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易园古韵 景观1
太湖书院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国古人倡导诗礼传家,无论哪朝哪代,都把读书看作是一等一的大事,于是在千百年的历史流转中,承载着文明和思想火花的各种书院也就应运而生。
书院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唐,盛于宋,衰亡于清末,历时千载。古代书院的主要功能是讲学、藏书和祭祀,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曾起过巨大的作用。
中国自宋朝以来就有“四大书院”的说法,但是究竟哪四所书院可以称得上“四大”,则各有各的见解。普遍认可的则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或将石鼓书院取代嵩阳书院。后来也有六大书院之说。
北宋时期更有八大书院的说法:那就是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龙门书院、徂徕书院。
早在三千多年前,泰伯和仲雍南下,从黄河流域带来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从此,中原文化与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原生的本土文化逐渐得到了融合。之后孔子的学生言子和子羽,在吴地讲学,传播儒家文化。六朝唐宋始,苏州开始“黜武尚文”。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转移至南方。从宋开始,苏州开始兴建书院。到了明清时苏州更是文风鼎盛。在这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苏州历代的文人墨客都以一种文化的自觉,将吴文化的精髓传播开来。
苏州的很多书院都是为纪念历代大儒而建立的,它们既是传播先人儒学思想的教学场所,又是对先人祭祀的场所。在教学与传播的过程中明显地打上了吴文化的烙印,也为吴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建于理宗端平年间(1234年)的和靖书院,是苏州历史上最早的一所书院,创建人是提举曹幽,为纪念和靖先生尹燉而命名,院址在虎丘云岩寺西。和靖书院之后,南宋咸淳五年(1269年),平江知府黄镛为纪念言偃,建立了学道书院,院址在城东南旧长洲县学南。澹台书院、金乡书院都是纪念孔子弟子子羽而建立的书院,其主要任务是推进儒学的传播,同时也推进了本土文化的发展。
紫阳书院是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由江苏巡抚张伯行在苏州府学中创建的。位于苏州府学内尊经阁后,因朱熹号紫阳而得名。因其办学有特色,康熙帝于六十一年(1722)赐额“学道还淳”。乾隆帝六次南巡,六次都到紫阳书院。乾隆十三年(1748年),赐额“白鹿遗规”,并多御诗嘉勉,苏州中学校园内至今仍保存着乾隆御碑。
2012年春,社会贤达王跃程相约龚心瀚 、殷瑞钰、王礼恒、胡文瑞、丘亮辉等学者名流在苏州发起成立太湖书院。《太湖书院》匾额为著名文化学者、原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龚心瀚先生题写。《吴越风华》匾额则为中国画院院长、著名书画大家管峻先生题写。
太湖书院致力于研究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古代书院精髓,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推动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打造现代教育研究基地和决策智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