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5年1月12日星期一

扶风寺与贵筑知县王湛恩

爽爽的贵阳48

在贵阳东山公园之北有一阳明祠,其实是由一寺两祠组成,即扶风寺、王阳明先生祠、尹道真先生祠。扶风寺则是三组建筑中最早修建的。
乾隆五十九年(一七九四年)冬,贵筑知县王湛恩偕郡人何泌、翟翔时,在何鹤川清淑阁的基础上扩建了扶风寺。
但在王湛恩《字冢记》中,只说在阁左增字冢,字冢之上构瓦屋数椽,称惜字院,提督学政洪亮吉为题额。不过,仓圣楼、昙云精舍、训翠亭、假山、苹池也应该是这次所建。因为扩建历时四年余,至嘉庆四年(1799年)暮春才竣工。如果仅是修字冢与惜字院,不应该花这么长的时间。可能是原计划只修字冢与惜字院,后来才陆续添其它。因为带有些随意性与偶然性,所以连碑记也没有。
王湛恩《字冢记》《惜字歌》,何泌作《惜字规条》,均刻石立于院中。另有乾隆二十一年贵州巡抚定长所立禁采石碑。
重建、扩建后的建筑并不供佛,而是文字崇拜的场所。盖缘其地原有寺,新建殿宇也托寺僧代管,故人们沿称为寺。所谓约定俗成也。扶风寺在贵阳的佛教界没有什么名声,可见虽名为寺,世人并不以佛寺视之。
嘉庆十九年(1814年),满洲镶黄旗人庆保巡抚贵州,政事之馀携僚属登山览景,说此处是省龙发脉之所,不应该有缺陷,于是捐资增修殿堂五楹、山亭一区。
这五楹殿堂,即是现在扶风寺最高一排房舍的前身;山亭即半山亭,上世纪五十年代毁。
庆保《重修扶风山寺记》云:黔中跬步皆山,形如聚米,蜂攒蚕列,荦确而为蹄辙之妨,行役者恒苦之。然贵阳省会,风景清佳,左栖霞,右相宝,烟鬟岌嶪,郁乎苍苍。每一放目,五仓皆为之豁。嘉庆甲戌夏,予奉命来抚牂牁,未半载,政事初理,群僚咸乐予之简而谅予之诫。因于秋日高爽,循行阡陌,远度林峦,见螺峰一山,奇秀独绝。山之巅有寺曰扶风,复廊涌翠,飞阁流丹,如天际嫏环,列岫拱而相向。询之,知主僧慧先从峨眉来,始结茆其上。邦之善士,骖履偶留,见林壑湾圜,实关一郡人文之秀;而慧先又能扫却禅关,剪除茨棘,爰相乐助,构此招堤。美哉,洵足尚也。惟版筑位置稍有未宜,楹桷亦渐朽剥,遂解俸为之葺治。匝月讫工,弥增清旷。窃愿此邦之人,亦如兹山之苍翠奋兴,英华迭起,以成观国之光,岂不盛哉。将拭目而俟之,是为记。嘉庆十九年岁次甲戌仲冬之月,庆保撰并书。庆保,字蕉园,在任仅一年。
道光年间吴振棫著《黔语》,卷上云:出城东二里许,过扶风云路坊,又里许,即扶风山。山半有亭,曰环翠,可以小憩。在上为僧寺,近寺之冢累累,宿草残碑,苍凉满眼,是以昔人云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也。寺中室宇完好,有小池,苹花鲜净可喜。下有训翠亭,蓄孔雀二。至昙云精舍,则三面之山,青接眉睫,城中烟树万家,历历可数,此佳绝处也。他所见到的扶风寺,还是嘉庆年间的原貌。
至民国年间,惜字院已塌,训翠亭已无,池已干涸,惟环翠亭尚存。
至上世纪中叶,环翠亭也被拆除。九十年代,市政府依原貌重修扶风寺。最上一排房屋是重檐硬山顶架梁式,五楹二层,砖墙。用来陈列贵州傩戏面具、木雕。昙云精舍是重檐歇山顶,三层,更名为松巅阁,改作茶室、棋苑。
现扶风寺以松巅阁为主体,辟有琴室、棋院、画廊及茶坊、开展贵阳著名书画展、贵州奇石展、千姿百态的木雕展等多项文化展览,让游客在休闲中丰富对贵州古文化的了解与学习。
20131012波特兰先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