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5年8月1日星期五

第三章 寻找学习英语的快车道《英语自学笔记》J卷 English self-study notes

第三章 寻找学习英语的快车道 Finding a fast track to learning English 年过七十五,才开始真正地下定决心自学英语,看来有点愚蠢,人老了,学习英语有什么用?何况英语那么复杂那么难学,将余年时光放在这上面,这不是没事找事干吗? 我学英语就是为了打发时间,寻找自讨苦吃的乐趣。 游山玩水,走马观花,劳命伤财,体力精力不足;吃喝玩乐,酒后胡言,累了嘴巴,伤心伤胃;种花养草,草木无语,只能静观而无言相对;收养猫狗,不显孤独,却只能宠爱有加,束缚远行。聚友闲聊,谈天说地,天地何曾佑我?谈古论今,古今有何可恋? 如何消磨余年时光?此生唯有学习,老有所学,学而不厌,老有所乐,乐在静好。耳聪目明,白发不添,健康开朗,无忧即福。 由此思忖,自学英语,便是生活之解脱。 老了,还能象孩童时代那样学习语言吗?可以说儿童都是学习语言的天才。 不过,儿童学习一门语言需要漫长的时间,需要父母师长无数次的重复和矫正才能慢慢掌握,其过程往往需要十数年之久。而成人因母语能力的建立以及已有大量事物的认知,通过采取科学的方法,却可以快速的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成人的语言学习能力要远胜过儿童。但成人学习语言的时候往往被工作、生活等所干扰,也没有儿童学习语言时的环境和父母师长无微不至的指导矫正,所以无法做到像儿童学习语言时的专注和自然,因此给人造成了儿童是学习语言天才的假象。 人老了,返老回童,这是学习英语的最后机会。 如果我能坚持学习英语,能达到英语母语者的水平吗?显然不可能。 英语母语者3-8岁已经拥有了10000左右的词汇量,8-18岁拥有20000左右的词汇量,18-38岁拥有了近30000的词汇量,专家学者的词汇量更是达到了50000-100000的数量。 老外能像我们一样欣赏《红楼》《三国》《唐诗》《宋词》吗?很难!我们学习英语也是一样很难达到英语母语者的水平,单单从词汇上我们就很难达到他们的水平。 但是,我不会因为难以企及就放弃实现自己的愿望,至少我的目标很简单,只要能用英语作些简单交流,可以阅读、可以欣赏,可以娱乐,通过英语学习,了解这个世界,在世界中找回自己,就行了。所以无需给自己太大压力,无需制定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学习英语为我所用,为我所乐。我将努力寻找学习英语的快国道,抄近路而行。 (1)英语学习的瓶颈在哪里? 我在英语学习时,断断续续学习了多年,对英语的使用和理解也有了一些积累。但总是遭遇瓶颈期,无论自身如何努力,英语能力都很难提升,我找不出问题所在,仿佛遭遇了一堵透明的墙,无法逾越、无从下手。结果呢,不怪自己愚蠢,总推说是因为自己没有时间。 现在成了退休老人,还能说缺少学习的时间吗? 我开始寻找英语学习遭遇的瓶颈期,现在似乎明白了,英语学习的瓶颈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 词汇:纵然自己记忆了一些单词,但是使用时总发觉自己的词汇量捉襟见肘,明明都认识使用时却想不到或者不能够灵活应用。 2. 语法:纵然自己谙熟了语法规则,但无论是口语还是听力、阅读还是写作,使用时总觉得不能得心应手,表达和理解时总觉得意犹未尽、很多时候甚至犹豫不决。 通过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其根本原因还是英语的单词和语法没有真正掌握所造成的。 所谓的单词量大其实是一种假象,大量的单词仅仅限于认识的层面,其众多词性和词义根本没有掌握。 所谓的谙熟语法其实也是一种假象,对众多语法规则的理解不过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其实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其本质,因此在运用的时候就会僵硬机械,而不能灵活运用。 所以还是要从根本出发,打牢单词和语法基础,做到真正地掌握每一个所学单词的词性和词义,真正地理解和吃透每一条语法规则的本质。 英语单词需要死记硬背吗? 英语单词不需要死记硬背,死记硬背让人痛苦,学习一样东西,一旦让人痛苦,那么一定就有问题。英语单词的学习和记忆只有像母语词汇学习一样,自然而然、循序渐进,才能真正掌握。凡是死记硬背、急功近利地学习,迟早都会忘记。 说到这点,我就会想到流行的各种学习单词的速成班,我认为这都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的学习方法,往往是蜻蜓点水,混个眼熟罢了。那些记忆词根词缀的方法也不可取,大量的词根词缀记忆和理解已不容易,更何谈大量的单词记忆,每个单词都有众多用法、意义、词性、词组搭配,如何能在短短一月内记忆掌握? 想想我们学汉字的时候,有谁会大量去记忆偏旁部首?谁会对偏旁部首追根溯源,一探究竟? 单词不用死记硬背,那么怎么学习呢?学英语找外教好吗? 在教大家开口说英语和练习一些简单的对话方面,外教有其优势,但是在教单词和语法方面,外教和中教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如果让外教来教语法,那么仅仅就语法中的一些常见术语学生都难以理解,更不用说去全面理解系统的语法讲述和解释了。