但声量最低的一位。但他也表示,以过去的政治版图来看,蒋万安的“国民党籍”与“蒋家第四代”能够让他有基本盘60万票,这是其他候选人难望其项背的,这也可能是他比较被动的原因。
台湾民调显示,台湾总统蔡英文的满意度超过5成,带动民进党选情,而由她作为党主席征召直辖市长候选人的作法却受到对手不少批评。
蓝绿版图如何变动
台湾有22个县市,上一届2018年台湾县市长选举是执政的民进党一大挫败,从原本的13席掉到6席,国民党则从6席一口气增至15席,台北市则是由当时无党籍,现任民众党主席柯文哲连任。专家们认为,国民党之前的好成绩也让2022胜败压力落在他们身上。
王宏恩提到,民进党2018年表现太差,就当选数字上很难会更低,除非民进党真的这次输更多,不然很难诠释成民进党败选。
陈方隅则提到,目前对于民进党中央执政受到人民肯定,蔡英文满意度超过5成,比第二任的陈水扁与马英九都低于2成还高出许多,但是在地方执政上却没有这么稳定,目前6席中,新竹市和桃园市都出现强劲的挑战者。
至于年底的选战是否会影响2024年的总统大选呢?蔡佳泓强调,“九合一”是期中考,但是比较偏内政议题的表现,跟总统选举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毕竟县市长有一定的影响力,“三党都希望赢越多席次越好,但是县市长选举的得票率不见得会反映在总统的得票率”。
疫情成选举关键
专家们都认为台湾年底的选举,关键议题是疫情。蔡佳泓表示:“因为经济议题比较没有特别的话题,而两岸议题跟地方选举的关系本来就不强,所以可以讨论的可能只有疫情。”
王宏恩说,民进党在台北市提名陈时中有议程设定的效果,而且还是蔡英文掌握权力提名,对反对党来说可以集中火力,因此可能在议题上会以过去两年的防疫成败为主。但是他提到,如果中国在“中共二十大”前后有什么特殊举动,例如军事威胁,那可能就会让大家关注的焦点改变。
陈方隅则认为,若没有新一波疫情,对于执政党比较有利,而受到疫情下经济影响的“仇恨值”也会左右选民的选择。他说:“大家会去看之前两三年发生的事情,那些越被影响到的人,他们对执政党的信任度就会越低。”
2
维基百科:九合一选举
中华民国(台湾)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合称
九合一选举,是中华民国每四年的总统任期中间(第二年的11月)举行的地方定期选举,由中华民国中央选举委员会将直辖市长、直辖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长、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民代表及村(里)长等九类地方公职人员合并于同一天投票,其中部分公职人员延后一年,可节省选务经费、精简选举日程,自2014年起正式上路[1]。
从此以后的选举就只有「地方」(即本选举)和「中央」(总统及立法委员)两个层级,每隔两年轮流举行,因此九合一选举可被视为总统的期中考试。
历年九合一选举编辑
选举年份 |
总统 |
党籍 |
执政党县市净增/ |
在野党县市净增/ |
县市政府多数党 |
县市议会多数党 |
中国国民党 6席(▼9) |
民主进步党 13席(▲7) |
|||||
民主进步党 6席(▼7) |
中国国民党 15席(▲9) |
|||||
民主进步党 |
中国国民党 |
3
百度百科:“九合一”选举
地方公职人员选举
“九合一”选举被称为台湾选举史上最大规模的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全台各县市九项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合并进行,其中包括“直辖市长”、县市长、“直辖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直辖市”少数民族区长及区民代表。
2014年11月29日,台湾地区“九合一·地方选举”进行投票、开票。据台湾当局选举事务部门统计,在22个县市长中,国民党籍参选人获得6席,民进党籍参选人获得13席,另有3席为无党籍人士当选。国民党方面29日晚间承认遭遇极大挫折,表示将尽快提改革方案。
台湾地区2018年11月24日举行俗称“九合一”的地方公职人员选举,民进党大败,蔡英文在民进党总部宣布辞去党主席,赖清德也宣布辞去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职务。截至北京时间24日晚上9点,国民党已经赢得全台22个县市首长中14席。
2022年1月14日,台湾地区选举事务主管机构“中选会”举行委员会议,会中讨论通过2022年“地方公职人员选举”投票日期,将定于2022年11月26日举行投票。
历史沿革
2014年5月13日,2014年台湾地区立法机构三读通过“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修正案”,将“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民代表”及“区长”增列为地方公职人员。当局选务主管机构随后表示,新一届地方公职人员选举相应增加这两项选举,由“七合一”变为“九合一”。
选举职位
“九合一”选举的内容为九项,包括:“直辖市长”、县市长、“直辖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民代表”、“区长”选举。其中“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民代表”、“区长”选举是在原“七合一”选举的基础上增加的。
竞选动态
前期准备
台湾2014年底“九合一”选举,进入倒数100天时,民进党2014年8月20日召开记者会宣示最后冲刺,党主席蔡英文加紧了辅选脚步。
因应“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原本规划党主席蔡英文2014年8月从桃园首站出发,到各县市巡回授旗,9月党庆月进行造势活动。不过,高雄气爆事件后,民进党以救灾为先,暂停竞选活动。
全台催票
马英九等人扫街拜票
2014年11月28日星期五,台湾地方“九合一”大选进入最后决战日。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全台催票,马英九搭“空军一号”从南台湾屏东县启动“南征”,随后马不停蹄连赶高雄、台南两地。图为选前最后一天,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当日上午陪国民党高雄市长候选人杨秋兴进行扫街拜票。
台湾“九合一”选举2014年11月28日正式登场,当天国民党和民进党均展开选前最后大冲刺,多位参选人更把握最后时间展开地毯式扫街。2014年11月28日全天岛内陷入狂热状态。台湾中天新闻戏称,“九合一”选举引爆“岛内选前紧绷综合征”。
各党情况
经过半年多的鏖战,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终于到了投票前的最后一天。2014年11月28日一早,马英九先南下屏东,随后马不停蹄赴高雄、台南,陪同党籍参选人车队扫街拜票。当日下午,他又北上基隆拉票,再赴桃园、台中、新北出席造势晚会。一直到2014年11月28日晚间所有竞选活动终止前,马英九还在国民党提名的台北市长候选人连胜文的场上,声嘶力竭地呼吁所有选民,为了台湾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务必要投票给连胜文这个代表希望、前途与开放的候选人。报导称,马英九在扫街过程中不断向民众喊话“起房起一半,师傅不能换”,呼吁选民集中选票投给国民党参选人。其语气中的沉重、担忧与迫切感,让人明显感受到他与国民党对选情的忧心忡忡。同日,“立法院长”王金平也赴桃园,替国民党籍市长参选人吴志扬打气加油。
另一边,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也“不遑多让”,“行程满满”展开辅选作业,28日也跑了七个县市。为展现“拼中部”的决心,28日下午,蔡英文率重兵前往中彰投,并陪同党籍参选人举行联合记者会。蔡英文表示,选战最后关头,要把票投给带来希望的候选人,用选票让马英九反省、让国民党输一次,台湾不会倒,只会更好。
选情胶着的台北市自然是蓝绿必争的要地,各种拉票动作“密集得让人喘不过气”。连胜文28日一早就在台北市长郝龙斌的陪同下展开一整天的扫街拜票行程,“握手握到肿透、湿透”。面对连轴转的拜票,连胜文也感叹,上半场靠体力,下半场靠意志力。在28日晚的造势活动中,马英九的夫人周美青也意外现身,为连胜文拉票。代表绿营的无党籍台北市长参选人柯文哲一改之前胜券在握的得意,28日不仅安排多场扫街拜票活动,更将当晚的造势晚会改为“音乐会”,邀请其竞选歌曲的乐团到现场表演,其父亲、妹妹还当场表演四手联弹钢琴。
其他参选人在选举最后时刻的“割喉战”也异常激烈。在国民党台中市长候选人胡志强28日晚的造势晚会上,检举馊水油事件的屏东老农以录像方式声援胡志强。国民党台南市长参选人黄秀霜则安排80岁的母亲到竞选总部进行最后的温馨催票。民进党新北市长参选人游锡堃则“出奇兵”,率美女与台湾牛扫街,民众感叹上演真实版“美女与野兽”。
台湾22县市中国民党执政15县市、民进党执政6县市,一县市则为无党籍执政(花莲县,但其实县长还是国民党出身)。但到2014年11月中选举已经进入肉搏战的时候,经由媒体民调与政党本身内部评估,民进党喊出了“坐七、望十、拼十二”的口号。也就是说民进党认为他们已经7县市长“稳稳到手”,有3县市“唾手可得”,还有两县市“拼一拼就有希望”,民进党自信最多可以赢得12席县市长的执政权力,这有望创下民进党成立以来“最辉煌的竞选胜绩”。
但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历次选举,国民党向来都是打“组织战、阵地战”,并不熟悉“宣传战、网络战”等选战模式,因此在选举过程中国民党多数时候都是呈现“媒体上节节败退、组织上稳固经营”的态势。因此,从民进党创党至今,台湾整体蓝绿政治板块都一直呈现着蓝55、绿45的态势,在台湾,事实上国民党还一直是“最大最有群众规模的政党”。
选举结果
2014年
2014年11月29日,台湾地区历来规模最大的选举,即“九合一·地方选举”进行投票、开票。据台湾当局选举事务部门统计,在22个县市长中,国民党籍参选人获得6席,民进党籍参选人获得13席,另有3席为无党籍人士当选。国民党方面29日晚间承认遭遇极大挫折,表示将尽快提改革方案。
【六大“直辖市”市长选举结果】
台北市长:无党籍参选人柯文哲当选
柯文哲,男,55岁,无党籍,台湾大学医学院博士。曾任台大医院创伤医学部主任。
新北市长:中国国民党籍参选人朱立伦当选
朱立伦,男,53岁,中国国民党籍,美国纽约大学会计博士。现任新北市市长,曾任台湾行政机构副负责人、“立法委员”、桃园县县长等职。
桃园市长:民主进步党籍参选人郑文灿当选
郑文灿,男,47岁,民主进步党籍,台湾大学硕士。曾任台湾行政机构发言人兼新闻部门负责人、桃园县议员、民进党文宣部主任、台湾海基会副秘书长等职。
台中市长:民主进步党籍参选人林佳龙当选
林佳龙,男,50岁,民主进步党籍,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台湾“立法委员”,曾任台当局领导人办公室副秘书长、民进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等职。
台南市长:民主进步党籍参选人赖清德当选
赖清德,男,55岁,民主进步党籍,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现任台南市长,曾任台湾“立法委员”等职。
高雄市长:民主进步党籍参选人陈菊当选
陈菊,女,64岁,民主进步党籍,台湾中山大学公共事务管理研究所硕士,现任高雄市长,曾担任台北市社会局局长、高雄市社会局局长、台“劳工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一般县市长选举结果】
新竹县长:中国国民党籍参选人邱镜淳当选
邱镜淳,男,65岁,中国国民党籍,台湾东海大学公共行政研究所结业、美国圣托马斯大学国际管理硕士。现任新竹县县长。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台湾省议员”等职。
苗栗县长:中国国民党籍参选人徐耀昌当选
徐耀昌,男,59岁,中国国民党籍,台湾中华大学经营管理研究所管理学硕士,现任台湾“立法委员”。曾任台湾立法机构国民党团书记长等职。
彰化县长:民主进步党籍参选人魏明谷当选
魏明谷,男,52岁,民主进步党籍,台湾大叶大学事业经济研究所硕士。现任台湾“立法委员”。
南投县长:中国国民党籍参选人林明溱当选
林明溱,男,63岁,中国国民党籍,台湾
朝阳科技大学休闲管理系硕士。现任台湾“立法委员”。曾任南投县观光局局长、县议员等职。
云林县长:民主进步党籍参选人李进勇当选
李进勇,男,63岁,民主进步党籍,台湾大学法学硕士。曾任台湾法务部门副负责人、交通部门副负责人、云林县代县长等职。
嘉义县长:民主进步党籍参选人张花冠当选
张花冠,女,49岁,民主进步党籍,台湾中正大学战略暨国际事务研究所硕士。现任嘉义县县长。曾任台湾“立法委员”、民进党中执委及中常委等职。
屏东县长:民主进步党籍参选人潘孟安当选
潘孟安,男,51岁,民主进步党籍,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硕士班、美国檀香山文理及人文大学高阶经理人企管硕士班。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屏东县议员等职。
宜兰县长:民主进步党籍参选人林聪贤当选
林聪贤,男,53岁,民主进步党籍,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研究所硕士。现任宜兰县县长。
花莲县长:无党籍参选人傅昆萁当选
傅昆萁,男,52岁,无党籍参选人,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硕士、广州暨南大学法学博士班。现任花莲县县长。曾任台湾“立法委员”。
台东县长:国民党籍参选人黄健庭当选
黄健庭,男,55岁,中国国民党籍,台湾政治大学国贸系、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大学企管硕士。现任台东县县长。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国民党中央委员等职。
澎湖县长:民主进步党籍参选人陈光复当选
陈光复:男,59岁,民主进步党籍,台中喜信圣经学院毕业。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台湾省政府委员”、高雄市议员等职。
金门县长:无党籍参选人陈福海当选
陈福海,男,51岁,无党籍参选人,高雄大学高阶经营管理硕士,曾任金门县金湖镇民代表、金门县议员、金门县金湖镇长。
连江县长:中国国民党籍参选人刘增应当选
刘增应,男,57岁,中国国民党籍,台湾大学预防医学硕士,曾任连江县卫生院医师、连江县卫生局局长。
基隆市长:民主进步党籍参选人林右昌当选
林右昌,男,43岁,民主进步党籍,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硕士。现任台湾城市竞争力发展协会理事长。
新竹市长:民主进步党籍参选人林智坚当选
林智坚,男,39岁,民主进步党籍,台湾大学在职硕士、中华大学科技管理所硕士、中华大学企业管理系。现任新竹市议员。
嘉义市长:民主进步党籍参选人涂醒哲当选
涂醒哲,男,63岁,民主进步党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博士。曾任台湾“卫生署署长”、“疾病管制局局长”、“立法委员”等职。
依据台湾选举事务部门公告时程,2014年12月5日正式公告当选人名单,同年12月19日前致送当选证书。
2018年
2018年11月25日,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在22个县市长中,中国国民党获15席,民进党获6席,另有1席为无党籍。11月25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应询表示,这一结果反映了广大台湾民众希望继续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希望改善经济民生的强烈愿望。
2022年
2022年1月14日,台湾地区选举事务主管机构“中选会”举行委员会议,会中讨论通过2022年“地方公职人员选举”投票日期,将定于2022年11月26日举行投票。
媒体评论
台湾《联合报》2014年11月28日发表评论指出,铺天盖地的造势“只是参选人的节目”,选民应该清楚,只有选对的人才能做对的事,选举最后关头,选民需认真面对民主,更要认真选择自己的未来。此外,西方媒体对台湾此次选举也尤为关注。
美国《华尔街日报》2014年11月27日发文称,中国大陆“谨慎地”关注着此次选举。虽然两岸关系不是台湾此次选举的主要议题,但如果民进党获胜,将对2016年的台湾“总统”选举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两岸关系。
4
九合一选举 民众应知道什么?
