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
刘效胜因为曾经担任过新闻出版局审读处长,当时的工作就是对书报刊进行审读。他对南阳生和潘天亮透露了一个至今世界媒体未知的秘密。
刘效胜收到了一份来自中央的通知:要求收回已发行的当天的《人民日报》。这是罕见的大事,为什么要收回当天的《人民日报》?刘效胜对当天的报纸反复看了又看,职业的敏感,让他的目光停留在头版下方的大篇幅文章《筑起反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问题应该出在这篇报道。
刘效胜深思后采取了一个特殊的处理方法:他不能不执行上级的命令,必须按要求收回当天的《人民日报》,但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他给当在邮政局转发了通知,将收回当天《人民日报》的责任转给了邮政局。
事实上,这个通知也是一种形式上的对上溥衍。事后就传来消息,《筑起反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是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开办省部级反和平演变学习班的讲话要点。在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纪念会上,江泽民在讲话中还重提阶级斗争,他说:“当前阶级斗争的焦点是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
江泽民大谈“防止和平演变”,显然是按照陈云的旨意。但却恼怒了邓小平。邓小平为此大骂:筑起反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谁还敢来中国投资?中国还要不要搞改革开放?谁不搞改革开放就下台。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就有批评江泽民的内容。1992年4月邓小平在视察首钢时讲到,朱镕基懂经济,不服气不行。还说对朱镕基用晚了。外界认为邓小平已打算用朱镕基换掉江泽民了。
江泽民当时也感觉不妙。5月,他到玉泉山看望十四大报告起草班子时,起草者看到他情绪不高,面色不好。他还对起草者说:“报告一定要写好,不管十四大谁来作这个报告。”他是总书记,还会有别人作这个报告吗?
对政治十分敏感的“笔杆子”们感到:江泽民话中有话,他对自己的地位缺乏信心。但是,邓小平“换马”的想法在老人中得不到支持。陈云表示:“江李体制不能变。”薄一波说:“事不过三,你已经换了三位领导人了。”
指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陈云和薄一波都反对邓小平“换马”。
面对邓小平南巡的冲击波,江泽民不得不重新权衡左右的力量对比。江泽民最终还是站到了邓小平这一边,接受了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上海媒体随即发表了大量颂扬邓小平南巡的报道和评论。
2月28日,中共中央整理了邓小平南巡讲话的要点,以中共中央1992年2号文件下发到县团级党委,要求传达到全体党员。中共中央认为,这个讲话,不仅对当前的改革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月9日至10日,江泽民在北京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会议接受了邓小平的南巡讲话。
3月11日,新华社发表了这次政治局会议的长篇新闻,这等于以政治局的名义向全民通报。当时人们猜测,这次会议结果不是以会议公报形式,而是以新闻形式发表,是不是还有保留呢?
1926年,江泽民出生于中华民国政府管制下的江苏扬州。13岁时,他的叔父、中共地下党员江上青遭逢意外去世,膝下无子,江泽民的父亲将他过继给江上青遗孀吴月卿。无独有偶,1946年,在国民党与共产党在中国大陆交战之际,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的江泽民也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工作后的初期,江泽民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国外生活,曾在莫斯科的一所汽车制造厂受训,以及在罗马尼亚从事外交工作。在受到江泽民认可的传记《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中,作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称,江泽民的国际视野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
在他接任中共中央最高职位之前,他从未有过处理全国事务的经历。上世纪80年代,江泽民成为中国电子工业部长,随后升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无论是担任技术官僚还是主政上海期间,江泽民的工作均未引起过太多注意,他自己也没有显露更多在政治野心。在《江泽民传》中,江泽民好友沈永年透露江曾计划退休后回到母校上海交大担任教授职位,回归学界。
而推动他进入权力中心的,是中共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六四”事件。正当在北京的中国领导人为如何处理学生示威者占领天安门广场而商讨对策之际,江泽民已经在上海平息了类似的抗议。
1989年夏天,中共派出军队镇压在天安门广场聚集的请愿学生,力主政治改良的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因反对邓小平的指示被迫下台,而当时担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则被邓小平选中,一跃成为中国共产党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