让外教教我们英语语法就好比让我们教老外中文语法,我们大多数人对中文语法都是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大多数的外教对英语语法也是如此,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对自己在熟悉不过的母语语言的语法反而稀里糊涂。 所以我无需盲目的迷信外教,同时英美人也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英语语法与中国语法的异同,所以我不神化外国人对英语与汉语的理解。 (2)如何看原声影视学习英语? 有人说,在影视剧中学习,在不断的重复中记忆。不要放过每一个生词,与每一个生词亲密接触、全面了解,这好比进入一个新学校,面对新同学,只有彼此亲密接触一番、观察一番,他们的音容笑貌、性格特点、姓甚名谁、在多次的相见中,便如春风化雨般逐渐印在心里。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单词,这才算真正的掌握单词。 在看原声影视剧学习口语和找外教学习口语之间,无疑看原声影视剧的效果要好得多,性价比也更高。 那么如何看原声影视剧呢? 经常有人问能否听懂原版影视剧这个问题,原版影视剧的听力难度比英语新闻的听力难度要高的多。 英语新闻的播报有固定的模式,固定的词汇,发音清晰,语速一致,干扰较少;而原版影视剧就不同了,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背景音乐、不同的口音、不同的语速、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方言、不同的俚语,抑扬顿挫、大小高低……,想想我们看国产片,有时都需要看看字幕,何况是英语呢? 首先是原声影视剧的选择,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人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简单,有双语字幕的原声影视剧,比如儿童题材的影片如《奇幻精灵》《小鬼当家》等,对白较少,情节较容易理解。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影片如《罗马假日》《阿甘正传》等,多看几遍可以提高对原声影视剧的兴趣。 英语基础较好的人就可以选择时间稍短、难度较大的原声影视剧如《生活大爆炸》《人质》等,内容丰满、情节有趣、对白量多,词汇丰富。 20分钟的原声影视剧认真地精看往往需要60分钟的时间,所以时长尽量选择在30分钟左右的,不然完整地看下来会比较疲倦。 第一遍泛看,以轻松的心情享受原声影视剧,熟悉剧情,这样才能寓学于乐。 第二遍精看,看懂每一句台词,查阅每一个生词,不放过每一句俚语。 第三遍精看,在第二遍的基础上已经轻松了很多,继续巩固第二遍的成果,熟悉有用的口语和重要的生词。 第四遍泛看… ...... 第十遍泛看…基本可以脱离屏幕。 十遍看下来,剧中的生词基本消灭了,剧中对白基本掌握了。当所看的剧集越多、遍数越多,遇到的生词反而会越来越少,口语听力却会越来越好,每一集所需看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少。如能边看影视剧,边记笔记,反复巩固,则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口语训练除了在看剧时同步练习,还可以在休息时、散步时,边走路边回忆、边练习,效果更佳。 小说、文章、只有文字,没有声音、没有画面、看一遍都不易,很少有人能坚持看两遍、三遍、十遍,但是看原声影视剧可以。 对于爱好者来说,英语不可当成学业和任务来学,而是因为喜欢或真的为己所用而学,这样就有了学习英语的动力。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这种动力呢?喜欢周游世界吗?不懂英语似乎寸步难行;喜看英美大片吗?能看懂原版字幕那岂不是很酷;喜欢国外游戏吗?不理解英文说明让人抓狂;想做编程高手吗?英文太差也会困难重重……,让你想学习英语的理由还有很多很多……,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莫过于看原版影视更好,随手可得的片源,广泛的题材选择(爱情、战争、警匪、传记、记录等等)、精彩的剧情、异域风光,在给你带来欢乐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提升了你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当你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不是那么浓情蜜意的时候,那么就多看原版影视吧。 最后,看原声影视剧学习英语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你已经消除了语法障碍,不然还是需要先学透语法。 (3)中英语法上的主要不同点 中文和英文语法上有哪些不同? 应该知道一些中文和英文语法上的不同,从而避免中国人学习英语时犯错。 汉语和英语作为两种高度发达的语言就其思维本质而言大同小异,仅仅在思维的角度上稍有区别。 比如汉语英语都有两种基本的句型: 1. 主系表; 即什么是什么 2. 主谓宾。 即什么做了什么 主系表示例: 汉语: 我是一个学生。 英语: I am a student. 