在线读报指南 报导/李琦玮
数据源/中选会
整理/吴启综
制表/谢锦梅
「九合一选举」即将于十一月二十四日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举行投票。什么是九合一选举?成为选举人与候选人必须符合哪些资格条件?选举人会领到几张选票?选举期间及投票当天又该注意什么呢?
一百零七年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又称「九合一选举」,将于下周六举行。中央选举委员会指出,选举项目包括直辖市长、直辖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直辖市原住民区长、直辖市原住民区民代表及村(里)长选举九项。
依《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规定,选举人资格须为年满二十岁的中华民国国民,在该选举区继续居住四个月以上,且未受监护宣告等条件。
参选公职
必须符合资格
候选人资格则依照《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年满二十三岁,可登记为公职人员候选人,但直辖市长、县(市)长候选人须年满三十岁;乡(镇、市)长、原住民区长候选人须年满二十六岁。候选人可以自由登记参选,政党也可推荐候选人。
《选罢法》第二十六、二十七条规定,哪些状况或身分之下,不能登记为候选人,包括经判刑确定,曾犯贪污罪、妨害投票自由罪、投票行贿罪;遭判处有期徒刑以上之罪,尚未执行或执行未毕;受破产宣告确定、被褫夺公权,且尚未复权等。
选举结果则是,地方首长为单一选区制,每个选举区只选出一名代表,得票较多者当选。地方民意代表则是复数选区制,每个选举区有两名以上当选人,按候选人得票数依序当选,且为确保妇女的参政权利,选区名额每达到四人,就应有妇女当选名额一人。
选举期间,所做民调应载明负责调查的单位及主持人、办理时间、抽样方式、母体数、样本数及误差值等。
依照选区
选票张数不同
中选会副主委陈朝建表示,六都市民将有三张选票,分别是市长、市议员及里长,其中具有原住民区,将多出两张选票,分别是原住民区长及区民代表。基隆市、新竹市、嘉义市也是三张选票,为市长、市议员及里长。其余十三县有五张选票,分别为县长、县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以及村里长。
投票口诀
牢记「五不四要」
陈朝建表示,在投票日当天,可以参考「五不四要」的口诀,「五不」包括「不可带手机及摄影器材」、「不可撕毁或携出选票和公投票」、「不可盖私章或按指印圈选」、「不可将异物投入票匦」及「不可出示选票及公投票」。「四要」则是「要带身分证、印章及投票通知单」、「要用投票所提供的圈选工具」、「十八岁以上国民要记得参加公投」、「二十岁以上国民要记得参加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和公投」。
九合一选举登记、应选名额 |
||
种类 |
登记参选人数 |
应选名额 |
直辖市长 |
25 |
6 |
直辖市议员 |
748 |
380 |
县市长 |
68 |
16 |
县市议员 |
1,006 |
532 |
乡镇市长 |
529 |
198 |
乡镇市民代表 |
3,443 |
2,099 |
直辖市原住民区长 |
21 |
6 |
直辖市原住民区民代表 |
98 |
50 |
村里长 |
15,040 |
7,760 |
合计 20,978 11,047 |
附注:
1.选举人数约1920万8000人
2.当选人将于12月25日就职
5
整理包/百里侯派谁争霸?
各党县市长提名名单一次看
2022-08-08 22:17
联合新闻网/ 综合报导九合一选举
2022九合一大选将于11月26日登场,各党陆续决定各县市长提名人选。联合报系资料照
2022年九合一选举将于11月26日举行,此次选举攸关民进党能否重振2018年颓势夺回地方,以及国民党能否复制上一次九合一选举经验再次以「地方包围中央」。随着距离选举日期愈来愈近,各党也渐渐推出各县市长提名人选,截至8月8日,国民党提名19人、民进党提名21人,民众党和时代力量各提名3人;台北市、台南市目前各出现5组人马宣布参选。
其中,台北市长国民党提名蒋万安,面对民进党推派陈时中,以及现任副市长黄珊珊,恐怕形成选情激烈的「三脚督」;桃园市长选战则是未打先轰动,除了国民党征召张善政掀起党内风波,民进党提名的林智坚则爆出论文抄袭争议,民众党的赖香伶能否突围蓝绿同样是地方关注焦点;台南市、高雄市国民党提名人选能否复制2018韩流,挤下寻求连任的黄伟哲、陈其迈,也是此次选战看点之一。
6
2022年中华民国直辖市长及县市长选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2年中华民国直辖市长选举及2022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是2022年中华民国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又称“111年九合一选举”或第三次九合一选举)的一部分,将于2022年11月26日举行,包含直辖市自治法施行以来的第8届直辖市市长选举,以及地方自治实施以来的第19届县市长选举。
2022年全国县市长选举政党布局日程表
选务工作日程 |
||
办理日期 |
工作项目 |
|
2021年 |
4月6日 |
时代力量举行决策委员会,讨论2022年全国县市长选举布局。 |
9月9日 |
台湾民众党举行中央委员会,讨论2022年全国县市长选举布局。 |
|
10月30日 |
中国国民党举行全国代表大会,讨论2022年全国县市长选举布局。 |
|
11月14日 |
||
2022年 |
3月2日 |
|
3月23日 |
||
3月30日 |
||
4月20日 |
||
4月21日 |
||
4月27日 |
||
5月4日 |
||
5月18日 |
||
5月25日 |
||
6月15日 |
||
6月22日 |
||
6月29日 |
||
7月6日 |
民主进步党进行第五波提名,彰化县征召黄秀芳、嘉义市征召李俊俋、花莲县征召谷辣斯·尤达卡(Kolas Yotaka)、台东县征召刘棹豪。[19] |
|
7月11日 |
||
7月13日 |
||
7月15日 |
||
7月29日 |
||
8月3日 |
||
8月10日 |
2022年全国县市长选举工作日程表
选务工作日程[27] |
||
办理日期 |
工作项目 |
|
2022年(民国111年) |
8月18日 |
发布选举公报 |
8月25日 |
公告候选人登记日期及必备事项 |
|
8月29日~9月2日 |
受理候选人登记之申请 |
|
9月2日 |
政党推荐之候选人政党撤回其推荐截止 |
|
10月14日前 |
审定候选人名单,并通知抽签 |
|
10月21日 |
候选人抽签决定号次 |
|
11月6日 |
选举人名册编造完成 |
|
11月10日 |
公告直辖市长选举候选人名单 |
|
11月11日~11月25日 |
办理直辖市长选举公办政见发表会 |
|
11月15日 |
公告直辖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选举候选人名单 |
|
11月16日~11月25日 |
办理直辖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选举公办政见发表会 |
|
11月22日前 |
公告选举人人数 |
|
11月26日 |
投票、开票 |
|
12月2日前 |
审定当选人名单 |
|
12月2日 |
公告当选人名单 |
|
12月16日 |
发给当选证书 |
|
2023年 (民国112年) |
1月1日前 |
通知候选人领取补贴之竞选费用 |
直辖市市长
县市别 |
上届当选人 |
本届当选人 |
' alt=台湾民众党 decoding=async
title="台湾民众党 (2019年)"
srcset="//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c/Emblem_of_Taiwan_People%27s_Party_2019_Logo_Only.svg/30px-Emblem_of_Taiwan_People%27s_Party_2019_Logo_Only.svg.png 1.5x,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c/Emblem_of_Taiwan_People%27s_Party_2019_Logo_Only.svg/40px-Emblem_of_Taiwan_People%27s_Party_2019_Logo_Only.svg.png 2x"
data-file-width=595 data-file-height=595 v:shapes="_x0000_i1040">
台湾民众党 |
||
' alt=中国国民党 decoding=async
title=中国国民党
srcset="//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30px-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png 1.5x,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40px-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png 2x"
data-file-width=600 data-file-height=600 v:shapes="_x0000_i1041">
中国国民党 |
||
alt=民主进步党 decoding=async title=民主进步党
srcset="//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6/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30px-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png 1.5x,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6/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40px-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png 2x"
data-file-width=144 data-file-height=144 v:shapes="_x0000_i1042"> 民主进步党 |
||
alt=民主进步党 decoding=async title=民主进步党
srcset="//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6/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30px-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png 1.5x,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6/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40px-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png 2x"
data-file-width=144 data-file-height=144 v:shapes="_x0000_i1044">
民主进步党 |
||
alt=中国国民党 decoding=async title=中国国民党
srcset="//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30px-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png 1.5x,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40px-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png 2x"
data-file-width=600 data-file-height=600 v:shapes="_x0000_i1045">
中国国民党→ alt=民主进步党 decoding=async title=民主进步党
srcset="//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6/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30px-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png 1.5x,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6/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40px-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png 2x"
data-file-width=144 data-file-height=144 v:shapes="_x0000_i1046">
民主进步党 |
县、市长[编辑]
县市别 |
上届当选人 |
本届当选人 |
' alt=民主进步党 decoding=async
title=民主进步党
srcset="//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6/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30px-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png 1.5x,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6/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40px-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png 2x"
data-file-width=144 data-file-height=144 v:shapes="_x0000_i1047">
民主进步党 |
|
|
' alt=中国国民党 decoding=async
title=中国国民党
srcset="//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30px-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png 1.5x,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40px-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png 2x"
data-file-width=600 data-file-height=600 v:shapes="_x0000_i1048">
中国国民党 |
|
|
alt=民主进步党 decoding=async title=民主进步党
srcset="//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6/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30px-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png 1.5x,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6/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40px-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png 2x"
data-file-width=144 data-file-height=144 v:shapes="_x0000_i1049"> 民主进步党 |
||
|
||
|
||
|
||
与前届选举版图变化
2018年直辖市长及县市长选举结果
政党席次变化
政党 |
本届席次 |
目前席次[a] |
两届差额 |
14 |
|||
7 |
|||
1 |
政党轮替县市
县市别 |
上届当选人党籍 |
本届当选人党籍 |
|
||
' alt=无党籍 decoding=async
title=无党籍
srcset="//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d/Independent_candidate_icon_3200001.svg/30px-Independent_candidate_icon_3200001.svg.png 1.5x,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d/Independent_candidate_icon_3200001.svg/40px-Independent_candidate_icon_3200001.svg.png 2x"
