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5年1月24日星期六

与虎相伴的土地神


——春节民俗溯源之二十六






春节祭土地神是一项重要的民俗礼仪活动。老虎与土地神又关系特别密切。

传说中的土地神是一位白须、白发、笑容可掬、福态吉祥的老人,似古时地方员外的打扮,头戴帽,帽檐两条布须下垂抵肩。一般穿着是普通便服,面庞圆而丰盈,两眼微眯,露出慈祥的笑容。他心肠善良、温厚笃实、乐于助人。根据这形象描绘出来的土地公神像旁边,还会塑着一只老虎相伴,据说这老虎也能为民除害,称为君虎神。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爷”,是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众神之一,流行于汉族地区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少数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属于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在民国(1949)及其以前,凡有汉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但土地神在道教诸神中属于地位较低的神祇。

在一般民间的信仰中,神明多半会有明确的出身,但土地神的出处很多。

传说周朝一位官吏张福德,生于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朝廷总税官,为官廉正,勤政爱民,至周穆王三年辞世,享年一零二岁,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不久,由贫转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故生意人常祀之,以求生意发展。
又说,周朝上大夫的家仆张明德(或张福德),主人赴远地就官,留下家中幼女,张明德带女寻父,途遇风雪,脱衣护主,因而冻死途中。临终时,空中出现“南天门大仙福德正神”九字,盖为忠仆之封号,上大夫念其忠诚,建庙奉祀,周武王感动之余说:“似此之心可谓大夫也”,故土地公有戴宰相帽者。

明清以后民间又多以名人作为各方土地。例如:清代翰林院及吏部所祀之土地,传为唐代大文人韩愈。杭州太学一带,原是岳飞的故乡,於是太学就奉岳飞为土地神。现在的土地庙中常配祀有土地婆婆,其俗约起于南宋。

土地神是商人崇拜的财神,每个月的初二、十六,都要祭拜土地公,称为“做迓”(或做牙)。农历二月二日叫做“头迓”,十二月十六日叫做“尾迓”,尤其尾牙商家更是为了答谢员工一年的辛苦,请吃“尾牙”宴。

祭祀的土地神都是慈眉善目,白须白发的老人,有时会有土地婆陪祀,有时则只有土地神而已。民间传说,玉皇大帝委派土地神下凡时,问他有什么抱负,土地神希望世上的人个个都变得有钱,人人过得快乐。土地婆却反对,她认为世间上的人应该有富有贫,才能分工合作发挥社会功能。

土地神说:“那么,贫穷的人不是太可怜了吗?”
土地婆反驳着:“如果大家都变有钱人,以后我们女儿出嫁时,谁来帮忙抬轿子呢?”

土地神无话可说了,也因此打消了这个原可“皆大欢喜”的念头,世间才有了今天的贫富悬殊差别。世上觉得土地婆自私自利,是一个“恶婆”不肯供奉她,却对土地神推崇备至。不过,也有说土地婆后来改口了,可让富人帮助穷人富起来。于是,有些穷人也就在祭土地神时,不忘祭礼土地婆了。

土地神的职责主要是保护乡里安宁平静,掌管乡里死者的户籍,是地府的行政神。自东晋以后,随着封建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官僚制度的逐渐完善,土地神也演变成为在道教神阶中只能管理本乡本土的最低级的小神。东晋的《搜神记》卷五称广陵人蒋子文因追贼而死。东吴孙权掌权后,蒋子文显灵于道说过:“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这里所指的福尔下民,就是指的保佑本乡本土家宅平安,添丁进口,六畜兴旺,并且为人公道。中国南方土地庙常有对联称:“公公做事公平,婆婆苦口婆心”。
 
土地神是功能性极强的神明。按一般说法,地神为地方之守护神祇,只是一乡一里之神。土地神就是社神,其起源是来之人们对大地的敬畏与感恩。社者,就是地方之最小的行政单位。相传的社神有两个:一是句龙,《礼记·祭法》记载:“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千九州,故祀以为社”。一是禹,传说他勤劳天下,死后托祀于后土之神。大地生长草木五谷,养育人类,故被视为无穷力量的神灵。

古代祭土地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小民百姓一年中的大事。先秦时期社神地位极高,故“社稷”一词通常作为国家的代称,祭祀典礼也由天子或各地行政长官主持。但在汉唐以后,社神的地位有所下降,祭祀也不限一地,其原因是因为“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所以各地山陵园地,均有大社坛,这些社坛以后又演变为各种土地庙。

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这是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庙宇),大多是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的建筑,乡村各地均有分布。

土地神的神诞之日是二月初二。旧时,官府和百姓都到土地庙烧香奉祀。现在初一、月半到土地庙烧香的依然十分普遍。

在台湾,土地神有财神的能力,商家会在旧历的每月初二日、十六日祭拜土地公,称之为“作牙”。台湾各地均有供奉土地神的习俗。常见供奉土地神的,还有台湾的墓园,都会设有土地神之神位“后土碑”或土地公神像,用以祭祀。此外,许多地区会有大型的土地公庙,如台北市的景福宫、台北县中和市的烘炉地土地公庙。

香港不少小商店门前也有一个迷你的神位安奉土地神,很多家庭门外亦有同样安有神位,并每天定时上香祭祀。此外,乡村地方一般有一小型土地庙以保佑整条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