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5年1月19日星期一

腊祭与蜡祭的异同

春节民俗溯源之八



腊祭与蜡祭有何区别?
首先弄清什么是蜡祭。

蜡祭是我们这个农业民族的年终祭祀,其主要内容是感谢百神上一年的赐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伴随一些驱疫避灾的祭祀活动——这就是后世新年祭祀习俗的原始形态。

所谓“蜡祭”,据《通典》,意在“合聚万物而索享之”“万物有功加于人者,祭之以报”。《礼记·郊特牲》有:“伊耆氏始为蜡”,同时记载了一段挺有意思的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可见这蜡祭明显与农业生产有关。

伊耆氏到底是谁,历来说法不一,主要认为是帝尧或者神农。郑玄注《礼记》:“伊耆氏,古天子号也。”孔颖达疏曰:“神农也。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也。”注意到《礼记·郊特牲》中一句:“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意思是在蜡祭中以“先啬”为主祀,“司啬”从祭。

先啬即神农炎帝,司啬即农官后稷。如果伊耆氏是指神农的话,哪有自己祭自己的道理?孔颖达疏《礼记正义》中也反问道:“神农即为始蜡,岂自祭其身以为先啬乎?”当然,对这个矛盾还是有解释的,皇氏有云:“神农伊耆,一代总号,其子孙为天子者,始为蜡祭,祭其先祖造田者,故有先啬也”。就是说,神农伊耆大概是一个可世袭的称号,并不专属于哪一个人,蜡祭便是后代的神农祭祀先前神农的礼仪了。

蜡祭在夏后氏更名为“嘉平”。嘉,善也。平,成也。仍然是“以岁终万物成就而报其功”。

到了殷商,蜡祭更名为“清祀”。意为“清洁而祭祀也。”

周代恢复本名“蜡”,天子诸侯皆祭,天子之蜡称“大蜡”。周代的蜡祭取“万物”之义而祭之。《礼记》曰:“天子大蜡八”,所祭与农耕有关的八神,依次是:先啬一,司啬二,农三,邮表畷四,猫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虫八。先啬及司啬是农业神,主管收获。种曰稼,敛曰啬(穑);而农邮猫虫等有“助啬之功”也要感谢祭拜,故云“祭百种,以报啬也。啬所树蓺之功,使尽飨之”。

蜡祭是中华先民们在岁终之时用猎物祭祀众神,祈求避灾迎祥。《风俗通》:“礼传曰: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臈,臈者腊(猎)也,因腊取兽,祭先祖也。”意思是夏朝称蜡祭称为“嘉平”,商称为“清祀”,周为“大蜡”,到汉朝改称“臈”即“腊”。正式祭祀的那天称为腊日。

从此,国人将农历的最后一个月,习惯称“腊月”,其间的一些事物也冠以“腊”字,如制腊肉、下腊雪、积腊肥等。

到了秦汉时,“蜡”开始改称为“腊”,并赋予了新的内容,《风俗通义》称,“腊者猎也,田猎取禽兽以祭先祖也”。还有新的解释:“腊,接也。新故交接,伏腊大祭而报功也。”

这时的腊祭内容是,“言祭宗庙,旁祭五祀”。至于腊祭的对象,据《礼记·月令》:“天子……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也”。五祀指的是门、户、中溜、行等神职。

直到历法确定以后,腊的种种祭祀才逐渐被分散并融入后来新年的各种习俗中,尽管隋唐时期蜡祭依然隆重,但蜡祭本身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因而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孑遗在了“腊八”,但其核心思想则融入了岁首的新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