data-file-width=320 data-file-height=320 v:shapes="_x0000_i1068">
无党籍→' alt=台湾民众党 decoding=async
title="台湾民众党 (2019年)"
srcset="//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c/Emblem_of_Taiwan_People%27s_Party_2019_Logo_Only.svg/30px-Emblem_of_Taiwan_People%27s_Party_2019_Logo_Only.svg.png 1.5x,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c/Emblem_of_Taiwan_People%27s_Party_2019_Logo_Only.svg/40px-Emblem_of_Taiwan_People%27s_Party_2019_Logo_Only.svg.png 2x"
data-file-width=595 data-file-height=595 v:shapes="_x0000_i1069">
台湾民众党 |
|
|
alt=中国国民党 decoding=async title=中国国民党
srcset="//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30px-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png 1.5x,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40px-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png 2x"
data-file-width=600 data-file-height=600 v:shapes="_x0000_i1070"> 中国国民党 |
|
|
|
||
alt=中国国民党 decoding=async title=中国国民党
srcset="//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30px-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png 1.5x,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40px-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png 2x"
data-file-width=600 data-file-height=600 v:shapes="_x0000_i1072">
中国国民党 |
|
|
alt=民主进步党 decoding=async title=民主进步党
srcset="//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6/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30px-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png 1.5x,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6/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40px-Green_Island_with_White_Cross.svg.png 2x"
data-file-width=144 data-file-height=144 v:shapes="_x0000_i1073">
民主进步党 |
||
alt=中国国民党 decoding=async title=中国国民党
srcset="//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30px-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png 1.5x,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40px-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png 2x"
data-file-width=600 data-file-height=600 v:shapes="_x0000_i1074">
中国国民党 |
|
|
' alt=中国国民党 decoding=async
title=中国国民党
srcset="//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30px-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png 1.5x,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40px-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png 2x"
data-file-width=600 data-file-height=600 v:shapes="_x0000_i1075">
中国国民党 |
|
|
' alt=中国国民党 decoding=async
title=中国国民党
srcset="//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30px-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png 1.5x,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40px-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png 2x"
data-file-width=600 data-file-height=600 v:shapes="_x0000_i1076">
中国国民党 |
|
|
alt=中国国民党 decoding=async title=中国国民党
srcset="//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30px-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png 1.5x,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40px-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png 2x"
data-file-width=600 data-file-height=600 v:shapes="_x0000_i1077"> 中国国民党 |
||
|
||
台北市
政治背景
台北市市长身为首都行政首长,代表意义十分重要,被认为是通往总统的一个跳板,同时也是政党选举必争之地。近年来,泛蓝基本盘领先泛绿十几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五[29]。战后政府迁台,台北市成为省辖市,市长从1951年起随着地方自治实施由市民直选,除了第三、四届市长黄启瑞为中国国民党籍之外,台北市便一直是由党外人士主政。台北市在1967年改制为直辖市后,市长改由中央政府派任,至1994年起再度改为民选。在首届直辖市长选举中,民主进步党的陈水扁在国、民、新三党鼎立的状态下当选。1998年市长选举,在泛蓝整合成功的效应下,获国民党提名的马英九击败寻求连任的陈水扁,国民党并展开四届十六年的执政。但在2014年市长选举,由民进党组成在野联盟整合出的无党籍医生柯文哲以五成七的票数击败长期执政的国民党,并于2018年以数千票之差惊险连任,成为首位连任的非国民党籍市长。
近年来,国民党在台北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2年市长选举,由马英九以六成四的票数当选连任。民进党在台北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20年总统大选,由蔡英文获得五成三的票数当选。2018年市长选举中,无党籍的柯文哲以四成一的得票率连任成功,击败得票率四成的国民党候选人丁守中及一成七的民进党候选人姚文智。
原任市长柯文哲因已连任一届,故此届不能在台北市再次参选。
政治背景
新北市位处台湾本岛最北端,是中华民国自由地区境内人口最多的都市,由原台湾省下辖之台北县于2010年底升格改制而成,改制后发展迅速。由于幅员辽阔,选举人数高达三百万,号称全国最大票仓。本市选民结构呈现蓝略大于绿,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五。改制前的台北县在戒严时期,一直是由国民党执政。但在1989年底,甫成立的民主进步党赢得县长宝座,并展开了长达四届十六年的执政。2005年县长选举,适逢民进党中央执政满意度严重下滑,获国民党提名的周锡玮当选末任台北县长。在2010年升格直辖市后,国民党的朱立伦亦当选两届市长。
近年来,国民党在新北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六成一的票数。民进党在新北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20年总统大选,由蔡英文配获得五成六的票数。上届市长选举中,国民党籍的时任副市长侯友宜以二十九万票、约一成四的的差距,击败民进党提名的前台北县县长苏贞昌。
政治背景
桃园市在2014年底,由原台湾省下辖之桃园县升格改制而成。本市选民结构,由泛蓝领先泛绿约十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五。桃园县在1990年代以前,除第八届县长许信良为党外人士之外,即长年由国民党主政。然而,在1997年县长补选,民进党提名的吕秀莲高票当选,并于该年底的县长选举顺利连任。2001年,桃园县再度变天,并由国民党执政三届十三年。但在2014年市长选举,民进党提名的郑文灿以三万票的微小差距,当选首届直辖市长。
近年来,国民党在桃园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六成五的票数。民进党在桃园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1997年县长选举,由吕秀莲获得五成六的票数顺利连任。在上届市长选举中,民进党籍的时任市长郑文灿以将近十五万票的差距击败国民党提名的陈学圣及退出国民党参选的前立委杨丽环,成功连任桃园市市长。
现任市长郑文灿因已连任一届,故本届不得在桃园市再次参选。
台中市
政治背景
台中市为台湾第二大城,同时也是中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与交通中心,由原台湾省下辖之台中县及台中市于2010年底合并改制而成[81]。本市选民结构由蓝绿均分,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29]。原台中县在1990年代以前,长年由国民党红黑两派轮流主政,然而在1997年县长选举,由于国民党未能整合成功,而导致民主进步党籍的廖永来入主县府。但国民党的黄仲生在2001年起两度当选,并成为末任县长。
原台中市则在1980年代以前,长年由党外人士及国民党张赖两派轮流主政。1980年代,国民党为了夺回执政权而改变提名策略,选择无派系背景的候选人,并于1981年击败寻求连任的党外市长曾文坡,展开长达四届十六年的执政[62]。1997年,时任民进党籍省议员张温鹰在蓝绿双方皆处于分裂的状态下,凭着雄厚的基层实力,以五成的票数当选[83]。2001年,因为绿营内部分裂,而导致国民党的胡志强展开两届执政,并成为末任省辖市长。2010年县市合并,胡志强以三万票的微幅差距,当选首届直辖市长。但在2014年市长选举,本市再度变天,由民进党提名的林佳龙高票当选,国民党随着胡志强挑战四连霸市长止步而结束了连续三届十三年的执政。
近年来,国民党在台中市加(原台中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六成的票数。民进党在台中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14年市长选举,由林佳龙获得五成七的票数。在上届市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卢秀燕以五成六的得票率击败民进党籍的时任市长林佳龙。
台南市
政治背景
台南市位于台湾嘉南平原,是一座文化古都,由原台湾省下辖之台南县及台南市于2010年底合并改制而成。本市乃绿军的大本营,就选民结构而言,泛绿基本盘领先泛蓝十几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五。原台南县在1990年代以前,由于党国威权时代背景,均由中国国民党掌政。然而,自1993年县长选举民进党籍的陈唐山当选县长以来,台南县便由蓝翻绿,直至县市合并皆由民主进步党执政。原台南市在1990年代以前,则长年由党外人士及国民党轮流主政,但自1997年市长选举民进党籍的张灿鍙当选市长起,原台南市亦一直由民进党执政至县市合并。县市合并后,民进党的赖清德亦当选两届市长。
近年来,民进党在台南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14年市长选举,由赖清德拿下七成三的票数。国民党在台南市加原台南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四成六的票数。在上届市长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时任立委黄伟哲以三成八的得票率当选市长,击败得票率三成二的国民党候选人高思博及一成二的无党籍候选人、时任牛埔里长陈永和。
高雄市
政治背景
高雄市为台湾第三大都市,亦为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由原直辖市高雄市及台湾省下辖之高雄县于2010年底合并改制而成。本市是绿营的票仓,就选民结构而言,泛绿基本盘领先泛蓝十几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五。原高雄县在1980年代以前,长年由国民党红白两派、及党外黑派轮流主政[62]。1985年县长选举,党外的余陈月瑛当选县长,并开启了高雄县至县市合并,党外至民进党一脉相传的“绿色执政”。
原高雄市自1950年实施地方自治,省辖市长开放民选后,除第六届市长杨金虎为中国民主社会党籍之外,便一直由国民党执政[52]。高雄市在1979年改制为直辖市后,市长改由中央政府派任,至1994年起再度改为市民直选。在在首届直辖市长选举中,国民党籍官派市长吴敦义高票当选。但自1998年,民进党的谢长廷击败寻求连任的吴敦义,高雄市至县市合并也一直由民进党执政。县市合并后,民进党的陈菊亦当选两届市长。
近年来,民进党在高雄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20年市长补选,由陈其迈拿下七成的票数。国民党在高雄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18年市长选举,国民党提名的的韩国瑜以五成三的得票率当选。在上届市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韩国瑜以五成三的得票率当选市长,击败得票率四成四的民进党候选人陈其迈。然而韩国瑜在2020年高雄市市长罢免案被解职,同年的市长补选中,民进党提名时任行政院副院长陈其迈重披战袍,以高达七成的得票率当选市长。
基隆市
政治背景
基隆市蓝绿政党版图约五比三,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自1950年实施地方自治,市长开放民选之后,除第四、五届市长林番王为中国民主社会党籍之外,基隆市即长期由中国国民党执政,至1990年代台湾民主改革开放后仍无改变。此现象直至1997年,才由曾任民主进步党籍立法委员的李进勇打破[53]。当届选举,由于国民党提名的时任省议员刘文雄,与违纪参选的时任议长许财利票源重叠,而导致双双落选。2001年市长选举时,在泛蓝整合效应下,国民党的许财利当选,国民党并展开三届十三年的执政。但在2014年,基隆市再度变天,民进党的林右昌以过半票数当选。
近年来,国民党在基隆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区域立委选举,由谢国梁以六成八的票数当选连任。民主进步党历年在基隆市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18年市长选举,由林右昌获得五成四的票数。而亲民党过去亦曾经在基隆市具有强大影响力,分别在2001年立委选举及2004年立委选举超越国民两大党,高居各政党得票率之首。
现任市长林右昌因已连任一届,故本届不得在基隆市再次参选。
宜兰县
政治背景