主谓宾示例: 汉语:我爱你。 英语:I love you.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从大的方面而言,从主谓宾等主干输出顺序而言,中英的表达顺序是一致的。只是对于一些附属成分,如修成主语、宾语等主干的定语而言,中英文采取的不同的方式,即中文采取了前置的方式,而英语采取了后置的方式。 中英文定语示例: 中文:这就是我想要的那本书。 定语前置 英语:This is the book that I wanted. 定语后置 之所以很多人觉得英语语法和中文语法会有很大的不同,其本质是没有真正的理解英语语法,同时作为两种高度成熟的语言,英文能表达什么意思内涵,中文就一定也能表达同样的意思内涵,所以英语有这样的语法,中文也相应的有对应的语法。 有人说,很多人说英语有时态,中文怎么没有时态呀?此话大错特错。中文同样有时态,比如中文同样有: 一般现在时态、一般过去时态、一般将来时态、一般过去将来时态; 现在不定时态、过去不定时她、将来不定时她、过去将来不定时态; 现在进行时态、过去进行时态、将来进行时态、过去将来进行时态; 现在完成时态、过去完成时态、将来完成时态、过去将来完成时态; 现在完成进行时态、过去完成进行时态、将来完成进行时态、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态。 中英文时态是严格的一一对应的,我们之所不知道中文存在这样的时态,是应为当局者迷,就好像鱼儿不知道自己在水中一个道理。 中英文时态对照示例: 一般现在时态: 中文:我天天去学校。 (常态,长期不变的动作状态) 英文: I go to school every day. (常态,长期不变的动作状态) 现在进行时态: 中文: 我在吃饭。(非常态,又叫进行态,可以感知动作的延续) 英文:I am eating. (非常态,又叫进行态,可以感知动作的延续) 从以上示例可以看出,中英文时态是严格的一一对应的。只是英语语言要求更加严格,“时“和”态”必须要严格的形式进行区分,如: 中文:我不是天天去学校。 (“时”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形式表达,而是通过对话的语境进行表达,天天并没有说是现在天天,还是过去天天,还是将来天天) 英文: I don't go to school every day. (do表达“时”; go表达“态” ) 现在进行时态: 中文: 我在吃饭。(“时”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形式表达,而是通过对话的语境进行表达) 英文:I am(时) eating(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语语法和中文语法没有多少区别,只不过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我们对母语的语法视而不见,对英语的语法又没有学透,直接导致中英理解的时候不能达到思维的同频共振,因此而误以为中英语法和思维有很大区别。 (4)英语语法中的屈折变化 英语语法基于日耳曼语源,虽然一些18世纪和19世纪的学者试图把拉丁语的语法应用于英语,但是并不成功。 英语与其他所有的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没有那么复杂的屈折变化,也失去几乎所有阴阳性变化,基本上,英语除了人称代词以外,已失去性和格的分别,更强调词语间相对固定的顺序,也就是说英语正朝向分析语的方向发展(如猫尾可以写作cat tail,而不必写作cat's tail,这里的猫cat直接用词根原形,而没用属格词缀cat's)。 英语的基本语序为SVO,且基本上不能任意变换语序,除了在少数诗词以外。 如下所示: saw Brittany.(我看见布里特妮) 英语中仍然保留的屈折变化有: 所有格:He is Fred's best friend. -'s 动词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Alfredo works. -s 过去时:Fred worked. -ed ,但亦有不规则变化。 现在分词/进行时态:Fred is working. -ing(如果动词的末音节为辅音结尾的闭音节,则须双写末辅音,如running) 过去分词:The car was stolen. -en;Fred has talked to the police. -ed,但亦有不规则变化。 动名词:Working is good for the soul. -ing 复数:Fred has two blue eyes. -s(如果名词的尾字是s或h,则需加-es,如dishes) 比较级:Fred is smarter than Rick.形容词末尾加-er,多音节(3+)在前面加more,如“more difficult” 最高级:Fred has the fastest car.形容词末尾加-est,多音节(3+)词在前面加most,如“the most difficult” 比起其他印欧语系的语言,虽然英语的屈折变化数量大幅减少,但名词、动词等依旧有相当数量的不规则变化与强变化。 (5)中英语言的动与静差异 当我自学英语时,在收集相关学习辅导资料时,居然发现了中英用词的一个特殊差异。原来中文和英文之间的最大差异是“中文多用动词,而英文多用名词”。 这一“中英语言的巨大差异”,可归纳为:动静之别。 