江泽民上任伊始,外界对他的政治生涯前景并不看好。上海的一些人把他称为“花瓶”,花架子太多,没实际内容。许多人认为他仅仅是一个过渡性人物。
还有一些中国问题观察家对他评头品足,出言刻薄。他的大眼镜、执拗的性格、以及把裤子几乎提到胸前的独特装束,都成为关注的焦点。许多人试图把他描绘成一个呆板的官僚。
但是江泽民证明,他们都错了。
江泽民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中共党内派系斗争仍未停止。以中共元老陈云为首的保守派主张走计划经济路线,与支持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的邓小平之间一直就中国以后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路线存在分歧。“局外人”江泽民在两派之间摇摆不定,甚至一度趋于保守。
他全面改革宣传机器,向全国人民传递出自己的信息,那就是,争取更大民主的运动将不会得到容忍。
邓小平此时担心改革的步子放缓甚至停滞,开始对江泽民的执政方式表示疑虑。1992年,邓小平南巡中一边参观一边表态,走到珠海召开了一个由两位军委副主席参加的军事会议,会议上,邓小平没谈军事,反而强调“谁不改革,谁就下台”,向江泽民施压。
感受到这股压力的江泽民决定全面支持新的经济改革政策。此后在中国,中央控制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复存在,中国开始实施在政府严格控制下的市场经济改革。
之后的三十年间,他从一个不被外界看好的过渡总书记,一步步逐渐掌握了军事、政治、人事等各项权力,成为邓小平逝世后中国最有权力的人。
2011年10月:江泽民出席中共辛亥革命纪念大会。
2014年9月:中共整党结束,习江胡三代同场出席酒会。
2015年1月:江泽民与家人现身海南网络报道遭删除。
2015年4月:江泽民在家乡扬州露面。
2015年9月:江泽民李鹏曾庆红现身北京阅兵式。
江泽民任期内,香港主权移交,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获得2008年奥运和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但与此同时,中国贪腐泛滥,政治改革乏善足陈,失业与收入不平等问题广泛存在。
虽然每位中国领袖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江泽民绝对是其中独特的一人。他个性十足,掌握英语、俄语等多门语言,乐于炫耀自己的音乐造诣,也不介意偶尔袒露“真性情”。他曾在访问美国时自信唱起京剧、弹奏吉他,与知名美国记者用英文“谈笑风生”,也曾勃然面斥香港记者“太天真”。
作为中国领导人,他指导中国走过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变化。在位期间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转变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同西方的关系也大为改善。
他推动中美关系走出“天安门”镇压后的低潮,带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化市场改革,开启了“中国速度”的经济腾飞,见证了香港与澳门的主权自西方国家移交至中共政府。
江泽民主要是一位改良者,而非改革者,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改革确保中国共产党未来的前途。他的批评者认为,他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政治改革,且过于注重个人形象。在他任内,他加强了中共政权对军队的控制,铁腕镇压法轮功,对台湾立场强硬。
“六四”镇压后,邓小平处在中共内部的派系争斗中,最终,他选择同强硬派站在一起,清洗了自由派,并任命江泽民为党的总书记,事实上确定了他的接班人地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据称,江泽民在接受这项改变他一生的人事安排时,说下了这样的话。
1989年邓小平以他来代替“六四”事件中被迫下台的中共总书记赵紫阳之后,在他治下中共不断加强对权力的控制,而工程师出身的他也逐渐拥有了左右中国政局的能力。即便他在2004年已卸下官职,但影响力仍绝对不容小觑。
1993年,江泽民正式就任中国国家主席,成为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三项最高职务于一身中国领导人。到1997年2月邓小平去世时,江泽民已有足够的时间站稳脚跟,并且在许多重要的岗位上安插了来自上海的亲信,其中包括日后成为中国政府总理的朱镕基与最高官至国家副主席的曾庆红等人,从而拥有更多政策决定权与主导权。
刘效胜对南阳生和潘天亮說:
江泽民最近一次在公众前亮相是在2019年10月中共建政70周年阅兵仪式上,当时他看上去已经有些虚弱。当天在两人的搀扶下与习近平、胡锦涛一同缓缓走到天安门城楼二层的前排就位。在数十分钟的活动过程中,他大都戴着墨镜,坐在为他专门设置的椅子上,与从楼下走过的受阅部队及游行群众几乎没有互动。当抬着他的大幅肖像及象征他政治思想的“三个代表”标语方阵走过时,他也未做任何反应。这距离他登上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位置正好30年。
群體心理探索小說(瀋陽 著)
回复删除今天像烏鴉暫時湊合起來,明天又像野獸一樣四散而去。社會上的流氓集團、烏合之眾的交往就是如此,今天臭味相投便雜湊在一起,明天利益相悖,便作鳥獸散。這是一本探索群體心理的另類小說。但愿這個世界能有更多的人從噩夢中醒悟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