宜兰县选民结构,由泛绿领先泛蓝约十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29]。本县在1980年代以前,由于党国威权的时代背景,均由中国国民党掌政。1981年起,党外的陈定南及民主进步党的游锡堃与刘守成均成功当选及连任,前后共六届廿四年由泛绿人士主政。然而,在2005年县长选举,适逢民进党中央执政满意度严重下滑,国民党的吕国华以些微的差距胜出,成为解严后首位国民党籍的宜兰县县长。但在2009年,时任罗东镇长林聪贤在陈定南家属的鼓励下,以其接班人的身份团结泛绿票源,宜兰再度绿化,结束中国国民党的短暂执政。2018年,中国国民党籍时任罗东镇长林姿妙以49.48% 击败民主进步党陈欧珀38.23%,在前副县长脱党参选之下,当选县长。
历年来,民进党在宜兰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14年县长选举,由林聪贤拿下六成四的票数。国民党近年来在宜兰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8年区域立委选举,由林建荣获得五成三的票数当选连任。
政治背景
新竹县选民结构,由泛蓝领先泛绿二十多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五。然而,由于当地政治生态主要由宗亲势力主导,因此本县过去亦曾经分别由国、民两大党执政过。新竹县在戒严时期,除第六届县长刘榭熏为党外人士之外,即长期由中国国民党主政。但在1989年底,甫成立的民主进步党赢得县长宝座,并展开了长达三届十二年的执政。2001年县长选举时,获国民党提名的郑永金击败寻求连任的林光华,新竹县也自此由国民党执政至今。
近年来,国民党在新竹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七成四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历年在新竹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10年立委补选,由彭绍瑾获得五成六的票数当选。上届县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时任副县长杨文科,仅以一万多票的微幅差距,险胜民国党提名的前立委徐欣莹。
政治背景
新竹市选民结构,由泛蓝领先泛绿十几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三成。本市在1980年代升格为省辖市初期,由党外“施家班”执政,甚至在1984年市长补选中,官司缠身的施性忠仍然高票当选市长。1985年,中国国民党在激烈的竞选过程中,以些微差距赢得市长宝座,并展开了三届十三年的执政。但在1997年市长选举,民主进步党提名的蔡仁坚因获新党大老许历农站台支持而当选,惟2001年新竹市再度撑起蓝天,并由国民党执政3届13年。2014年,本市再度变天,甚至在泛绿分裂的状况下,仍由民进党的林智坚胜出。
近年来,国民党在新竹市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5年市长选举,由林政则以六成九的票数当选连任。民主进步党历年在新竹市的最高得票率则在1997年市长选举,由蔡仁坚获得五成六的票数当选。而亲民党过去亦曾经在新竹市具有强大影响力,并在2001年立委选举一举超越国民两大党,高居各政党得票率之首。上届市长选举中,民进党由市长林智坚寻求连任,国民党提名前市长许明财,而时任议长谢文进则以无党籍参选。选举结果,林智坚以近二成二的差距,击败许明财。
现任市长林智坚因已连任一届,故本届不得在新竹市再次参选。
政治背景
苗栗县选民结构,由泛蓝领先泛绿二十多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五,唯过去各项选举蓝军常因派系纷争而分裂。本县自1950年代实施地方自治以来,即长年由中国国民党执政,这种局面直到1990年代才产生改变。1993年,刘派立委何智辉以无党籍身份击败国民党竞选连任的张秋华,而无党籍人士傅学鹏则自1997年起当选两届县长,使得苗栗县连续三届十二年由无党籍人士主政。2005年,获国民党提名的刘政鸿当选,苗栗县也自此由国民党执政至今。
近年来,国民党在苗栗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区域立委选举,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全县共囊括七成二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历年在苗栗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16年总统大选,由蔡英文配拿下四成五的票数。上届县长选举中,国民党的时任县长徐耀昌以五成七得票率成功连任。
现任县长徐耀昌因已连任一届,故本届不得在苗栗县再次参选。
政治背景
多年以来,彰化县由蓝绿轮流主政,但民进党籍县长均争取连任失败;选民结构由蓝绿均分,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彰化县在1980年代以前,由于党国威权的时代背景,均由中国国民党掌政。1981年起,党外律师黄石城当选两届县长,而民进党的周清玉并于1989年获胜,使得彰化县连续三届十二年由党外及泛绿人士主政。1993年,面临府会关系恶化、及绿军地方干部公开倒向对手阵营,周清玉败给国民党的阮刚猛,而阮在1997年也仅以数千票之差惊险保住执政权。2001年,民进党的翁金珠当选县长,其票数甚至高过国亲两党的总得票数。2005年起,国民党的卓伯源当选两届县长。2014年,本县再度变天,甚至在泛绿分裂的状况下,仍由民进党的魏明谷以过半票数当选。2018年,因民进党执政不力,本县再度变天,由国民党的王惠美当选。
近年来,国民党在彰化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五成八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历年在彰化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20年总统大选,由蔡英文获得五成七的票数当选。
政治背景
南投县选民结构,由泛蓝基本盘领先泛绿五到十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本县在1990年代以前,一直由中国国民党执政,然而在1997年县长选举,曾任民主进步党籍立法委员的彭百显以无党籍身份当选,而民进党的林宗男并于2001年获胜,使得南投县连续八年由泛绿人士主政。2005年县长选举,因为绿营内部分裂,而导致国民党的李朝卿当选,南投县也自此由国民党执政至今。
近年来,国民党在南投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18年县长选举,国民党林明溱获得六成六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在南投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则在2016年总统大选,由英仁配获得五成二的票数领先。上届县长选举中,国民党的时任县长林明溱,以近十万票的差距,大胜民进党候选人洪国浩。
现任县长林明溱因已连任一届,故本届不得在南投县再次参选。
政治背景
云林县的地方派系势力庞大,过去曾是中国国民党的基本地盘,但近年来已由蓝翻绿。就选民结构而言,泛绿领先泛蓝约十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云林县在1990年代以前,一直由中国国民党执政,然而在1999年县长补选,无党籍的时任议长张荣味一举击败国、民两大党候选人,张在2001年选择转入国民党并当选连任,但弊案缠身的他随后在2005年选前遭到解职,由中央派任的前基隆市长李进勇成为第一位民进党籍的云林县代理县长,云林县也自此由民进党执政,苏治芬亦在同年击败国民党立委许舒博,当选为首位民进党籍云林县民选县长,开启了三届十三年的绿色执政。虽在2009年选前亦爆发弊案,但最后全身而退并高票连任县长宝座,同时在大环境有利泛绿阵营的政治条件下,于2014年顺利延续绿色执政,将棒子交回给曾于9年前代理县长大位的李进勇。2018年,由于民进党中央执政表现不佳,卷土重来的张丽善挟韩流以近五万票之差击败寻求连任的李进勇,重现蓝天。
历年来,民进党在云林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9年县长选举,由苏治芬以六成五的票数当选连任。而国民党近年来在云林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1年县长选举,由张荣味以六成二票数当选连任。上届县长选举,国民党的时任立委张丽善,以五成三的得票率当选。
政治背景
嘉义县近年来是绿军的天下,就选民结构而言,泛绿领先泛蓝十几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嘉义县在2000年台湾首次政党轮替以前,除了第二届县长李茂松为无党籍外,即长年由中国国民党主政。2001年,林派掌门人、前国民党籍立委陈明文,以国民党长期偏向黄派为由退党,带领整个林派加入民进党,并于该年底当选县长。而民进党也借由结合地方派系,成功的在嘉义县执政至今。
历年来,民进党在嘉义县最高得票率则在2016年总统大选,由蔡英文配以六成五的票数领先。国民党近年来在嘉义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8年区域立委选举,党籍候选人在全县囊括刚好五成的票数。
政治背景
传统上,嘉义市选民以支持党外及泛绿者为多,唯近年来蓝绿已呈现势均力敌的态势,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五。自1982年升格为省辖市以来,嘉义市曾经长达二十多年由党外“许家班”主政,也因此本市往往被称为“民主圣地”。然而,此现象随着2005年起,国民党的黄敏惠当选两届市长,而被打破。惟在2014年,本市再度变天,民进党的涂醒哲以过半票数当选。
历年来,民主进步党在嘉义市历年最高得票率则在2016年总统大选,由蔡英文配以六成的票数领先。国民党近年来在嘉义市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5年市长选举,由黄敏惠获得五成五的票数当选。上届市长选举中,国民党的黄敏惠以2,302票之差距击败民进党的时任市长涂醒哲及退出国民党参选的时任议长萧淑丽,回锅出任市长。
政治背景
屏东县选民结构,泛绿领先泛蓝约十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本县在1980年代以前,由于党国威权的时代背景,均由中国国民党掌政。自1981年以党外身份参选的邱连辉当选县长以来,四任县长均无法连任,屏东县亦由党外人士、民主进步党及中国国民党轮流执政。直到1997年民进党提名的苏嘉全当选县长后,始于2001年成功连任,屏东县也自此由民进党执政至今。
历年来,民进党在屏东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14年县长选举,由潘孟安以六成三的票数当选。而国民党近年来在屏东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四成九的票数。
现任县长潘孟安因已连任一届,故本届不得在屏东县再次参选。
政治背景
花莲,自古即被称为后山,由于商业活动并不频繁,居民多是军公教人员,政治表现上也较为保守[62]。本县选民结构,由泛蓝领先泛绿三十多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三成。花莲县地方选举史上除第一届县长杨仲鲸为中国民主社会党籍外,历届县长一直由中国国民党籍人士掌握。直到2009年底,傅昆萁退党当选两届县长,终止了国民党在花莲五十多年来的执政。
近年来,国民党在花莲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七成七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在花莲县的历年最高得票率则在2016年立委选举,由不分区立委转战花莲县区域立委的民进党萧美琴获得五成三的票数当选。而亲民党过去亦曾经在花莲县具有强大影响力,并在2004年立委选举中,高居各政党得票率之首。上届县长选举,国民党的时任立委徐榛蔚以七成的得票率胜选。
政治背景
台东县选民结构,由泛蓝领先泛绿十多个百分点,而中间选民约有两成五[29]。自光复以来,本县便被视为支持中国国民党的县市,但自2000年后,这种局面产生改变。台东县在2000年台湾首次政党轮替以前,除第五届县长黄顺兴为中国青年党籍之外,即长年由中国国民党主政。 2001年,亲民党的徐庆元高票当选县长,而在2005年县长选举,时任议长吴俊立则以无党籍的身份获胜。唯吴在就职后便因案停职,因而导致台东县长于2006年进行补选,吴俊立的前妻邝丽贞并于该次选举中,获国民党提名并当选,而台东县也自此由国民党执政至今。
近年来,国民党在台东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七成三的票数。民主进步党在台东县的历年最高得票率则在2016年立委选举,由刘棹豪获得六成四的票数当选连任。而亲民党过去亦曾经在台东县具有强大影响力,其历年最高得票率则在2001年县长选举,由徐庆元以四成四的票数当选。上届县长选举,国民党的时任议长饶庆铃以七万的得票数,击败民进党的时任立委刘棹豪及退出国民党参选的前县长邝丽贞,顺利登上县长大位。
政治背景
澎湖县选民结构呈现蓝绿势均力敌,而游离票源约有三成五。澎湖县在1990年代以前,一直由中国国民党执政,然而在1993年县长补选,民主进步党提名的高植澎高票当选,并于该年底的县长选举顺利连任。1997年,澎湖县变天,并由国民党执政四届十六年。惟2014年,本县再度绿化,由民进党的陈光复以五成五的票数当选县长。
历年来,民进党在澎湖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1993年县长补选,由高植澎获得五成八的票数当选。国民党近年来在澎湖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五成八的票数。
政治背景
金门县向来是泛蓝占有绝对优势的选区,中国国民党基本盘约有三成,民主进步党不到五个百分点,游移票源约有六成五。由于绿军在金门缺乏影响力,本县并没有所谓的“蓝绿对决”,当地选举多是宗亲而非政党的竞争。金门县迟至1993年才开放县长民选,国民党的陈水在当选首届、及次届县长。2001年起,新党的李炷烽当选两届县长,而在2009年县长选举中,国民党籍李沃士以三成七的票数获胜,使金门县再度撑起蓝天。惟2014年,本县再度变天,无党籍前立委陈福海,在十位候选人角逐的状况下,以过半票数当选。
近年来,国民党在金门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08年总统大选,由马英九拿下九成五的票数。新党历年在金门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1年县市长选举,由李炷烽以五成六的票数当选。亲民党在金门县的得票率记录则于2012年立委选举,由陈福海获得三成二的票数。上届县长选举,国民党的时任立委杨镇浯以仅一个百分点的差距,击败无党籍的时任县长陈福海。
政治背景
长期以来,马祖一直都是泛蓝占有绝对优势的选区,中国国民党基本盘约有六成五,民主进步党不到五个百分点,游移票源约有三成。当地的选举多为蓝军内部竞争,民主进步党尚无法与泛蓝抗衡,但中国国民党籍之民选县长未能连任之魔咒直至2018年才被打破。连江县迟至1993年才实施地方自治,前两届民选县长均为国民党籍。2001年起,亲民党的陈雪生当选两届县长。2009年起,本县再度由国民党执政至今。
近年来,国民党在连江县得票率最高的一次是在2014年县长选举,国民党报准杨绥生及刘增应两人竞选,同时无它党或无党籍人士参选。亲民党历年在连江县的最高得票率则在2001年立委选举,由曹原彰以五成六的票数当选。上届县长选举,国民党的时任县长刘增应以六成五的得票率,击败无党籍的自来水厂副厂长朱秀珍及树党候选人苏柏豪,无悬念连任县长。
现任县长刘增应因已连任一届,故本届不得在连江县再次参选。
7
一分钟了解中华民国大总统
孙中山流亡16年,一回国就担任临时大总统
民国历任元首介绍,从孙中山到李宗仁
本词条由涉台大百科审核
中华民国大总统是1911年12月—1928年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国家元首的称呼。初属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首任临时大总统为孙中山,此后1913年10月10日后,中华民国选举出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猝逝后,《中华民国约法》被废止,恢复责任内阁制,大总统为不负实际行政责任的国家元首,此制一直延续到1924年11月24日段祺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时为止。
中国国民党政府北伐后中华民国大总统一职被国民政府主席取代,后中国国民党败退台湾前从1948年4月国民政府行宪国大之时起,“中华民国总统”一职被再度使用。
