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名称是从中国周朝开始的,到了汉武帝时,由于“观象授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确定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此后,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殷历”、“古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
公历即阳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成。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采用的历法。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
万年历传说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我们都知道历法有农历和公历之分,其实,中国民俗流传甚广的是万年历。万年历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祖乙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
源说阴历和阳历
春节,是以农历计算的中国传统新年,亦称新春、正旦、正月朔日,其庆祝活动又俗称过年、度岁等,是汉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农历还有一个名字叫阴历。但农民并不能靠农历来种地,因为旧历的日子不固定。如果把种地的日子弄错几十天,收成就大受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又想出个好办法,把地球公转的轨道分成24份。也就是我国的24节气。农民种田用的是这个二十四节气。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殷历”、“古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农历属于阴阳历并用,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平均月长度等于“朔望月”,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所以也叫“阴历”;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以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同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因此农历集阴、阳两历的特点于一身,也被称为“阴阳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旧使用农历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阳历,也称为太阳历。历法的一类,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而制定的,其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其历年有两种,一种是平年,一种是闰年,闰年和平年仅差一天。通常所说的阳历为国际通用的公历(即“格里历”)。
基于一年有365.2422 日,而并非刚刚好的365
日,故每四年有一次闰年,即二月多了第二十九日经过四年一闰后,已修正为365.25。但仍有误差,故每一百年就会减一个闰年,即1700,1800,1900年等均没有闰年,再修正后为365.24最后每四百年加回一个闰年,即1600年,2000 年,2400年
等均有闰年,最后修正为365.2425仍有0.0003 误差,需要约3000年才会出现一天误差,所以己经很准确了。
春节何时定为国家法定节日
春节,是什么时候被正式定为中国国家的法定节日?
古时,春节即是“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春节古称又作“正旦”、“岁首”、“三元”等。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尔雅》,对“年”的注解是:“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自殷商起,把月圆缺一次为一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
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汉武帝时,由于“观象授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确定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此后,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
从明代开始,华夏新年节庆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之后才正式结束活动,有些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甚至到整个正月完结为止。
1911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将年节称为“春节”。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引入格里历(又称阳历)为新历,定格里历1月1日为新年元旦。“春节”本来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1914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定阴历元旦为春节,自此“春节”一名就用来指阴历新年。
公历即阳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成。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采用的历法。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共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但是4年加1天实际回归年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约多算了3天。
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基本上,有为数可观的华人的国家和地区都将农历新年定为公共假期。
华夏新年与朝鲜新年、越南新年、琉球新年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新年多数为同一日,而与藏历新年、蒙古新年同日或差一天或一月。
受汉字文化圈影响,春节在老挝、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有众多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地区也是重要的节日。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朝鲜半岛、越南、菲律宾、毛里求斯、苏里南等地,农历新年都是法定假期。纽约曼哈顿华端口的中国新年游行是除亚洲以外规模最大的中国新年活动。
春节也是联合国假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