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戏金蟾
阿古登巴对马车夫阿卓讲述起砍柴郎刘海出手救金蟾的故事,刘海后来求道拜师钟离权,最终成大道于终南山。
阿古登巴又对马车夫阿卓讲述起:“刘海戏金蟾”的故事,这个典故出自道教,由传说的辟谷轻身的人物附会而成。金蟾原是南海小龙女,后化身金蟾跃出白龙潭,金蟾游兴正浓时,突然一条大蟒扑上前来,咬断了小金蟾一条腿,小龙女就成了三足金蟾。中国古时认为得到三足金蟾护佑可以致富。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
明朝学士解缙曾撰写过一副著名的对联: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杀画中刘海。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烟,闷死阵里将军。
阿古登巴笑着说:中国神话,可以说是世界神话中的神话,因为渲染神话的中国道教与任何世界宗教有着很大的不同。在那个道教盛行的年代,中国妖怪的数量众多且形状千奇百怪,百姓苦不堪言,对妖怪又恨又怕。那只三脚金色蟾蜍被说成是南海小龙女,又被说成是一只作恶的蛤蟆精。
传说汉钟离的弟子刘海,常常喜欢云游四海、降妖除魔。一天当刘海路过一个地方的时候,发现这里有法力高深的蟾蜍精在危害一方百姓。为了造福当地百姓,刘海巧施法术收服了蟾蜍精。蟾蜍精在与刘海缠斗的过程中失去了一条腿,从此变成了三足蟾蜍。而被收服后的三足蟾蜍则成了刘海的帮手,将功赎罪,发挥自己咬钱招财的绝活,与刘海一同救济穷人。刘海因此便把它留在身边,让它跟着自己伏妖助人。
每遇到心地善良、家境穷苦的百姓,刘海便让金蟾吐出金钱帮助他们。刘海戏金蟾,金蟾吐金钱。他走到哪里,就把钱撒到哪里,救济了不少穷人,人们尊敬他,感激他,称他为“活神仙”。
为此,各地还修建了刘海庙,把他的故事编成戏剧,到处吟唱。从此之后,历史上流传着很多有关刘海的离奇故事。那具有咬钱、聚财之能的三足金蟾,便也成了人们心中招财进宝的形象。人们也称它为“招财金蟾”。在民间历来人气很高。
神话典故固然十分吸引人,但三足金蟾事件之所以招财效果强大,可不仅仅是因为一个故事。在道家中,数字“三”是生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说三足的金蟾才招财,正是因为三足恰好代表了生财之数,能够让财气和财运生发。另外,《易经》中的“三”也代表了天、地、人三才,金蟾的三足鼎立恰好满足这样的象征,气场稳定,也是聚财、成事的征兆。因此佩戴或摆放三足金蟾,不仅对财运有利,同时也对事业有益。金蟾被看作是一种灵物,古人认为得之可以致富。这是刘海被塑造成财神的主要根据。其实真正致富的却是那些道士和巫师神婆们。
阿古登巴又说道:又传说,刘海后改名刘海蟾,他是五代时人,祖籍燕山(今北京),曾为辽朝进士,后为丞相辅佐燕主刘宗光。此人素习“黄老之学”。刘海解去相印后,改名刘玄英,道号“海蟾子”,拜吕洞宾为师,得到成仙,云游于终南山、太华山之间。元世祖忽必烈封其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武宗皇帝加封“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刘海的师傅到底是吕洞宾,还是汉钟离?争论已无必要了。
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多财神中,有一类只能算作是准财神,意为未得财神封号,但由于此神能为人们带来一定的财运,承担了一部分财神的职责,于是人们就将其作为财神看待。
刘海是个悟后弃富的道士,本与财神无缘,刘海成为财神也许是源于他的道号——海蟾子。蟾,即蟾蜍,因此物相貌丑陋,分泌物有剧毒,对人体有害,被列为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一。又因蟾蜍的分泌物蟾酥有强心、镇痛、止血等作用,又受人们所崇拜。当时人们把蟾蜍当成了避五病、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的吉祥物,是有灵气的神物。刘海是以“蟾”为道号而闻名,又以“刘海戏金蟾”的传说被抬上了财神的宝座。刘海蟾就成了一位准财神。
三足蟾蜍寓意着财源滚滚、招财进宝,而在风水学中,三足金蟾同样有着吸纳钱财的作用。人们相信佩戴三足蟾蜍的玉雕,能够提升人的财运;而在家中的财位上、或商店收银台等地方放上一尊三足蟾蜍,就能够帮助家宅、商店吸纳钱财、财源滚滚。民间有句话叫做“得金蟾者必大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刘海戏金蟾出现在大量的民间年画和剪纸中,历代画家也有不少这一题材的佳作传世。在这些作品中,刘海皆是手舞足蹈、喜笑颜开的顽童形象,其头发蓬松,额前垂发,手舞钱串,一只三足大金蟾叼着钱串的另一端,作跳跃状,充满了喜庆、吉祥的财气。刘海所戏金蟾并非一般蟾蜍,而是三足大金蟾,举世罕见。
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在中国民间,金蟾寓意财富,所以刘海戏金蟾又添加了喜庆色彩,寄托了人们渴望发财致富的淳朴观念,成为了受人喜爱的旺财祥瑞之物,被制作成各种工艺品,摆放在店铺之中,希望以此财运亨通,招财进宝。
阿古登巴唱了一首《刘海戏金蟾》:
中国民间颂刘海,
更喜刘海戏金蟾。
一串金钱钓金蟾,
金蟾口中吐金钱。
金钱源源不绝来,
造福世人助万家。
三足金蟾成神兽,
吉祥之物可招财。
刘海成了财神爷,
财源兴旺靠祭拜。
世上神仙万万千,
唯有金蟾能造钱。
我重新修订了14年前编撰的《中国春节文化漫谈》,通过网络翻译,改为汉英版,目的是方便海外网友了解中国春节文化。(作者:沈阳)
回复删除I have revised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Culture Talk" compiled 14 years ago, with the purpose of making it easier for overseas netizens to understand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culture. (Author: Shen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