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大总统是中华民国建国初期国家元首的称职。袁世凯倒台后,大总统职被北洋军阀把持,孙中山在广州自立为非常大总统,与北洋政府抗衡,国民政府北伐后中华民国大总统一职由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一职取代。
1948年,蒋介石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中华民国总统”。1949年1月21日,被迫发表《引退谋和文告》,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1949年败退台湾后,蒋介石1975年4月5日于台北去世。
从1912年到1949年中华民国历史上共有八位总统:1.孙中山(临时大总统)、2.袁世凯、3.黎元洪、4.冯国璋、5.徐世昌、6.曹锟、7.蒋介石、8.李宗仁(代总统)。后两个为国民政府改组为“中华民国政府”时期,前几个为北洋政府时期。
相关总统
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1912年1月至1913年10月中国国家元首的称呼。首任临时大总统是孙中山,由1911年12月29日(农历宣统三年十一月初十)召开的17省代表临时大总统选举会上选出。首次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总统府(清朝两江总督署)举行,临时大总统的就职也正式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
袁世凯
临时大总统之权责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提出的内阁仿照美国政府制,不设总理,分作九部,由总统提出各部总长、次长,内阁名单如下:
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
1912年1月22日,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倘若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能宣布赞成共和体制,将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并且推举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
孙文就职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爱新觉罗·溥仪逊位,清朝正式终结,孙中山于是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职。1912年2月15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选出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宣誓就职。
袁世凯就职誓词: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凡兹志愿,率履弗渝。俟召集国会,选定第一期大总统,世凯即行解职。谨掬诚悃,誓告同胞。大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初十日
大总统
中华民国大总统,任期五年,第一任大总统是袁世凯,于1913年选出。袁世凯猝逝后,北洋军阀成为北京政府的实际把持者,大总统不过是傀儡,大多没有实权,实权都在北洋军阀手上。
1924年曹锟辞职后,中华民国大总统一职由国务总理或代总理代行其权,之后由段祺瑞任临时执政,段下野后交由国务院摄行,从颜惠庆复职后的几任内阁再度摄行大总统职权,直到1928年张作霖成立军政府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中华民国大总统名称正式消失。
中华民国大总统 |
|||||
任次 |
姓名 |
政党或派系 |
就职时间 |
卸任时间 |
备注 |
1 |
1913年10月10日 |
1915年12月12日 |
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复称大总统。 |
||
1916年3月22日 |
1916年6月6日 |
||||
继任 |
1916年6月7日 |
1917年7月1日 |
|||
代理总统 |
1917年7月6日 |
1918年10月10日 |
7月6日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职。 |
||
2 |
1918年10月10日 |
1922年6月2日 |
|||
国务总理署任总统 |
1922年6月2日 |
1922年6月11日 |
国务总理兼教育总长,摄行大总统职。 |
||
复任(1) |
1922年6月11日 |
1923年6月13日 |
|||
代理国务总理署任总统 |
无党派 |
1923年6月14日 |
1923年10月10日 |
国务院内务总长兼代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 |
|
3 |
直系军阀 |
1923年10月10日 |
1924年11月2日 |
||
代理国务总理署任总统 |
无党派 |
1924年11月2日 |
1924年11月24日 |
国务院教育总长兼代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 |
|
政府临时执政 |
皖系军阀 |
1924年11月24日 |
1926年4月20日 |
1926年4月20日冯玉祥发动驱段兵变,将曹锟释放。5月1日曹锟通电下野,自此以后大总统改为虚位,由国务总理摄行。 |
|
代理国务总理署任 |
无党派 |
1926年4月20日 |
1926年5月13日 |
国务院外交总长兼代国务总理,摄行临时执政职权。 |
|
国务总理署任 |
无党派 |
1926年5月13日 |
1926年6月23日 |
1926年5月13日宣布摄行大总统。 |
|
代理国务总理署任 |
直系军阀 |
1926年6月23日 |
1926年10月1日 |
国务院海军总长兼代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权。 |
|
代理国务总理署任 |
无党派 |
1926年10月1日 |
1927年1月12日 |
国务院外交总长兼代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权(10月1日至12日兼财务总长职)。 |
|
国务总理署任 |
顾维钧 |
无党派 |
1927年1月12日 |
1927年6月16日 |
国务总理兼国务院外交总长,摄行大总统职权。 |
代国务总理署任 |
无党派 |
1927年6月16日 |
1927年6月18日 |
国务院内务总长兼代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权。 |
|
陆海军大元帅 |
1927年6月18日 |
1928年6月3日 |
非常大总统
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是孙中山在广州于1921年5月5日至1923年3月2日第二次护法时的职任名称。
1921年4月,非常国会开会,取消军政府,组织正式中华民国政府,选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但军政权掌握在陈炯明身上。
8
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其人其事
自由亚洲电台(史东)
2011.08.30
2018年,李登辉在台北。他接替蒋经国成为台湾第一位来自本土的总统。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随着台湾总统选举日益迫近,台湾政坛最近又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事情,那就是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先生被以贪污罪告上法庭。李登辉声称自己无罪。那么究竟这个官司结果如何,我们姑且不管,我们单就谈李登辉这样一个人。
他确确实实是一位风云人物,不仅当过台湾的总统,而且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第一位通过真正的公民投票选举出来的总统。李登辉这个人的来历也非常的不凡,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
李登辉于1923年1月15号出生在台北县三芝乡,是地地道道的台湾本省人。李家家境贫寒,生活十分艰苦。当时台湾是日本的殖民地,李登辉虽然从小读书很用功,但还是遭到日本人的歧视,进不了好学校。直到1943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才不得不对台湾籍人士的管理加以轻微的放松。李登辉于当年考进了日本京都帝国大学,专攻农业经济。但是大学还没毕业,日本就战败投降。
1946年李登辉回到已经回归中国的台湾,在台湾大学农经系继续上学。当时台大中共地下党很活跃,李登辉于1946年秋经本人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可是入党不到一年,李登辉就对共产党失望,甚至退了党。从此以后,一头栽进书斋。
1952年他考取公派留学生,到美国依阿华大学深造。但是一年以后,就回到了台湾,从事当时轰轰烈烈的台湾农业经济改革,并同时在台大任兼职教授。但是没有博士的学位,在台湾的政界、学界都很难以出头。1962年李登辉已经是42岁的人,他得到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奖学金,到美国农业经济十分强盛的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年纪虽然大很多,但李登辉学业非凡、成绩突出,仅以三年的时间就拿下了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的题目叫做《台湾农工部门之间资本的流通》,这篇论文获得了1968年度全美国农业经济学会最佳论文奖。
回到台湾之后,李登辉出版了好几本农业经济的专著,是首屈一指的农经专家。不过李登辉最后得到蒋经国的大力提拔,经过了一段十分离奇的经历。
1970年4月,蒋经国在美国访问的时候,在纽约被一位叫黄文雄的台独分子开枪射击,幸好子弹没有击中,但刺客黄文雄和李登辉是康奈尔的同学和朋友,李登辉因而遭到牵连。
但是李登辉是个书呆子,还得到国民党要员蒋彦士、李焕等人的赏识,这些人一起向蒋经国说情,替李登辉开脱。这倒反而引起了蒋经国对李登辉这个人的注意,于是两个人结下了渊源。
1978年蒋经国当上了总统后,实行本土化政策。李登辉是台湾籍,大大受益。当年六月李登辉被任命为台北市长,从此官运亨通,为蒋经国重点栽培的对象。第二年李登辉就当上了国民党中常委,1981年又出任台湾省的主席,做出了不少众人称道的事情。1984年,蒋经国破天荒地提名李登辉为副总统。
四年之后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于1988年1月13号当上中华民国总统。他革新政治,继续深化本土化政策,实施民主政治,于1996年头次以全民投票的方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选的政治领袖。其功过是非,自有盖棺论定之日。
9
台湾首位民选总统李登辉逝世
纽约时报中文网
JONATHAN KANDELL
2020年7月30日
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于1988年1月宣誓就任总统。 ASSOCIATED PRESS
据台湾中央社消息,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周四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享年97岁。李登辉带领台湾从一个专制统治岛屿变为亚洲最繁荣的民主政体之一。
中央社称他的死因是败血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
李登辉坚持台湾是一个主权国家,这激怒了北京的中国政府,后者认为台湾是其领土的一部分,并推动其与共产党统治下的大陆统一。他的立场也让美国陷入了政治上的困境,在努力改善与北京关系的同时,还要劝说北京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来实现对该岛的主张。
在1988到2000年担任总统期间,李登辉在与大陆的争端中始终没有让步。而在2018年,时年96岁的李登辉呼吁举行全民公投,将该岛名称改为台湾,不再使用中华民国这个正式名称——此举本可以为主权独立铺平道路,但未能实现。
“中国对台湾的目的一直没变,”他在一次《纽约时报》的罕见采访中表示,当时中国政府正努力将台湾进一步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就是并吞台湾主权,消灭台湾民主,达成最终的统一。”
李登辉进入台湾政坛时正值蒋介石——以及1975年他去世后接任的儿子蒋经国——的国民党政权独裁。国民党实行了铁腕统治。1947年,他们的残酷镇压达到了顶点,在街头抗议后,蒋介石的军队屠杀了多达2.8万台湾人,史称“二二八事件”。随后两年,国民党实施戒严令,直到1987年才被解除。
李登辉,摄于2018年。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李登辉出生于台湾,1971年加入国民党,后成为农业部长。此后他还担任过首都台北的市长和台湾省政府主席,之后于1984年被任命为副总统。
1988年蒋经国因心脏病发去世后,李登辉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第一位来自台湾本土的总统。
李登辉废除了独裁统治,并努力消除外省人和本省人之间的敌意。他提出了“新台湾人”的概念,这个词表明岛民——不论其背景如何——正在建立一种以民主政治制度和日益繁荣为基础的新的共同身份。
他对中国大陆刻意采取模棱两可的政策,在坚定对立、试探和解与挑衅独立之间不断转换。他试图展示台湾国际主权的举动,有时会促使大陆进行武力威胁的军事演习。
1995年李登辉以访问母校康奈尔大学为名前往美国时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中国指责美国和台湾合谋提高该岛的外交地位。为了表达北京的愤怒,中国军队在台湾和大陆之间的台湾海峡进行了导弹试验。华盛顿方面则向海峡派出军舰进行反击。这一事件使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关系的紧张持续了数月。
在1999年接受德国电视台的采访时,李登辉提出台湾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再次激怒了北京。这引发了中国官媒的长篇大论,《解放军报》谴责李登辉是“民族千古罪人”,新华社称他为“反华势力在政治实验室培养出来的一个畸形的试管婴儿”。
中国官媒新华社发布的图片显示,1996年,在台湾总统大选期间,人民解放军展开了军事演习。 XINHUA, VIA REUTERS
但这样的攻击只会让李登辉在台湾更受欢迎。他是一位身材高大、满头银发、意志坚定、有满脸灿烂笑容的竞选人,利用自己非凡的个人魅力争取到支持。他会说码头和工厂工人的行话,和当地候选人一起乘坐装着扩音喇叭的卡车,放鞭炮来取悦当地寺庙的神灵。
“人民喜爱李登辉,”时任台北市长陈水扁在1996年表示,“因为他在中国的独裁者面前为他们挺身而出。”
李登辉1923年1月15日出生于台北郊区的三芝庄。他的父亲是一名警探,受雇于1895至1945年间统治台湾的日本当局。李登辉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修农学,二战期间曾是日本陆军少尉,但从未参加过军事行动。
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台湾,在国立台湾大学完成本科学业的同时,还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能拿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只要是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写的,”他在1999年的回忆录《民主之路》(The Road to Democracy)中写道。1947年,他参加了二二八的抗议活动。但不久之后,李登辉就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加入国民党,在政坛声名显赫之后,国民党销毁了他的共产党记录。
1997年,李登辉在台湾北部城市新竹的一个军事基地视察部队。 REUTERS
1949年,他与出身富裕地主家庭的曾文惠结婚,两人都成为了忠诚的长老会教徒。他们育有两女,李安娜和李安妮;唯一的儿子李宪文死于癌症。除妻子和女儿外,他还有一个孙女李坤仪和一个外孙赖纬纶。
台湾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存在,是在1949年中国内战让毛泽东的共产党掌权后,战败的蒋介石政府被迫逃至距离大陆海岸线约有100英里的这个岛屿上。