举个例子,中文中有句谚语,叫做:吃一堑,长一智。 这句话公认译得最好的版本,出自钱钟书先生之手: A fall into a pit, a gain in your wit. 我们来对比一下: 在中文中,“吃”、“长”,那都是非常强势的动词。 但为什么说钱老这句话译得好呢?就是钱老把握住了英文的精髓:喜静不喜动。 你看: fall(掉落), pit(坑), gain(获得), wit(智慧) 都是名词,你会觉得非常舒服:形式对仗,朗朗上口。 如果这句话你按照我们中国人“喜动”的思维去翻译,很有可能变成这样: You learn a lesson after suffering a loss. 这句话虽然没有什么语法问题,意思也能传递出来,但其实是翻得比较“中式”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太强调“动作”了:learn是个强势的动词,after后面也使用了动名词suffering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我们经常看到某机构门上有这么几个字: 你看,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强势动词”的思维。 再让我们看一下老外的地道英文版本: admittance --“进入”,authorization--“授权”,这些都是名词。这个表达方式很明显是偏重用名词的。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从中文切换到的英文的时候,我们要“由动入静”;从英文倒翻回中的时候,要“由静入动”。 咱们经常说表达英语的时候,要脱离“中式思维”,运用“英语思维”,那么什么叫做“中式思维”,什么又是“英语思维”?上述这种“动”和“静”的关系,恐怕就是最好的具体化的解释吧。 但是,有一点必须强调,我们说英语是“静”的,并不是说在英文中“不用动词”,而是“能用弱动词,就不用强动词”。 比如: 他饱受拖延症之苦。 (“拖延症”的英文叫做:procrastination) 一般看到这个句子,可能就会翻译成: He suffers a lot from procrastination. (中枪木有?) 这句子在语法上没有问题,但是英语的精髓是“喜静不喜动”,把句子里的“强势动词”--suffer改成“弱势动词”,比如be动词: He is a victim of procrastination. 是不是立马觉得这个句子好很多? (6)看英剧和听英国音乐 没有人比英国人更了解英式俚语!学习英国俚语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与母语人士交谈。要在哪里可以找到英國人呢?通过文字、音频信息和视频通话聊天,都可以进行交流。 说实在,英式俚语本身就像是一种语言。若要真找到教材学习,其实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些当地用语、俚语是会出现在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传递中。如果花点心力搜,多少可以搜到些结果。要搞懂英国俚语最好的关键就是多熟悉、接触。有些套路会告诉你如何沉浸在英式英语的学习。 我们还有篇关于英国刻板印象的文章非常棒,你感兴趣的话,不妨花时间看看! 看英剧就是一种学习英语的快车道。 《中间人》(The Inbetweeners)是一部流行的英国喜剧,讲述四个社会问题的朋友,从青少年至成年人的故事。这出英剧也拍了两部电影,一部在2012年,另一个则在2014年上映。 《罗伊尔一家》(The Royle Family)绝对是经典之作。这出由BBC(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的英国喜剧,讲述曼彻斯特普通工薪阶层家庭的日常生活。这部作品肯定会勾起你的追剧瘾,很适合和家人一起观看。 其它一些推荐的英国电视剧,包含: 《小不列颠》(Little Britain) -英国小品喜剧,和朋友一起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里面许多英式黑色幽默。 《英国家庭烘焙大赛》(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 -英国电视烘焙比赛。不过,不要把它当成另一档厨艺节目,因为里面充满了轻松的幽默感,非常有趣。 《超能少年》(Misfits) -英国科幻喜剧片,讲述一群年轻罪犯被判刑,需在社区服务工作,他们获得超自然的力量。 听英国音乐,同样是学习英语的快车道。 如果你喜欢听音乐的话,那就更别错过英国音乐。你能常在英国流行音乐、说唱、嘻哈中发现英国俚语。 听听英国艺术家的音乐,别忘了看看歌曲的歌词。 下面就是一些不错的英国音乐家。 英国说唱和嘻哈艺术家:Stormzy、Professor Green、Dizzee Rascal和Wretch 32。 英国流行音乐人:Ed Sheeran、Lily Allen、Wretch 32、Lily Allen、Jessie J,、Rita Ora、Dua Lipa和Sam Smith.

1 条评论:

  1. 退休在家,开始探索自学英语的途径,编写《英语自学笔记》是为了让自己复习方便,选择的词句,也全都与我的兴趣爱好和用语习惯有关。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