在随后30年时间里,台湾在美国的支持下保持了一种假象,即它是中国合法政府的流亡地。1979年,华盛顿终于承认了北京的共产党政府,并断绝了与台湾的官方外交关系。但美国仍继续保证台湾的安全不受大陆侵犯,并支持双方为实现和平统一进行长期谈判。
在两次长期学术停留期间,李登辉与美国建立了牢固的关系,1953年,他在爱荷华州立大学取得农业经济硕士学位,1968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在台湾的大学任教,成为受到认可的农业经济学者,并得到了蒋经国的关注,当时他在其父手下担任行政院副院长。经蒋经国举荐,李登辉成为无任所阁员,并通过推动提高农场收入和卫生标准的项目而声名鹊起。
1983年,时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李登辉及妻子曾文惠(中)对美国进行友好访问。 ASSOCIATED PRESS
1978年,蒋经国就任总统,李登辉被任命为台北市市长,实现了首都道路和下水道系统的现代化。1981至1984年间,作为台湾省政府主席,他因推动土地改革、帮助实现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平衡增长而受到称赞,这至今仍是台湾的一个标志。
1984年,蒋经国选择李登辉担任副总统。这与通常只任命来自大陆的中国人担任政府高官的做法大相径庭,李登辉的当选被视为对本省人的一种姿态,尽管他们占总人口的85%,却在政治上无权无势。
当李登辉于1988年成为总统,他果断采取行动与蒋家专制决裂。他公开谴责了二二八大屠杀。1991年,他终止了持续数十年的动员戡乱时期。他领导的政府允许公民向大陆亲属寄信和到大陆探亲,取消了对街头示威活动的禁令,放松了媒体管制,并推行多党制。
他还下令国会进行公开选举。国民党要控制立法机构很轻松,但本省人还是获得了四分之三以上的席位。“在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治下紧绷的警察国家,现在成为了华语世界里最民主的社会,”时报在1992年的一篇社论中宣称。
1996年,李登辉在台北竞选,他最终当选台湾首位民选总统。 THE ASAHI SHIMBUN, VIA GETTY
IMAGES
1996年,李登辉在台湾首次公开总统竞选中再次当选。为了与北京展开对话,他主张“一个中国,两个平等政府”的政策,但又坚持只有中国成为民主的资本主义社会,台湾才会重新回归大陆。与此同时,他再次呼吁台北与北京建立“国与国”的关系,这一政策被大陆断然拒绝。相反,中国官员极力说服其他国家切断与台湾的所有联系,声称只有在李登辉退休后,他们的关系才能有所改善。
但2000年接替李登辉的人是陈水扁,这位民进党候选人的当选标志着国民党统治的结束。在他的两届任期内,陈水扁大力拓展了台湾的对华贸易和投资——这一进程在李登辉总统任内就已经开始。但就像他的前任一样,陈水扁挫败了北京让台北承认大陆主权和接受统一时间表的尝试。
2018年,李登辉在政坛复出,参与创建“喜乐岛联盟”,这是一个要求台湾从中国正式独立的新党派。但该党并没有进行承诺的独立公投。
晚年的李登辉因被指控贪污罪而声名受损。2011年6月,他与财经界人物刘泰英一起被定罪,所受指控是在他总统任内挪用了近800万美元的公共资金。2013年,李登辉被判无罪。
为聊以慰藉,李登辉声称他帮助这个拥有2300万人民的岛屿成为了大陆14亿人民的灯塔。或者就像他在回忆录里所写的那样,“我们发展了经济,拥抱了民主,成为了未来的统一中国的模型。”
10
DW.COM德国之声
20.03.2004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曾说过一句名言:东亚没有一个国家有真正的民主。他的依据是,东亚各国(地区)始终都是一党执政,包括日本在内,有选举,但并没有换党。但他的这句名言在上一次民进党获胜之际终于过时了。台湾成了东亚最民主的地方。现在让我们看看台湾的选举制度,或许会有所启发。
90年代蒋家王朝结束后,台湾的民主才真正开始
法律依据
台湾选举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三:一是宪法,二是“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三是“选罢法”。
选举什么人
台湾宪法规定,以下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
总统;
副总统;
中央公职人员:国民大会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员,监察院委员;
地方公职人员:省(市)议会议员,县(市)议会议员,乡镇(市)民代表会代表,县(市)长,乡镇长,村、里长。
唯一不经过选举产生的是省府首脑。
选举原则
台湾选举制度可以说全盘接受了西方民主国家的基本原则:普遍,平等,直接和秘密选举。
普遍:只要年满20岁,在选举区内居住年限满6个月的公民都有选举权。但被剥夺公权尚未恢复者、受禁治产之宣告尚未撤消者除外;
平等:任何人不享有特权,一次选举中一人一票;
直接:公职人员一般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是否直选总统,在台湾有着起伏的历史,目前仍是激烈辩论的题目。
秘密:也就是“无记名投票”。为使这个原则得以实现,投票所在地有相应的技术保障和人员监督。
选举活动
台湾的“选罢法”对选举活动有明确的规定。法律规定,选举程序中包括竞选活动,竞选活动是选举程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没有竞选活动的选举都被视为愚民行动,因为选民不能是盲目投票的,而应该是投下有价值的、负责的一票。但对竞选活动也必须加以规范。这就是“选罢法”的作用。
台湾选举制度的国际参照与特色
台湾选举制度自然主要是参照西方民主国家,但也根据台湾的特点作出了一些有特色的规定。
台湾选举制度参照的是法国的“总统制”,产生办法是简单多数选举制。总统和副总统是直接选举还是间接选举,至今仍是一个激烈争论的议题。简单多数选举制是直接选举,当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得票数接近或超过半数时,问题不大;但如果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得票数也远远低于半数,弊端就很明显了。1996年李登辉当选时,李的票数过半,没有显现什么问题。但2000年陈水扁当选的过程就显示出了明显的问题。
日本、韩国等只实施地域代表制。而台湾在原则上采取地域代表制,兼采职业代表制。1991年12月国代换届选举,又首次兼采政党比例代表制。
台湾现行选举监察体系也是独特的。西方国家的选举监察多由警察负责。台湾则规定由各党派及社会贤达推荐人员组成监察小组。原因是,台湾警察头目一般都有政党党员身份,容易产生瓜葛。
台湾还有一个特殊规定是其它国家所没有的,就是禁止在校生肆业参加竞选。意在让学生专心向学。
立法委员会选举
台湾立法委员选举共分四个部分:人民直接投票选举的为区域立委和土著人立委,由政党比例方式产生的为全国不分区立委及侨居国外国民选举立委。
为了保障妇女参政权,区域立委各选区以及土著人立委几乎每10名即保证有一名女性立委。在不分区立委和侨选立委方面,也是每10名立委中必须保证有一名女性立委。
11
台湾选举制度简介
日期:111/02/07
数据源:台灣中央选举委员会
民众准备领取选票行使投票权。(图/中央选举委员会提供)
据《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以及《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规定,我国公职人员选举包括总统、副总统、立法委员、直辖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民代表、直辖市长、县(市)长、乡(镇、市)长、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长、村(里)长选举,并于中央、
直辖市、县(市)设置选举委员会办理之。各级选举委员会之组织详见附录表4。总统副总统选举、立法委员选举、地方行政首长选举、地方民意代表选举等4类之制度简介如下:
一、总统副总统选举
自民国85年第9任总统、副总统选举开始,由中华民国自由地区全体人民直接选举,选举人在选票上圈选同一组候选人,以得票最多之一组为当选。总统、副总统任期4年,连选得连任一次。候选人可经由政党推荐。政党于最近一次总统、副总统或立法委员选举,其所推荐之候选人得票数之总和,达该次选举有效票总和百分之五以上者,始得推荐。未有政党推荐之候选人可经联署人联署联名登记。联署人数应达最近一次立法委员选举选举人总数百分之一点五。
二、立法委员选举
立法委员自民国97年第7届起设113人,连选得连任,采单一选区两票制。选出之立法委员分为3种:区域立法委员(各直辖市、县市)73人,依各直辖市、县市人口比例分配应选名额,并按应选名额划分为73个单一选区选出之,每县市至少1人;自由地区平地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各3人,不另分选区;全国不分区及侨居国外国民34人,依政党名单投票选举,由获得百分之五以上政党选举票之政党依得票比率选出之。全国不分区立法委员各政党当选名单中,妇女不得低于二分之一。选举人在投票时可圈投2张选举票,1票圈投区域或原住民立法委员,另1票圈投政党。
三、地方行政首长选举
直辖市政府、县(市)政府、乡(镇、市)公所、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公所、村(里)分别置市长、县(市)长、乡(镇、市)长、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长、村(里)长各1人,分别由市民、县(市)民、乡(镇、市)民、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民、村(里)民选举,以候选人得票数比较多数者为当选。除村(里)长连选得连任,无次数限制外,其余直辖市长、县(市)长、乡(镇、市)长、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长均连选得连任一次。目前计有6位直辖市长、16位县(市)长、198位乡(镇、市)长、6位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长、7,760位村(里)长。
四、地方民意代表选举
直辖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选举,均分为区域及原住民选举,分别由直辖市民、县(市)民、乡(镇、市)民及各行政区内原住民选举之;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民代表由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民选举之,均以候选人得票数比较多数者为当选,连选得连任,无次数限制,并有妇女保障名额之规定。目前计有380位直辖市议员、532位县(市)议员、2,099位乡(镇、市)民代表、50位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民代表。
选举制度特色
一、选民依其户籍取得投票权
我国各种公职人员选举,除在国外之中华民国自由地区人民申请返国行使总统、副总统选举权,须依登记查核办法申请登记编入选举人名册外,其他公职人员选举人名册,皆由户政机关依户籍登记资料编造。凡中华民国国民年满20岁,在各选举区继续居住4个月以上(总统、副总统选举须继续居住6个月以上),除受监护宣告尚未撤销外,统由户政机关于投票日前20日编入选举人名册,毋需另行办理选民登记
。
二、自由登记参选的权利
我国国民凡符合《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规定公职候选人资格者,皆可自由登记参选。其中总统、副总统选举候选人可经合格之政党推荐登记。无政党推荐者可经公民联署推荐。其他公职人员候选人有政党推荐者(须附推荐书)或无政党推荐者均以个人身分自由登记。惟采政党比例选出之全国不分区及侨居国外国民立法委员候选人,由政党申请登记。
三、公费补助选举
我国选举活动中由政府编列预算办理或补助者包括:
- (一)办理公办政见发表会、电视政见发表会或辩论。
- (二)办理政党电视竞选宣传。
- (三)印发选举公报,载明候选人政见、个人资料、投票所设置地点,以及选举投票有关规定,分送选举区内每一户选民。
- (四)补助竞选费用:候选人得票数到达各该选区当选票数一定数额者,每票补助新台币30元。政党于最近一次全国不分区及侨居国外国民立法委员选举得票率达百分之三以上者,每年每票补助新台币50元,至该届立法委员任期届满为止。
- (五)个人或营利事业对政党、候选人之捐助及候选人竞选经费之支出,于一定额度内均可享有税赋优惠。
四、女性候选人的保障
为确保妇女的参政权利,各级地方民意代表选举,均订有女性候选人最低当选名额的规定。选区名额达4人者,应有女性代表至少1人。选区名额每超出4人,应增加女性代表1人。惟依政党名单投票选举之全国不分区及侨居国外国民立法委员各政党当选名单中,妇女不得低于二分之一。
选举开票情形。(图/中央选举委员会提供)
五、公平公开的投开票监察员制度
依选罢法规定,投(开)票所监察员由政党或候选人予以推荐,以求选务之透明与公正。
107年 地方公职人员选举概况
107年地方公职人员选举,于107年8月16日发布选举公告,按照预定程序办理各项选举工作,并于107年11月24日举行投票,选出直辖市长6人(其中中国国民党3人、民主进步党2人、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1人)、县(市)长16人(其中中国国民党12人、民主进步党4人)、直辖市议员380人(其中中国国民党175人、民主进步党137人、时代力量7人、亲民党4人、无党团结联盟4人、台湾团结联盟2人、新党2人、社会民主党1人、绿党1人、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47人)、县(市)议员532人(其中中国国民党219人、民主进步党101人、时代力量9人、亲民党4人、民国党3人、台湾团结联盟3人、绿党2人、劳动党2人、无党团结联盟1人、中华民族致公党1人、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187人)、乡(镇、市)长198人(其中中国国民党80人、民主进步党40人、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78人)、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长6人(其中中国国民党3人、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3人)、乡(镇、市)民代表2,099人(其中中国国民党379人、民主进步党151人、中华民族致公党2人、绿党1人、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1,566人)、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民代表50人(其中中国国民党12人、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38人)、村(里)长7,760人(其中中国国民党1,221人、民主进步党287人、青年阳光党2人、时代力量1人、人民民主党1人、天宙和平统一家庭党1人、中华统一促进党1人、中华民族致公党1人、亲民党1人、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6,244人)。
109年 第15任总统、副总统及第10届立法委员选举概况
第15任总统、副总统及第10届立法委员选举,依中央选举委员会第525次委员会议决议合并举行投票,投票日期依第527次委员会议决议定于109年1月11日(星期六),投票起止时间为上午8时至下午4时。第15任总统、副总统选举由中央选举委员会于108年9月12日发布选举公告,按照预定程序办理各项选举工作,本次总统、副总统选举,候选人总计3组6人,按姓名号次抽签顺序分别为:亲民党推荐之宋楚瑜先生与余湘女士,中国国民党推荐之韩国瑜先生与张善政先生,民主进步党推荐之蔡英文女士与赖清德先生,开票结果由民主进步党推荐之蔡英文女士与赖清德先生,当选第15任总统、副总统。 第10届立法委员选举,于108年11月8日发布选举公告,按照预定的选举工作进行程序,循序办理各项选举工作,选出立法委员113人,其中民主进步党61人、中国国民党38人、台湾民众党5人、时代力量3人、台湾基进1人、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5人。
公民投票制度简介
《公民投票法》于92年12月31日公布施行,人民可以透过公民投票方式,来决定法律、立法原则或重大政策,施行以来先后举行5次计20案全国性公民投票,投票结果7案通过,13案不通过。
民众行使公民投票权。(图/中央选举委员会提供)
107年1月3日《公民投票法》修正条文公布施行,此次修正重点包括:全国性公民投票之主管机关改为中央选举委员会、投票年龄降为十八岁、废除公民投票审议委员会、建置电子提案及联署系统,并大幅降低提案、联署及通过门坎,可望扩大民众政治参与,真正还权于民,让台湾民主更为深化。
108年6月21日《公民投票法》部分条文再次修正公布施行,其修正要点包括:明定提案及联署不予受理之情事、提案及联署补提以一次为限、联署人名册应一次提出、以及明定公民投票日定于8月第4个星期六,自中华民国110年起,每2年举行1次等。
依照《公民投票法》规定,全国性公民投票的提出方式有「公民联署」、「行政院提案」、「立法院提案」、「总统交付」等4种,全国性公民投票由中央选举委员会主管,地方性公民投票由直辖市政府、县(市)政府主管,投票相关事务则由各级选举委员会负责办理。
110年 全国性公民投票案第17案至第20案投票概况
全国性公民投票案第17案至第20案投票日期,原定于110年8月28日(星期六),因受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疫情影响,经110年7月2日中央选举委员会第560次委员会议决议,改定于110年12月18日(星期六)投票。中央选举委员会于110年7月2日发布改定投票日期公告,并按照预定程序办理各项选务工作。全国性公民投票案第17案至第20案开票结果均为不通过。
注:历年总统、副总统及各种公职人员选举资料,
请至中央选举委员会网页「选举数据库」(http://db.cec.gov.tw)查阅。
12
解讀台湾政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政治
概念所涵盖的台湾地区政府型态、统治者或行政区划体制,在1949年以后普遍与中华民国政治等同,在此前则不同。历史上,台湾具有政治雏形,有文字脉落可寻者,可远自1624年台湾荷西时期算起,期间历经明郑时期、台湾清治时期、台湾日治时期与中华民国时期。在此尚不包含台湾近代之前未经证实的平埔族统治的相关政治型态,如大肚王国。
政府
就主流媒体而言,称治理台湾的政府为中华民国政府或台湾政府,而中国大陆则称之为“台湾当局”。
历史
- 而就历史上,有史料可查最早存在于台湾地区的政府,是元明两朝驻于澎湖的澎湖寨巡检司地方官署,不过政府管辖范围仅限澎湖群岛。由于没有管辖到台湾岛,因此有争议。
- 近现代之后,17世纪中期的台湾荷西殖民时期,统治台湾的政府,分别是台湾北部的西班牙殖民政府与同时据台的荷兰殖民政府,而后者并于1640年代成为台湾唯一官署政府。
- 1662年至1683年,台湾政府指的是郑氏王朝的承天府。
- 1683年至1895年,长达两百余年的清朝统治下,成为中国地方政府的台湾政府则是指福建省所辖的台湾道或1885年从福建独立出来的台湾行省。
- 1895年,台湾迈入日治时期后,台湾官署或台湾政府则指行政与军事专制的台湾总督府。
- 而50年后的1945年,国民政府接管台湾,]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做为统治台湾的“特别行政组织”。
- 1947年改制为台湾省政府
- 1948年至1950年,中国国共内战最激烈期间,台湾政府则为台湾省政府。
- 而自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并稳固阵脚后,台湾政府自然而然成为中华民国政府代名词。
- 各国政府机构或媒体,几乎都是以台湾政府称呼中华民国政府。
中央政府
总统、副总统
总统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对内向全国人民负责,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宣布戒严,行使大赦、特赦、减刑及复权之权,任免文、武官员以及授与荣典。总统同时也是三军统帅,统率全国陆、海、空军。总统实际掌握所有行政权,且为了依法行使职权,配有幕僚机构总统府及咨询机构国家安全会议等。总统府为总统、副总统之幕僚机关,下设资政、国策顾问、战略顾问等顾问人员,以对国家政策向总统提供意见与咨询;中央研究院、国史馆等国家学术机构亦附属于总统府之下。国家安全会议则是国家安全事务之最高议事机关,国安会主席由总统兼任,下设国家安全局,以执行情报、特种勤务等国家安全相关工作。
副总统为备位元首,没有政治实权,但总统可以赋予副总统部分职权。
行政院
主条目:行政院和立法院对行政院院长之不信任案
- 行政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置院长1人,由总统直接任命;副院长1人、各部会首长及政务委员7-9人,均由院长提请总统任命,共同组成行政院会议,以院长为领导,议决重大施政方针及向立法院提出法律、预算、戒严、大赦、宣战、媾和、条约等案,行政院院长及各部会首长对立法院负责。
立法院
立法院
- 立法院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人民直接选举之立法委员组成,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及监督权。
- 有向行政院院长及各部会首长质询之权,并可以决议或复议行政院重要政策。
- 立法院得对行政院院长提出不信任案,对总统、副总统犯内乱外患罪提弹劾案及对行政院下属的独立机关、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之人事任命行使同意权,并有议决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国家其他重要事项之职权。
- 立法院置院长、副院长各1人,由立法委员互选产生。立法委员有113席,任期4年。
司法院
司法院
- 司法院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掌理解释权、审判权、惩戒权、司法行政权。司法院置大法官15人,并以其中1人为院长、1人为副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宪法法庭由大法官组成,具有“解释宪法”、“统一解释法律及命令”以及“裁判宪法审查”之职务、并有审理“政党违宪解散案”及“总统、副总统弹劾案”权限之常设机关,相当于他国之宪法法院。原本系于《中华民国宪法》第79 条中规定设立之基础,后《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
第5条明定:“司法院设大法官十五人,并以其中一人为院长、一人为副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之”,最终由《宪法诉讼法》进一步将宪法所定之“解释宪法”职权具体化。宪法法庭之判决,有拘束各机关及人民之效力;各机关并有实现判决内容之义务。
- 宪法规定法官须超出党派以外,独立行使职权,并为终身职。司法院设各级法院、行政法院及惩戒法院。
考试院
考试院
- 考试院为国家最高考试机关,置院长、副院长各1人,考试委员7到9人,均为特任,任期为4年,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之。考试委员须超出党派以外,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 考试院之职掌,依宪法增修条文第6条规定为:
- 1.考试。
- 2.公务人员之铨叙、保障、抚恤、退休。
- 3.公务人员任免、考绩、级俸、升迁、褒奖之法制事项。
- 考试院下设考选部、铨叙部、公务人员保障暨培训委员会及公务人员退休抚恤基金监理委员会。
监察院
监察院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行使弹劾、纠举及审计权。置监察委员29人,并以其中1人为院长,1人为副院长,皆任期6年,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 监察委员须超出党派以外,依据法律独立行使职权。
- 监察院为行使审计权,设审计部,其首长为审计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
- 审计长应于行政院提出决算后3个月内,依法完成审核,并提出审核报告于立法院。
地方政府
- 自民国39年4月订定“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
- 56年、68年分别订颁台北市、高雄市各级组织及实施地方自治纲要,并成立地方自治机关及选举体系。
- 为贯彻地方制度法治化,83年又制定完成“省县自治法”及“直辖市自治法”,建立地方自治之法制体系,省长及直辖市市长,包括当时的台湾省省长、台北市市长、高雄市市长于83年底首次由民选产生。
- 87年精省。
- 88年制定“地方制度法”,整体规范地方制度基本法律。
统治者
13
解讀台湾簡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荷西统治时期
台湾长官(Governor,亦译成大员长官、福尔摩沙长官)是指台湾受荷兰统治时,由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所委任的驻台行政长官,负责内岛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区的行政事务。从1624年至1662年,共12任。
台湾长官 |
|||||||||
国籍 |
首任 |
末任 |
任数 |
时间 |
行政中心 |
||||
荷兰 |
宋克 |
揆一 |
12 |
1624年-1661年 |
台湾台南(热兰遮城) |
||||
鸡笼淡水长官则为台湾荷西殖民时期,西班牙设于台湾北部的统治官职名称,首任长官为1626年攻下北台湾的伐尔得斯。包含台湾远征军统帅伐尔得斯,1626年至1642年间,担任此长官职位的西班牙人共有八位,1630年起,该职位又分为西班牙鸡笼长官与西班牙淡水长官。
鸡笼淡水长官 |
|||||||||
国籍 |
首任 |
末任 |
任数 |
时间 |
行政中心 |
||||
西班牙 |
阿尔卡拉索(基隆) |
波尔的里奥(基隆) |
7 |
1626年-1642年 |
台湾基隆和平岛(圣萨尔瓦多城) |
||||
西班牙 |
格司曼(淡水) |
赫尔南勒兹(淡水) |
- |
- |
台湾淡水(圣多明各城) |
明郑时期
延平郡王为南明永历帝于公元1653年赐于郑成功的封号,因此一般来说,延平郡王指的都是郑成功。如:台湾各地今常见的延平郡王祠。不过即使如此,继任郑氏王朝统治者的郑经与郑克塽亦自称为延平郡王。而1661年起,延平郡王所辖领土除了福建一部分之外,也包含了台湾台南一带。尤其是1664年,郑经失去福建大部领土后,延平郡王实为台湾南部统治者。较为特殊的是,郑成功与郑经建台期间,仍据闽南部分领土,故台湾事务多由承天府府尹或东宁总制统治治理。
延平郡王 |
|||||||||
国籍 |
首任 |
末任 |
任数 |
时间 |
行政中心 |
||||
郑氏王朝 |
郑成功 |
郑克塽 |
3 |
1661年-1683年 |
台湾台南 |
清治时期
台湾道为清朝特殊行政区划及官职。就官职而言,其职掌介于巡抚与知府之间。而台湾清治时期这段时间,台湾道正属福建省所管辖,地位位阶为略低于福建巡抚,但高于如:泉州知府或漳州知府的建制,不过因为台湾道初设于厦门办公,清康熙朝尔后管辖范围与性质又与掌管内政的台湾府知府相近,因此部分文献以不同立场称台湾知府为此阶段台湾西部实际统治者。
而台湾巡抚设置于1885年,为台湾建省后的岛内最高地方统治者。同年,福建巡抚裁撤,设闽浙总督,而建省后的台湾省正式名称亦称为福建台湾省。1887年,台湾巡抚更名为福建台湾巡抚。台湾巡抚或福建台湾巡抚总管台湾军政。在官职上,台湾属巡抚官衔,品等为正二品或从二品。在官饷方面,以首任巡抚刘铭传为例:年薪约为155银两,养廉银则为一万两,与升格前的按察使台湾道薪津相距甚大,而当时工人差役一年薪饷则约为二、三十两左右。
台湾民主国
大清帝国于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中败给日本,大清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割让给日本。1895年5月23日台湾仕绅组“台湾民主国”,唐景崧被推为台湾民主国的大总统。不久,唐景崧内渡。同年6月下旬,民主国又在台南拥立大将军刘永福为第二任总统。1895年10月,刘永福总统亦兵败内渡大陆。
日治时期
台湾总督是指台湾日治时期,由日本所指派的总督。大清帝国因为甲午战争战败,在1895年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日本放弃对台统治,台湾日治时期结束。在1895年到1945年半个世纪当中,日本共派任了19个总督,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时代:“前期武官总督”(1895年—1919年)、“文官总督时代”(1919年—1937年)、以及“后期武官总督”(1937年—1945年)。
台湾于1945年10月25日举行受降典礼,但台湾总督府的官制至1946年5月31日方正式废止。
中华民国
台湾省行政长官是1945年8月29日至1947年5月16日,台湾的实际统治者官职,也是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的主官。该官职只短暂维持短短的不到两年寿命,也仅由陈仪担任。不过在此短暂统治台湾期间,台湾省行政长官还经历了影响后世甚巨的二二八事件。
台湾省主席为1947年5月16日起之台湾地方统治者。其中,跨越了国共内战之前国民政府时期与迁台后的中华民国政府。而于1945年战后至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未迁台之前,台湾省主席为当时为台湾最高行政首长。而其两任主席分别为:魏道明(1947年5月16日上任)及陈诚(1949年1月5日)。不久,中国国民党于国共内战失利,1949年12月7日,行政院院长阎锡山正式宣布中华民国行政院于台北的“介寿馆”(即总统府)办公,至此,台湾最高行政首长又变成行政院院长。而此情形延续到1950年3月,蒋中正移署台北总统府实际统治台湾为止。
1950年1月3日,蒋中正于台湾接管政事,恢复中华民国总统一职。同年3月1日正式“复行视事”后即进驻总统府。从此至今,中华民国总统成为台湾最高领导人。
今台湾领导人之中华民国总统实为中华民国的国家元首,对内负责政治上的最高责任,也是全国三军的最高统帅,对外则代表国家行使权责。总统,在英文中为President。
在国际上,与中华民国有邦交的国家,使用“中华民国总统”的称呼,而多数国际主流媒体则采用“台湾总统”来称呼迁台后的中华民国总统。
行政区划沿革
1661年郑成功击败荷兰人,五月占普罗民遮城,改赤崁为东都明京,总名“东都”。设一府二县,另设一司为澎湖安抚司。郑成功逝世后,其子郑经废除承天府与东都,台湾以东宁王国之称,升天兴县与万年县为州。又于澎湖安抚司外加设南北路两安抚司。
清朝康熙年间将台湾岛纳入版图后设立了台厦道,与厦门共署,并同时隶属于当时的福建省。(道为清朝行政区划之一,其地位约于府与省之间。)台湾岛方面,设一府三县。而总管厦门与台湾的台厦道道署设于厦门,台湾府则设于台南。1723年台厦道更名为台湾道,1727年台湾道正式与厦门分离,并将道署移署于台南。并同时在台湾道底下设一府四县一厅。(刘宁颜编,《重修台湾省通志》及[1])
1887年,台湾才独立设省,因为与中国大陆福建省仍有部分行政业务,因此官方正式名称称为福建台湾省,不过一般仍称分治后的台湾为台湾省。台湾建省之后下设台北府、台湾府、台南府三府,此时的“台湾府”范围约是现今的台湾中部地区。
中华民国时期
1945年8月31日,颁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
- 1945年9月1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在重庆成立临时办公处。
- 1945年9月20日,正式公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条例”。
- 1945年10月25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开始在台湾运作。
- 1945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分设:
- 8个县:新竹县、台中县、台南县、高雄县、花莲县、台东县、澎湖县。
- 9个省辖市:基隆市、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彰化市、嘉义市、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市。
- 2个县辖市:宜兰市、花莲市。
- 金门隶属于福建省金门县。
- 马祖列岛则分属于福建省长乐县、连江县、罗源县。
- 乌坵隶属于福建省莆田县。
- 东沙岛与南沙太平岛隶属于广东省。
- 1947年4月22日,行政院会议决议撤销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改组为台湾省政府。
- 1967年将台北市改为直辖市,次年纳入台北县北投、士林(阳明山管理局)、内湖、南港、景美、木栅6乡镇。
- 1982年7月,新竹、嘉义二县辖市升格为省辖市;将原属新竹县的香山乡,划归新竹市,改为香山区。
- 1998年12月省政府精省开始实施,台湾省虚级化。
- 2007年地方制度法修正,增定准直辖市条款,同年10月1日台北县升格为准直辖市。
- 2009年地方制度法再度修正,准许县市单独或和其他县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
- 6月内政部初审通过台北县更名新北市并升格为直辖市、台中市和台中县合并升格为直辖市,高雄市和高雄县合并为面积较大的直辖市。
- 7月行政院核定台南市和台南县合并升格为直辖市,同时核定内政部初审通过的升格案。
- 2010年12月25日,行政区划变为5直辖市、3市、14县。
- 2011年1月1日,桃园县升格为准直辖市。
- 2014年12月25日,桃园县升格为桃园市,行政区划变为6直辖市、3市、13县。
- 2018年7月1日,省级机关去任务化,台湾省政府实质上解散。
14
解讀台湾选举制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选举投票专用印章
现在台湾选举的最高法源来自《中华民国宪法》及《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
宪法第17条言明人民有选举之权,总统、副总统、立法院、地方制度、省县及选举等等章节,提供台湾选举的母法根源。
选举历史
台湾选举历史远从1935年日治时期举行的州、市、街、庄议员选举开始,当时官派及民派议员各一半的两次协议员选举。
- 虽为台湾首次选举,但在三一法的规定下,选举人设有性别与财产的限制(年满25岁男性,年纳税额五元以上,600万台湾民众里面,合乎资格公民者仅为2万8千人),选举规模与代表性有限。
- 日治时期的台湾选举共于1935年与1939年举行两次,之后因为二战爆发不再举行。
- 1945年,台湾进入中华民国时代,国民政府着手进行推动台湾的民主化与办理选举。
- 1946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举行各乡镇市市民代表普选。由于没有性别、种族、宗教、职业、财产等限制,当时630万台湾人民中,约有240万宣誓公民参与选举。之后该市民代表也间接选举选出各县县参议员,而县参议员则选出名额为30名的台湾参议员,由于是台湾史上首次进行省民意机关选举,各方参选人十分踊跃,总共参选人高达1181人,其中又以台南县485人参选为最高。
- 吴三连于1951年1月7日获悉以65.5%高票当选中华民国首都台北市第一届民选市长后在办事处与支持者举杯同欢。
- 1946年制宪国民大会召开,台湾省派出代表赴首都南京参与制宪,1947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宪法公布,成为中华民国选举的最高法源。1947年11月21日,中华民国举行第一届立法委员与国大代表选举,为台湾首次参与中央层级的选举,台湾省选举出18席国大代表与7席立法院,于1948年3月29日,赴南京参与开会,国大代表并选举出中华民国第一届正副总统。
- 1950年4月5日,行政院通过“台湾省各县市地方自治纲要”,4月24日正式公布,7月2日开始实施。[1]台湾的地方村里长、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县市长、县市议员、省议员皆全部完成人民直选,立法委员、国大代表因内战因素不进行改选,正副总统依宪法由国民大会代表选出。
- 1969年,为了进一步扩大国民大会与立法委员在台湾的代表性,举行第一届中央民代增额补选。1991年,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废止,1992年全面改选立法委员与国民大会代表,回复中央民意机关人民直选。
- 2008年,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当选总统,完成第二次政党轮替。
- 2016年,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当选总统,实现第三次政党轮替,并成为中华民国首位女性总统,也是台湾首位女性统治者。
选举现况
- 台湾大致上可分为两大政治势力,以国民党为主的泛蓝、民进党为首的泛绿两大阵营为主。
- 各地的蓝绿支持度,可由历届选举结果看出,粗略上可说是“北蓝南绿”。
- 浊水溪以北支持泛蓝的选民较多,以南力挺绿营的选民较多。
- 其中也有例外之处,例如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等地区被认为是泛蓝优势地区,但台北市的士林、大同,新北市大汉溪以西的三重、芦洲、新庄,及桃园市滨海的观音、新屋等区域反倒是绿营的常胜之处。
- 又例如高雄市整体是泛绿占优势,但其中眷村大本营左营、楠梓却往往是蓝营胜出。这种情形与人口的省籍、年龄、性别甚至职业均有关系。
选举条件
选举
- 凡是中华民国之国民,只要符合以下条件,即可享有选举投票权:
- 具有中华民国国籍
- 实岁年满20岁
- 在该地设籍4个月以上(总统大选及公投须满6个月)
- 未受监护宣告
被选举
- 所有中华民国公民(即年满20岁的国民),只要符合以下所有条件,即享有被选举权:
- 积极条件:年满23岁,得于其行使选举权之选区参选。(总统、副总统候选人为年满40岁)
- 消极条件:被选举人不得有下列任一情事,否则不得登记参选:
- 犯有内乱外患罪,经判刑确定者。
- 犯有贪污罪,经判刑确定者
- 曾犯组织犯罪条例之罪,经判刑确定者
- 遭褫夺公权尚未复权者
- 被选举人不得为现役军人、军校学生及替代役男
- 被选举人不得为选务
选举类型
2000年代,依照台湾选罢法规定,不包含立法院长及各议会议长的间接选举,解严与回归宪法后的台湾选举约可共分为三大类:
总统选举
- 中华民国政府在国民大会通过修宪,冻结部分原宪法条文,适法于宪法增修条文的总统选举首次于1996年举行,透过这场选举,不但让总统与人民民意有更直接的连结,也让中华民国朝真正的民主国家迈进一步。
- 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因为正副总统一起选举,因此正式名称为“总统、副总统选举”其适用制度法源除了宪法之外,最主要就是“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
- 该法的重点于:
- 一、总统选举机关:总统、副总统选举由中央选举委员会主管并指挥、监督省(市)、县(市)选举委员会办理之。
- 二、选举人(拥有投票权):包括在国内及现在国外之由中华民国自由地区公民,均得为总统、副总统之选举人,但在国外之中华民国自由地区公民行使选举权,需返国为之。
- 三、总统候选人、副总统候选人资格:在中华民国自由地区继续居住六个月以上且曾设籍十五年以上之选举人,年满40岁,得申请登记为总统、副总统候选人,但曾犯内乱、外患罪等、具有外国国籍回复中华民国国籍、因归化取得中华民国国籍或大陆地区人民经许可进入台湾地区者,均不得申请登记。
- 四、候选人除了以上的通则外,为了避免候选人过多,影响选情。该法还规定总统候选人必须要有主要政党推荐。而主要政党定义为:最近任何一次总统、副总统或立法委员选举(取其一),其所推荐候选人得票数之和,应达该次选举有效票总和百分之五以上。二个以上政党共同推荐一组总统、副总统候选人者,各该政党推荐候选人之得票数,以推荐政党数除其推荐候选人得票数计算之。
- 五、除此,为了救济无主要政党推荐的总统候选人仍可选举,该法规定该候选人可由公民联署提出。总统选举的公民联署定义为:联署人数于第二项规定期间内,已达最近一次立法委员选举选举人总数百分之一点五者。此联署的联署人必须具名,且须造册。
国会选举
立法委员为台湾唯一的国会选举,该正式名称为“中央公职人员选举”。
经过第七次修宪后,席次减半为113席,采单一选区两票制,并分为全国不分区立委、侨选立委、区域立委及原住民立委等四种。
- 其中前二种须由政党提名,选民投得为政党票。
- 后两种则是选人的区域立委及原住民立委。
- 每四年选举一次。
- 需年满23岁。
地方公职人员选举
被选举人除了须符合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外,依据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规定,地方公职人员竞选之年龄还有更详细之限制:
- 以上所有公职人员一任皆为4年,但行政首长(不含村里长)只得连任一次,但村里长和民意代表则没有限制。
选举方式及原则
于选举方式方面,台湾选举一般来说,是以普通、平等、直接及无记名单记投票原则行之。
- 普通原则:所有满廿岁台湾公民除了受监护宣告而尚未撤销者之外,皆可参加台湾选举成为选举人。
- 平等原则:即遵守“一人一票,票票等值”的原则,每人拥有一票,而且每一张票的法律效力是相等的。
- 直接原则:指选民不用也不可以请他人代为投票,而须自己亲自前往投票。
- 无记名原则:又称作秘密原则,表示选票上并毋须签名,且要保守投票秘密,不可有任何亮票的行为出现,否则便要负起刑事责任。
14
解读台湾政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政党发展虽自日治时期开始,但真正政党政治成形与发展是在二次大战后才发生,目前以第八届立委选举的政党得票率来看,是以泛蓝阵营的中国国民党与泛绿阵营的民主进步党两大政党为主的两党制形态。近年,新兴的第三势力政党如台湾民众党、时代力量、台湾基进开始冒起,挑战台湾传统的蓝绿政治生态。
- 公元1894年,正值中日甲午战争,孙中山赴檀香山号召华侨亲友,创立“兴中会”革命救国组织。历经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后,于公元1919年正式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之后并于1927年-1949年成为中国的执政党,也是于1945年-2000年成为台湾的执政党。
- 1945年中华民国抗战胜利,并接管台湾,国民党在台湾设立省党部。
- 1949年,国民党于国共内战失利,国民党随同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湾。
- 1949年12月1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由中国大陆迁往台北市,并继续在台湾长期维持执政党地位,其党国不分及利用军、警、特全面执行社会控制的统治体制,被称为党国体制。
- 1990年代,在首位台湾本省人总统李登辉的领导下,全力推行民主化,然而在其黑金政治与派系政治的包袱下,于2000年的总统选举败给民进党,首次成为在野党,结束55年在台湾的执政,但仍持续掌控立法院及地方执政优势。
- 2008年,由于民进党饱受弊案困扰,国民党再次赢得执政权。
- 2016年,因中央执政不利及多起社会事件下,让国民党再次在总统选举败给民进党,也首次失去国会及地方的执政优势,再次成为在野党。
- 2020年,因为总统参选人高雄市市长韩国瑜惨败给寻求连任的总统蔡英文,国民党第三度成为在野党。
-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湾后,有党外人士争取民主与自由。
- 1980年代,这股党外实力逐渐组合、统一,并最终在1986年9月28日由132名与会的党外后援会在台北圆山饭店宣布组建民主进步党。
- 1986年组党后的民进党参加第一次的立法委员与国大代表选举,总得票率都在20%以上。此后民进党也发动了多次街头游行活动,争取当局解除戒严、争取民代直选与一系列的公共政策调整。
- 1987年总统蒋经国宣布解除戒严令,解除报禁、党禁,民进党继续参与台湾政治,要求总统直选。民进党通过了“四个如果”的决议文,称只有在国民党出卖台湾人民利益、中国共产党统一台湾等四个条件成为现实时,民进党才会支持台湾独立。
- 1989年的县市长与立委选举中,民进党的支持率持续上升。
- 1991年民进党于第五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台独党纲,党纲第一条便宣布民进党的基本主张“通过以住民自决的方式,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首次将台独的主张提升到党的主要目标,标志着民进党正式成为支持台独的政党。
- 1992年的立委选举中,民进党得票率达33%,次年的县市长选举的得票率已经达到44%。
- 1994年在台北市市长的选战当中,民进党推出立法委员陈水扁与新党赵少康、寻求连任的国民党黄大洲竞选,最后赢得胜选,显示民进党已经能够藉由国民党的分裂而与其相互抗衡。1997年,民进党在县市长选举中赢得12席,首次超越国民党,形成“地方包围中央”的局面。
- 1999年为因应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民进党基本政策作了改变,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文中称“承认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国号就是中华民国”,以争取更多的选民认同。并在随后推选落选的前台北市长陈水扁与美丽岛事件参与人、时任桃园县县长的吕秀莲参选正副总统选举,选战过程原本不被外界看好,但由于当时声望最高的宋楚瑜发生兴票案,使得支持度下滑,加上与国民党提名竞选的连战瓜分选票,最后陈水扁与宋楚瑜以2.5%差距胜选,实现中华民国历史上的首次政党轮替,终结国民党在台湾执政55年,但立法院仍以国民党为首的泛蓝为多数,民进党成为执政党至2008年。
- 执政期间全力推行台湾本土化运动,使“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观念成为台湾民意主流,但也因此使得两岸关系及台美关系不时受到考验。同时由于国会呈现“朝小野大”局面,其许多政策无法顺利推行,执政后期贪污丑闻频传,于2008年的总统选举及立法委员选举败给国民党,民进党再次成为在野党。
- 直到2016年再度执政,并首次达成同时掌握行政及立法部门的“完全执政”。
- 2014年11月,原无党籍的柯文哲当选台北市市长。2018年再度连任。
- 2019年8月6日,台湾民众党在台大医院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创党成立大会,党章第一条确立其党名并述“以台湾为名,以民众为本,实现本党之理念及纲领”。创党党员111人,柯文哲表示其政党主要精神在于欲唤醒台湾人的政治觉醒、改变台湾的政治文化,并被推举为首任党主席。8月23日,经内政部审核通过。
- 在2020年立法委员选举中,台湾民众党在全国不分区的政党票获得158万余票,取得立法院席次5席,跃升为立法院第三大党,仅次于民进党和国民党。
历史上的知名政党
台湾民众党
- 台湾民众党成立于日治时期1927年的台中市,是台湾人成立的第一个政党,成立大会由蔡式谷主持。在殖民政府多方的阻挠下,林献堂、蒋渭水等人不断更换党名、修改党纲,从“台湾自治会”、“台湾民党”,最终在有条件的允许下成立。初期主要人物还有李应章、蔡培火等人,党旗为仿中华民国国旗的三星党旗,以“确立民本政治、建设合理的经济组织、改废社会之缺陷”为民众党的三大纲要。
- 林献堂等人于1930年成立台湾地方自治联盟。
- 1931年,台湾民众党遭取缔解散。
台湾共产党
- 根据共产国际对于各国支部“一国一党”的组织原则规定,台共隶属于日本共产党领导的“台湾民族支部”。
- 由于日共于1945年以前在日本属于非法,台共在台湾日治时期,也被台湾总督府视为非法政党而加以取缔。台湾共产党是日治时期唯一明确提出台湾独立、台湾革命主张的岛内政治组织,而且成功结合台湾农民组合及台湾文化协会,影响了1920年代台湾社会运动的发展。1931年9月,台湾共产党党员遭大举逮捕入狱,台湾共产党停止运作,宣告覆灭。
政党主张
- 政治主张方面,目前(2022年)台湾依然是国民党为主的泛蓝阵营,以及民进党为主的泛绿阵营两大政治势力为最大宗,双方阵营在台湾主权地位及对两岸关系的议题上看法大相径庭。
- 政党轮替后,政党恶斗经常发生:泛蓝指责泛绿搞民粹,宣布独立将使台海陷入战争;泛绿指责泛蓝转变立场,由反共走向亲中。两党的互斗,亦逐步形成当今的台湾选举地理。值得说明的是,政党恶斗不只台湾有,其他民主国家,像美国的民主党跟共和党在竞争时,亦常出现政党恶斗之举。
- 国民党主张维持现状乃至两岸统一;而民进党的党纲虽然主张台独,建立主权独立的台湾共和国,但民进党于1999年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文中称“承认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国号就是中华民国”,在此之后承认中华民国,并反对中共的极权统治,与华独相似。时代力量则提出“进步价值”、“公开透明”、“台湾国家地位正常化”等主张,和民进党为主的泛绿阵营在外交与国防方面的政治主张相差不多。台湾基进则定位走左翼台独路线,并提出“政治分工”的概念,强调应由民进党主掌内政改革,台湾基进则作为“内除国贼(“中国白蚁”与中国国民党)、外抗强敌(抗中)”的角色。在立法院及各地方议会中,时代力量采取强力监督蓝、绿两军,台湾基进则与民进党合作与国民党对立。而时代力量与台湾基进最终目标也是取代国民党的政治地位,让兼具台独左派与右派并存的民进党往右派推挤,成为两大台湾政治势力。
- 在修宪与总统直选后的民主巩固时代,支持独立的比例缓步微升、且通常稳定地高于支持统一的比例,而均低于支持维持现状的比例。
- 换言之,与中国大陆的任何政治结合在台湾都是最缺乏民意基础与政治市场的选项。
- 2010年12月,陆委会所作的民意调查,高达87.3%的绝大部分台湾民众认为应该维持现状(广义):尽快宣布独立:6.4%;维持现状,以后走向独立:17.6%;永远维持现状:28.4%;维持现状,看情形再决定独立或统一:34.2%;维持现状,以后走向统一:7.1%;尽快统一:1.2%;不知道/无意见:5.2%。
在最近几年的选举中,政治人物的政绩越来越受到民众的观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